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记忆记叙散文

时间:2024-07-23 20:20:52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海的记忆记叙散文

  威海这地方,在山东半岛的东北角上,小城不大,依山傍海而成。白天,人在威海的街上,本能地想朝东走,赶紧看到大海,不然就心里发慌。看到急急向海边的人,威海本地人都笑,人家早就看出,这是异乡人,刚来威海,不看海看什么呢?!

海的记忆记叙散文

  异乡人当然不是一个或一群,夏天时,来威海看海游海的人,多着呢。这里面,既有来自山东的客人,更多的是来自中国中西部的有闲之士,三五结群的有,跟团随社的也不在少数。有一年早秋,一家新疆旅行社组织了三百人的大团,浩浩荡荡前来威海,半夜一下火车,其中几个人就说,这里的空气怪怪的,导游问是什么气味,他们笑答:空气里有大海的味道嘛!

  一批批的异乡人就在威海住下了,少的三两天,多的五六天。小城虽不大,外来人口比例却是居高不下的,满街的行人,东北口音的占多数,到处是“大哥、老妹儿”的声音。你真想听原汁原味的威海方言,也不是那么容易了,年轻人都嫌方言土气,改口讲起了普通话。倒是商业街上的店铺里,中年的威海女人,操一口纯正流畅的本地话,把个异乡人说的,又心痒又迷茫,交流是不要指望了,人家的方言,怎么也有个千年万年的寿命,你轻易就能听懂、就会开口说不成?

  小城不大,异乡人不用打车,走着就来到海边。威海的建筑物,越临近海边,越是建得新鲜气派,隔着环海大道,海水在不远处平静地晒太阳,可是海水并不蓝,天倒是蓝得像块透明的水晶。当地人对此习以为常,有说夏天的海不蓝,到秋天就转了,有说冬天的海是最蓝的,反正说了一圈,证明了一个事实,在威海的近海,想天天看到海蓝色,是不可能的梦想。

  真到了海边,蓝色与否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是真正的大海。前面是刘公岛,在威海这边看,这岛与陆地有着看不见却摸得着的联系,甲午海战后一百多年,这岛像是威海的一个儿子,近在咫尺,在前方保家护国。曾经与外敌拼得血肉横飞,却始终保持威海卫的英雄本色,宁可自尽,绝不低头。

  海水在阳光下自由起伏,一百多年的往事,在这潮起潮落中远去了。海风中,威海的梦,来到异乡人的眼前。立在海边的松林中,人的情志由远及近,渐渐清晰,又渐渐模糊。眼前的小沙滩上,三对新人在拍摄婚纱照,沙子极细极白,上面已经没有像样的贝壳,全是人的脚印。异乡人不由想起头天看过的四眼老楼,那里面,到底有多少人留下了脚步呢?

  威海是有梦的。有梦的地方,也多数是有人迹的,只是这人迹,不见得被发现被记牢。座落于环海路七号的四眼老楼今天已经是茶楼了,这座英国文艺复兴风格建筑,是当时英国海军司令的避暑别墅,由英国人EliasJR在1904年兴建,到今天仍然岿然不动。花岗岩的主体,铜制的雕花窗棂,前廊的棕红地砖,都是当年的原始形态。可是,仅是一个躯壳而已,里面完全是按照现代的装修风格来做成的。四眼老楼其实是一个“回”字型结构,中心的部分是一个天井,当然不是露天的。天井里,当初是一眼水井,现在则填充后,改建成养锦鲤的池子,还带着喷泉的装置,一通电,水就乖乖地从莲蓬头喷射出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

  梦还是要继续。又有一处六角楼要修缮,也是超过百年的老房子,异乡人专门去拍了照片,又询问工人修缮了何用,却无一人能给出肯定答案。这些格局复杂的西洋建筑,也是沉淀了一些梦的,从历史的档案中,这里有了山东第一批电话电灯和电报局,英国人开办的照相馆、报馆、咖啡馆、西餐厅,规模不大,均建在海边的半山上,海边的足球场、高尔夫球场,私人汽车可以自由进出……威海的旧梦,就这样存入了发黄的卷宗中。

  海边的黄昏开始热闹起来。几个月的休鱼期刚刚结束,渔家纷纷下海,撒下了秋天的第一网。傍晚六点钟,海边小码头上,一字排开了几十户渔人,面前亮着新捕的鲜活鱼虾贝类,买的卖的,南腔北调,议价算帐,不亦乐乎。还有性急的男人们,直接用弯刀破开新鲜牡蛎,生吃下肚,那眉毛眼睛里,都是一个“爽”字,女人则忙着目测海蟹的肥嫩程度,不说买,也不说不买。空气中的海腥味,已经到了发酵的地步,人们早就习惯了,就像海面上的木船,真离开了海水,就失掉了生命一样。

  这也应该有梦,有梦,就有了继续的理由。在海边,人们集体生出了希望,如海鲜般生猛。不是说好运的浪头,一个胜过一个吗,异乡人想,这梦也是呢!

  威海,带着威海遗梦,在黄昏里转身而去。

【海的记忆记叙散文】相关文章:

记忆的经典散文07-30

海的散文06-20

海散文07-27

石磨的记忆散文07-03

村庄的记忆散文10-08

有关记忆的散文10-20

雪的记忆经典散文10-20

童年的记忆经典散文11-02

经典散文:红色记忆07-29

乡村记忆经典散文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