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年散文

时间:2023-01-18 16:44:45 方宇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忙年散文(精选1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说起散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取材广泛,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散文要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忙年散文,欢迎大家分享。

忙年散文(精选10篇)

  忙年散文 篇1

  春节渐渐临近,老街上的集市,比平时热闹了许多。熙攘的人流,灌满整条大街。此起彼伏的叫卖,形色不同的商品,更增添了集市的喧闹。四乡的农民把积攒了许久的收成,铺排成了大集上琳琅满目的山货摊子,商家店铺也囤足了各自的商品。

  在我所居小区的旁边,是一条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大街,自古就商贾云集、摊铺林立。每逢阴历三、八日便是大集,隔五日逢一集,一直亘古不变,延续至今。

  家乡人把腊月里准备过春节的一切活动,习惯称作“忙年”。而忙年前的各种置办采购的主要形式和去所,便是赶大集。一进入腊月,年味便渐渐浓郁起来。人们开始采购年货,添置新衣,打扫庭院,备吃备喝,着手预备着过年的各种事项。

  尤其是过了腊月十五,人的心思也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家里缺少的要忙着置办,床单被褥要拆洗规整,房屋家舍要打扫干净,孩子的新衣更要悉心选购,如此等等,忙的不亦乐乎。

  在人们的心中,年节前的准备是大事,虽然日子富裕了许多,但是平素里的积攒还是会等着过年的时候尽情地享用。这便是过年最突出的意义,一年的辛劳倦顿,总会等到这个时候去铺展大方,扬撒激情。于是,家家都变得不再吝啬,较之平常,一夜之间变得慷慨激昂了许多。毕竟物资的筹备和富足是过个好年必不可少的基础。

  临近年节,家人开始盼着远出的亲人按时回家,总之这时候人的心里多多少少都添了些急切,大人小孩都开始板着指头数着距离过年的天数,各种形式的准备也逐渐提上日程。

  腊月下旬,年的气氛和人的期盼,更是淋漓尽致地集中体现于一个“忙”字。平时原本热闹的大集,恍若一夜之间扩容了数倍。几里路出去,没有一块闲置的空地,尽是摊子挨着摊子,商品摞着商品。

  一般在这个时候,人们对阳历日子好像都不曾记得,一提阴历时间却熟记于心。这样的习惯一直要延续到正月十五之后。元宵节看完花灯,心才算真正静下来,记日子才开始慢慢归拢到阳历上去。

  而集市上交易的双方都皆是买者还价的`力度小了不少,卖者要价的底气也壮了许多。越临近过年,集市上的买卖有时近乎是一种传递的过程,只要价格合适,买主自然是顺利地掏出钱来,不再像往日那样挑肥拣瘦,讨价还价,买卖自然也就容易成交。商贩也正是在这一阶段卯足了劲头,望着数倍于平时的商货“吞吐”,他们自然也在享受这期盼已久的旺好行市。

  这种态势会在小年(腊月二十三)之后越演越烈,到除夕的上午达到极致,摊点商铺都也似乎忘了规矩,把摊子摆在当街,极力地尽揽生意。直到除夕下午的两三点之后,人们开始上坟祭祖,回家准备年夜饭, 街道集市持续的喧闹会很快消失,像退了潮的海滩一般,寂静消停。

  我曾特别享受除夕下午的那种安静,有时甚会徜徉寂静的街上,享受一番这种别样的感受。因为全年唯独是在这一刻有如此的光景。大白天,街道上的人车却极少见,店铺也都紧闭了门。街道两旁是满目杂乱的弃物和垃圾。唯有紧凑的鞭炮声和玩耍的孩子们才能让你缓解目睹这一切的感觉,有了浓浓的年味。

  其实,所谓的“忙”,就是人们临近年节时候的一种心情。如今的日子,谁家还能为吃穿发愁,市面上的物资也不是过去匮乏的年代。曾经只有在过年时才能享用的一切,如今寻常往日都已不是稀奇的东西。

  北方的年节一般正值寒九,天气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有的年份还会欣喜地迎来一场雪,更会平添年节的气氛。

  小时过年是在一处十几户人家聚居的大杂院。气候一般都是极冷的天气,那时候没有冰箱,食物一般都置于院中背阴处,盖上我们当地盛产的陶盆,结实且密闭严实,以防沾染灰尘或被老鼠偷吃。这天然的冰箱使得食物能得到很好的储存。于是家家都要想方设法做一些“年下菜”来款待年节时走亲访友的客人。

  家乡博山是远近闻名的烹饪之乡,自然春节间的菜肴也是不可马马虎虎。家家户户都会精心烹制,细心准备,多少做些菜肴。特别是除了备一些炸制的半成品食物以外,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菜肴“博山酥锅”是家家必备的一道“年下菜”。

  “博山酥锅”在我们当地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明朝,有一位乡绅春节期间要大宴宾朋,其妻苏氏是一位“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贤妇,掌灶做饭,煎炒烹炸样样得心应手。话说这日苏氏提前备好了肉鱼蛋菜, 准备着明日傍晚宾朋一到,便可大展身手,做一桌上好的宴席款待客人。或许是连日来苏氏过于劳累,没料想翌日苏氏一睁眼日头已高。这下可急坏了苏氏,晚宴要等着宴客,还有好多菜肴需要提前准备。毕竟古时候不像当今,高压锅电饭煲一应俱全,很多菜肴要用长时间煨煮才能做熟。但苏氏毕竟是位能人,关键时候彰显了她的智慧。于是她便集中生智,找来一口大砂锅,把该煮制的猪牛肉、蹄髈、海鱼全部入锅,又配上白菜、海带、莲藕,加上油盐酱醋糖各色调料,一锅煮制。几个时辰下来,一锅菜弥香酥烂,大功告成。

