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乌拉盖草原之行散文随笔(精选21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看到过不少让自己印象深刻的随笔吧?随笔最重要的是是表达出作者的意图,传达心情、感悟、观点...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经典的随笔都有哪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乌拉盖草原之行散文随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乌拉盖草原之行散文随笔 篇1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河南省实验中学的顾老师最有情怀的辞职信也说出了我的心声。人生就像拿了很多藤条编一只藤筐,没收口,总放不下。直到已近不惑之年,忽然觉得应该出去看看祖国的壮美河山,特别是几个同事达成共识的地方是天边草原,而那广袤的原野,清风吹送,蓝天白云,一直是我的最爱我的向往!尽管天气预报提示乌拉盖7月24——26三天全部是阴雨天,但未及出行,我的心仍似冲出藩篱的小鸟,向着美丽的乌拉盖大草原大放飞!
清晨4点,天还未放亮,我们原儿科三个姐妹,一路随徒步群共三十八人乘客车,奔距离沈阳6000多公里外的大草原乌拉盖而去……
客车在寂静的早晨快速地行驶,我由于惦记着出远门,一夜没太睡好,这时都闭上眼睛假寐,一颗期盼的心却飞出很远。大约经过四,五个小时的颠簸,我们到达了第一站——珠日河草原旅游区。由于今年干旱,草色不很深,但我已经很知足。站在铁丝网外,远远望见草原尽头,和蓝天的交接处,有点点白色的拱形屋,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见到蒙古包,神秘的草原建筑。
逗留十几分钟,司机师傅说,这是一个小草原,我们要去的地方要比这里大得多。显然司机走南闯北很熟悉内蒙之行的行程。车又行驶了五六个小时,路边开始有一片片绿地,我趴着车窗贪婪地看着延绵不绝的草原,和随着车轮盘转的深褐色的一带远山。路边的草色深浅不一,起伏和缓,上面零星绣着不知名的野花,像我柔软的绿头巾飘落。这就是我向往的一望无际的乌拉盖草原了。乌拉盖草原隶属内蒙锡林郭勒盟,因乌拉盖河而得名。蓝天与绿地相交接,把乌拉盖罩在这里,它远离喧嚣,远离繁杂,简单自然,让人的心灵宁静。耳边响起腾格尔的《天堂》,广袤的草原蕴育了的草原歌曲也忧郁,宽广,豪放!
目光流放到草原的尽头,远处山坡上一堆“白色乳石”摁进草地里,只裸露出一部分,在一片绿的海洋里,微微隆起。渐渐的那样的“钟乳石”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而且看到了移动!原来它们是羊群!同事也一阵惊呼!紧接着,就像给一个认证一样,眼前的绿草上地上布满了乳白色的羊,一片一片覆盖住了绿色,满眼蔓延。《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当你读到的时候是意境,当你见到的时候是震撼!
又停车的时候是乌拉盖河,蓝蓝的和天空同色,静谧幽然,美轮美奂。这里有很多蒙古包,上边的字符,看得很真切,我问蒙民,他们说是吉祥的意思。
随着草原的深入,我才明白草原并不都是绿色的。眼前一整片红色草地,绿得色差也极大,有浅绿,有墨绿,像极了一幅铺在蒙古黑土地上的油画。忽然一大片黄灿灿的油菜花出现在视野中,车内一阵骚动,司机就此停车,驴友们纷纷下车,把自己淹没在油菜花的世界中。草原的色彩斑斓是我没有想到的。
再继续走了两个小时,天还是阴了下来,开始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到达草原深处玛拉沁艾利度假村时,雨飘大了。来时看天气预报说乌拉盖三天都是阴雨。通往我们驻地的小路非常泥泞,客车无法通行。憨憨的蒙民用开来四轮子拖拉机,要把我们运送过去。我们分两批上了拖拉机,挤在一起,随着车的震荡,东倒西歪,站立不稳。我想起《狼图腾》里20世纪60年代自愿来蒙古插队的知青陈阵,当时他们是不是就这个样子?但即使是这样的条件,同行的徒步群的人特别谦让,你拉我拽,相互扶持,我们腰酸背疼,终于安稳着陆了!晚饭是羊肉做成的各种炖菜,炒菜,味道纯正,入口顺滑。邻座喝得是马奶酒,我们喝草原白,口感好,喝得酣畅淋漓。群主牛哥不声不响地张把诸事搞定,草地上隆起的蒙古包就是我们的安歇之处,蒙古包上边是用毡子盖成的,怪不得叫毡房呢?我终于走近了蒙民,走近了神往已久的蒙古包!由于数日阴雨霏霏,草地湿漉漉的,蒙古包里也潮湿,我们心情有些低落。晚上胖胖的女主人抱来好厚的.被子,我们一天车马劳顿,盖着大被竟睡得非常好。回来时,我们才想起来草原的好。即使热,也不出汗,盖着那么厚的被子,睡得很舒服。我们这边一条毛巾被就会一身的汗!
第二天清晨,我走出蒙古包,草原的太阳一点点从草地的尽头露出来,那是惊心动魄的美丽,当晨光散放在草原的低空,远处几匹牧马,悠然的吃草,我们置身其中,绝对是看客。那草原是大自然的,是牧马的,是羊群的。太阳徐徐而升,草原的温度很快升高了,我们从走出蒙古包到八点吃早饭已经霞光普照,我们换上单层衣服,心情已经被小雨涤荡过绿草和醉人的朝霞融化了。
玛拉沁度假村是由姐弟两家经营的,为了不让我们离开,很晚才开饭。他们这有各色的蒙古马,希望我们留下来骑马,留下来去看白桦林。但由于下雨,去白桦林的小路草深,都怕打湿了刚刚有点干爽的鞋和裤子,而且我们第二天的行程是狼图特拍摄基地和布林泉,狼园,所以我们还是坚持出发了。
第一个景点是布林泉风景区,湛蓝的天空下,我们撑着遮阳伞,走在弯弯长长的仿古栈道,假山怪石中间奇异的泉水喷流不息,成吉思汗骑马射箭的雕塑远远地矗立在那。离开布林泉,我们继续乘车直奔狼图腾拍摄基地——兵团小镇,这可是我第一次看电影拍摄基地,何况是莽莽草原,何况是我喜欢的狼图腾,我急切地走进这个让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惊叹的地方,这个让世界瞩目的地方!进大门,走了很长土路,路边是围起来的草原和远山,我们在陈阵呆过的草地上留影。看到里面铁制拱形门楣上赫然写着”狼图腾拍摄基地“,我的心激动不已。进去,是一排老式的房子,人民公社,老食堂,诊所,邮局,电影里的场景真实地呈现眼前!看到了这些我想,无论是导演还是演员都是兢兢业业的,电影火了,不仅仅是这个地方,演员重要,导演重要。如果不是擅长拍摄异域风情的阿诺导演,如果不是演员冯绍峰把自己和草原融为一体,从而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演技,影片怎会有如此的反响!其实无论草原的图腾是鹰还是狼,《狼图腾》这篇小说都是成功的,《狼图腾》的演技也是成功的,它传播一种力量,一种精神。它已经给草原带来影响!至于草原狼只是一种象征,地域的象征,使电影有浓郁的特色!在狼园大家看到了铁网围起来的草原狼。它已经名声赫赫,仅供观瞻了!
天气预报是三天都阴雨的,真的很成全我们,这一天竟然阳光明媚,待回到玛拉沁度假村,天色已晚,聚在蒙古包里晚餐。晚餐后,蒙民点起篝火,悠扬的蒙古长调萦绕与篝火和狂舞的人们中间。我和弹奏蒙乐的蒙古小伙子合影,他开心地摆了个ps,小姑娘也调皮地靠过来,同事给我拍下了这值得纪念的镜头。从广西来旅游的几个人纵酒高歌,至深夜,我们汇拢在一起无论认不认识一起载歌载舞,那份旷野间的融合那种无拘无束,无论来自哪里都是共鸣的。蒙古酒使广西游客一夜不眠,挨个到我们住的蒙古包喊人,还想搅得我们也一起跳舞。
第三天清晨,又有北京来的游客,蒙古小姑娘献上蓝色的哈达,表达祝福,欢迎的礼仪。而我们即将启程回家,本来牛哥说想去白桦林的早晨四点半出发,然后回来和大家一起吃早餐。但早晨天上飘着小雨,谁也没有起来。六点半起床,牛哥已经从白桦林回来了,他独自在黑黑的早晨趟着湿漉漉的草地,给我们带回了一根白桦林树枝!
天气时阴时晴,但是我们已经不担心了,即使都是雨,我们就直接坐车回家好了。途中,在可汗山等几处停留。可汗山是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陵园,苍狼之路通往山顶。我已经归心似箭,不能安心观摩了。从家出来就带了千丝万缕的牵挂,一直扯着到遥远的乌拉盖,转而捋着它回转。经过十来个小时的颠簸我们又站在了家乡的土地上,在路边等老公和儿子来接在可汗山的马蹄印里崴了脚的我,脑海里依然浮现草原上起伏的蒙古包,晨辉下悠闲的牧马,狂劲有力的蒙古舞,还有悠扬的蒙古长调……
我还没有顾老师洒脱,如果我有一个月的假期,如果我可以带着“家眷”,我要重返草原,细细体味那里的风土人情。
乌拉盖草原之行散文随笔 篇2
广阔的天空,成群的牛羊,无边的绿毯是我梦寐以求的地方——浪漫的大草原。今年暑假,我终于如愿以偿了。
一大早,我们驱车从呼和浩特出发,翻越绵延几百公里的阴山,直奔希拉穆仁草原。中午时分,我们到达草原。在蓝天的映衬下,白云常常在微风的陪伴下邂逅在这里,给天空增添几分梦幻的色彩。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草原就像一块巨大的绿毯。远处,希拉穆仁河静静地流淌着,好像给无边的绿毯系上了一条美丽的丝带。四面都是小丘,雪白的羊群好像是一朵朵白色的大花,给草原又增添了一份美丽。此时的我站在绵延阴山环抱的草原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心情无比舒畅。
温暖的阳光好像一只温柔的大手抚摸着我,习习的凉风送来了一阵阵花草的香气,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牵来了俊美的蒙古马。我骑上了马!骑了好一会儿,我们面前出现了一户人家———白色的蒙古包。蒙古包上勾勒着蓝色的`花纹,很是好看。我们一下马,就被热情好客的主人接进了蒙古包里。主人送上了最最隆重的礼物———洁白的哈达,给我们倒上香甜的奶茶,端出许多奶干和牛肉干,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不知不觉到了傍晚,能歌善舞的蒙古族人生起了篝火,他们特意为我们准备了篝火晚会。一开始,叔叔们表演了赛马、摔跤,阿姨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好不热闹,客人们也禁不住跟随着音乐的节拍载歌载舞。
篝火晚会接近尾声,草原渐渐恢复了宁静。我躺在蒙古包里,看着满天的星斗,回味着一天的所见所闻。不由地发出赞叹: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我爱你!
乌拉盖草原之行散文随笔 篇3
前日,凌晨四点半就被老公叫醒,说是带我去一个地方,我嘟囔着不愿意起来;可是当他告诉我去草原上看日出的时候,我和女儿都以最快的速度收拾好了自己。天还没有亮,因为路程较远,还要赶回来看店,所以只能在这个时候动身,不过我觉得还能够在车里美美睡上一觉,就不觉得多委屈了。
草原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蓝天,白云,雪山,草地,想想都是美好的,虽然我久居高原,可是总被俗事缠身,一直未能成行,这次终于可以去了。图片一路上,我想象着到达后的境况,一定是激动,感叹和欣喜着的吧。
行至中途,尚在睡梦中的我突然被老公叫醒,他指着远处让我看。太阳正从天际开始升起,天边被即将钻出的太阳染红,多美啊!
