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

时间:2024-01-25 15:41:21 许清 劝学 我要投稿

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

  《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中的一段,讲述了三国东吴名将吕蒙听从其主孙权的劝告而读书学习的历史故事,揭示了开卷有益、虚心学习的道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孙权劝学原文加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注释:

  1、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229年称帝。

  3、谓……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

  4、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

  5、卿: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6、今:当今。

  7、当涂:当道,当权。

  8、掌事:掌管政事

  9、辞:推托。

  10、以:介词,用。

  11、务:事务。

  12、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13、岂:难道。

  14、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专攻。“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

  15、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6、邪(yé):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17、但:只,仅。

  18、当:应当。

  19、涉猎:广泛浏览群书,不作深入探究;粗略地阅读。

  20、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21、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

  22、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23、孰若:与……相比如何;谁像(我)。孰:谁,哪个;若:比得上。

  24、益:好处。

  25、乃:于是,就。

  26、始:开始。

  27、就学:指从事学习。就,单独翻译为 从事。

  28、及:到了……的时候。

  29、过:到。

  30、寻阳: 县名,如今湖北黄梅西南。

  31、论议:讨论议事。

  32、大:非常,十分。

  33、惊:惊奇。

  34、者:用在时间词后面,无翻译。

  35、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36、非复:不再是。复:再,又。

  37、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吴下,指吴县,如今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现指才识尚浅的人。

  38、士别三日: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几”。士,读书人。

  39、即:就。

  40、更(gēng):重新。

  41、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待:看待。

  4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43、何:为什么。

  44、见事:认清事物。见,认清,识别。

  45、乎:啊。表感叹或反问语气。

  46、遂:于是,就。

  47、拜:拜见。

  48、别:离开。

  朗读节奏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文章道理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6)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

  7)做人不能太骄傲,要谦虚。

  8)劝人要讲究策略。

  9)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10)只要发奋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

  11)与《伤仲永》相比,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本文成语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士别三日。

  吴下阿蒙,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出生于今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专心编纂《资治通鉴》,用功刻苦、勤奋。用他自己话说是:“日力不足,继之以夜。”

  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治平三年(1066年)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上进,英宗命设局续修。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王安石行新政,他的续编撰《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年)成书。他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都亲自动笔。元丰八年宋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传郎,数月间尽废新法,罢黜新党。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遗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还有诸多名著被众人所流传。

  写作特色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趣。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并且,他还很爱才。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写作背景:

  三国时期,吴军大将吕蒙年少时不爱学习,后来听从孙权的劝告,“笃志不倦”地博览群书,学问大进,此文即是司马光根据史料整理改写而成的文章。

  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此文简练生动,首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极富表现力,毫无冗繁之处,突出了人物的风采。

  主题思想

  此文记叙了三国时期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并令鲁肃为之叹服、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

  读后感

  《孙权劝学》这一篇文章讲述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最终吕蒙有了很大的改变,鲁肃也与他结为好友。读了这一篇文言文,我有了很大的收获,从三人里任意一人的角度出发,都获益很多。

  孙权:作为一国之君劝人读书善用人才

  在文章中,孙权作为一国之君,能够放下架子来劝吕蒙读书,说明孙权爱惜人才善用人才,君王最重要的就是这一点。历史上还有很多这样的君王,例如曹操,当初他看中关羽,想留他在曹营,但关羽不肯,硬是从曹营杀出去,落下一个“过五关斩六将”的美名。其实是曹操将他放走的,不然关羽不可能活着回到蜀国。再比如汉武帝,当初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他采纳董仲舒的“推思”建议,实施了“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是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从而使西汉开始进入鼎盛时期。由此可见,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懂得善用人才,这样更有益于我们管理。

  吕蒙:读书增长才干和谋略

  吕蒙开始学习后,有了很大的改变,不但增长了才干和谋略,也结识了新的朋友,这足以说明学习的好处。古代有很多勤奋好学的例子:凿壁偷光,苏秦头悬梁锥刺股,囊萤夜读,程门立雪.....这些人都成为了大伟人。可见,读书没有坏处,努力读书的人最终都一定会获得收获。一些伟人用一生去读书,我们更不能懈怠,应更努力读书。

  鲁肃:看待别人的进步,我们要有发展的眼光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意思为跟读书人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常见,身边的人每天都在一点一点地进步,从开学到现在,大家的字写得更漂亮了,写作水平提高了,做题速度更快了。每一天都要用新的眼光去打量,相信假期结束了,一定会有很多人突飞猛进,我们应“即刮目相待”,重新定义别人,不活在过去。

  《孙权劝学》这一课从任何一人的角度想,都会有很大的收获。我们应多读书,扩大阅历,勤勤恳恳定能有所回报!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⑵、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

  ⑶、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

  (二)过程与方法:

  ⑴、反复朗读课文,能用现代汉语正确翻译课文。

  ⑵、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二、教学重点:

  ⑴、品味孙权、鲁肃、吕蒙对话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⑵、理解“开卷有益”的主旨。

  三、教学难点:

  ⑴、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对话的情味有何不同。

  ⑵、联系生活实际,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及表演法等。

  五、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习。

  六、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点击课件,播放苏轼诗词《赤壁怀古》创设教学情境,导入课题)教师口述:《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手下有一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曾随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后又占领荆州,在麦城生擒关羽父子,立下了赫赫战功,深受吴王孙权常识。但他年青时不爱读书,斗大的字不认识几个,孙权多次劝他学习,他总是找各种借口推辞,还说自己一介武夫,只要会领兵打战就行了,这不,孙权又来劝学了,这次结果如何呢?