  到了傍晚,苏氏将一锅煮就的各式肉菜分切装盘,很快数道鲜美可口的菜肴便上了桌。由于煮制火候得当,配料仔细讲究,这一锅煮熟的菜肴却有各自不同的特色,众人品罢齐赞苏氏手艺超凡,从没有吃到过如此美味可口的菜肴。众人便打探苏氏是如何制作出这样一桌美味的,苏氏便原本地教给众人的制作方法。众人回家后便效仿苏氏工艺,这道菜品也就在民间慢慢传播开来。

  由于此菜是苏氏发明,菜品是用大砂锅一锅煮制,既酥烂可口,又鲜香醇厚,众人便借苏氏之姓的谐音,冠名“酥(苏)锅”。于是,一道相传至今的经典菜肴“博山酥锅”就如此这般诞生了。

  传说毕竟是传说,如今已经无从考证它的真实。但我宁愿相信这是真事。因为这道传统美食,集中体现了家乡人的烹调智慧,它已不仅仅是一道菜肴,经过数百年的传承依然真切地形成了一份历久的民俗,成了家家户户过年时不可或缺的当家菜品,也由此形成了家乡独有的一张美食名片。单就这一点而言,“博山酥锅”已经远远超出饮食的范畴,杳然跃升到文化的境界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这些美丽的传说赋予了各地不同风情的文化内涵,悠久而名扬,博大而精深。

  除此之外,忙年间,家家还要煮上一锅肉冻,备下各式可以待客的冷菜拼盘。总之,在春节期间,人们可以挑灯夜战地去制作这些菜肴,忙的是一份心情,图的是一种气氛。唯有如此,才觉得这个年过的才有意义。

  过去,从大年初一到初六,甚至正月十五之前,街市的商家大都“歇了年”,购物极不方便,才有了家家户户年前集中采购,集中制作,储备一些食物的习惯。现如今,超市商店年节里也会照常营业,自然在食物的准备上省却了许多。

  而进入腊月的这种忙碌,依旧牢牢地印刻于人们的心里。不管怎样,都要想办法去忙活一阵,这大抵是人们迎接春节时一种心情的集中释放。或许唯有此,人们才觉得是在犒劳一年来忙忙碌碌的自己。唯有此,一年的辛苦才能体现出价值。

  我们的祖先有着先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节日创造智慧,创造了春节这样一个天地人无限和美的了不起的节日。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殊的春节文化。也给世代人提供了一个可以回归一年期盼,释放一年压力,憧憬来年光景的时光,而且这个时间会在进入腊月十五至正月十五集中展现,足足月余之久。

  如今物质上的过年,已经悄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进入腊月,人们忙年的习惯和盼年的心情一直不曾更改过,以平常日子里决然没有的心气和情怀,充实地过着这段日子。并能把一切不快和纠结,一切忙碌和劳琐都齐整自然地放下,尽情地享受着亲友相逢、赏花看景、酒肉穿肠的极致快乐,悠然饴心,酣畅愉悦。

  想想我们奔波的日子,看看我们忙碌的身影。一年中,难得有这样一段时光,幸运有这样一个节日,才能让我们真正的忘却苦我,还原本性,回归天然。也唯有春节里,我们才能真切感受到快乐挤满时光、惬意斥满身心的那份幸福。

  所以“忙年’时候的忙才是真正的为生活而忙,为快乐而忙,为享受而忙。这样的忙没有烦恼,尽是无尽的期盼;这样的忙没有算计,尽是高调的向往;这种忙,比平时任何形式的忙都来的实在,显得痛快。

  这大概就是过大年忙春节的最大价值。

  忙年散文 篇2

  过年,这是一个普通的、又是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

  别人家是如何渡过这个年关的?李正方不知道。但是,自已每处在年关时的状况,自已当然清楚。是呵,一年到头有多少事?又有多少事需要在年关前处理完毕?中国人的习惯,年,是以农历年算的。所以,有很多事,都要在年前处理完毕。就是你自已想拖过年,别人也会找上你在年前解决,特别是经济账务一类的。这是中国人的习惯,是一项延续了多少年的习惯!电影《白毛女》正是这个传统习惯的反映,债主要账,欠账的要想着如何渡过年关。因为,就是再多的账务,只要过了年关,在年关过后很长一段时间,很少有债主追着要账的。这也是中国人一个比较普遍的习惯吧!这个习惯相当有道理。你想,刚过了年,你债主总要让人家在新的一年里,有个奔头?就好比农民,人家要留些钱作春种用;或者做生意的人,在新的一年里,多多少少要有一定的资本才能开展生意;你债主将这些钱要了去,这不是要人家的命了?因此来说,这年前的解决要账一类事务,也反映了中国人富有的人情味。用一句流行语,这也是人性化的体现。

  李正方没有债务上的事务,但是这不代表他就没有烦心的事了。多年前,每逢过年,李正方也要为一些债务烦恼。欠了人家的钱,虽说已到了年关,不能还上,但是你总要对债主有个交代。还不上钱,话总还是要说的,不然,债主心里也会不平衡,因此他绞尽脑汁也要多多少少的还上一些。就这样,每年多少还上一些,几年下来,李正方总算是无债一身轻了。可是,每到过年,诺大一个家庭,这过年是不会省心的。很多事都需要李正方操劳,当然,这不是体力事,他只需要多动动脑筋就行了。

  李正方要想的是,在过年时,如何让整个家庭在过年时热热闹闹,又要体体面面的,不致于让亲戚朋友闲话,又要不多破费,毕竟过年只是几天的事,一年三百多天的平常、普通日子还是最主要的。

  已经多年的年夜饭不在家里吃了。事情也真是无奈,一大家子在过年时都聚在一起,总共有十七、八个人,现在居住的都是商品房,而商品房的面积一般也就是一百多点平方,这怎么能容下这么多人?因此大家一商量,干脆就放在酒店里算了,虽说这样一来,年味要少了很多,不过反过来也轻松了很多。以往,年夜饭在家里,老伴在吃年夜饭那天,不知有多操劳,现在要轻松多了。到了吃饭的时间,几个小辈驾车过来,将人载到酒店,只要坐在饭桌上,人到齐了,一声令下,服务员马上将菜端上来。酒和饮料是自带的,这也比用酒店的要少化费很多。虽说是过年,但是该省的地方还是要省。

