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酒》诗词鉴赏

时间:2024-09-22 20:53:05 诗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对酒》诗词鉴赏9篇

《对酒》诗词鉴赏1

  《对酒行》原文

《对酒》诗词鉴赏9篇

  唐代:李白

  松子栖金华,安期入蓬海。

  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

  浮生速流电,倏忽变光彩。

  天地无凋换,容颜有迁改。

  对酒不肯饮,含情欲谁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赤松子栖息在金华山上,安期生居住在东海的蓬莱仙山。

  他们都是古代修炼成仙的仙人,不知今日他们是否还在?

  人生浮幻如梦,如奔流的闪电般转眼即逝,忽然一下子就到了暮年。

  几十年,天地并没有多大的变化,改变的只有人的容颜。

  这样人生的即逝,谁能不感慨万千呢?眼前虽然有盛宴美酒,但欢饮不畅,没有举杯的心情。

  注释

  对酒行:是乐府相和歌调名,内容多为君主歌功颂德。

  松子:即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金华山:在浙江金华县北,即赤松子得道处。传说赤松子游金华山,自焚而化,故今山上有赤松坛。

  安期:《抱朴子》载:安期先生(指安期生),在东海边卖药,已有千年之久。秦始皇请来与他谈了三天三夜,言高旨远,始皇感到奇怪,便赐给他价值数千万的金璧。安期接受后,放置在阜乡亭,并留下一封书信曰:“复数千岁,求我于蓬莱山。“

  羽化:道家以仙去为羽化。

  浮生:人生。流电:形容人生短促,似流电。

  凋换:凋落变化。

  含情:形容心情不欢畅。

  赏析

  诗的前四句,追思仙人,提出疑问。诗人开篇便从古时仙人、仙境起笔,首先创造出迷离缥缈的意境,也凝聚着诗人一生求仙的曲折历程和复杂心态。首二句仙人、仙境相应,山海对举,“栖”、“入”二动词镶嵌句中,造成神妙飘逸的意境,字里行间蕴含着诗人景仰、追思的情感。后两句则转入疑问,这是经过一系列的艰苦探索之后的反思绪果,疑问中透露出诗人迷惘、惆怅的复杂心态。

  中间四句,感叹时光倏忽,人生易老。这里,诗人为强调人生变化之迅速,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浮生”两句中,“流电”的意象与“浮”、“速、‘倏忽”等词语的交互作用,就凸现出其人生短促的意识。”天地”两句又以永存的天地为反衬,来强化其人命不常的意识,揭示出时间的无限、宇宙的永恒与人生有限、容颜易改的矛盾,倾泻出诗人欲有为而不得,欲超脱而不能的内心矛盾与苦闷,流露出迷惘、倜怅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态。

  结尾两句,紧扣诗题,揭出主旨。诗人在仙境、人生皆令人幻灭、绝望的情境中,忽辟奇境,面对酒杯而产生种种联想,在欲饮未饮的心灵搏斗中,以尾句中反诘的'语气透漏出他欲超脱而不能的复杂心态,也表达出更高远的精神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诗人内心情感流向变化来结构全诗。起笔是对古仙人思慕的情感基调,继而转入对仙人不复现的失望,对求仙追求的疑虑与怅惘。然后由上而下转入对人世时光易逝的忧虑,对容颜日改的无可奈何,表达出一种失落、灰心和幻灭的情绪。至此,诗人的感情潮水已退入最低谷,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这时,诗人又以超然挥洒的笔触,突然推开去,独辟蹊径,以面对酒杯的联想、发问,表达了“含情”有待的高远精神追求,从而创造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这就形成了全诗看似漫不经心、跳荡不羁,实则整然有序,浑然天成的艺术结构,显示出这首诗“飘逸”的风格。

《对酒》诗词鉴赏2

  古诗原文

  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以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

  有贵介公子,搢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先生于是方捧甖承槽、衔杯漱醪;奋髯踑踞,枕麴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

  译文翻译

  有一个大人先生,他把天地开辟以来的漫长时间看做是一朝,他把一万年当做一眨眼工夫,他把天上的日月当做是自己屋子的门窗,他把辽阔的远方当做是自己的庭院。他放旷不羁,以天为帐幕,以大地为卧席,他自由自在。停歇时,他便捧着卮子,端着酒杯;走动时,他也提着酒壶,他只以喝酒为要事,又怎肯理会酒以外的事!

