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的散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看过散文吧?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取材广泛,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什么样的散文才是真正的好散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乡愁的散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乡愁的散文1
窗外正逢仲夏的时刻……
屋后,一股股热浪如同火一般炙烤着大地。只有几片云游荡在天际,经走在这流年的深处诉说着一个个夏日的故事!
屋子里一片的静谧,眺望着窗外,思绪游走在这午后的夏日。手心攥着汗,指尖落入键盘上,不知道从何说起,脑子里一片的空白!
悠然之中,在我的脑海里闪现出一片碧绿的芦苇地,那时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村里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之后,我父亲为了解决家里生活的艰辛,第一次承包了这芦苇地。芦苇地在我们村东边小河的一旁,能长芦苇,自然这里是常有水的地方。在那时,我会带着我的妹妹一次次地来到这里,看着这一片芦苇,生怕有人割去喂牛马。看着一片片芦苇,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如今能记起这样的一个画面,我想,这和当时积攒在我生命里的一些记忆是分不开的。也许这就是人生,经历过,就会给我们留下点什么!
芦苇地,因为靠着水,在这里便有着许多飞鸟,虫儿。水里面还有着小鱼,螃蟹,青蛙之类的东西。静坐在岸边,仔细的琢磨着这一切不属于自己心情的字样,心甭提多开心,特别在夕阳西下,落日携着我们长长的身影款款落在西山脚下,那一抹,现在想起一样让我的心儿蠢蠢欲动。日落,芦苇地一片的暗黑,青蛙之类的鸣叫会很快替代了这寂寞的地带,让我们携着这叫声,再次步入这生命的灵动之中,久久的不能自已!
生活,就像是一道流动的风景。如今根植于我记忆里的这道芦苇地已经成为一块种植农植物的普通地,这里的'水也一去不复返,河槽被荒芜替代,于我们来说,这条胜似母亲河的小溪再也没有了它的踪影。年复一年,对于这样一份情景的珍藏,或许只有像我儿时那个年代的人才有记忆的吧?
事物总是在变化的,静下心来,细细的挖着深深藏在自己脑子里的一些情景,或许有些东西只能搁置在自己的脑海里,即使不能忘却,但有的时候也会被忽略!一如我们,总想让自己的人生之路走的更远一点,可是,只要在回家的路上,我们才能感到身在异乡的那份孤独依然是那么的刺痛着我们一路的孤独。我们之所以依然赶路,只是我们不想被这走过的日子忽略自己而已。今天走在人生中年的路上,我必须承认有着这样一份心情的存在!
谈及这块我脑子里的芦苇地,其实,我依然是在谈着一份乡愁而已。
乡愁是看不到的思念与牵挂。如今,从我离开家乡到外面上学,直到今天居住他乡,我早已把自己当成一个游子。不论是开心,还是难过,不论在哪一个季节,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我就会向着家乡的方向远眺,想想那些一个个熟悉的影子,心里总是暖暖的。于是,我在文字里也不断地写着对家乡的记忆,从老戏台,到观音庙,到村里的那一条小河。如今虽然有的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却成为一份记忆,温暖着我相思的心情!
或许是有着这样的人生经历,每当看到这类似的情景时,总会触动我怀乡的心弦。因而即使我不去写文字祭奠,在梦里也要重新走一次。
这块芦苇地,其实就是我昨夜梦到的一段情景。我走在这满是水的芦苇地里,放飞着自己久远的心绪。清晨的阳光散落在我的身上,沐浴着我一份久违回家的心儿。一路走着,不知为何,前面被一片水挡住去路,静静的水面上还不是的飘着些许的飞鸟,它们嬉闹着,追逐着,不时地打破这早晨芦苇地的宁静与安然……
那是一个多好的画面,要是来一只小船,小船上载着一个美丽的姑娘,姑娘遮着半面而正弹奏着一曲爱情的歌,或许更是浪漫至极了吧?
遐想是人们的一个权利。就在我处于极度浪漫的遐思时,一阵雷声,从天而降,接着就是一阵狂风,狂风里便是一个个大雨点!
我的思绪被这狂风大雨淹没,随之而来的就是一阵阵恐惧,眼前的河水跟着上涨,瞬间的我就被一阵浑浊的大水淹没。我呼唤着,嗓子都撕破,可是这大水一样无情,绝望的我似乎在等待着一场生死的考验……
人固有一死,有的人死的其所,有的人却死不瞑目。而我难道就这样不明不白的被淹没在这场雨淋里吗?正当我挣扎时,脚不小心站空,摔在一个很深的窟窿里。于是,身子沿着这窟窿下沉,直到自己摔在一块石头上,疼的我去按我的腰部。醒来,才发现自己正躺在沙发上,电视开着,外面阳光普照!
人生有太多的梦,面对着散落在屋子里的阳光,我想起这梦里的情景。那块熟悉的芦苇地,不知何时便成为了我的一个梦,进入我乡愁的章节,让我去怀乡!
乡愁简单而淳朴,有父母深深的叮嘱,有亲人款款的怀念,有乡人淡淡的牵挂。回想这些念乡愁的文字,有的简单的如年少经历的一场风雨,一如这梦里的芦苇地,即使被忽略的时候一样会成为我们乡人的一个梦,潜伏在我们匆忙的足迹里。乡愁一如晨曦,每一次穿入我们的心里都会触动我们的心弦,把我们的记忆一次次的点燃!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一生的记忆。我想,无论自己身处何地,年少时那块自己走过的土地总会像一首首写不完的诗在我的笔下,引发我无限的思绪!
一切已成记忆,在午后的他乡,独自写着这梦里的芦苇地,在惊悸之后,一样慨叹这淡淡的乡味带给我的一份惬意!
在他乡好好的活着,善待生活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不辜负离乡时的初衷,积极的面对自己人生的喜怒哀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对那份乡愁的一个最好的汇报与善待吧?
乡愁的散文2
祖母是一家之主。我童年的大部分时间,就在她老人家的呵护下,一天天度过。祖母很喜欢我的可人。她看过大大小小十几个孙儿,就数雪儿我最乖,也最听话。祖母逢人就说,看雪儿,放在蒲团上,一坐老半天,不哭,不闹,可省心了!我不知,那时,为啥那样?以后和祖母相处的日子时,曾经问过她老人家。她告诉我,雪儿出生的时候,是在这一天的凌晨之后,雪花飞舞,老大的棉花团子直往下落,就给起了这样的名字了。我从那么静谧的时光中降临,我的一声啼哭划破了沉寂的夜空。可能,雪儿于那样的夜晚来到世间,也就有着这样沉静的性体。我听不懂,也没有深究下去。只是感觉,祖母大概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和祖母一起的日子很平静,就如荡不起涟漪的湖面。若是很深刻的记忆,便是小表姐芬儿回老家的那两年。芬儿是大姑家的二姑娘,比雪儿我大一岁,从东北回到老家暂住。对表姐记忆犹新的是,她的右腿有点短,走起路来一扭一扭的。祖母告诉我,那年,芬儿生病,打针打成这样的。我心生怜意,可能也是血缘关系的缘故,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雪儿好多时候,是让着芬儿小姐姐。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芬儿是暂住,妈妈不在眼前。
别看小姐姐走路不方便,可闹了。一会扯着雪儿到河里戏水,一会又去打小鸡,逗小狗。春天,到河边去折柳枝,吹柳哨,追柳絮;夏天,去摸小鱼小虾,喂家里的小鸡小鸭;秋天,去洗地瓜,赶鸭子;冬天,去溜冰,滑雪;总之,没有闲下来的时候。而我一旦不听她的,她就会不停地拍打我,甚至威胁我,再也不和雪儿玩了!所以,很多的时候,就任她摆布。我,雪儿,就好像一个傻傻的`小木偶,是芬儿姐的铁杆粉丝。现在想来,那时的我,怎么好笨笨哦!
