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和平渠乌鲁木齐的母亲河散文
和平渠是边城乌鲁木齐各族人民的生命之河。多少年来,它用有限的水资源滋养了百万边城各族儿女,为边城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为各族人民带来了喜悦和幸福。
和平渠过去的历史
和平渠始建于1942年,是在晋庸渠基础上地方人工扩建而成,渠水源自于海拔3840米、长约2.2公里的天山一号冰川,自南向北贯穿乌鲁木齐市区,主要保障全市居民生活、城市工业及北郊农业生产用水。在一些地方,为了防止水分蒸发,和平渠成了暗渠。和平渠总长41公里,分为和平渠上段、和平东渠、和平西渠下段。
解放初期,北疆乱,土地荒芜,迪化即今乌鲁木齐地区粮食供给非常紧张。为了解决军粮不足的问题,急需扩大耕地,兴修水利。1946年10月,国党西北行辕主任兼新疆省府主席张治中,决定在迪化城北的青格达湖即今乌鲁木齐县北青圪湖乡,开办新疆军垦处农场,指令新疆水利工程总队引用迪化南郊红雁池水库的水,计划修渠灌地。1947年3月初至5月20日,张治中组织新疆警备总司令部的迪化驻军3500多人,和雇用民工一起,兴修了从红雁池水库到青格达湖农场的水渠,军官们建议取名“张公渠”,张治中不同意,他根据当时“和平、统一”的治新纲领,亲自把该渠命名为“和平渠”。
1947年兴修的和平渠,主要工程有六项:一是开挖总干渠。和平渠总干渠,长43公里,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段从红雁池水库起,向西至乌鲁木齐河东岸,通过大渡槽,横跨乌鲁木齐河,再向西北通到迪化城南的仓房沟,长7公里。中段从仓房沟起,向北经迪化城西的碾子沟、头宫,穿过新市区,到城北郊的黑山头为止,长11公里。这段是利用盛世才兴修的晋庸渠旧渠,略加整修而成。下段从黑山头(现为蜘蛛山)起,向西北经城北郊的二工、三工、宣仁墩,穿过10多公里的戈壁滩,通到安宁渠,再向东北经7公里的新开荒地到达青格达湖军垦农场,长25公里。这段全是开挖新渠,工程艰巨,由陶峙岳将军派迪化驻军三个团2000多人挖成。二是修建东西干渠和支渠。为了灌溉军垦处已开垦的荒地,陶峙岳将军增派迪化驻军两个团1500人,兴修了和平渠东、西干渠。西干渠从安宁渠到青格达湖东南的大庄子村,长7.5公里;东干渠从安宁渠到东面的四十户村,长3.5公里。各干渠终点,建有分水闸,由军垦处分别挖有较小的支渠,主要有东一、二支渠和西一、二、三支渠,五支渠共长50多公里。三是修建乌鲁木齐河大渡槽。为了把红雁池水渠放水的水,引渡到乌鲁木齐河岸的总干渠,省水利局组织军民修成了和平渠上的大渡槽。大渡槽跨越乌鲁木齐河,总长200米。每隔5米,打有桩柱一排,共有桩柱40排。接着,砌筑槽墩,用代水泥桨砌条石筑成,安置槽架用木材建成。四是修建进洪闸、排沙闸和节制闸。为了充分利用乌鲁木齐河水,扩大灌溉面积,在大渡槽下的乌鲁木齐河西岸,修建了进洪闸,以把乌鲁木齐汛期的洪水引入灌渠;修建的排沙闸,以防洪水中的沙石淤塞渠道,修建了节制闸,以控制进入总干渠的洪水量。五是修建总分水闸。为了使总干渠的水分流,分别进入青格达湖和东西干渠,在总干渠的安宁渠修建有总分水闸,有三大闸孔,每孔宽三米,闸底高度相等。六是其它水利设施。1947年4月,在和平渠上还修建有一些配套工程,主要有桥梁九座,渡槽30多座,涵洞一座等设施。1947年5月20日,和平渠各项工程完工。1947年5月25日,红雁池水库开闸放水,使新疆军垦处农场实现了当年兴办,当年开荒,当年播种,当年收获的计划,总共灌溉了迪化西北近10万亩的农田。
1949年10月,新疆和平解放后,人民解放军进驻新疆,军粮供给非常困难。为保证军团粮供给,发展新疆经济,减轻国家和人民的负担,司令员率领驻疆解放军指战员开展了大生产运动。搞生产需要水源。解放前修的和平渠下段质量太差,渗漏严重,水量不能满足迪化北部农场的供水,因此,将军决定重修和平渠。
1949年冬天至1950年春天,为彻底改变贯穿迪化城的河流和解决市区北郊垦荒引水问题,将军亲自率领军长罗元发、政委张贤约等同志及驻军全体指战员,冒着刺骨的寒风,由三俑碑用爬犁拉运片石送往和平渠沿岸衬砌渠道。全市各族居民、机关干部、厂矿职工、学校师生都义务投入兴修水利的热潮中。战士们不顾连续作战的疲劳,不分昼夜地苦战;老百姓端出热气腾腾的奶茶,拿出烤馕慰问人民解放军指战员。维吾尔族老大娘把绣有“卡其曼”花纹的手巾递给战士们擦汗水。
