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

时间:2020-12-19 09:03:06 散文 我要投稿

《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范文(精选6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范文(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范文(精选6篇)

  《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1

  朱自清是一个大散文家,他为人学问均表现出中国知识分子正真的节操,他的文章令人佩服、羡慕,他是公认的现代散文和现代汉语的楷模。我很喜欢读他的散文。他的文章很抒情,很有艺术魅力。朱自清的早期散文,可分为写实议论和叙事抒情两大类。后期的更是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真是脍炙人口的佳作,代表了他的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

  最近,我在教学生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它又引起了我的共鸣,我再次翻开《朱自清散文集》看了起来,这篇《春》引起了我更深的理解。朱自清在文章中这样写道:“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读到这一段,心中充满欣喜之情,这五颜六色,鲜艳夺目的色彩多美!

  这美之所以能打动人心,是因为人们希望生命的形态也像五颜六色,鲜艳夺目这样。有的人有大志,希望做大科学家;有的人安于平凡,希望安分守己,过家常日子;也有的人愿意东奔西跑,不断变换工作环境,虽无大的成就,但却充分体会品尝工作的乐趣。有的人外向,言语滔滔不绝;有的人内向,轻易不向人表露内心。但所有这些,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生命都像这些花儿一样鲜活,饱满,充满生命的芬芳。

  你不能用一种生命形态去规范另一种生命形态,你也不希望这样,犹如你不能因为喜欢桃花红得像火,你就让杏花、梨花都改变了颜色。你也许会说,我在读这段文字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这些。是的,你在理性上不可能想到这些,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些景色描写却潜在地符合、迎合了你生命形态的趋向。

  还有这几句:“‘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这是一种充满生命鲜活的温情,足以使你饱受创伤的心灵、情感得到抚慰。人在现实社会中生活,总难免要受到许多委屈、伤痛,因此,特别希望得到一种温情,这也是你读到这段文字感到特别舒意的原因所在。

  再看这一段描写:“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罩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连续两三天的雨,本来是最让人心烦的,但当这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时,再配以充满生机的树叶儿的绿,小草儿的青时,就让人感到了生命的滋润。

  而我们的生命总盼望着友谊、温情、情趣、理解等等来滋润我们的心灵,而这种滋润,“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式的“润物细无声”是再适合不过的了。而夜色,又在催旅人回家,光的黄晕造成的温柔,细雨给人的滋润,正是人们心灵所渴求的家园。最妙的,还有这样几句:“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稀稀疏疏”,让人感到了宇宙的大与人的小,但“静默着”,又让人感到了人因生命的滋润、家园的安宁而底气充沛、中气十足。

  不同的景,蕴涵着对生命的不同的描述与理解,这正是作者选择、搭配不同景色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内在的思路,也许作者自己也意识不到这一点呢,他只是按照自己的生命感觉,按照自己的艺术理解去写的。

  总之,读着朱自清的《春》,给人以启迪,让人感到韵味无穷,百读不厌。你也许会说,是作者描写的春色生动,感染、打动了你,我却说这是《春》的意境魅力所在吧!

  《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2

  朱自清,我们已经对他不陌生了。他是一位伟大的散文家,他以他独特的美文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在初一时,我们就学过他的《春》,初二又学了他的《背影》,可以说从那时起我就开始走近朱自清了。

  《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风景如画,生机勃勃的画面,使人不得不赞叹他的优美的文字和细腻的内心。他那刻画得栩栩如生的画面,让我感到十分惬意,于是我忽然发现观察事物其实就这么简单。从《春》中,我看到了新的开始,看到了无限美好的未来。

  再品《背影》,我读到了除了感动还是感动。是啊,在这个世界上,那个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人,那个拉着我们害怕的小手过马路的人,那个在我们累了主动背我们的人,永远都是我们最亲爱的人。他是家庭的顶梁柱,是护航的军官。可是他们是人,不是神。七尺男儿也有脆弱的时候,我们这些作儿女的可曾想过为他做点事。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从《背影》中,我看到了我父亲为我操劳的样子,看到了一个父亲的伟大。