祖母的火炕好高。每次,雪儿都得踩着凳子才能上去。有一次,和芬儿姐玩的时候,她抢走了雪儿的连环画。我拼命地想夺回来,结果从高高的炕上一个跟头栽下来了。那次惨痛的教训,竟然双臂骨折,全吊着。那一个冬天好难过啊!那时,好恨芬儿姐姐。或许,没有她的那个冬天,雪儿不会有那么多不幸。
也就是在芬儿姐的教唆下,偷拿过祖母藏在抽屉里的大红枣;也偷吃过祖母藏在柜子底下的红糖。有一次,雪儿也因此挨了一次狠狠的打。那一次,趁着祖母去河里浆洗衣服的时候,两个人偷偷掀开炕席,那是祖母放钱的地方(这是芬儿发现的),拿了一毛钱就撒脚丫子跑到供销社买糖吃。两个人正吃得高兴,结果,祖母回来,发现了炕席动过的痕迹,继而发现少了一毛钱,就唯我们两个是问。结果,芬儿,将责任全推到我身上。我不敢撒谎,也就实话实说了。父母一听,火冒三丈,那顿揍啊,是有生来的第一次,屁股都被打成两半了。祖母痛惜的将我拉进她的怀里。然后,就给雪儿烧炬炬吃。一边含着泪花,一边垂涎欲滴。虽然,有祖母的怜惜,但,屁股开花的滋味,现在想想,就痛得慌。
回溯那些童年的时光,感触颇深。书上的话不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至理名言!祖母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靠个好,学个好;靠个孬,学个孬;靠着个无赖鬼子,学个浪荡神。当时不求甚解,现在体会尤深。否则,雪儿的童年,不会有如此深刻的刻骨铭心。说起来,还得感谢小表姐。若不是芬儿姐,雪儿的童年就失去了那些脍炙人口的童稚,也就没有了忆城中,哪些可圈可点的光影流星。那些童心演绎的一枚枚童趣,也就在忆河里跌宕起伏,闪烁着星星般璀璨的灵动。后来,小表姐回到东北自己的家里。我的童年,又恢复了原来的波澜不惊。
乡愁的散文3
黑夜,如刀子一寸又一寸地抽出皮鞘,蛇一般从桉树叶上悄然滑落。在光与色彩的变化中,在鸡啼声中,在屋顶那袅娜的炊烟之中,迎来了乡村的晨曦。
阔别多年,沐浴着晨光,我再次站在家乡老屋门前,心中感慨万千。犹记得小时候,每天天朦朦亮,父亲便背起锄头去田里干活,母亲在水龙头旁边淘米洗碗,准备熬粥做早餐。我呢,则是一人坐在门槛上,玩着手里的弹珠,嘴里唱着《雪山飞狐》的主题曲——“雪中情,雪中情,雪中梦未醒”。“雪中情”与家乡方言里的“煮粥吃”极为相近,因为,邻居大伯听了经常笑着问我:“你那么早就在等母亲给你煮粥吃啦?”而我会在撅起嘴后又不好意思地掩过头。那时的日子,虽是清贫甘苦,却像一曲传真的童谣,恬静美好。
老屋似乎是一位见证苍凉时光的老人,静然着,以慈祥的目光端详着此刻的我。屋前的桔树约有6年沧桑,上面长满了大小不一的桔子,叶片上沾着熠熠发光的.露珠。那露珠,像是我心中的一滴泪,晶莹澄澈却因终究无法在叶尖上驻留,滴落而下,融于厚实的泥土之中。也就在那一瞬间,这滴露,似乎让我读懂了生命的味道,在我的心灵之湖中荡开涟漪。我知道,这是我的故乡,我永远的家,或许哪一天,我也会与它永远地相依相守,时光沉淀,安好。
慢慢地,行至田野中,一片紧挨一片的稻叶挺直了腰杆,生机盎然的绿意之中透着淡黄,再过些日子,又将到收割稻谷的农忙时期。小时候,爷爷总爱将我架在他的肩膀上,然后让我揪着他的耳朵“开飞机”。“飞机”到达目的地后,他将我放置稻田里,任我一人割草抓青蛙,弄得满身泥巴,而他却和爸爸、叔叔一起收割稻谷。我玩得累了,就爱在一边数他们谁割得比较快,看他们弯腰挥汗的样子。那时的我只觉得好奇,为何他们的动作可以如此连贯利索,而如今,却是异常怀念与疼惜。
遐思中,一群小朋友嬉闹着从我身边跑过,我忽然想起儿时的伙伴们:我们一起在雨中狂奔,一起捉迷藏,一起到田间偷西瓜,一起于河里抓鱼虾,一起在大坝上吹风晒太阳……所有的一切,恍如昨夕,只是如今的我们早已各为生活忙碌,失去联系。微风拂过,我远望着村民们那在田间劳作的瘦小的身影,还有那连绵起伏的山和仿佛被挑染过的彩虹色的半边苍穹,心便像从尖锐的草尖山滑过,刺疼。
一个人,走走停停,寻找着年少时的记忆。家的感觉,永远都是如此熟悉与亲切。只是,不经然间,心中便开始吟唱一曲时光逝去的挽歌,歌声中,透着温馨与感动,却仍载不动那几多乡愁。
乡愁的散文4
乡思,在古老的文字里蓬勃发芽。乡恋,在宁静的心野郁郁葱葱。乡愁,铺天盖地,翠满枝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王维:《杂诗》)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游子的`怯怯之音,分明就是离巢之鸟的尖声啼鸣。不管你飞向哪儿,不论你栖息何处,总是故乡,魂相牵,梦相伴。根在哪儿,相思树就在哪儿枝繁叶茂。乡愁,你这灵魂深处不绝如缕的苦恋!乡愁,你这游子心头最美丽的伤感最惆怅的诗篇!
乡愁的散文5
我爱琢磨,为啥同学会那么多,上了初中就开小学同学会,直至老了老了,还在开各类大中小学的同学会,且常开不败,怎么不见同事聚会呢?
