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的散文

时间:2024-06-15 03:33:26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学问的散文(精选16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散文的身影吧?散文的宗旨是文笔一定要优美,文章一定要流畅。“形散而神不散”。你有了解过散文的写作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问的散文(精选1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问的散文(精选16篇)

  学问的散文 篇1

  张山、王武、李斯都是很有学问的高才生,在报名竞聘一家著名上市公司营销员的考试中,他们力压群雄,进入了前三名。三人要在最后的综合能力测试中决一雌雄。测试的题目却很简单:公司给他们每人提供一车西瓜,谁在最短时间内卖完,且卖出最好的价格,谁就是胜者。为了体现公平公正,公司为每个人配备一名监督员,对销售工作实行全程录像。

  三个久经考场的高才生心中都很清楚,越是简单的题目,竞争越是激烈。尤其是今年这样西瓜大丰收的年景,大街小巷摆满了西瓜摊,要在铺天盖地的西瓜摊中杀出重围,抢先登上制高点,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自己原有的学问一点派不上用场。于是,张山想到了最简单的办法──找熟人。他几乎在第一时间就联系上了在一家大公司担任后勤处长的.高中同学,对方不仅按高出市场价格一倍买下了他的全部西瓜,而且直接派车赶到现场拉走了西瓜。张山喜上眉梢。

  王武也沿袭俗套,拨通了正在市区承包工程的舅舅的电话。舅舅说拉过来吧,正好给工人当冷饮,价格自然不会低了。王武心中的石头也落了地。

  李斯是外省人,在本地举目无亲。没有捷径可走,唯一想到的是选择好的市口。他以学生和学生家长为目标人群,赶在学校放学之前,来到一所学校附近,在众多的瓜摊中挤出了一席之地,摆下了临时瓜摊。距离放学还有一段时间,左右瓜摊上的摊主一个个没精打采地消磨着时间。李斯一边观察着、思考着。忽然看到两个家长带着孩子从路边小店里走出,嘻嘻哈哈地欣赏着刚买的脸谱。李斯心中一动,三步两步来到小店,买来了一盒粉笔和几支水彩笔,以最简洁的画面、最快捷的速度,在西瓜上画起了脸谱。他从小就喜欢画脸谱,在中学里还当上了兴趣小组的小教员。现在他三下两下就能画出一个活神活现的脸谱,还有孩子们喜欢的卡通画。孩子们牵着家长的手,欣喜若狂地围拢着,迫不及待地抢购着。他最后一个西瓜还没画完,就被买瓜人托在了手里。

  三个高才生的答卷摆在了评委的面前,张山第一个交卷,王武第二,而三个人卖出的价格却相差甚微。李斯意识到自己慢了一拍,劣势明显,未免有几分垂头丧气。然而,评委的结论却出乎意料,李斯以最高分被录取。评委向大家公布了录取的理由:张山和王武都充分利用了自己的人脉关系和社会资源,这固然是现代营销工作不可缺少的手段,这些关系和资源,我们可以利用,但不能依赖。如果张山没有在本市当后勤处长的老同学,如果王武的舅舅不在本市承包建筑工程,那么,你们的销售有这么顺利吗?由此看来,你们二位的营销能力和水平没能很好的发挥和展示。而李斯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分析顾客的爱好和心理,从中发现和抓住商机,采取与众不同的促销手段,这才是真正的学问,才是现代营销人员最重要的本领。在场的人一个个心服口服。

  学问的散文 篇2

  说起饭局,有句话,“提前一天预约是真请你,提前半天请你是作陪,上菜了才请,你是凑数的”。真是“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洞明皆学问”啊。难怪清末大儒曾国藩曾说:绝大学问,即在日常的起居应酬之间。比如,熟人见面说:“哪天,我请你喝酒?”那是一种客气。你却认了真:“他?这人!”陕西人把你叫“磁锤”,“拿个针尖当棒槌,磁嘛二楞得没眼色。”

  比如,你去找领导说事,领导几次起身,你还喋喋不休;比如,你去别人家做客,主人哈欠连天,你还坐着不走;比如,你谈恋爱,分手时你要对方的电话,她说“再说吧。我给你打。”你仍痴痴等候……

  听话听音,锣鼓听声。会听话是大学问,会说话也是大学问。麦稻对小弟弟说:“你不听话,我不给你吃!”我对麦稻说:“稻稻,这话应该这么说:你要是听话,明天我还给你吃。”我的小外孙麦稻手里正拿着糖果。

  史记:当年,楚汉争夺天下,刘邦和项羽打得正紧。萧何留守关中经营着根据地筹措着兵马粮草。汉王三番五次地派专使慰问萧何,哪有征战在外的主公慰问在家的'臣下呢?……萧何深感不安,他知道这是刘邦对自己起了疑心。于是,萧何便将自己家族内能打仗的青壮子弟统统送往刘邦军帐前去效力……刘邦要得是萧何的人质。这下你该放心了吧,汉王果然非常高兴。

  起事前,在沛县时,刘邦是个亭长,而萧何是县令的属官,县办公室主任,是刘邦的上司。萧何知道刘邦是个流氓。

  人活着,要眼睛有水,不能脑子有水。要会听话、会说话,要知进退,那是中国人一生的大学问。

  从此,中国人相处基本靠猜,文雅地说法叫“揣摩”。当你揣摩对了,对方会“哪里哪里……呵呵呵呵”,谦虚得笑颜可掬;当你揣摩错了,对方会“呵呵呵呵,你误会了……”,好似你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总之,还是,一头雾水。

  这学问深着呢。

  学问的散文 篇3

  “钱”,的确是一门非常奥秘的学问。古人造个“钱”字,就用十分心良苦。你看,在“钱”字的左边,就是一个大“金库”。而其右边,则站着两个执“戈”的膘形大汉(繁体字)。他们是在守卫“金库”,还是想抢劫“金库”?这是造字者留给后人的,一道耐人寻味的考题。

  椐说,远古时期,是没有“钱”的。人们常是以物易物,相互交换所需用品。中国最早的钱币是“贝币”(用海贝制作而成)。秦统一中国前,各诸候国,也有自已的钱币。例如:齐国的“刀币”,就是其中之一。还有布、环等等钱币。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秦废贝而行钱”,彻底结束了贝、刀、布、环混用的局面。秦币,以园形方孔为“币形”。秦,统一了货币的形态,为日后历朝币形,奠定了“基形”。秦始皇统一了钱币后,“钱”,才真正发挥了它统一的“中介”作用。

  “钱”的出现。因为它便于携带,给经济发展,物资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使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也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正因如此,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少麻烦。

  古往今来,一些不法份子,为了捞到“钱”,总会挖空心思,不息一切手段,强取豪夺“金钱”。因而,杀人“越”货的,挖洞“盗”金库的,执戈“抡”银行的,飞车“夺”钱包的,无奇不有。要是所有的”钱”,都和无用的砖头一样。看来,麻烦事就会少一些了。

  桂林彩调中就有:“‘清官’清到底,要钱不要米;要米挑不动,要钱装到腰包里”的道白。这也证实了:“钱”,便于携带,既带来了方便,也带来了麻烦。“清官”也懂得,“钱”比”“米”更便于隐藏,更便于携带。“清官”,也有”黑眼珠”见不得”白银子”的时候。

  “钱”的魅力是巨大的。成语中就有“有钱能使鬼推磨”、“人为财死”之说。古往今来,为“钱”而死,为“钱”而给他人“推磨”者,大大有之。古时候,就畄下了骂名的”秦桧”,大贪”和坤”。解放初期的:“刘某”(青山)、“张某”(子善)。当今高官:“陈某”(希同)“薄某”(熙来),“徐某”(才厚)等,不都同属此类。

  古住今来,捞“钱”,就是一门最大的“学问”。其中“奸商”,就是这方面的行家高手。过去有“无商不奸,无奸不商”之说。在旧中国时候,这是十分确切的。就当今而言,看来有些过份。但是,在某些“奸商”身上,不是也留下了这样的“遗传基因”吗?

