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雪传道誉临风听书声散文随笔
洛阳人当中,很多人不知“二程墓”在伊川县,却知道嵩县田湖有“二程故里”。还有人当面问我:为啥“二程”死后,不埋在故里嵩县,却埋到伊川县呢?
其实古代的行政区划,怎能与今天的行政区划一致?“二程”中的程颐,人称“伊川先生”,这不等于说他是“伊川县人”,而是说他在伊川(伊河川谷)教书育人。“伊川”有时是地域概念,包括栾川、嵩县、伊川的一些地方。
所以,二程墓地选在伊川县并不奇怪,这里也是他们生前活动的地方。具体位置,是在伊川县城的西侧,坐北面南,总面积3.4公顷,有山门、石牌坊、二程祠堂等建筑。程园乃北宋著名理学创始人程颢、程颐及其父亲程珦的墓园,数年前伊川县又对程园进行修葺,使之成为一个景点。
我曾两次去程园,其中一次是与叶鹏老师同行,走近山门,抬眼一看,上面刻的正是叶先生撰的楹联:千载先贤立雪允承传道誉,二程遗韵临风依旧读书声。上联引用了“程门立雪”典故,说的是杨时、游酢来到老师程颐门前求学,适逢老师瞑坐(坐着小睡),就不惊扰老师,站在门外等候。而当老师醒来时,“则门外雪深一尺矣”。这个故事意境极好:老师瞑坐,弟子恭立;白雪纷纷,求道殷殷;不但庄严,而且很美。但多年以来,我总想把故事中的程颐,换成苏轼。因为苏轼更可爱,也更具诗人气质,“苏门立雪”一旦叫顺溜了,会比“程门立雪”显得更有诗意!但我这种“嫁接”的想法,实属可笑,聊当自娱。
叶老师写的这副对联,强调“传承”与“读书”,意思是只要读书的种子不灭,则人文精神不死。下联中的`“临风”,一是虚指,一是实指。虚指:引用典故“如坐春风”,指朱光庭听程颢讲课“如坐春风”;实指:眼下与程园相邻的就是一所高中,同学们读书郎朗。想必先生写下联时,已知附近有所学校,顾及到了这个元素。
程园祠堂楹联:自古汉唐无双士,于今伊洛第一家。上联:突出二程历史价值。下联:突出程门家族荣光。初看上联,似有夸张:汉唐以降,贤者多矣,并非只有“二程”,但能翻出“新儒学”并开创“理学”者,莫过于“二程”。再看下联,并无夸张,因为在伊洛河流域,只有程家能够受到宋代以降历代皇帝的重视。其他家族,哪怕你是“康百万”“吕半朝”,均无此等殊荣。这副对联据说是朱熹写的。朱熹是“二程”之后的大学者,他继承并发展了二程理学,成为新儒学的集大成者,受到南宋以后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推崇。朱熹的《四书集注》几乎成了教科书,科举试题多出自这本书,所以成了应试者的必读书。若该联真是出自朱熹,那该是他对“二程老师”的真诚评价,真心内映,赞语外化,并无虚夸。
程颐墓对联:双璧双珠俱美,难兄难弟皆贤。这本来是写给程颐的赞联,但同时把程颢给带上了。其实凡是纪念“二程”的地方,从碑文到对联都无法将“二程”拆开,个中原因:一是因为程颢程颐是亲兄弟,二是因为兄弟二人都是理学宗师,所以“二程”是拆不开的。具体到这副对联,作者更是强调“双双”与“兄弟”,注重运用叠字技巧:“双璧双珠”与“难兄难弟”,对仗起来也很工整。
程颢墓对联:兄弟二雄同日丽,圣贤一脉与天长。这副对联虽然是写给程颢的,但同样共赞了“二程”。内容很好懂,说的大白话,以“长天丽日”喻“人间圣贤”,这种比喻很常见,写法也直白,通俗易懂。
【立雪传道誉临风听书声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听春江花月夜散文随笔07-10
程门立雪寓言故事12-08
听雨,听心经典散文11-13
听雨听心经典散文09-17
散文随笔作文11-26
初中散文随笔10-13
累散文随笔08-25
勇气散文随笔08-24
失意散文随笔08-24
孤独散文随笔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