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前后期诗词词风对比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前期和后期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时期,前期作品风格细腻婉转,后期作品风格沉郁忧伤、苍凉凄楚。
李清照是一位生活在两宋之交的女词人。时代的动荡,个人生活经历的改变,使得她的词作以南渡为界,分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公元1126年,北宋为金所灭,史称“靖康之变”。南渡前,李清照的生活幸福浪漫欢乐,因此词作内容多表现自己的个人生活,词风活泼清新、细腻婉转,后期词作因丈夫的离世和颠沛流离的生活,词风则转向沉郁忧伤、苍凉凄楚。
一、李清照前期词的主要风格
1、李清照南渡前的个人生活经历。
李清照,出生于宋神宗年间。她的父母都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她的成长受家庭影响较大,良好的文学创作基础也由此奠定。少女时代的她生活得无忧无虑,于是她率真自然的性格和心灵由此形成。十八岁时与赵明诚结为夫妻,期间,她与丈夫共研金石书画,一度生活幸福美好。
2、李清照南渡前的词作风格。
南渡前,李清照过着美好欢乐的生活,偶尔的“愁”也只是强说的“闲愁”,所以她前期词风多为:清新自然,细腻婉转,色调明快。前期词基本分为三类:一是赞颂自然青春;二是惜春和伤春;三是对爱情的自我独白。
(1)赞颂自然青春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约写作于李清照十六岁时,当时她刚来汴京不久。词里,她回忆昔日游玩溪亭的情景:天色将晚,在溪亭尽情游玩喝酒,直到沉醉不醒,于是也就忘了回家。以至于后来玩得尽兴了,酒也醒了,天色也已晚,匆忙返回。不经意,竟又把小船划进藕花丛中,迷了路。焦急彷徨之际,惊动了滩边的沙鸥和白鹭,它们纷纷起飞,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中了。透过词作,一位天真浪漫的少女出外游玩的画面跃然于纸上,我们也能体会到作者少女时代的那种无忧无虑、快乐和自由。
(2)伤春情怀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此首词作表达的是少女伤春的情怀。惜花伤春常成为历代作家的一种思想寄托,也总是孕育着作家对社会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整首词描写的是女主人公清晨起床后的一个生活片段。前两句是回忆昨夜发生的事情――风声雨声,因为牵挂风雨中花儿的命运,无心睡眠,只好喝酒解愁。一夜都在担忧此事,所以早早起来,尽管残酒还未消,就急忙问屋外的海棠花如何了,丫鬟说“海棠依旧”,原来自己的担心都是多余。关心花儿命运,其实表达了词人惜花伤春的情怀。
(3)爱情的自我独白
和所有年少的女子一样,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对美好的爱情有着懵懂的向往和独特的感受。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一个春末夏初的早晨,一位少女荡完秋千,跳下秋千时因为不小心跌倒在地,身子没有跌倒在地是因为手撑住了地,手弄脏了,擦手之时,汗水却从轻薄的衣服里渗出。正准备宽衣放松时,突然看到有人来了,急忙躲避,急忙中鞋子跑掉了,只穿着袜子连忙躲到了半掩着的门后,发髻间的金钗也滑落了下来,觉得自己的狼狈样子别人看不到了,就又悠闲地倚靠着门嗅着青梅的味道并调皮地偷偷地观察这位路人。整首词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用清新的语言和明快的画面把一位俏皮可爱的妙龄少女的形象描绘得活灵活现,这是词人少女时代对爱情的最初向往。