女儿执意的要在这美景下留下身影,清晨的高原有说不出寒冷,看着她瑟瑟发抖的身体,脸上却带着一种满足的快乐,原来,这样的景色真的会让所有的人动容。
驱车继续前进着,我们相信,前方给与我们的惊喜一定远远超过了草原的日出所带来的美感。
车再继续前行,阳光已经披洒到了山涧,群山在阳光的环绕下现出一种庄重肃穆的姿态,让我们不由自主的想要匍匐。我对老公说,我多么想留在这里,抛却尘世的所有,做一个草原的女子,他笑言,可能吗。是吧,怎么可能呢,我是不属于这里的,只是一次旅程而已,终归是要离去的。那么,可否在百年以后把我的骨灰洒在这里,让我长眠于此。老公狠狠的瞪我一眼,说什么胡话呢。
前方出现了一块路标,另一个岔口九公里处是红海子,我们都嚷着要去看看,既然来了,那就尽兴吧。老公拗不过我们,只好转弯前行,终于看到了那个海子,在一团乱石中间,想要过去估计很难,海子的旁边有一个人被圈起来的草地,看起来可以停车,还有一个偌大的帐篷,我们欣喜着康巴人的热情和好客额,居然连停车的地方都准备好了。老公停车后,我突然有种不安的情绪,固执的让他把车停在外面的路边去,后来证明我是英明的,那里停车一小会就是三十元。我们下车前行,想要靠近海子一些,拍些照片,可是到处都是泥沼,稍不留神就会陷入,于是只得返回了。这样的海子之游,略微的有了些失望。
告别了海子,我们沿原路返回,继续朝飞机场前方的草原前进着。有希望终归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我们不减那份惊喜继续沿路观赏着风景。
伴着老公的那声惊叫,我们看到了远方的雪山,那么美,那么洁白,我找不到任何语言可以形容此刻的景色,只是让我们感觉到了窒息,感觉到了自己渺小,尘世间还有什么让我烦恼呢。我想大叫却害怕影响了它的庄严,所以我只能安静的呆望着,接受着来自于它的映射。老公让我立于这幅美景之下,他说,我会觉得安宁河快乐,也会忘记很多的哀伤,或许是吧,至少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幸福的。
大自然赋予我们多么美好的礼物啊,我们怎么总是在忽略总是在破坏呢,这是一片还没有被开发的地方,所以保有原始的美好,只是不知道十年以后,百年以后,它们是否还会以这种方式呈现;我向上苍祈求,让这份美永恒。
穿行了一个多小时,终于,看到我梦中的草原,它们真实的出现在我的眼前,我揉揉眼睛,以此确信自己不是在做梦,那么美,那么美。
一切的美好如能继续,那么这次旅行该是以此让我终身难忘的行程。当我们铺上了油布,准备开始我们的野餐,山下来了一个本地藏族男子,老远,他就说道,扎西德勒,我们还在感叹他的友好的时候,他已经来到了我们旁边,他说,这一片山是他们家的,草也是,是为冬季牛羊准备的食物;所以,我们得付出一定的费用,这让我想到了,古时候,那些土匪的口头禅,次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从此路过,留下买路钱。那一刻,我们意识到,又被宰了,一个人五元,十个人五十元,我们执意不给,这是大山,是自然界,什么时候归于个人了的,可是他什么都听不懂了,只是反复着一句话,交钱来。
看着这样一个胡搅蛮缠的人,我们掏出十元,要也罢不要就算了,我们换地方去。估计他也是要多少算多少吧,赶紧收下十元,说,这下你们可以尽情耍啊了,我就在这里看着,老天,他虎视眈眈的在一边盯着,我们能玩尽兴吗。
我们拿出食物,请他也吃点,他还是毫不客气呢,吃完后,他居然要带走我们用来装事物的那种保鲜盒,而且是很固执的要,如此的贪婪,让我们有了些许的愤慨,只是一个盒子而已,我们就不妥协,多美的自然,让这些所谓的热情好客的康巴汉子们亵渎着,多么美好的'一次的旅程,让这些原始的生态环境的守护者们,蒙上了厚重的阴影。这些对孩子们倒是没有一点点的影响,她们仍然快乐的,奔跑在这里,欣喜的收获着自然界给予的每一种惊喜。
时间已经不早了,我们也准备返回了,那个康巴汉子开始打电话了,我们笑着猜测着,他肯定是告诉下一个人,他已经收到钱了,可以换人来继续宰我们了,呵呵。
沿着原路返回,心情早没有了来时的激动和欣喜了,路边那些简易的厕所,五元一次,比大城市的卫生间都要昂贵许多了。塔公草原曾经被誉为摄影家的天堂,的确,如我们这般拙劣的技术,都能拍出这幅美景,如果在他们的相机下,又该是一种怎样的景色,他们的作品会让我们的康巴高原走向世界,让很多的旅客慕名前往。记不得是在哪儿看到过这样的一句话,现在那些来自于外地的摄影家已经不敢涉足这里了,至于什么原因,估计也就是他们的贪婪和凶悍吧。多么的希望,他们能够改变这种短浅的猎财行动,让这里的美景可以被更多的人看到。
下次还去吗,老公这样问我,我微笑着,去,干嘛不去呢,也许下次去的那个草原才是真正的草原。
乌拉盖草原之行散文随笔 篇4
山坡的傍晚,扯下最后一丝缕斜阳。木兰草原迎来夜幕绚丽灯光。
露天广场上集结了很多人,是参与秋季木兰草原登山的爱好者。白天木兰草原忙碌的身影和喧哗的声音,这时更是不亦乐乎。牧民早早围坐舞台一侧,像是聆听久别老友的倾诉,叽叽喳喳聊着木兰草原的趣闻,人人脸上洋溢着兴奋,个个细说弥恋木兰草原这世外桃源。
城市蚁族,在这里早就忘了都市的喧嚣。说是登山,名副其实的郊外度假,同样也参加木兰草原的篝火晚会。草原的露天舞台,是晚会的主场,牧民和登山爱好者,坐的站的形成半开式,将舞台围住。舞台准时扭开炫丽的彩灯,接着主持人穿着牧民盛装,用汉、藏两种语言讲解晚会的议程。攀顶爬山的喧哗场景,被这时绚丽美妙的音乐掩埋了。
木兰舞曲在空旷的夜空飞絮,远处山影黑坳坳的,像是一幅连绵起伏的素描,也像被喧哗吵闹声弄得疲倦了,悄悄地进入梦境。踩踏的金黄叶片,给广袤的大地装点出金色的秋装。
随着夜幕逐渐浓郁,山丘气温凉嗖嗖的。身边好友说:山里温差大,要在都市,这一刻会在哪?在吧场、在汉街,还是在酒馆?
你刚刚那喷嚏,表明,那是有人在想你!懂么?一旁的伙伴接上话茬。而周围个个侧身诡异地笑着。这时,他不再说话。环顾一圈,自己此刻好象就是草原的篝火。
舞台音响响起,思绪回到白天的情景。
一路跟随讲解员走进木兰草原,映入眼帘是浮雕门楼,它是木兰草原的标志。讲到替父从军的巾帼英雄花木兰。木兰草原与她有段渊源和传奇:木兰小时候酷爱骑马,经常狂奔在家乡的'草地上。替父从军来到边疆,与将士一道浴血奋战,保家卫国。当她凯旋故里,一起生死相伴的将士也随她来到家乡,并在家乡的地土上,建起了自己幸福的家园。一日,朝庭一钦差大臣拜访木兰,当他瞧见这里有郁郁葱葱的草地,又想到木兰将军的传奇故事。于是,他逐将这里命名为木兰草原。
敖包是木兰草原的风景,也是木兰草原随即搭建的,既美观又是山丘的一道亮点。草原牧民是随着水源、牧草不断迁移,蒙古包便成了牧民栖身之处。山丘上的蒙古包,就是木兰草原的演艺厅,一歌舞团在这里为民做专场演出。涌入包里的人,是草原音乐的歌迷。
马头琴是蒙古包里最动人的音乐。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叫苏和的小牧童,他精心照料一匹迷路的小白马。在一次那达慕大会上,苏和和他的小白马赢得桂冠。谁知,王爷蛮横地要强行霸占小白马。四蹄生风的马驹,将王爷甩下。王爷心里想:得不到你,你也休想活在我的草原。便派人射死了小白马。苏和瞧见这般场景,悲痛不已。日潮夜思忍受煎熬的苏和,后来用小白马的骨头作了一把琴,又在琴柱顶端照着小白马的样子嵌入一个马头,从此与马头琴形影不离。马头琴发出的旋律优美、迷恋。
广场燃起熊熊的篝火,空旷的山丘夜空繁星点点。夜幕下的人,围着篝火随曲起舞。既来之则欢之,随众牧民笨拙欢快地扭动,尽情地抛开沉积的烦恼,优美的歌声在山凹凹里回荡。
乌拉盖草原之行散文随笔 篇5
盛夏的草原是绿色的,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景象,真正是生机盎然的写照。辽阔的草原到处呈现勃勃生机,这是草原一年之中最美的季节。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唱,一湾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啊——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
这首草原赞歌充分体现出盛夏草原真实的容貌。七月盛夏的草原正如歌曲所描述的那样,雨水充沛,牧草覆盖了大草原,到处呈现牧业丰收的景象。郁郁葱葱的牧草在微风的吹拂下,掀起碧波千顷,鲜花在盛开,五颜六色的花朵随风摇曳,妩媚动人;彩蝶,蜜蜂飞舞编织出一幅迷人的画卷;聆听那百灵鸟引领着合唱一团一,讴歌草原的美丽,诉说着草原的风情;湿地与湖泊组合成草原的明镜,无数的水禽栖息在湖泊中,那是水禽的快乐天堂,繁衍生息,呈现出别样的境界,让人驻足欣赏,仿佛置身于仙境中。夕陽斜下,余晖映入湖泊中,水天交一融,绚丽的色彩勾勒出一幅激|情昂扬的水墨国画,让人陶醉于这独特的风景中。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的牧羊姑娘骑着骏马驱赶着那散落天际的牛羊,缓缓回归牧场。面对丰收的珍珠般的牛羊,喜悦之情悠然而升,用富有草原魅力的歌喉,悠扬的蒙古长调抒发着内心世界美好憧憬,把富饶的草原歌唱,赞美草原,赞美家乡,向往着美好的未来。
草原的盛夏的确是美的',就是一位知名画家来草原写生,也会被美丽的草原紧紧地吸引,用手中的彩笔尽情的勾勒。充满神奇的草原,蕴含一着无穷的魅力,只有把爱心投入到美丽可爱的草原中,才能感受到草原的魅力所在。四、五月份草原渐渐地恢复绿色的容貌,绿茵如地毯般覆盖住灰暗的地表,那绿是生命的写照,有不可阻挡的势头,迅速蔓延,不久把整个草原掩映,绿色成为草原的主宰者,万物绽露出旺盛的生机。这时是牧业丰收的季节,羊羔,牛犊全部接完,看着鲜活的成群丰收产物,牧民心花怒放。从此,欢腾的草原迈出了脚步,到处是喜悦的笑容,春风得意绝对不是夸张,而是现实草原的实况。丰收带来的是无限的激|情,庆典丰收成为牧民的心声。那达幕大会,祭敖包是草原文化盛事,这是草原历史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传统。特别是祭祀敖包形式各异,但中心内容不变,大同小异。庆祝草原丰收,祈祷苍天保佑,祈求风调雨顺,家庭安康,人畜兴旺,草原繁荣,国泰民安。在祭祀敖包的形式上分家庭敖包,村级敖包,乡镇级敖包,旗县级敖包等,级别不同,规模也不同。祭祀敖包一般是在农历五月十三开始举行,以后因为各个敖包祭典的日期不同,草原祭祀敖包活动相继拉开序幕,依次按着日期进行着。家庭敖包是依几个家庭形式祭祀,邀请周边牧人来参加祭祀活动。在这里把草原的文化因素展现出来。祭典敖包是庄严的,心诚则灵,在这里不容亵渎神灵的。祭祀结束后,文化娱乐活动尽数展开,摔跤,赛一马,射箭,唱歌,跳舞,大家尽情地玩乐,抒发着个人的情感,把爱撒向草原。无限的真情感动苍天,天地包容着草原人的成功与失败,把宽广的胸怀敞开,用大爱哺育着草原人民,保佑着草原人民的安康,经济实力不断拓展,年年有新的成果展现。