所谓同事,就是天天在一起,做同样的事情,没有区别就没有留恋,你退休了我入职,刚刚分别没有什么好回忆的,而同学就不一样了。
小学时光两小无猜,课间打打闹闹,上课规规矩矩,一颗童心沉浸在课本里,或笑或哭,尽情抒发。偶有争执打斗,老师的三言两语,即能平息事态,再不行,给个三瓜两枣,就OK了。三五年过去,感觉长大了,趁着暑假,还没有上初中,开个同学会吧,说说前两年的趣事,顺便吃点零食。
上初中了,大家都在附近,虽有择校生,也不会太远,臭味相投的会联络不断,一有空闲去校外坐坐,过个生日外面聚聚。紧张的学习需要放松,他们就捧着苹果,谈天说地,或说吃苹果节食减肥,或说苹果手机就是好,或说苹果真伟大,成就了牛顿、乔布斯,还能美容、美食。欢快的时光是短暂的,升学考试,疑难杂症,让他们安静下来,安心思考。
思考的结果,你上了普高、我上了职高,你读文科、我读理科,你上了大学、我去参军务工务农。总而言之,上了高中,以前的同学就很少联系了,现在的同班同学也少聚会,为了学业,大家尽力拼搏,没有余暇用来挥霍。
所以,中考、高考后的第一要务是开同学会,换掉紧张的学习考试模式,轻轻松松地聊聊同学情谊,聊聊三年来的臭事趣事,就是不谈中考高考人生大事。他们开始好好好,把同学凑成一对一对,我们开始喝喝喝,把同学喝到一片一片。
再过八年十年,甚至更长,你涨了工资、我长了皱纹,你成了老板、我想做老板,你当了官、我被你管。有官的提议,有钱的组织,有闲的联系,召开各类同学会,聚聚旧情,回忆乡情,谈谈父母健康,谈谈子女成长,淡淡的、浓浓的乡愁倾泻一地——父母在这头,子女在那头。
离家越远,家乡更亲,离家越久,乡愁越浓。每有远方的同学回乡,总会邀上附近的'同学,把往事回忆,使淡淡的同学情谊历久弥新。直至老了老了,昨天的事情记不起了,小时候的场景历历在目,抓紧开个同学会,把陈年往事浓缩成剪不断的乡愁。
乡愁的散文6
在心头的灶火还没有熄灭之前,轻轻的,静静的,温上一壶乡愁。来吧,也给你斟上一杯,让我,与你对饮。
为了,屋檐下的那棵老榆树。岁月沿着苍老的树皮向上爬去,在风中摇响那一串串绿色的风铃,哦,那是榆钱儿。春天的时候,就开满了树梢,也开在我们这些孩子的饥饿的眼神里。于是,伸向苍穹的丫叉间便有了我们的欢笑。我折下一串榆钱儿向你扔去。你站在树下的斑驳的日光里,抬着黑红的小脸儿,眯着眼睛向我微笑。苦涩的笑声和着翠绿的榆钱儿还有金灿灿的包米面,被妈妈煮在铁锅里,便煮成了一个躁动不安的春天。
也为了,那一条伸向远方的土路。西风给了人凄楚的问候的时候,我背着破旧的书包要到路的尽头去,然而,却不住的回头,再回头,向老榆树的方向张望。我知道,你就在那棵老榆树的背后,守望着天边的云彩。我一不小心,前方的路竟突然站了起来,给了我一个留恋的拥抱。我多想甩掉路的纠缠爬起来,抖落身上的泥土,貌似勇敢地向前去,可我知道,从此你将成为这条路,我将永远活在这条路上,永远无法真正的甩脱你的`纠缠,于是,我把泪水变成种子,种在衰草离披的路边,明天,它能否发芽?
更为了,于光中先生那枚山高水长的邮票吧。料峭冬寒寻找着一切可以寻找的缝隙侵袭着世界,而要寄给你的那枚邮票却始终没有寄出,因为,我已不再记得你的模样,你和故乡渐渐的融为了一体,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会来拉动我的窗帘。当眉宇渐宽的时候,我回到故乡去,见老榆树下,一群群妇女在纳着棉鞋,都是千层底的,细细的针角似被心熨过,平平整整的,我不知道哪个人是你,而我又知道,那所有的人,都是你。
静静的月色下,来吧,让我们共同斟上一杯乡愁,一饮而尽!
乡愁的散文7
一场春雨刚收住了雨脚,太阳就从云的缝隙间撒下些薄薄的阳光。风又跑了来用它无骨的大手将那丝阳光掳走。我从街头走过,想这一场春雨会落尽了杏花,睡醒了海棠……
岁月低处是深深浅浅的墨痕,谁执笔画下这软香轻红、寒烟叠翠?这里成排的白玉兰的花朵儿素雅如诗挤满了枝头。
我正凝视着这一树树繁花,远处有音乐低吟浅诉,那音符如水流淌到了人的心底,有一抹哀愁突然被它带起紧接着迷漫了胸腔。
我仔细听,是《二泉映月》!当这四个字刚从脑海里跳出,我便想起一弯月亮和一个颠沛流离的背影,这音乐是一个人的孤苦无依和浓浓的乡愁。
我寻着音乐走了过去,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石阶上拉着二胡。他的身子前倾、侧身,低头又仰首……他拉出来的《二泉映月》抑扬顿挫、戚戚哀哀使看着他背影的人也心生悲凉。这时夕阳刚爬上天空,雨带来的寒意还在。
我站在他的身后听他拉着《二泉映月》想到如水的月光和浓浓的乡愁;想一个人怎样走过无依的岁月?想这世间有多少人被肩头承负的乡愁压弯了腰。我甚至想他会不会也是那个走过石桥、走过如水月光却走不出自己心底乡愁的人?
我想起朋友离开西安时发信息告诉我:‘一路向南’,她竟不舍得用‘走’或者‘离开’。当夜晚月光照着她的窗时,她被乡愁困扰,这些年她学会了吸烟!她说有想家想得厉害的.夜晚单曲循环播放《二泉映月》,听得她泪流满面,嚎啕大哭!
也有的夜晚朋友发信息非让我站在窗口望月亮,而她就站在异乡望着月亮。我们用微信消息互相描述眼底所见的情形,那时黑夜其实一无所有,泛滥的是浓浓的乡愁。
老人的手突然停止了动作。‘我的琴声呜咽……‘海子的诗句突然在我耳畔响,是风眯了他的眼睛还是泪水的缘故,老人用手揉着眼睛。这《二泉映月》听起来极苦,我每每听来常常红了眼眶更何况一个有着乡愁的人呢?
老人起身背着他的二胡走进了春风的袍袖里,黄昏归他、孤寂归他……
昨日朋友还让我用文字为她描述春雨后的终南山,我的思绪却凌乱不堪,只写了一段话:“终南山不知疲倦的青着,有日月为它掌灯,有风雨为它作画。一场春雨以后,它必以洁白的云朵儿做了美丽衣裳,云朵儿随风在山腰上飘着倒似山的裙袂翩然。村庄前成排的白杨翠绿着叶子,几只燕子来回穿梭过那些树木似乎是为了一窥山的背后还有怎样惊人的美丽。”我知道她想慰藉自己的乡愁,我仅能以这段苍白的文字送她!