  往年在家吃年夜饭,虽说这是个大团圆饭;但是不可能一家子同时端起筷子,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一桌的菜要慢慢的一碗碗烧出来的。如果等全部煮好了再用餐,早先煮的菜就冷了。所以过年时,老伴是最忙的。等大家吃完了饭,这一大桌还需要收拾和洗抹,等到全部收拾完毕,中央台的春晚早已一切始了。

  现在在酒店吃年夜饭,等大家都吃完了,一大桌菜所存不多,但总有几只大菜完好如初,这在年青人眼里,吃过剩下的就算了,但李正方是不会随便浪费的,他让服务员拿来塑料袋,一盆一盆的倒进袋里带回家,要知道,这几盆剩菜也要化上一百多元。拿回家可以食用几天呢!

  但这仅仅是一餐年夜饭;大家都到酒店,从进入酒店到用完餐,再长也不过是三、四个小时,这些都不用李正方操心。

  过年的节日,从过年前开始到年后,一般再节简,也要十多天,就是按国家的节假日算也要近十天。你总不可能在这段时间里天天上酒店?中国人的习惯,春节期间都要走亲访友,难道你能将每个上门拜年的亲友都带进饭店?不说花销,在礼节上也不对,毕竟,在酒店里少了一份亲情和年味!所以,在年前一个多月,李正方就要开始置办一些年货,和一些传统的春节期间饭桌上大家都喜爱的食品。

  首先,他要买一百多斤的白菜,这种白菜细长,是江南地区的特产。白菜买回来,要放在太阳下晒一晒,等新鲜的菜有点蔫了,再用一只缸,将白菜一层层的摆放进缸里,每放一层白菜,要洒上一层盐,然后,人爬进缸里,赤脚踩,要等到菜里的汁水出来了,再放下一层菜,全部白菜踩完了,上面要放上几块大石头压住,然后要经过半个多月,这白菜就成了腌菜了,味道很鲜,江南人一般在冬天,都喜欢食用。取缸里腌好的`菜,洗干净,切成段,放在锅里炒,早上吃早饭时,就着泡饭,一餐早饭就吃好了。或者,将腌菜洗净,切成段,放上一些猪肉和冬笋,点上火锅,慢慢的煮,味道鲜美,江南有很人多天天吃都不会厌烦。有时,一段时间不见这道菜还会想念。李正方就经常的想起在改革前,过年时农家杀了猪,用腌菜和刚割下来的猪肉,煮上一大锅。杀猪的人家,会请上队里的亲朋好友,大吃一顿。这肉和腌菜的香,至今不能忘去。

  还有就是买上几十斤猪五花肉,放上盐揉搓,然后用一个盛器放上半个多月,等肉腌透了,再取出用清水洗净,用绳将肉一块块系好,放在冬日的阳光下,晒上几天,等到肉里的油一滴一滴的掉到地上,这肉也就晒好了,然后挂在家里通风的地方。等过了年,一般在正月十五之后。取一块,用刀切成一片片,放在盆子里,等煮饭时,放进电饭煲蒸,吃饭时这一盆腌肉香气扑鼻,味道特鲜。它不同于其它地区的腊肉,它有一股香和鲜,它的缺点是放的时间不长,容易坏。到了现代,人们普遍用上了冰箱,于是人们也用来存放腌肉,这样放上一年也不会坏。但在食用时,这肉少了一份香。不过这不能改变人们对这腌肉的喜爱到了春天过后,有时,在高兴时,取出一块腌肉,慢慢的将肉切成丁,再用存放在冰箱里的碗豆和肉丁和在一起在锅里炒,等腌肉炒出油,再放进电饭煲和着糯米煮,在当地,这被称着碗豆糯米饭。因为肉是盐的,所以这饭也是盐的,所以不用其它蔬菜,好吃,又经济实惠。李正方的表弟在广东办厂,广东地区气候不适宜腌肉,有时家乡的亲友去他那里,带上一、二块腌肉,他的表弟不知有多高兴。

  这二件大事办好了,还要为春节的菜桌增加一些备货。因为在春节,菜市场的价格高昂,自已能备的就早早的备一点,一是便宜,而来家里随时能取出,也方便,不至于来了客人,要赶菜市场,价格贵不说,还不方便。这些桌上的菜也普通的很,无非就是一些鸡、鱼、鸭以及一些猪内脏。现在国家的三公控制了,不然,每逢春节,李正方都要为家里人拿回家的海鲜洗上几天,那些东西都是公款,不化钱,当然,也为春节饭桌上增添一些色彩。但是,也为李正方带来不少的劳作。现在好了,公费控制了,这些免费的海鲜没了,李正方轻松了不少,同时,他觉得,现在的年味也比以前要浓了很多。人们总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海鲜虽好,但毕竟不是当地特产,李正方还是喜欢当地的风味特产。

  李正方有些烦心,过年的年夜饭不在家里过,而一定得去饭店!可是,烦归烦,又能奈何呢?现在的家庭不都是被蜗居在这小小的商品屋里么?当然,也有住别墅的,但那得有钱,而这真正有钱的,毕竟是少数。李正方不是少数,他只是大多数中的普通一员。因此,这“烦”也只是仅仅而已!