  有尊贵的王孙公子和大带的隐士,他俩听到我这样之后,便议论起我来。两个人揎起袖子,撩起衣襟要动手,瞪大两眼,咬牙切齿,陈说着世俗礼法,陈说是非,讲个没完。当他们讲得正起劲时,大人先生却捧起了酒器,把杯中美酒倾入口中,悠闲地摆动胡子,大为不敬地伸着两脚坐地上,他枕着酒母,垫着酒糟,不思不想,陶陶然进入快乐乡。他无知无觉地大醉,很久才醒酒,静心听时,他听不到雷霆的巨声;用心看时,他连泰山那么大也不看清;寒暑冷热的变化,他感觉不到;利害欲望这些俗情,也不能让他动心。他俯下身子看世间万事万物,见它们像江汉上的浮萍一般乱七八糟,不值得一顾;公子处士在他身边,他认为自己与他们更像蜾蠃和螟蛉一样。

  注释解释

  酒德:饮酒的德性。颂:文体的一种。

  大人:古时用以指称圣人或有道德的人。

  先生:对有德业者的尊称。大人先生,此处作者用以自代。

  朝(zhāo):平旦至食时为朝。

  万期(jī):万年。期:周年。

  扃牖(jiōngyǒu):门窗。扃:门;牖:窗。

  八荒:四方与八隅合称八方,八方极远的地方为八荒。

  幕、席:都是意动用法,以……为幕,以……为席。

  如:往。

  卮(zhī):古时一种圆形盛酒器。

  觚(gū):古时一种饮酒器,长身,细腰,阔底,大口。

  挈(qiè):提。

  榼(kē):古时一种盛酒器。

  务:勉力从事。

  贵介:尊贵。

  搢 (jìn)绅:插芴于带间。搢:插。绅,大带。古时仕宦者垂绅插芴,故称士大夫为搢绅。搢一作为缙。

  处士: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

  风声:名声。

  所以:所为之得失。

  奋袂(mèi)攘(rǎng)襟:挥动衣袖,捋起衣襟,形容激动的神态。奋:猛然用力。袂:衣袖。攘:揎,捋。襟:衣的交领,后指衣的前幅。

  切齿:咬牙。

  锋起:齐起,谓来势凶猛。锋一作为蜂。

  于是:在这时。

  甖(yīng):大肚小口的陶制容器。甖一作为罂。

  槽:酿酒或注酒器。

  漱醪(láo):口中含着浊酒。漱:含着。醪:浊酒。

  奋髯:撩起胡子。髯:颊毛。

  箕踞(jījū):伸两足,手据膝,若箕状。箕踞为对人不敬的坐姿。

  枕麴(qū)藉(jiè)糟:枕着酒麴,垫着酒糟。麴:酒母。藉:草垫。

  陶陶:和乐貌。

  兀然:无知觉的样子。

  豁尔:此处指酒醒时深邃、空虚的样子。

  切:接触。

  感情,感于情,因所感而情动。

  扰扰焉:纷乱的样子。

  二豪:指公子与处士。

  蜾蠃:青黑色细腰蜂。

  螟蛉:蛾的幼虫。蜾赢捕捉螟蛉,存在窝里,留作它幼虫的食物,然后产卵并封闭洞口。古人误认为蜾赢养螟蛉为己子,螟蛉即变为蜾赢。此处以二虫比处士与公子。

  诗文赏析

  这篇诗文可分为三层,起首至“惟酒是务,焉知其余”为第一层。作者以如椽之笔,勾勒了一位顶天立地、超时超空的“大人先生”形象。他,“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缩长为短,缩久远为一瞬,比庄子笔下的“以久特闻”的彭祖和“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大椿,越出几万倍。作者展开想像的翅膀,站在宇宙、天体的高度,俯视地球、人世的变幻,自然感觉渺小微末,那何必斤斤于一旦之交,汲汲于一夕之化。他,以“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缩大为小,缩旷远为门庭,其胸怀之广阔,其眼界之高远,超尘拔俗,连庄子笔下的“绝云气,负青天”“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之大鹏,亦不能望其项背。以上四句,既突出“大人先生”之高大无比,横空出世,又为后文展示其“德”铺设一幅特大的背景。接着叙写“大人先生”的衣食住行,茕茕独立,不同凡响:“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既然日月、八方只像扃牖、庭衢那么可以自由出入,普通车马何能载乘,普通室庐何能盖蔽,他——大人先生,豪放、脱羁,天当幕被,地当茵席,纵意所如,随心所欲,这可以说已达到庄子所论说、描叙的`“逍遥游”境界了。至此,作者的笔触由虚而实,由前四句的空灵,到此四句的概述,再具体延伸到大人先生的“动止”,从而引出“酒”字,切入正题。他已不是一般的痛饮,而是狂饮。无论是静止时分还是行动时刻,不是“操卮执觚”,就是“挈榼提壶”,始终与酒为徒,“惟酒是务”。史载刘伶出门挂酒榼于车,令人荷锄随之,曰“死便掘地埋我”。这可以作为上面几句话的注脚。可见这个“大人先生”既是刘伶所向往的傲然世俗、卓然迥立之理想人物,也蕴含着刘伶本人的性格和影子。而“惟酒是务,焉知其余”,看似超然物上,不屑与营营碌碌、争名夺利之世人为伍,但是举杯浇愁愁更愁,这里面却也或多或少发泄了不满现实的牢骚,包藏着嫉世愤俗的情愫。

