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案

时间:2024-08-15 03:57:16 劝学 我要投稿

《孙权劝学》教案(集锦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孙权劝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孙权劝学》教案(集锦15篇)

《孙权劝学》教案1

  教学目的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难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和运用,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而智出学海,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地丰富我们的语言宝库,攀登学习的高峰,畅游知识的海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告诉我们学习需“勤奋”的真理。其实“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学习”这个话题的文言文。

  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

  (1)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二、整体感知

  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

  听完范读后,全班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2、对着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来理解课文,不明白的地方相互讨论研究,自读理清课文情节。

  在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不要求字字句句直译,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来完成,即:翻译出文章的大意就可以了。本文主要讲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后其才略突飞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以“提问”形式,落实文言实词、虚词和重点语句的大意。(板书重要字词,疏导理解)

  请位同学复述故事大概内容

  (板书)孙权劝学

  吕蒙辞学——就学

  鲁肃大惊——结友

  3、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再一次理清课文。

  4、把本文改编为课本剧,请四位同学上台表演。(课前已做好准备)

  三、课文研析

  根据“自学导题”,以讨论方式自学课文。

  (1)孙权为什么要劝说吕蒙学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孙权是怎样对吕蒙进行劝学?

  (3)本文是怎样证明吕蒙学有成就的?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证明?(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侧面描写)

  (4)试分析课文人物形象。(孙权—关心部下、耐心规劝,吕蒙—虚心接受听取别人的意见)

  (5)这则历史故事有什么深刻意义?(通过这则故事可以告诉我们开卷有益,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四、扩展训练

  在课堂练习本上解释“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五、总结

  《孙权劝学》是一篇自读课,故事性很强,本节课教学重点放在了朗读上,通过自由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把握人物形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这节课中得以体现。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表达、等方面的能力,此外有多媒体协助教学,课堂容量,内容得到了充分的补充。

  这节课我为了充分地体现了《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我以“体验式的教学行为和理念,组织了较丰富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从学生的自我“体验“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面对学习方式的变革,教者的教学行为发生了质的变化,整节课主要是围绕学生在读上下工夫、让学生自我体验在进行。以学生为主体在这一节课的体现是突出的。特别是在“读出感情”这一环节的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体验”教学的特点,学生通过角色的扮演充分体验到人物的心理读出人物的语气。

  当然,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并不意味着对教师主导地位的忽视。在这节课中,老师始终站在点拔者的位置,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获得学习方法的指导;正是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意集中时间与精力对难点进行突破;正是教师的启发,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人文启示。这样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上都得到发展。

  反思这一节课,既有可以说的优点,但是缺点也不少。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是可以肯定的:

  一、本节课体现了语文课堂上缺少的朗读。朗读一直贯穿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开展了以教师范读,教师点名读,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以读带讲的效果很好。而且能读出了人物的语气语调。对人物的语言进行了读和评

  二、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清晰,让人能够直观感受。板书比较简洁,有条理。

  三、揣摩人物语气,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从中得到了体现。也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以及口语表达的能力。

  四、能对学生及时的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用方仲永和吕蒙进行对比,使学生在对比中进行反思,今后该怎么学,效果较好。

  但是不足的地方也很多,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于学生学习基础的把握不够,以至于在译读这一环节所花时间过多。忽略了其他该设计的教学东西,如对人物性格的分析不详细。

  二、板书虽然简洁但是却忽略了对重点词语及句式的板书,文言字词讲的少。

  三、对课文的人物形象分析不够,,花的时间少,而且展开的讨论有限,没能展开来讲。对学生的观点做的评价不够全面。

  四、没有给学生提供练笔的机会,没有留给学生更多的课外思考,缺少更多的生活体验的交流,当然这也和本文的内容有关。

《孙权劝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课时:1课时

  学类型:自读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以一段小故事作引,带出“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两个成语,进而带出两个成语的出处——该段文字。吸引学生注意力,导入新课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两个成语的运用。

  同学们,上课之前来作一个听力小训练,我来说一段话,要求是你们用心听,并找出我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

  话说我初中的时候有个同学小刘,这人特别不爱学习,成天脏兮兮挂着两条鼻涕,被同学戏称为“鼻涕虫”。鼻涕虫是那种老师一提就摇头叹息,也没有什么伙伴的人。在大家心目中他也就是混一初中文凭久完事的。毕业以后我们就再没有见面。多年后工作了,有天初中同学搞了个小聚会。大家很久没见面,个个都觉得特别新鲜兴奋,大家聊得特别高兴。这时候有人高喊:快看!我们一瞧,原来来了一辆亮银色宝马,车门一开,从车上下来一个穿着西装,戴着眼镜,特潇洒一“款哥”。所有女同学都“哇”了一声,纷纷议论这帅哥是谁呀,这时候一同学说了:“他就是当年那个‘鼻涕虫’啊!人家上了高中以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特刻苦努力,后来考上了一名牌大学。人家现在已非‘吴下阿蒙’,而是一上市公司的主管了!”所有人都把嘴巴张得大大的,因为实在没办法把鼻涕虫跟眼前这个帅哥联系起来。一同学不禁摇头叹了一句:“唉,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