风大了起来,这春天突然就寒意料峭。当别人的乡愁从我心底经过的瞬间,我的春天冷了。这时天上有了几颗稀少的星子。
乡愁的散文8
母亲,这个像外婆影子一样的美丽女子,年轻时有一头水一般柔顺的头发,经常扎着两条又黑又粗的辫子。经常扎着两条又黑又粗的辫子。母亲温柔可人,骨子里有着像外婆一样坚韧的性格,坚强的内心,为人处事和外婆一样能干。
天还未亮,母亲就背着弟弟上学去了。母亲一个人,背着最小的弟弟,踏上了上学的旅程。山路,九九十八弯,十分陡峭,一不小心,就会滑倒,或者踩个空。明月还挂在天上,透过这一点点明月的微光,母亲小心再小心,怕摔了小弟,夜里,传来可怕的叫声,母亲心里害怕,于是自己给自己壮胆,唱起了老师教的歌谣。歌谣清脆响亮,在山谷里回荡,母亲听到自己的回荡在山谷里的动人歌声,心里的害怕减了好几分。不知不觉,天亮了,母亲再也不害怕了,因为听到学校旁边的溪水的潺潺响声,闻着溪水那一大片鲜花的芬芳,母亲知道学校就近在咫尺了。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平时,母亲不上学的时候,家里的家务,都是她一个人全包了。母亲心透明,有韧性。母亲一个人就能挑起100多斤的水,一个人光着脚,来回往返于家里的大水缸和河流之间,水,是一家人生命的纽带;母亲一个人,跳到粪坑里,双肩担着担,担两边分别挂着一个木桶,母亲每次挑粪的时候,总是同时挑起两桶粪,不怕脏,不怕臭,不怕累,粪,是一家人收获青菜和稻谷的源泉。母亲一个人,早早地起床,从水缸里瓢了许多勺水到大锅里,放下少许米,点燃柴火,燃烧木枝,不久,那从烟囱里飘出的袅袅炊烟,夹杂着水和米融合得无比美妙的香气,使饥肠辘辘的全家人的口水都快从嘴边掉下来了。那稀稀香香的米粥,是维系一家人生命的口粮。母亲一个人,上山砍柴。一路上,披荆斩棘,每到一处,衣服就被割破好几个洞,脸上,手上,脚上,都留下深深的血的印迹。那一捆捆上百斤重的柴,是我们一家人炊烟袅袅的宝贵之物。母亲一个人,每晚都会缝衣织布。线在她手上游走自如,布在她手上铿锵有声,这些,都是一家人穿衣取暖的唯一来源。
母亲有着水一样滋润万物的大爱;母亲,有着水一样的韧性,再怎么苦,怎么累,都要把生命燃烧,给整个家庭点燃希望之光,那种为了全家人都能活下去的坚强,像水一样,是怎么扯也扯不断的。
三、我
我也是从江南烟雨里走出来的女子。只是我的第一故乡,不是在乡村,而是在被水环绕,花香袅袅的城里。我虽然没有倾城倾国,沉鱼落雁之貌,也没有外婆的天庭饱满,更没有母亲的蕙质兰心,但也出落得样貌清秀,落落大方。我,天生就有一种如江南女子特有的忧郁。就如那诗里说的:结着丁香一样芬芳,结着丁香一样淡淡的愁怨……
我爱敲打文字,在孤独中寻找美丽;我虽衣食无忧,却经常在人际关系的困境中不能自拔;我本与人无愁无怨,却总在自织的关系网里作茧自缚;我本单纯善良,却也喜欢在多愁善感里悲春伤秋。这样一个我,不得不在悲伤中寻找着一种快乐;在痛苦中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安慰。
我喜欢琼瑶写的故事。那里有着江南女子特有的美丽和气质,有着江南女子特有的爱恨情仇,有着江南女子凄婉动人的爱情传说。我爱那为情执着,不畏封建的新月格格;我爱那貌美如花,温柔可人的杜纤纤;我爱那柔弱可怜,为爱而生的婉君;我爱那惹人疼爱的小草;我爱那性情娴静,为爱痴狂的大明河畔的夏紫薇。
我爱花城的一草一木。我爱这里的春天,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生机勃勃;我爱这里的夏天,鸟叫蝉鸣,阳光热烈,绿意浓浓;我爱这里的秋天,依然菊花盛放,河水潺潺,秋雨绵绵;我爱这里的冬天,依然杜鹃火一样的绽放,香气袭人,紫荆繁盛。
我爱这里绿宝石一样的河流,是它,带给我们生命之源;是它,带给我们养眼之景。我爱这里的花,红色的郁金香;荷塘里纤尘不染的荷花;白色迷人的茉莉;气味香浓的水仙。
我爱这里,江南烟雨的水城,江南烟雨的花城。雾蒙蒙,雨蒙蒙,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里是母亲生我养我的.地方。母亲对我的爱,就如这里的水,温暖缠绵;母亲对我的情,就如这里我花,让我醉了,让我深切从体会到了世界上最美的爱:花色迷人,情深香浓。
母亲,是我心的故乡。以前,我不懂得故乡的含义。当我向母亲倾述我的寂寞时,母亲的心也寂寞,也在泣血流泪;当我被悲伤折磨得烦躁不堪的时候,母亲用她温暖的怀抱紧紧搂住我、用她宽大而粗糙的双手为我抹去眼泪;当我被痛苦折磨得难以自拔的时候,母亲在校园里带着我领略四季的变幻,看春色盎然,感受夏日荷花生机,领略秋色美景,触摸晚冬暖暖阳光!当经历了这些,我才明白,故乡,不仅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还是那对我有情有义,如恩同再造的亲人们的故乡。
母亲,是我心的故乡;外婆,也是我心的故乡;她们的故乡,也就是我的故乡。那些听母亲讲她和外婆的故乡的时候,我就觉着,她们的故乡就如同我生活过的地方,河水清清,花朵飘香,亲情浓浓,爱义深深。
江南烟雨里的景、物、人和发生的故事,不就是我的乡愁吗?
乡愁的散文9
乡愁,也叫“思乡病”,指的是“一个生病的人因为他并非身处故乡而感觉到的痛苦”,或者“再也无法见到故乡的恐惧”。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乡愁则早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而存在着,即便是现在,乡愁依然是漂泊在外的人永存心底对家乡眷恋的感情和思念。
无论走到何处,无论岁月多久,无论是否熟悉,只要谈及故乡,乡愁都是一个任何人谈起就会喋喋不休、唠叨不完的让人旧情复燃又怅然满怀的东西,想起来温暖,谈起来亲切,虽然摸不到,但是却如影随形,永远丢不掉。
阅读甘肃作家王京林寄来的乡土散文诗集《诗歌里的村庄》样稿,那大把大把的诗章充斥的正是这种思家症,“乡愁”在作家的笔下如澎湃的江河、如涓涓的溪流、如滴滴的露珠,从作家的血液里、骨髓里、思想里涌出、淌出、渗出,则汇聚成了一个典型的乡愁诗人的形象,让读者与之一起沉在其漫漫淡淡的字里行间,渐渐撩起愈结愈深的思愁,回到村庄,回到故园,回到即使归去也不再认得的故乡。
一、乡愁与情怀
“血水浇灌、庄稼喂饱的村庄,更适宜生长诗歌、尊严和气节。对于命运、爱情,以及信仰和追求,最好不要用简短的语言去叙述。有时,马莲河畔青翠的蛙鸣,也是一首古诗,总会擦亮曙色和夕阳,也擦亮乡愁……”
读王京林的文字,总有一种东西会在瞬间揪起心灵的弦音,那些极其生动鲜活的事物,既使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农具,都会散发出浓浓的乡味,触碰起每一个漂泊者如他一样悸动的情感。一张沾满牛粪味道的犁,一棵皴裂的老槐树,一条穿过麦田的小路,一个遍缀豌豆花的篱笆,一缕暖暖的炊烟、一星昏黄的灯火,一朵花蕊,一枚落叶,一条河流,哪怕是一阵风、一场雨,一片雪花、一片月光……这些藏着村庄心事和秘密的琐琐碎碎的东西,都成了他心灵的借语,活脱出一个个充满灵性的生命,在无数个寂静的夜晚,被他一一唤醒,与之对语,与之相视,细细琢磨,深深品味……,在这些简单而朴实的事物里,村庄,岁月,以及与之有关的故事,就像四季的更替与嬗变,成为他生命中反复咏唱的旋律,引领着他和他的读者去寻找着生命的来处、精神的宿地。
“把美好的情思和爱恋留在村庄这块神圣的土地上,吮吸太阳的光缕,亲吻月辉的芳华,静心解读鸡犬的呓语……”
对故土往事的怀念,就如同长了翅膀飞向蓝天的大树,生了根须深扎在泥土永远也离不开土地的小鸟。读王京林的散文,我一直觉得乡愁是其生命的情怀,是他人生经历、思想情感的厚积薄发。而文字仅仅是其生命舞蹈的载体,真正呐喊的则是其扎根于乡土的朴实而真诚的灵魂。无论是一根还魂草,还是家乡枣树上坐化的一串串沉默的红枣,还是故乡杏林里的一枚落叶,这些富有记忆力和生命力的生命,就如同种子一样,在作家离开故乡的第一天就已生根发芽,并随着离开的时长而茁壮成长,直到爬满作家的身体和心房;那些积淀了如山伟岸、如土厚重的父母之爱,那些裹挟着子淳朴笑脸而火红情怀的纯真爱恋,他们都带着黄土高坡干净的泥土气息,与那些荞麦、黄菊花一样,成为永远不能解开的情结,在作家回味不绝、清新质朴的文字里,萦绕着淡淡的让人读了美丽而持久的感伤和隐疼。
乡愁是根,是故土的方向标,是黑夜里的一盏心灯,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贫富、贵贱,只要你想起它,愿意跟她走,就能到达魂牵梦绕、安全厚实躲避风雨的美丽港湾!在王京林的许多篇章里,作家都毫不掩饰对月亮的痴情。那一轮或一弯四季行走的月亮,在经过岁月年轮的梳理沉淀后,无论消逝或重现,无论旧事以走近的方式变得如何遥远,无论那些不完整的记忆早已搁浅在远逝的风中,月亮都是作家心中永远也吹不灭的灯盏,在骨头里植下磷光,即使没月的夜晚,母亲也会剖心举成照亮的灯盏,还会在煤油灯下缝补着寒冷的冬天,让一片片孵化的羽毛能从故乡飞出。读着这些长满了情感的月亮,我很难想象出还有哪一个诗人如此钟情于一枚月亮,为此,我固执地获得了一种感知:天底下有一种东西是能够洗透一个人的思想和灵魂的,那就是月亮!