  第二层从“贵介公子”到“是非蜂起”,提出“大人先生”之对立面对其狂饮所作出的反响。围绕“酒”字,展开了饮与反饮的矛盾冲突,使文章波折起伏,激荡回转。“贵介公子”是既得利益者,无疑要维系其富贵利禄的名教礼法;而插笏系绅的官宦,作者称其为隐居的“处士”,这里不无讽刺之意,他们自然也要捍卫其赖以进阶的礼教法规。这些人不能容忍有近似疯狂的酒徒在一旁破坏、藐视礼俗大法。因而,“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一“闻”即“议”,显示了这些人狭隘的心胸和饶舌的伎俩;“议”之不过瘾,乃至于“奋袂攘襟,怒目切齿”,作者连下“奋”、“攘”、“怒”、“切”四个动词,活画出这批入围而攻之、气势汹汹的狰狞面貌。他们“陈说”的核心,自然是“礼法”,一时间,唾沫横飞,“是非”之说,蜂拥而起。根本没有直率之人的立足之地,没有耿介之士的容身之处。以上的描述,绝不是作者的随意想像,而是对当时黑暗腐败政治的一种概括和反映,真切而动人。

  第三层,写“大人先生”对公子、处士攻击的回答。如果据理力驳,对这批沉湎礼法之徒,无可理喻,反而有损“大人先生”之旷达本性,倒不如反其道而行之,以率真的行为来冲破他们的名教礼法,大人先生于是索性变本加厉,不是一杯接着一杯、文文雅雅地喝,而是“捧罂承槽,衔杯漱醪”,多么的粗鲁狷狂,简直是满口满脸、满头满身都浸淫于酒了。不仅如此,饮酒的姿态也随之而变,坐则“奋髯箕踞”,越礼犯分;卧则“枕曲藉糟”,无法无天。大人先生心安理得,“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这一系列倨傲不恭的行为,无疑是对那所谓的礼教的最大挑战,也是对“公子”、“处士”的最大棒喝。别看这些正人君子似乎春风得意,日日奔走于利禄,汲汲钻营于宦途,但神伤虑竭,尔虞吾诈,哪有先生那么陶然自乐。笔触至此,已切入“德”字。接下去,作者借醉态进一步扩展、申发“酒德”。醉是醉得那么“兀然”,毫无知觉;醒是醒得那么“恍尔”,心朗胸清。这里虽醉犹有三分醒,已醒还带三分醉。他的感官因此异于常人:听觉是“静听不闻雷霆之声”;视觉是“熟视无睹泰山之形”;触觉是“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写听觉、视觉只是描绘醉态,是一种陪衬,目的是烘托出大人先生不为利欲撼情,甘居淡泊的高尚品德。《评注昭明文选》说:“酒中忘思虑,绝是非,不知寒暑利欲,此便是德。”评得非常确切。作者笔下的“大人先生”于已是“不闻”“不睹”“不觉”,而对人却看得异常透彻:“俯视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世上万物是那么地乱七八糟漂泊无定,有什么可留恋一顾的。尔等公子、处士犹如蜾赢、螟蛉这样渺小的东西,何能长久。既称公子、处士为“二豪”,却又比喻为虫子,是极妙的讽刺,极度的蔑视。这一层的词意似乎多为自我解嘲,不辨是非,而通观全文,却是嘻笑怒骂,痛快淋漓,泾渭分明,是非自辨。那位“大人先生”虽沉湎于酒,却不沉湎其心,酒德由是而兴;而那公子、处士虽不沉湎于酒,却沉湎于札法,满口的说教越显示出他们的无德。所谓的“有德者”最无德,所谓的“无德者”最有德,正是这篇文章的题旨所在。

