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文章散文
夏天,整个城市像烧透了的砖窖,使人喘不过气来。知了热得不停地鸣叫道:“知了,知了!”狗热得趴在树荫下,吐出那鲜红的舌头,不停地大口喘着粗气;鸡热得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地走着。
夏天的文章散文:风吹过的夏天
2016年6月,夏。是一个伤感的季节,离别成了它的主旋律。
喜欢的那个她对小义说:“我们分手吧!”
爱情的离开让小义失落了些日子,因为小义已经很努力的挽留了,最终却是那么不尽如人意的离开,她居然说出这样的理由:这只是一场爱情游戏,认真的人就输了。
是的,小义认真了,所以输得一塌糊涂。回想着那些美好时光,曾经一起在自习室里学习、一起参加校园社团活动、一起在田径场散步、一起吃饭、逛街、看电影,等等……都那么的快乐,每天都开心着,为何最后她选择离开?
哥们过来陪着去喝酒,小义二话不说点了3个小吃,拿着酒瓶就吹,拦都拦不住。哥们都劝道,说什么为了她何必如此、什么天涯何处无芳草、什么还有更好的,压根没有用,小义完全听不进去。因为他们不懂什么叫曾经住在自己生命里的人,现在不见了!
小义那段日子里夜夜喝酒,香烟点了又灭,灭了又点,显得如此坠落。哥们陪酒也陪了,该劝的也劝了,最后也没有法子让小义振作起来。
从此,再也不有什么值得留念的,他和她没有了联系。
时间如微风般划过指尖,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日没一日。
旧人说走便走,背影潇洒,生怕稍一回首便化作了盐柱,所以就算留恋,都不会再回头;而这些旧物,在整个过程中见证了那么多的好时光,自己没有行动力,全凭小义来决定它们的去留。回忆是病毒,附着在这些衣服上,小义若是不狠心把它们抛弃,稍不留神,那些病毒便渗进皮肤融入血液一路高奏凯歌直通大脑,大脑反应不过来,便会让心跟着一起负担,于是我整个人,便会再次陷入自怜自艾的死机状态。
6月26日天空格外晴朗,窗外的阳光如烈火一般烤着小义的身子,炽热的感觉让小义无法沉睡。
“铃铃铃……”电话响了,小义顺着声音摸索着手机。
“喂,哪位啊?”
“嗯,小义啊,我是妈妈啊,你好久没有给妈妈打电话了,妈妈想你,就是想问问你最近忙吗?”
小义听到是妈妈打过来的电话,全身像通了电一样,两眼发光,起身倚靠着床旗。
“妈,我最近工作忙,忘记给您打电话了,有什么事情你就说吧!”
义妈妈带着恳求的语气说“小义,现在妈妈年纪也大了,在过两年小义就快30岁了,人家都说男人30而立,你上次不是和妈妈说交了个女朋友吗?什么时候带回来给妈妈看看啊?就是想让你早点结婚,妈妈也好抱孙子。”
可是小义却不耐烦的道:“妈,你又来了,我都说了现在不急结婚,她也一样,你要在这样,以后我一个人回家好了。”
“小义,妈就是想看看未来儿媳长什么样,给你参考参考,其实,妈妈在家里这边也看中一位姑娘,人很贤惠,长得也清秀,你什么时候回来妈带给你看看,小义过些天就是国庆了,你公司放几天假期啊……”
电话那边妈妈还在不停的唠叨着,小义根本就听不进:“妈,我知道了,我先工作咯,到时候在说吧!拜拜。”
妈妈还在唠叨着:“到时候是什么时候啊?国庆回家吗?”
“嘟嘟嘟……”小义把电话挂了,放在一边。(其实小义知道妈妈的良苦用心,但是刚失恋的小义去哪里找个儿媳妇出来)
倚靠在床旗的小义看了看四周,200瓦的阳光可以把所有的事物照得发亮,只可惜房间都是酒瓶,烟头之类的东西,又脏又乱,还散发着一股恶臭。
小义想着妈妈说的那些话,内心开始翻滚着,就像黑暗中的那一丝光线,给了希望,给了动力,有一道声音在呼唤沉睡中的小义。(就算是为了完成妈妈的愿望,我必须站起来。)
小义猛的站起来,穿上鞋子,开始打扫房间。
一切弄好后,冲进洗手间,冷水直接撒在身上,虽然寒冷,但是无法浇灭内心的火焰。
小义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胡须都长一把了,头发长到遮眼,心里暗想:该起来了,一定要好好奋斗。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不管昨天发生了什么,不管昨天的自己有多难堪,有多无奈,有多苦涩,都过去了,不会再来,也无法更改。就让昨天把所有的苦、所有的累、所有的痛远远地带走吧,今天,我们要收拾心情,重新上路!从平淡的生活中咀嚼出充实与知足,从繁忙的'工作中寻求到快乐与精彩。
夏天的文章散文:《依然虹影卧南炀》王文忠
江南一天的早晨,我们去访问徐霞客的故居。汽车从江阴县城出发,在通往无锡的公路上急驶,我的心也随之在历史的长河中奔驰……
——徐霞客,明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生于沈塘河畔的南炀岐村,崇祯十四年(公远1641年)卒于考察归来。二十二岁踏上征途,五十六岁长眠病塌。三十四年间,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把祖国的浩瀚旷野,作为书房,将无数的山川河流,视为教材。一部《徐霞客游记》,是他用毕生心血、智慧和勇敢写成的呵,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科学和文化遗产……