  忙年散文 篇3

  筹划了好几年,终于拿到了回乡的火车票,心里顿时没了野草般的烦躁,却又如点燃了束束烟花,缤纷地绽放在嘴角、眉梢。身子随着普快硬座在摇晃,思绪早已加入高铁的狂飙。

  近了!连绵的群山环拱侍立,不顾;挺拔的树林夹道欢迎,不管,目光只顺着水泥路的蜿蜒向前,再向前!蓦地,村头几个熟悉的伫立点亮了双眼,紧走几步,抛下行囊,俯身抱起一串咯咯的欢笑,狠狠亲亲花朵般的小脸。

  深吸一口家乡的甘甜,点头问候白云蓝天。山村斜倚青松卧,农家轻披雪被眠。

  灶间劈柴柈子的火红沸腾了满锅的香鲜,老屋里盛不下的欢声笑语惊飞了群群麻雀,扑楞楞地掠过房顶袅袅的炊烟。梦中心心念念的家的饭菜怎能吃够、吃全?太阳升起在饺子锅里,终于醉落在酒碗。

  鸡回窝,狗不叫。月亮爬上榆树梢,将树影的斑驳印成阶下交错纵横的海藻,又慢慢地挪向村头大杨树上的喜鹊窝,放任土炕上的鼾声时低时高。

  蒙蒙亮里的咯咯络络响在耳旁。父亲的烟袋明明灭灭,映亮了几十年的.土坯墙,映亮了额头那几道用一辈子写成的诗行。母亲正在用絮叨编织着一张大网,所有的亲情都被罩住却个个心情舒畅。

  东悠悠,西转转。河还是过去的河,山还是过去的山。只是在儿时的玩伴身上照出了时光的荏苒,孩子的称呼也让人无奈地接受了角色的转变。

  日子突然不再不咸不淡。几声鞭炮鸣,几声杀猪叫,几声爆玉米花的钝响都让人心颤。生活似乎被撒上了一捏味精,扬上了一把咸盐,添加的作料调和成越来越浓的年味在空气中弥漫。

  赶集起了个大早,等东一把西一把地收拾停当,出门时已是太阳明晃晃。背包的,牵驴的,挑挑的,开车的,前呼后应,迤缕成行,像春日融化的小溪,从各个山沟的犄角旮旯向外潺潺流淌,汇入公路的干流,再奔向集市的海洋。摊位上乡音的喧哗,各色小吃的热香,红男绿女的熙熙攘攘,搅拌成一出大戏的开场,让数九天的寒冷无处可藏。买完衣食买烟花,每个人都将平时的吝啬丢在一旁。步迟囊尽,还在随着人流飘荡,不知不觉已是后半晌。

  到了家才发现,还是遗漏了最重要的物件。缺少了红红的灯笼,红红的对联,红红的福字,红红的挂钱,怎么去迎接红红火火的大年?

  忙年散文 篇4

  快乐的日子总是容易过去,愉快的新春佳节,就在我们尽情享受的时候,悄悄溜走了,留下的只是美好的回忆。

  “忙三十,闲初一。”忙碌的大年三十一过,所有人都像快进站的火车,由疾驰到放缓车速,人们从忙碌到闲下来安适地享受新年的快乐。

  今年大年初一上午,太阳被响彻云霄的烟花爆竹声吓得躲进了厚厚的云层里,久久不敢露面,缓过神来的天公不忘自己的职责,连忙推出太阳,让它为人间的新年添光增彩。

  下午太阳像个新婚的媳妇,羞羞答答、磨磨蹭蹭地露出了娇艳的笑脸,霎时,整个人间充满了光明,充满了温暖。

  太阳出来了,人的精神为之一振,心情也格外朗润。

  去年是个暖冬,整个冬季似乎被忽略了,提前跨入了早春。沐浴在温暖的冬阳下,我来到户外,信步走进田间。

  漫步在防洪大堤上,仰望太空,天是那么蓝,使得冬天的太阳显得特别温暖;俯视河水,水是那样清,清得可见鱼儿在水中游弋;蓝天碧水间的鸟儿们显得更快乐,它们在空中自由地飞翔,不时发出欢快的叫声,那声音比任何时候都清脆、悦耳,因此更动听。

  放眼望去,早播的小麦绿油油的,晚种的也在奋力向上伸;油菜虽曾遭遇短暂的低温,但又是那么郁郁葱葱;路边的小草更是生机勃勃,似乎要将它顽强的生命力展示给人们看。

  空旷无垠的田野,不见一个人影,只有远处的公路上依稀可见轿车穿行,使得田野更加静谧。

  我饶有兴味地欣赏着这“水乡宁静图”,不能不想起儿时大集体年代的农村生活。那时的人,似乎以为自己的人生使命就是“革命”,就是造反,就是砸烂“封、帝、修”。

  农民无假日。原以为过年了可以好好休息一下,谁知上级指示:“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所谓“革命化”,就是大年初一下田干农活。尽管大多数人不情愿,但队长不能违反上级精神,他有的是权力和办法,大年初一下田劳动,一天抵算平时三天的工分。重赏之下必有响应者。大多数社员都扛着泥耙拿着泥锹下田“抓革命,促生产”去了。

  从沉思中醒来的我,饱览了田园风光后,踱回小镇。小镇大街小巷,都因午夜的钟声敲响前后,整个天空中响起震破天幕的鞭炮礼花声,缤纷的色彩,照亮了整个天空,也映亮了大地,那气势无论什么重大庆典都无法与之媲美。早晨,财门大开,又是一阵阵噼里啪啦、嗵嗒的鞭炮声。随着这两次飞花碎玉般的纸屑飘落下来,地上或如桃花雨,或似红地毯。

  农村人喜欢红红火火。象征团圆的大红灯笼,寄托志向,抒发情怀,陶冶情操的对联,把个年味渲染得浓浓烈烈的。

  浓浓的年味,随处可见,你看男女老少无不穿上节日的盛装,路上行人笑意写在脸上。熟人相见,不再是“吃过了吗”“吃了”的对答。人们一夜之间都变得那么客气文雅了。

  人们相互拜年。平辈相见:“恭喜发财,万事如意!”遇到长辈“祝您老,寿比南山,福如东海!”长辈祝小朋友:“好好学习,快乐成长!”多祥和的气氛啊,多文明的新农村呀!我想,如果每一天都像过年这样讲文明、有礼貌那该多好啊!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理想一定能成为现实!因为精神文明会伴随物质文明并肩而行。

