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祭文抒情散文

时间:2023-06-22 19:37:16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祭祖祭文抒情散文(精选8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散文吧?散文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那么你真的知道要怎么写散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祭祖祭文抒情散文,欢迎大家分享。

祭祖祭文抒情散文(精选8篇)

  祭祖祭文抒情散文 篇1

  乙未之春,清明时节,物华天宝,春和景明,祥光凝瑞,吉气环绕山梁之间。英邑杜氏一世祖万鼎公后裔,固守祖籍者,稳固根基,尽心合力,出智捐资,谱墓同修,垂范后世,并于重修一世祖墓之际,尽其东主之道;播迁于外者,慕先祖懿范,千百里之遥,归宗认祖,云集燕子伏梁,溯源追根,慎终怀远,议宗族大计,倡社会和谐,乃家族民族兴旺、中华强盛之幸也。凡物皆有源,宗族亦其然。考之史典,杜姓之祖是炎帝。炎帝第七世句龙以平治水土有功,世称后土,建木与土合文为杜;同为华夏血脉之一源流。

  吾杜氏源远流长,自古贤哲济济,人杰浩浩,若莹莹珠光,漫波历史长河之间;似颗颗明珠,镶嵌文明桂冠之上;及至唐代,诗圣杜甫,乃我始祖;宝田摇篮,浩浩宗族,皆赖吾先祖创业之艰辛;硕硕人丁,皆依我先祖德泽之庇佑;我等杜氏后人,孰能忘宗背祖,不敬仰先世懿德伟业乎?此皆杜氏历代俊杰名流,文韬武略永垂不朽。我后辈族人孰不望其项背,效其遗风,进取开拓,耀祖光宗?吾祖高风,功德无量;吾祖遗范,自当远扬。清明祭祖,思绪悠悠;水流千里,皆出一源;树高千尺,根深枝繁。今吾后辈,祭祖伏梁,千里之外,仍是一家。宗族分支,合为家国;宗族和畅,家富国强。愿吾后人,永享太平。重德笃行,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团结友善,夫唱妇随,勤劳治家;邻里和睦,勤俭自强;学有所成,百业兴旺。当此良辰,共勉共策。祖宗德泽,山高水长;春风化雨,滋润八方。左昭右穆,齐心共向,修墓立碑,以表孝意!祭精诚招,伏惟尚飨!

  呜呼:我族先祖,英灵永驻,浩气长存;我族后裔,当虔心效学祖宗的光辉榜样、经典教诲;常念家和万事兴,铭记德才兼备训;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创业;为官清正廉明,处世乐善好施;树有根则旺,水有源则流。今日杜氏族人祭拜先祖,可谓难得千里来相聚;念血脉相通之情,思同宗共祖之谊。恳请一世祖在天之灵,保佑吾族,宝田更兴;以诗礼传家,将富贵永继;振名门望族之雄风,巍然屹立于中华民族之林。

  祭祖祭文抒情散文 篇2

  阳光明媚的清明节。

  心情也开始放飞,快三十年没回老家了。

  高速公路两边的树木枝繁叶茂、一望无际,像哨兵般排列着。都是常青的树种,树名未知。叶子有青绿色的、暗红色的。茂密的叶形成不间断的大块色彩,于视觉有着强烈的冲击!偶尔也见到十来颗白杨树,只是旧年的枯叶挂在枝干上随风荡着,像形象不佳小媳妇似的躲在了美人的后面。

  下了高速,沿着集镇的水泥路,再踏上乡间小路,小车直接开进了细爷的家。细爷,小爷之意。我小叔家。与北方不一样,老家叫爷爷为爹爹,爷反而小一辈。

  狗狗吓得夹着尾巴往它的小屋钻。看到主人出来了,气势汹汹地狂吠了······

  二婶、三婶、姑妈、姑父、堂妹、堂弟、侄子们都出来迎接。五十米外的二叔也拄着拐一步一挪地前驱着——乡间小路难走的。我赶忙上前扶着:“二叔,还认得我吗?我是鸿雁。”

  中风后遗症的二叔面无表情的.点点头。我知道,他心里是在高兴啊——否则干嘛艰难地走那么长的崎岖小路来迎接我们一行?