乌拉盖草原之行散文随笔 篇6
这一次的整个旅行,有许多先前不曾预料的东西,有些是使我欢欣,甚至以为遇着天助。但是,更多的是让我失望,它们渐渐将我从梦想里驱逐,给我看清我的梦想和原形的距离。但最使我感得意外的是当我在草原呆了三个多小时之后,竟然如此的盼着离开。我是再不能多呆一刻,只急切的想要逃离开去,但我想要逃避什么呢?我实在自己也不能知道。
“灰溜溜”地回到早先约定的集合地点,骑马的人应该还没那么快,回走时我看见他们的远影。太阳很有些大,倘不是有着风,简直教人受不了。但即便这样,站在光天化日之下也颇有些难耐,我本来不愿上到车子上去,导游已经很有些厌,司机也太生,而我不喜欢他说话的大嗓门。无聊的站着晒了些时候,实在耐不住了,就拉开车门上去。我的上车打断了他们的谈天,两句关于草原感觉的问话之后,司机却粗着嗓子说:“怎么一股子羊臊味?”而后他又问我来这里几天?我不相信这么一会就沾上羊臊气,而况我也没有遇见过任何一只羊。但他一副不容置疑的强调,让我不知道他是开玩笑还是说真,甚至于朝着袖口去闻了几闻。
他也就哈哈的笑起来,我知道是上了玩笑的当,但不论善意恶意,我很不喜欢这样的玩笑。司机并没有注意到我的不满,继续又跟导游跟说笑,我知道在这车里我不能安坐了,就下去准备随处走走。刚来时没怎么注意,现在走近一些,才发现两边的并列着的蒙古包其实是“水泥包”。它们并非木桩之类搭建的,而是水泥砖头砌成,因为这是专给游客住的,不需要“逐水草而居”的迁移。或许广告上所谓的夜宿“豪华蒙古包”,就是这些里面的一部分开有一圈天窗的。因为门都关着,我没能考察里面的怎样豪华法,但我现在绝没有要在这里住一夜的愿心以及勇气。
再拍了一些照片,终于马队回来了,导游也就宣布去中间那个大蒙古包里准备用餐。开始是等,等齐了人再等菜,而导游在这时候还不忘了介绍情况。据她说这里蔬菜其实比肉菜更稀贵,因为种不了,也难买到,倒是肉菜很平常。“所以”,她最后结论道:“别看这些多是蔬菜,其实不比肉菜便宜的。”我并不相信她的话,蔬菜更贵,那蔬菜应该更少才对,而况在响沙湾吃的`自助餐,一长溜的菜盆里根本就没有肉菜。
吃了一些时,三个蒙古青年来弹唱敬酒。据导游以及司机介绍,这个一边弹马头琴一边唱的蒙古青年,是这一带最好的乐师,我们听了这介绍,也就都有些佩服的看他弹唱。不过所敬的酒是啤酒,并非本地特色的马奶酒之类。幸而马头琴果然悦耳,手抓羊肉也很不错,蘸着酱吃,然而易于腻人。一小段的歌舞祝词完了,女青年即又给各人献上哈达,虽是薄薄的粗糙的白纹布,但因为含带着一份自以为的别样祝福,究竟也让大家都喜欢起来。
如果非要找出这一次草原之行的高兴处,那就唯有这段马头琴弹唱了,遗憾的是太短,等我想到要用相机记录起来,它也就匆匆而过,只剩下一条雪白的哈达在手上了。
吃完了饭,旅游点的人说是还有个小节目,也就是“草原三艺”的骑马摔跤之类。经他们一说,我才记起广告上确也有这项目的。但按他们的意思,是虽然人很少,程序却不能缺,最起码过场是要走一下的。
于是我们就被带着去看他们的“草原三艺”的过场。
先是跑马,一个大人带着两个半大孩子骑着在空地上跑了一圈,他们在圈子直径的三分之二处折了回来,但折扣也不算多。而且我看那几匹马已是气喘吁吁,知道它们可是卖了力气,我所不知道的是,电视里从来奔腾驰骋的马们会这样不济。接下去的摔跤可就过场得过分,实在也就是儿戏。开始他们说只骑马跑一圈就算,但小学生们非要看看摔跤,那人拗不过,就对这两个半大孩子说:“你们摔给他们看看,随便弄了下好了。”然后又转头对这几个热心小观众说:“今天游客少,表演的人不在,我叫他们学着摔给你们看看,服装就不换了。”
两个半大小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又笑了一会,然后装模作样的抱住对方的臂膊,这样的扭了几扭,其中一个伸脚将对方绊了一下,随着一个的假装倒地,这“草原三艺”之二的摔跤也就宣告结束了。不过我们都有些诧异,当然不是表演得精彩,而是太过玩笑,且假装得这么拙劣。或许几个小学生也在心里埋怨,这丝毫不比他们自己打架玩来得好看。
说是“草原三艺”,其实只有“二艺”,跑马摔跤完了,他们也就宣布所有表演项目全数完结。但小学生们实在心有不甘,非缠着还要看射箭,到这时候,不要说旅游点的几个人,连我都很有些烦了。再者,就他们这样,还能射什么箭?家长们最后没有法,为平复小学生们的大失望以及大不甘,又花了一百元一趟的由那大人带他们各跑了一圈马,而后两块一根的射了十几支箭。
司机已经把车子开到旅游点的大门外,也是等得有些不耐烦,而我只想早些离开这无聊的地方。一头未成年的花奶牛不知从哪里出来,在车子边嗅了几嗅,慢慢的又踱着步子来到大门口的栅栏边,昂着头似乎在看那几个小学生射箭。几匹马这时候向那边公路上跑去,一个半大孩子就骑了摩托车去追,马们似乎很怕摩托车的声响,在将上公路时就都被撵了回来,它们或许不知道,此时我正拍下它们的撒欢。偏到西天的太阳仍然白光辉耀,而且颇有些威力,这就宣示着离黄昏的尚早,以及我要看草原落日的无望。阵阵的凉风吹过来,使我没有被太阳光逼进更无聊的车子里面。那几个小学生射着箭却很高兴,这是他们在草原上自己动手做的唯一一件事情,虽则没有一支箭能近到靶标。
小学生们都还意犹未尽,恋恋不舍的走向车子,其中一位母亲却嘱他们认真记住这些经历,说是回去好写作文。我不知道他们的作文最后会写成什么样在?但我所写出来就只能是这样一副无聊赖的样子。
车子终于走上来时的路,只是反着了方向。半天的游走让大家都有些疲惫,上车没多久,就再没有人愿意开口说话。渐渐地小学生们也都睡着了,整个车厢里只听得汽车自己的声响,还有我自己颇为沉重的呼吸。
我虽然终于得到我的所盼望,就要离开这无聊的地方,但这盼望却并非我所愿,这只是一种逃避,避开这连失望都不再有的无聊。其实盼望有两种,一种是渴望接近自己的所爱,一种是盼着远离自己的所厌。而当这所厌正是先前的所爱,这第二种的盼望就会被开始的接近的渴望给以一个刻毒的冷嘲,到这时候,所有的只是一种无法可想的落慌而逃。
太阳仍然发散着它无边的威力,而且这大威力被不透风的车窗玻璃包裹,使它全扑在车里人们的身上。我被威压得整个人恹恹的,盘山路当然更有些晃荡,我满腹的不安几次就要“喷薄而出”,但我终于还是忍住了。然而,低落的情绪让我又有些自失起来,我不知道缘由,只是心头莫名的被抑压,有些透不过气来的沉重。昏昏的车子终于过完阴山,再走下去,又开始见着了高楼,知道呼市已经近了。我这难于呼吸的情状将要在下车之后终结,但这份莫名沉落着的心境,或许并不会被外面清新的空气扫除掉。我努力找寻缘由,却意外的发现这似乎是一种愁绪。
离开一个久住的熟识的地方,当然要让人愁肠百结,但我不知道的是,离开这样一个我厌留的地处,我也莫名的生出些愁绪。或许我的愁绪不是对着这个地方,而只是因为要离开。许多年来,我离开了故乡,离开了亲人,离开了很多我愿意珍惜的人事,也离开了“心”。当这些离开都伴着一份抹不去的愁绪时,我渐渐把所有的离开都加上了淡淡的哀愁的味道。
或许,对于这样的人,“离开”本身就已经成了一种愁绪。
乌拉盖草原之行散文随笔 篇7
或许是对草原思念得太久,或许是对草原眷恋得太深,初踏上呼伦贝尔这片土地时,我竟然是恍惚的。
直到那无边的绿色充斥眼帘,直到身旁的朋友欣喜得大呼小叫,我才如梦初醒。草原,我梦里的草原,正在与我深情对视。
天和地开阔到了极致,天蓝得那样澄澈,云白得那样纯净,而草,绿得仿佛要流出来。路像飘带,曲曲折折伸向远方。不时,有片片明黄跃入眼帘,那是盛开的油菜花。馥郁的颜色交织融合在一起,将六月的呼伦贝尔涂抹成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
一望无际的天边远山连绵不断,形成起起伏伏温柔的曲线,而云朵像是淘气的孩子,一会趴在山头,一会飘在山腰,偶尔一朵还会悄悄蒙上太阳的眼睛,于是有的山腰间便漆黑一些,像是蒙上了一层黑纱,又像是画家刻意加重的那笔丹青。
远远看到羊群漫步在草坡上,与白云连成一片,让人怀疑是七仙女将云朵撕碎了洒落在了草原,还是牧羊女不小心将羊群赶上了天,总之羊如云,云似羊,一朵朵飘浮在草原、天边。
与我们那里相比,这里的山是丰腴的,极少有裸露的地表,茂密的植被将群山遮盖得严严实实,在背阴的山坳里,又常常长有一簇簇的白桦木,枝繁叶茂,远远望去,如碧毯上凸起的朵朵绒花。大多时候,那些树或是一棵独立、或是两棵相约、或是三五成群的耸立着,树冠茂密偏向同一个方向,像是一个个守望者。
大大小小的河流、湖泊,像不规则的镜子镶嵌在草原上。茂密的'树木涉水丛生,洁白如莲花的蒙古包傍水而落,形成一片片充满生机的湿地。最令人震撼的是号称“天下第一曲水”的莫日格勒河,它像一条波光闪闪的玉带,绵延不绝,百转千回。在它的身畔,伫立着一片金黄顶子的帐篷,这便是金帐汗蒙古部落。一代天骄--成吉思汁曾在这里秣马厉兵,与各部落争雄,最终占领了呼伦贝尔大草原。因为有莫日格勒河的滋养,后来许多游牧民族都曾在这里游牧、繁衍、生息。他们会根据季节、草场变化情况而不断地轮换草场,牧人们称为走敖特尔,汉译为“倒场”。在陈巴尔虎旗,我们有幸遇到这样一队“倒场”的牧民,他们用几辆勒勒车拉着蒙古包构件、炊具等生活用品,载着家人,吆着畜群正准备迁往新的游牧营地。他们用生涩的汉语与我们简单交流后,便沐浴着晨光不紧不慢上了路。逐水草而迁徙,哪里合适便在哪里落地生根,枕着草原,伴着牛羊,或许,这也是最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吧?