  好,这段话就讲到这里,同学们能不能找出我刚才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呢?(如示)对了,这两个成语出自我国一部著名的史学著作,大家知道是什么吗?——《资治通鉴》

  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支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三国到五代1362年的历史。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二、整体感知

  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

  2、对照注释,自读理清课文情节。(显示问题,允许讨论)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辞学——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大惊——结友)

  (板书)

  孙权劝学

  吕蒙辞学——就学

  鲁肃大惊——结友

  3、请学生看板书,分角色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一组一个同学,由同学推选,一个复旁白部分,一个复述孙权的话,一个复述吕蒙的话,一个复述鲁肃的话)

  4、小黑板显示重要字词,疏导理解。

  三、品味语言

  1、思考:课文以什么方式展开故事情节?(人物对话)

  2、请同学们和你的同桌分别扮演孙权与吕蒙,模拟人物的`语气进行对话,讨论孙权究竟为什么要说这些话,该以什么神态、语气说。

  3、请三个同学分别谈谈他们对三句话的理解,主要说说应该运用什么语调,语速,读出什么情感来,以符合人物身份,能达到规劝目的,谈完试读。(板书显示三句话)

  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4、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5、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全班分成两组同学分角色朗读,看谁的语气语调揣摩得更准。)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值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

  7、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四、说话训练

  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语言表达要清楚,有条理。

  五、总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六、扩展训练

  1.在课堂练习本上解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2.当堂交流评点。

  七、布置作业

  根据下面情境写一段文字

  有一位同学,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也很优异,但她不爱体育锻炼,身体状况不好;身为同学的你为她感到着急。今天,你准备用你的语言艺术来规劝她。联系你从《孙权劝学》中学到的规劝技巧,写一段文字。(300字以上)

  八、板书设计

  不可不学(必要性)

  孙权:劝学涉猎、见往事(方法,目的)

  孤常读书(现身说法)

  吕蒙:辞学——就学

  论议轻松调侃

  鲁肃:大惊——结友

  教学建议:利用复述和分角色朗读,充分调动学生自学理解课文。

  教学反思:

《孙权劝学》教案3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熟读全文

  2掌握词语

  3、疏通文意

  一、导入:有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它能够概括本文的内容,试问是哪个成语?

  二、了解作者、作品: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三 了解主要人物: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孙权的大将。鲁肃:字子敬,三国时孙权的谋士。

  四 查字典,弄清下列字读音

  五 朗读要求。朗读文章可分为三步:第一步读准字音,读出句读 第二步读出句意,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第三步结合内容,自由朗读,力争表演 .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注意:断句 读音 语气读 1、权谓吕蒙曰2、卿今当涂掌事3、蒙辞以军中多务4、自以为大有所益5、 蒙乃始就学6、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六 齐读课文,在疑难字词上做记号

  七 关键词语: 当涂:当道,当权 岂 :难道

  邪 :相当于“耶”表反问语气 “吗” 但 :只

  见 :知道 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或谋略

  成语 吴下阿蒙: 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比喻才识尚浅。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八 关键语句

  1、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蒙以军中多务辞

  2、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让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

  九 考考你:

  1、初,权谓吕蒙曰

  今当涂掌事

  蒙辞以军中多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孰若孤

  自以为大有所益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博士: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b、但当涉猎

  但: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c、见往事耳

  见: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d、既更刮目相待

  更: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3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十 结合注释,分组讨论把课文译成白话文

《孙权劝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预习

  阅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读后感)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1.教师或请学生进行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

  2请学生翻译。(一人译一句)

  3.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对……说。掌事:掌管国家大事。但:只不过。多务:事情多。孰若:与……相比如何。遂:于是

  4.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完成目标1)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5.提问: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讨论并归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6.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讨论并归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7.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讨论并归纳: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8.提问: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目标3)

  讨论并归纳:"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9.提问: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目标3)

  讨论并归纳:"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第二课时

  一、试背诵全文。

  二、复述课文(学生讲讲文章的内容和背景)

  三、情节表演(分男女两组,每组三给人,分扮演三个角色)

  四、教师小结(目标4)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五、布置作业

  A.课后练习一、二、三。

  B、背诵全文。

  C、写写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

  六、说课精要:解决本课重难点要注意讲练结合,使学生更好的掌握。

  (附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孙权说:"我哪里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博士呢!只不过应当刎览一些书籍,了解过去的历史。你说事多,比我如何?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补益。"吕蒙从此开始读书。等到适逢鲁肃到寻阳,跟吕蒙议论事情,大吃了一惊说:"你现在的才略,不是过去的吴下阿蒙啊!"吕蒙说:"士人离别三天,就应当去掉老眼光来看待,你怎么发现情况这么近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认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2掌握文中的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全文。

  3通过人物的对话,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重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难点: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教学步骤:

一、看导语、注释1(作者、作品简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正音

  卿邪孰遂

  2、朗读课文

  三、看书下注释,了解全文大意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

  3、一字多义

  四、阅读课文概括情节

  劝学——就学——议论——结友

  五、课文在材料的安排、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六、分析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1、孙权:严格要求殷切期望

  以身作则现身说法

  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2、吕蒙:知错就改虚心好学

  才干谋略大有长进

  七、找出文中成语并解释

  1、吴下阿蒙

  2、刮目相看

《孙权劝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朗读课文,理清故事发展脉络,把握主题;准确翻译文言词句

  2、技能目标: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体会对话描写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文中吕蒙刻苦学习的精神,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

  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体会对话描写的作用

  2、学习文中吕蒙刻苦学习的精神,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

  教学难点 合作探究文中语言,体会人物特点。

  学情分析

  学生掌握文句的基础上,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翻译课文,课件。

  教学过程:

  结合学科特点,体现单元组教学环节,学习内容,时间预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学习设计,问题探究,单元组合作,同层竞争,人人参与,精讲足练,联系实际,点拨升华, 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

  一、导入新课,同层展评:朗读课文,并流畅准确的翻译。(5分钟)

  二、结合学习建议,学生自主学习:(10分钟)

  1、朗读课文,理清故事发展脉络,把握主题;

  2、准确翻译文言词句

  3、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体会对话描写的作用

  三、学生同层交流,小组展示、质疑问难(10分钟)

  四、师生共同探究,构建知识体系。(15分钟)

  (一)关键词句的翻译

  1、关键词语:

  当涂:当道,当权 岂:难道

  邪 :相当于“耶”表反问语气 “吗”

  但:只 见:知道

  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或谋略

  关键语句

  1)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蒙以军中多务辞

  2)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让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

  3、积累成语:(2分钟)

  吴下阿蒙: 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比喻才识尚浅。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二)理清故事发展的脉络,把握主题

  理清文章发展脉络

  1、a.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b.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c. 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学法指导:再细读课文后完成。

  总结:文章围绕学展开,出现的三个人物分别是:

  孙权 学--吕蒙 学—鲁肃 学

  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1、文章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进行人物的表达的?

  2、孙权的话表现了对吕蒙的什么态度?从文中找出,仔细分析

  3.吕蒙读书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4.结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猜一猜吕蒙说这话时,是什么语气和心情?

  5.通过上面的分析,你能总结一下人物形象吗?

  (四)拓展延伸:

  与方仲永的变化相比,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五)、当堂检测(5分钟)

  (六)、作业设置:(1分钟)

  必做:同步一、二、能力迁移一;

  选作:能力迁移:二

  学科知识构建与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劝学 就学 赞学

  孙权 ——→ 吕蒙 ←—— 鲁肃

  (善劝) (肯学) (爱才)

  吴下阿蒙 ————→ 刮目相待

  启示:肯学、勤学

  写法:对话描写

《孙权劝学》教案6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入

  先集体背诵课文。预设:大多数同学背的不错。还有几位同学不熟。所以老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难题:对一些不肯用功学习的同学应该如何劝导他呢。无独有偶,三国时,孙权也遇到了这样的难题,他怎么劝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孙权劝学》。(板书课题及作者)

  2.了解作家作品

  谁能简介作家作品,要求背着说。

  二、引导自学,发现问题

  1.根据你们的学习经验,你觉得本课我们应重点学习什么。(提示:知识、写法)

  认定目标:学生根据所学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师总结出示目标。

  孔子云:“学然后知不足。”教师云:“自主学习,体会深刻。”专家说:“喂大的学生是无能的学生。”现在你们就自己动手,丰富头脑吧。

  出示自学提示: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读,并随时了解学生自读情况)

  三、点拨导学,合作探究

  (一)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今天你们是烧多大的火呢,谁来说说你的疑问。

  学生提出小组内没有解决的疑问。

  竞争促进合作,我们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看哪组能把文中的人物读活。(分旁白、孙权、鲁肃、吕蒙)

  (二)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

  幸运总是爱给有准备之人的,智慧之花会落入谁家呢?

  (三)备选题目。

  由学生自选人物。点击后直接链接到备选题目中的某一道题。

  然后教师给小组打分。

  张弛有度,紧张过后我们一起来思考。

  (四)思考讨论

  1.概括课文主要情节。(板书)劝-学-赞

  2.课文在情节详略处理上有什么特点?引申出文章重点在劝及侧面描写的作用。

  如果我把后两个情节改一下: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蒙侃侃而谈。你看如何?