  二十多岁回的老家,现今都五十出头的人了。堂妹堂弟们都不太认识了,侄子侄女们就更搞不清了。高兴的是二婶、三婶、姑妈、姑父曾经历经艰难而沧桑的脸几乎定格在三十年前的模样,姑父似乎面容白嫩了点,也红润了许多。侄子侄女们也都衣着光鲜,全无当年农村小孩邋里邋遢的样子。

  堂妹丽文,三十三,属羊,两个孩子的妇人,白嫩的手指显露了生活的富足,面相腰肢有如二十五六岁的城市姑娘。堂妹夫在北京打工——堂妹告诉我。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这是《孔雀东南飞》里的诗句。说的也就我的老家这一带的事。曾经十分怀疑诗里所描绘的江南女子的俊俏模样。看到了堂妹,看到了小店里的少妇,江南女子的曼妙名不虚传······

  二叔家,胡老屋曾经的贫困户之一,当年的草房也变成了四上四下的二层小楼。老家煤气电灯电话空调自来水都有了,让我感慨万千。

  大方桌,长条凳,还是三十年前的模样,席位的主次也是老规矩,只是男女老少们都上了桌——以前女人孩子是不上桌子吃饭的,说是风俗,其实是怕菜不够而漏出了洋相啊。

  觥筹交错、推杯换盏。现宰的土鸡怎么也没有了当年的味道?······

  “鸿雁,喝!”细娘——小婶娘饧眼迷离地说着,听装的啤酒一饮而尽,眼看着我,胳膊却往后一甩,铝质的啤酒瓶不知飞去了哪里,豪爽之情不输“一丈青”。

  “我妈人来疯。”堂妹耳语着,一边劝小婶娘少喝点······

  胡老屋的山山水水似乎又恢复了原先的丘陵地貌:山上各种树木郁郁葱葱,脚下各种杂草茂盛齐腰——三十多年前只有马尾松的,地表也都是鹅卵石,草很少的。家乡的女人孩子们拿着猪八戒兵器般的耙子把地表每天耙了多遍——没有煤气、煤球,只能耙草捡柴做饭。于是,山便成了穷山······

  地平线上,一团大树绿色氤氲下一定是集聚着的农家——这是三十年前的景象。

  举目四望,到处都是成片的大树。几公里外的谢庄——奶奶的娘家,隐约在树丛中。蓝天白云下,儿时游泳的水库里一群鸭子在游哉悠哉······

  看到了新修的家谱,第一次知道我除了名字外,还有字:燕飞。

  祖宗祖坟,像纽带联系了我和我的家乡、我的亲人们。清明祭祖,追思了先人,也强化了亲情。走到哪儿,我的根都在老屋······

  祭祖祭文抒情散文 篇3

  时间真的是很快,岁月催人老,一年又一年的时光就在季度的不断变化中逝去了。

  今年的清明节马上就要到了。最近几年,每年清明节我都要回老家,去为常年安息在家乡的父母双亲和先祖上坟扫墓,除了带去我对双亲的思念外,还带去身在远方的一家姊妹六人对亲人的哀思。今年一样,在清明的这一天,我和爱人一起驱车回到生我养我的老家,去早早给先人上坟。大姐说了:“上坟要早。”我们当然照办。

  今年清明回去上坟扫墓,见到了阔别三十多年的几位小时候一起长大的“发小”,相互寒暄后,都留了联系电话。在我们家乡有个风俗:每年清明,每家都要有至少一个男的去参加大本家的上坟扫墓。在每年扫墓去的路上,总会碰到其他扫墓人,我们那里扫墓一般是整个家族出动,浩浩荡荡一行人马,煞是壮观。这种队伍壮大的一般都是给祖宗扫墓,故而看不出悲切,多是喜色,有拿工具的、有拿祭品的、更有甚者竟然做成别墅也来祭奠的。这两年国家倡导文明祭奠,去烧的`东西少了,连敬神的“炮”也比较环保了,也有在外工作多年不回的带着鲜花、吃的、新鲜树苗,传统的绿面和纸钱自然也少不了。