  这篇骈文全篇以一个虚拟的“大人先生”为主体,借饮酒表明了一种随心所欲,纵意所如的生活态度,并对封建礼法和士大夫们作了辛辣的讽刺。语言形象生动,清逸超拔,音韵铿锵,主客对峙,铺叙有致,文气浩荡,笔酣墨饱,有飘然出尘,凌云傲世之感。作者把那些“贵介公子”,“缙绅处士"们的丑态和“大人先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的悠然自在相对比,达到了鲜明的讽刺效果。作者极力渲染了酒醉后的怡然陶醉之感,视缙绅公子们如虫豕一般,于不动声色之中作了尽情的嘲讽。

《对酒》诗词鉴赏3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对酒》译文

  不吝惜花费千金去买一把好刀,用貂皮大衣去换美酒也算得上豪迈。

  应该多珍惜这一腔革命的热血,将来献出它时,定能化成碧绿的波涛。

  《对酒》注释

  对酒:指此诗为对酒痛饮时所作。

  宝刀:吴芝瑛《记秋女侠遗事》提到,秋瑾在日本留学时曾购一宝刀。

  貂裘换酒:以貂皮制成的衣裘换酒喝。多用来形容名士或富贵者的风流放诞和豪爽。

  勤,常常,多。珍重:珍惜重视。

  碧涛:血的波涛。用《庄子·外物》典:“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苌弘是周朝的大夫,忠于祖国,遭奸臣陷害,自杀于蜀,当时的人把他的血用石匣藏起来,三年后化为碧玉。后世多以碧血指烈士流的鲜血。

  涛:在此处意即掀起革命的风暴。

  《对酒》赏析

  秋瑾的小诗“对酒”作于1905年,即光绪三十一年。庚子事变,八国联军入侵,国事板荡,中华民族濒临灭绝的危险,而满清王朝腐败不堪,鉴湖女侠愤然而起,她本出身书香门第,却不愿做娇花弱柳,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途径于1904年变卖掉自己的全部首饰衣物东去日本留学。她说:“人生处世,当匡济艰危,以吐报负,宁能米盐琐屑终其身乎?”在日本她以高价购得一柄宝刀,并学习剑击和射击技术。秋女侠是近代史上一位奇女子,击剑,舞刀,豪饮,赋诗,俱能来得,尽显巾帼豪气。1905年从日本回国,走访好友吴芝瑛,以所购宝刀相示,纵情豪饮,酒酣耳热,拔刀起舞。

  第一句以不吝惜千两黄金去购买锋利的宝刀起兴,“千金”本是珍贵的'钱财器物,而诗人却毫不可惜地用来换取别人看来价值根本不足相当的东西。表现了诗人意欲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甚至不惜流血牺牲,表现出诗人的性格的豪爽。

  第二句与首句呼应,诗人愿意用名贵的貂裘去换酒喝,这些贵重的东西都毫不犹豫地舍弃,诗人以一女子而作如此语,显示出诗人仗义疏财,不计较个人得失的豪爽性格。

  第吴芝瑛久知秋瑾有光复志,虑其事泄贾祸,屡示珍重。面对好友的提醒,这就有了本诗的第三,第四句,秋女侠的回答。借用周朝的忠臣苌弘鲜血化碧的典故阐明:人的生命是非常宝贵的,蛮强的热血也不能白白的流淌,应当为了崇高的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只有这样这辈子算是没有白活。同时抒发诗人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豪迈情感。

  全诗句句铿锵有力,字字掷地有声,借对酒所感抒发革命豪情,表达了诗人决心为革命奉献一切的豪情壮志,充分表现了诗人的英雄气概。

《对酒》诗词鉴赏4

  《采桑子·画船载酒西湖好》

  画船载酒西湖好

  急管繁弦

  玉盏催传

  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

  空水澄鲜

  俯仰流连

  疑是湖中别有天

  西湖

  赏析/鉴赏

  【注释】:

  这首词,上片描绘载酒游湖时船中丝竹齐奏、酒杯频传的热闹气氛。下片写酒后醉眠船上,俯视湖中,但见行云在船下浮动,使人疑惑湖中别有天地。

  整首词寓情于景,写出了作者与友人的.洒脱情怀。

  下片写醉后俯视湖水,只见白云朵朵,飘于船下。船在移动,云也在移动,似乎人和船在天上飘飞。“空水澄鲜”一句,本于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言天空与湖水同是澄清明净。这一句是下片的关键。兼写“空”、“水”,绾合上句的“云”与“舟”。下两句的“俯”与“仰”、“湖”与“天”,四照玲珑,笔意俱妙,虽借用成句,而恰切现景,妥贴自然,如同己出。“俯仰留连”四字,又是承上启下过渡之笔。从水中看到蓝天白云的倒影,他一会儿举头望天,一会儿俯首看水,被这空阔奇妙的景象所陶醉,于是怀疑湖中别有一个天宇在,而自己行舟在两层天空之间。