其实在李清照真正表现爱情的词作中,主要是写与丈夫的感情。因为和丈夫两地分居,不少作品表现了对丈夫的思念,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爱情的大胆追求和对丈夫的不舍相思。这些爱情的表白,在那个封建时代,是勇敢冲破封建礼教的爱情宣言。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崇宁年间,因受党争牵连,被迫与丈夫分隔两地,此词因思念丈夫而作。开篇点出在一个荷花凋零的秋天,触景生情,思念起远在他乡的丈夫,内心有太多的凄苦。因此“独上兰舟”排遣愁绪,可相思之苦怎可轻易排遣?一个“独”字说明了一切。细腻而含蓄的'感情被作者赋予了生命力,感情才暂且放下,却又涌上心头。整首作品将作者对丈夫的苦苦相思之情委婉而含蓄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李清照前期的创作基本都局限于个人的狭小空间,关注的多是自然青春和自己的感情世界。靖康之变后,她的个人命运发生陡转,词的思想内容和创作风格也随之发生了巨变。
二、李清照后期词的风格
1、南渡后的生活状况
“靖康之变”后,赵构继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南宋开始。次年三月赵明诚南下奔丧,后又在去湖州上任的途中突患病离世。建炎四年春,李清照独自一人辗转流徙到浙东一带,后到达衢州,后又至越(今浙江绍兴),借住时段,书画悉数被盗,最后抵达杭州。漂泊无依的生活使李清照陷入了走投无路的绝境,无奈绝望之中再嫁,后又离婚。在怀着对去世亲人的无尽痛苦思念和对故国家园难归的无限绝望中,在极度的凄苦悲凉中,离开了人世,享年73岁。
2、李清照南渡后的词风
后期颠沛流离的生活使瘦弱的李清照遭受着身心的双重摧残和折磨,这样的后半生无疑是毁灭人性的。这时她主要表达国破家亡的凄楚心境以及对丈夫赵明诚的深深悼念。后期作品风格凄苦哀婉,深沉忧愤。
(1)思乡怀国词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从词的感情基调和内容来看,此词应为南渡之初所作。开篇一“寒”一“霜”两字表明是在深秋时节,作者的悲秋伤时之情完全浸润在这深秋凄凉的晚景之中。然后写酒后喝茶、梦醒等片段体现出作者的万般无聊寂寞。使用典故,抒发了自己对故国故土无限思念的悲凉凄怆之情。
(2)自伤身世词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本词抒写了作者在一个秋日黄昏的独特感受。开篇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叠字的使用哀怨缠绵,极力渲染词人的凄切寂寞的心境。继而词人选用特定意象来抒情:“过雁”“黄花”“梧桐”“细雨”“黄昏”,作者的愁情与这样的残秋之景达到了完美交融,最后一句“怎一个愁字了得”呼天抢地,浓重的“愁绪”铺天盖地而来。整首词的风格是深沉哀婉,将作者晚年饱受国破家亡的离乱之苦和寂寞、凄苦的哀愁准确而深刻地表达出来了,堪称李清照晚期代表作。
(3)感伤国事词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写这首词时,李清照已经51岁了,经历了太多人生苦难的她悲叹“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凄苦悲哀之情不经意流淌了出来。“载不动许多愁”“愁情”重到甚至连船都载不动了。国家的破亡,身世的离乱让词人无限痛苦,所以发出了这样的悲叹。
三、李清照前期和后期词风的总体对比分析
“靖康之变”使得无数人的命运和生活发生了改变,李清照的改变可以从她词作内容和风格在南渡前后发生的明显变化看出:南渡前的美好少女时代,她有着幸福快乐的生活,作品语言也因此清新明快,词作色调鲜艳。时局的动荡,个人命运的陡转,词人南渡,病痛折磨,词作内容也转变为对丈夫的怀念和对故国家园的思念,作品的风格也转向苍凉凄楚、沉郁忧伤。
综上,李清照前期作品主要抒写个人的生活和思想,表达一位小女子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后期作品,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自己遭际发生的巨变,由前期的活泼清新到后期的凄苦哀婉。特定的个人生活经历,丰富而细腻的情感,独特的创造力,带来了李清照前后期词作思想内容和风格的变化,也因此而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词风对比】相关文章:
1.李清照的词风
2.李清照的词风变化
6.李清照诗词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