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诗歌创作谈散文

时间:2024-10-28 14:28:37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的诗歌创作谈散文

  由于应石家庄市“当代文学函授学院”编辑部主任田浩先生之约,才写下这篇粗浅的文章。其实我没有什么创作经验可谈,不过是与大家相互交流、共同学习。

我的诗歌创作谈散文

  2001年,我幸运地结识了缪斯这位高雅的朋友。从此与她不弃不离,共同走过九个年头。九年来,她就像一缕皎洁的月光,时刻照耀着我的思想;她又像一泓清泉,滋润着我的心灵。她使我的精神富有,使我的生命蓬勃,使我暗淡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由于对她的痴迷,就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

  我写诗,靠得是生活与阅读,加上自己的一点悟性。再就是有幸得到了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屠岸先生和学院的田浩先生,以及远观、宋弘雅先生们的悉心指导——在他们的指导下,我追寻着古代和现代文人的足迹,慢慢前进。

  古人写诗有“三不可”,即:“不可强作,不可徒作,不可苟作。强作则无意,徒作则无益,苟作则无功。”我一向作诗本着前者和后者。诗是心灵的自然流露,如果强作就会失去自然本色。写诗时,必须要对某种事物或某种情景着迷,从产生意念到激情迸发,并有强烈的创作冲动。那时写出的诗才会有真情,有意境,才能打动读者。相反,你若对某种事物和情景,见之无动于衷,甚至视而不见,而硬是将一些抽象的东西拼凑在一起,即使能写出诗来,也会毫无诗味,不过无病呻吟的那一类。

  诗歌是崇高的艺术,它可以反映生活的阴暗面,或者是负面;还可以颂扬真善美,抨击假丑恶。诗人应该有先进的思想,高尚的情操,坦荡的胸怀,优雅的文采,并且有担当,有责任。因此,写诗绝不可苟写,要认认真真写,一丝不苟的写。其中包括反复推敲,认真修改,练字练句,更要练意。

  对于写作,著名作家有高见:“不管你当不当作家,一定要有三个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当诗人更要有这三个能力。先生把“观察能力”放在首位,这说明它的重要性。如果没有观察能力,对于写作就等于无源之水。我们要以独特的视角,细心入微观察宇宙的客观事物,体贴物理情态,才可能有独特的发现,才能产生相应的审美效果,才能有所新的创造。

  其次是“想象能力”,我认为想象应该是一只翱翔蓝天的鸟儿,也应该是一匹驰骋原野的千里马。

  我在创作《春雪》一诗时,正是春雪飞舞的四月。我伫立院中,仰望着空中纷纷扬扬的雪花,轻盈地飘向大地。望着望着,我的想像就飞向了银河,飞向了月宫。我想:“人们传说中的仙女散花是不是这样的景象,这般的美丽。”那一刻,我不觉得诗意涌向心头。于是,我回屋写道:“轻轻的,盈盈的/带着银河的波光/带着月宫的桂香/旋起洁白的裙裾/是仙女在凌空撒满了梨花……”(这是第一节,共五节)。这节诗,虽说词浅意薄,只是写景咏物,但它无色而有色,有亮度,有味道,有动感,并且物中见人。此诗于2004年春天同在《黑河日报》、《日照日报》上发表。

  另有2008年春,我去县里开会。会后一个人走在春光明媚的大街上,享受着浓浓的春意,感到十分惬意!走着走着,便突然想去江边玩玩,于是我就朝江边走去。还没等到走近江边,那热情奔放的风景扑面而来,他们争先恐后地挤进我的眼帘——江边暖阳高挂,江面波光潋滟,岸上新绿拥着初红……在风光旖旎的江畔上,坐着一大排垂钓者。我情不自禁的走到他们的身边,看着他们反复地甩着鱼竿,鱼篓里的鱼却寥寥无几,只装着一篓篓习习的江风。但他们并不为钓不到鱼而焦急,反而悠闲自在。我看着那情景,就像看一副活的、诗意盎然而富有神韵的水墨画。那一刻,我心里的诗直往外拱,就随意口占了一首七绝《春日众人江边垂钓》。诗中写道:“春阳闲挂嫩江天,垂钓人儿一江边。鱼少人多醉翁意,竿长线细甩诗篇。”这首诗写在纸上只修改了两个字,一个是末句的第五字:“甩”字,原为“钓”字。因为改用“甩”字比用“钓”字更有动感,又避免了一个重字,也为此诗增添了点神韵。——七言诗的第五字正是诗家所谓的诗眼。另外一个字,是开头的“春”字,原为“暖”字,现在看来,还是不改为好,因为改后减少了诗的温度。