  朱自清的《正义》,是我感触很深的一篇文章。读完后,我也不禁想问:人间的正义到底再哪儿。朱自清说,正义在人们心中。可是现实生活往往不是这样。有些人口口声声地把“正义”二字挂在嘴边,呼吁人们要做正义的事,要做正义的人。可是暗地里却在做着罪恶的勾当,就像有些官员贪腐,他们今天收这个的钱,明天收那个的礼,在自己的职位上疯狂地敛财。这种人面兽心的做法是遭人唾弃的。也许,少部分人心中仍存有正义,可是那也许将会被现实吞噬。从《正义》中,我看到了现实社会人心的真假难辨,看到了虚伪。

  朱自清笔下的.无论是梅雨潭的绿色,还是清华园的月光,或是秦淮河的夜景,都被他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欲达夫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那一种诗意。”可我却觉得,朱自清是诗与散文的完美结合。

  在品位经典时,我读到了一个伟大而又细腻的朱自清。

  《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3

  合上书,我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心情。是喜是忧。喜的是朱自清这种强烈的爱国心与正义感,而忧的是在那个时代,即使是爱国,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第一次了解朱自清的作品是在那柔美抒情的《荷塘月色》中可以看出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对黑暗的现实想“起然”却又“挣扎”的心迹。“走着”“走着”“我看见了荷塘”,团团的荷叶,零星的荷花,风中的花香,真另人心旷神怡。

  夹着薄云的月光泻在叶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上,简直是用光与荷花画的美丽的画,作者笔下尽情地赏花观月,我陶醉了。看着看着,突然美丽的,柔美淡薄的月光消失了,四周围着蓊蓊郁郁的树,树间透着光,可是光却是如此的无精打采,这时的主角几乎成了热闹的蝉和蛙,可是作者却什么也没有说。《采莲赋》《西洲曲》两篇文章使我的心也随着作者的情绪凉了下来,虽然我也很难体会作者当时的无奈与彷徨,但我的心仿佛也随作者回到了起初得不宁静。而难得是朱自清这强烈的爱国精神。《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等都是鲜明的爱国主义文学作品。

  “这是袭击,也是侮蔑,大大的侮蔑!我由于自尊,一面感着空虚,一面却又感着愤怒;于是有了迫切的国家之念。我要诅咒这小小的人!”其中,明显可以感到朱自清先生对国家的尊重,一个对中国人诋毁的人是可耻的,是“没有种的”。书读完了,但我仍在回忆。这使我想起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可是文中更能深刻的感受到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憎恨。作者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需下,不被“白色恐惧”说屈服。他用笔,用心与一切坏人进行着斗争,对一切不人道的行为进行斥责。同时也能清楚地看到了他为人处世的态度是那么诚恳,坚决,朴素,正义。却从来不缺乏风趣。他文如其人,风华是从朴素中提炼出来的,幽默是从忠厚中感知出来的,而腴厚是从平淡中创造出来的。

  我得到了最大的启示,就是朱自清先生无论是文章还是他的人格,都令我十分佩服,特别是他对史法,文天祥等英雄民族气节的崇敬,更可以看出他骨子里的豪气是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生活在这么美好的环境中,更应该去努力学习,热爱祖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经过一番反思,我终于得知自己心情是喜的,喜中国文学史上曾经有这么一位杰出的文学家,给我们后代留下了这么多可贵的精神食粮,喜他用笔揭开了这么多丑陋东西,让人觉醒。这些可喜的地方,让我了解了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十分完美的作家,并让他给我指引了一条光明的道路,一直的向前走着。