  奸商们捞”钱”的办法,是最精明的。他们深知,中国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人口大国,只要有千分之一的人上当受骗,他们在一夜之间,就会成为亿万富翁。因此,他们为了捞“钱”,不惜重金,收聘“名星”,为其大作虚假广告,欺骗群众;他们非法出版小报、刊物,制造與论,推销伪劣产品;他们高薪聘人为“托”,现身说教,欺骗消费者,牟取暴利。这就是当今奷商捞“钱”的,既高明,又奸诈的手段。

  平常百姓,也有自己的用“钱”之道。,他们一不偷,二不抡,三不为他人“推磨”。他们只靠自已劳动所得的血汗钱,一个瓣成两个用。日子虽然过得贫寒些,但也过得心安理得,其乐无穷。

  最可恨的,要算当今的'“硕鼠”了。他们无须挖洞盗“金库”,也无须执戈抡“银行”,更无须为他人“推磨”。他们只凭手中的一个“权”字、就能:“关门家中坐,等人送钱来”。看来,这才是捞钱的“高招”。

  隨着高科技时代的到来,什么这样“卡“、那样“卡”的出现,“钱“的流通,更加便捷。于是“偷、盗、抡、骗、贪”之术,也有更大的发展。他们也会利用高科技手段,窃取他人密码,盗走他人钱财。什么电话诈骗,什么网络犯罪,比比皆是。这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的损失,也会给社会安定团结,带来极大的危害。

  “钱”。是永远不会消亡的,看来,反“偷、盗、抢、骗、贪”的斗争,也是永远不可休止的。

  学问的散文 篇4

  赏景,顾名思义,就是欣赏景物。只要有眼睛的生命都可以欣赏,有什么难的?但同样的景物,不同的人却会有不同的收获,比如有的人只看到荒凉,有的人却看到静美;有的人只看到艰险,有的人却看到了高峻。所以,摄影家、画家、文学家不是每个人都能当的,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才能,更主要的是他们没有欣赏景物的独特眼光与心胸。

  一句“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铺垫出了几多愁绪!一曲“杨柳岸、晓风残月”,又道出了离别的`凄凉;而“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却活画出青春年少的天真烂漫。所以艺术创作讲究“人人心中有,人人手下无”,正说明赏景角度不同,艺术层次各异的道理。

  赏景的学问,首先是取舍的学问。不管是花似锦的上林苑,还是人如潮的沙场秋点兵,都不能不分轻重的一概拿来,正如高水准的国画,总要留下大片空白,只用写意的笔法点缀几个景致,或瓜果,或昆虫,或飞鸟,或蝴蝶。如此,方有大片想像空间给观众。

  赏景的学问,也是凝练的学问。同样的山林,可以是“蝉噪林逾静”的深幽,也可以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壮美,只抓住一个意向,具体而集中的展开就好,否则必然冲淡主题。

  赏景的学问,还因其是心灵的折射。不同的心灵世界,看到同样风景的感受也必不相同面对飘落的秋叶,多愁善感的人会大发悲秋之情,而爱憎分明的人却可以联想到面对弱点与不足的不轻易妥协。民间有“心中有佛,见物成佛”,正是此理。

  赏景的学问,还有一个“包容”与“顺其自然”在内。不管是晨起沾衣的露珠,还是夜晚浸肤的凉风,或者脚下的乱石,都不足以让我们失去兴致;而赏景者也知道,朝霞只有一瞬,晓月只有一夕,至于山之峻峭、水之温柔,都只能是一遇之缘,不可能带走一片云彩。此时,用随缘的心态去感叹、去赞美、去记忆、去升华,就成为理智而现实的选择。故山水可以陶冶情操,也就是能够锻炼人的承受能力和悦纳能力,且让人知道很多事是强求不得的,能有一面之缘,即是天大的幸事。

  赏景的学问还有很多,随着自我层次的提升而深邃着、完善着。也许到了一定的境界,所遇皆为景致,所感所受皆为赏景,此即人生乐境之一吧。

  学问的散文 篇5

  大凡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是极其自信而又善于把信心灌输给他人的人。这种人,实际上就是一个会社交的人,社交擅长与否,存乎智愚之别。会社交是智;不会社交是愚。社交中的学问,是一种随机应变,善于表达,善于处世,且能顾及他人所思所想的学问。注重人际关系中的连锁反映。

  有句谚语说得好,每个人距总统只有六个人的距离。人际关系会产生连锁反应一直延续到总统的椭圆型办公室。而且,如果你仅仅距总统六个人的距离,那么你距你想会见的任何人也就只有六个人的距离。可见,人际关系网是多么的重要。

  抓住机遇就等于成功。交往越广泛,遇到机遇的概率就越高,有许多机遇就是在与朋友的交往中出现的。世界上最会做人的人,既能喜欢别人,又能让别人喜欢,他也是最成功的人。成功的人们大多交际广泛,形成自己的一张“友谊网”。

  比如,你要某人推荐几个供你拜访的朋友,如果这个人是个失败的人,他只能为你推荐一两个人,而且好不容易才找到这一两个人的地址和电话。成功的人就不同了,他们会推荐出一大堆朋友,而且是在长长的名单上寻找,因为名单上包括各式各样的朋友。由此显示出成功者与失败者在交友方面的差别。

  关系网的稠密程度往往是一个人交际能力的最好体现。凡是成功者大多是有关系网的人。这种网络由各种不同的朋友组成,有过去的知己,有近交的新朋,有男的,有女的,有前辈,有同辈或晚辈,有地位高的,有地位低的,有不同行业的,有不同特长的,也有不同地方的。这样的关系网,才是一个比较全面的网络。也就是说,在你的关系网中,应该有各式各样的朋友,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你提供不同的帮助。

  关系网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各种各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集合。关系网既然称作是“网”,就应当具有网的特点。也就是说,在这面网上,朋友的构成有点有面,分布均匀。不懂交际之道的人交友却不是这样,他们结交的范围十分狭窄,分布十分不均。只在自己熟悉的范围内认识一些人,而这些人的行业和特长比较单一。这样就构不成一面标准的关系网了。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由于传统上知识分子受“清高”的影响,往往喜欢闭门谢客,喜欢孤军奋战,特别是对官场喜欢“两耳不闻窗外事”,对政界的人物更是不愿去与之进行交际。这样的传统和习惯是十分不利的。从成功学的角度来分析,它对聪明人的成功更为不利。如前所述,要成功,离不开上级领导的信任和支持,而上级领导大多是官场的人,你不主动与他们交往,他们对你不了解,你对他们也很陌生,你怎么能获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呢?

  广泛与人交往是机遇的源泉。有许多机遇就是在与朋友的交往中出现的,有时甚至是在漫不经心的时候,朋友的一句话、朋友的帮助、朋友的关心等都可能化作难得的机遇。在很多情况下,就是靠朋友的推荐、朋友提供的信息和其他多方面的帮助,人们才获得了难得的机遇。下面的例子就是最好的体现。

  某单位新来一位主要领导,需要配备秘书,在多人跃跃欲试、趋之若鹜的情况下,小雨被选中了。原因就在于这位领导委托自己的一个下级孔利为自己物色秘书,而孔利和小雨是同学和好朋友。孔利自然清楚,小雨肯定胜任秘书职位,于是就把这个同学推荐出来了。结果,领导本人满意,组织考察合格,正在为前程茫然奔波的小雨更是欣喜若狂,因为他找到了自己适合的位置,在当时情况下当上领导的秘书,是他的心愿,也是他成功的一个里程碑。这个里程碑的获得,关键因素是他有那么一个得到领导信任的同学。也许他想不到这个朋友会对他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许他们之间彼此进行交往的时候,没想到这种交往决定了日后一个人的巨大成功,没想到这种交往就是一个人成功的机遇。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交往广泛,机遇就多。

  聪明人不应当过于急功近利,有许多机遇是在交往中实现的,而在初步交往中,人们很可能没有看到这种机遇,在这个时候,不要因为没有看到交往的价值,就忽视这种交往。

  每一个伟大的成功者背后都有另外一个暗中支持他的成功者,而其他各方面有所建树的人就是你所有资源中最大的`资源。你要做的就是找到他们,构建有助于你的事业的“关系网”。实际上,你的“关系网”远比你意识到的要广大得多。你实际拥有的网络延伸到了你每天都有联系的人之外,更多的联系包括你与之共同工作和曾经一同工作过的人们,以前的同学和校友、朋友,你整个大家庭的成员,你遇到过的孩子的父母,你参加研讨会或其他会议时遇到的人,这些人都会是你的网络成员。而他们都将有可能成为你事业成功的助推器,善于扩充自己的网络资源的人,也就是即将面对成功的人。

  放弃固执,适时变通

  人的思维是跳跃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办事时适时的变通是一种很明智的做法,放弃毫无意义的固执,这样才能更好地办成事情。虽然坚持是一种良好的品性是值得称赞的事情,但在有些事情上,过度的坚持,就会变成一种盲目,那将会导致最大的浪费。

  考虑事情要全面,不要抓住一点不放,除非你想和自己“较劲”。一朝君主一朝臣,做人要学会变通,不能把事做得太绝。你不只要迎合今日的权势者,还要留意明日的权势者,就像一个善于棋道的棋手一样,当你走出第一步棋之后,还要想到第二步、第三步如何走。

  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之初,为了能取得百姓的信任与支持,便在国都咸阳的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杆,声明说,谁能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去,便赏他十金,事小而赏重,老百姓都觉得很奇怪,谁也没有干。商鞅又宣布:“能搬到北门去的,赏五十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一中年汉子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给搬了过去,商鞅立即给了他五十金,以此表明他说话是算数的。接着便颁布了他变法的命令。

  变法颁布了一年多,反对者数以千计,连太子也不以为然,一再犯法。商鞅说:“变法的法令之所以不能贯彻执行,是由于上层有人故意反抗。”于是他便想拿太子开刀,刑之以法。可是太子是国君的接班人,是不能施刑的,结果便拿太子的老师公子度和公孙贾当替罪羊,一个被割掉了鼻子,一个在脸上刺了字。当时商鞅深得秦孝公的宠信,权势极盛,太子拿他也无可奈何。

  商鞅的变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经过十几年的时间,秦国的国力得到极大的充实,武力得到极大的增强,由一个西部的边鄙小国一跃而成为七雄之首,秦国最后之所以能够统一中国,便是得益于商鞅奠定的基础。

  然而,正当商鞅的权势如日中天之时,秦孝公死了,太子继位,为秦惠文王,他一上台,他的老师――那个被割掉了鼻子的公子虚便出面告发,说商鞅想要谋反,惠文王下了逮捕令,商鞅匆匆忙忙逃离咸阳,当他来到潼关附近想要投宿,旅店的主人也不知道他就是商鞅,拒绝收留他,说道:“根据商君的法令,留宿没有证件的客人是要进监狱的!”

