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金岁月的散文

时间:2020-08-03 18:44:39 散文 我要投稿

流金岁月的散文

  一:【学会爱书】

流金岁月的散文

  上中学时,很喜欢读书,不管什么书都是爱不释手,包括那种手抄本。也许是学习突出之故,不管校图书室还是乡文化站,哪里的管理都特别地照顾,于是,我总是畅游在书的海洋,不可自拔。那时有的同学真的不知道学校有图书室。因为,它只针对老师,而不面向学生。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真的,那时痴迷到忘我的境界。从四大名著到鲁迅杂文,从中国通史到武侠小说,从人物传记到言情小说,从唐诗宋词到近代诗歌。论孙猴子到梁实秋,从《平凡的世界》到《悲残世界》,从“少年不知愁滋味”到“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从《少年维特之烦恼》到肖复兴的《早恋》,也偷偷爬被窝,用电灯看红皮的《西厢记》,品味琼瑶的《几度夕阳红》偷析《丑陋的中国人》一路走过,至到毕业分手,在《穆斯林的葬礼》般的忧伤里期待《第二次握手》。

  兴趣所致,就鼓动不学习的几个家伙一起办文学社,记得那时油墨飘香的第一本班极杂志出炉了,名曰:《雏凤》,后来成为校办的,即成雏凤文学社。

  那个年代是论资排辈,“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这爸当干部,儿女招干顶班,爸当工人,儿女招工顶班,此中大背景下的我们,在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心态下,体育、劳动却像是主要的,这样一帮农村孩子在渴望着鱼跃龙门的同时,也无奈着何去何存。于是,俺也就百无聊赖时,信手涂几段风花雪月的故事陶醉一下自我,偶尔也用尖刻泼辣的文字评定时政。用青春的坦诚,激情,书写人生观与情感。在笔尖下流淌成流金岁月。

  后来,我们毕业了,各奔东西,文学社也随之分崩离析。

  二:【懂得珍惜】

  二十年中,偶尔有同学相遇,总是感觉忙碌,有时吃一碗牛肉面,碰几杯酒,感觉总是很过意不去,想起来虽然平淡,却贴心贴肝,同学就是那一碗牛肉面,让人踏实。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再聚首同学情谊长。

  去年金秋,我们互相联系,搞了一次师生聚会,虽然有些人因种种原因没有参会,但他们依然是我们的好老师,好同学。

  或许我们心里尚有些茫然,有些人已故,有些人真的就有可能无缘再见,心里是格外珍惜这次相聚。

  现在想来,上学时偶尔发生的'不快,摩擦,及过头的恶作剧,真的不算什么,反而成了铭刻在心,见证同学情,师生情的永恒印象。

  这是一群大浪淘沙时淘去的人,现在大多都成了庄稼人,在身背太阳,汗撒土地的日月里,他们都在脸上留下道道沧桑。

  没有娇情、虚伪,只有纯真、质朴。聚会中途,有个小游戏,就是每位同学说一句感言,最经典的莫过于赵过娃的现编现唱:“我,是大学生的妈……”傍边那位“没忘本”的哥们忘不了当年的恶搞,立马接茬:“我,是大学生的爹……”就如当年那个经典早恋的翻版。“祖国啊,我的母亲”心仪的男生立马脱口而接“祖国啊,我的丈母娘……”

  说真的,我们当年被抛弃成沙,可我们真就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真的是更多大学生的爹妈,在他们身上凸显了我们未了的心愿!

  希望侄子侄女们各个精彩!成为中国的脊梁!

  三:【回首往事】

  记得当时集体宿舍是一排土箍窖(就是那种用土块砌成房顶半园的一种房子),里面用土块砌一道八十公分高的墙,里面装满麦草,上面铺上被褥,十几个同睡一炕,于是,同学们把宿舍里发生的故事,美其名曰:“驴槽里的故事”因为那炕如驴槽。(如今,那地方修成一排厕所了。)

  校园西北角有个大土坑,好多故事就是从这上厕所臭气熏天里策划出来的。老师批评我们时总审问:“是不是从‘西北师大’搞出来的?”(如今那个美名西北师(屎)大的厕所坑已被填平,盖起了楼房)

  还有老师与我们之间的故事,有些很搞笑,暂且不说,有负面影响。

  四:结束语

  我是最不想多问现在他们都在干什么,能来这里集结,能活着的都是好样的。

  同学就是同学,有永远的纯情在里面,我只真心祝福:幸福、快乐、健康地生活着……

  目送中为你,还有你,你、你……悄悄地竖一次拇指。

  因为我们是农民!

【流金岁月的散文】相关文章:

林清玄散文集的经典散文10-25

林清玄散文集里的散文01-05

美好的散文08-23

青春的散文08-20

星空的散文08-20

老屋的散文08-19

错爱的散文11-14

晨光的散文11-10

成长的散文11-07

别师的散文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