  《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4

  朱自清是一位我很喜爱的作家,在他的这本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那篇《匆匆》。

  谁匆匆的走了,谁又匆匆的来,来去匆匆,而带走一切。是时间,是我们宝贵的时间!它逝去时是那么的悄无声息,不知不觉。

  它一去而不返。说话时,它从你的一言一语中逃走;吃饭时,它从你的饭勺中溜走;洗手时,它从你的手指尖中流走……是让人多么的无奈!感到惋惜。

  作者所描写的一切,都深深打动了我。我不禁汗泪如流。为何时间走的这么快,为何又不复返。它们到哪里去了呢。其实时间,是有痕迹的。一张张稚气的脸上,经过时间的洗礼,会变得皱纹满颊;年少时的健步如飞,如今却蹒跚;铿锵有力的声音,让时间造化的苍老。对于它的匆匆,我们怎能坐视不管。让它扬长而去。这样的话以后懊悔也来不及。应该让我们度过的每一分每一秒变得有价值。

  比如说,读一本书,拾取书中的精彩段落,学以致用;做一件好事,不留名也会被人默默称赞;解一个难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将障碍物消灭,也是一种成长……还有好多好多,我们值得去做的事情,我们又何尝不做呢。

  就像我读了《匆匆》,知道了时间的贵重,懂得了去珍惜它,使我不再虚度我的时光。这可能会改变我人生的路向,你说,我是不是突然间拥有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呢。

  《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5

  今天是大年初四,我一个人在家,读了《朱自清散文精选》中的《憎》这篇文章,感触很深!

  朱自清先生在这篇文章一开头就写道:“我生平怕看见干笑,听见敷衍的话;更怕冰搁着的脸和冷淡的言辞,看了,听了,心里便会发抖。至于残酷的佯笑,强烈的揶揄,那简直要我全身都痉挛般掣动了。”接着他列举了四个他亲生经历的事情。

  第一个故事是说朱自清先生在北火车站看到了一具孤苦劳动者的尸体横躺在马路上,有十余人围着看,却都好奇地睁着眼,脸上的筋肉也都冷静而弛缓。

  第二个故事是说朱自清先生有一个中学同学,再高等学校毕业;今年恰巧和他是同事,有四五年没见面、通信了,见到他之后讲了很多以前的事情,可没想到的是那个同学只是安静地听着,没有说一句话,只是敷衍地笑了几下,最后说了几声先生,似乎两个人从来都没见过面似的。

  第三个故事是说朱自清先生有一次从大马路搭电车到车站。半路上电车上上来一个面无表情魁梧奇伟的华捕。当有一位女士因为有事而耽误了一点时间,所以没能及时上电车,就追着电车跑,抓住电车的柱子又滑了下去,这是那位面无表情魁梧奇伟的华捕哈哈大笑起来,露出了两颗金牙。

  最后一个故事是说朱自清先生去任某校的教务主任,要做一件很头疼的事,那就是拟订课表。他花了五六天的工夫,终于勉强凑成了。但有一位在别校兼课、资望深重的先生对此表示不满,于是将此事报告给了校长,最后朱自清先生生气地辞职了。

  我觉得他这四件事写得都非常具有代表性,四个故事读完之后都深深地刺痛了读者的心。特别是在写第二个故事的时候这样描写了那个老同学的:“他只支持着同样的微笑听着。听完了,仍旧支持那微笑,只用极简单的话说明他中学毕业后的事,又称了‘我’几声‘先生’。”从这些看似平凡的语句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人心的冷漠与无情,作者自己的心中也一定觉得很痛,为什么短短几年的工夫,一个人的变化就这么快呢?同时也对当时的黑暗势力进行了强烈地批判。

  其实我们身边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说一个司机看到一位老太太在马路上跌倒了,就下车去扶,结果遭到别人的阻拦,说你别扶她起来,到时候这事可就全赖在你身上了!看似一句比较好心的劝说,但实际上体现出了一个社会风气的好与坏。我们应该以一个良好纯洁的心态去面对身边发生的事,并妥善地去解决它们,这样,整个社会的素质才会提高,社会才不断进步会进步!