  商鞅这才是真正的作法自毙,他走投无路,被收捕,车裂(即五马分尸)于咸阳街头,家人也被灭族。

  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考虑事情要周全、有远见。秦国的商鞅,作为一个改革家,在政治上是极具远见的,他的变法政策,为秦孝公以后几代秦国的国君所信守,秦国因之而强大。但他善于谋国却拙于做人,他却没有想到,宠信他的秦孝公不可能陪他一辈子,未来的天下毕竟还是太子的,这样的人是不可以得罪的。

  凡是懂为官之道的人都明白,你不只要迎合今日的权势者,还要留意明日的权势者,就像一个老于棋道的棋手一样,当你走出第一步棋之后,还要想到第二步、第三步如何走,走一看二眼观三,这样你才能在瞬息万变的政治舞台上,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而商鞅却一步把棋走绝,没有给自己留下抽身退步之地。在改革大业上他是一个英雄,在如何做人上,他却是个失败者。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他人的协助,欲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广交朋友,引以为援,但若只顾眼前利益,不及其余,他日靠山一倒,所谓墙倒众人推,必遭众人攻击,使自己身陷险境。

  做人其实是一个平衡的艺术,不可恃才傲物,目中无人。既要左顾右盼,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又要瞻前顾后,考虑到事情的前因后果。不要只是直线思考,更不能一条道走到黑。

  揣摩人的秉性,灵活的与人相处

  每个人的脾气性格各有不同,有些人虽然表面看起来死板傲慢,但只要你摸透了他们的秉性区别对待,以后的交往便会顺利得多。

  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在人际交往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怪脾气的人,如何摸透每个人的秉性,采取恰当的方式与其相交相处,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因此了解与掌握不同习性的人交际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与死板的人相处之道

  死板的人往往是我行我素,对人冷若冰霜。尽管你客客气气地与他寒暄、打招呼,他也总是爱理不理,不会做出你所期待的反应。其实,尽管死板的人一般说来兴趣和爱好比较少,也不太爱和别人沟通,但他们还是有自己追求和关心的事。所以,你在与这类人打交道时,不仅不能冷淡,反而应该花些功夫仔细观察,注意他们的一举一动,从他们的言行中寻找出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事来。一旦触及到他们所热心的话题,对方很可能马上会一扫往常那种死板的表情,而换之表现出相当大的热情。

  与傲慢无礼的人相处之道

  傲慢无礼的人往往自视清高、目中无人,表现出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与他们打交道,实在是一件令人无法忍受的事情。可是,为了你自身利益的需要又不得不与这种人接触,又该怎么对付呢?

  最适合的方法有三种:

  首先,尽可能地减少与其交往的时间。在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态度,或某些要求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他能够表现自己傲慢无礼的机会。这样,对方往往也会由于缺乏这样的机会而不得不认真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

  其次,说话要语言简洁明了。尽可能用最少的话清楚地表达你的要求与问题。这样,让对方感到你是一个很干脆的人,是一个很少有讨价还价余地的人,因而约束自己的架子。

  最后,你还可以邀请这种人去跳舞,聊聊家常,去KTV唱歌,等等。而当对方一旦在你面前表现出其生活的本色之后,在以后的交往中,他往往不会再对你傲慢无礼了。

  与少言寡语的人相处之道

  通常会把少言寡语的人称为“闷葫芦”,和这种人在一起,总会感到沉闷和压力。特别是对于一些性格比较外向、活跃的人,更是觉得难受。因而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为了活跃气氛,便故意找些话题来说。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对于沉默寡言的人来说,之所以这样,可能是他们有某种心事而不愿多言。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尊重对方,不要去破坏对方的心境,让其保持一种内心选择的生存方式;相反,你如果故意地没话找话,并拼命地想方设法与对方交谈,只会适得其反,引起对方的反感。

  学问的散文 篇6

  因爱世界才美丽。爱过的人不会如同一张白纸,无论怎么削痕,都会有深深的痕迹。不管爱过还是伤过都不会如白纸平摊光滑。会留下一段记忆,那就是生活留下的痕迹,或许更有耐力,或许更加消沉。伤过的人努力的寻找微笑,哪怕一个简单的微笑也是抚平痕迹的良药。哪怕一句不相干人的一句话也是良言,也觉到是安慰,那是安抚伤痕的秘方。

  有时不停的和不相干的人聊个没完,就是从中找到一份安慰,温暖的感觉,想回去重新开始体会,可时间不再停留前进不,没有转头的机会。只能不情愿的向前跌跌撞撞的挪到脚步,牵着走向前方时光是导航。

  那种感觉不是忧伤也不是彷徨 ,不是失落是回味,是重温是感触。爱过的人不管是否伤害,都不能如一张光滑。尽管努力的用橡皮涂抹,永远是带着笔墨的芳香和人体的味道,往事留下的痕迹。在笔下也是一种最美的画,无字之书,有缘人一定会读懂,去珍惜,似为宝,因为里面有最美的爱情,人生的精力,微妙微笑的语言,真实的感情复写在白纸上,那就是流年过往。

  实际爱情是一门学问,没有专门的一本书,没有统一管理爱情的妙计和书籍,也没有同样的爱情,更没有到哪里能学的更好更完美。甚至于不让爱情受到伤害。最完美的哲学家也不会把爱情演绎的太动人或者是更完美,最富有的语言学家也不会把爱讲得太透彻,最后努力把爱掩饰起来,最正统的政治学家也不会把爱情这门学问讲得合情合理,最后把爱情的不足一面掩盖起来,默默修补,不断的朝着美好的地方向往。

  爱情是一门学问,没有指定的书籍,没有太多奥妙,也没有逻辑性,是很简单的`,但又是复杂话了,没有谁会太读好,学得最完美做到最佳。请理解理解这些凡夫俗子,神仙都入迷弄不清楚,何况我们。理解爱情,理解爱与被爱的人。让爱更美一些,浪漫一些,完美一些。世间有爱才阳光,世间有爱才温暖。世间有爱,才有鲜花绽放有爱才会和谐,有爱才会平静安详。献出一点爱,让世界更美丽多姿,让爱的色彩更美丽,让爱使人更聪明智慧,有突破的成绩,有新研发的成果,因为爱让世界更发达更富有。有爱才有辉煌的成绩,走向巅峰的梦想,不断的研发前进,走向美好的梦,那是顶峰一片辉煌。

  学问的散文 篇7

  狼是非常神秘的动物。虽然我们熟悉它的近亲-狗。狼也是一种非常美丽的动物。它的身材如骏马一样,浑身没有多余的肉和脂肪。它们都是为了奔跑而设计。

  天上有北斗七星,据动物学家得出的研究成果显示,地上狼群一般为七匹。一周有七日,这里面是否一定有关联?人与狼,天与狼,到底有什么关系?

  道教称北斗七星为七元解厄星君,居北斗七宫,即:天枢宫贪狼星君、天璇宫巨门星君、天玑宫禄存星君、天权宫文曲星君、玉衡宫廉贞星君、开阳宫武曲星君、摇光宫破军星君。古代汉族人民把这七星联系起来想象成为古代舀酒的斗形。

  狼的忍饥饿能力很强,饱餐一顿后会数月不食而其凶猛的本性和战斗力丝毫不减。在最恶劣的环境下猛兽里大摡只有狼可以生存下来。难道是上天对它特别眷顾和厚爱?狼群的成功在于它们之间默契配合,尊守群规。狼只会在饥饿时去殊死战斗,它们不参与无谓的纷争和冲突。狼是凶残的动物,一等的.铁血杀手。获得食物是为了生存,对待自己的猎物从来毫不留情,机会一到痛下毒手。但它们一般不会去主动袭击人类。根据各国的民间真实故事也证实了狼和它的近亲狗一样也是懂得感恩的动物,他们会一辈子报答帮助过它们的人。

  狼非常聪明和狡猾,它们不会去攻击比自己强大多的动物:比如熊,老虎,狮子,豹子。它们不想在某个区域称王称霸。狼的目的很单纯:饿了吃顿饭继续活下去。狼不贪婪,它们从来不储备食物。

  狼有尊严,那怕身在动物园,不会为了食物摇头晃尾讨好人类。不吃嗟来之食。老虎,狮子,熊,大象这些比狼强大的动物都会为了食物去马戏团工作,受人类的训练。狼不会为了食物去工作!

