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悼亡三首》诗词原文及译文
《悼亡三首》是北宋诗人梅尧臣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是为悼亡妻而作。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悼亡三首》诗词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悼亡三首》
其一
结发为夫妇,于今十七年。
相看犹不足,何况是长捐!
我鬓已多白,此身宁久全?
终当与同穴,未死泪涟涟。
其二
每出身如梦,逢人强意多。
归来仍寂寞,欲语向谁何?
窗冷孤萤入,宵长一雁过。
世间无最苦,精爽此销磨。
其三
从来有修短,岂敢问苍天?
见尽人间妇,无如美且贤。
譬令愚者寿,何不假其年?
忍此连城宝,沉埋向九泉!
注释
⑴十七年:梅尧臣与其夫人谢氏于天圣六年(1028年)结婚,至庆历四年(1044年)妻子去世,一共十七年。
⑵捐:抛弃,舍弃,丢弃。长捐:这里指永远失去。
⑶鬓[bìn]:本指耳边的头发,这里代指头发。
⑷宁:难道。
⑸同穴:同葬
⑹涟涟:泪流不止的样子
⑺身如梦:指精神恍惚,神志不清的状态
⑻强意:指勉强与人寒暄周旋之意。
⑼精爽:指精神。
⑽销磨:同“消磨”,逐渐消退。
⑾修短:寿命的长短。
⑿假:挪借。
⒀连城宝:指爱妻谢氏。
译文
其一
我们成为结发夫妻,到如今一共有十七年。
互相厮守还嫌不够,何况现在是永远失去!
我鬓发已多见斑白,这肉身还能坚持多久?
与你同穴为期不远,未死时还是涕泪涟涟。
其二
每次出门如同梦游,逢人只能勉强应付。
归来时孤寂之感更厉害,又能向谁诉说?
长夜难眠,耳听窗中飞孤萤天空雁叫声。
世间没有比这更痛苦的,精神从此销磨。
其三
人生寿命不齐本属自然,哪里还敢质问苍天?
见过无数人间女子,没有谁比我妻美丽贤惠。
如此让愚者寿贤者夭,为什么贤者不能延年?
不忍心我这连城宝,就这样沉埋在九泉之下!
创作背景
梅尧臣的夫人谢氏,于天圣六年(1028年)嫁给梅尧臣为妻,当时梅尧臣二十六岁,谢氏二十岁。庆历四年(1044年),梅尧臣与妻子乘船返汴京,七月七日至高邮三沟,谢氏死于舟中。这三首诗是梅尧臣悼念亡妻谢氏之作,写于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
赏析
《悼亡三首》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是为悼亡妻而作。第一首是总写悲痛之情,结发两句以总叙起,着重在“十七年”。前四句写悲情,后四句写去日几番转折,愈转而愈深。第二首则作具体刻画。前四句写“每出”、“归来”,类似于司马迁写己悲时“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报任安书》),“窗冷”两句以客观景物,抒写自己寂寞孤独、长夜难眠的凄凉心境。末两句更点明思妻的镂心刻骨之痛在于精神、在于灵魂上。第三首以“问天”形式,写出爱情之专与悲哀之深。三、四句将妻子写得愈贤愈美,则其死亡愈堪悼惜。五、六句愿牺牲自己,挽回爱妻的生命,以反问形式着笔,更显呼天告地之痛。
全组诗情真意切,深入浅出,以最平最淡之语,达最深最浓之情,表达最明白,而又最耐人回味,是言情的杰作。
第一首是总写。“结发”两句以总叙起,着重在“十七年”。“十七年”而“相看犹不足”,便见爱之深、情之挚。“相看不足”之时,忽然中路“长捐”,诗人十分悲痛。语愈平淡,情愈真切。
元稹《遣悲怀三首》诗中说“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梅尧臣也写谢氏身后的个人心情:由自己“鬓已多白”料想到“身宁久全”,逆计“同穴”之期当在不远,可强作宽解;然而在“未死”之前,则一息苟存,即有“泪涟涟”而不能自止。几番转折,愈转而愈深。
