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新疆的散文
一九五六年,我们的学业结束了。这所学校,最初是黑龙江省的财经干部学校,后来划归中央财政部,不久又划归石油工业部。这样一来,它的毕业生就要在全国范围内分配工作了。当年的石油企业,除东北辽宁省的几家炼油厂之外,还有玉门、新疆、青海等省的油田。于是,就有一些同学要离开家乡直奔大西北去了。作为一个中专学校的毕业生,十七、八岁的孩子,从家乡黑龙江一下子分配到大西北,在有些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可是我们并没有想那么多。不管是新疆的克拉玛依,青海的柴达木,还是甘肃的玉门油田,同学们都服从分配,不讲条件,快乐前往。然而,毕竟是要分别了,三年同窗,耳鬓厮磨,情同兄弟姐妹。快毕业的时候,互相送一个小笔记本,写上几句祝福的话,贴一张半寸的小照片。关系密切一点的,两人或三人一起到照相馆照个一寸的合影,算是临别的纪念。当一批同学出发,火车起动的时候,站台上哭声一片。来送别的不是自己的家人和亲属。我们都是住校生,亲人都不在身边,行前也没有时间回家告别。难舍的是同学的感情。
去新疆的路是漫长的。从黑龙江乘火车出发,要在北京和兰州换两次车。兰州乘火车只能到河西走廊的清水镇,前面再没有火车了,要改乘汽车。汽车都是带帆布棚的卡车。乘客们一排排坐在自己的行李上。从清水镇出发,晓行夜宿,颠簸十五天以后到达新疆首府乌鲁木齐。
我报到的单位是新疆石油管理局,在财务处作实习生。我报到时,新疆石油管理局的局长是张文彬。他是我参加工作以后接触到的第一个管理局领导。
那一天,张文彬局长召集管理局机关各处室负责人开会。我所在的财务处领导因为有事脱不开身,让我去参加会,跟我说,你带两个耳朵去就行了,有关财务上的事记下来,回来告诉我们。
我不记得那次会上都说了些什么事。但有一个细节至今记忆犹新。那天,运销处长晚来了几分钟。张文彬问他,你干什么去了?开会不知道吗?运销处长用开玩笑的口吻说,我知道开会,可是来了几个人,我得处理一下,看是该枪毙还是劳改,把他们打发走了我这才离开。张文彬没说什么,就开始开会了。
那一年的年底,财务处召开了一次专业会议,会后草拟了一个文件请张文彬局长签发。局长看完后打电话叫财务处去取,处领导让我去了。我来到局长办公室说明来意后,局长指了一下办公桌上的几页稿纸。我拿了稿纸转身要走,局长叫住了我:“小鬼,你是财务处的?”我回答:“是。”他又问:“新来的?”我说:“是,我是实习生。”他说:“噢,去吧。”
离开局长办公室,我边走边看文件,没有什么改动,只把“认真学习了上级文件”那句话前面的“认真”两个字划掉了,另外还在别处划掉了“极大的”、“有力的'”、“高度重视”中的“高度”等几个词汇。我对这些并未在意,只对我第一次被叫作“小鬼”感到新鲜。后来知道,在新疆对男孩子都叫“小鬼”。
一九五七年春节,我是在新疆石油管理局度过的,那是我离开家在外面度过的第一个春节。除夕之夜,管理局职工在石油俱乐部联欢。那是个很小的俱乐部,一排排的木头椅子。我在俱乐部里看见了张文彬局长。他身穿军大衣,头戴鸭舌帽,一个人在各处走走看看。大家似乎也没在意他的到来。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机会与张文彬局长接触,只有上下班时,在大门前或楼梯口偶尔看见他的身影。这是很自然的,因为我只是个实习生而已。不过,我既在新疆石油局机关工作,也就能感受到这个单位的脉搏。
全局的大事我不知道,但一些小事给我留下的印象至今不忘。
春节一过,管理局机关就成立工作组,到石油管理局所属克拉玛依和独山子两个油田去落实一九五七年的原油生产计划。我也被抽去参加工作组。这是给我的一个了解企业的机会。第一次实际地接触让我感觉到,每个企业都把完成生产计划以及执行政策和遵守纪律,看得和生命一样重要。因为这一切都关系到国家利益。企业上下,无论局长、厂长还是普通员工,都认同这一点,并且身体力行。
有一次赛福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来石油管理局视察工作,到了吃饭时间竟没有留下他吃饭,因为财务制度不允许有这种开支(这里说的是原本意义上的吃饭,不同于现在为接待贵宾和领导所作的各种“按排”)。对此财务处领导很过意不去,可是又不得不这样做。
国家规定,单身职工每四年回家探亲一次。探亲是不能乘坐卧铺的。兰新铁路通车以后,从乌鲁木齐到北京坐火车要四天三夜七十七个小时,下车的时候两脚都会肿起来。尽管如此,也没有人编造理由以出差的名义报销探亲的卧铺票。
新疆地域广阔,出门动辄上百公里,唯一的交通工具是汽车,外出搭车是常事。要搭车时,你往路边一站,车来了招招手。只要车上能坐人,司机会停下来问你要到哪里去,只要顺路,他就会叫你上车把你带去,也不跟你要钱。我在新疆工作期间就常在路边搭车。有一次,一个素不相识的司机在半路让我搭他的车走了几百公里。
在夜间行车要会车时,尽管戈壁滩上道路很宽,哪怕附近几公里几十公里都没有第三辆车,两个交会的车也自动减速,关闭远光灯,小心翼翼地过去之后再开灯加速开走。
时至今日,我们的建设事业极大的发展了。我们的生活水平极大的提高了。当年的少年实习生,如今已过了古稀之年。我们也亲眼看到了大发展大提高所带来的一切。然而,面对这一切我们似乎并没有什么感觉。而每当回忆起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那些经历,想起那企业、那职工,他们所具有的认真、勤劳、为国家奉献、不谋私利等等高尚精神,总会感到一些温暖和温馨。但愿这份温暖温馨永远存留在我们的心里。
【初到新疆的散文】相关文章:
初到兵团散文10-02
苏轼《初到黄州》的赏析及翻译09-06
新疆印象的杂文随笔07-17
林清玄散文集的经典散文10-25
林清玄散文集里的散文01-05
美好的散文08-23
青春的散文08-20
星空的散文08-20
老屋的散文08-19
错爱的散文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