  公狼有情。公狼会在母狼怀孕后,一直保护母狼,真到它看到小狼有了独立生存能力后它才离开。

  让我们看一下狼和人的关系。除游牧民民族认为自己是狼的传人。狼人文化已经成为西方神秘文化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几十年来有关狼人的小说,影视作品不断出现。这背后到底有什么秘密?世界各地都有“狼人综合症”又称多毛症,源于基因突变。症状表现为体毛多。古世纪欧洲爆发大瘟疫,许多人死去,有一个村里只有一个叫科维努斯的青年一个人活了下来。科维努斯的后代一共有3位,一位被染过病毒的蝙蝠咬伤,另一个被染了病毒的狼咬伤。两个兄弟由于染上病毒产生变异,一位成为吸血鬼的始祖,另一位成为狼人的始祖。从此狼人和吸血鬼变在欧洲流传开来。所有有关狼人的传说大多数都发生在欧洲北部和西部。因为这里到处是一望无际的深山野林和人迹罕至的幽谷。在1520和1630年的百年间,仅在法国一地有记录狼人事件就有三万多宗。一般的情况是:狼人昼伏夜出,在月圆之夜出来咬,而且专咬人的脖颈。狼人在被逮捕甚至清醒之后,都语无伦次、答非所问好像并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么,往往不久就被处以火刑烧死。但随着人们对狼人深入研究发展,许多研究者相信狼人只是一种病态,对狼人的惩罚也不再是火刑,而是送去精神病院。现代社会也有狼人病。有些人觉得自己就是狼。

  更奇怪的是,凶残无比的狼喜欢收留人类的遗婴。难道狼和人类有共同的祖先或者某种程度的紧密联系。

  学问的散文 篇8

  车间里的人,不论老少,都喊他“老汪”。母亲说,你不要喊“老汪”,叫人家“汪师傅”,都已经是准大学生了,礼貌是要有的!

  “汪师傅,那边的硫化车间的筒靴出来了,让您过去推回来。”老汪掐灭手头上的烟,站起身来,用搭在脖子上的毛巾擦拭额头的汗,拍了我肩膀一下,说:“喊我老汪就行了,听着踏实!怎么样,读书比打工舒服吧!”我笑着点了点头,转身跑去干活。

  老汪在车间里专门拣筒靴,筒靴用生铁铸成,一只都得二三十斤重。老汪的工作就是把筒靴配好码数,推到硫化车间,让工人把做好的橡胶靴子套在筒靴上,再推进硫化缸内硫化就行了。硫化一次得用上一两个小时。所以,拣完筒靴就可以休息了。老汪闲的时候就爱钻研棋谱来打发时间,有的时候还读些杂志,工厂的老板也不好说什么,毕竟一天也就给老汪开几十块的工资而已。

  老汪一空下来,流水线上的妇女们就爱逗老汪的闷子,这几乎成了她们工作的一项乐趣。

  “你看,死老汪又在看黄书呢,一天到晚闲得要命!”

  “老汪,过来,帮我干点活。”

  老汪合上破旧的书,乐眯眯地瞧着几个促狭他的妇女们,反问道:“怎么?想我啦!”

  “你坐在那儿一声不吭,我们以为你死了呢?”

  “咦,我死了你能舍得?”

  “死鬼,让你胡说八道!”一个妇女攥着脱掉的一只拖鞋朝老汪跑来,欲教训老汪。老汪撒腿就跑,边跑边喊:“谋杀亲夫啦!”女人们笑得前仰后合,直不住地跺脚怒嗔到:“这挨千刀的老汪天天看书,一点学问没看进去,光学了一肚子的坏水。”

  老汪写得一手好字,厂里黑板上的通知都是由他来写的。老汪的字看不出来临摹过哪位名家的字体,完全是自成一派的草根风格,但整体看上去,一点也不违和,显得洒脱飘逸。老汪曾给我展示过他的绝活——倒着写字。老汪蹲在地上,捏着半截粉笔,一笔一划写了开来,但笔画就是倒着的`。你站在他身后,完全看不出他准备写什么字,写到一半,才能发现端倪。有人夸赞老汪的字没个十年八年的功夫下不来,单凭着写的这字,就能看出老汪的学问是有的!

  中午吃完饭,厂里的人有半个钟头的休息时间。老汪习惯性地侧躺在如床大小的平板车上,给大家评说稀奇古怪的异事或者吹一下当今的国家大事。这时,一个中年妇女拖着撒泼的孩子走过,众人的注意力立马被分散。孩子吵着闹着非要妇人给钱买手机,不买就缠抱着妇人的腿上。妇人的脸上露出羞怯的神色,却又透出几分无可奈何。人群中一男子说了句:“这小孩还是少管教,才上五年级,要什么手机,不治治这个坏毛病不得了!”谁知,这孩子竟立马冲过来,要和男子拼命。抓住男子的手掌刚欲咬,男子一把将孩子推了开来。孩子一个趔趄,倒坐在地。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中年妇女竟也转身对男子撒泼打滚,谁都未料到这戏剧性的一幕,双方争吵扭打在一起。老汪连忙翻身起来帮忙劝架。好久,才将愤怒的双方拖开。

  老汪回坐在平板车上,边擦着汗,嘴里边嘀咕:“不得了!”老汪走后,平板车上多了几行打油诗:娇纵惯子实不该,小树偏歪招风来;下梁不正看上梁,心头疑云陡然开。孩子的大姨瞧见这几行诗,走到我身边追问我:“大学生,那诗是你写的吗?这些人里面就属你识字最多啊!”“老汪写的,别问人家!”人群中有人替我答了一句。

  “这死老汪,还有这学问!”女人悻悻地走开了。

  学问的散文 篇9

  有的人有好工作有好业务,忙忙碌碌下来就是赚不到钱,总之是把基本的衣食住行开支后没有什么余钱,这是为什么呢?许多人带着这个迷惑读遍所有书本,最后还是没有找到答案。有的人带着这个迷惑走遍了世界,甚至走过了万水千山的人情世故,最后还是没有找到答案。因此:无数的人无不为此迷惑啊!

  我们玩过麻将玩过地主牌的人都知道,都是赤手空拳的四个人,都是聪明人,都精通业务,就一副麻将或一副纸牌,可结果下来是有的人把自己口袋的钱给了别人,如果玩大一点,有的人甚至是负债累累,心情非常沮丧;有的人把别人的钱装进了自己的口袋,如果玩大一点,有的人因此就有了房子、车子等等,即便玩小的,长期如此,口袋的钱就能赢的鼓鼓的,当然心情就好了,气质也有了,完全的斗志昂扬;当然大多数的玩个平手,误了青春浪费了时间,充当了别人的陪客……

  一个小小的玩麻将,玩纸牌,大家都玩过,不以为然,其实呀,这里面暗示了我们整个社会的和个人的真正哲理————

  我们不必去读有的书,那样会浪费你时间,而更多的书会引 你误入迷途,你看:许多书呆子就是这样产生的;我们不必去走有的路,路你永远也走不完,而路的叉口多,不知不觉你就迷路了,你看:现今的人有多少没有迷路?比如爱情之路、婚姻之路、家庭之路、人生之路、文学创作之路……我们不必非得去经过有的人情世故,人情世故就是一张是是非非的网,许多的天才、许多的豪杰就被葬身在这人情世故的网里,这里面的是是非非从来都是理不清的,我们看到的理由只是一厢情愿而已……

  比如我们就拿玩纸牌来说吧:

  1、玩牌首先要注意你跟其他几家关系如何,其他几家关系又如何?他们有没有合起来套你的可能? 玩牌之中他们有没有不合乎规则的现象。

  2、你此时头脑够不够清醒?你能清醒的知道你的牌要怎么个玩法吗?你能清晰的判断你必须要过什么牌且有多大的可能吗?你能清醒的判断出对方需要过什么牌要出什么牌需要什么牌吗?

  3、你要清醒的判断出你的运气点运气时,如果你一开始手气不好,此时你一定要精确的判断你后来会如何?如果你判断你后来会不乐观的话,那就赶紧不玩了,少输就当赢,不要给你以后带来压力!当然你判断你运气马上就会到,就继续了。有人会问这该怎么去判断呢?大凡运气好的人,一定有精神有气质,大凡运气不好的人,怎么也打不起精神怎么也鼓不起气质。如果你一开始手气就好,此时你万不可得意忘形,一定要清醒自己的运气还能保持多久?如果手气出现了不妙的兆头,就赶紧找理由离开吧,因为打牌的规则是玩奸不玩赖,就是大家说的玩智慧不破法律底线一样,当然手气还好就继续鏖战下去了……

  说到玩牌,许多人动辄就爱说要技术,要敢拼什么的。其实,谁也不是傻子,即便你玩牌技术不熟练,但你玩着玩着就熟练了,时间一久,你必然就精通了,至于要拼什么的,这纯粹是混账话,打过牌的人都知道,打牌过程中有懒的吗?

  玩牌的道理和我们做事做业务一样,都是聪明人,即便有弱智者,那也是极少数,那种动辄就说别人不行别人笨的其目的就是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那种动辄就说别人不努力不敢拼什么的其目的是为了压制别人抬高自己。我们今天的社会,就是被这些“聪明、笨、懒、努力、拼搏”的词汇分成了三六九等,上等社会的人老是爱说他们聪明、努力、拼搏什么的,下层的人整天干活汗流浃背的就成了笨、懒什么的`,这纯粹是歪理邪说。

  玩牌的道理和我们做事做业务一样,确实存在运气的问题,但怎样把握运气、怎样利用运气就是你的运作了。善于把握运气善于利用运气,你就能在平时的一点一滴的财富积累中成富,善于学习的也能在平时的一点一滴的知识积累中成为大学者。反之,不善于把握运气不善于利用运气者,必然忙忙碌碌,浑浑噩噩,穷苦潦倒,最后不知所措;不善于学习的,即便读一辈子书,读万篇书,也成不了真正的大学者!