这里的牛羊,也是幸福的。没有那么多的栅栏、钢丝、高墙圈着,草原不喜欢设防,牛羊们全都自由地在草原上遛达。路边上的警示牌极具特色,上面无一例外地写着:车辆行驶,注意牲畜。在我们几天的穿越中,总会有一群群牛羊横穿马路,它们不慌不乱,在喇叭的鸣叫声中依旧不紧不慢,缓缓向两边散去。它们是草原真正的主人,而我们,却似突然造访的不速之客。在这里,动植物固守着最原始天然的和谐。
终于停下车,双脚淹没在了草丛中。这里的草好高啊,几乎探到了我的腰,让你无法预知脚下是平是陡,于是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叫不上名字的野花大片大片地开着,这些花儿,它们一点也不名贵,甚至谈不上鲜艳。它们多数是细数小巧的,很少有大朵大朵炫耀自己的,但它们开得那样执著热烈,它们汇聚在一起,随风摇曳,笑盈盈地看着你。就像这里的人,淳朴而豪爽,热情而奔放,倾刻间便熟稔亲切得如同老朋友一般。
有一种像是棵棵小树般开着紫色花朵的草吸引了我的目光,当地人说这是苍蝇花,据说可以防苍蝇,因为采摘下来不会枯萎,花形、枝叶能保持近一年,所以又叫干枝梅,是一种貌似假花的真花。还有一种低矮的白色韭花,闻着是韭菜的味道,可以直接剁碎了拌面或就着吃。那种金黄色的是金莲花,阴干后泡茶喝清脑明目,是很好的中药材。这时我闻到一股花椒粉的气味,原来靠近地表的那种不起眼的植物是野山椒,当地人直接用来煮肉吃。偶尔还会有白色的蘑菇,白白胖胖柔嫩细滑得像是婴儿的手臂,让你不忍心采摘。还有蕨菜、黄花……或与肉煎炒,或直接凉拌,都是地道的美味。
中午时分,我们在蒙古包内用餐,吃的是草原特色风味——手扒肉、血肠。有两个朋友不习惯用手抓,将整块大骨头盛到自己盘里,然后用刀使劲切,看起来像是在吃西餐。硕大的蒙古包内载歌载舞、热闹非凡。此时,吃什么已不重要,来自哪里也不重要,人们缷下了工作压力,忘掉了琐事烦恼,只想如蒙古同胞那样,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直至忘乎所以、痛快淋漓地喊两嗓子。
午饭后,大家三三两两散落于草原各处,或屈膝而坐,或翘首伫立。面对草原,词汇变得贫乏,但心宽阔得无边无沿,脚步轻盈得如踏云端。极目远眺中,那些生活中的琐事烦恼,那些工作中的压力困扰,早已渺小轻薄得不值一提。此时,你只想卸去一层层重负,想揭开一层层包裹,让自己最真实最朴素的一面裸露出来,哪怕它是脆弱的。草原,是包容的,它似乎要化解掉你的所有心事,草原,又是精深的,它让你猝不及防地频频被鼓舞震撼。此时,想要纵情高歌,想要奋力奔跑,或者干脆四仰八叉地躺倒在草地上,看白云悠悠飘过,听鸟声啾啾滑过。想让自己放纵得彻底,简单得纯粹,舒服到极致。在巨大的喜悦中,安静地闭上眼睛,听从内心的召唤:皈依,皈依于自然。
这大概是心灵最好的归宿。
乌拉盖草原之行散文随笔 篇8
小时候就一直怀揣着对草原的梦想,觉得草原那么宽广无边,那么引人入胜。有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溪水、洁白的羊群、健硕的马匹和草原上的卓玛。苦于一直没有机会去亲眼看看内心向往的地方,总觉得这是一种遗憾。但是利用这次假期,我终于完成了我的梦想。
驱车四个小时到达了甘肃省的临夏县,临夏是因为所处之地临近夏河而得名的。透过车窗便可以看到夏河的全貌,但是令人失望的是夏河的水因上游修建了水坝,几乎快要干涸了,只有上游放水时才可以看得到名副其实的夏河。也许是甘肃特有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这里的山注定是荒芜的,没有一丝绿意,只能看到裸露出的山体和分明的棱角。一路都是同样的风景,让我实在没有什么兴趣坚持,倦意袭来,只好在颠簸的车上用睡觉打发时间。等到我醒来时发现我看到的都是藏式建筑,每家每户的院子里都扎着彩旗,随着风翩翩起舞。听人说那些彩旗是有寓意的,叫做风马经,每当风吹一遍就相当于藏家的人念了一遍经,表示了他们的虔诚也希望他们自己的一切可以一帆风顺。他们的房屋背靠着巍峨的大山,与山上的树木形成绿白相间的合围之势。山上的树木苍翠欲滴,让人顿觉神清气爽。一阵风吹过像是迎合着节奏给那些彩旗热烈的拍和。这已经进入藏区了,意味着离我向往已久的草原越来越近了。欣赏着沿途的风景,我心里不断地感慨着,真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忽然,有豆子大的雨点啪啪的打在车窗上,天一下子变得黑乎乎的,还真是天公不作美,我心里咯噔一下,情绪也低落了许多,只好长叹一口气。还不等我反应过来,天忽然又转晴了,阳光依旧刺眼。“这算什么嘛”我嘴里嘟囔着。有人告诉我说“在这里,一片云就是一片雨,乌云飘到哪里,雨就下到哪里,正是因为这独特的天气原因,这里的草木才能如此茂盛。”我又一次为大自然的`神奇感叹着。不一会儿,车子驶入了夏河县,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我正式踏上了去草原的路。途中经过了一隅寺庙,那便是著名的黄教寺庙拉卜楞寺。我只是在车上目睹了它的外墙,金光闪闪的透露出佛教的神圣与高贵。离这里不远,乘车五分钟后我便到达了桑科草原,心里忽然产生了一份莫名的紧张与敬畏。下了车我竟毫无节制地奔跑了起来,才不管哪门子高原反应。嗅着草儿散发出的阵阵清香,看到了棉花糖般的云朵,我仿佛已经醉倒在了这人间仙境当中。
草原并不是纯粹由草组成的,地上还有那种小碎花,紫的、黄的、粉的统统夹在草的中间,好像是在玩捉迷藏似得,不身临其境根本发现不了。在我的意识里,总认为草和天是相接的,一抬手就能捉到一片云,可是这下我才发现我的想法是错误的。是因为草原太广阔了,怎么也无法望到边际,而且是一片连着一片,所以我们看到的草总是接着天,但事实并非这样,因为野旷显得天低这倒是正确的解释。我坐在这里静静的享受着青草的芳香,思维和天上的云朵一样,在这大草原上飘着,抬头看到对面草坡上洁白的羊群惬意的吃草,眼前有匹棕色的骏马在这里停歇,才意识到它们才是草原真正的主人,这里才是属于它们的天堂。旁边有藏族人白色的帐篷,就像是开在草原上的雪莲花一样,一朵一朵错落有致。那些人在帐篷里面忙碌着什么,也许是准备着晚餐吧。我没有太在乎这些,只是还陶醉在这片纯粹的绿色中。抬头看见远处有片乌云向着我这边飘过来,又下起了雨,草原上的天气真是很神奇,以云为界限,确有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感觉。我只好调侃地称为“太阳雨”。雨过天晴,天边悬挂着城里不曾见到的彩虹,颜色是那么鲜亮分明,彷佛仙女掉落的衣服悬悬的挂在天边,我被这样的美景深深的打动着,想着如果能与这样的景色融为一体,那也就此生无憾了。
雨后青草的香味更加浓重,使人闻到这种气味后更容易忘记自我,更容易产生幻想,觉得这哪里是人间,明明就是仙境。回过神来低头看了看表,已是下午七点了,天还是那么亮,根本没有黑下去的意思,远处有几座小屋子,区别于草原上的帐篷,是砖结构的小平房,看上去和草原显得有些不搭调,但只见烟囱里冒出了缕缕白烟,想是那户人家正在做晚饭吧。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照大地,阳光穿过乌云散射出的光芒照射在我身上,映红了我的脸庞,夕阳中的草原像是含羞的姑娘,显得更加醉人。随着时间的消逝,天色渐渐暗了下去,草原上起了微风,温度瞬间低了许多,让我一下子难以适应。只好躲进了旁边的帐篷取暖,我探着脑袋看草原的晚景,此时此刻,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刚才看见的炊烟并没有因为风的吹动而消散,反而越聚越多升的越来越高,形成了一片云。这也许就是真正的“烟云”吧,这里的风吹得动我,却吹不动烟,遇到了云似乎也不会动了,像是调皮的孩子突然变乖了一样,让人哭笑不得呢。天黑了,草原上燃起了篝火,当地的藏民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围着篝火跳起了欢乐的锅庄舞,唱起了藏歌。这是他们特有的娱乐方式,是那么简单欢乐。浑厚高亢的嗓音里透出他们的淳朴与善良,他们整日与大草原为伴,性格也就像这草原一样,纯粹、宽广、豪放。
在这欢乐的气氛当中,不知不觉,已是晚上十点多了,我不得不离开了这里,但内心里实在是舍不得放下,更不愿离开这里,我多么想我就是一个快乐的草原人呢。这样就可以一辈子生活在仙境般的美景中,去感受那一份没有被污染的纯洁,远离城市的喧嚣,躲开形形色色的烦恼。草原其实最应该属于寂寞的人,这样就能够聆听得到草原最深处的呼唤。这里的蓝天、白云、绿草、溪流包括人和物,都需要慢慢地体味品读甚至融入血液。尽管我不是草原人,但是我仍然愿意面朝草原,春暖花开。
乌拉盖草原之行散文随笔 篇9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或许是对草原最简洁而真切的描绘吧!我对草原的思念是从儿时读了《敕勒歌》开始的,但那时却怎么也难以让一个冀中大地上长大的孩子想象出辽阔草原和成群结队的牛羊究竟多壮美。
草原对我犹如一个梦境,当真正踏上了草原,这个梦仍未破灭,竟如此甜美。草原象一幅绿的画卷,伴天边云朵,自由卷舒。草原象绿色的海,一望无际,随风起浪,草波如潮。草原养肥了牛羊,牛羊养肥了草原人,草原人骑着膘肥的骏马先是在草原上驰骋,跑得久了,草原就小了,也就跑出了草原。铁骑带着膘悍的英雄们横冲直壮,跨进了长城,闯入了西伯利亚。想到草原就不能不让人想到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和属于他的那个时代。
草是柔弱的,但它养育的牛羊和英雄却强悍无比。草的柔弱只是外表,它是生长在严寒和高海拨“荒蛮”之地的,它有顽强不可抵御的生命力,它的强大不仅是其本身,更在于那无边无际个体组成的草的世界。“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草原正是星星点点的草融合的庞大原野。成吉思汗也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称谓,而是一个民族的英雄,一个英雄的民族,他的性格亦如生养他的.草原,浑厚雄壮,“天似穹庐,笼盖田野”。草原蓄养了英雄的气概,英雄走出了草原,拓展了草原的气概,那是无所畏惧的勇气,那是战无不胜的豪迈,于是就有了攻无不克的胜利,有了气吞山河,一统海内,远征亚马逊的辉煌,这不得不让人思念草原。
思念草原,其实是思念英雄,思念美,绿草如茵或许是草原独特的美,英雄不独草原有,但只有草原的英雄更令人思慕,他们舒展的如同草原本身,大气磅薄的亦如草原,生命力旺盛的亦如草原......无拘束的草原,养育了雄健不羁的骏马,造就了天不怕地不怕改天换地的英雄,他们是草原的主人,也是草原的子孙。如果把靠近海洋的文明称为“蓝色文明”,内陆称为“黄色文明”草原文明是否可以称为”绿色文明“呢?蓝色文明是开放性的象征,黄色文明则是保守传统的象征,绿色文明则是一种什么形态呢?是开放的、传统的,还是开放与传统兼而有之呢?或许是后者吧,但应当是以开放性为主,兼有传统性吧。客观上看,草是水与土的中间形态,蓝色文明以水为主体,黄色文明以泥土为主体,草则是以土为母体,以水是命脉的中间体,生之于土却灵于土,源之于水却有生命,正是这灵异的草写就了神奇的历史,这本身就是魅力,就是书之不尽的美。
思念草原,其实就是思念自由,思念洒脱。在草原上骑马的感觉就是自由和洒脱的切身体验,骑马在草原上飞奔,无拘无束,草原平坦如砥,宽广无边,马儿信马由缰,心儿也随马自由的敞开......
乌拉盖草原之行散文随笔 篇10
端午节这天一大早儿,我和妻子设置好汽车导航,驱车前往京北草原。
进入蜿蜒起伏的盘山路后,前面的路越来越不好走了,有的地方儿正在修,有的路面儿坑坑洼洼,高低不平,一路颠簸,我们来到了一个小村镇。小村镇道路的两侧排列着小饭馆儿、商店和酒店。最惹人注目的是那些饭馆儿的招牌,上面大多写着“草原肥牛肥羊烧烤涮”和“烤全羊”等醒目的字,有的店门口儿还放着已经生锈的烤炉,烤炉是用半个大铁桶做的,用铁架子支撑着,在烤炉的旁边儿立着自制的灯箱招牌,那“鲜羊肉、卖活羊、现杀、现烤、现卖”的字很是刺眼。
此时,汽车导航已经显示到达了目的地。我们并没有看到草原,担心走错了路,心里有些着急,便停下车来,向一家小店里的伙计打听:“劳驾,请问草原在哪儿?”店伙计说:“这里就是。”“怎么看不到草地?”“往前走,拐过弯,就看见了。”“那里有旅馆吗?”“有不少。”我们向他道谢后,照着他说的路线继续往前走。
果然,草原和草地上的山展现在我们面前,兴奋的心情难以言表。我从心底喜欢草原,草原能让久居城市的人们暂时逃离城市的拥挤、喧嚣、憋闷和雾霾,让那烦躁的心有一个停留的港湾。草原不仅带给人们清新、凉爽、放松、心胸舒展的感受,还能满足人们接近大自然的天性,让人在这天然的氧吧里,自由而畅快地呼吸。
我们没有进入草原,先找了一家儿靠近草原的酒店,安顿好后,带着照相机,兴致勃勃地来到草原出入口儿。
这里有很多马,地上有不少马粪、沙土、烟头儿,还有十几辆山地车。有十多个游客骑着马,在马的主人带领下,排着队从我们面前经过,向着草原深处走去。我的腿有残疾,不能骑马进草原,唯一的选择是山地车。刚刚走向山地车,不少车主就围拢上来。这些车主大部分是女人,尽管天气已经很热了,但她们仍然头戴太阳帽儿,脸上戴着大口罩儿,只露出双眼,脖子上戴着围巾,穿着严严实实的衣裤。这些车主们七嘴八舌地向我们介绍自己的山地车,有的干脆把山地车开到我们面前。我们询问了驾驶山地车的操作步骤,得知山地车制动要用脚踩刹车踏板时,心里顿时失望了,我是无法踩刹车的,正要离去,一个车主说:“我们开着车带你们进草地。”听她这么一说,感到这个办法不错,于是,我和妻子就一人租了一辆山地车,由车主开着进入草地。
六月初的草地上,那些草仅有一寸多高,长得稀稀疏疏的,有些地方儿的草好像还在沉睡着,裸露着干黄的身躯。不远处儿,有一大群羊,仨一群俩一伙儿的,跟着头羊,默默无奈地吃着稀疏的草,缓慢地向山的方向移动着。那些羊的身上都黑乎乎的,就像一块又一块好久没洗的白毛巾。羊在草地上各自寻找着可吃的草,低头默默地吃着,听不到它们的咀嚼声儿,对它们来说,眼前这些矮小、娇嫩、柔弱的草也许是它们唯一的食物,如果不吃这些还未长大的草,它们还有什么可吃的呢?善良、单纯的羊,也许还不知道,更不会想到,有多少人在等待着吃它们呢?草地养活了它们,随着来草原的人越来越多,它们不分大小很快就会变成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羊最长能活11年,哪只羊不希望自己能活那么多年呢?可在极其残酷的现实中,又有哪只羊能活到那个年龄呢?羊不是被狼吃掉,就是变成人们的食材,满足人们贪婪的舌尖的需求。食客们吃饱喝足,打着饱嗝回到城里去了,留下了残渣剩饭和垃圾,还有羊的碎骨头。一拨儿又一拨儿的人来了,又走了,一群又一群的羊被宰杀了,吃掉了。草地在羊的舌尖儿上加速了沙化和萎缩,随后会带来次生灾害,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准确地说,造成草地的沙化和萎缩,并不是在羊的舌尖儿上,而是在人的舌尖儿上,难道不是吗?