  (目的:通过教师口述相关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关注,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孙权劝学》一文。(教师点击课件显示课题并板书《孙权劝学》)

  (目的:引起学生特别注意,了解学习课题,围绕课题展开学习)

  【二】、把握人物,深化主题

  (点击课件,了解学习目的,显示作者及作品简介,以及文中三个重要历史人物及简介)

  1、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简介(见课件图片)

  2、三个重要历史人物及简介:孙权、吕蒙、鲁肃(见课件图片)

  (目的:让学生对本课中的重要人物有一个初步了解,便于进一步理解课文)

  【三】、把握节奏,多层朗读

  (点击课件,显示教学目标:多层次朗读及相关教学要求)

  1课件显示如下: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文中人物对话语气和文中的停顿,从而体会人物的心理。

  2、朗读步骤:

  ⑴、读准字音

  ⑵、读出句意、读出节奏

  ⑶、大声朗读

  ⑷、读出感情(分角色)

  ⑸、背诵全文

  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3、展示课件、显示朗读节奏、全班齐读。

  (目的:以读理意,既通过多层次的朗读,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课文)

  【四】、品读文章,理解文意

  (点击课件,显示教学目标:

  ⑴、参考注释,疏通课文,作出批注,划出读不懂的句子。

  ⑵、质疑,共同讨论

  1.以小组为单位,了解故事大意,小组内拿不准的字或者句子做上记号,待会提交全班解决。

  2.学生提出疑问,全班内解决。(目的: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一):用课件辅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片断一:男生一简述其意义片断二:女生二简述其意义

  (二):点击课件显示文章重难点词及词义,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意思。

  【五】、品析揣摩,感知内容

  1、学生齐读课文,理出文章思路。

  (点击课件显示图片,引导学生把握文章思路:

  图片一:孙权劝学图片:吕蒙就学图片三:鲁肃赞学)

  2、点击课件显示问题:找一找:《孙权劝学》是一个著名的劝学故事。题目中最关键的词是“劝”。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再请结合孙权的身份,要读出怎样的语气?

  3、课件显示相关语句及注意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

  反问句,否定吕蒙推辞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明确:孙权的话是认真

  2、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3、模仿表演,体验反思(教师强调学生要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扮演孙权、吕蒙与鲁肃,然后进行对话表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人物的心境,演完后学生作点评。

  注:男生一:扮孙权。男生二:扮吕蒙。男生三扮鲁肃。作者的话全体学生朗读。

  (目的: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兴趣,检验学生对文中人物角色的准确把握)

  4、再现故事、品析人物(课件显示)图片一:孙权劝学、图片二:吕蒙就学

  图片三:鲁肃赞学(目的: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

  5、结合本文人物对话分析人物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教师总结)(课件显示)

  孙权: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好学。

  (劝)吕蒙:知错能改,谦虚好学,有军人的坦诚豪爽。

  (好)鲁肃:敬才爱才,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赞)

  【六】、合作探究,互动释疑:(课件显示)问题一:孙权是如何劝告吕蒙的?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用现身说法,更使劝告有理。

  问题二: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吕蒙推辞的理由是什么?(教学中要求学生用文中原句回答,便于准确地掌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原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目的:“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理由:“蒙辞以军中多务。”

  问题三: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原因: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爱才敬才,二人又情投意合。

  写此事作用: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和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问题四: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问题五: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a、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

  b、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c、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七】、对比阅读、能力拓展(课件显示)将本文和《伤仲永》联系,你有何收获?(可从内容、写作手法,启示等方面来谈。)

  【八】、拓展延伸、情感升华(课件显示)

  学了这篇文章,文中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课件显示、引导参考)①、开卷有益: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增长才干。 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③、不能总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 ④、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九】、总结全文(课件显示)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最终由“吴下阿蒙”变得令人“刮目相待”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学习本文后,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让好书伴大家健康快乐的成长。

  【十】、能力展现:

  1、背诵全文。(要求学生能熟读与熟背本文,享受成功的快乐。)

  2、词语积累:

  请解释“刮目相待”“吴下阿蒙”并造句。

  【十一】、板书设计:

  孙权

  劝

  吕蒙

  赞

  鲁肃爱才

  坦诚

  爱才关爱部下

  豪爽

  敬才善劝

  知过能改

  文人雅士好学

  有礼

  课后反思:

  文言文的朗读至关重要,尤其是以对话描写为主的文章,更要加强对人物语气、情感的把握。这和现代文朗读相比难度更大,学生通过认真训练,也能够很好的进入角色。通过朗读对人物角色和文章主题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目的。

  同时,在教学的第个环节中,教师都应该充分信任学生,鼓励和发动学生,积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精神。如在角色的分配上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在组织演示阶段,可以让每个学生或者每组代表提出意见或建议。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孙权劝学》的原文及翻译02-27

《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精选)01-23

《孙权劝学》翻译及原文01-27

《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11-24

《孙权劝学》的原文及翻译11-27

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06-07

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10-27

孙权劝学原文与翻译01-30

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