第二首则突出一点,作具体刻画。情是抽象的,必须因事因景才能写出;至于写得“尽意”,则尤其难得。梅尧臣先从自己的“出门”与“归来”写起。司马迁写自己的悲痛心情,有“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注”,即是从“居”、“出”着笔的。梅尧臣的“每出身如梦”,比“不知所往”,表达更明晰。心在谢氏身上,故出门也像做梦一样;“出门”“逢人”,也只是勉强应付。“出门”时有人谈论,还可稍解悲戚;“归来”时则孤寂之感更甚。潘岳《悼亡》诗“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亦即此情此景之写照。人在“出门”时有所见闻,回来总想向亲人讲讲,可是人亡室空,无人可以倾诉了。这一点写出了最难写的情意。接下去写“窗冷孤萤入,宵长一雁过”。古人把丧妻之夫,比作鳏鱼(混子鱼),谓其夜不闭眼。这两句也就是描写长夜失眠的景况。由于长夜难眠,所以窗中飞入“孤萤”、天空一声雁叫,皆能察觉得到。这两句刻画得尤为真切。正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世间无最苦”,谓世上没有比此更痛苦的事了,他的精神全部被这难熬的时光销磨殆尽了。语近夸张,但非此写不出镂心刻骨之痛。
第三首,以“问天”形式,写出爱情之专与悲哀之深。但他不直说问天,而先说“从来有修(长)短”。人生寿命不齐,本属自然;但为什么愚者寿而贤者夭,那就要“问苍天”了。设想之奇,正见用情之挚。特别是“见尽人间妇,无如美且贤”,表面上夸张,却又最合情理,因为在他心目中正是如此。有人戏谓其“情人眼中出西施”;难在做了“十七年”夫妇,还能持此看祛,其用情之专一,在当时士大夫中是颇为少见的。诗中把妻子写得愈贤愈美,则妻子死后,诗人就愈加悼惜。陈石遗曾指此谓“从《诗经·卫风·硕人》中来”。梅尧臣虽不一定是有意摹拟《诗经》,而千古诗人的思路往往是前后相同的。“忍此连城宝,沉埋向九泉!”正所谓“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诗句)了。
哀婉诗要求率直,于平淡中见真情。梅尧臣这三首悼亡诗,以质朴见长,曲折而凄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语言平淡,情真意切,把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统一起来,副有很强的感染力。可谓是言情诗的杰作。
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世称梅宛陵。少时应进士不第。历任州县官属。皇祐(1049—1054)初期赐进士出身,授国子监直讲,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曾预修《唐书》。有《宛陵先生文集》,又曾注释《孙子》。
梅尧臣的其他作品
《鲁山山行》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陶者》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苏幕遮·草》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古意》
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
月缺魄易满,剑折铸复良。
势利压山岳,难屈志士肠。
男儿自有守,可杀不可苟。
《东溪》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书哀》
天既丧我妻,又复丧我子!
两眼虽未枯,片心将欲死。
雨落入地中,珠沉入海底。
赴海可见珠,掘地可见水。
唯人归泉下,万古知已矣!
拊膺当问谁,憔悴鉴中鬼。
《考试毕登铨楼》
春云浓淡日微光,双阙重门耸建章。
不上楼来知几日,满城无算柳梢黄。
《汝坟贫女》
时再点弓手,老幼俱集。大雨甚寒,道死者百余人。自壤河至昆阳老牛陂,僵尸相继。
汝坟贫家女,行哭音凄怆。
自言有老父,孤独无丁壮。
郡吏来何暴,县官不敢抗。
督遣勿稽留,龙钟去携杖。
勤勤嘱四邻,幸愿相依傍。
适闻闾里归,问讯疑犹强。
果然寒雨中,僵死壤河上。
弱质无以托,横尸无以葬。
生女不如男,虽存何所当!
拊膺呼苍天,生死将奈向?
《春寒》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悼亡三首》诗词原文及译文】相关文章:
清明悼亡诗词(精选20首)04-07
《三月晦日送客》诗词原文及译文03-10
《清平乐》黄庭坚古诗词原文及译文02-15
苏轼《石钟山记》古诗词原文及译文10-12
《清平乐·柳边深院》诗词原文及译文06-08
《望岳》原文和译文古诗词赏析06-08
水调歌头原文、译文08-20
离骚原文及译文06-13
《清平乐·采芳人杳》诗词原文及译文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