  3.如果把课文的题目换成“刮目相待”怎么样,说说你的意见。

  预设:本文重点写的是劝,比较有特色的也是劝。看来劝中有深意。

  从学生的回答中导出本课重点及难点:体味人物语言的情味。

  揣摩并想象人物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扩写其中的某个片段或某句话。

  设置意图:为了让学生体验本课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如果把课文的题目换成“刮目相待”怎么样,说说你的意见。然后从学生的回答中导出本课重点及难点:本文重点写的是劝,比较有特色的也是劝。看来劝中有深意。为了让学生体味人物语言的情味。

  我一改以往的直接提问:你从对话中感受想像到了人物的何种心理和神态。因为这样,学生不能真正切实感受到人物的语言情味。

  对这个重点和难点我是这样处理的:

  教师先做示范:

  然后,我鼓励学生超越范例进行写作练习。下面就是课堂片段:学生练习。

  陈思宇:吕蒙暗自高兴,想:鲁肃既然如此说我,想必我的进步真是不小。当初听孙权的话真是对了。现在我已文武双全,由此看来,读书真是受益不浅呀。想到这,不由自主道:“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聂艺菲:孙权心想:“吕蒙这个人物有的是勇气,缺少的是智谋。如果多读书,就会弥补这些不足的。那样我身边就会多了一位文武双全的好将军了。那样,我何愁难以创建大业呢。想到这,孙权便苦口婆心地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政掌权,可不能不学习呀!”

  孙海清:鲁肃面容可掬,心里想道:“这个吕蒙,如今不仅武功高强,居然也知兵法,懂谋略。与以往的那个吕蒙比起来,真是焕然一新,真让人大吃一惊。说道:“你现在的才略,不再是当初的那个不读书的阿蒙了。”又想:这回我应该与他结为兄弟,以后对我也有帮助,否则,岂不可惜了。于是结为好友而别。

  四、当堂训练,内化所学

  还记得我的那个难题吗。司马光老先生教了我们这么多劝的艺术,你们也一定会是个优秀劝解员了吧。那就帮我劝劝他们吧。

  设置劝学语言情境,进行对话描写训练(见课件)。

  杨胜男:“学无止境,以后的日子还长者呢!现在苦点累点,以后就会苦尽甘来的。你现在的问题是不会合理安排时间,改进学习方法后,你会更棒的!”

  赵倩:其实学习方法和心态很重要。有了好的学习方法并能合理地安排时间,学起来就不费劲了。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那么学什么都是白学,因为他根本就没用心学。如果把学习当成乐趣,不也是很好吗?

  徐德漩:爸爸,您还是需要学习的。学无止境,如果把知识比作海洋,您学到的只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所以只有不断的学习,才会弥补我们的不足。那样您就更受别人尊重了。

  王雪:爸爸,社会在进步,不能因为学历高就不学。还有许多的新鲜知识等着你去学,有许多新的事物等你去发现呢。不学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

  李丹:不要找客观理由,我是领导,但现在还得学习呢!咱们俩现在有可比性吗?没听过:“活到老,学到老。”吗?学习对工作也有帮助呀!现在还有老年大学呢!再说了,工作干好了,还能加工资呢,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王艺学:爸爸,知识永远是新鲜的,即使对老人也是。一个八十岁的老人还学会了好几门外语呢!所以你也应该学习,再说,你如果博学些,您的下属不是会更钦佩您吗?你工作不就更好做了吗?咱们俩一起学吧。

  王彬:学习是你的唯一出路啊。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日后回报社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你看我,以前不学习,成绩倒数。现在我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用心学了,也从中体会到了乐趣。你也试一试吧。

  五、反思总结,质疑求学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它文质兼美。生动的述说、形象的描绘、深刻的内涵都会启迪着我们。

  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学贵在反思和质疑。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疑问吗?

  你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吗?

  六、分层作业,异步达标

  必做题:用成语“刮目相待”和“吴下阿蒙”造句。

  把你揣摩并想象人物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扩写其中的某个片段或某句话。

  选做题: 仔细阅读课文,想想吕蒙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用300字以上的文字谈谈自己的`感受?

  后记:

  我们学校所进行的“创建新课堂、构建初中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中要求课前展示教学目标,我要求学生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体会本课学习目标。这样学生通过学习体验能主动有意识地掌握学习重点。

  从我的教学实践中就可以感受到让学生先体验,他们就会有一个生动具体的感知,这样才会触发他们拥有探索的欲望,求知的渴望。并且探索后的收获会让学生欣喜不已从而铭记在心。

  实践证明我的教学设计既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人物的语言情味又能在体会理解课文的重点和特色时得以写作上的训练。

  从课后学生的作业中也能看出学生文学素养在提高,有的还能熟练地运用古文去扩写。

  例如,附学生作业举例:

  周鸿基:受到辅导后,他的成绩突飞猛进,真应对他刮目相待了。

  佟佳:几天前,他还是个淘气包,现在,他懂事了,知道用功学习了。真可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了”

  崔浩然:你现在知识如此丰富,再也不是当初的吴下阿蒙了。

  邵丹:他以前什么都不知道,现在却宛如一位学者,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了。

  从课后作业中能看出大多数同学都能感受到每个人物的心理,揣摩出人物的神态。

  徐德漩:肃想:蒙不过是个只知弄兵器的武夫,才疏学浅。我难为难为他,也好让他知道打仗不能只靠硬拼。于是开始谈论兵法,没想到,吕蒙的回答竟很有见解。他十分惊讶地说:“你今天的才干不再是当初的那个阿蒙了。