  我们经常问:什么叫知识?什么叫道理?什么是秘诀?秘诀又在哪里?其实,知识和道理就在我们的手里和脚下,就在我们不以为然的经行处————

  所以,历代有许多的平常人,他们没有高贵的血统,没有很高的学历,他们就在平常的劳动中学到了知识和道理,他们在平常的坎坷步行里发现了真理。所以历代的许多平常人中,出了非常多的杰出政治家、科学家、哲学家、军事家……

  学问的散文 篇10

  人生难得糊涂。所谓糊涂,不是脑袋进水,而是表面糊涂、内心清明的大智若愚。想得开,放得下,朝前看,这样才能从琐事的纠纷中超脱出来。糊涂的人,将智慧深埋于心中,面对过于复杂的世事,简单做人、简单做事,逢人不急,遇事不恼,用难得糊涂的随遇而安,酿造生活的醇厚佳酿。

  从城里回乡下,走到公交停靠点,发现有两辆车在等,想当然的我便准备坐前面的一辆,却听到聊天声是从后面车上传来的,而前面车上一个人都还没有,看来又是先开的车反而停在后面了。

  我随即也上了后面的车,聊天声有片刻的停顿,齐刷刷看向我,都是陌生的面孔,但我仍然微微一笑以示招呼,她们随即便恢复了正常状态。司机不在,通常情况下等车要开的时候才会看到他们的身影。

  时间还不到上午十点,第一次这么早回程,也是第一次在公交车上听到这么热闹的聊天。我细看了一下,也就四五个人,都是挑菜进城来卖的大妈,应该六七十岁的样子,座位边上的一排竹篮里放着各种袋子和比较老旧的杆秤。

  不一会上来一小姑娘,问车什么时候开,我见没有人吭声,就示意她,车前驾驶室顶上写有司机的电话号码,可以打电话问问看。毕竟跑乡下线路的车,又不是逢年过节的时候人多,发车时间多半是没个准的,我最久的等过近两小时。所以我一般难得进趟城,虽说到我们那儿只有十几二十分钟的车程,这来回等的时间却得花上N倍。

  小姑娘打完电话就下车再去买东西了,说是十点半发车,时间还充足。

  实在无聊,我不自觉的便开始专心听起那群大妈的闲侃来。

  “你今天板栗卖的多少钱一斤啊?我看你卖的挺快的。”

  “六块呢,最后被挑剩下的一斤八两,我见有人要,一起算六块也给卖了。”

  “你今儿还挑了红薯,也卖完了?”

  “家里一些烤好的'花生吃不完,我就挑来卖,不是很多,我就顺带挑了些红薯出来,太重,也就挑了一点。刚开始卖一块五一斤,不好卖,后来就只卖一块钱一斤了。”

  “我这丝瓜和芋仔一会就卖完了,只是这干笋,十一块一斤,总共就一斤多,还给剩下一斤,才卖了几两。这拿回去自己吃又吃不完,好在可以放很久。”

  “你今天卖了不少钱吧?”

  又停了一会儿,我一看,各自把各自包里的零钱拿出来,在数钱了。

  “也没卖多少呢,自己带了一百多在里面,总要多备点零钱来找呢。”

  “你家板栗应该卖了两三千块了吧?”

  “快没得卖了呢?最多再明后卖个一两天,我都是晚上捡了清早赶来卖的,不多了。”

  也没听到有人正面回答卖了多少钱,看来虽然是自家产的小本买卖,也还是有所保留的哩。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里不只三个了,而且还是上了年纪的那就更加了。真的是直到开车,然后到我下车,她们都不带停的,甚至后面连偶尔的停顿也省了。

  对于我这个认真的听众来说,还是小有收获的。

  先来说说板栗,她们聊到了一个保存的方法可以一试。

  先晒个一到两天,晚上也别收,淋一下露水,然后放锅里蒸,熟透后再稍微晒干水份,最后放冰箱里冷冻,想吃时就拿点出来吃。

  特点是:易剥,香甜,保存时间长。

  再来讲讲他们这边特有的烘花生。

  从地里收回来,洗干净后直接放锅上煮,也最好用蒸的(会更原汁原味),如果比较多的话中间翻动一两次,不用等到熟透即装出来,最后再直接用煤火烘干就可以了(他们这边都是烧煤做饭的,做完饭把炉门盖上,再把专门用来烘东西的竹篮搁上要烘的东西,直接放煤炉上就可以了,像什么干豆角干茄子什么的基本上都是这样烘干的)。

  这种我试过,因为我没有烧煤,蒸出来后便直接放外面用太阳晒的,正好赶上好天气,晒了两天就差不多了。

  特点是:原汁原味,清香而有嚼劲,不腻。不像我们常德的炒花生香味那么浓,吃起来也没有那么腻,两种完全不同的享受。

  再有一个就有点意思了,她们还说到了杆秤的一点小秘密,至少对于我来说,原来是不知道的。

  杆秤下面不是有一个秤盘吗?学问在系秤盘的绳子上,如果称秤的时候,卖家黑心一点,把那绳子貌似不经意的在称秤上绕个一两圈,那你所称的东西就会变重不少。

  这件事她们还起了争议,最后不顾车上的颠簸,直接拿起杆秤和其中一人买来的几个胡萝卜来确认。

  看着这些个妈妈级的这份认真样,还真是觉着出了她们的可爱来。

  世事洞明皆学问啊!

  看来随着我这个外地媳妇慢慢的融入,也越发觉得这座小城随处可见可爱而会生活的人了呢。

  学问的散文 篇11

  前段时间,江西遭遇洪涝灾害,全国的视线投向于此。央视进行连线采访,将江西防总办公室副主任平其俊迅速地推向了一个舆论的巨大漩涡,因为他一直在讲官话、套话。在短短3分钟的电话连线里,平其俊置主持人强调询问的百姓安全问题不顾,争分夺秒、不吝口舌、有名有姓有职务地指出了五位高官的“重要指示”。期间,平主任提书记3次,省长2次,部长厅长各1次,除了百姓生死,面面俱到,处处逢源。于是“马屁精”、“最牛官话样板”的批评铺天盖地而来,令人顿生感慨,拍马屁也是一门学问啊!拍得好加官进爵,拍不好则身败名裂。

  拍马屁的最高境界是被拍者甘之如饴,周围人点头称道;最低境界则是被拍者如坐针毡,周围人怒目相向。

  首先,拍马屁时机要对。天时、地利、人和,时机是首当其冲的。平其俊的举措放在平时或许无可厚非,此乃官员生存之道嘛,可是在众目睽睽之下,置百姓安危于不顾,一心一意拍马屁,显然戏有些过了,岂能不惹火烧身?

  其次,拍马屁方式要对。没有人不喜欢被拍马屁,若说不喜欢,定是不喜欢其方式而已,所谓的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

  包拯要选一名师爷,他问应试者:“我长相如何?”有人夸他眼如明星,有人夸他眉似弯月,更有甚者夸他白里透红,气得包拯将他们一个个赶走。最后一个应试者回答:“大人虽相貌一般,但心如明镜,忠君爱国,天下谁不知道包青天的美名?”这才说到包拯的心坎里。

  像包拯这样的人物怎可能没有自知之明?何必谎话连篇、胡编乱造呢?

  人人都喜欢拍马屁,这是一门艺术,当然,有人管这个叫“赞美”。赞美的艺术,说到底就是如何拍好马屁。以前培训时听人说PMP的'艺术,不甚明白。后来才知道PMP就是拍马屁的缩写,而MPMP乃猛拍马屁也。

  君臣之间、上下级之间固然需要拍马屁。纪晓岚有次称乾隆为“老头子”,恰好被乾隆听见,很是不爽。纪晓岚不愧是铁齿铜牙,从容地辩解:大家称呼您万岁,此乃“老”;您是一国之主,此乃“头”;您乃真龙天子,此乃“子”。一番马屁让乾隆极为受用。如今,上下级之间就更需要拍马屁了,试想想,人家好不容易混个领导当当,图的什么呀?不就是想找找感觉吗?