我们乘坐的山地车慢慢地行驶在草地上,也向着大山方向前进。车主告诉我:“山后有条小河,草长得好,你们可以去看看。”征得我们同意之后,她们加快了车速。山地车轰鸣着、颠簸着、摇晃着往前行进,车后扬起了浓浓不断的尘土,就像那沙尘暴,在车后狂舞、弥漫。尘土源源不断地落到我们的车上、身上,弄得我浑身上下都是厚厚的黑褐色的尘土,就连挂在胸前的黑色照相机也失去了原来的模样,真后悔把相机皮套放在了客房,担心照相机进了细沙,无法在这里拍照。无情的尘土继续夹杂着干草、沙粒疯狂地,无情地袭击着我,抽打着我的脸和裸露的胳膊,已经感觉到了疼痛,呼吸也越发困难了。游玩儿的兴趣也随着尘土一起降落在地上,我只好大声儿告诉车主,不去山那里了。我们回到草地出入口儿下车后,只见妻子从头到脚罩着一层黑褐色的土,黑色的秀发也变了颜色,整个儿人就像刚刚从土里钻出来,她如果站着不动,就像城市广场涂满油彩的雕塑行为艺术铜人儿,我冲着她苦笑着,她也乐了,对我说:“你比我还土,除了牙还是白的。”回到饭店的二楼客房,我们赶紧洗澡,流到地上的洗澡水都变成黑褐色,地上还有细沙子。我洗完澡,换好衣裳,感到很热,就站在窗户前吹凉。
站在窗前向远处眺望,天雾蒙蒙的,不知是雾还是霾,看不到想象中的蓝天和云彩。氤氲的雾气覆盖着茫茫山峦,看不清山峦原有的风貌。朦胧中看到草地里的羊群,还有正在向着草地掠夺土地的新建房屋,那些房屋很快就会成为新的饭店和旅馆,真不知道这样下去,这草原还会有羊群生存的空间吗?楼下是一家饭店,院子很大,左侧是楼房,对面儿是餐厅。院子里面已经停放了十多辆汽车,大部分是越野车,有大众、现代,也有奔驰、宝马,还有我不认识的种种牌子。忽然,一辆很大的电动三轮儿车开进了院子,停在了一间房子门口儿,车上放着很大很高的铁笼子,里面站着三只羊。开车的下车后,走进了那间挂着白布帘子的小屋,一会儿,开车的和一个壮汉子从那间小屋走了出来,来到车旁,那个壮汉子熟练地在笼子里抓住一只羊的两条前腿儿,用右手把羊从车上拽下来,拖进了屋里,三只羊就这样被无情地拖进屋里以后,电动三轮儿车开走了。不大功夫,那壮汉子掀开门帘儿,从屋里走了出来,双手提着一只羊的前后腿儿,朝着我们楼下的`方向走来,这只羊已经无头、无蹄、无皮毛,我跟着他的行走路线一看,原来,那里有一排平房,只能看见房顶儿,房前不断冒着缕缕清烟,不用问,冒烟的地方儿一定有烤炉。那壮汉子提着宰杀好的羊,正是走进了那里的房间,过了一会儿,他又回到了那间挂着白布帘的房间,不大功夫,他又提着一只宰杀好的羊,走向那冒烟的房间。
妻子已经把沾满尘土的衣裳洗干净了。她晾好衣裳后,我们下楼去吃晚饭。在一楼,我们遇到了饭店老板,就向他打听小镇哪里有特色小吃,当我说起刚才看到的宰羊的事儿,他介绍说:“那是在做烤全羊,一只羊1000多块,烤全羊25块一斤,现在是淡季,七八九这三个月才是旺季。到了旺季,城里人来的多了,烤全羊就贵了。”“我看到楼下那家20多分钟就把羊宰杀好了。”“那是慢的,快的,十来分钟。”“你们店里卖烤全羊吗?”我问道。老板指了指屋角儿标有商标的不锈钢烤炉说:“你看,我们家的烤炉还闲着呢,再过些日子就该用了,城里人就是奔着烤全羊来的”。
从饭店出来,我们漫步小镇街头,路过一个小饭馆儿,只见饭馆儿前放着一个大铁桶做的烤炉,一个伙计正在往烤炉里放黑乎乎的木炭,旁边儿的电线杆上有两只小羊用绳子拴着。在不远处儿,只见一个大高个儿、有点儿将军肚儿的大汉两腿间夹着一只羊,慢慢往这里走来,身后跟着几位衣冠楚楚的城里人。那只羊很高,快到了那汉子的大腿跟儿。那只羊好像已经闻到了血腥味儿,预感到自己的生命就要失去,不肯再往前走,那汉子就用腿不断撞击羊的两肋,左一下儿,右一下儿,边走边撞,每次撞击,那只羊就极不情愿地、痛苦地往前迈几步儿,快到我们跟前儿了,只见那只羊的双眼流露出哀伤、悲悯、乞求、无助和绝望的眼神儿,眼角儿也能看出有明显的泪痕。它也许希望周围能有人来拯救它,可这里的人有谁能够解救它呢?人们都是冲着羊来的,来吃它们的骨肉。我不敢再看那只羊了,更不敢看它的眼睛。他们来到小饭馆儿的门口儿停住了脚步,我已经预感到,他们要在门外宰杀这只羊,我虽然救不了这只羊,但是不忍心看到这只羊被屠宰。我拉了拉身旁妻子的胳膊,小声儿对她说:“赶紧走,快点儿。”我们朝着马路对面儿一家小餐馆儿走去,不忍回头看。
来到这家小餐馆儿,我们点了一份儿炒莜面、大葱爆羊肉和几个凉菜。在等待上菜的功夫,我忍不住向窗外张望,只见那个小饭馆儿前的烤炉已经冒烟了,围在那里的人,就像是无聊、空虚、寻刺激的人那样,正在观看宰羊,我听了听,也没有听到那只羊临死前发出的悲惨嚎叫,倒是隐隐约约听到了那里人们的说笑声儿。看到这个情景,我的心在震颤着,羊是多么善良啊,短短的一生最容易满足了,它们没有什么奢望,吃饱了,有羊圈住,哪怕羊圈再透风,再闷热,再寒冷,它们都能默默地承受着。说不定哪天,这些羊圈也会被拆掉,变成羊的屠宰场,变成人们吃喝寻乐的场所。一只羊的一生除了奉献再也没有别的了,羊奉献给人们的是漂亮的毛衣,舒适的皮鞋,高档的包包,还有佳肴美馔,临死,连骨头都不知了去向。即使这样,也不能唤起人们的仁慈和博爱,一批又一批的羊,仍然要被宰杀,吃掉。可怜的羊,来到世上,似乎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食欲而来的,那深不可测的食欲。我忽然感到有了一种负罪感,我是爱吃羊肉的人,刚才点的菜不就有羊肉吗,尽管我没有宰杀过羊,但是,我和饭馆儿宰羊的人又有什么区别呢?我也间接地成了屠杀羊的刽子手。孟子曾经说过:“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眼前那些观看宰羊的人们,怎么变得如此的冷漠,如此的无情,如此的麻木,如此的野蛮,如此的残忍,羊也是一条生命啊,你吃它也就罢了,还要看着它被宰杀,难道说你是铁石心肠吗?当你面对桌子上的烤全羊,你还吃得下去吗?此时此刻,我已经没有了食欲,就和小餐馆儿的老板商量,把还没炒的大葱爆羊肉退掉了,只吃了点儿凉菜和几口炒莜面。
吃完饭,我迈着沉重的脚步走出小餐馆儿。在回酒店的路上,又路过那个小饭馆儿,只见门前的地上有少量的血迹,在两只小羊儿的身旁有一堆带血的羊皮。不用问,那只羊已经上了烤炉,再过几个小时就会上餐桌儿了。可怜那失去自由的两只小羊儿,说不定哪一天被食客看中了,瞬间也要变成身旁那堆带血的羊皮。
快到酒店了,猛然又刮起了大风,地上的沙尘、塑料袋儿、破纸和干草被大风吹上了高空,在空中打着滚儿又落下来,落到地上,又四处乱飞舞,四处乱抽打,然后拽着地上的尘土垃圾又飞向高空,风沙吹得我们看不清前面的路,尘土源源不断落在我们的头发和身上,风大了不敢睁眼,只好走走停停,好在我们住的酒店不远,回到酒店以后,我们不得不再次洗澡,洗去身上的尘埃。
此时,天色已经黑了,酒店楼下那个院子里已经灯火通明,店家在院子里摆放好了三张大桌子,桌子上摆满了大盘子菜肴,桌子上的烤全羊特别刺眼。每张桌都坐着十几个人,有男有女,还有小孩儿。他们喝着酒,吃着菜,吃着烤全羊,里边儿那张桌子喝酒的还大声儿划起拳来,有几个年轻的男女拿着麦克风唱起了跑调的对歌儿。本想来大草原享受静谧、凉爽和温馨,没想到这里也不肃静,竟然这样的吵闹。到了后半夜,喧嚣和吵闹声终于慢慢停止了,明晃晃的灯也关闭了,窗外的一切都回归到清静的夜色之中。
研究草原的科学家陈佐忠先生说:“草原是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草是地球的保护层,对于提高空气质量具有很大意义。”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面对不断侵害我们的肌体,蚕食我们健康的雾霾,保护草原,那是一件多么紧要的事情啊。
乌拉盖草原之行散文随笔 篇11
一、喝早茶
我在18岁的时候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个地方,把吃早餐叫喝早茶,而且那碗里的食物确实是以茶为主。这个地方就是锡林浩特和以锡林浩特为代表的畜牧业为主的地区。
那茶水是用青砖茶熬制的,再兑上适量牛奶,加少许盐就成了。兑牛奶的叫奶茶,蒙语叫“苏太且”,不加奶的称其为清茶,蒙语叫“哈日且”,但翻译的时候你可不能直译,否则就成了黑茶了,虽然从颜色上看叫黑茶也比较接近,但大家习惯的叫法还是清茶。熬制清茶或奶茶的过程说起来极其简单,但不同的人,不同的手法,熬出来的茶的味道是不同的。最地道最香醇的当属牧民熬制的奶茶了。通常都要把青砖茶砍成小块装到提前用白纱布缝制好的口袋里,待灶上锅里的水沸腾了就把茶口袋放到里面,然后用水瓢或勺子舀出来从高处再浇下去,循环往复,次数越多味道越好,不知是否有科学依据,但我觉得这样做至少可以除掉茶叶中生木的异味儿。茶水的浓度要依据自己的口味而定,一般红中透黑即可,然后加上适量的盐,清茶就熬好了;如果想喝奶茶,再加适量牛奶煮沸就行了。
奶茶或清茶是不能填饱肚皮的,即使把肚皮喝得发胀,那也是虚假“繁荣”,几泡尿出去,胃里便空空如也。事实上,无论过去贫困时期的还是今日,锡林浩特人早茶的餐桌上总会有更丰富的内容。最简单的,清茶或奶茶里会有少许小米,称之为米茶,还有的巧妇会提前把小米用黄油或牛羊油炒一下,然后放在茶里熬熟,喝起来既香醇又解饥饿。另外,桌子上常会有炒米、炸果子、黄油,奶豆腐之类的食物。如今锡林人的早茶实在是太丰富多彩了,除了以上那些内容,还会有肥美的手把肉,新鲜的血肠肉肠以及蒙古包子、沙葱饺子之类。还有一种叫锅茶,就是把牛肉干,奶豆腐炒米黄油放在锅里,兑上熬制好的奶茶,下面点上酒精,就着热气,喝个全身透汗,爽极了。如果时间允许,还会有一两瓶老酒,那就叫喝硬茶了。不过这样的早茶一般人难得享受,只有在节假日才有时间品味。不是钱的问题,主要是缺少时间。
二、吃手把肉
手把肉又叫手抓肉,顾名思义就是用手抓着吃的肉。这种饮食的原料以牛羊肉为主,就是把按着骨骼大小大卸八块之后放进冷水锅里煮,纯草原的煮法是只放点盐和葱,其他调料一概不放,以保证肉质的原生态。而且煮手把肉的柴火也很讲究,煤气要比电好,木柴要比煤气好,而牛粪火是煮手把肉最佳的柴火。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时间都比较紧,所以很多城里人都选择用高压锅来煮,而且还加了花椒大料鲜姜陈皮酱油等一大堆佐料,这样做出来的手把肉少了原生态不说,味道也是大打折扣了。