  王翘楚:当鲁肃寻阳时,吕蒙与他大谈破魏、蜀之道,讲的精妙之极。鲁肃大惊道:“以你现在的才能和谋略,已不再是以前的那个吴下阿蒙了。

  张灿宇:蒙谈了一会军机大事,也想趁机嘲讽一下吕蒙的才疏学浅。不想,待鲁肃讲完后,吕蒙就事论事,侃侃而谈,借古喻今,头头是道,直说的鲁肃张口结舌、目瞪口呆。惊呼道:“吕大人今日的才干和谋略,再也不是当日的吴下阿蒙了。

  姜楠:你今天的才学已在我之上,你过去武艺过人,英勇善战,今又文才非凡、真是文武双全,再不是原来的吴下阿蒙了。我东吴又添一人才啊!

  王迪峰:初,孤令卿当涂掌事、,乃因卿有治军军平战之勇。而卿之智术浅短,诚不可做大事。孤拒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欲内修政务,卿不可不学!

  汪澜:肃与蒙论议,知蒙羞于兵法,厌读兵书。故,初欲使蒙难堪。奈何!今日之蒙,非复吴下阿蒙。实乃一博学将才。遂叹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肃思之,吾应与之交好,此乃真博学矣!

《孙权劝学》教案7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积累文言字词,了解文章故事内容。

  2.通过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

  通过角色扮演,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学习难点】

  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预习指导】

  (一)知识链接

  作品简介《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通史,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文章所叙故事发生于三国之初。孙权大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后,不久病死于江陵。鲁肃接替周瑜成为孙权的谋佐,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共拒曹操,刘备很快取得益州,形成曹、刘、孙三方鼎峙的局面。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学习过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诵读下列句子,体会句子所表示的语气,标注在括号内。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根据原文内容填空。

  (1)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可见吕蒙进步之大;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鲁肃爱才敬才。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看出吕蒙对于自己的进步相当自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生动地表现出了吕蒙的.颇为得意。

  (3)通过学习,吕蒙由“______________”变得使人“___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对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

  3.阅读《孙权劝学》和《师旷劝学》两篇文言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公曰:“善哉!”

  [注释]①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2)摘抄选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3)比较赏析:

  【课后巩固】

  结合课本注释,翻译下面的字词。

  卿今当涂掌事:_____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_____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

  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

  及鲁肃过寻阳:_____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

《孙权劝学》教案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感情,朗读成诵。

  2、反复朗读理解并积累文言文词汇,疏通文意。

  3、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并能进行创造性阅读。

  过程与方法:

  1、朗读体验。让“读”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在读中体验故事情节、人物个性。

  2、探究交流。采用师生同读同讲的方式。

  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虚心接受正确意见,不断追求进步,努力读书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并积累文言文词汇,反复朗读,当堂背诵。

  教学难点:

  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激趣揭题

  板块二:风采展示

  (1)学法交流 要求:学生自由交流学习文言文的经验、方法

  (2)预习检测 要求:学生到黑板前展示预习的文言文基础知识

  从以下几个方面展示:文学常识、正确读音、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重点字词句、多义同词

  (3)我有我风采 要求:共享预习中的收获、探讨预习中的'疑问

  板块三:感悟文本

  (1) 初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学生点评朗读得失 。

  (2) 品读课文,探讨人物神态、心理, 概括人物性格。

  板块四:拓展延伸

  要求:从孙权的劝说艺术、吕蒙虚心学习等角度谈自己的思考。

  板块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关心下属

  吕蒙——就学——知错就改

  鲁肃——赞学——赏识进步

《孙权劝学》教案9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 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 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三)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重点 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难点 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设想

  教法设计

  1、自读质疑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将其中疑难提出,小组间讨论解决,或提出来共同解决。

  2、编课本剧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将课文编成课本剧,一来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有益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来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合作探究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可通过合作,共同探讨解答。

  媒体 投影片

  教时 1课时

《孙权劝学》教案10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2、朗读课文,体会对话中人物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他们的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3、学习本文运用语言描写和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突出中心的方法。

  4、懂得学无止境,开卷有益的道理。学习重点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出的人物的形象特点。学习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过程

  自学导航

  一、 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蒙( ) 卿( ) 即( ) 邪( ) 孰( )

  2、理解文题

  劝学是 的意思。文题点明了 。

  3、走近作家作品及文中人物

  (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是 时期 家, 家。世称 先生。本文选自《 》,这部书是________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体通史,记载了从________到______共_____年的史事。

  (2)、孙权,字仲谋,三国时 国的建立者。继其兄孙策据有江东六郡,在位23年。辛弃疾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对孙权赞道:天下英雄谁敌手? ! 。

  4、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5、学生汇报预习中发现的问题。

  二、设纲导学:

  (一)、结合课下注释,整理重点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1、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对......说。 掌事:掌管国家大事。 但:只不过。多务:事情多。 孰若:与......相比如何。 遂:于是。

  2、考考你:

  (1)、解释加线的词:

  卿今当涂掌事 蒙辞以军中多务

  见往事耳 及鲁肃过寻阳

  (2)、翻译下列句子: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二)、感知内容,体会对话中不同语气,揣摩人物心理活动。

  1、概括孙权劝学劝的内容,并揣摩他说话时的.语气。

  (1)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读出怎样的语气?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语气怎样?这样说有什么作用?