  《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6

  《背影》这篇散文通过描写父亲送儿子远行的一幕,表现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情感;《匆匆》讲述了时间流逝之快,并且时间不能倒流。告诉我们:昨天是作废的支票,明天是未发行的债务,只有今天才是黄金。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住今天;而《荷塘月色》这篇散文中,作者用月光衬托荷花,描写了夜晚中荷塘的美景。

  而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春》。在文中,朱自清先生把春比喻为一个刚刚睡醒的孩子,欣欣然张开了眼,遍地的野花仿佛是天上的星星眨着眼。风,不再像冬天那样寒冷,像母亲的手,轻轻地抚摸着万物。在温暖的春风中,孩子们高兴得放着风筝。在春天,春雨是寻常的,它滋润着世间的万物。

  在《春》这篇文章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是呀,春天代表着绿色,寓意着复苏,象征着希望。我们只有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到秋天才会有累累硕果。而我们小学六年级不正是我们人生的春天吗。我了我们秋天的收获,我们现在难道不应该付出汗水和努力吗。

  我热爱春天,歌颂春天,但我更珍惜春天!

  “纸醉金迷”、“六朝金粉”的秦淮河,随着历史长河的流淌而逐渐失去了昔日风韵,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以浓墨重彩为它猛绘一笔,再次展现了浓装艳丽秦淮河的风采。朱自清成名作《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记叙夏夜泛舟秦淮河的见闻感受,作者在声光色彩的协奏中,敏锐地捕捉到了秦淮河不同时地、不同情境中的绰约风姿,引发人思古之幽情。

  富有诗情画意是文章的最大特色,秦淮河在作者笔下如诗、如画、如梦一般。奇异的“七板子”船,足以让人发幽思之情;温柔飘香的绿水,仿佛六朝金粉所凝;飘渺的歌声,似是微风和河水的密语……平淡中见神奇,意味隽永,有诗的意境,画的境界,正所谓是文中有画,画中有文。作者的笔触是细致的,描绘秦淮河风光时,不求气势豪放,而以精巧展现美,具体细腻地描绘秦淮河的秀丽安逸,充分体现了作者细致的描写手法。

  船只、绿水、灯光、月光、大中桥、歌声……种种景物,作者抓住其光、形、色、味,细细描绘,却是明丽中不见雕琢,淡雅而不俗气,使得秦淮河在水、灯、月交相辉映。历史是秦淮河的养料,可以说历史成就了秦淮河,没有历史的秦淮河失去了一切意义。作者从现实走进历史回忆,从形态与神态两方面唤醒了秦淮河。

  “舱前的顶下,一律悬着灯彩;灯的多少,明暗,彩苏的精粗,艳晦,是不一的。但好歹总还你一个灯彩。”这灯彩实在是最能钩人的东西:“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我们这时模模糊糊的谈着明末的秦淮河的艳迹,如《桃花扇》及《板桥杂记》里所载的。

  我们真神往了。我们仿佛亲见那时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光景了。于是我们的船便成了历史的重载。”作者由灯开始堕入历史,模模糊糊中、恍惚中,实在是许多历史的影象使然了:行走的船只,雾里看花,尽是飘飘然,朦朦胧胧;飘渺的歌声,似幻似真……作者借助对历史影象缅怀,将秦淮河写得虚虚实实、朦朦胧胧,让人陶醉,令人神往。

  作者本着力于秦淮河的自然景观,却以歌妓的出现淡化了自然和他的审美情趣。作者把自己当时那种想听歌,却又碍于道德律的束缚,一心想超越现实,但又不能忘却现实的矛盾心情剖析得淋漓尽致,真实具体,那种情真意却,给予读者极大的感染力,而意蕴深厚自然。

  为梦中回到现实,做好了铺垫。总的来说,《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篇文章明显地体现了朱自清散文慎密、细致的特色。朱自清在描绘秦淮河的景色时,将自然景色、历史影象、真实情感融会起来,洋溢着一股真挚深沉而又细腻的感情,给人以眷恋思慕、追怀的感受。《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展现一幅令人缅怀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影。

《《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范文(精选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范文(精选6篇)】相关文章:

