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与禅散文

时间:2024-10-24 17:57:26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文与禅散文

  创世之初,混沌未明,然而清扬浊沉总是定律。这便有了两极分化,阴阳相补且互为掣肘。世间万物都不能避开这个客观规律。

文与禅散文

  人类诞生之初,先民就对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空间充满好奇。看着浩瀚的星河,我们树叶兽皮裹身的祖先抱着双膝也在思考:我们来自何方,去往何,为何我们还有肉体感知不到的痛苦,我们那些捉摸不定的想法是在加深痛苦、还是再试图解脱自己?思想便从这位有了迷茫的祖先开始了足迹。

  几千年来,先贤为了探索人类精神上的困惑以及对死亡恐惧之谜,作了两种假定:因果、轮回,试图引导人们修身寄心,走自我救赎之路。然而这些似乎太虚无、太遥远,所以佛家又云;“大象无形”!

  大象无形,大乃实,象为虚。而大象究竟为何?一直以来不太理解这句话,总觉得过于抽象,不能解释眼中尘世的一切。痴者迷,思者痛!但我们还是执着地想悟透个中玄机。

  何为实?做一个孤独行者,探索人的茫,用自己的思想、言行去实践,以期能够减少一些凡俗的妄念,先是解脱自己,然后对迷途者施以影响。专注于潜修,这大概就是佛家所言的修禅——实!何谓虚?个人的,无论你现在、曾经是多么的痛苦还是让人多么的瞩目,但如果只是以自己为念,那么你于这个世界也就等同于无形。这就是佛家所言的虚,也是一切痛苦的根源!这是我的理解。

  禅以修净己为念,在苦行中摈弃自的孽根,以求无妄无嗔,做到心境安宁、豁达。其思想侧重于宽宥、无为而为——自觉自悟!佛践数千年、几百代以图参破红尘之生生灭灭,悟透个中因由,想给世人以指点,以期其不堕迷津。

  文以清润:以文者的经历、睿智,用天地万物的情景意境苦心诠释着人生的意义。着眼于理性——以文省心!二者和而稍异,但目的殊途同归:打开被禁锢的小我,释放赤子童心!

  文与禅所阐述的有一个共同点:静!

  好的文字读来使人觉得天地一片宽广、肃静,让人安宁、恬适,心无烟尘。那是灵与肉的交融,思想的升华。文者最重要的是经历、学习!正所谓行万里路,破万卷书:闭门造车是写不出感动生灵的文字的!而心静也更是必须的!如果心里烟熏火燎的,笔尖流出来的文字必将带着天地脱色的怨逆!

  宁静是一种心境,而并非是真正的耳中无声,有时于飘渺中的点点天籁人和更添静谧的幽美。雨滴芭蕉、风摇信玲、远山回音、秋瑟虫鸣,还有风过竹林、松涛阵阵、溪流涓涓……都能使人浮躁得以安抚。

  古人诗文也多体现这种意境:“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姑苏城外寒山寺,半钟声到客船。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心安静了,人自然能悟透很多东西。宁静中更容易看清自我,从而施以修正。

  古人云:读史映雪,以莹玄境,读子伴月,遥寄神思,读佛经伴美人以挽堕空……所言皆是要求阅文需静心入境,否则难悟!面对美好,人们最也是想极力维护,然世事不可尽握,所以要尽力抵制诱惑。弄清自己想要的:诸缘万法总会消弭!持佛经伴美而阅,所诠释的也就是感性和理性必须平衡。这大概就是文者想给我们的启迪。

  禅的精髓也是一个“静”!人的烦恼和焦虑都来自心境失衡,而心境的失衡无外乎对自身环境的失望,还有对人生的诸多无奈。如何穿过重重雾,重建人的广袤,再见光明?这就是禅所要解决的问题。修禅者往往避入深山幽谷,吸风饮露,伴月照青苔鸟鸣深涧,为的是能更好地从繁芜冗杂的俗世脱开来,思索生命的真谛。佛家的打坐冥想、诵经,以及抛开肉身:圆寂,所求无非也个‘静’和“真”,得和舍!

  禅很重要的阐述也包括因果。这当然不是迷信,有一定的逻辑!

  世界是个大循环,有因就有果。太阳出来了你会觉得光明;骤降你会觉得寒冷;落魄中的关怀你会很暖;奉献时你会有很愉快的感觉,多行不义你会被人唾弃;破坏环境……大家现在也看见了恶果。佛,其实并非通常人们所理解的高高在上的神,而是俗世苍生中的智者!所以佛家所言的因果报应也是有科学依据的:自然法则无不在!

  文章开篇有云;世分阴阳。禅宗诠释众生的一切,谓之缘起。有起就有灭,起和灭不是对立,而应该是是警示。那些游走在理性外、不和谐的,也许就是造物主留给我们的提示,促使我们不停地自省,从思想到行为渐趋成熟,最终战胜自我。这就是它们存在的意义。

  红尘繁杂,总会有一些道不清的执着,就连佛陀也求索了几千年:试图给世人以指点,而人性固有的弱点让佛陀也无奈悲悯。没有人不想认清自我,我们更愿意灵魂轻松。而放不放得下、能不能放下,并不是简单的事。归根究底,文与禅只是外因,其根本还在人自身。所以禅也好,文也罢,总有力所不逮的地方。我们不能强求整一,完美或许本就是个悖论。一切随缘!佛曰“渡有缘人”就这个意思吧。

  心静自然凉!读些风清月明的文章,悟一悟智者的禅言,远离虚弱萎靡之物,可能我们就少了些纠结。世间本无菩提树,任何一洼清水、轻盈洁净的思想都是我们的明镜。

  用心生活,坐立起行,怀怜悯心,则你我皆为佛陀。也许当你在苦苦寻觅的时候,蓦然回首,那个迷失的自己一直站在原静静地等待着心的返璞归真!

  生存于世,残缺是注定的,也就是说我们既要懂得包纳,也要学会放弃。淡然出世是一份情怀,积极入世是一种态度,能在喧嚣中不失自己,也要耐得清寒高广的寂寞。这就要求我们站在远处看自己:华而不乱,爱而不溺,不以才情诳人欺世,如此,心或可安。

【文与禅散文】相关文章:

悟道禅村散文05-18

在禅中生活-散文11-07

禅茶真境散文06-01

秋雨禅声优秀散文06-22

王英琦散文《人生是禅》10-29

清风夜话禅茶在心散文09-25

散文《文者心》06-24

径山问茗,古道寻散文禅10-19

优秀散文《文煮鸿》10-01

散文:枕禅寻径 如我是闻时未还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