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你伤了谁的散文

时间:2024-06-23 05:23:02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离婚,你伤了谁的散文

  几年前,一位母亲单独约见我,她和前夫在小学时离婚,离婚后,她带着孩子生活,为了弥补离婚对孩子的伤害,她尽一切满足孩子,可是她不懂,她如此竭尽全力,为什么孩子却越来越叛逆了,好像什么事情都是欠他似的。

离婚,你伤了谁的散文

  那天,那个妈妈说了很多很多,说对自己父母的亏欠,说的最多的还是对孩子的亏欠……

  1、离婚后的羞耻感和愧疚感

  前段时间,网上有个关于离婚的一个讨论,一个女人说:和前夫在一起,我己经活不下去,但是离开了孩子,我无比心痛。要不死,要不痛,我不想死,所以只能选择痛。

  随着社会的发展,离婚率的提高,单亲家庭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形式,据国家民政部发布的公报显示,近五年,结婚的人数逐年下渐,离婚人数逐年上升。

  在这离婚大军里,有6成是女性提出的。女性在对于幸福有了更大胆的追求的同时,因离婚产生的羞耻感和愧疚感,久久不能平复。对父母,特别是对孩子的愧疚感依然是她们心中最大的痛。

  中国女性,从小就被教育,做个好孩子,懂礼貌,读好书,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嫁个好老公。在家从父、嫁人从夫、夫死从子。这是历史上女性曾做为男人的附属品存在了多长时间遗留下的问题,思想观念就如寄生虫,一代代寄生,以至于今天的女性早己能够独立养活自己,精神上依然无法独立。一个己婚女性,一旦离婚,做为妻子的身份就不再存在。

  2、丈夫出轨,妻子的羞耻感从何而来

  在调查的离婚原因中,第三者插足,排名第一。对方出轨,为什么感到羞耻的人是你?

  离婚率一再升高,社会对于离婚的看法却依旧和三十年前没有区别。很多人将“夫妻不和”当成一种家丑。对于离婚者依然无法客观对待。离婚女性刚离婚时,往往对自我的价值评价较低,这和刚分手的年青人的状态相似。

  一个精神独立的女性,懂得自己的个人价值,不因为他人的评价而增减,就如你是一张一百元人民币,被人踩了一脚,但是一点也不影响他本身的价值。

  一个精神独立的女性,也懂得你爱的人,爱不爱你,并不因为你够 不够好。就如有人喜欢吃菠萝,有人喜欢吃香蕉,做为菠萝的你,难道因为有人选了香蕉,就说菠萝没有价值吗?

  不论是结不结婚,离不离婚,当一个女人不再只会炫耀我爸是谁、我丈夫是谁、我孩子是谁时,才是女性独立成长之路的开始。

  3、双亲冲突才是造成不幸的原因。

  很多父母不离开破碎的婚姻的原因,是为了孩子。这个出发点很美好,而事实是:幸福根本无法假装。

  专注研究婚姻冲突与儿童发展的圣母大学心理学家Cummings认为:孩子会非常关注父母之间的情感互动,以此作为判断家庭环境是否是安全的依据。关系不和不止包括发生正面冲突。子女对于父母之间的关系本身就具有极高的敏感度,那些虚假的恩爱、背后的冷漠、疲惫、疏离,孩子都会敏锐地捕捉到,貌合神离这种表里不一所带来的不安,不亚于面对争吵时的恐惧。

  相比离婚,双亲冲突才是真正造成不幸的原因。

  Amato(2003)的研究揭示了父母不和、离婚和子女幸福感三者之间的关系。

  上图可见:父母不和的程度越高,离婚反而会增加孩子的幸福感,且远高于完整但充满冲突家庭的儿童。

  4、补偿心理,正在伤害孩子。

  文章开始的孩子,母亲在很小的时候,因为离婚而有的愧疚感,使她有了补偿心理。因此,将孩子学习生活中正常的磨练,当成了因为离婚而产生的不幸。在应该对孩子进行“推辞满足感”训练时,她在第一时间无条件满足。

  更糟糕的是,孩子在与母亲的这种互动过程中,孩子认同了母亲的观点:对,是因为你的离婚,造成了我生活中很多的不如意,我因为你们的离婚而不幸,所以你应该补偿。

  孩子要解开心里这个结,首先父母要能尽早从离婚的影响里,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讲,父母对离婚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孩子如何客观、公正、积极的评价离婚的意义。

  因为,孩子心中本没有结,有,那也是父母系上去的。

  5、离婚,伤了谁?

  如果离婚,是慎重的决定,是你最好的选择,那离婚怎会伤了谁?

  是父母吗?足够爱你的父母,考虑的永远是你在漫漫人生之路里,有相爱之人携手并进,而不是面子。

  是孩子吗?好的婚姻是孩子天堂,而坏的婚姻却是孩子的地狱。如果注定无法给孩子天堂,那带他离开地狱己是你最大的勇气。

  如果爱,请深爱,如果不爱,好聚好散!

【离婚,你伤了谁的散文】相关文章:

爱谁,又伤了谁情感散文05-04

秋深了你在思恋谁散文10-16

是谁动了你的爱情短篇散文04-27

你是谁笔下朝思暮想的少年情感散文08-05

散文谁的眼眸谁的痛08-14

谁的辛苦谁体会散文08-30

夜深人静伤了自己-散文09-19

谁动了谁的弦散文赏析06-27

散文:这是谁的声音10-11

谁与我共的散文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