《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范文12-03

 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范文(精选8篇)07-29

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范文(精选6篇)07-07

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07-07

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精选7篇)01-15

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精选6篇)09-03

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精选4篇)07-31

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范文(通用8篇)01-08

《朱自清散文集》优秀读书笔记(精选7篇)06-19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范文(精选6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范文(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范文(精选6篇)

  《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1

  朱自清是一个大散文家,他为人学问均表现出中国知识分子正真的节操,他的文章令人佩服、羡慕,他是公认的现代散文和现代汉语的楷模。我很喜欢读他的散文。他的文章很抒情,很有艺术魅力。朱自清的早期散文,可分为写实议论和叙事抒情两大类。后期的更是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真是脍炙人口的佳作,代表了他的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

  最近,我在教学生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它又引起了我的共鸣,我再次翻开《朱自清散文集》看了起来,这篇《春》引起了我更深的理解。朱自清在文章中这样写道:“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读到这一段,心中充满欣喜之情,这五颜六色,鲜艳夺目的色彩多美!

  这美之所以能打动人心,是因为人们希望生命的形态也像五颜六色,鲜艳夺目这样。有的人有大志,希望做大科学家;有的人安于平凡,希望安分守己,过家常日子;也有的人愿意东奔西跑,不断变换工作环境,虽无大的成就,但却充分体会品尝工作的乐趣。有的人外向,言语滔滔不绝;有的人内向,轻易不向人表露内心。但所有这些,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生命都像这些花儿一样鲜活,饱满,充满生命的芬芳。

  你不能用一种生命形态去规范另一种生命形态,你也不希望这样,犹如你不能因为喜欢桃花红得像火,你就让杏花、梨花都改变了颜色。你也许会说,我在读这段文字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这些。是的,你在理性上不可能想到这些,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些景色描写却潜在地符合、迎合了你生命形态的趋向。

  还有这几句:“‘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这是一种充满生命鲜活的温情,足以使你饱受创伤的心灵、情感得到抚慰。人在现实社会中生活,总难免要受到许多委屈、伤痛,因此,特别希望得到一种温情,这也是你读到这段文字感到特别舒意的原因所在。

  再看这一段描写:“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罩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连续两三天的雨,本来是最让人心烦的,但当这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时,再配以充满生机的树叶儿的绿,小草儿的青时,就让人感到了生命的滋润。

  而我们的生命总盼望着友谊、温情、情趣、理解等等来滋润我们的心灵,而这种滋润,“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式的“润物细无声”是再适合不过的了。而夜色,又在催旅人回家,光的黄晕造成的温柔,细雨给人的滋润,正是人们心灵所渴求的家园。最妙的,还有这样几句:“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稀稀疏疏”,让人感到了宇宙的大与人的小,但“静默着”,又让人感到了人因生命的滋润、家园的安宁而底气充沛、中气十足。

  不同的景,蕴涵着对生命的不同的描述与理解,这正是作者选择、搭配不同景色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内在的思路,也许作者自己也意识不到这一点呢,他只是按照自己的生命感觉,按照自己的艺术理解去写的。

  总之,读着朱自清的《春》,给人以启迪,让人感到韵味无穷,百读不厌。你也许会说,是作者描写的春色生动,感染、打动了你,我却说这是《春》的意境魅力所在吧!

  《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2

  朱自清,我们已经对他不陌生了。他是一位伟大的散文家,他以他独特的美文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在初一时,我们就学过他的《春》,初二又学了他的《背影》,可以说从那时起我就开始走近朱自清了。

  《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风景如画,生机勃勃的画面,使人不得不赞叹他的优美的文字和细腻的内心。他那刻画得栩栩如生的画面,让我感到十分惬意,于是我忽然发现观察事物其实就这么简单。从《春》中,我看到了新的开始,看到了无限美好的未来。

  再品《背影》,我读到了除了感动还是感动。是啊,在这个世界上,那个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人,那个拉着我们害怕的小手过马路的人,那个在我们累了主动背我们的人,永远都是我们最亲爱的人。他是家庭的顶梁柱,是护航的军官。可是他们是人,不是神。七尺男儿也有脆弱的时候,我们这些作儿女的可曾想过为他做点事。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从《背影》中,我看到了我父亲为我操劳的样子,看到了一个父亲的伟大。

