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当产品卖不出去时散文
当年,在我学了“心理咨询与治疗”之后,原本看不见的问题渐渐就能看明白了。于是,就开始运用“提问引导”。其实,提问的目的,应是要让对方在放松的情况下去“悟”出自己问题出在哪里。但由于对方还”在路上“,还有许多的不安和顾虑。我们只能用提问让对方自己明白问题所在,而不能直指对方的”问题“所在。可是,当时我不懂,一心只想让对方更快看清真相,所以,我的提问总是让对方感觉我在指出他的“问题”,引发的不是他人的”悟“,而是抗拒。
记得有一次,我写了一文,谈的是人的嫉妒心问题,发表在一个内部报刊上。紧接着我就接到两个电话,第一个人是一个男士,他警告我,说这篇文章是说他坏话。第二个找我的是个女士,她愤怒地谴责我说我写的就是她。我当时在开车,就平静地告诉她,我写的是人的普遍心理现象,三言两语结束了与她的谈话。我们同车好几个人,都说我文章分析非常”透彻“,很有“说服力”。我观察车上的几个人,都是心态很好的精英。我突然明白一个道理:我的信息是想唤醒有嫉妒心的人,如果激怒有嫉妒心的人,那就是无效的信息。
有一次,我的心理启蒙老师也指出,说我的道理虽然很正确,但让人感到“咄咄逼人”,这让人容易产生抗拒情绪。从那时起,我才开始审视自己。我也因此悟出一个道理:我心目中想要的是一种”好效果“,可是,我说出来的话能达成什么样的效果呢?心里期待的”好效果“,那叫“梦想”。我们要做的事情,是用言语和行为去让自己梦想得以实现。我的“梦想”可以由我来决定,可是能够收到什么样的效果由谁来决定?那肯定是对面的那个”关系人“来决定了。 问题是,我们费尽心思,我们的关系人对我们的”信息产品“,往往是不满意的,要不然,亲密关系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问题”产生了。
如果我认定自己心目中“梦想”是正确的,而不重视自己的“产品“效果,那就变成了“一厢情愿”。我们是发出信号的一方,对方是“接收器”,我们的信号是不是适合所有型号的“接收器”呢?如果客户不”买“我的产品,我怒斥客户”不识货,能解决问题么?当我不被认同时,应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产品”,而不是责怪“客户”;当我们发出信号,要了解什么样的接收器有能变成什么样的效果。当然,也许我们真的会遇到成天怨天恨地的“客户”或遇到频道相反的接收器,不过,失去那样的客户未必就是坏事情。可是,我们大多数时候面对的是“重要客户”,所以,我们认真改进自己产品是不是适合客户;了解对面的接收器是什么样的型号很很有必要的。
从此我好奇于各大教派,他们用的是什么样的方式,来说服别人的?当然,我也因此选择了远离一些人,因为我明白某些“负能量牌“的接收器,很难收到“正能量”信号。不过,别人不认同我的产品时,我首先思考的是改进自己的“产品”,很注意发出的信号,能帮助对方能接收到。说话也不再咄咄逼人了,因为产品卖不出去只有自我改进。并且很重视自己发出的信息,适合更多型号的“接收器”。
------
美国读者yvonne chang看了上文后,写了一段话给我。平时不用中文的人打出下面这些字挺不容易的(我已转为简体字)。
(yvonne chang : 我昨天看到一篇短文想传给你。其实它和你文章谈到的挺有关连,这下面是我的翻译)
一个17世纪法国哲学家Blaise Pascal说:当我们能看得很清楚,且想纠正他人的错误时, 我们必须注意到他人看到的是事情(他人角度)的“那一面”。因为“那一面”的本身,通常是他人角度真实的一面。但我们却常常指出他看到的那一面是错误的。我们应表达我们接受他(角度)那一面的真实,那人通常就更容易接受我们的想法和意见。我们要了解不是他人错了,而只是他没有看到事情其它所有的面。
没有人会覚得自己应被攻击(或被否定),因为他没有看到一件事情的所有面,所以,人都不喜欢承认自己本身是错误的。也许正是因为人类在一般情况下,是无法看到每件事的每一面,所以一般人自然从他看到的那一面来坚持说他是对的。
我们要知道;一个人对任何事情的想法,对其本人来说,总是真实而正确的。
(作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