  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快,平时都疲于奔波劳作,平日里无暇团聚,每年只有传统的除夕和清明,大家才能推掉所有工作和应酬,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来。这样的团聚,大家也格外珍惜,家族人多的都要在老家呆一整天时间,走东家串西家,相互问候老家的老人,也对年轻的有个认识。一般的都是在清明前的几天,早早的准备好祭祖的各类用品,大早起身回家,也有更远的提前一天回家的,我的路程不算远,待到十点钟光景人都到齐后出发,坟地一般都不是很远。

  到了坟地后,成年男人们先拿工具给祖宗整理院落,修水渠、堵老鼠洞、用铁锹填补些新土,补上被牲畜踩塌的坟堆。年龄小的则在一旁玩耍,然后开始准备祭祀用的饭菜,若是坟地平坦些还好,要在半山坡上,还要防止东西滑落。更小的孩子们则像老乡放在山间的山羊般在沟沟坎坎中尽情地撒欢,纵然大人们喊破喉咙,说过来磕头了,也无济于事,最后常常祭奠结束才看到他们在空旷的田间地头乐成花的小脸,也会油然心悦。

  正式的祭祖活动,要等饭菜准备齐全后方才开始。在坟地的前方都设有一供桌,于是将吃食一应俱全统统先敬于供桌之上,点燃三柱香后,由祭祖群中最长者给祖先们汇报一年来大家各方面的情况,一般是和应对家中老人一样只报喜不报忧,总结性发言中自然少不了的是过去的成绩都是老祖宗在天之灵保佑来的,来年希望继续保佑和支持子孙们生活工作更进一步。待到三柱香燃尽后,便开始,就是将各类吃食象征性地一一撕点,撒到燃起的纸钱堆里,喝的酒和烟也不能少,只要是带到坟地上的东西,都要给祖宗尝尝。等纸钱全部燃尽,放一串鞭炮,在劈劈啪啪中就孝敬完了祖宗。应该说,扫墓活动这时进入高潮阶段。待一切完后,就开始植树,再到下一个目的地,通常清明上坟扫墓需要一两个小时。回家后,家里早已准备好了吃的东西,当然少不了吃“绿面”。

  一般在清明节这天都会下雨,今年也不例外,伴着一股清风吹过,潮湿中夹杂着泥土的芬芳,想必祖先们此时也在地下为后来人祝福:期盼未来更美好!

  祭祖祭文抒情散文 篇4

  又是一年清明节到,我的思绪飘至那遥远的记忆深处。

  树叶上滑落的雨水发出滴答的声响,夹杂着我们的伤情,落于泥土之中。不知它是否能稍带着我们的思念,深入地底,触碰到婆沉睡多年的魂灵。

  身后泥泞的路上留下一串串脚印,葱郁的林间响起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不免又添了几分伤感,心情也愈发沉重。

  站在婆的`坟前,爷爷取出饭菜一一摆好,点燃香烛,一边烧着纸钱一边说;妈,儿带您的曾孙女来看您来啦......爷爷絮絮叨叨的声音与记忆深处婆的叮嘱重合,我不免心中酸涩,眼泪在眼眶打转。儿时的记忆也不是荡然无存,脑海中还残留了几幅不大清晰的画面。婆活了八十二岁,逝世时--我八岁。

  婆七十多岁时身子骨便已不大硬朗,却仍在菜园里帮奶奶打下手,任家里人怎么劝都没用,就为了那一篮才换来的一小袋干枣。您舍不得吃,每每都是我一饱口福,您总爱看着我吃,还说:婆不吃,婆看着娃儿吃比自己吃还高兴......婆!您可知道,您那慈爱又满足的笑颜时常出现在我的梦里!