  2、根据文中鲁肃、吕蒙的对话,揣摩人物心理并体会其作用。

  鲁肃

  吕蒙

  3、说说主要人物的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个案补充

  合作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

  1、课文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什么特点?

  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这样安排结尾有何用意?

  3、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对读书的看法有无改变,为什么呢?

  总结归纳

  请梳理本节课知识并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拓展迁移

  请阅读下面这则古人读书的故事,想想你从中悟到了什么?

  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反馈练习

  1、找出文中两个成语并解释

  2、指出通假字解释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古今异义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

  古义 今义

  孤:

  治:

  博士:

  但:

  4、一词多义

  辞以军中多务 卿今当涂掌事 见往事耳

  以 当 见

  自以为大有所益 但当涉猎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布置作业

  1、如果你的同学不爱读书,你能不能学习孙权的劝导方法劝导他重视学习呢?请以我来劝你多读书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4、积累有关读书格言,两句以上。推荐阅读《三国演义》中与课文中人物有关的章节。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撰写的《名人传》

《孙权劝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三)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重点

  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难点

  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设想

  教法设计

  1、自读质疑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将其中疑难提出,小组间讨论解决,或提出来共同解决。

  2、编课本剧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将课文编成课本剧,一来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有益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来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合作探究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可通过合作,共同探讨解答。

  媒体

  投影片

  教时

  1课时

《孙权劝学》教案12

  【课文品读】

   《孙权劝学》是一篇极其简略但又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文言短文故事主体只有两个部分,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文章主要通过对话的方式,表现人物,推进故事对话言简义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人物寥寥数语,就表现出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和性格在情节的安排上,亦别具风格吕蒙学习的起因是“孙权劝学”,学习的过程略去,学习的结果是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通过“论议”“结友”来表现孙权善劝、吕蒙勤学和学有所成直接描写、侧面衬托、留白再塑、繁简结合等手法的巧妙运用,让这一篇小短文既充满了情趣,又不乏理趣

  【设计意图】

  文章简短,教材注释比较丰富,学生理解起来不会有文意上的困难但是,因其短小,它的文学价值也往往容易被忽略如何感受到它的文学魅力,则需要教师在深入解读后,通过生动的教学形式带领学生一道走进文本,品析欣赏笔者通过反复解读和剖析,挖掘出短文里藏有的多个“三”,这些“三”包含了文章结构、人物形象、艺术手法、文化背景等多项内容,于是,以“找寻三”趣学文言故事作为此设计的总构思

  教学创意:趣学文言故事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谓、博士、但、涉猎、吴下阿蒙、刮目相待、邪、耳、乎等等;

  2.赏析写人记事的美妙手法

  教学重点:

  赏析写人记事的美妙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品析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朗读

  要求:读通读顺读懂

  方法:自由放声朗读,自己译读,同座译读,质疑解难

  二、积累

  要求:圈出并掌握引发关注并需要积累的词

  方法:自己圈出,落实意义和用法,教师点拨强调

  (以自行整理或统一练习的方式积累)

  以下词需要强调:

  实词:谓 当涂 涉猎 见 就 过

  虚词:以 岂 但 若 乃 及 即 更 何 遂

  人称:卿 孤 孰

  古今异义:博士 往事

  语气词:邪 耳 乎

  成语: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三、品析

  要求:找寻文中独特的“三”组合并作分析,感受文章写人记事的美妙手法

  方法:教师示例,学生独立寻找,教师巡视点拨,学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文中的“三”组合有以下一些内容:

  1.三个段落示结构

  根据情节把文章分成三个部分,这就是事件的三个阶段,即: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这三个段落是:

  初……/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

  2.三个人物证蒙学

  穿插人物介绍:孙权、吕蒙、鲁肃

  简析三个人物(孙权、鲁肃、蒙母)对吕蒙学习并成功的证明作用

  孙权: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劝他读书,对吕蒙满是关心与厚望正因为有孙权的善于劝说,才有了吕蒙的“就学”及学有所成

  鲁肃:鲁肃“与蒙论议”,一句“非复吴下阿蒙!”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鲁肃地位高于吕蒙,且学识丰富,由他说出此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非同一般

   蒙母:从情节的角度讲,文章的最后一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似乎多余,然而,细细揣摩,就可以感受到它的意味深长了