挥之不去的乡恋,让他欲说还休却还说,爱之愈伤,思之愈疼。在王京林的文字里,一切事物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肆意浪漫地飞翔在村庄的麦地、天空,记忆里故乡的那些人和那些事,是永远盘踞在心头难以泯灭的忧伤,不经意间想起,便会让他独自怅惘与思量。因为那里面有欢喜的乡情,幸福的亲情,唯美的爱情,也有忧伤的寂寞、孤独的沉思和深沉的哀痛;有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渴望,也有对自己愈加疼痛的情感惩罚。
“因为村庄,我在一张纸里,照出真实的灵魂;我在笔的泪滴中,拨动心底的颤音。”
在纸页里寻找村庄,用心灵挖掘那一方久违的土地,村庄、田野、草木、庄稼、亲情、爱情、乡情……可以想象得出一个已到中年的游子是如何地恋旧,而这种恋旧情结,不是装出来的,没有对家乡深深的感恩之情的人是不会拥有这种情感的。拥有这种情感虽然很多时候是痛苦的,但是又正是这种情感成了作家精神的归宿地,即使不能真实地回到故园村庄,但是在心灵深处也曾经有这样一个属于根的地方,有谁敢说这不是一种幸福呢?
乡愁,是根的盘结,缠绕在每一个游子的心中,多了,大了,就成了一种情结,既是恋家的,也是恋土的,里面尽管有诉不尽的忧愁或哀伤,但是作家并没有消极地失忆在这淡淡的忧愁和哀伤之中,而是将这些记忆的种子变成滋养自己灵魂的给养,尽管身体漂泊流浪,但灵魂终究不会迷失方向。因此,作家不管走到哪里,都能够用平静的心境去面对那段曲折而孤独的幽径和岁月。在诗歌里回到最初的村庄,“站在庄稼中间,分不清哪棵是自己,不想躲过村庄收割的镰刀。”虽然注定作者的道路会比别人更加孤僻、曲折,但是那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又何尝不是最美的花朵、落叶?又何尝不是最美的虫鸣、鸟唱?
“为了不让自己感到最后一无所有的凄凉,我或者该为自己珍藏起哪怕是片刻的遐想与沉思。包括忧伤、哀怨、怯懦、死亡,而放出欢乐、理解、刚强和永恒的生命力量。”
“村庄生活的甘甜与咸涩、月亮与太阳、爱与恨,都收藏在诗歌中。一生只要聆听过一次,行走的脚步上,就永远沾满黄土的气息……因此,我应该感谢村庄,它给我带来曲折而又值得怀念的阅历和生活;应该感谢诗歌,通过美的光合作用,为我创造了无数宝贵的财富和生命的叶绿素。”
对故土的眷恋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人们以此来维系美好情感,既是一条血缘纽带,又是一种民族情结。在诗歌中回到村庄,“村庄”一直是王京林生生不息的风景,作家用自己一生的情感酿着对家乡、对土地乃至对生命的疼痛与甜蜜,并通过那些不起眼的小草般的生命来倾诉收藏一生的爱意,以及那份迟迟未道出的情语、灵魂的秘密。
我常常在想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文字才算是好文字,文字的价值到底是什么。而我也常常从阅读中找到了一些解开秘籍的快乐,就如阅读王京林的这些充满诗意的乡土文字,那里面充斥的情感常常让我有所深思: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如此深深眷恋并热爱自己的土地时,有谁说这种情感汇聚起来的不是一种民族情怀呢?
二、乡愁与责任
如果说,仅仅将乡愁作为一种情怀书写出来,构成了诗与生命的全部内容,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是自我意识的一种宣泄或倾诉。但是,通过乡愁文字唤醒人们对家园的重建意识,这就使得文字有了更深刻的精神内涵,具备了社会价值和影响。王京林散文诗里的乡愁,正是这种价值的体现。
乡愁根植于每一个人的心中。与大多数恋乡的人一样,我的梦也总在童年的乡村里转悠,因而总想回乡村去,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有梦就在童年里扑腾,狂奔,可等回到村庄时,昔日的村庄却被今天映入眼帘的情景拉回到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没有烟囱的上空,空旷的水泥房,麻将桌上麻木的村民,四周枯死的河流,随处可见的垃圾……经济大潮席卷了乡村,利欲熏心冲昏了农民的头脑,村庄也正在失去往日的平静、淳朴、清新和干净。
“花朵被雨水收走斑斓、老屋终没守住炊烟,大雪不再覆盖村庄,”那些河流、土地被开发得千疮百孔、面目全非,雾霾成了头号新闻……外部世界的改变,自然美的破坏,人为的东西增多,当代人精神上混乱迷惘……仅仅几十年时间,那些以往的恬静、欢乐和美好竟被淹没在这些光鲜而虚空的景象中,在纷扰的俗世中,有几人能洞察到繁华的表象后潜伏在整个社会中的深刻的精神危机?曾经美丽的村庄,现在竟然成了人们心里越来越疼的伤疤,曾经美好的乡愁至今已经不再仅仅是人们借以抒怀的思念和留恋,而更是一种惋惜和疼痛!
面对美丽渐渐消损的村庄,王京林在文字里流露出来的不仅是为大自然的改变而引发的惆怅感,更有对理想和精神和谐统一境界的一种追求。对故乡美好事物的追忆和渴望,使得王京林笔下的村庄更多了些忧郁和泪痕。那种刻骨铭心的乡恋让他恨不得变成村庄土地上的一株庄稼、一棵树、一条泥鳅、一朵花,一滴露珠……为他心爱的村庄疗伤,这种痛苦的担忧、焦虑和呼唤,无数次地在他的散文诗歌里辗转反侧,淋漓尽致地反复呻吟——
今夜,我无法触摸到故乡的脉搏,无法听到小河潺潺的水声,更无法触摸到月亮的圆缺。昨天熟悉的故乡,宛如一把生锈的铁锁,禁锢了我永恒的春天。而今的泥鳅,是否还在水底游来游去?
大风吹散了村庄的羊群,能否解开村妹纠缠不清的辫子?今夜,故乡的月光能否覆盖在昨夜的月光上?门前的柴垛在月光下,用三步就能回到了家?