  还记得,记忆中的您是那么慈爱、那么的疼爱我。腊九寒冬,您与我一同在火桶里烤火,您那干枯皱巴的手就这样握着我的手,您那饱含沧桑的声线穿越了时空,为我诉说那遥远的从前。您总是颤颤巍巍地跟在我的身后,手中拿着我的加凉衣裳,叮嘱我不要着凉......啊,婆!是您给予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

  爷爷的絮叨声渐渐化为虚无,随即鞭炮声在耳边响起,将我拉回了现实。

  时光冉冉,转眼已过去了五六年,思及此我再压抑不住心中伤感,泪水如决堤的洪水般一发不可收拾。在残留的鞭炮声中,我郑重跪下,朝坟前叩头。

  婆......良久,我压抑住泪水,抬头想说些什么,终究化作一声低叹,消散在了风里......

  祭祖祭文抒情散文 篇5

  会有一个人在土里等你

  那些死于非命,客死他乡,投河的,割腕的,被谋杀的,喝农药的,自缢的,车祸的,都会在泥土的空巢里殷切期盼你的到来

  不必惊悚,以上噩耗都不会发生在我们祖祖辈辈身上

  那淳朴民风的天空下,土地是一片安详恬淡,与世无争

  我们的先祖也曾经泥巴裹满裤腿,汉水湿透衣背

  面朝黄土背朝天

  用锄头在贫瘠的土地上挥写丹青

  用汗水浇灌龟裂的土地

  用汗水为原料酝酿而成的泥土芬芳

  泥土与肤色浑然一体形成保护色

  先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垦荒出一片繁衍后代的耕地

  用毕生精力倾注在希望的田野上

  那金烂烂,沉甸甸,向高山弯腰低头的稻穗

  那沾满泥土芬芳,厚重朴实的红薯

  那绿油油的菜畦,一垄一垄井然有序

  那高挂枝头,在逆风中摇曳不落的鲜红果实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绕过了几多弯曲险滩

  苍翠欲滴的松柏覆盖在连绵起伏的山丘上,根深蒂固紧锁一方水土

  一群小麻雀时而低飞互相追逐,时而在田野上自由自在的嘻戏,时而欢唱着丰收的`喜悦

  先祖们便在这油画般的世界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世世代代的勤劳耕作

  时光的年轮围着小村子不知绕了多少圈,只知道越绕越大,把一个小小的世外桃源壮大到数千人

  如今,这幅“油画”传到我们这一代已经变成了“涂鸦”

  满目疮痍,触目惊心

  田野上一片荒芜,杂草众生

  浑浊的河水可以浓染布料

  山丘上的松柏不知何时也不见身影

  取而代之的是那一排排吸血的桉树

  涓涓细流的山溪水也渐渐流干了眼泪

  刺眼的垃圾堆,沉重地堆积在心里使人呼吸困难

  我们愧对先祖,是我们舍弃了世代相传的家业,远走他乡,未能守护好这片净土

  不是我们不怀恋故土,而是一亩三分地远远解决不了剧增人口的温饱问题

  眼前赋予我们的使命就是向远方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

  把远方的诗与美带回来,把村庄妆扮成现代化色彩

  是我们急功近利,一边急于奔向现代化建设,一边破坏了生态环境

  我们的盲目无知,目光短浅终有一天会自食其果

  祭祖祭文抒情散文 篇6

  生者如云,逝者如斯,元宵的灯火照亮了人间天堂,江山永存,四季更新,生命代谢,人间天堂来来往往,不变的是亲情的温暖,好好活着吧,可爱的人们。呵护自己,珍爱生命,维护亲情,彰显家族的荣耀。谨以此文,奉上我真诚的祝福,为了健在或逝去的亲人。