  朋友之间需要拍马屁,所谓的“花花轿子人抬人”。这也是红顶商人胡雪岩最喜欢的一句话,古人云相互抬举,今人称共创双赢。

  恋人之间需要拍马屁,这是最容易的一种。再吝啬的人也不会吝啬对恋人的溢美之词。只可惜成了夫妻之后,很多人荒废了此功夫,或不屑,或觉不值,鱼都钓上来了,还用得着浪费诱饵吗?其实不然,好丈夫和好妻子都是夸出来的。若想君子不远庖厨,就赞对方厨艺高超吧。倘若嫌对方烧的饭菜难以下咽,那这辈子只有自己亲力亲为了。

  师生之间需要拍马屁,拍老师马屁谓之尊师重教,拍学生马屁谓之赏识教育。一个学生被任命去当知县,赴任前,去老师那里告辞。老师问:“官不是那么好当的,你年纪轻轻就做上了知县,有什么准备啊?”学生说:“并未做什么特别的准备,只是带了一些高帽子,准备见人就送一顶,因为人人都喜欢戴高帽子啊!”老师一听,不高兴了:“为官要正直,亏你还读了那么多书,怎么也搞这一套呢?”学生马上回答:“老师的话很对,可请您想想,当今这个世界上,像您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子的人,又有几个呢?”老师马上转怒为喜。学生从老师的家里出来后,感慨道:“我准备的100顶高帽子,只剩下99顶了。”这本是一个很古老的笑话,可有一天我看到一篇文章《给学生100“高帽子”戴戴》,着实吓了一跳,这年头,为人师大不易啊。

  别说人与人之间需要拍马屁,就连动物、植物也不例外。据说赞美奶牛,挤出来的奶就格外多;赞美花朵,花香就格外浓郁,世界真奇妙。

  既然如此,那就相互间多拍拍马屁吧,多开展表扬与相互表扬的活动。只可惜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大凡有本事之人多半不愿意拍人马屁,老天是公平的,既给了他谋生的正派武功,再给他拍马屁的旁门左道,别人还有没有活路?韦小宝是古往今来溜须拍马的第一高手,他没啥真本事,凭借阿谀奉承一路飞黄腾达。他平生也喜欢拍马屁之人,他说:“对别人的谄谀也不会当真,但听人奉承,毕竟开心。”但他在挑选军官出征时,专门找对他不敬的赵良栋,因为他知道凡有本事之人,皆不肯拍马屁,喜欢拍马屁的,便如他一般没什么真才实学。

  没文化的人说不出特别动听的话语,即便拍马屁也往往低俗不堪,但有知识之人往往自视清高,不愿意违背心愿低三下四。知识分子的通病是知道如何拍马屁,却无颜为之。不为也,非不能也。心里比谁都明白,就是说不出口。尽管知道高帽子不要钱而人人喜欢,也知道如何给人戴一顶漂亮、合适的高帽子,可就是送不出手。真真急煞人也。

  古龙先生说过,良家妇女一风尘,或风尘女子一良家,都难得,物以希为贵呀。满桌大鱼大肉,单有一碟碧绿的小青菜,青菜自然抢手;满桌豆腐萝卜,单有一盘红烧肉,那红烧肉自然美味无比。

  无知者无畏,有了知识,有了是非善恶之分,有了荣辱之心,反而瞻前顾后了。是故,会拍马屁的知识分子如同青菜群中的红烧肉,如同有着风尘味的良家妇女,都属上品呐。

  学问的散文 篇12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表现。表现能够折射出一个人的灵魂和内心世界境界。

  遇事能够挺身而出,敢为人先是一种表现;质疑探究、标新立异是一种表现;临危不惧、沉着应对是一种表现;团结互助、谦让合作是一种表现;斤斤计较、退避三舍是一种表现。……人们每天都在上演着表现,同学之间,朋友之间,亲人之间,邻里之间……人与人之间,每时每刻都在上演“表现”。

  在社会生活这个五彩斑斓的人生大舞台中,诸色人等都在粉墨登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地表现自己。

  当人们面对困境时,你能够从容的走出人生的低谷,是心里承受能力极强的表现;面对歹徒抢劫行凶时,你能够挺身而出,是见义勇为、行为高尚的表现;面对疑难问题,你一味地刨根问底,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执着表现;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你能够大义凛然地将集体利益放在首位,这是无私奉献的表现。

  任何纷繁复杂的事物,无论其结构如何,都是通过事情的错综复杂,最终将结果呈现出来。

  简单的事物,能够使人一目了然;复杂的事物,千头万绪、矛盾纠葛、错综复杂;鲜明的事情,明白清晰、一目了然;隐晦的事情,艰涩难懂、曲曲折折。……无论事情的结局如何呈现,都是通过“表现”这种形式,最终,将事实呈现在人们面前。

  有的人,总是喜欢表现自己。在领导面前,在朋友面前,在亲人面前,……他们总是出尽风头,占尽先机,或者侃侃而谈、花言巧语,或者殷勤备至、亲力亲为,或者事无巨细、面面俱到,或者事事冲在前头。用以显示自己的高于他人的聪明才干,总以为高人一头,用以博得领导的赏识和同事的认可,或者亲人的赞誉。处处显示自己的不同凡响,他们事事喜欢出风头。有时,他们的一些自以为聪明过人的小伎俩,可以骗取一些人的信任或认可。但是,久而久之,他们的自作聪明的伎俩,终究难以服众。

  有些人,性情沉稳内敛,不苟言笑,不善言辞。不善于表现自己,他们不喜欢率性而动。但是,并不是他们没有聪明的才智和办事能力,而是他们一味地老实肯干,不花言巧语、言过其实,不善于辞令,不喜欢人前一面,背后一面。他们多数情况下,勤劳、真诚、憨厚、积极、肯干,只是不喜欢表现自己。只要是自己分内的事情,或者他们认为必须应该完成的任务,他们都会尽心尽力,踏踏实实的去干好,尽自己的一番辛苦,全身心地去完成任务。他们要么不承担,一旦勇于担当,就会尽职尽责地去干好。他们是求真务实的实干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现自己的人生职责和担当。

  有些人,无论他是用心或是无心,总是表现为工作松松垮垮、拖拖拉拉。有时,他们仿佛也表现出很尽力的样子,但是,事情总是做得不尽人意。其实,他们是一些十足的滑头,总是喜欢占尽便宜。有利的事情冲锋在前,无利的事情逃避责任,不肯出力流汗。凡事敷衍塞责,不肯脚踏实地的去干,胸无大志,得过且过。他们大多目光短浅,人生目标,像风雨中海上飘摇的小船,漂泊游弋不定。当心血来潮时,有三分钟的热度,一旦新鲜劲头一过就会表现出十足的玩世不恭,整天怨天尤人,好高骛远,抱怨这个不公平,那个不理想,甚至抱怨自己的命运不济,只会低人一等。殊不知,命运是永远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你——有什么样的人生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表现形式。

  不管怎样,纷繁复杂的人生,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什么样的人都存在,什么样的人,都有自己的为人处事的表现形式和生存空间。

  不同的人生环境,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为人处世风格,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文化修养,……就会造就不同的人生性格和为人处世的'态度。环境造就人格,环境亦能够改变人生命运的轨迹。

  善于自我表现的人,总是将自己通过精心的包装,像商品一样摆在最显眼、最适当、最华丽的场所,供人们细细地品味和欣赏,有时他们赚足了赞誉的眼球。炫目的光环缠着身上,他们有时因此能够平步青月,亦能够呼风唤雨,继而威风十足,牛气冲天……这些都可能是托“表现”赋予他们的迷人魅力。

  而那些以老为实,总是喜欢躲在暗处默默无私奉献的实干家,也许一生也不会遇到赏识他的伯乐。他们不会在人前“表现”,不会以闪亮华丽炫耀自己,甚至不齿于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与人前。但是,他们求真务实,积极肯干,他们活的踏实、轻松。

  面对大是大非,人生万象,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的芸芸众生。表现——更是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利欲熏心的人,表现为“贪”字当头,无为而治羞见人,红头苍蝇势利先,吃拿贪要全占有,功名利禄藏胸间。他们的表现令人作呕。

  义字当头,行为高尚的人,人们永远铭记他。舍生忘死,大义凛然的人,人们永远敬仰他。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人,人们永远记着他……他们的英勇表现,光明磊落、浩然正气,令人永远仰慕。

  学问的散文 篇13

  公司五楼终于装修完毕,我可以彻底的打扫一下了。推开大门,屋里收拾的还算干净,尘土已经没了,只需用拖把拖一遍就行,地上新铺的地板砖是那种显山露水型的凹凸不平,也不美观。这是公司的会客室,来了两个客人,站在屋里谈话,我做我的活。红木家具下还是有很多灰尘,我只有移动了才能彻底弄干净,我拉着笨重的家俱,地上还是磕磕绊绊的,我拉的猛了些,发出了声音,这时一位老者过来说,这红木是贵重的物件,要轻拿轻放,我说我轻拿轻放的了吗?这么重的东西,一人都拉不动,何况地上坑洼不平,谁设计的地板不好,老者说,要这种地板就是想要这种效果,将来地上还要打蜡,那样就好看了。又给我讲红木怎样保养,怎样擦拭,忌磕磕碰碰,等等。我随声附和说是,他说我们闲着可以给你搬家俱。我说好的,把这两个搬到那边。我把空出来的地方拖了个干净。

  老者搬着家俱说你是哪地方的人呀?我说洛阳的,他说洛阳是个好地方,那个地方代表了一段文化,我说是的`,中原文化渊源流长,他说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寺,说武则天,我说那是唐朝的事,他和那位客人说你看她知道唐朝的,那证明她懂得历史,我说我学过历史,他说请问你在哪所院校毕业呀,我说高中毕业。哈哈!他无语,一会又说洛阳牡丹。洛阳他书画界的朋友,这些都都熟悉,他忽然间吟咏起诗来。词句很熟悉好像听过,可是一会儿又忘了。房间打扫完了,可我还是想那两句诗,又不好意思再问。我匆匆下楼。忽然上面叫起了师傅师傅我只好转回,他们不知家俱怎样摆放。我交代了以后,真好,找机会讨教。我说你刚才的两句诗是什么我都忘了,谁写的,挺不错的我回去查一下。我比较喜欢古诗。他又背诵了一遍,是吟诵牡丹的,他说,你喜欢诗我给你背一首近代诗人的诗,你认识的,《义勇军进行曲》作者田汉的《蝶双飞》,听着那熟悉的句子,和老者抑扬顿挫的声调,陶醉在诗的海洋里,念我汉卿啊!读诗书,破万册,写杂剧,过半百,这些年风云改变山河色,珠帘卷处人愁绝都只为一曲《窦娥冤》,他好像见到了知音,说背两句,竟把全首两段背完。我称赞着,诗那韵律和美好的文字都让人忘怀。在这栋楼里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人员素质都比较高,见面都是谦和的笑和亲热的问候,早。辛苦了,这是我这段听到的话,自尊心得到了满足。