  别看这首诗短小,却基本做到虚实相生,神形兼备,也符合古人所强调的三易(即,易见事,易识字,易诵读)。此诗2008年在上海一家诗报上发表。

  以上谈的是前两个能力。最后的一个能力,就是“表达能力”,简单地说,即是把自己对事物的所见所思,用精练的文字,将它们组合成诗。但是,说着容易写起来难。是因它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必须要艺术结构的手法来表达。名家作诗都很讲究起、承、转、合,四个环节。在一首诗的结构领域中,占重要位置的莫若开头与结尾。一首诗的开头结尾(起、合)最难写。一首诗,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头,会引人入胜,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开头若不好,反而会失去很多读者。

  从写作意义上讲,开头可以开辟一个广阔的意境,引来思绪泉涌可以使思绪顺利展开,就能一气呵成的完成全诗。开头的方法很多,可以是开门见山,也可以是曲径通幽,可以是突兀高远,也可以是平淡亲近,但都要根据诗的内容和布局来定。虽然诗的开篇方式种类很多,但都要从立意出发,为立意服务。

  我的一篇《秋天的田野》开篇是这样写的:“秋天的田野,挤满了成熟和希望/玉米包金,稻谷揣银/大豆又把铜铃摇响……”这个开头用的就是“开门见山”的手法,同时又用了“列锦”的艺术手法。这首诗一开始就把丰收的景象展现给读者,把读者的视线轻而易举的引进秋天的田野。这个开头,曾被名家称为生动之笔。

  结尾也很重要!好的结尾,如嚼干果,似品香茗,令人回味无穷,给人留下美的想象空间。我们虽然不能像大家们一言九鼎,笔力千钧春雷动,掷地可作金石声。但总得做到一语贯全篇,笔有刀剑之利,掷地有雨打荷叶之音。比如我的一首《留守女孩的眼泪》一诗的结尾:“一个11岁的留守女孩/留下的两行眼泪/湿透了一个村庄。”这个结尾,不仅使意境更加丰满,而且突出了诗的立意,也合乎词浅意深的诗家之语,同时又给人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间。

  如果起、合写得精妙新奇,承、转自然也不在话下(承,以为承接上面的开端,而予以发展;转,峰回路转的转折变化,其中包括矛盾冲突和情节行文的起伏跌宕)。

  我写诗一向注意以下两点:其一,无论是叙事、抒情、咏物、写景,或兼而有之,都要尽力做到叙事有情,咏物见人,即使通篇写景的诗也要做到,“一切景语皆情语”。其二,把自己的身心投入到客体,去认识感受事物的本质,甚至把自己变成草木、花朵、江海、湖泊……屠岸先生在《诗刊》卷首语《客体感受力》文中说:“物我合一,就能发现过去从来没发现的东西。”——把客体发现的新鲜的东西,用新鲜的语言恰到好处的表达出来,做到:意要称物,文要逮意。

  今不揣浅薄,说了这些缭无秩序的话语,实属班门弄斧。文中不免存在着很多缺点和错误,敬请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们多多指教!

  郑成美2010年2月23日

【我的诗歌创作谈散文】相关文章:

谈友谊的散文10-12

谈人生散文08-05

谈茶散文09-28

梁实秋《谈友谊》散文09-22

张爱玲散文《谈音乐》05-28

梁实秋散文《谈友谊》09-05

谈朱自清散文的真善美10-24

梁实秋的散文《谈友谊》09-29

谈朱自清散文的特点05-14

茅盾散文《谈月亮》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