  ——题记

  一

  公元,2011年2月17日,这一天,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我只知道元宵节吃元宵,给逝去的亲人送灯,如果不送灯就会觉得过意不去,心里会有些淡淡的自责,甚而至于背负着愧对祖先的歉疚。其实在这样的节日里,每一个中年人都代表一个家庭,去祭奠逝去的先辈或同辈年轻夭折的生命。同时借此机会,活着的人,家人团聚,在一起沟通情感,缅怀家族的奋斗的历程,彰显着家族的和谐与荣耀,远离家乡的兄弟姐妹,不管多远都要奔赴老人居住的地方,老人在谁家,谁家就是相聚的地点,即使工作在忙,也阻止不了亲人相见的期盼,即使无法回来,通过现代化的电脑在网络上视频沟通,彼此关爱着,牵挂着,温暖着,祝福着,亲情着……

  在这样的节日里,更能体现亲情的可贵,和家族的温暖,彼此回忆着儿时兄弟姐妹美好童年的生活,健在的母亲虽然躺在床上,看着我们兄弟姐妹,团结和睦,关爱着,亲情着,脸上总是带有沧桑的微笑,妈妈说了,过了春天她就能起来了,这是母亲的希望,也是我们做儿女的最大的期盼。什么都没有母亲的健康最重要,看到母亲,久病卧床日渐消瘦的身体,我感到了人生的短暂和生命的脆弱,我的泪水忍不住流淌下来,我不忍心让母亲看到,怕她老人家伤心难过,扭过脸去卫生间,用毛巾拭去了脸上的泪水。我想母亲的今天也许就是我们的明天,一个小小的能起来的愿望,对母亲都是一种奢望,由此我感觉到人还是淡定些吧,珍爱生命呵护自己才是重要的,只要你健康快乐,没有楼房,没有轿车,没有貂皮大衣那又何妨,墓地里的骨灰盒才是你永久居住的地方,钱只是生存的需要,但钱在癌症面前却一钱不值,健康才是最大的财富,只要你健康没病,你就拥有了财富,健康比钱重要,我们一手晃动摇篮,一只手抚摸着坟墓,人世间只是瞬间的永恒。

  我们应该多一些宽容,少一些伤害,珍惜亲人的感情。尤其你的父母,兄弟姐妹,还有你的妻子儿女,他们都是你挚爱的亲人,妻子是什么,是和你携手一生的人,白头偕老的人,相依为命的人,和你一同经历了风雨的人,虽然她不再年轻了,岁月的流逝脸上布满了沧桑,那是为了家而甘愿奉献的印记,兄弟是什么,是你的手足,左膀右臂,到关键的时候还是亲兄弟,是你生存的保护伞,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父母是什么,是生你养你的恩人,一个不爱自己父母的人,没人会理你的,亲戚是什么,是你最亲近的人,他们的身体里流淌着祖先的血脉,彰显着家族的尊严。我越来越关爱妻子,不想让她受到一点点的伤害,看着她,有时我觉得很幸福,我想在过几十年后,在老家的祖坟里会增加一块我俩髌骨的坟墓,我们会安然的长眠在那里,那样的安然,那样的静寂,那样的绵远,在也不吵了,在也不闹了,爱恨情仇在宽容中荡然无存。所以我们要经常的沟通,亲人也在于走动,多一些理解少一些伤害至关重要,有很多亲哥们还不如朋友,这样的事情也偶尔的出现,原因就是没处理好你与亲人的关系。

  十五的下午,在老弟家,步行去美子#,因为墓地在那里,哥哥姐姐家都在那里,她们离逝去的父亲最近的人,每年逢年过节我们都会聚到那里,健在的妈妈,在老弟家等待我们祭奠的结果,不时的指导我们上坟的有些习俗,我们会按照母亲的叮嘱来完成任务,不管你的职务有多高,不管你官多大,不管你走多远,在家里母亲是至高无上的。