  学问的散文 篇14

  我想写一系列的短文,谈谈美学。作为开场白,依照惯例,从“什么是美学”谈起。

  美学这个概念,现在有许多人用,用得也不一样,有必要对这个概念作一个梳理。“美学”这个词,最初是一位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Alexander Gottlieb Baumgarten)创造的。1735年,当时只有21岁的鲍姆加登在他的博士论文《对诗的哲学沉思》一书中,根据希腊文的aisthēsis的词根,造出了aesthetica这个词,表示关于感觉的学问。他指出事物可分为“可理解的”和“可感知的”两种,前者是本体论研究的对象,后者是aesthetica(“感性学”)所研究的对象。后来,中国和日本人将这个词用“美学”这两个汉字来翻译。1750年,他以这个词为书名,发表了他的巨著《美学》第一卷。在这本书中,他将讨论的范围从诗扩大到对各门艺术的思考。

  美学这个学科从此有了名称。但是,我们不能说,鲍姆加登定了一个名字,就有了一门学科。命名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往这个学科里填内容,因此,美国美学家保罗·盖耶(Paul Guyer)就曾说过,鲍姆加登是领导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摩西,但还不是将他们带到目的地迦南的约书亚。

  鲍姆加登生活在一个欧洲社会发生着大转折、各种人文社会科学概念和理论层出不穷的时代。除了他以外,还有其他许多人,都对“美学”的形成做出过重要的贡献。在其中,最突出的有英国人夏夫兹伯里第三伯爵安东尼·艾希雷·库珀(Anthony AshleyCooper,3rdEarl of Shaftesbury),他提出了“审美无功利”和“道德感官”的观点。除此以外,还有艾迪生(Joseph Addison)对想象的快乐的论述,杜博(Jean-BatisteDuBos)对诗歌、绘画、音乐关系的论述,以及休谟的“趣味”的理论,博克关于“崇高”的描述,以及意大利的维柯对艺术思维所作的研究,等等。

  1746年,法国人夏尔·巴图神父出版了一部名为《归结为单一原理的美的艺术》一书。这部书重要之处在于提出了两个思想:第一,将音乐、诗、绘画、雕塑和舞蹈这五种艺术说成是“美的艺术”(beaux-arts),以此与工艺区分开来。这是现代艺术体系的雏形。第二,将一切艺术都归结为一个“单一原理”,即对“美的自然”的模仿。将不同门类的艺术集合在一起,使它成为一个体系,并以此区分于种种工匠的制作活动及其产品。同时,他还试图为各门艺术寻找一个共同的原理。这两个方面的努力,在美学和艺术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所有这些概念,在康德那里,吸纳各种因素,综合成了一个整体。康德对审美的主体官能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提出了以“知解力”与“想象力”这两种官能的“自由的游戏”来解释美。因此,我们可以说,在欧洲,18世纪是美学学科诞生、生长并最终成型的时代。

  那么,在美学这个学科形成之前,还有没有美学?我们看到,无论是鲍桑葵的《美学史》,比厄斯利的《西方美学简史》,还是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以及其他无数的中外研究者,在写作西方美学通史时,都是从古希腊人写起。

  对此,朱光潜在他晚年的著作《美学拾穗集》里,作出了这样一种区分:“美学”与“美学思想”。他认为,1750年鲍姆加登的《美学》这本书出版后,“美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科学,此前的美学,可称为“美学思想”(朱光潜《美学拾穗集》,百花出版社,1980,8页)。

  朱光潜所作的这一区分,实际上具有相当的普遍性,适用许多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欧洲从17至19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在这些学科出现后,这些学科的专门家和从业者有了学科意识,从而进一步为该学科寻找和建立历史。这种学科的历史常常具有回溯性质。从“美学思想”到“美学”固然是一个发展,但我们应看到一个反向的发展:只有“美学”作为一个学科形成后,人们才开始对这门学科的历史进行研究,从而解释,此前的发展是怎样一步一步地通向这个学科的建立的。

  这样一来,我们就区分了两种意义上的美学,一种是一批专门美学研究家研究的,具有着高度哲学意味的,对美的性质、美感本质、艺术概念的分析等问题进行理论阐释的专门学科;另一种是一些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艺术家关于美和艺术的一些论述。这些论述常常很重要。这包括柏拉图关于摹仿和灵感的论述,亚里士多德关于诗的真理性的论述,也包括莎士比亚戏剧中借剧中人物之口所说的戏剧观、列奥纳多·达·芬奇的绘画笔记、歌德与爱克曼的谈话录;包括孔子对美善关系、诗的兴观群怨作用的论述,也包括杜甫论诗绝句,石涛的画语录。

  除了以上两种美学的区分之外,在当前更加需要关注的,是这样的一种区分。我们常常说,某位作家通过他的作品,展现了某种美学追求;某位画家的作品,在美学上独树一帜;某位音乐家的作品,给人以美学上的震撼。

  这里对美学的用法,对不对?过去,美学家们常常忽视这些用法,认为这不过是一些人乱用词而已。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文学家、艺术家和普通大众都有美学观念、思想、追求和品味,这是一种生活中的“半美学”,特别应该得到美学专门研究者的关注。在生活中,美和对美的感受,是无所不在的。

  人在对世界的感知中,受自己的教养、知识和经历的影响,因而有着不同的趣味,这种趣味决定了人在感知时的选择性,以及对感知对象的内在反应。在这方面,艺术家与普通人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他们由于自己的教养、知识和经历,形成了他们在艺术创作中的美感倾向,并由此决定了他们的艺术风格。

  同时,在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一种文化之中,也有着一些占据着主导性的美感倾向。这些倾向具有流动性,始终处于变化之中。一些敏感的艺术家能够先知先觉。依据这样的感觉,他们创作出了自己的作品。反过来,他们的作品又影响并推动了一个时代、社会和文化的普遍感觉。

  这种流动着的东西,其实是美学的精髓,是活的美学,是美学的生命力所在。美学家们应该捕捉这些。

  我们常常听说,美学过时了。其实,过时的是我们做美学的方式,而不是美学本身。美学是一种理论,它要保持理论的品格。但同时,它要“接地”,接触实际。美学的生长基础,是大量“半美学”的实践、思考和论述。这包括对古代“美学思想”的吸纳,也包括对当代作家和艺术家“美学思想”的吸纳。从这些“美学思想”中来,又推广到作家艺术家那里去,这样的美学,才是有生命力的美学。

  在当代,发展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几十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我们突然发现,生活中还有着一些方面,被我们忽视了。文学出现了繁荣,但在文学中追求什么却成了问题。在市场驱动下,美与崇高的性质、史诗品格、雅俗分寸的把握、美善关系、文学的教育责任等等,一些本来清晰的概念,变得模糊了。

  艺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一些艺术如先锋艺术中,对创新的追求,却失去了根本,走在标新立异的路上。另一些艺术,例如通俗艺术之中,美的维度失去了,变得粗野和恶俗。城市建设中也存在着巨大的困惑。

  人们总是指责“千城一面”,但反“千城一面”却又陷入到对怪异建筑的追求和比拼之中。怎样走出这个怪圈?这已经演化成为一个理论问题,等待着美学研究者的参与。还有,怎样形成和培养生态美学观,怎样形成一种符合生态的生活美学观?由此看来,这个时代有着巨大的对美学的需求,这也是美学发展的契机。

  美学是一门专门的由专家从事的学问,又是一门涉及面极广的学问。关键在于,这些专家要先当学生,然后才能当先生。包容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对事物进行美的感受和评价这一独特的维度,把握大量的“半美学”,整理出来,形成理论,以此保持与现实的对话关系,使美学重获活力,找到发展的源泉。

  或许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很长的一个清单,清单里写着多少美好的

  不要等到了一个笑容,才面露慈善;不要等被爱了,才去爱;不要等到寂寞了,才明白朋友的价值;不要等到一份最好的工作,才要开始工作;不要等拥有许多,才开始分享;不要等别人受伤了,才乞求原谅;不要等到分开了,才想到挽回。不要等待,因为,你不知道等待需要花费多少的时间。

  我们还都是孩子,当面对一些让自己无法承受的事情时,我们还是会像孩子一样留下委屈的泪水。其实我早该知道,很多事,不是我想,就能做到的。很多东西,不是我要,就能得到的。很多人,不是我留,就能留住的。你就像指缝间的阳光,温暖,美好,却永远无法抓住。我行走在爱的荒漠,迷失了来时的路;沿途的风景,我只能边走边忘。不再挣扎,不再纠缠,我一个人也很好。时光如水,总是无言。若你安好,便是晴天。

  或许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很长的一个清单,这些清单里写着多少美好的事,可是,它们总是被推迟,被搁置,在时间的阁楼上腐烂。为什么勇气的问题总是被误以为是时间的问题,而那些沉重、抑郁的、不得已的,总是被叫做生活本身。