1950年2月至4月,将军组织迪化军民,扩建了从黑山头到安宁渠、青格达湖的和平渠。当年司令员、六军军长罗元发和政委张贤约、十七师的程悦长师长和张世功等首长,率领几千名解放军指战员,迎风冒雪,开始运石修渠,轰动了整个迪化城。他们从迪化城南郊的三俑碑出发,装满片石,拖着爬犁,浩浩荡荡,沿街头而下,一直拉到迪化城北的黑山头到安宁渠的工地,全程30公里。为了早日完成任务,他们每天鸡鸣出征,傍晚收兵,脚磨起泡,手冻裂口,怀揣冷馍,多拉快跑,一天拉两趟,来回100多公里,谁也不甘落后。在他们的感动下,省市机关干部、学校师生和部分市民,也加入了运石队伍。这次还修建了和平渠的配套工程,主要有大型渡槽五座,小型渡槽18座,大车桥6座,农渠9条,大分水闸两座,进水涵洞1个。
1950年4月下旬,全渠竣工放水,渠水流量8立方米/秒,增加灌溉面积36000亩。这个工程当时是迪化地区最大的水利工程。
1950年9月至11月,迪化各族民工整修了迪化市区段的和平渠。他们挖去了渠底淤泥,铲除了渠帮杂草,提高了渠水的利用率。1950年9月至1953年3月,在续建红雁池水库时,又扩建了和平渠大渡槽到安宁渠段,使过水量由8立方米/秒增至14立方米/秒。
1951年,新疆军区号召全体指战员“安下心,扎下根长期保卫边疆和建设新疆”。将军指示“要尽快把迪化以北的荒原开发出来,建立一个如同石河子一样规模巨大的垦区”,以便保证迪化驻军的供给问题,保卫迪化地区的安全。于是迪化驻军领导决定扩大迪化北部地区的生态,在五家渠和蔡家湖地区建立大型军垦农场。
1959年10月至1960年5月,对和平渠上段改线新建,和平东渠及下段扩建,使灌溉面由2万公顷增加到2.66万公顷。
1976年冬天至1977年春天又进行整修、扩建。
1992年至1995年,和平渠上游延伸八一闸至大渡槽和下游东四支至安宁渠桥完成了混凝土防渗工程。
现今对和平渠的改造
和平渠是乌鲁木齐市唯一南北纵贯市区的输水渠,担负着城市防洪、输水灌溉、绿化用水等重要任务,对调节城市气候和美化环境起着重要作用。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平渠水资源的利用。为促进乌鲁木齐市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2001年,乌鲁木齐市有关部门就全面开始了和平渠改造研究论证和规划编制工作,明确了以普遍绿化为基础,沿渠生态廊建设为纽带,以“长藤结瓜”的形式串接公共绿地和滨水景观,构成了城市中心区“水绕城、路环城、绿满城”生态景观系统的改造指导思想。
“滨河园”建设:2003年年初,乌鲁木齐正式启动了和平渠的改造工程,从珠江路至钱塘江路段,和平渠首个试点工程——滨河园的建设开工,2004年4月30日,珠江路立交桥至广汇桥段的滨河园正式建成通水,并向广大市民免费开放。
“和平园”建设:2003年10月,位于苏州西路和阿勒泰路交界处路口段的和平园工程开工。“和平园”西面与蜘蛛山相靠,东面与太原路相邻,中间有两座高架桥穿过,工程总投资一千万元,改造后的“和平园”形成公共水面6500平方米、绿化面积21500平方米。该工程主要工程项目有土石方、围路、绿化喷灌、园内照明系统、建筑小品、雕塑、和平渠改造、绿化种植等8个分部工程。改造后使和平渠的水流尽可能的多滞流,形成宽水面、缓流速、长流水,也大大减少了过去因水流过急造成的溺水事件的发生,变害为利,为民所用,真正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理念。该工程以“建设一个体现和平渠文化内涵,以游览、休闲活动为主要功能,力争满足不同年龄、文化层次和爱好的各类游人活动要求,以建成生态的、景观的、开放性的公共游园”为指导思想,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周边环境,以“和平”为设计主题,其中园林建筑和小品以简约、明快为特色,反映时代气息。当时的乌鲁木齐市领导杨刚、木拉提?尤努斯、黄公毅、隋吉平等出席了工程开工奠基仪式。时任乌鲁木齐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新华在开工仪式上代表市委、市政府表示:“和平渠改造要发挥沿线有利的自然因素和特有的人文条件,串接公共绿地和滨水景观,构成城市中心区“水环城、路环城、绿环城”的生态景观系统。”2005年4月30日,和平园面向社会对外开放。