  二

  我和老弟一边说话,一边走在通往老家的水泥路上,两侧是叶子铺满大地的并不茂盛的“森林”在夏季的时候,两侧的森林很茂密,因为人工造林显得很规范,走在这样的带有阴凉的路上,是那样的心旷神怡。可在这样的寒冷的冬季,看着落叶无情的`萧条的景致,不禁心里有了些许忧伤。来到了故乡,不禁想起了我的初中的一直相处的最亲近的同学,国合,他就是在我走着的这条路上,骑摩托酒后出现了交通事故,不幸年轻夭折,以前他经常的来到县里,常到我这里。我们在一起经常的聚会,他是小学老师,为人也很讲义气,我也曾劝他少喝酒,骑摩托要注意安全,他是不听的,在一次和妻子吵架喝酒后出的事情,那天同事们都建议去县里我的歌厅去唱歌,每次他都很愿意去的,就那天就不去,就要回家,我多么的希望那天能来我这里,也许就会避免这次的意外,他的墓地在我老家的南面,我去给他送了灯,照亮他天堂的路途,心想要少喝酒注意安全呀。记得他出事的那天从墓地回来,我们几个同学去了饭店,我号啕大哭,痛恻心扉,写到这里我的泪水又流下来了,有时我觉得自己很脆弱,那是情感的真实的流露吧,很为他年轻的生命的逝去而感到伤感。

  老弟和我一边走着,一边聊着,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老家的村庄,太阳也失去了光芒,落日的余晖笼罩在小小的村落,在一片静寂中,我看到了被杨树包裹的村庄特有的而又熟悉的袅袅的炊烟,此时我的姐姐正在给我们煮饺子那,期盼着她的弟弟们的到来。

  出来迎接的是姐夫和姐姐,我都年近中旬的人了,在姐姐面前仍然是长不大的小弟,在姐姐家是无拘无束的,亲情是温暖的。不一会哥哥也来了,我们一同去商店买了烧纸和现代化的祭奠的彩灯,哥哥买了最大的,我买了中等的,老弟买了最小的,老弟的虽然最小可他的却很精致,就像70年代,条件好的家庭奢侈的保险灯,让我不得不想起童年的岁月。

  那间泥草房依然的健在,并且收拾的干净明亮,虽然哥哥家新盖了四间大瓦房,6间的门市房,但哥哥执意就住在我们一家人曾经住过的三间泥土房里,为了这事我的哥哥和嫂嫂没少吵架,说哥哥不会享受,我想哥哥之所以住在那里,是因为他总是在怀念我们兄弟姐妹童年的岁月吧,和缅怀九泉地下的父亲亲情吧。那里关满的是我们兄弟姐妹艰难的岁月和共同度过的美丽的童年,那里有很多让我们回味的记忆。

  吃完饺子我又一次的去看望家乡的泥草房,至今我还记忆犹新,不敢忘却它的容颜,和那经历风雨的蹉跎的岁月。

  三

  大哥家是麻将馆,在冬闲的时候是老乡们娱乐休闲的场所,三间泥草房里坐满了不太相识老家晚辈的年轻人,还有一些老人和我们哥们在一起寒暄,我透过窗子流进的光线,感觉夜色几近朦胧,提醒哥们应该出发了,我们收拾好该拿的祭奠的东西,哥哥挎着小筐装着各色的小灯笼,我抱着烧纸,老弟拿着录像机俨然像一个随行的记者,尤其那副架在鼻梁上的近视镜,不时的往上推,那种动作像一个文静的书生,其实他不是书生,是书生的老师,此时落日的余晖,染红了乡村西边的天边,袅袅的炊烟在小村庄的上空,踏着夜色的余晖我们踏上了祭祖的路途。

  走出村庄,远远的望见祭祀的队伍络绎不绝,形成S状的队伍就像拉练的人民的军队,我们踏着前辈的足迹,行走在墓地的人生的旅途上,哥哥一路上和老乡打招呼,后边跟着两个弟弟,我不时的和熟悉的老乡们打招呼,让我感觉到了家乡父老的温情。

