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古代描写梅花的诗词鉴赏
自古以来,咏梅赞梅的诗词不计其数。以下是古代描写梅花的诗词鉴赏,欢迎阅读。
《瓶 花》
范成大
水仙携腊梅,来做散花雨。
但惊醉梦醒,不辨香来处。
这首诗中腊梅还只是打酱油的,因为范成大实际上想要夸的是水仙。我去粗粗查了查,腊梅诗大概只有咏梅诗的十分之一最多了吧。关键是这些诗词中,让人广为传颂朗朗上口的诗句寥寥。即便是像东坡和陆游这样级别的大诗人为腊梅留过笔墨,可一放在他们卷帙浩繁的作品集中,那两句腊梅诗便不显出彩,今人读来还觉得有点拗口,滞滞扭扭的。
腊梅太默默了,淹没在一丛梅花的数种风情中。
也还是范成大说出了腊梅少有人吟咏的原因:腊梅和梅花同期开放,虽然芬芳盖过梅花,可是形态却远不如梅花高贵,故而难题咏!
不过还好,幸而腊梅的名字中有个“梅”——虽然它属于腊梅科,和属于蔷薇科的梅花分明是两回事,因此虽然不同姓,祖宗八代划不到一起,但因为长得差不多,开花时间差不多,更是同名之缘,姑且就把腊梅放在梅花的类别里,要夸就一起夸吧!
世人多以梅花之冰肌玉骨为美,赞其耐苦寒,爱其品高洁。在诸多诗人的咏梅诗中,如果细读,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定义:冬梅多为高洁,春梅多为妩媚。其实这正是梅花的双面性——环境想把它塑造成何样,它便能成为何样。
这张梅花非我所摄,但却是我朋友圈看到的最好的梅花图。可惜我忘了是哪位朋友。如果你看到,别忘和我说一下,我实在喜欢不过,因此在这里引用啦。
范仲淹的《梅花》便覆盖了这种两面性,请随我一起来读:
《梅 花》
范仲淹
萧条腊后复春前,雪压霜欺未放妍。
昨日倚阑枝上看,似留春意入新年。
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还是名将才,统领过千军镇守边关(历史上能写字能打仗的人还真不少,王*明、辛弃疾等等都是文武双全者)。也许正因为侠骨柔情和剑胆琴心,折射在诗作中,他们便诗情万丈:既有开阔的男子志意和抱负,也藏有细腻婉约的悲悯之心。
这首《梅花》便是如此。起句就交代了诗作的背景,冬之萧条,也许正如北宋彼时的政治环境,争斗不休。
北宋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帝国,货币的流通,四大发明的被普及应用,中国仿佛“一夜之间进入现代”。物质文化蓬勃发展,但入不敷出却也是事实。因为负担重。开国皇帝赵匡胤不像前朝皇帝李世民,骑在马背上打下了整座江山,英雄气满满。赵匡胤没有那个本钱,他也看到了军阀割据对帝国产生的毁灭性恶果,并不敢依靠各路诸侯治理帝国,所以赵匡胤“杯酒释了兵权”,选择募兵来解决军事安保问题,而北方,半游牧民族时不时地上来跑过来和你“Say Hi”~契丹、西夏、女真,这些都是不好惹的主,赵宋只能靠给糖豆的形式抚慰着。为了加强安保,同时也是为了讨好老百姓,灾荒之年,国家就把灾民收编入伍,免得他们造反,看似**实力是猛增了,实则都是些农民军,战斗力几何不消问,每天施粥施饭军饷用度都是实打实的钱哪!