吃手把肉的方法也比较讲究,一般是左手持肉,右手拿刀,刀刃向内,从外向内轧肉。据民俗学者说,这样的方法体现了蒙古族人对别人的尊敬,刀刃向里,宁可伤到自己也不能伤到别人。一般情况下,羊的胸部和后腿部位的速记雅思这两块肉要敬献给尊贵的客人或长辈;羊的前肩胛骨部有一块类似扇形板子的骨头,蒙语叫做大冷雅思,这一块手把肉是要大家共同分吃的,应该是由主人用刀子给每个人分一块。吃肉的时候一般应该肥瘦搭配,特别像羊肋骨,它们外表一层都是肥肉,靠近骨骼的才是瘦的,所以一般吃这块肉的时候不能一层层吃,而应该把刀子由表皮向骨骼纵向垂直切,这样切出来的肉块白红相间,肥瘦搭配,吃着才鲜嫩可口,不肥不腻。如果自己单独吃一块肉,一定要把骨头上的肉吃干净,否则会被人讥笑为狗都不如。不过这对于不常吃手把肉、不会用刀子的认真还有点难,特别是脊椎骨头,结构复杂,古风和柔纵横交错的掺杂在一起,没有三两年吃手把肉、使刀子的经历是绝对收拾不干净的,所以奉劝这样的朋友最好别单独享用一块骨头或者尽量别选难啃的骨头。有些主人很讲究,会把煮好的肥羊尾一片一片的切下来分别敬献给客人,一般情况下客人都要入乡随俗,要十分友好地接受这份敬意,把这片肥羊尾全部吃掉,要是确实觉得有些肥腻,可以蘸点蒜蓉辣酱,主人会对此举示以宽容一笑,无伤大雅的。
如今,锡林郭勒草原的两大品牌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羊已经驰名中外,不但走出本埠,也已经漂洋过海,成为阿拉伯国家的最爱。人们戏说,这些羊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拉的是六味地黄丸,当然他们的肉质是无可比拟的了。当然要想吃到正宗地道的手把肉,最好深入到草原腹地,深入到牧民家中,这样才不会吃到育肥的或者外地冒充的羊肉。
蒙古族饮食文化是有肉必有酒,有酒必有歌舞相伴。吃了手把肉,平时你有半斤的酒量,这时喝上八两草原老酒也不会醉,不信你可以亲自一试啊。
三、涮羊肉
涮羊肉这种美食在中国不说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也可以说是红遍多半个中国了。这种吃法是选品质上乘的羊肉切成薄片,放进正在沸腾的`开水锅里涮,时间不可太久,否则肉片就被煮的梗硬难吃了。吃之前,在自己的碗里要把蘸料调好,一般是以芝麻酱为主,再辅以葱花、蒜泥、香菜、姜末、酱豆腐、韭菜花、酱油、香油、辣椒油、陈醋、精盐、味精等小料,依照自己喜好的口味调拌。据说这种美食是忽必烈发明的。当年元世祖忽必烈统帅大军南下远征。一日,人困马乏,饥肠辘辘,他猛想起家乡的菜肴--清炖羊肉,于是吩咐部下杀羊烧火。正当伙夫宰羊割肉时,探马飞奔进帐,报告敌军逼近。饥饿难忍的忽必烈一心等着吃羊肉,他一面下令部队开拔一面飞刀切下十多片薄肉,放在沸水里搅拌几下,待肉色一变,马上捞入碗中,撒下少许细盐,连吃几碗然后翻身上马率军迎敌,结果旗开得胜。于是忽必烈就给这种吃法命名为涮羊肉,后来有些地区把这种吃法又叫羊肉火锅。现在,随着时代的变迁,涮羊肉又增添了新的元素,譬如麻辣火锅、鸳鸯火锅、药膳火锅等,并且涮的内容也由单一的羊肉发展到涮肥牛、涮鸡肉,以及豆腐、粉条、酸菜、白菜、油菜、海带、木耳、腐竹、土豆、红薯等等大概所有可以吃的蔬菜都可以涮着吃,这样吃法更有利于健康,减少单独涮肉产生三高的可能性。
记得2011年去云南旅游时,宣传单上打印着旅行社赠送鲜菇火锅,我们这些以肉食为主的草原人这些天早被素食素菜刮清了肠子,于是就盼望痛痛快快吃一顿羊肉火锅,以解思肉之馋,谁料想坐到餐桌前才知道,那火锅是鲜菇打底,涮的内容全是蔬菜,我们大家期盼了好久的肉食居然一片也没有。失望之余,我的同伴唤来老板,问之,有羊肉没?我们自己掏腰包。被告知,没有。又问,有牛肉没,又被告知,有。大家又转为窃喜,上!可是那牛肉一上来我就觉得颜色不对劲,难到云南的牛肉是粉红色?怕人讥笑自己孤陋寡闻,便不敢多问,待肉煮熟,放到嘴里,那股怪异的腥味差点让我呕吐,于是再也没敢下箸,只好就着老酒,吞了一碗米饭作罢。
四、查干伊德
查干伊德翻译成汉语就是白色的食物,还包含有纯净、圣洁之意。它是指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各种奶制品,这些奶食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种类繁多,是蒙古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
胡乳达,这是蒙语称呼,汉语名称叫奶豆腐。是蒙古族牧民家中常见的奶食品。用牛奶、羊奶、马奶等经凝固、发酵而成的食物,形状类似普通豆腐,味道有的微酸,有的微甜,乳香浓郁,牧民很爱吃,常泡在奶茶中食用,或出远门当干粮,既解渴又充饥。还可以做成拔丝奶豆腐,是宴席上的一道风味名菜。
乌如莫,汉语叫奶嚼口或奶油,是把鲜奶在常温下储存一天之后在表皮形成的一层粘稠性物质,它香醇可口,营养价值丰富,属于牛奶的精华。乌日莫拌炒米是蒙古人名扬四海的美食,如果再加一点白糖,那一定是味道鲜美,口感香甜,令你爱不释手了。
奶皮子,是将鲜奶在锅里多次煮沸后在上面凝固而成的油状物质,取出后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后食用。一般是喝茶时掰一小块放在茶碗里,使茶更加醇香可口,是蒙古族待客的佳品。
查干伊德是我们草原人民招待亲朋好友和远方贵宾最珍贵的食物,表达了我们蒙古族人民真挚美好的情义。
当然,草原美食远不止这些,我这里仅就典型的几种做以简单介绍,要想真正体验草原美食以及其中所包含的文化,最好来草原实地品尝奥。记住,要想品尝这些美食,请来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
乌拉盖草原之行散文随笔 篇12
就像天空和大海一样,草原同样给人以辽阔的感觉和印象。
每当身体疲惫的时候,心情烦闷的时候,我经常想到草原。如果能够到草原上走一走,感受它的自由、空旷,甚至是寂寞,让心灵在草浪中任意停歇,或者随着风无拘无束地流浪,那该有多好啊!
今天,自己真的来到了草原,而且是水草丰美的锡林郭勒大草原。
以前的无数次想像变成了现实,只是心情是愉悦的。
汽车进入了草原深处,草场变得茂盛起来,天地变得广阔起来。放眼望去,近处的草场像绿绒一样平坦,没有一丝褶皱;远处的丘峦也是被绿色裹得严严的,它的轮廓像是静美的曲线,不知何时从平地上缓缓地扬起来,然后又轻柔地降下来,回到平地上。目之所及,看不到一点裸露的土壤,看不到一块坚硬的石头,整个草原平柔得没有一点棱角。如果把平地比作一张绿绒大床的话,那么隆起的丘峦就是安然静卧、曲线优美的淑女了。整个草原给人一种极其柔美的感觉,绝无半点冷意和生硬。
车子沿着草地上的辙印缓缓前行,随着地势有点起伏,但一点也不颠簸。我们如同一群饥饿的孩子,看到美味般地贪望着一片片绿色,高兴地指指点点,说说笑笑,赞不绝口。导游让汽车停下来,请我们亲身感受一下草原的美。走到车外,风立刻扑面而来,感觉不大,但却强劲,我们的头发被吹了起来,一望无垠的草地卷起层层微波。我想,这风的能量肯定不小,只是被空旷的原野疏散掉了。脚下的草看上去软软的,实际上却很坚挺,就像迎面而来的风一样有韧性。大家渐渐远离了车子,融入到草海之中。到处是与膝盖一样高的野草,其中还夹杂着不知名的野花,有紫色的,有黄色的。抬眼望去,除了草地就是草丘,除了绿色还是绿色。在满目的绿色之上,是低垂的天空。在这里,天空一点也不高远,厚厚的灰白相间的云团一动不动,仿佛缀满了深沉的思绪。在不远处,草地和云天连在了一起,没有阳光,天空如同是草原的巨伞,草原像是被低垂的云层牵引着缓缓飞翔。四周除了草地、天空和我们,还有一条弯弯曲曲的通向远方的车辙。这就是草原,既阔大、温柔,又有风骨。真是“天似穹炉,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虽然没有“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景象,但面对干旱少雨的气候,这里的水草已经算是很丰美了。
在下面的行程中,几乎很少看到树,原因是草原的水土中碱性太强,不适合树木生长,这进一步显示出野草生命力的顽强。
沿途可以看到白色的羊群,远远地就像天空中投下的白云。三五座蒙古包或是几间砖混结构的小屋在草海的深处,如同是几只宁静的泊着的小船。黄牛三五成群地在坡地上吃草,头也不抬,不用牧人看管,静谧又安详。有时还可以看到风力发电的'大风车,主干高有70米,风轮直径有30米,直直地立在高丘之上,在呼呼的劲风中沉稳地旋转,就像一只只张开翅膀的白色巨鹰在翱翔,给古老的草原增添了现代神韵,再现了草原浩大无穷的力量。
晚上,我们还观看了篝火表演。夜暮降临,偌大的草原与低垂的天宇全部湮灭在了黑暗里。一堆高高的篝火噼噼啪啪地燃烧起来,红色的火焰在空中跳跃,映红了眼前的一切。除了呼呼的风声和燃烧的烈焰外,远处一片宁静。在空旷深邃的夜幕里,我们激动地看着烈焰升腾,仿佛进入了草原悠长的远古大梦。这时,深情的蒙古族歌曲唱了起来,打破了眼前的寂静,深沉的长调粗犷又悠扬,透过篝火,传向远方,我们的心随着歌音渺茫着,一阵阵颤粟,仿佛走进了蒙古民族悠远的历史,看到了他们一路走来的艰辛,感到了他们不惧困难的顽强,以及生生不息,对于家园的感恩、赞美和对荣誉的珍惜。
接下来还有蒙古族姑娘们欢快的舞蹈,四周的观众情不自禁地加入了舞蹈的行列,围着篝火高兴地跳了起来。
走进草原,真正领略了它的广阔与包容,它的温柔与多情,它的力量和风骨。如果有机会,我还会到草原来。
乌拉盖草原之行散文随笔 篇13
那男孩在清晨的河水边的草地上。五六岁的他脸上有些脏,但和黄额小牛头碰头地靠在一起,静静地蜷在草地上,这样的油画般的脸似乎也恰如其分。
我们沿河走过的时候并没有注意他,回来的时候也没有注意他,他好像天生就应该这样静静坐在这片草地上,和他的牛在一起,化成草原的一部分。风吹过他们仿佛也是在吹过草原上的`一块石头或者一堵墙。
走过几步我才醒悟过来。你注意那个小男孩和他的牛了吗?