  鲁肃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通过他“拜蒙母”,看得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二人情投意合,侧面衬托出吕蒙富有学识;更重要的是,这一情节传达出古代对读书的另一个角度的理解:一个人因为读书而有丰厚的学问,会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敬,更使自己的父母也得到尊敬,既而甚至可以提高自己家族的社会地位及威望这一情节深化了选文的中心在表现孙权劝学的效果和吕蒙学习的成果上也都是很重要的一个补笔

  3.三句话语见形象

  要求:体会文中人物的语气语调,感受说话人的心理

  方法:以读促析,能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心理,感知人物形象

  简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表现出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深切关心,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大有所益”

  这一句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但又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尤其是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读来让人感动

  孙权是善劝的他对吕蒙既严格要求,又殷切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不失人主身份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出鲁肃是个忠厚长兄,这句话流露出他重视学问、善于欣赏他人、对年轻将领的亲切赞美之情

  4.三次态度现性格:

  (1)蒙辞以军中多务

  用军务繁重来推脱,这里折射出吕蒙之前不读书只尚武的性格和成长经历

  (2)蒙乃始就学

  在孙权的教育和指点之后,吕蒙无可推辞并知错能改,这是他实现自我转变的重要一环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这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可以看出吕蒙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充满自信我们仿佛能听到他那坦诚豪爽的笑声

  小结:

  吕蒙的三次态度的作用:

  (1)让文气有起伏;(2)丰满了人物形象;(3)三次态度就是事件发展的三个阶段,也是他成长的三个阶段(拒学就学成学);(4)比衬出其他的人物形象

  5.三个留白显详略

  要求:根据文字展开适当的联想,揣摩作者这样安排情节和详略的意图

  方法:说读结合、讨论交流

  简析:

  (1)蒙辞以军中多务……

  会以怎样的说来“辞”?扣紧文意想象、表达

  (2)蒙乃始就学……

  为什么不写他如何勤学?

  (3)肃遂拜蒙母……

  为什么要交代这个环节?删去了会怎样?鲁肃会对蒙母说些什么呢?

  前两个留白是略写,而最后一个则是扩充出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吗?

  除了以上的“三”,还有一些“三”也不能忽视如:

  三个称呼表亲密:

  “卿”,是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第一次出现是孙权称呼吕蒙,表现出孙权对吕蒙真切的关心和殷切的期望,既郑重,又亲切第二次出现是鲁肃“与蒙论议”后很吃惊地喊出的,表现出鲁肃对吕蒙的认可、赞扬

  “大兄”,面对鲁肃的吃惊和赞叹,吕蒙巧妙接应“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对话中有同僚间的调侃趣味,更显两人志同道合的兄弟般的情谊

  三种语气传态度

  人物语言,尤其是语言中流露出的语气语调能够揭示人物心理、情感和性格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邪”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中“耳”表示限止语气,“罢了”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传达出孙权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乎”表示感叹,可译为“啊”此句一出,吕蒙自得、自豪、“书中多阅历,胸中有沟壑”的自信如在眼前

  四、诵读

  要求:读熟、读美

  能够生动地读出人物的语气语调,通过朗读表现出丰满的人物形象;努力做到熟读成诵

   方法:同座位配合演读;全班男女生配合演读;全班背诵

  五、总结

  1.文言文章学习的角度:积累词汇。

  2.文学作品学习的角度:品析写人记事的妙法。

《孙权劝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2.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3.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和翻译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旨,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齐读此词,导入新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二、诵读课文,品评人物

  (一)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学生在自由朗读后,挑战无标点而读)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学生挑战后,明确停顿,再读课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读懂文意,读出感情。

  根据情景,补充对话。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提出不能理解的句子,揣摩语气。

  权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曰:“ ______________。”(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曰:“______________。”(蒙乃始就学)

  鲁肃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齐读课文,根据提示,尝试背诵。

  提示:

  初,权谓____曰:“卿今____掌事,不可不学!”

  蒙_____军中多务。

  权曰:“孤______卿治经为____邪!

  但当_____,见___耳。

  卿言___,___若孤?

  孤常___,自以为____。”

  蒙乃___。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大惊曰:“卿今者_____,非复_____!”

  蒙曰:“______,即更刮目相待,大兄________!”

  肃遂拜___,____而别。

  三、大胆想象,深入探究

  “刮目相待”后,请结合文章最后一句,想象鲁肃有何表情、动作、语言?这说明了什么?

  四、课堂小结,畅谈感受

  1、请用“伤仲永,我悟到蒙,我懂得。”的句式,谈

  谈学习了《伤仲永》和《孙权劝学》的感受。

  2、教师明确

《孙权劝学》教案1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再读课文,理清故事发展脉络

  2、技能目标:合作探究文中语言,体会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文中吕蒙刻苦学习的精神,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

  二、教学重点

  1、合作探究文中语言,体会人物特点

  2、学习文中吕蒙刻苦学习的精神,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

  三、教学难点

  合作探究文中语言,体会人物特点。

  四、学情分析

  学生掌握文句的基础上,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五、教学准备

  翻译课文,课件。

  六、教学过程

  结合学科特点,体现单元组教学环节,学习内容,时间预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学习设计,问题探究,单元组合作,同层竞争,人人参与,精讲足练,联系实际,点拨升华,集体备课个人备课