  来到了墓地,墓地灯火一片通明,每一块坟地都亮起了灯光,像繁星在那里闪烁,照亮了天堂的狂旷野,也许今天是逝去的亲人的篝火晚会,我们在这个篝火的晚会上与我们的前辈,共度佳节,每份逢佳节倍思亲,今天是元宵节,十五的月亮就是天堂的太阳,永恒的太阳照亮了天堂的大地,永恒的月亮挂在天堂夜晚的天空,我们的灯火就是天堂的璀璨的星星,我的逝去的亲人知道那挂在夜空北斗的星星就是我们,我们站在大地遥望亲人的笑脸,他们在天边的夜空中隔空相望,捧着真心,收获着亲情的温暖,要是天堂有网络就好了,我们可以视频,隔屏相望,送上最至诚的节日的祝福。我知道并不现实,但我还是相信这就是事实,因为我们心灵有约,我们并不遥远,因为爱在我们心中,天堂的祖先,最亲近的人,爸爸你是否安好!

  我们相继的给爷爷,奶奶,大爷大娘,爸爸,二嫂,三哥七人上了坟,霎那间我家的坟地是最亮的明星,老弟负责录像,我和哥哥虞城的祭奠,燃放了鞭炮,烧了纸,将要要结束的时候。同姐夫也给爸爸点亮了他自己制作的灯,相当的明亮,给祭祖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在老家还有一个习俗,没儿没女客死异乡的人不能入祖坟,我的二大爷是在战争年代不知去向,不知是否健在,即使活着也老到不可能健在的程度,我们一直的以为他为国捐躯了,不管怎么说今天的幸福也有孙氏家族用血液捍卫的光荣,每年我们这些侄子,都很虞城的去祭奠他老人家,他并不孤单,因为他的灵魂就在祖坟附近,结束后我们哥三代表三弟弟一同,叩响祭奠祖先亲人的三个响头,祝他们在天堂安心吧,我们挚爱的亲人。

  当城里的烟花穿过高楼,在天空绚烂多彩的时候,当人们仰望天空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气氛的时候。当庆祝元宵节文艺晚会进入高潮的时候,我们祖坟的灯火依旧通明,也许袅袅的祭奠的青烟散尽,缅怀亲人的情怀依旧的在我们的心中。绵远不断的思念,就像流淌的河流远远流长。

  至此,元宵节祭奠活动到此结束,来年依旧缅怀。

  祭祖祭文抒情散文 篇7

  油菜花谢了,桃花也谢了,清明节就来了。

  你看周末双休日,路上的轿车多了起来,山坡上烟雾浓了起来,鞭炮响了起来,清明节的脚步就到了。

  我也是清明节前两天才回家的,小妹说族人要组织清明会,必须要提前两天回去,不然我要清明节当天才回去的。

  一大早,小妹打来电话说,成都的几姊妹都出发了,叫我快一点,于是急急忙忙把车开了出来。

  这个季节恰好桃红柳绿,正是踏春的好日子,看着沿途的风景,心情自然就好了起来。快中午时分,一行人到了丹山镇,买了些香蜡纸钱,弄了点凉拌猪耳朵,还特意买了丹山凉粉。

  每一次回丹山,第一件事就是吃凉粉。丹山凉粉从解放前的一个小摊摊,坚持石磨碗豆、祖传秘方、精制而成,已逾百年历史了,经过几代人的传承才成为资阳著名美食。说来也怪,凉粉切成细丝,成条不烂,软而不断,加上秘制调料,微辣微麻,姜、葱、蒜香味突出,吃起来有粉质感,还有碗豆的清香,爽滑爽口,真是资阳美食一绝。

  车到家乡了,大伙一齐喊大哥。邻居忙说,在弄秧田。在田里呢?我一惊,突然想起去年腊月,大哥躺在人民医院病床上的样子,是那么地憔悴。我去看他,只见他瘦得皮包骨头,大口大口吐血了。

  听说还是三妹回家,发现他躺床上起不来了,匆忙把他送医院。医生检查后确诊肺癌晚期了。侄儿急急忙忙回老家给他修了坟,哪知上天垂怜,住了二十多天医院,能下地了,他就回家去了,才三月未见,居然下田干农活去了。

