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教学中的意象教学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典诗词教学中的意象教学,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更快速、更准确地掌握诗词意象,无疑成为高中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下面从意象教学的角度进行切入,依据自身多年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条较为有效的方法,以供同行商榷。
一、创设情境,在意境中体会诗词意象
高中语文诗词选修课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另一方面更在于让学生感悟诗词中所体现的意象,感受作者的情感,从而准确把握诗词的主题思想。从这个角度而言,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通过必要的手段,了解诗词的内涵。而在教学中最有效的手段,莫过于将学生置身于诗词所营造的意境中,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作者的情感。作为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将情境与诗词所表达的情感相贴近,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一是通过多媒体仪器,为学生营造氛围。如在《虞美人》一课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南唐李煜的电影剪辑《虞美人》,让学生在几分钟的影音播放中,感悟李煜丝毫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体会李煜对故国的无比深切的怀念之情。“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反复吟诵,更让人感受到李煜作为阶下囚,怀念往昔生活,感受现下悲苦的绵绵不绝的愁思。再如《春江花月夜》的教学中,则可通过多媒体,播放《春江花月夜》的FLASH,让学生在营造的意境中,体会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画卷,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同时通过观看FLASH,感受意境中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多媒体直观形象的展示,让学生在意境中感悟,其教学效果要远远胜于教师按部就班的教学。
创设情境也可以是以音乐营造氛围,通过音乐传达的情感,为学生诗词学习营造氛围,让学生进入状态,体会诗人的情感,把握诗词意象。如在《春夜别友人》的教学中,可通过音乐播放男生吟唱的《春夜别友人》,感受音乐传达的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感受作者目送友人赴古道,隐隐哀愁胸中涌的离愁。
二、角色体验,达到情感的共鸣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时候会用到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情怀,同样的,在诗歌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在理解诗词含义的基础上,置身于诗词描述的环境中,以诗词中人物的身份,感受诗词的意境,进而把握诗词所传送的情感。
如在《送友人》的学习中,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对诗歌进行扩展,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李白、李白的友人,让学生依据诗歌内容,在角色扮演中,感受作者不忍离别,希望远行的人留下来。青翠的山峦横卧于北城之外,绕城的河水像一条白练汩汩东流。就在这秀丽的青山秀水之间,友人将要上路远行了。李白与友人策马并辔而行,送了一程又一程,已经到了城外,依然难舍难分。但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就在这时,两匹马仿佛也善解人意,不愿分离,昂首向天,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直到友人走远了,马的悲鸣声,似乎仍在空中回荡,长留在诗人心中,也伴送着友人的万里行程。而诗人自己,仍然立在那里,目送着友人渐渐远去。他的脑海里,或许在重温刚才与友人依依话别的情景,或许想起了之前和友人交往的点点滴滴。但这一切,都只能是追忆了。 通过这样的场景及学生置身角色之中,感同身受的扮演,加深学生对离别诗的理解,通过角色体验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拓展途径,丰富学生对意象的认识
要提高诗词教学的教学效率,教师还应该想办法丰富学生对诗词中意象的认识,只有具备丰富的意象知识,在分析诗词时才可以达到游刃有余。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种渠道来满足学生对意象的认识。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授课的形式,将诗词中的意象加以规整,分析不同意象所代表的含义。如在诗词中,“柳”普遍代表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梅”则代表着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等意象;“西风”普遍认为是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的象征。那么学生在了解了江水代表了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等的意象后,就很容易理解《虞美人》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在掌握了月亮常被诗人借用烘托情思的意象之后,对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作者的望月怀思也很容易把握。
再者,教师也可以通过谐音教学,丰富学生的诗词意象。如在有关“柳”在诗词中的含义分析时,教师则可引用“柳”与“留”谐音,故柳的出现,常常代表了挽留之意,也就引申为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了解了这一意象,在分析《折杨柳》和《雨霖铃》的中心思想及意象分析时,学生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依依惜别及离别的伤感。在分析“莲”的意象时,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很多时候“莲”也就代表了“怜爱”,借以表达了爱情。如南朝乐府的《西洲曲》,即通过莲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此外,也可通过事物的特征把握其意象含义。如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在诗词中松树也就成为高洁品质的象征;菊花作为傲霜之花,也被作为人格品质的一个代表,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通过景物的特征来把握诗词的意象,也是在诗词教学中较为有效的方法。
四、反复阅读,活跃思维,激发想象
在诗词的学习中,古人信奉“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现今时代诗词的学习。在高中语文诗词选修课的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诗词,在阅读的过程中,活跃学生的思维,进而激发学生的联想,将诗词中描述的场景连成一个完整的.事件,在周围环境及事件的联系之中,学生也逐渐掌握了诗词所表达的意象,体会到作者的感情。
如在《春江花月夜》的学习中,学生反复阅读,将作者描述的景致拓印在脑海,春江、江流、江天、江畔、江水、江潭、江树这纷繁的形与景,和着明月、孤月、江月、初月、落月、月楼、月华、月明复杂的光与色,并通过与春、夜、花、人的巧妙结合,构成了一幅色美情浓斑斓迷离的春江夜月图。在这美丽的景色之中,孤独的游子在静静思念着故乡,美丽的景色无人共赏,也使得他愈加孤独,愈加思归。这样的反复吟诵,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这首诗的含义,也利于学生把握作者所抒发情感的路线,加深了对本诗的理解。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手段还有很多种。用意象教学法来进行高中的古典诗词教学,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品味诗词的习惯,由表及里,感受诗歌意境,体悟作者感情。同时,学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赏析所有的古典诗词,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诗词欣赏能力。
拓展:古诗词在教学中的妙用介绍
一、古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妙用
(6)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描绘气候特征)
(7)淮南为橘,淮北为枳(气候类型的分布)
(8)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王冕的《梅雨》,(描写南方受到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影响的景色)
2、天气
(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湿(江淮准静止锋)
(2)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的《出塞曲》(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影响小)
(3)南枝向阳北寒,一样春风有两般——唐·宋之问(说明山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与热量的差异)
(4)蜀犬吠日(形容四川盆地很少能看到太阳,夸张说法)
(5)贵阳“天无三日晴”(形容在昆明准静止锋作用下贵阳冬季多雨)
(6)华北平原“十年九春旱”
(7)华北平原“春雨贵如油”
(8)十雾九晴
(9)高处不胜寒
(10)风打山梁霜打洼
(1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
(描写对流雨)
(12)山雨欲来风满楼(形容锋面雨)
二、 描写月相
1. 丰子恺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残月)
2.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上弦月)
3.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满月)
4.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娥眉月)
三、 河流
1、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形容我国长江中上游地区)
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海”是指渤海,“天上”是指巴颜喀拉山)
3、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形容淮河)
另外,宋陆游的“城市尚余三分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形象的说明了城市热岛效应现象。
唐代李白的“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说明了地球绕日公转所产生的四季变化等等。
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古诗词及农谚俗语,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这些古诗词和农谚俗语理解的更加透彻,另一方面,也让所涉及的地理知识被学生形象的理解、记忆,真正做到学习上的“双赢”。如果我们地理老师能够充分的运用这些与地理有关的古诗词及农谚俗语,对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古典诗词教学中的意象教学】相关文章:
关于菊花在古典诗词中的意象11-20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的含义11-16
古典诗歌中的花意象08-23
诗词中“帘”的意象11-15
「专题」中国古典诗词意象-落花11-27
诗词中鸟类意象的英译11-15
诗词中的“绘画意象”11-15
诗词中的流水意象分析03-25
杜甫诗词中的燕子意象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