  过年是团圆的日子,团圆就离不开觥筹交错,推杯换盏;过年又是喜庆的日子,许多人家都趁着亲人团聚之时,办喜事、搞庆典,大摆筵席款待各方宾朋。

  宴请亲朋好友,或提前定好饭店,或自备家宴,何种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把活动搞得轰轰烈烈,让聚会成为联系你我的纽带。

  乡村人办事很实诚,真心待客,唯恐招待不周而怠慢客人。现代人办事不再是昔日的六大碗,每桌十个或十二个冷菜,烧、炒、烩、炸、蒸穿插上,中间还要上几个汤菜及甜点。过去以素为主,荤腥点缀,而今海陆空齐上阵,缺一不可。除了品种多,还要讲究色香味,更注重科学搭配。既要让客人吃好吃跑,又不要有较多的剩菜。

  一场活动结束,主人既尽了地主之谊,又彰显了农村生活的甜美与丰裕。许多参加活动的城里人常向他人介绍乡村喜宴的场面。

  要说农村的变化之大,莫过于饮酒习俗的改变。现在,无论是在喜庆的酒宴上,还是家常的宴请及亲友聚会时,不再是过去的那种想方设法地斗酒,千方百计地让他人喝多而自己作壁上观。如今大家都知道,怂恿他人多喝,自己并不轻松。虽偶有闹酒场面,但总会有人及时提醒大家,适可而止,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席间敬酒、劝酒是必可少的环节,主人还得带头喝。没有酒量要有激情,酒量不大没关系,只要有足够的诚意就没人计较你。

  对他人的敬酒,能者多饮,意思到了就行。可喜的是,强人所难的不见了。当然仍有醉酒者,不过皆因“酒不醉人,人自醉”,从没见过别人捏着你的鼻子往嘴里灌,还不都是自觉自愿地喝下去的呀!

  宴席结束后,不少人春色满面,朋友之间手拉着手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情,或豪情逸致声音高亢,或缠缠绵绵诉不尽的衷情。尽管未必完全听清楚对方讲的是什么,但这并不影响相互间的交流,因为大家都一样沉浸在飘飘欲仙的境界里。此时的话多,笑脸更多,酒后的人比任何时候都热情客气。握手了再握手,拥抱了又拥抱,张郎送李郎,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地方。所幸的.是耍酒疯的,借题发挥的明显少了。饮者,足而不醉方为高。然而,酒逢知己喝高点又何妨?

  过年大人们开心,孩子们快乐。巴望过年的是孩子。过年对他们来说,真的很好。他们大多数作业已在年前完成,只有类似于《快乐的春节》的习作待到年后完成,因此暂无学业负担,家长们也不会在这时要求孩子做作业。愉快的寒假,快乐的春节。

  我那上四年级的孙子常说,过年真好!每天吃过早饭,就有跟他年龄相仿的小朋友来叫他出去玩,他招呼一声便一溜烟地跑了。初三上午,出去后直到吃中饭都不回家,我找了几趟也没找到。就在我很着急的时候,几个小脑袋从河坎下冒了出来,衣服搭在肩上,一身的泥土,一蹦一跳地各自往回走。看到他们的调皮样,我忍俊不禁。

  刚吃完午饭,丢下碗筷就又跑出去了,因为外面有小朋友在等他呢。我连忙赶上去,叮嘱他们注意安全,可他们却一本正经地说:“这个我们知道,在安全教育平台上早就学过了。”嘿,现在的孩子懂得的东西真多!

  玩了一圈,他领着小伙伴来到家里客厅里看电视。不久,又跑到门外摔掼炮,啪、啪、啪,响了一会儿,带着小朋友来到我的书房。推开门,探着脑袋询问在看书的我,能不能让他们玩会儿电脑?过年了能拒绝他们吗?但我提出要求,一堂课的时间,时间一到请主动离开,否则下次不要跟我提这样的要求!他们连忙答应。我放下书,让出座位。就在我跨出书房门的时候,孙子说:“过年真好!不是过年,爷爷是绝不允许我摸他的电脑的。”

  我听了窃窃的笑了!

  是啊,过年了,开心就好!

  为了那开心的时光,为了温馨的团聚,为了看望远方的亲人了却一年的思乡思亲之念,许多人不畏远途劳顿,哪怕是远隔千山万水,也阻挡不了他们的回乡的脚步。所以我以为,过年的温馨与快乐值得仔细咀嚼回味,只得将那美好时光保留在记忆深处。

  忙年散文 篇5

  那时我们正是娃娃,尤其盼望的就是过年……

  那时过年,我们便可以吃上热腾腾、香喷喷的包子馍!腊月二十九,是母亲习惯蒸馍的好日子。民间有过年期间不蒸馍的习俗,所以家家都要提前备好充足的最好的馍,以待客送礼和食用。萝卜粉条调料等等叫母亲一组合,隔壁对门的婶子过来帮忙,烧锅的烧锅,拌菜的拌菜,包馍的包馍,家里是热气腾腾,我也就钻在灶房里不乱跑,给锅底下搭材呀!第一锅馍终于蒸好了,提出锅后,蒸汽里弥漫着沁人的清香,我早已是口水打转转,抓起一个……“慢着点儿,还没有离馍呢!”母亲拍拍我的肩,笑着说,“先叫你婶子们尝尝。”我那顾得了这些,平时哪能见得着包子呀?——那时过年,这热包子是我最难忘的记忆。

  那时过年,我们便可以跟着看敲家伙(锣鼓),整天不回家四处去野!