  顺着妹妹们的呼喊,大哥从田埂上爬起来,挽着高高的裤脚,穿着单薄的衣衫,油光发亮的秃头,赤着脚神采奕奕地走来。我暗想,那个肺癌缠身的病人就这般好了么?我忙问,哥,还在吃药吗?他说,吃啥子药哟,早好了。

  其实我知道,大哥是心态好,想得开!大哥快七十的'人了,早年丧偶,含辛茹苦养大一双儿女。自已就只剩自已了,既没有存款,也没有低保、社保,甚至连住的都是七十年代,用竹片夹起来,再用稀泥巴和稻草糊上去的两间小青瓦房。儿子女儿早就盼他去城里生活,可他忘不了故土,宁愿守着老家那一亩三分地,种种稻子,养养鸭,逍遥快活!

  就因为简单,就因为无财无欲,大哥的病就好了,就没事了……

  一行人在大哥的带领下,去父亲、母亲,奶奶、爷爷的坟头上祭拜了一番,烧纸的烧纸,燃香的燃香,叩头的叩头,祷告的祷告,如此一番之后,燃放了鞭炮,清明节传统的仪式就算结束了。

  在大哥家随便煮了点牛皮菜稀饭,菜就是在丹山街上买的猪耳朵、凉粉,一伙人吃得津津有味。牛皮菜稀饭小时候就吃够了的东西,现在看来还是美味了。

  祭祖祭文抒情散文 篇8

  老家的这一湾一沟,都是本家,明天要办清明宴,我们只好等明天吃了坝坝宴才回城了。

  坝坝宴流行四川各地乡村,逢年过节或是哪家结婚、生子、建房等等,都要办一顿丰盛的酒席。请亲朋好友来相聚,大吃一番,俗称坝坝宴。这些酒席,限于农村地形,一般都摆在自家或邻居院坝内,或者就近的竹林坡、堰塘边、土里、干田里。届时,亲朋好友,左右乡邻,携幼扶老,举家同贺,其乐融融。

  第二天一大早,大爷大婶、二爷二婶们就忙开了,有的切菜,有的切肉;有的砍鸡砍鸭,还有的忙着搭灶台,洗蒸笼。

  高高的蒸笼立起来了,红红的灶火旺起来了;各式凉菜摆起来了,各式炒菜码起来了;姑姑婶婶,爷爷奶奶,小哥小妹,侄儿侄女,兴高采烈唱起来了。

  在和父辈们、同辈们的交淡中,才知道许多记得起名字的,今天才相识。特别是下一辈二十出头的小伙姑娘些,要是不吃清明宴,怕是打一架都不认识,何况还是血脉相连的亲人。

  不大一会工夫,开席了,整整十多桌,凉菜有凉拌花生米、凉拌鸡块、猪舌头、猪耳朵、卤牛肉、卤鹅肉、烤鸭肉。热菜有蒸鸽子、清蒸甲鱼、红烧肉、回锅肉、扣肉、甜肉、蛋包圆、香茹肉片汤、肉丸子蔬菜汤……虽说这次清明会宴席中的菜品没有城市的那么精致、奢华,但也是精心准备了的.,其热闹、喜庆的本质是一样的,“九大碗”还是齐全的,特别是长辈们和小字辈们特高兴,平时天涯海角,今朝一聚美美达,认识了这么多七姑八姨,今后见面了,也知道该咋个称呼了。

  我们家族的清明会,三年一届,头一届我没赶上,这一届赶上了,真好。这样实惠有意义的清明团聚会,比起现在农村宴会攀比之风要好很多很多了……

【祭祖祭文抒情散文】相关文章:

陶渊明自祭文11-03

陶渊明《自祭文》译文及注释11-14

抒情散文经典03-22

经典抒情散文06-26

抒情散文精选04-20

经典抒情散文03-22

祭祖对联07-18

祭祖对联01-18

精选写景抒情散文02-01

优美抒情散文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