  朱自清的《正义》,是我感触很深的一篇文章。读完后,我也不禁想问:人间的正义到底再哪儿。朱自清说,正义在人们心中。可是现实生活往往不是这样。有些人口口声声地把“正义”二字挂在嘴边,呼吁人们要做正义的事,要做正义的人。可是暗地里却在做着罪恶的勾当,就像有些官员贪腐,他们今天收这个的钱,明天收那个的礼,在自己的职位上疯狂地敛财。这种人面兽心的做法是遭人唾弃的。也许,少部分人心中仍存有正义,可是那也许将会被现实吞噬。从《正义》中,我看到了现实社会人心的真假难辨,看到了虚伪。

  朱自清笔下的.无论是梅雨潭的绿色,还是清华园的月光,或是秦淮河的夜景,都被他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欲达夫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那一种诗意。”可我却觉得,朱自清是诗与散文的完美结合。

  在品位经典时,我读到了一个伟大而又细腻的朱自清。

  《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3

  合上书,我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心情。是喜是忧。喜的是朱自清这种强烈的爱国心与正义感,而忧的是在那个时代,即使是爱国,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第一次了解朱自清的作品是在那柔美抒情的《荷塘月色》中可以看出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对黑暗的现实想“起然”却又“挣扎”的心迹。“走着”“走着”“我看见了荷塘”,团团的荷叶,零星的荷花,风中的花香,真另人心旷神怡。

  夹着薄云的月光泻在叶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上,简直是用光与荷花画的美丽的画,作者笔下尽情地赏花观月,我陶醉了。看着看着,突然美丽的,柔美淡薄的月光消失了,四周围着蓊蓊郁郁的树,树间透着光,可是光却是如此的无精打采,这时的主角几乎成了热闹的蝉和蛙,可是作者却什么也没有说。《采莲赋》《西洲曲》两篇文章使我的心也随着作者的情绪凉了下来,虽然我也很难体会作者当时的无奈与彷徨,但我的心仿佛也随作者回到了起初得不宁静。而难得是朱自清这强烈的爱国精神。《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等都是鲜明的爱国主义文学作品。

  “这是袭击,也是侮蔑,大大的侮蔑!我由于自尊,一面感着空虚,一面却又感着愤怒;于是有了迫切的国家之念。我要诅咒这小小的人!”其中,明显可以感到朱自清先生对国家的尊重,一个对中国人诋毁的人是可耻的,是“没有种的”。书读完了,但我仍在回忆。这使我想起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可是文中更能深刻的感受到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憎恨。作者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需下,不被“白色恐惧”说屈服。他用笔,用心与一切坏人进行着斗争,对一切不人道的行为进行斥责。同时也能清楚地看到了他为人处世的态度是那么诚恳,坚决,朴素,正义。却从来不缺乏风趣。他文如其人,风华是从朴素中提炼出来的,幽默是从忠厚中感知出来的,而腴厚是从平淡中创造出来的。

  我得到了最大的启示,就是朱自清先生无论是文章还是他的人格,都令我十分佩服,特别是他对史法,文天祥等英雄民族气节的崇敬,更可以看出他骨子里的豪气是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生活在这么美好的环境中,更应该去努力学习,热爱祖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经过一番反思,我终于得知自己心情是喜的,喜中国文学史上曾经有这么一位杰出的文学家,给我们后代留下了这么多可贵的精神食粮,喜他用笔揭开了这么多丑陋东西,让人觉醒。这些可喜的地方,让我了解了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十分完美的作家,并让他给我指引了一条光明的道路,一直的向前走着。