  我们村和邻村牙道村自古就是爱热闹的两个大村,每逢过年,必互相敲家伙、唱对台戏、耍社火一比高低,从而展示自己村的综合实力。那时我不到十岁,村上和牙道村除了比敲锣鼓,还比开了社火!那真是:老少齐参与,个个动真情。非得展示一下我们村的威望不可。前天牙道村来了十坐社火,有一座是包拯铡陈世美,这下惹火了我们村的老领导,于是我村要回敬一座三娘教子,我也被选中了要上社火架子!——那么高呀,在车上颤动着,够害怕的,我不想弄了。然而全村热情高涨,昼夜是锣鼓家伙,唱大戏,父亲还是个队长,他不准我退却:你看你这等子谁闲着?狗蛋还跑前跑后送东西呢!能叫你耍社火那是抬举你呢。疼爱我的母亲也不顾我的`害怕,“咱村不能输给外村,社火稳得很,跟在地上一样!——我就上一次社火吧,妈都说好着呢!就这样,我那次演了出三娘教子,第二天正月初十,一大早就在锣鼓家伙开道下大队伍开进了牙道村!村路上,田野里……到处是看热闹的人群,真不知哪来这么多人啊!听着激荡震天响的锣鼓,看着到处是欢笑追闹的人群,社火架子上的我实在是紧张而又无奈。那时过年,简直是农民们无比盛大的一次狂欢节!就是那次的三娘教子,给了牙道村沉重的打击,在那年耍热闹中败下阵来;也成为我终生难忘的记忆。

  那时过年,虽不如现在这么吃的好又多,穿得靓又美,却是那么充满着乡情民风、洋溢着喜庆年味,叫人融入到一个和谐淳朴的世界里,这,是多么难忘的美好时光啊!!

  忙年散文 篇6

  小时候很盼望过年,因为八十年代是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大多数人家平时的日子都很苦。所以,我们这些小孩明白,只有过年了才有好吃的,有新衣服穿。

  那时,我家在清河门区老火车站水塔住宅居住,这是一片毗邻矿区的公房,10岁以前的我,就生活这里。

  每当快过年的时候,我和伙伴们一边伸着冻得通红的小手扇着囨记,一边欢快的畅想着,各自家里过年都有什么好吃的,父母给自己买了如何如何好看的新衣服,有时候牛皮吹过头了,伙伴们便急扯掰脸的争论不休,当晚饭的香气弥漫在住宅上空的时候,我们这些调皮蛋儿的肚子也“咕咕”叫了,这时我们按输赢分好囨记,便忑喽着大鼻涕做鸟兽散,只一会儿就消失在曲里拐弯的胡同里。

  离过年还有两三天的时候,是我心里最痒痒的时候,每天我都把新衣服拿出来放在小炕上,直勾勾的看着,心里盼着除夕夜快些来吧。

  终于盼来了除夕夜,睡觉之前我把新衣服规规整整的叠好,新买的小皮鞋曾明瓦亮的放在衣服上,然后把它们放在枕头边,钻进被窝直勾勾地盯着它们看,看着看着就睡着了,梦里的笑容一直凝结到第二天的早晨。

  大年初一的早晨,我便喜滋滋的从上到下焕然一新了,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这个照呀,心里头这个美呀。穿新衣是我小时候第一件盼望的事情,过了这多年想起来,觉得那时的年过得真是有滋味,有盼头。

  现在的孩子们过年,不会再有那时的'感受了,生在了这个物质基础十分富足的年代,过年和平常的日子已经没有太大区别了。我们应该把儿时过年的经历,讲给自己的孩子听听,让他们也感受一下那时候的幸福,对于我们来讲是多么的简单,让他们知道,简单的生活,也是一种幸福。

  忙年散文 篇7

  年仿佛有种神奇的力量,它即将来临的时候,人们心中都涌起一种神圣的心情。

  它仿佛一种涤荡心灵的神秘效应,临近它,关系淡漠的两个人开始热情打招呼,相互嘱咐;心中的块垒冰雪消融,人与人之间抛弃前嫌,互道平安吉祥。父亲在小村落里算是一位博闻强识的读书人,年关将近,他摊开笔墨,挥就对联。邻居们听说父亲在家写对联,纷纷买来红纸,请父亲帮他们写对联,以前不太热乎的邻居,此刻也客气起来,以前对父亲多有抵牾的人,此时一笑泯恩仇。父亲欣然为之,看着家家贴着自己的墨宝自然心生快慰。可惜父亲仙逝的早,有一年,对门人家买来对联,看都不看就贴在大门上,引起路人大笑。原来,他家大门对子上联是:“迎新春事事如意”,下联是:“迎新春事事如意”。真是天下第一工整的对联!商家给对联时搞错了。

  农村人在一起说话时,仔细听往往有许多笑话。记得有一年,我家杀一头体肥膘胖的黑猪,隔壁邻居大嫂婶娘争先恐后地来买猪肉,她们围在杀猪佬身边叽叽喳喳。

  “把我(要的肉)剁了!”

  “把我(要的肉)先剁!”

  杀猪佬是个却把鬼,问道:“剁哪里?”

  “我的,剁腿!”

  “我的,剁腰!”

  杀猪佬顺着女人的话,提刀摸到女人的大腿,一本正经地问道“剁大腿啊?”

  “你这个要死的!我说的是给我剁腿子肉喔!”

  “你也不说清着!”杀猪佬佯装傻不愣登的,引起一场欢快地哄笑。

  我小时候,隔壁的大娘

  对我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她说她娘家有一个懒汉,独自住在山腰上,有一年腊月二十九,寒气袭人,天没黑他就上床睡觉了。第二天,他在家做年夜饭,忙的.不亦乐乎。晚上在冷寂的夜色里一人放鞭。吃晚饭,下到村庄到各家各户拜年。哪知,到第一家就闹出笑话。原来,那年是腊月二十九过大年,他把年过到年外了。

  过年有个重要的风俗。就是大门对联一贴,要债的人望见对联,就要休开尊口。有一年,我村里有一个打了一年瓦工,只得一半工资。他找老板要钱,好不容易在腊月三十上午,看见他家大门大开,兴冲冲地上门要钱,那知那个老板心黑而且坏,早早地贴了对联。瓦工顾不得许多,冒冒失失地要钱,嚷嚷着“:不给钱,就在你家过年!”。那老板说道:“你没看见我家贴了对子吗?”