“嘎”的一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汽车在马镇停下了。我们徒步往南*岐村走去。
我们在白杨掩映的小路上行进着,蓦然,林尽路朗,一座古老石桥,横在粼粼绿波之上,桥椽上楷书石刻对联:
曾有霞仙居北坨
依然虹影卧南炀
对联虽只十四个字,却把徐霞客帮居的风光和位置,人们对徐霞客的爱戴和怀念之情,说得一清二楚。
登桥北望,果然不错,古老的南*岐村,葱茏绿树,拥簇着重重灰瓦;团团榴火,装点着垛垛粉墙。人们大概是取“虹影卧南”之意,把徐霞客纪念堂建在离桥不远的河畔。据说这里当年是个河埠头,徐霞客数次由此登船远去,又数次在此弃舟归来。
在具有民族风格的纪念堂院门前,并列着一对明代石狮,一块大理石碑刻,镶嵌门旁,刻写着一九五七年八月三十日,江苏省人民委员会确定徐霞客故居——晴山堂的石刻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字样。
进得院门,又是一番风光。奇花异卉,五光十色,千姿百态,发出幽香。听说是从徐霞客游历过的山水间,收集而来。也许昔日徐霞客为研究它们熬过心血,或者辛劳之余,领略过它们的芬芳。
穿过花径,便是高敞的石刻堂。堂内陈列着徐霞客塑像、《徐霞客游记》和有关徐霞客的其它文物。重要的是三面墙上,镶嵌着七十六块完好的晴山堂石刻。“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广转分明。”据传徐霞客三十五岁时,母亲生了重病,病愈后,重盖新房,在这样的位置、这样的时日落成,所以称为晴山堂。
晴山堂石刻在文学和书法上,颇具价值。在八十五位文人墨客的九十四篇诗文中,有不少出自明代宋濂、倪瓒、董其昌、米万钟、文征明、黄道舟、高攀龙等名家之手。这些诗文不仅详昼描绘了徐霞客的家世及其活动,而且用“三奇”——奇人、奇文、奇迹概括了徐霞客的一生。
是的,徐霞客确是“奇人”。
他出身官宦人家,不应科举,不入仁途,支“无它事,无它嗜,日遑遑游行天下名山”,热衷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他十九岁丧父,二十岁丧妻,不在家里奉养老母,哺育周岁孤子,却走向千山万水,进行地理考察;他在漫漫征途中,不乘车,不坐轿,绝少骑马,脚穿布鞋,肩背行装,但“遇有名胜之区,无不披奇扶奥,一山一水,亦必寻其源而探其脉”;在旅途中不求伴侣,不计征期,遇盗不惧,绝粮不悔,生病不悲伤,跌落深潭几乎丧命也不灰心;他以清泉解渴为快,野果充饥为乐,以露宿山野,寄身草莽,点起松枝写作,为别有风采。数十年风雨坎坷,使他“墨颧雪齿,身高六尺,形似估木”。但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不能肃客,惟置怪石于榻前,摩挲相对”。他是拿着从野个带回的标本,离开人世的呵!
他是“奇人”,他的著作也是“奇文”。
《徐霞客游记》,本是部极富创造性的地理考察著作,但对当时的农业、手工业、交通运输、名胜古迹的演变、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等各方面,都作了详细的记载。同时用文艺的笔法,写得引人入胜,恰似优美的散文,宛如动人诗篇,使一些颇有名望的作家,也望尘莫及。他描桂林山色,“诸峰倒插于中”,“如青莲山水”;他绘阳朔晨景,“早起,晓月光流,奇峰合棹”,是“碧莲玉笋世界”;他画柳州群山,“石峰 数十,挺立成队”;他在瑰丽的黄山顶端,凌空高吟:“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人们读之,都誉为千古绝唱。这样广博深刻、生动优美的著作,不称为“奇文”又如何评价呢?可惜的是二百余万字的游记,大都散失,保存下来的仅数十万字而已。
“奇人”所以写出了“奇文”,主要是他在地理地质研究上,创造了“奇迹”。
在浙江,他考察雁宕湖,悬崖陡壁,前进无路,他挥动手中铁棍,凿石开道,寸寸开劈,直达湖滨;在湖南,他听说茶陵山里的麻叶洞,闹神闹鬼,于是在三九隆科,脱去棉衣,掌着火把,钻进很小的洞内,探清奥秘;在桂林七星崖,崖洞密布,他屡次深入洞内,逐穴踏勘,终于把巨大复杂的洞穴体系,考察得清清楚楚。由于他在西南地区,深入过一百多个洞穴,所以,研究岩溶地形,取得了丰硕成果,不仅在中国是首创,而且比欧洲学者爱士倍尔同类项目的研究,早一百余年。故中国地理学史,确认徐霞客是崇尚实学、探讨自然的新学派的开拓者;世界地理学史,也不得不给篇章写出他的贡献。
绕过石刻堂,便是纪念堂的后院,院中安放着徐霞客的墓,墓前立着石碑,碑高八十厘米,宽仅一半,顶端横刻着“十七世”三字,是徐氏家族第十七代的意思,是间直书“高士霞客徐公之墓”,为清初刻制。
纪念堂的隔壁,就是霞客小学。多少年业,老师们把徐霞客的故事,编成了乡土教材;孩子们学习徐霞客,常作模拟旅行。这难道不正说明徐霞客精神在人们心里扎了根。“依然虹影卧南炀”,这七彩光华,横在半空的虹影,不正是徐霞客的傲岸形象和献身科学精神的英灵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