  《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4

  朱自清是一位我很喜爱的作家,在他的这本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那篇《匆匆》。

  谁匆匆的走了,谁又匆匆的来,来去匆匆,而带走一切。是时间,是我们宝贵的时间!它逝去时是那么的悄无声息,不知不觉。

  它一去而不返。说话时,它从你的一言一语中逃走;吃饭时,它从你的饭勺中溜走;洗手时,它从你的手指尖中流走……是让人多么的无奈!感到惋惜。

  作者所描写的一切,都深深打动了我。我不禁汗泪如流。为何时间走的这么快,为何又不复返。它们到哪里去了呢。其实时间,是有痕迹的。一张张稚气的脸上,经过时间的洗礼,会变得皱纹满颊;年少时的健步如飞,如今却蹒跚;铿锵有力的声音,让时间造化的苍老。对于它的匆匆,我们怎能坐视不管。让它扬长而去。这样的话以后懊悔也来不及。应该让我们度过的每一分每一秒变得有价值。

  比如说,读一本书,拾取书中的精彩段落,学以致用;做一件好事,不留名也会被人默默称赞;解一个难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将障碍物消灭,也是一种成长……还有好多好多,我们值得去做的事情,我们又何尝不做呢。

  就像我读了《匆匆》,知道了时间的贵重,懂得了去珍惜它,使我不再虚度我的时光。这可能会改变我人生的路向,你说,我是不是突然间拥有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呢。

  《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5

  今天是大年初四,我一个人在家,读了《朱自清散文精选》中的《憎》这篇文章,感触很深!

  朱自清先生在这篇文章一开头就写道:“我生平怕看见干笑,听见敷衍的话;更怕冰搁着的脸和冷淡的言辞,看了,听了,心里便会发抖。至于残酷的佯笑,强烈的揶揄,那简直要我全身都痉挛般掣动了。”接着他列举了四个他亲生经历的事情。

  第一个故事是说朱自清先生在北火车站看到了一具孤苦劳动者的尸体横躺在马路上,有十余人围着看,却都好奇地睁着眼,脸上的筋肉也都冷静而弛缓。

  第二个故事是说朱自清先生有一个中学同学,再高等学校毕业;今年恰巧和他是同事,有四五年没见面、通信了,见到他之后讲了很多以前的事情,可没想到的是那个同学只是安静地听着,没有说一句话,只是敷衍地笑了几下,最后说了几声先生,似乎两个人从来都没见过面似的。

  第三个故事是说朱自清先生有一次从大马路搭电车到车站。半路上电车上上来一个面无表情魁梧奇伟的华捕。当有一位女士因为有事而耽误了一点时间,所以没能及时上电车,就追着电车跑,抓住电车的柱子又滑了下去,这是那位面无表情魁梧奇伟的华捕哈哈大笑起来,露出了两颗金牙。

  最后一个故事是说朱自清先生去任某校的教务主任,要做一件很头疼的事,那就是拟订课表。他花了五六天的工夫,终于勉强凑成了。但有一位在别校兼课、资望深重的先生对此表示不满,于是将此事报告给了校长,最后朱自清先生生气地辞职了。

  我觉得他这四件事写得都非常具有代表性,四个故事读完之后都深深地刺痛了读者的心。特别是在写第二个故事的时候这样描写了那个老同学的:“他只支持着同样的微笑听着。听完了,仍旧支持那微笑,只用极简单的话说明他中学毕业后的事,又称了‘我’几声‘先生’。”从这些看似平凡的语句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人心的冷漠与无情,作者自己的心中也一定觉得很痛,为什么短短几年的工夫,一个人的变化就这么快呢?同时也对当时的黑暗势力进行了强烈地批判。

  其实我们身边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说一个司机看到一位老太太在马路上跌倒了,就下车去扶,结果遭到别人的阻拦,说你别扶她起来,到时候这事可就全赖在你身上了!看似一句比较好心的劝说,但实际上体现出了一个社会风气的好与坏。我们应该以一个良好纯洁的心态去面对身边发生的事,并妥善地去解决它们,这样,整个社会的素质才会提高,社会才不断进步会进步!