  (一)导入新课,抽层检测。(5分钟)

  (二)出示目标,自主学习。(8分钟)

  (三)共同探究,构建知识体系。

  1、复习回顾:(3分钟)(大屏幕出示重点)

  根据小组课前展示情况,用3分钟复习上节课学习要点。

  2、再读课文,根据下列小问题,理清文章发展脉络(5分钟)

  a、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b、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c、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学法指导:再细读课文后完成。

  总结:文章围绕学展开,出现的三个人物分别是:孙权学--吕蒙学—鲁肃学

  3、细读课文,合作探究(10分钟)

  (1)文章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进行人物的表达的?

  (2)孙权的话表现了对吕蒙的什么态度?从文中找出,仔细分析

  (3)吕蒙读书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4)结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猜一猜吕蒙说这话时,是什么语气和心情?

  (5)通过上面的分析,你能总结一下人物形象吗?

  4、拓展延伸:(6分钟)

  与方仲永的变化相比,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5、当堂检测(5分钟)

  6、作业设置:(3分钟)

  必做:同步一、二、能力迁移一;

  选作:能力迁移:二

  小结:学科知识构建与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教案15

  教学设想:

  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能“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的理论,将本课设计为:应引导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多角度评价表演,形象地感知人物语言和人物形象为主,教师积极参与,适时点拨为辅的教学形式。另外,可将吕蒙与方仲永作比较,进行延伸迁移,贯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

  教学目的

  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

  3、在课堂上通过听读,小组讨论归纳出全文的情节,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线索。

  4、与《伤仲永》的比较阅读培养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重点难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2、表演法。将本课设计为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教师适时点拨教学形式,领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再现人物形象。

  3、讨论法。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到三国这段历史正如歌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确实在三国时期出现了一批英雄人物,如曹操、刘备、孙权,真可谓三国鼎立水火不溶,但曹操又曾说过这样的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到底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佩服,对于孙权,我们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了解他的其他方面。板书《孙权劝学》

  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课件显示,由学生看注释一起填入关键词语)

  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支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三国到五代1362年的历史。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二、整体感知

  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

  2、对照注释,自读理清课文情节。(显示问题,允许讨论)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学——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大惊——结友)

  (板书)

  孙权 劝学

  吕蒙 辞学——就学

  鲁肃 大惊——结友

  概括情节:孙权劝学(详写)——吕蒙就学(略写)——鲁肃赞学(侧面描写)。

  3、课件显示重要字词,疏导理解。

  (1)当途:当道,当权

  辞:推辞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见往事:了解历史。

  (2)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孰若孤?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品味语言

  1、学生分别扮演孙权与吕蒙,模拟人物进行对话,讨论孙权说这些话,该以什么神态、语气说。

  2、同学分别谈谈他们对三句话的理解,主要说说应该运用什么语调,语速,读出什么情感来,以符合人物身份,能达到规劝目的,谈完试读。(课件显示三句话)

  3、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

  (全班分成两组同学分角色朗读,看谁的语气语调揣摩得更准。)

  4、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四、说话训练

  1、比较方仲永和吕蒙的变化,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吕蒙:当涂掌事,乃始就学。年长乃学,学有所成

  方仲永:五岁能诗,贤于材人远矣。少年不学,一事无成。

  2、 当堂交流评点。

  五、总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让好书伴大家健康快乐的成长。

  六、布置作业

  根据下面情境写一段文字

  有一位同学,学习很好,成绩也很优异,但她不爱劳动,你准备用你的语言艺术来规劝她。联系你从《孙权劝学》中学到的规劝技巧,写一段文字。(300字以上) 一、课前三分钟 (学生讲三国中的小故事)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三、正课

  检查预习

  1、文学常识。

  2、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

  一小组朗读,其他小组订正,朗读后合作讨论理清课文情节,归纳出本课应掌握的字词

  3、课文注释补充。 以打擂台的形式,小组间互相挑战文中的翻译,从而归纳出各段落的重点词语。

  4、再次朗读课文,、熟读、读出味道。 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读出人物的心情,语气。

  (1)"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又可见关心、厚望。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略带责备的意味。 )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鼓励吕蒙求学。)

  5、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讨论并归纳: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6、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

  板书

  不可不学(必要性)

  孙权:劝学 涉猎、见往事(方法,目的)

  孤常读书(现身说法)

  吕蒙: 辞学——就学

  论议 轻松调侃

  鲁肃: 大惊——结友

【《孙权劝学》教案】相关文章:

孙权劝学教案07-03

《孙权劝学》教案【荐】02-11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11-17

《孙权劝学》教案【热】12-31

人教版孙权劝学教案06-12

【热门】《孙权劝学》教案02-28

《孙权劝学》教案【精】02-27

【精】《孙权劝学》教案02-02

【荐】《孙权劝学》教案02-05

【热】《孙权劝学》教案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