好多年没有听到牛哞的叫声了。有株狗尾草,仍在老屋后面踮着脚尖,却看不见那股春风,背着阳光上山。
对于村庄来说,劳累与辛酸是庄稼的呼唤。而我再没有见过老屋的样子。母亲曾说,老屋是生命的胎记。与村庄对话的时候,我的泪水也能成行……
自然永恒,人类渺小,微不足道的个人更是无力改变什么。那么,当我们行走在人生路上的时候,应该怎么做才不枉来到世上一遭呢?对于这个问题,作家没有给我们直接的说教式的阐述,而是用具像的文字、诚恳的语气,不着痕迹地赋予了他笔下的人物和景物以强烈的个性特征,并从中挖掘了大自然对于人类及生命的意义,让读者在品味中去感受诗情画意,或者是落寞伤怀,进而迸发出乡土重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多年来,总有村庄低吟浅唱的小河,一夜间浩浩荡荡地涨到我的额前而过。
谁愿意以文字将村庄写在纸上?
村庄,我是蘸着母亲的泪和着刻骨的疼痛,将你写在我一生的灵魂里。即便在梦中,日月总能镀亮母亲孱弱的身影。
每一棵树都想囚禁住一道河流,让村庄的水声纯粹而翠绿。
不管一生中应铭记些什么又该忘却些什么,我们都要高举桃花的灯盏,把果实到来的消息传播,好去追逐季节的朴素和凝重的风彩……
如果说,对美好的追求,对纯真的固守,构成了作家精神家园的和谐统一。那么,绵长的忧思、深疼的伤感则构成了作家悲悯一生的家国情怀。当家园遭受创伤时,唤起人们共同担当的力量,对故土重建的责任和使命,这对一个写文字的人尤其重要。没有乡愁的人永远不会珍惜脚下的土地,没有乡愁的人永远不会拥有牢不可破的民族情感。王京林的乡土散文诗让读者在感受文字美的同时,又仿佛被无形中的一根线牵引着去探究、去思索文字背后的内涵,其富含哲理和睿智的话语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情怀、一种责任和担当,更让人们意识到其隐藏深远的社会意义:乡愁也是一种教育!
最后,在祝福王京林新书出版的同时,我更期望看到,作家的作品里能够创造出背景更为阔大的社会题材!
乡愁的散文10
在瑞金粜米巷,我被一把粗制的蒲扇掠夺了目光。淡黄的颜色,放射状的扇纹,在一个耄耋老人的手中轻轻摇动。她的安详的面容,似闭非闭的双目,与宁静古旧的小巷,构成一帧久远的怀旧照片。我仿佛能看到一阵清风吹动的涟漪,将一圈圈的旧时光轻轻荡开。
记忆中的蒲扇,常常握在外婆的手中。在多少个蝉声若隐若现的午后,外婆坐在一把竹椅上假寐。她执住扇柄,就那样摇啊摇啊,摇着摇着,动作就迟缓了,扇子就掉落了,鼾声就响起来了。我蹑手蹑脚地走过去,将扇子重新塞回她的手心。我看着她的白头发一丝一丝地往下垂,摘掉了假牙的嘴巴在睡梦中瘪得不成样子,但我还是觉得她那样可亲。待得听到呼声急促戛然而止,又闻“扑”的一声,扇子开始拍打苍蝇蚊子,我便知她已醒转过来。一切多么恬静,多么像发生在昨日。而如今斯人已去,我多么希望她重新醒转过来,用瘪瘪的嘴呼唤我的名字,即便将蒲扇用力地拍打在我身上,我也是愿意的。
在老家麦菜岭,我的母亲拥有过一张扇凳。木的板,圆的面,凳脚一边高一边低,形成了一个倾斜的坡。母亲在自家的棕树上采了未开的棕叶芯,沸水煮过,晒至雪白,便成了扇子的雏形。多少个油灯昏黄的夜里,母亲弯着腰,踩着这张凳子,横一段竖一段地编织着扇子。逢圩的时候,母亲将自己精心织就的扇子拿去集市上卖,换回一角,两角的零钱。往往留在自家用的,却是做工略有瑕疵的扇子了。但这样的扇子,留与我的,亦是多么温馨的怀想。儿时的夏夜,上床之前,母亲必挑开蚊帐,替我驱赶蚊虫方让我安睡。有时候天太热,睡不着,母亲会为我轻轻地扇风,直到睡着为止。在半梦半醒间,我能于蒙眬中看到母亲的脸,感到一阵一阵的'风在脸上拂过。那属于童年的幸福,是用多少金钱也无法换得的。
一把大蒲扇,曾经是我卖乖讨巧的绝佳道具。那时的父亲,是多么的强壮。从田间劳作归来,他常常将汗湿的衬衫一甩,打着赤膊,裸露出赤铜色的背脊,玉米粒大的汗珠直往外滚。父亲坐下来,招手让我过去替他扇风。我于是乖乖地双手举了大蒲扇,像个古代的小丫环,费尽全力地上下扇动,好让父亲感到凉快些。这个时候,我常常看到父亲微闭了双目,一副惬意满足的样子。来客人的时候,父亲似乎将我当成了一种待客的至高礼数:“去,帮你姑父扇扇风。”我于是谨遵父命,又乖乖地举着蒲扇走到客人面前。姑父生的全是儿子,不禁对父亲有这样的女儿极其羡慕。在客人的夸奖声中,父亲自有万般得意。连我使奸耍滑,悄悄地将扇子竖了起来,只是象征性地挥动,他也单是笑笑不忍呵斥了。
我很早跟着小伙伴学会了折纸扇。一张废旧纸均匀地折出一个个的长条,叠在一起,再对折一下,打开,将中间两页分开的部分用饭粒粘住,留一个孔穿上一根绳子,便是一把微型的小扇子了。这样的纸扇风力极其有限,但我们却玩得不亦乐乎。那时的小学生几乎人手一把,一下课就扇个不停。我于一个偶然的机会,获得了一把非常精致的纸扇,扇面点染着红梅,题有诗句。整个扇子小巧玲珑,打开是一个完美的桃圆形,收起则有一个铁制的外壳可将纸扇含住,外边单留一个心形。这样的扇子在同学中间难免鹤立鸡群,羡煞了多少渴慕的目光。越是珍稀,我越是不舍得拿出来用,一直珍藏了十多年。历经数次搬家,才宣告失踪。
此后的日子,我告别了麦菜岭,也告别了那一把一把曾经驻留过亲人体温的扇子。当空调和电风扇已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须品,那些蒲扇、鹅毛扇、纸扇在城市里几乎已无迹可寻。唯在今天,眼前的这个老人,与这一把蒲扇,将一股难言的乡愁塞进了我的怀里。可是我已经丢失了我的扇子,扇不动呵,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乡愁的散文11
端午节是我们的乡愁,而且是红、黄、蓝、绿、紫五彩乡愁。
作为北方人,在端午节的记忆里,没有赛龙舟和雄黄酒。三十多年前,我刚刚记事,那时生活都比较困难。作为小学教师,母亲白天要上课,晚上常常还要备课。要过端午节了,母亲更加忙碌。但无论多忙,母亲都会抽空,想方设法找齐红、黄、蓝、绿、紫五种颜色的线。有时家中只有一两种线,她就会到左邻右舍,和人家交换。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母亲将五种线拧在一起,分别系在我的手腕上、脚脖上。
年幼的我问母亲:“为什么要系这些线呢?”她抚摸着我的头说:“这叫长命线,是过端午节的习俗,能保佑孩子健康成长,一生平安,这些习俗要一辈辈地传下去。”系着五彩线,我在房间里欢快地跑来跑去。母亲就一边包着粽子,一边给我讲端午节的来历。夜深了,系着五彩线的'我很快进入了梦乡,母亲则还在灯下备课、批改作业。
几十年后的今天,我到了母亲当时的年龄,她却一天天地苍老。但每年过端午,习俗一直没变。
又是一年端午节。儿子一如当年的我,妻子也仔细地把五种彩色的线搓成一股彩绳,系在儿子的手腕和脚脖上,一边系,一边说:“这五种线,分别是健康、吉祥、甜蜜、温暖、感恩。你要记住,这里面文化深着呢!”儿子欢快地看来看去,不停地问东问西,我和妻子耐心地解答。一旁的母亲高兴地说:“老一辈的习俗就这么一代代传下来。”