小李这才想起来拿相机,镜头对准那个男孩的时候,男孩并没有发现。小李赞叹,太好了。简直就是天成。
是天成――他的相机里没有胶卷了。
后来有几次,我们又来到那儿,我们看到过这个哈萨克小男孩坐在门槛上;也看到过那头美丽的黄额小牛,被另一群孩子拉着尾巴在草原上狂奔――那牛完全是另一头牛了。显然,牛不是这些孩子的。
后来我们在路上遇到那个男孩,要求他抱着他的小牛照张相。他不明白为什么,他正在拉着一条棍子模拟骑马,身后扬起的细小尘土和他一起停了下来。我们解释了半天,他边拉着棍子飞跑着,边说,拍照?那要问他的妈妈。
有些美景,是可遇不可求的,错过了,就是永远。
乌拉盖草原之行散文随笔 篇14
芬兰也是北欧国家,北的国土的三分之一是在北极圈内,北极圈内夏季基本上没有夜晚,冬季的夜也比较漫长。在时间上。芬兰的首都赫尔基辛,是坐落在波罗的海沿岸的一座美丽城市。间隔波罗的海的温暖海水,和对岸的国家爱沙尼亚的首都塔林相望,赫尔基辛和爱沙尼亚的海上距离差不多在100公里。
芬兰的首都赫尔基辛在芬兰国家的南方。芬兰国家的西面多是海岸,海是波罗的海的北上之水分开了芬兰和瑞典的国土,两国之间的辽阔水域叫波的尼亚湾,是波罗的海的组成部分。波的尼亚湾的水长800多公里,波的尼亚湾有千多的半岛和岛屿,湾的水宽有400多公里,窄的水域也有100公里。沿岸的主要城市有北面的奥卢和南面的波里。西南角的陆地城市图尔库的西方和南方是芬兰众多的岛屿,坐落在波罗的海的边上。东面是欧洲的俄罗斯国家。
芬兰的内陆湖泊繁多,有千湖之国的美丽之称,成长在丘陵山地质间,北面是山地,西侧海的边缘是草原,美丽的草原上绝大部分是农业的耕地,也或有嫩绿的草场和农业的耕地一起都成长在芬兰国家的土地。芬兰的草原是美丽的,美丽的还有草原上的耕地。芬兰的北部的山山之间已经改变的平缓,平缓的农田都爬上了山顶,只在背光的坡地成长着片状的森林,农业是国家的命脉,结实的粮食是比原上的绿草香甜的多,牧业队的猪牛羊也是吃食粮食的队伍,该是还有渔业队的千湖之水的鱼。
芬兰的内陆的众多湖泊,和中国的松嫩平原差不多,平原上的大庆市就有着众多的湖泊,有着百湖之称的美丽。芬兰上山的耕作土地都在梦想着湖泊的美丽,思想着湖水的鱼虾,湖边的水莲花,浅水的鲜藕,好吃和山上板栗不一口味的.水产品的牛角菱。
赫尔基辛的万塔机场,还有赫尔基辛马尔米机场,就坐落在开荒种地的首都赫尔基辛的城市楼群的北方。赫尔基辛城市是一个半岛较比有多得城市,半岛的水海的边缘,成长着小艇大船的优良港湾。也有直升机的机场,比如豌豆直升机场就半岛在波罗的海的沿岸。100多米长的货船和客船,出海的出海,不出海的停泊在半岛海湾的沿岸。多了半岛,自然多了水湾海湾,海湾半岛上也亦有群楼高高的看着美丽的波罗的海,《在水一方》也是芬兰人的心情和愿望。还有陆上的草原。
欧洲的野牛都进入了围栏,还有黑白花的地图奶牛,吃上了苞米和苞米杆的青贮饲料,山花漫烂的苜蓿草,自然是种植的香甜的多,芬兰是不会缺少的,条件好的牛,吃上了亚麻一类的油料作物。
所以芬兰的牛肉又鲜嫩了好多,好吃了不少。烧烤的膻气香的芬兰牛肉,快到了我的嘴边。
芬兰的草原一定是多情的,美丽的。飞机票在哪,给我看看。我在欧亚大陆的东岸上,中国目前是家乡的中国,黑龙江省的大庆人。心情急了我就到街边的烤场转转看看。
乌拉盖草原之行散文随笔 篇15
摄影家王金约一起我去丰库牧场,瞬间有些犹豫。二十年前,我曾经几次路过那里,印象并不好。记忆里冬天的丰库是一片荒凉的盐碱滩,一片凸凹不平的土地,裸露出白花花碱土的大地上稀稀拉拉地长着枯草,满眼荒凉破败的景象。
丰库牧场离科左中旗旗委所在地不远,过了保康镇向北不远就到了牧场境内。一路上,新修的公路两旁绿树繁茂,一片片庄稼、牧草平展展地伸向天边,草滩上有牛羊悠闲地漫步在草滩上。路旁不时闪过耀眼的火红,在绿树和茂密的庄稼地的间隙形成一道奇特的景致,十分养眼,那就是万寿菊,有的在玉米地里间种、套种,有的在种在地边,还有的见缝插针,在林间空地里这里一块,那里一块,橙红、橘黄色的花朵开得正艳,像一块块绚丽的织锦,像一片片热烈的火焰。看着这丰收的庄稼和连片的牧草,这景象和二十年前留在脑海里的印象无论如何也联系不到一起。
在公路转弯处,有一片湿地,茂密的芦苇围着一片水域,叫芦苇湖。湖水湛蓝,和蓝天是同一种明澈的蓝,让人想起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句子。湖水中间有一抹金黄,长长的一道,江湖水一分为二,那是水草在阳光下变幻出来的颜色。金黄、碧蓝、青翠,构成一幅斑斓的画面。一些草已经迫不及待地枯黄了,只有芦苇还挺拔着青翠的腰身,阳光下的芦花闪耀着银亮的光芒。还有一群白鹅,有的在岸边戏水,有的像绅士一样在岸上散步。事后听牧场书记介绍说,要是春天来,还能看到天鹅,成群结队的天鹅聚集在这里,或展翅翱翔,或在水中嬉戏,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湖的对面已经建起几座蒙古包,和红色屋顶的房子,在艳阳下十分醒目。不用说,这一定和开发旅游度假项目有关。
抬头仰望天空,惊异会是那么蓝,诺大的琼宇好像是一块碧玉打造,不含一丝杂色。这是秋天的天空,是草原的天空,深邃,旷远,宁静,直透过人的心底。在坚硬的钢筋混凝土的围墙里生活久了,心,也渐渐变得粗糙,变得坚硬。静静地躺在草地上,用漫不经心的眼神环顾一汪止水似的天空,原本烦躁不安的心慢慢平复,变得舒爽,透明。
但我还是喜欢看秋天草原上的云,那如棉絮般的云变幻莫测,或是静止的高悬在头顶,或无声的在草地上划过。可是没有,草原的秋天就是这样,或许只需一丝风刮过,一朵,或成群结队的云彩就会幻影般出现在天空上。
时至中午,迫不及待地想品尝天然水域里的鲜鱼。果然,午餐以鱼为主,都是刚刚路过的那个湖里的鱼,红烧、干煎、清炖,无论哪种做法都没有一点土腥味,是那种天然的、纯粹的鲜香。
下午到牧场西北面另一个湿地,东面与吉林省相连。放眼望去,白云与绿草相接,湖水与蓝天辉映,牛羊在湖边漫不经心地饮水,在午后的阳光下,微风徐来,草稍摇动,湖水无波,蓝天如洗,空气中弥散着湿漉漉草香,浸润得满心舒畅,呼吸每一口空气都觉得舒服。
秋草成熟了,低低的垂着头,好像在思索一个的深刻的命题;吃饱了的牛也在默默不语地思索,好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哲学家。成熟了的草原更加博大,稳健而深沉。
今年雨水少,水的面积并不大。裸露出来的空地上长着茂密的青草。大片鲜绿的草地上镶嵌着不规则的金黄色和褐色色块,那是枯黄了的草。枯草斑斑驳驳地夹杂其中,使草原显得于浩瀚中透出几分诡谲。好像一幅天然的俄罗斯风景油画。
不知不觉间,瓦蓝瓦蓝的天空上白云悄然而至,它们不张扬,不炫耀,无声无息地自由来去。云彩并不在乎自己的存在,惬意而自然,任风随心所欲地雕刻着自己的姿势,静静地挂在天幕上。不知它们从何而来,也不知它们要到哪里去,看它们悠闲自得的样子,好像一点也不担忧自己的归宿。连自己的命运都不在乎,活得才会无忧无虑;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一切顺其自然,这才是正正的自由!极目远望,不由得身心舒畅,一切繁杂的念头都随风而去。这是真正地投身自然。
人活在喧嚣嘈杂的世界上,已经变得越来越矫情,一方面争相享受现代化带来的便利与实惠,一方面又抱怨尾气、添加剂和越来越多的不知名的污染;满心欢喜地挤进都市,混杂在如蚁的人海里,又要不辞劳苦地走进山野,寻找宁静闲适的空间。到大自然里去。和云对话,与鸟谈天,是心中的渴望,但终究抵御不住车水马龙、灯红酒绿诱惑。
不过,还是难舍丰库这片绿草蓝天,难舍这片湖水。这里是一片干干净净的处女地,是上天遗落的一颗明珠。是一片心灵栖息的净土。
乌拉盖草原之行散文随笔 篇16
天峻大草原是青海省海西自治州藏民的主要聚居区,海拔在3500以上。陶记者显然已经忘记了从西宁到天峻那一路坐敞篷大卡车的颠簸劳累。他一边欣赏草原的风光,一边构思着如何做好这次摄影报道。青海省要举办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盛大的群英会,表彰全省各条战线上的英模人物,其中一个重头戏就是举办大型英模展览会,要图文并茂地展示英模们的工作和生活。陶记者这次拍摄的对象,除了来接他的这位拉布赛书记,还有一位优秀放牧员——宫才,他们都是藏族同胞。
布哈河蜿蜒流向远方,像雪山献给大地的哈达,飘落在金色的草原上。拉布赛书记介绍,团结峰和雪合力冰峰以及祁连山南麓大大小小雪山的融冰水,形成了眼前的布哈河。布哈河滋养了天峻大草原,也是青海湖的主要水源。布哈河是天峻草原的母亲河,也是青海湖的母亲河。
过了水流湍急的布哈河,辽阔的快玛尔草原就呈现在眼前。承载牧区通信联络的`电话线杆,一直延伸到草原深处;起伏的草甸,簇簇的灌木,策马经过,偶尔会有雪鸡、野狐惊起,这一切都让陶记者心旷神怡,兴奋异常。他拍着挂在胸前的照相机跟拉布赛书记说,这一次,一定要把天峻大草原的英模事迹、丰收景象和风貌风情带到英模展览会上。
拉布赛书记30多岁,紫红色的脸膛,记录着他在高原牧区工作的艰辛。他一边招呼大家赶路,一边介绍牧区情况。拉布赛书记说,织合干木的牧民兄弟们早知道陶记者要来牧区的消息,大家正等着呢。话音还没落下,陶记者的坐骑被伏倒在草丛中的电线杆绊了一下,突然受惊,腾空而起,蹦蹿得老高。陶记者被狠狠地甩出马背,头部朝下重重地摔落在地,当即昏迷过去。
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草原上,拉布赛书记和随行人员不知陶记者伤着哪里了,不敢轻易乱动,一下也没了辙。十几分钟后,陶记者慢慢醒来,拉布赛书记让他躺着抽根烟,想缓一下,看情况再赶路。没想到,陶记者刚抽完烟,又昏了过去。拉布赛书记几次想扶陶记者坐起,就是不行,每动一下都会出现痛苦地抽搐。仔细查看,发现陶记者的左肋骨伤得很重,碰不得、动不得,在这样的状态下,不可能再骑马了。
此时已下午4点多,距县城很远,想在天黑前回到县里是不可能的。拉布赛书记决定继续前行,先找个藏族同胞家休息一下,再看情况。拉布赛书记和随行的两个年轻人轮流抱着昏迷的陶记者,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行走,只希望能尽快看到藏族同胞的帐房。
乌拉盖草原之行散文随笔 篇17
昏迷了6个多小时之后,躺在藏族同胞扎西的帐房里的陶记者终于醒来。账房外下着雨。草原上温差大,天气变化像孩儿的脸,说变就变,暴雨甚至冰雹都是说来就来。
陶记者醒来的第一件事,没顾得上疼痛,只是急急地摸找相机。拉布赛书记告诉他,别急,别急,相机和器材都很好,很多藏族牧民兄弟听说他摔伤了都赶来看他,送来很多东西。随着一道闪电,陶记者看到帐房里摆满了牛奶、酥油茶,还有牛羊肉。得知拉布赛书记整个雨夜一直盘腿坐陪在自己身边,不曾合眼,让他感动不已。
子夜深处,牧区医生丹增赶到了,看陶记者正在抽搐,手脚冰凉,赶紧让扎西烧了两桶热水,加入牛奶,试了试水温,把陶记者的双脚放进去泡着。没多久,陶记者停止了抽搐,平静了许多。
扎西家的十岁小女儿格桑朵朵,跪在陶记者身边,端着一碗温牛奶,用小银勺慢慢地喂他。每喂进一口,都会兴奋地叫声“阿妈,你看他喝了”。
丹增医生确认陶记者两根肋骨已断裂,但令他最担心的还不是肋骨骨折,而是怕颅内出血,万一颅内出血得不到及时处理,那是会危及生命的,所以建议马上送省城,越快越好。
附近的牧民兄弟找来一辆拉牧草的两轮架子车,铺上几层厚棉被,用牛皮绳捆扎结实后,小心翼翼抬陶记者躺上去。决定用马拉着这两轮架子车,人牵着马,步行到县城后再想办法找车送陶记者回西宁。
秋天的草原,凌晨寒意重重,毡房外一片漆黑,送行的藏族兄弟和他们的马匹已经在两轮架子车旁站成了长长的一排,他们还用热水瓶灌上热好的牛奶、酥油茶,以备陶记者路上喝。
扎西说,陶记者是为咱们受了这么重的伤,总觉得亏欠人家陶记者,心里很难受,一定得送送。小格桑也挤进人群,爬上阿爹的马背,也要送陶记者,一路上不停地唱歌——
“雪山把祝福给了草原啊,草原把祝福给了牧人哟,我把真心的'祝福哟,献给远方的客人……”走在前面的次仁说,朵朵你别唱了,嗓子都唱哑了。可小朵朵却说,我要用歌声把草原的鸟都叫醒,让它们也来祝福我们的客人,这样陶记者就会没事儿,还会回到我们的草原来。
躺在两轮架子车上的陶记者,听着小朵朵动人的歌声,眼泪止不住地往外涌,滴滴洒落在两轮架子车的车辙里。
送行的队伍很长很长,这一送就送了20多里路,到了布哈河边才停下,恋恋不舍地目送拉陶记者的马车过河。
乌拉盖草原之行散文随笔 篇18
夕阳西下,整个草原变成了五彩的锦丝缎。
拉着陶记者的两轮架子车赶在晚霞褪尽前,又回到了织合干木牧业生产队。正在忙忙碌碌剪羊毛、收拢牧草的人们,看到断了肋骨的陶记者又回来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下子围了过来,那份激动真无法用文字描述,尤其是小格桑朵朵和她的妈妈,更是兴奋得流下了热泪。
原来,昨天派去护送陶记者的多吉和次仁足足走了一天,到天黑才赶到天峻县城。因为找不到去西宁的`车,只好先在县委招待所住下,等第二天再坐车去西宁。天一亮,多吉和次仁匆忙收拾,准备动身,见陶记者半倚半坐在床头,说不回省城了,吃过早饭就折返织合干木牧业生产队。这让多吉和次仁又喜又惊。喜的是昨夜扶都扶不起来的伤者已经自己坐了起来,最为关键的是意识清醒,语言表达明确;惊的是他怎么会有这样不要命的决定呢?