  《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6

  《背影》这篇散文通过描写父亲送儿子远行的一幕,表现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情感;《匆匆》讲述了时间流逝之快,并且时间不能倒流。告诉我们:昨天是作废的支票,明天是未发行的债务,只有今天才是黄金。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住今天;而《荷塘月色》这篇散文中,作者用月光衬托荷花,描写了夜晚中荷塘的美景。

  而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春》。在文中,朱自清先生把春比喻为一个刚刚睡醒的孩子,欣欣然张开了眼,遍地的野花仿佛是天上的星星眨着眼。风,不再像冬天那样寒冷,像母亲的手,轻轻地抚摸着万物。在温暖的春风中,孩子们高兴得放着风筝。在春天,春雨是寻常的,它滋润着世间的万物。

  在《春》这篇文章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是呀,春天代表着绿色,寓意着复苏,象征着希望。我们只有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到秋天才会有累累硕果。而我们小学六年级不正是我们人生的春天吗。我了我们秋天的收获,我们现在难道不应该付出汗水和努力吗。

  我热爱春天,歌颂春天,但我更珍惜春天!

  “纸醉金迷”、“六朝金粉”的秦淮河,随着历史长河的流淌而逐渐失去了昔日风韵,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以浓墨重彩为它猛绘一笔,再次展现了浓装艳丽秦淮河的风采。朱自清成名作《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记叙夏夜泛舟秦淮河的见闻感受,作者在声光色彩的协奏中,敏锐地捕捉到了秦淮河不同时地、不同情境中的绰约风姿,引发人思古之幽情。

  富有诗情画意是文章的最大特色,秦淮河在作者笔下如诗、如画、如梦一般。奇异的“七板子”船,足以让人发幽思之情;温柔飘香的绿水,仿佛六朝金粉所凝;飘渺的歌声,似是微风和河水的密语……平淡中见神奇,意味隽永,有诗的意境,画的境界,正所谓是文中有画,画中有文。作者的笔触是细致的,描绘秦淮河风光时,不求气势豪放,而以精巧展现美,具体细腻地描绘秦淮河的秀丽安逸,充分体现了作者细致的描写手法。

  船只、绿水、灯光、月光、大中桥、歌声……种种景物,作者抓住其光、形、色、味,细细描绘,却是明丽中不见雕琢,淡雅而不俗气,使得秦淮河在水、灯、月交相辉映。历史是秦淮河的养料,可以说历史成就了秦淮河,没有历史的秦淮河失去了一切意义。作者从现实走进历史回忆,从形态与神态两方面唤醒了秦淮河。

  “舱前的顶下,一律悬着灯彩;灯的多少,明暗,彩苏的精粗,艳晦,是不一的。但好歹总还你一个灯彩。”这灯彩实在是最能钩人的东西:“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我们这时模模糊糊的谈着明末的秦淮河的艳迹,如《桃花扇》及《板桥杂记》里所载的。

  我们真神往了。我们仿佛亲见那时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光景了。于是我们的船便成了历史的重载。”作者由灯开始堕入历史,模模糊糊中、恍惚中,实在是许多历史的影象使然了:行走的船只,雾里看花,尽是飘飘然,朦朦胧胧;飘渺的歌声,似幻似真……作者借助对历史影象缅怀,将秦淮河写得虚虚实实、朦朦胧胧,让人陶醉,令人神往。

  作者本着力于秦淮河的自然景观,却以歌妓的出现淡化了自然和他的审美情趣。作者把自己当时那种想听歌,却又碍于道德律的束缚,一心想超越现实,但又不能忘却现实的矛盾心情剖析得淋漓尽致,真实具体,那种情真意却,给予读者极大的感染力,而意蕴深厚自然。

  为梦中回到现实,做好了铺垫。总的来说,《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篇文章明显地体现了朱自清散文慎密、细致的特色。朱自清在描绘秦淮河的景色时,将自然景色、历史影象、真实情感融会起来,洋溢着一股真挚深沉而又细腻的感情,给人以眷恋思慕、追怀的感受。《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展现一幅令人缅怀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