北宋没有实力“攘外”,就只能“安内”。在建国之初,赵匡胤就定下了“与文人共治天下”的理想愿景,——请注意了,不是“共享”,而是“共治”!赵宋政权仰赖文官,讨好文官的根本还是为了维护专制王权。因此一方面,官僚集团是越来越庞大,另一方面,文臣多了,各种小心思小算计也就多了,平衡时不时地被打破,小摩擦最终酝酿为王安石变法这场大风暴,造就了轰轰烈烈的元祐党人——这场斗争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改变国家“积弱积贫”的状态,可到了最后,有多少人还能放下个人内心的仇恨来顾全整个大局呢?没有。王安石做不到。司马光做不到。章惇之流更加做不到。虽然流放在天涯海角的苏东坡能做到,可他他不需要去顾全大局,因为大局已经和他毫无干系。所以你看,虽然经济是大发展了,但因为种种原因,维稳的成本一下子让这个帝国力不从心。所以皇帝要改革,要充盈国库,而改革派就这样跳入了皇帝的眼帘,那是汪洋中的一棵稻草。
范仲淹是先于王安石的改革派,投石问路弄了一个“庆历新政”。身为改革派的他,当然寄希望于春天,因此虽然是“萧条腊后复春前,雪压霜欺未放妍”,但紧跟了后两句,“昨日倚阑枝上看,似留春意入新年”,要把梅花的俏丽妩媚留待即将到来的春天~尽管历史上范之改革依旧还是失败了,不到一年,更加短命,但这首诗做得十分美好。而范仲淹更是留下了一个好儿子范纯仁,在王安石变法中,范纯仁表现不凡,相当的有君子之风,其高风亮节不输其父!
一面破墙边的梅花,好看得又有 一种味道。
既然说到了王安石,作为苏东坡的拥趸,再借着诗词来反驳一下王安石的那首《梅花》。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世人皆知他的《梅花》,却不知唐朝即有一首清丽之作。
《早 梅》
唐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张谓将梅花一比白玉,二比白雪。正是因为有了“疑是经冬雪未消”,才有了后来王安石的“遥知不是雪”,王安石不过是反用其意罢了,没有创新!个人以为这首比王安石那首更赞。
不管读历史读到怎样的程度,不管能试想出王安石有多少的无奈和不甘,我始终不欣赏他为了一己目的,把周围一杆子好人坏人统统打倒的做法。这种伤人,最后必是伤己——从能量守恒、从历史先例、从哲学原理、从因果佛缘,无一不证实了这点。
再引一首梅花诗吧。也是前一阵子热炒的诗词。
《墨 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洗砚台的池边长着一棵梅树,花开的时候总显出淡淡的墨痕——不知是被墨汁水灌溉而得还是生来如此——读到这句时只觉得一派书生意气扑面而来,墨梅和作者就在这一行诗里完成了相互指代。他(它)并不需要华丽的溢美之词去颂扬自己,只悠悠然在天地间洒下一片无可替代的清香气。很自信!够超然!有风骨!
诗人王冕本就是一个不俗之士,他还有一句诗写梅花写得也很棒:一声羌笛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梅花不但开得美好,落得也十分优雅,伴随笛声自然落下,飘逸清寂。作者虽心生哀情,但更多的依旧是认同,认同梅花的高洁品质,如同认同他自己。
历史上的王冕确实是一位襟怀清高之士。朱元璋揭竿起义后,曾派人向王冕讨教用兵之道。王冕说:“大将军若用仁义治理,何人会不服?叫我出主意杀我自己人,那是万万不可的。”王冕拒不倾授智谋,留为后世佳话。那一日习**选用这句诗作为中外记者见面会的收尾,词韵美好,也意味深长。
是的,梅花香自苦寒来。虽然世俗之人只见其香不见其苦寒之磨砺,晦暗之人只愿其一直苦寒不愿其芬芳扑鼻。可正因如此,做一支傲雪梅花是多么令人骄傲和美好的事,就这样顶住风雪,也不需要人人皆夸好,它就做它自己,所有的梅之风情,都糅合在这一种态度中,稳稳开放,自在又美好。
【古代描写梅花的诗词鉴赏】相关文章:
古代诗词鉴赏06-28
诗人风格-古代诗词鉴赏06-19
描写古代梅花的诗句08-01
《梅花》古诗词鉴赏08-04
咏物诗古代诗词鉴赏09-17
古代诗词艺术手法鉴赏说课稿08-28
描写梅花的古代诗句名句07-24
描写梅花的诗词10-15
红楼梦梅花的诗词鉴赏07-11
描写梅花的诗词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