陶记者看出两人的疑虑,说昨夜痛得迷迷糊糊的,现在感觉除了肋骨处特别痛以外,其他部位没太大问题,反反复复地想了许久,自己是带着赶时间的任务下来的,这样空着手回去,没有完成任务,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自己这一关都不好过。再说,这一夜没有出现恶心呕吐,也没有再抽搐,头痛也减轻了,说明问题不大。还有就是结盛乡织合干木的藏族兄弟让我特别感动,就是为了这份情谊我也得回去,把采访报道做好。陶记者忘不掉的,是自己支援祖国大西北建设的青春誓言啊!
多吉他们不依,万一是颅内慢性出血,这可是要命的事,绝不能大意。
陶记者笑了笑说,那就和命运赌一把!考虑到两个藏族小伙子的顾虑,郑重地写下情况说明和责任保证。
乌拉盖草原之行散文随笔 篇19
陶记者坐在两轮架子车上,把手上的相机举过头顶,说只要我在相机在,我就一定要把照片拍好,带到群英会上。
丹巴老人提高嗓门说,我们草原的谚语说得好啊,“百灵歌唱的地方就有银雀飞翔,善良的人总会在一起”。我就知道陶记者一定会回来,我昨晚都梦到西王母石室发出红光了呢。丹巴老人的话,把大家都逗笑了。丹增医生赶紧打发几个年轻人,趁天还没有黑透,去采些草药来,熬出汤汁让陶记者喝下,增加凝血功能,稳住病情。
看到陶记者回来,拉布赛书记看出他不完成任务是绝不收兵架势,很感动。但是,宫才在海拔较高的地方放牧,路途更远,拖着重伤的陶记者肯定去不了,这可怎么办?
陶记者说,自己先在这里拍摄采访收购羊毛和收益分配的事宜,同时派人让宫才提前转场回来,就近拍摄宫才放牧的`场景。
第三天,太阳早早地为草原披上了金色衣袍。陶记者虽然肋部疼得根本没办法站稳,必须有一人扶腿,一人扶腰,才能勉强站起来,但他还是拍摄下一组组草原丰收、英模拉布赛书记带领牧民向国家交售羊毛和收益分配的欢庆场面。每拍一组照片,都会有豆大的汗珠从陶记者苍白的脸上滑落,他只能躺下休息一会儿,再进行下一组照片的拍摄。每次躺下,小格桑都会跑过来给陶记者喂酥油茶或牛奶。
有些镜头需要拍摄者在高处,大家就会牵住匹马,把陶记者抱到马背上,有的扶腿,有的扶腰,大家尽可能帮他减轻伤痛。顽强的生命力和超常的毅力支撑陶记者在马背上艰难地一次次按下照相机快门。黑夜降临,他还要在酥油灯下,忍痛做采访笔记。
对于重伤的陶记者来说,能出色地完成拍摄和采访,真是让常人难以想象。终于,等到放牧员宫才回来了。为了真实反映优秀放牧员宫才的模范事迹,陶记者决定跟着宫才和羊群在不同的地点拍摄。人牵着马,马拉着两轮架子车,带着重伤的陶记者拍啊拍,草甸、小山坡……在布哈河边,陶记者拍好宫才放牧的最后一组照片,坐在两轮架子车上和送行的人群告别。正当陶记者和人们纳闷小格桑去哪了时,人群后面的草甸上响起一串歌声:“布哈河你带走了日月啊,带走了星辰,布哈河你带走了长长的岁月啊,带走了草原的客人……”格桑朵朵唱着歌,捧着哈达,向着两轮架子车走来。人们主动让开了一条道,小朵朵含泪走过去,躬下身,把哈达挂在了陶记者的脖子上。
陶纪良,这个忍着身体的巨大伤痛,坚持工作多天没叫一声苦的汉子,此刻,也忍不住在布哈河边的草原上洒下了热泪……
陶记者回到省城,当即住进了医院。检查结果远比人们想象的更为严重:三根肋骨受到两断一裂之创,腰部严重挫伤,重度脑震荡,颅脑内还有出血点。医生说,简直是不要命!要不是血止得快,肯定没命了。陶记者只是淡淡一笑,他庆幸自己没有因为受伤而影响采访拍摄。这次用生命做赌拍到的照片很成功,有十几幅照片放大,配上文字,展示在英模展览会上,圆满地完成了此次采访任务。
乌拉盖草原之行散文随笔 篇20
当年风风火火的陶记者,如今已是耄耋老人。
今年暮春,我——陶教授的学生,在他的书房,聆听他讲述这段追忆。老人几十年的新闻工作生涯,他从青海省畜牧厅宣教处到青海省新闻图片社,又从青海电视台到绍兴电视台,最后到浙江传媒学院,教授新闻摄影、电视新闻等课程。他有很多优秀的'摄影作品和电视片在全国荣获大奖,当选过省级优秀新闻工作者,被选入《中国电视名人录》等等。他一生有很多故事,但这段草原采访经历,虽然短暂,却最难忘。
“我经常会在梦里重回快玛尔草原。拉布赛书记还是30多岁,威武雄壮,格桑朵朵还是十来岁,欢快地跑来跑去……”陶纪良老人斜躺在藤椅上,半闭着眼向我回忆道。阳光从窗外的树叶间隙碎碎地筛出来,照亮了整个书房。
乌拉盖草原之行散文随笔 篇21
这几天酷暑难耐,心中难免焦躁。恰逢有人在朋友圈里疯传舜王坪的照片,还言之凿凿地说高山草甸的气候如何凉爽,似乎与仙境无异,刹那间就动了前往游览的心思,不料《垣曲人家》几位文友拍手响应,于是很快组成团队,我携着老公带上小孙女,同大家到云上草原消暑去,也过一把人间天上,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早上六点我们就出发了,翻过一道道山岭,绕着之字路,拐着马蹄弯,盘山公路如玉带环腰般在翠绿的浓荫间缠绕。看着壁立千仞的山峰和深不见底的沟壑,我想象着座落在大山顶上的舜王坪到底是哪般模样,是一座飞来的蓬莱仙阁吗?
不到两个钟头,我们就来到了舜王坪的山脚下,站在大门前抬头望:一条长长的石板台阶路向天边延伸。天边飘着一朵朵云,像为我们撑起五彩的大伞,台阶两边花儿朵朵,芳草萋萋,丝丝凉风携着缕缕清香迎面扑来,阳光柔柔的,懒洋洋地照在头上,我们就像就走在春天的脚步里,走在天地间的水彩画上。小孙女高兴地跳着唱着,完全忘记了爬山的苦累,她一会儿惊叹,一会儿又大叫:这么多花呀!一会儿蹑手蹑脚去捕蝴蝶,一会儿又摆手轻嘘:蜜蜂在釆蜜呢!看着绣满花的山坡,小孙女把一首儿歌改成了一首诗来唱:
一朵一朵好漂亮,
满坡都是花儿香。
开在山坡放光彩,
好像无数小眼睛。
由于陶醉在美景中,边看边走,丝毫没感觉到累,两千三百多米的石板坡,不知不觉被我们丢在脑后,爬上了真正意义上的舜王坪,眼前的风景真把我们惊呆了:目之所及是花的海洋,一望无垠的绿野上绣满了五彩缤纷的鲜花。野旷天低,风吹草动花点头……草原,草原,云上草原!花海,花海,草原花海!可看不到牛羊漫步,也没有骏马驰骋。
相传这是舜王躬耕的地方,有千年传颂的犁沟佳话。本是人间仙境,谁不想把自己陶醉的笑影留住?谁不想与这样的美景合影?我深深地感叹,在物欲横流改造大自然的时代,舜乡竟然保留住了这么一大片原汁原味的草原,天然的地理位置,四周由高山擎起,披着彩装的茫茫原野……
我臂弯里搂着小孙女,索性以花海为床不管不顾地躺下去,望着蓝蓝的天上白云悠悠,嘻嘻的笑声在草丛花影里缭绕……
小憩沉醉,我站起来再度环顾四周,东西两条栈道蜿蜒着伸向远方,向南向北也看不到花海的尽头,这不是仙境吗?舜王坪上,哪儿都是风景,若不随步游道的标记,你一不留神就会迷失方向。有人说向西走到尽头就是下山的路径,于是我跟着人流漫步在向西的栈道上。
栈道两边花草向我们招手颔首,不知名的花开满整个草甸:星星点点,斑斑斓斓,红的似火,粉的似霞,黄的似金,白的似雪,还有许许多多说不清道不明的颜色。形态迥异,各领风骚,有的小鸟依人,四片花瓣迷人地张着笑脸;有的热情奔放,像束束火把高高举起;有的层层叠叠尽情绽放,露出丝丝花蕊;还有的如一团粉色的绒球,羞答答地低着头……这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花儿,盛开在碧绿的地毯上,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呀?我脑海里掠过都市公园里的花影,绿化带上的草坪,但这里没有园丁栽培,也没有人工修剪施肥,更没有人松土浇水,大自然神奇的魅力,人怎能与它媲美?
走入舜王庙,我们虔诚膜拜,送上一份祝福,许上一份心愿。说来倒也奇怪,舜王坪这么高的地方竟然有一眼泉,还有个诗意的名字——奶泉。是怎样小的小泉呢,我睁大眼睛也没有看见泉眼,而一汪清冽的泉水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要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那草丛里有清凌凌的水在汩汨流动。我倒着矿泉水洗净了手,双手掬水捧于嘴边,“咕咚、咕咚”,好甜好爽,真比冰镇的奶茶还好喝!大家争先恐后空瓶装上神水,满满的感动,满满的期许……
舜王坪的天,如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瞬间头顶飘来一片云,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阵势,远处的'山被云覆盖了,天边的草甸上也游动着轻柔的白纱,风景有了朦胧感也别有一番情趣。我们紧赶几步,来到草原的边缘,下山的云梯石阶就挂在我们脚下,站在巨石上俯视,山谷里正升腾着一团团云雾,是云还是雾?有的地方如披轻纱,有的地方却像成堆的棉花。隐约听到沟底牛儿的铃铛声。那云那雾如长了翅膀向我们飞来。小孙女高兴得手舞足蹈,她轻声说:我在云上啦,我摸到天啦!我们晚上可以坐在月牙上荡秋千啦!此时此刻我真实地感受到,唐代诗仙李白《夜宿山寺》中“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那般诗情画意。
来到娥皇女英的梳妆台前,我郑重地对着石镜整冠正衣,危襟正坐在台前平石上,享受一下娥皇女英当年的待遇。此时山谷里的云正向我们飘来,刹那间我们如浴云海,如披罗纱,隔几米远只听人声不见人影,人间天上的情景在这里演译得淋漓尽致。我飘飘欲仙,恍惚回到远古,娥皇女英身穿红衣,外披白色拖地的罗云翩翩向我们走来……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西斜,小孙女说她肚子唱歌了,我才意识到我们竟然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吃饭。顺着石板路向下走,犹如钻进茫茫林海,松林遮天蔽日,松下厚厚的松针踩上去软绵绵的……六个多小时的游玩,腿肚子已经发软。那连理松,那鉴心台、那御剑峰、那千层饼……风景道道靓丽,其中的传说故事个个精彩,但已无暇游赏。
颠簸在回家的路上,我在心里盘算着,明年的暑期一定再来舜王坪……
【乌拉盖草原之行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那拉提草原游记散文随笔06-06
生活散文随笔03-23
大学散文随笔03-25
哲理散文随笔03-25
思念散文随笔03-23
优美散文随笔精选03-23
大理散文随笔06-02
美食散文随笔03-25
廊桥遗梦-散文随笔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