端午节,五彩斑斓,绚丽多姿,它相伴历史文化,相伴乡愁悠悠,让我们学会了感恩,学会了传承,让生活永远荡漾着亲情和温馨。
乡愁的散文12
“故人具鸡黍,邀我到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代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所指桑麻,虽然泛指农人稼穑,但唯独提起桑麻,可见麻这种作物在农耕社会里的重要地位。
麻,曾经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农作物。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故乡早已消声灭迹。现在,无论市民、村夫,还有几人识得农麻?像我年逾古稀,曾经的农家子弟,农麻也只存于少年的记忆中。
麻,属于经济作物。不是食粮,却有广泛的用途。在我少年的记忆中,生产队大田里,大面积,棵高叶阔的,被称为苘(QING)麻;长在农家自留地里那小面积的叶窄茎直的叫好麻。苘麻的茎皮纤维粗糙,用于编制绳索、麻袋。好麻的纤维纤细、结实,常用于做鞋纳鞋底或捆绑那些耐磨的器物。
夏天,绿色田畴里那成片的苘麻地,是农家孩子的乐园。放学后,把破旧的书包仍在地边,摘片厚实、椭圆的麻叶顶在头上,挡住火热的日头,踮起脚尖采摘苘麻顶上半球形的麻果,剥开鲜嫩的麻果皮,里边漏出乳白色的排列整齐的麻果仁,吃到嘴里,甜甜的,脆脆的,吃了还想吃。孩子们也知道,过几天,麻果仁由白变黑,成熟了,就不能再吃了。那年月,常年填不饱肚子的农家孩子,在地里,见了啥庄稼,都敢尝尝,只要能填饱肚子,都是好东西。
秋天到了,苘麻由绿变黄,大人们将成熟的苘麻割下,捆成捆,放在在村南那条河里,上边压上大石头,这叫沤麻。大约两个集日(10天)后,麻杆表层腐烂了,麻沤好了,接下来的程序就是剥下麻杆上的茎皮,洗净、晾干备用。当人们把沤好了的麻拽到岸上时,那群脱水的小鱼开始挣扎着钻出麻捆,往水里逃。瞄准时机,孩子们一拥而上,手拿把掐,各显捉鱼身手。社员们一边看热闹,一边提醒“注意,别掉到水里,喂了王八!”剥麻,那是又臭又脏的活,没啥好看的',不管我们的事。带着战利品回家喽!今天晌午,野菜饼子就小鱼,美!
那年冬天,班主任给同学们下达了一项艰巨任务———每个同学交2两麻,准备结一条拔河绳,替换下原来班里那条已经结了三个疙瘩的旧绳子。孩子们都犯了难:生产队的苘麻剥好晾干后,锁在库房里了,社员们要用这些麻结绳,做牛拉犁,马驾车的绳套,从不给社员分。各家各户在自留地里收获的好麻,因为播种的面积小,产量低,谁舍得拿出来?放学后,我和妈商量,妈说:“咱家好麻不过一斤,还得给你们做鞋,总不能光着脚上、学吧!”我无言以对。第二天我沮丧地背起书包上学时,大我8岁的二姐从半路追了上来,她从身上取出一个小包,递给我,“去交差吧!”“妈知道吗?”“不知道。”后来妈发现麻少了,举着笤帚疙瘩审我,”是不是你偷了”。没等我坦白,二姐夺下妈手里的家伙,平静地说,“我送人了,”结果我躲过一劫,二姐挨了一顿骂。
自上个世纪70年代起,随着科技的发展,故乡传统的苘麻、好麻等农麻逐步被淘汰。麻,这种古老的农作物的使用价值,渐渐地被塑料、化纤、尼龙替代。无论从实用还是从成本考虑,这些替代品性的性价比都远远超过了农麻。所以,农麻退出农作物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人类社会总是要向发展的,优胜劣汰是自然规律。
每当我回忆起少年岁月,故乡那些与农麻相关的萦怀往事,会顿时涌上心头:那片青绿的麻田,甜甜的麻果,从沤麻捆里蹦出的小鱼,操场拔河的那条粗粗的绳索……这一切,都已化做浓浓的乡愁。
乡愁的散文13
周日,带孩子去娘家小住。走在乡间道上,放眼望去,两边广阔的田野里都是农人忙碌的身影。正是“芒种”季节,只见一台台收割机在农田里“突突”地收割着饱满的麦子,农人只需要准备好几十条待装的蛇皮袋装麦子,一天就能收满几亩麦田。极速的现代化丰收情景,看得我内心又回到童年那个麦收时节。
那时没有机械化操作,全靠劳动力,哪家劳力多,他家向水田里下秧苗就快。各家各户都在暗暗比赛着抢收麦。我和母亲踩着月光,一直弯着腰割着,父亲就一直挑着麦捆,迎着月光往打粮场跑去。打粮场闲时父亲就用老牛拖着石碾子围着场子转圈子打压好了,便于摆放麦子。我们割到天亮,父亲也挑麦捆子到天亮。然后,还不能休息,得把自家茅坑肥用板车运到农田里,常常是父亲在前面拉着厚厚一车肥料,哥哥在后面用力往前推,以减轻父亲肩头的重量。直到储蓄一冬的茅坑肥料全部运到田里时,才开始一边犁地,留下田埂,一边按长方形挖沟,便于往田里放水,使地里水路通达,保证每棵青青秧苗都能喝到灌溉到农田里的水。这些重活都是父亲和哥哥来完成的,我和母亲拔秧,插秧。
“芒种”时节,一家人都在田间地头奋力地忙碌着,只想早早插完地里的秧苗,才能踏实地舒口气,只有后背上湿透的衣衫在相互交流着累并快乐着。父母常常舍不得我和哥哥做事,总说我们太小,力气负重过多会影响长个子。我常在贪玩中被哥哥喊到父母身边,还像个小大人似的教训我,要我从小就要养成爱劳动的习惯,要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时还用糖果哄我呢,好几次打开吃时,竟发现是哥哥用漂亮的糖果纸裹着泥巴做成的来忽悠我,那时非但不生气,还常被逗得开怀大笑,而后心甘情愿地跟着大人后面做事。
那时我家四亩田,主要劳动力还是父母,待水田里插好秧苗,刚好过了抢收时间。还不能休息,夏天雷雨多,说下雨就下雨,得赶在下雨之前,把先前挑到麦场上的.麦子打好。那时生产队里有脱粒机,父亲站在脱粒机对面,把一捆捆麦头放进脱粒机里,双手抓住麦秸秆,和母亲轮流脱粒。有时我和哥哥抢着要往脱粒机里送麦头,父亲坚决不同意,总说那太危险,不小心能把手指头给脱掉,只要哥哥带我回家熬锅绿豆稀饭送来喝。清醒记得,有次和哥哥把稀饭送到打粮场时,只听见机器声,没见父母身影,再细听,阵阵呼噜声传到我们耳朵里,我刚想喊醒他们,哥哥不让喊,说父母太累了,睡会儿比喝稀饭好。然后哥哥把机器关掉,带着我在月光下玩耍,那时场上家家麦秸垛堆得很高,很好看,如同蘑菇房一样。和哥哥围着麦秸垛捉迷藏。月光下的麦秸垛闪着柔和的金黄色,萤火虫飞来飞去,一闪一闪的,一眼望去满场都是萤火虫带来的灿烂星光。秧田里听到蛙声阵阵,和白天的蝉鸣约好了似的,日夜唱响在江南天地间……还记得加入哥哥一伙人中去莲塘捞鱼,挖泥沟,放诱食,还在上面放层草做掩藏,天亮了,发现沟里都是待捉的螃蟹和泥鳅,那些都是家里桌上最丰盛的营养品。
如今人到中年,看着现代孩子的童年都是现代化的玩具,吃着潮流美食,但总缺少麦秸垛里的那份乡愁,那份难以释怀的情怀。
乡愁的散文14