“绿水园”建设:2006年3月31日,和平东渠大寨闸至珠江路1.5公里渠段的和平渠改造景观工程——绿水园正式开工。此项工程总投入3400余万元,分两期完成,一期先对渠体进行改造,二期建成人工湖泊,在绿地内建设溪流等。绿水园总建设面积为14.1万平方米,建成后,和平渠水面面积扩大8倍多。同时,建成后的绿水园比已建成的滨河园、和平园更加突出景观生态效应。建成后的绿水园特色景观有30余处,“扬帆起航”城市雕塑、喷泉、小溪、廊架、休闲茶座、健身广场、绿岛、湖泊、浅滩等景观间建有亲水台阶。同时,此段和平渠新添许多新的植被,如:阿勒泰睡莲、芦苇、新疆菱角、毛蜡等。2006年10月1日,绿水园正式向游人开放。
“风华园”建设:2006年5月,和平渠改造工程中规模最大的工程——风华园开工建设。该工程位于河滩路大寨闸附近,施工现场地势凹凸不平、遍布戈壁沙砾。按照工程进度,要在20天内完成平整场地17.2万平方米,开挖土方6.7万立方米,回填土方3.5万立方米,外运土方3.2万立方米,困难可想而知。驻乌某部率先请缨接下援建任务,挑选了50多名指战员、26辆机械车辆,在施工现场安营扎寨。战士王连鹏是一名装载机操作手,当时他的右腿刚动完手术不久,得知工程开工,他主动请战,在没有副手替换的情况下,强忍病痛加班加点,每天工作13个小时以上。经过战士们的努力,援建任务提前10天完成。当年1月,往日的荒滩上,出现了一个环绕在10余万平方米绿地上的人工湖。这成了乌鲁木齐市南部窗口的第一水景,也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一处休闲观光的生态公园。风华园的建成,受益最大的莫过于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家住百乐苑小区的唐建军当2006年初决定在这里买房子时,家人、朋友都不太赞成,嫌周边环境差,如今却都佩服他有远见。唐建军更是对自己的“超前”眼光很是得意,形容自己是“居西北大漠,享江南风韵”。
2006年,乌鲁木齐市政府开始对大寨闸至珠江路段、新医路段以南300米段、和平中渠苏州路至迎宾路段及青岛路口段进行改造。
2008年7月14日,乌鲁木齐市政府投资5000万元对和平渠分21个标段进行绿化和水系改造,其中水系4个标段,绿化17个标段。绿化工程面积30.71公顷,水系工程面积2.5万平方米。绿化改造从燕南立交桥至迎宾路,全长10余公里,主要栽种小灌木、铺设草坪;水系改造集中在天一建工附近,分两个大水面、两个渠堤改造,将原有的2至3米宽的和平渠拓展到6至10米,从而提高空气湿度。
居住在离海洋最远的城市,乌鲁木齐人对水有着特别的渴望,沿渠而居,给予了人们亲近水的机会。近年来,和平渠沿线兴起了一个个商住小区傍依着和平渠水势建成的活水景观是开发商的卖点,也是众多市民安家于此的主要原因。
和平渠系列改造工程使和平渠与城市园林绿化相协调,让城市有了滨水之感,周边的空气湿润起来,沿线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今天,当人们“漫步绿荫渠畔,赏秀丽水景,数漫天繁星,看水中明月,过宜居生活”的时候,抚今追昔,往事就像潺潺流淌的和平渠水,一幕幕地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此刻,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些为和平渠的建设挥汗如雨、付出辛勤劳动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乌鲁木齐市的各族人民群众,他们无私的奉献精神将永载乌鲁木齐建设与发展史册。
【和平渠乌鲁木齐的母亲河散文】相关文章:
我家乡的母亲河散文(通用27篇)09-20
优秀散文:爱上散文06-28
优秀散文:生命与散文06-27
赞美母亲河的诗歌12-13
赞母亲河的诗歌07-01
歌颂母亲河的诗词04-29
《母亲河》阅读答案02-23
经典散文精选06-28
呼吁和平的句子08-04
赞美和平的诗歌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