  “:我管不了许多,一直找不到你人影,我没办法!”

  “:你坏了老子家的财运,老子就是不给怎么着。”老板说完,喊来弟兄几个将瓦工一顿毒打。瓦工打趴在地,被妻子搀扶着回家,回到家请族里人申冤出气。大家都说“:人家贴了对子,谁叫你还去要钱?”

  于是,他也语塞了。

  但有强势的人,偏偏等着人家大门对子贴上了讨债,让他下不了台,来年遇霉运。

  村里有一个好吃懒做的女人,经常去肉摊赊账,说好过年结清。杀猪佬等到三十等没有等到她送钱来,气呼呼地跑到她家要钱,见对联刚贴,也不顾及恶狠狠地要钱。第二年,女人家真遭霉运,时运不济,离了婚。

  说过年,有说不尽的话题,有说尽的有趣的回忆。

  忙年散文 篇8

  凛冽的西北风不再那样刺骨,飞舞的雪花收敛了羽翼,板着冷面孔的寒流仿佛变得温和了。

  到了这个时节,大概年就要来临了。所说的年,当然是春节啦!

  每当春节到来之前,无论南方还是北方,穷人还是富人,都要紧张忙碌一大阵子。熟人见面都要问一声:“年忙得怎么样啦?”主要是忙着准备过年的吃穿等用品。仿佛去行军打仗一样,兵马未到,粮草先行。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往往女人是最忙碌最辛苦的。记得小时候过年,一家人属母亲最劳累。一进腊月里,披星戴月打完场送完粮的庄稼汉,喝足烧酒,躺在热炕头,开始舒展筋骨。

  可女人却不能。这时候,母亲为全家老小能够欢欢喜喜过个年,不断擦着脸上的汗水。把那盘石磨推得隆隆响,磨出又细有白的面粉,好让全家在大年初一吃一顿像样的饺子。在磨眼里加上水,磨出粘粘的黄米面,炸一大堆年糕。随着石磨转了一圈有一圈,就转到年根儿底下了。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是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日子。在灶王爷的牌位前,母亲虔诚地双手上一柱香,摆上馒头之类的供品。待到落日余晖褪尽的时候,请下灶王爷,放进灶坑里点燃。灶王爷就通过火炕顺着烟筒青烟直上云天了,是否上天言好事,无人知晓。

  紧接着是二十四写大字(即写春联),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六烀猪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若是小进二十九就是除夕,大进三十过年。

  母亲忙完嘴里吃的.,该忙身上穿的。平时舍不得花钱做一件新衣服,但逢年就不同了,不管布料优劣,扯上若干尺布,全家老小每人都要缝制一件新衣服,大概以示除旧布新。

  还要穿一双新袜子(红色的),预示新的一年走好运。在昏黄的油灯下,母亲熬红了眼睛,一件件新衣服,在母亲千针万线的穿引下,终于告成。母亲吹灭了油灯,长长吁了一口气,好像在一生中又完成了一项重大使命似的。

  说年来了,年就真的来到了。在红春联绿挂起与瑞雪交相辉映下,在鞭炮炸响烟花腾空的震撼下,门外走进一位手打竹板唱着喜庆歌念着祝福词的老人,给家家送来了财神——画在纸上捧着金元宝的一位老爷爷。

  不但要笑纳,还要掏出零钱,以示诚意。

  这是第一次接财神。为了真正把财神接到家,好在新的一年里发财,还要隆重举行第二次接财神。那就是在吃年夜饭之前,几乎把家里所有的烟花爆竹集中在一起燃放。

  在震耳欲聋火花四溅激动人心的时刻,仿佛家家都接到了跷首企盼的财神。全家老小,心花怒放,齐聚饭桌上吃一口鱼(不管大鱼小鱼),表示年年有余(鱼)。

  打开陈年老酒,醉他一回。一家人完全沉浸在浓郁的新年气氛中,忘却了人生中的一切烦恼和不如意。

  忙年散文 篇9

  “小年”已过,过大年就进入了倒计时。年渐近,味渐浓。置办年货的,回家过年的,同样的心情,同样的渴望,同样的感受,不约而同地直奔“过年”而来。我仿佛听到了爆竹声声,看到了家家张灯结彩,品尝着丰盛的团圆饭,欣赏着精彩的春晚…… “过年”的味道真好!

  忙里偷闲,品读了一组《记忆中的年味》系列美文,乡情乡音,乡风乡俗跃然纸上,浓浓的乡土气息沁人心脾,淳朴的民风扑面而来。烤酒、写春联、做豆腐、杀猪、打扬尘......这习俗,这活路,想起来总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恍惚中我回到了那个美好的童年,一桩桩铭心刻骨的往事被我唤醒。孩提时,最幸福的日子莫过于过年了。一到腊月,我们就盼呀盼,算呀算,巴望着“过年”的美好:穿新衣,放鞭炮,走亲戚,要压岁钱,看灯会......满村东跑西跑,肆意的玩呀,尽情地乐呀。那种热闹,那种放纵,那种痛快,成了童年美好的回忆,至今记忆犹新,意犹未尽。如今,唯有打扬尘、贴春联这一习俗沿袭至今,不变的还是那浓浓的“年味”,依旧是那么浓郁,那么久远,那么温暖。