从小就在父母身边长大,从未离开半步,而今身处异乡,思之深切,于你或是感同身受。
记得每一次送我上车那天,你都是一脸我完全能懂的表情。懂你,并不因为我是你的孩子,而是因为我也是同样的表情,同样的心情,只因为我是你的孩子。我想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只是有时候走得太过匆忙,来不及剖析那份跌宕在灵魂深处的沉香。那份孕育在爱的海洋里的种子,来自两个完全不同世界的浇灌,在时间的长情里开出花来,像朵七月的桃花般奢靡。那一刻,即便所有的爱都化成了凝视,只剩沉默,我想你也能贴切的体受到那份来自灵魂深处的暖香。
每一次坐上列车,都会想起一个人,或长或短,总是隐约而或明显的想起一个人,我不知道在你的`生命中,或是意念里,会不会有这样一个人。离开的时候,忐忑不安。回来的时候,激动不已。
纷纷红尘扰攘,静看往岁搁浅,今虽非昔比,事却经年,已然从心不力,其实每天每时每刻都想打电话给你絮絮叨,但也许是分开的时间久了,也许是那样一种普通的农村家庭,比较封建和保守一点。想给你分享我的大学生活,我的喜怒哀乐,想给你说你未来的儿媳有多么的可爱,多么的让我迷醉,带给我很多欢乐,当然也会偶尔的难过伤心。但感觉似乎隔着一层永远捅不破的面纱,似乎跨越不了像偶像剧或古装剧里面那样似朋友兄弟一般的温馨。因为你有太多的农活要忙,好不容易有空了我也不忍心打扰你休息。
那一天,我终于给你打电话,你久久未接,我的心揪了一下,平时给你打电话都是嘀咕一两声你就会接的,无论你有多么忙,手里有什么活。
记得以前在地理干活,刚下过一场小雨,哥打来电话,你手里全是泥,但你对语音报出的号码似乎那么熟悉,没等念完你也不顾及把手擦干就接起电话,然后就是一脸的高兴和掩饰不住的激动。但这一次。
“喂,喂”。
喂,四叔?是你嘎,我爸嘞!
“你爸生病了,刚做完手术,现在还讲不到话。家里牲口拽不开,我和你妈轮换照顾他。”
那一刻我全身涣散了,在这个炎热的城市感觉所有的寒冷都刺向我,就只是为了给我一行眼泪。或许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倾人倾城的风景,一切的饰物都有序而恰适的相缀于自然之间,都因心而异,就像此刻我目光所触及的每个角落都悲凉得生疼,我从没有这么一刻如此的恨过自己。
“喂,喂,小清,喂”。
啥子病啊,怎么严重到做手术?有没有生命危险?怎么?记不清当时问了多少个问题,问了什么,但回过神来的时候,电话早已经挂了。
我打电话给母亲,责怪她为什么不给我们说。
“爸爸说不要给你们讲,以免影响你们学习和工作。”
我再一次无法控制自己的眼泪,我是个男儿,是个将要像你一般坚强和博爱的人,我怎么。
我抽泣着说我马上回来,父亲嘶哑着吃力的叮嘱我不要回来了,安心学习,医生说是阑尾炎,做了手术就没问题。
我是个不孝之子,是个罪人,我怎么能安心?要不是因为逃课而且没钱用了,我不会知道你经历过这样罪孽一般惩罚的痛苦吧!
我不怕别人如何指责我,无论曾经做了什么,错了什么,若你改过,都还来得及解救。若你珍惜过,当要去珍惜,更加珍惜。若你未珍惜过,那么,可以开始了。
不要说树欲静而风不止,不要独自悯喃那份藏在夜深处的话白,不要让回忆里那些碎成粉末的过往,借回流的风旋进眼窝,更不要身在故里,不知乡愁。
会不会有这样一个人,像安然的坐在列车上看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想要猛烈的记住他,留住他,却感觉他离你的生命越来越远。
无论你有多忙,手里有什么活,有多么的封建和保守,有怎样的隔阂,都放下吧!父亲节快到了,在身边的,就让他成为你列车上的风景。在远方的,若果可以,何不坐上列车,去看一场最美的风景。若果不可以,就给他一声问候吧!
乡愁的散文15
年年有中秋,岁岁人不同。不知今年又有哪些人会被迫留在他乡,在明亮的月光下思念着家人?中秋节,一个代表团圆的节日,往往让身在异乡的人倍加想家,正如诗中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也许你来自繁华的大都市,也许你来自偏远的小山村,但无论你来自哪里,只要待在异乡,在这一刻,相信你都会倍加的思念自己生长的地方。脑海里也会不断的回放着记忆中的中秋节,想象着家人们围坐小院欣赏着圆润的月亮、品尝着各式的月饼、或是老人再次讲起那古老的故事的情景......一切的一切,仿佛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让人止不住的想念。
一种情感,万种表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释放情感的方式,浓浓的乡愁亦是如此。文人骚客也许写诗、写文表达他们中秋不能与家人团圆的惆怅,能歌善舞者也许高歌一曲或轻舞曼曼来寄托他们的思乡情怀。可,那些离乡背井的农民工呢、那些刚刚迈出乡村不远千里来到繁华都市求学的学子呢,他们会怎样表达自己独自过中秋的落寞?是面对一轮明月的惆怅,还是独自品尝月饼的怅然?对于他们来说,望着天上的月亮,看到的也许不是曼妙的嫦娥,而是自己生长的那个小山村;对着散发着淡淡香味的月饼,也许会难以下咽;在这一天,对于他们来说,无论外面如何喧闹、如何张灯结彩充满节日的气氛,热闹都是别人的,寂静都是自己的。
难道,在这个人人团圆的佳节,他们真的不能找到可以团聚的亲朋们?当然不是。
其实有一个地方,可以让他乡异客在远离家乡的一隅也能了解到家乡的一切,在他乡的中秋节也能感受到故乡的祝福!这个地方儿就是村村乐,一个集农村论坛社区、农村分类信息以及农村交友为一体的'综合型信息平台。在这里,无论你离家有多远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家乡,看到家乡的新变化,找到家乡的亲朋好友,并畅快的跟他们谈天说地。对于身在异乡的人,村村乐就是一个乐园,将分散异地的乡亲再次团聚!也是一面镜子,向外界映射出乡村的变化!
也许,这个中秋节他们不会再孤单。也许此时,身在异乡的你正一张张的上传着自己的照片、送给远在家乡的亲友;或是正在与三五好友互聊理想、谈论着自己的现状;亦或正和家人一起说着自己的梦想、听着古老的故事,一起望向窗外的月亮,一起感受着节日的气氛。
又一年中秋,又一个思乡的人。不过,今年的中秋节对于身在异乡的人来说应该不会那么孤单,因为他们会在村村乐上找到与他们一起过节的亲朋好友,然后一起快乐的度过这个传统佳节。
【乡愁的散文】相关文章:
清秋锁乡愁散文10-11
琦君散文《粽子里的乡愁》03-16
名家乡愁的散文(精选13篇)04-17
有关乡愁的经典散文(通用22篇)01-28
余光中的散文诗乡愁08-20
留住那碗乡愁散文随笔06-04
故乡乡愁春节散文(通用53篇)04-06
乡愁的诗句12-07
乡愁经典教案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