  其实人生不过几十年,似水一样流淌,不可遏阻。一场轮回的时间,能遇见一场烟火的表演,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即使结局是烟花熄灭,但终究在天空中绽放了笑脸。我们在哪一年可以用一个决定让一生改变,谁都算不出流年。过好每一年、每一天,俗物养人,平凡才是真。

  有时候我们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怀念一段时光遗留的残纹。然后我们守在一个特定的位置,等一个人一个走向来路也走向去路的人...最近总是做同一个梦,你和我背靠背的站着,我看不到你的脸,只能感觉你的体温。梦是凉的你是真的,十字路口往左还是往右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知道你在我身后,转身就是我的幸福。

  一切原本是有迹可循的,一切也只有尝尽甘苦之后,才能坦然自若。而世界上所有的幸福,原本都是平庸的。也是细微的,琐碎的,脆弱的。如果包裹着我们的时间和历史,是一条壮阔河流,幸福是早晨折射在波浪上的云霞和日光,是深夜的月色和雨水,是随波逐流的鱼群和花枝,是一个岸边观望者的逡巡。

  我们真的不用去羡慕别人所拥有的幸福,你以为自己没有的,可能在来的路上;你以为别人拥有的,可能在去的途中。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还是要说再见。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有些人不是离开了就能不爱了,不是不见了就能忘记了,不是放手了就能不痛了,我彻底离开了那个有你在的城市,不再经过那个曾经一起走过的路口,甚至有一段时间彻底断了你的消息,却在最后的最后,发现自己还是爱…这才明白,原来,爱情不是离得开,就能不爱的。

  其实人生有很多东西无所谓最好的,只要你认为值得。成功与失败,幸福与不幸在各自的心里定义都不会相同,得与失本来就是相对的,关键在于在这短暂的人生里如何把握你真正想要的东西,别让它与你成为交臂之失,别在你将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留下太多的遗憾,那么你的选择就是值得的。

  学问的散文 篇15

  前段时间,闺女推荐了一部电视连续剧给我,叫《外科风云》。在这部剧里,白百何饰演的女主陆晨曦让我印象尤为深刻。

  她是一个优秀的胸外科大夫。论医术,她是全科室手术做得最好的;论医德,无论何时何地,她总是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可就是这样一位德艺双馨的优秀外科大夫,却是科室主任最想排挤走的人,也是接到病人家属投诉最多的人。

  为什么?

  因为她太不会说话!

  她在全院医生会议上毫不留情地质疑科室主任与医疗器械商之间的利益勾结;她本着为病人着想的初衷,主观臆断地拒绝向患者家属提供医疗器械使用的选择权;她因为自己艺术精湛,就毫不留情地嘲讽其他总是出状况的实习医生;她总是用自己的专业认知去对待病人家属,拒绝与他们做非专业知识以外的沟通……

  半部剧看下来,心里对这个女孩真是又爱又恨。一个人的率真善良固然可贵,可如果到了三十岁还是分不清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那就不是率真,而是一种沟通障碍症了。

  海明威说,我们这一生,用两年的时间学会说话,却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学会闭嘴。与人沟通,是一辈子的学问。

  在一期相亲节目中,一对男女嘉宾互相留灯到最后,无论从相貌还是彼此的学识和工作,他们都非常般配。就在大家都觉得他们的牵手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的时候,在最后的表白环节,男生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希望我们牵手以后,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我需要你,你都能出现在我身边!

  结果那个女嘉宾犹豫了一下,只说了一句“对不起”,就拒绝了他,独自离场了。男嘉宾一脸的懊恼,不明白她为什么突然间就变卦了。

  现场嘉宾对他说:小伙子,你刚刚那句话要是改成“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你需要我,我都会出现在你身边”,你觉得会怎么样?

  同样是对爱情的渴望,是给予?还是索取?你的语言里无意中流露出来的自私,已经出卖了你最真实的内心,又怎能不让刚刚萌芽的爱情望而却步?

  做老师那会,每到学期结束,最让人头痛的就是给学生写评语了。

  那些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的孩子还好说,实事求是,各种表扬和夸赞,皆大欢喜。可那些又调皮捣蛋又不爱学习又体现不出明显优点的孩子呢?你是断然不能太实事求是地总结的,你得挖空心思让一切批评和教育显得委婉含蓄,不至于伤到孩子和他家人的自尊心。更主要的是,你不能让孩子觉得他在你心里是个一无是处的人。

  所以,我一直觉得,能恰到好处地写好学生评语,是最能体现一个老师语言表达能力的技术活。

  前几天,我买了两束百合,并把其中的一束剪好插好摆在了办公室的会议桌上。一位同事一边把花瓶扭来扭去地端详,一边对我说:这花瓶里的水放得太多了,这样的话根会烂得很快,还有这花叶是不是留得多了,还有……

  没等他说完,我所有的好心情便一下子成了炮灰,我半开玩笑地对他说:我这满腔热血的,都让你一盆冷水浇了个透心凉,我好歹也是为办公室带来了一点生机,你就不能说两句夸奖的话吗?他也笑着说:都这么熟悉的人了,还用得着说那些恭维话哄你开心吗?

  是啊,因为彼此之间太熟悉,便会觉得一切付出都是理所应当的,一切优秀也是习以为常的`,以至于连一句赞赏的话也习以为常地说不出口了。

  因为太熟悉,你看不到父母为了给你准备看似简单的饭菜花了多少心思;因为太过熟悉,你看不到屋里屋外整洁的背后妻子牺牲了多少休息的时间;因为太过熟悉,你看不到你的同事每一份成绩的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你说不出那句赞赏的话,不是你懒得说,而是你真的没有看到。

  一言而非,驷马勿追;一言而急,驷马不及。说出的话,犹如泼出的水,“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如果你还没想好怎么说,那就不如沉默吧,因为说话是银,但沉默是金。

  学问的散文 篇16

  读周作人的文章感觉到的不是讽刺、挖苦,不是战斗,他的文章充满了学问和自由的气息,那种气息完全可以让人张口呼吸。

  初识周作人是在20几年前,经过四平的书店时买了一本他的文集。在粗略地读了他的几篇文章后,给我留下一些清淡的印象。周作人的文字是慢的,清淡到几乎无味的程度。不过最初的直觉是喜欢的,知道自己有一天会用心来光顾它。我们在人生的某一时刻遇见某一个人,也会有同样的感觉。留有印象,心里喜欢,别离的时候,心里不禁想着,什么时候再让我见着她(他)吧。那是一种割舍不掉的感觉。

  离开学校多年后,我平下心来,重新与他的文字相逢。

  周作人的文字没有锋芒,他似乎和谁也没有意气之争,我们在他的文章中看不到任何人身攻击的成分,看不到韩愈那种道德层面的挞伐。在他的极富个人化的表达上,他不代表谁,没有群体的优势。周作人似乎就是在做学问和表达各种各样的思想、观点。在他的文字里漫游,我们感觉到的是平等,他不站在高点上和人说话,如同平日我们早已习惯了的呼吸,一切如常,然而深处却是学问的广博和思想的深邃。

  周作人写有《神话与传说》、《歌谣》等类文章,将神话与民歌进行分类,对各种学派的观点进行阐述,让人感觉这更像是一个民俗学者写就的,而且非有致密的头脑和广博的学识是做不到的。在他的《北京的茶食》、《喝茶》等类文章中,他肯定生活的休闲和情调,认为这是生活的应有之义。《文艺上的统一》、《黑背心》、《托尔斯泰的事情》等类文章,周作人为我们探讨了自由和宽容的必要。其实在周氏的几乎所有文章中,都有一种学问和自由的气息,因为他永远不做一个战士的姿态,心中没有敌人,甚至不做刻意的教训,只是研究和讨论。因为学识渊博,又好旁征博引,所以自然就给人一种宽和的.感觉,似乎作者只是做着自己的学问罢了。

  这些年来,麻辣和直白的东西流行,大抵是因为刺激,所以感觉够味,神经被触着的一刻感觉很爽快、淋漓,但周作人显然不属于这一类。他的文字一贯平淡,不会让人感觉浓烈。周作人不是一下要咬住人神经的人,他是一个平和的人。在他的百川杂汇的表述下,我们只看到平常的说理。历史上看,周作人生活的时代,有很多人凭了大众、国家、民族之名,代人立言,慷慨激昂的不少,且总能代表正义。然而周作人的写作却是一个人的事情,周作人只是心态平和地做着自己。他没有领袖欲,只有个人主义的表现。

  曾经语丝时的朋友林语堂曾经对周作人有过形象的刻画,说周作人和他的文字笔调一样,声音迂缓,从容不迫,激动之下,也不会把声音提高。

  或许周作人就是这样一个人,永远是平和。有这样一个人的文集放在身边,就会使人静下来。摒去内心的浮躁,仿佛我自己也可以像大师一样用谦谦的外表和内心对人说话了。

【学问的散文】相关文章:

苏轼的学问05-18

《剪枝的学问》课文原文06-09

《学问与智慧》阅读答案08-24

季羡林散文精选《漫谈散文》08-13

优秀散文:生命与散文08-28

优秀散文:生命与散文08-18

优秀散文:爱上散文10-22

关于学问成才的古诗句07-28

研究学问的古诗词10-28

形容人很有学问的句子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