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无路可走的散文

时间:2024-10-02 23:44:36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谈无路可走的散文范文

  平时,常常听到一些沮丧的言语,说“无路可走”。不经细时,尚不觉得;一旦经细,就有点匪夷所思:人生怎么会“无路可走”呢?

谈无路可走的散文范文

  关于“无路”,也许确实存在。因为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大约很少有路,诚如鲁迅所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但他说的,只是“走的人多了”,才有了路。他所指的,可能是一条大路,是一条众多人走的大路。而天下的路,可能也不止鲁迅先生说的那一种,还有坦途,还有山路,还有大道,还有曲径。人们常常走的,由于环境不同,处境不同,意愿不同,当然会有各式各样的路。有时候,荆棘丛生的地方,似乎没有路了。而这时候,虽然“山穷水复疑无路”,但是只要自己灵活一点,勤劳一点,坚定一点,“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此路不通,另辟蹊径”,自己去架设,去开辟,总会“柳暗花明又一村”,总会在无路之处找到路来。

  有一些人,还在有路时,往往就感觉“无路可走”了,就感到“穷途末路”了,于是就想到了“死”,就想到了“解脱”。他们认为,屈原是“无路可走”了,所以选择投江;邓拓是“无路可走”了,所以选择服毒;田家英是“无路可走”了,所以选择上吊。的确,当时的情形对于他们,有一种生不如死的感觉。但是在我看来,选择生总比选择死更好,因为自己还有一点能量,有能量就还有一线希望。在他们面前,还有很多路可以走:至少还可以选择活下去,至少还可以选择沉默,至少还可以选择“卧薪尝胆”,至少还可以选择“韬光养晦”,至少还可以选择“知其不可而为之”,至少还可以选择拼命抗争,至少还可以选择……

  在“无路可走”时,我们看看这些人又是如何走路的:孙武如何?孙子镔足,《兵法》修列,成为古今中外军事著作典范。司马迁如何?司马蒙羞,撰成《史记》,成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蒲松龄如何?他71岁时才成岁贡生,却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自勉,所写《聊斋志异》,鲁迅称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赞“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周恩来如何?忍辱负重,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邓小平如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被流放江西,一直思索中国的出路和未来,最后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宏伟篇章。

  绝望的人,常常会唉声叹气,说:屡战屡败!乐观的人,总是会信心百倍,道:屡败屡战!绝望的人,常常会心灰意冷:“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叩问“春在哪里”?乐观的人,总是会极目千里:“年年失望年年望,事事难成事事成”,自答:“春在心中”!

  在这方面,我欣赏鲁迅先生的“韧”的战斗精神。他坚定,“即使艰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他实际,“倘若一切都四平八稳,势如破竹,便无所谓革命,无所谓战斗”,“革命有血,有污秽,但有婴孩”。他勇猛,一面与敌人短兵相接,毫不妥协,一面痛斥内奸叛徒,绝不留情;一面揭露投机分子,一面嘲笑“翻着筋斗的革命家”。他清醒,不断告诫人们不要头脑发热,要“首先守住营垒”。

  人生何不具有这样的精神?有路时,选择一条路,心无旁骛,坚定地走下去;无路时,开辟一条路,哪怕出血,也要活下去;一旦陷入绝地,只要有一口气在,就要绝地反击。

  诚如此,还“无路可走”么?

【谈无路可走的散文】相关文章:

谈人生散文08-05

梁实秋散文《谈友谊》09-05

茅盾散文《谈月亮》08-10

张爱玲散文《谈音乐》05-28

谈朱自清散文的特点05-14

梁实秋的散文《谈友谊》09-29

谈朱自清散文的真善美10-24

郭沫若《散文家谈散文》同步练习08-02

梁实秋谈吃散文三篇10-05

茅盾散文《风景谈》原文阅读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