  有人说: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我不以为然。诚然,时代变了,我们在移风易俗,我们在与时俱进,但过年这一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传统文化,依然流传至今,亘古不变,依然维系着国人的那份亲情,那份乡情,那份感情。其实,“过年”,过的就是一种心情。那浓烈的思乡,那融融的爱意,那永远的牵挂就是年味的源泉。在外打拼的人们,游子们,总在这个时候,想起了生活的家乡,养育自己的父母。年迈的老人们总会牵挂远在他乡的儿女,期盼他们的归来。那匆忙的脚步,急切的心情佐证了亲情、乡情的浓厚,殷切的目光,激动的泪水诠释着人间爱的真谛。“过年”,过的是一种气氛。一种温暖的'气氛,一种温馨的画面。大年三十,举家团聚,包饺子、聊家常,说说笑笑,共度良宵,乐意融融。零点钟声敲响,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新的一年开始了!翌日,拜年祝寿的,走亲访友的,相互祈福,恭贺新春。你瞧,处处是喜庆的气氛,处处是热烈的氛围,这就是中国年,这就是中国味道!“过年”,过的也是一种幸福。这是一段美好的时光,这是一段快乐的日子。节日里,觥筹交错,推杯换盏,开怀畅饮,怡然自得。中国的酒文化,美食文化演绎的淋漓尽致,一年的疲惫,一年的辛劳在此得以松弛,慰藉。其间,亲朋好友,叙叙旧,聊聊天,话一年的收获,思来年的打算。这亲情,友情,都融于浓浓的酒香中,溢于欢声笑语中。“过 年”,将美好的生活推向了极致,将开启新的,幸福的一年。

  回味儿时“过年”的时光,可谓年味十足,气氛浓厚。品味现在“过年”的味道,其乐无穷,感觉真好!你看,短信祝福,网络拜年,发红包,抢红包......已成为拜新年,闹新春一种流行风,一种老少皆宜新的“过年”方式。“过年”,这是国人一个永恒的话题,是国人一种不变的情愫。这是一种心情,一种氛围,一种悠闲;又是一份团聚,一份幸福,一份甜蜜。冥冥中,耳畔响起了王安石那首脍炙人口的诗《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不,年,就要来了。

  来吧,让我们打开尘封的记忆,回味昔日过年的味道,侧耳聆听2017新春铿锵的脚步,细细品味这过大年的感觉吧!

  忙年散文 篇10

  一进入腊月,年味就越来越浓了。过年,是大家都万分期盼的,特别是对于生活在农村的人们来说,过年更值得期盼。因为一到过年,在外打工的亲人都该回来团圆了,多么好啊!可是,当春节一步步临近,我突然间又害怕起过年来了。

  害怕过年,并非我不想过年,相反的是,我十分地渴盼着过年,因为一到春节,在外打工的亲戚朋友都该回来了。我怕过年的原因是,怕过年之后那种温馨的突然间离去。大长一年了,亲人们在外期待着回家过年,在家的人当然也盼着在外打工的亲人们回来团聚。这种渴望日甚一日,在春节即将来临前显得尤为强烈。见到久别的亲人朋友,我们有说不完的亲热话,有问不完的关心话,有诉不尽的思念情,倍感亲切与温暖。可是,春节一过,亲人们又立刻踏上了奔往异乡的列车,把尚在春节喜庆中享受快乐的家人留在了家里,品尝着那尚未完全散尽的`甘甜,还有那随之而来的更强烈的苦苦的思念。

  想着过年时日的短少及春节后亲人们的突然离去,心中涌动的那股又酸又苦的水在拼命的回荡。为什么千思万盼得来的欢欣竟是如此的短暂呢?这美好的时刻为什么不能定格成永恒,或者停留的时间更长久些呢?好不容易盼来的东西,一旦失去,痛苦会比得到时的欢悦更多。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女作家萧红的那两句话:“想望得久了的东西,反而不愿意得到。怕的是得到那一刻的颤栗,又怕得到后的空虚。”是啊!极其不易得到的东西,突然间到手了,反而让人有些不知所措了。害怕得到后的空虚,更怕失去后的痛苦。尽管我们都明白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的道理,也知道有聚就有散,可是谁又愿意与亲人朋友分开,谁又不想永远和家人在一起呢?道理谁都明白,可我们却情难自禁,无法左右。

  以前求学的时候我最喜欢过年了,因为过年可以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了。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虽说贫苦些,可是我们的心都是热的,情都是真的。过年前后的那十几天是我们一年中最开心的时刻,也是我们一年中最渴盼的日子。春节后,亲人、朋友一个个别家远客,为生计四处奔波,又开始了新一年的辛劳。尚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中的我,感到了那可恶的孤寒正一步步向我逼近,赶走了温馨,吞噬着我的心,撕裂着我的心,使我欲哭无泪。父母走后,看着年迈的爷爷奶奶,再看看春节时遗留下来的鞭炮残皮碎屑,真的好恨这春节过得实在是太快了。现在,父亲和妹妹都在外地打工,我也在外县打拼,家中的母亲、妻儿也无时不在期待着早日团聚。可团圆过后呢?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苦苦渴盼,苦苦思念。

  因为害怕春节后亲人们别离的伤感,所以我越发的怕过年。我倒想能多一些距离春节不远的日子,离春节近了,但又不是太近,虽然不是遥不可及,可也不是触手可及。春节可以看得到了,可以想得到了,也可以嗅得到了,只是还没有正式来到。这时的我们一定会十分的期待着,在美妙的憧憬中幸福着。这种幸福感随着春节脚步的日益临近而逐渐浓稠,给人以最纯真的快乐和最真切的感动。所以,亲爱的春节啊!你的脚步能不能慢一些,再慢一些……让我们在这幸福的期盼中再多停留些时间吧!

【忙年散文】相关文章:

关于忙的句子02-17

描写小年忙的诗句01-12

忙只是借口的经典句子03-03

描写春耕忙的诗句03-29

形容工作忙而充实的句子02-18

体现工作忙正能量的句子12-08

形容工作忙而充实的经典句子300句05-15

又是一年冬至散文12-06

七堇年散文蓝颜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