  “疑是湖中别有天”,用“疑是”语,是就其形貌来说。说“疑”者非真,说“是”者诚是,“湖中别有天”的体会,自出心裁,给人以活泼清新之感。

《对酒》诗词鉴赏5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古诗简介

  采桑子·画船载酒西湖好是宋代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所做的一首词,这首词是作者十首《采桑子》联章体中的一首,即事即目,触景生情,信手拈来,不假雕琢,而诗情画意却油然而生。“西湖”的春天是美丽的,绿水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湖水明净澄鲜,白云倒影其中。游人沉醉在这琉璃般的世界中,荣辱皆忘,物我浑然一体。即使是群芳过后的暮春季节,词人依然兴致盎然。面对“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和细雨中归来的双燕,词人从中另外寻觅到一种清幽静谧的美感。

  译文

  西湖风光好,乘画船载着酒肴在湖中游赏,急促繁喧的乐声中,不停地传着酒杯。风平浪静,缓缓前进的船儿中安睡着醉倒的客人。

  醉眼俯视湖中,白云在船下浮动,清澈的湖水好似空然无物。仰视蓝天,俯视湖面,水天相映使人疑惑,湖中另有一个世界。

  注释

  ⑴急管:指管乐之声的急促。繁弦:指弦乐声的繁杂。

  ⑵玉盏:酒杯。

  ⑶空水:是说湖水清澈的'似乎了无一物,可以一望无阻地见到湖底。澄鲜,形容湖水的莹洁明澈。

  赏析/鉴赏

  这首词表现的是饮酒游湖之乐。整首词寓情于景,写出了作者与友人的洒脱情怀。

  上片描绘载酒游湖时船中丝竹齐奏、酒杯频传的热闹气氛与欢乐场面:画船、美酒、管弦,微风习习,波光粼粼,词人心情舒畅,与朋友无拘无束,开怀痛饮。湖面之上,欢笑声、乐曲声、划船声交织在一起。

  下片写酒后醉眠船上,俯视湖中,但见行云在船下浮动,使人疑惑湖中别有天地,表现醉后的观湖之乐:俯视江面,白云朵朵,船往前行,云儿陪伴;仰望天空,朵朵白云,云儿飘拂,小船紧跟。俯仰之间,天空与江水是一样的澄清明净、一尘不染!看着看着,微醉中的词人觉得:这湖中另有一个青天在,而自己的小船简直就是在白云之间穿行。“空水澄鲜”一句,本于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言天空与湖水同是澄清明净。这一句是下片的关键。兼写“空”、“水”,绾合上句的“云”与“舟”。下两句的“俯”与“仰”、“湖”与“天”,四照玲珑,笔意俱妙,虽借用成句,而恰切现景,妥贴自然,如同己出。“俯仰留连”四字,又是承上启下过渡之笔。从水中看到蓝天白云的倒影,他一会儿举头望天,一会儿俯首看水,被这空阔奇妙的景象所陶醉,于是怀疑湖中别有一个天宇在,而自己行舟在两层天空之间。

  “疑是湖中别有天”,用“疑是”语,是就其形貌来说。说“疑”者非真,说“是”者诚是,“湖中别有天”的体会,自出心裁,给人以活泼清新之感。

《对酒》诗词鉴赏6

  正是上述的两个原因,凡是遇到夫妇的分离,李清照就催生了思夫情愫。往往寄情于酒的词人,在这种时候更是借酒浇愁,洒脱与诗词与酒的奇妙境界。

  《醉花阴》这首词写于李清照婚后不久,夫妇两地分居,时届重九,思念之情尤其强烈,便写了首词寄给赵明诚。“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把闺房中的生活情调,特别是当日如李清照身份的女子的寂寞的感情表现的很好。香烟袅袅消磨了长昼,说明了白天的寂寞。“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说明了晚上夜间的孤独。“嫁接又重阳”点出了季节,这里有佳节重阳为反衬。这样的佳节,赵明诚不在,不能一起饮酒对诗,从早到晚都是孤寂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东篱”出自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典故。东篱就暗示着菊花,说自己在种满菊花的地方拿着酒杯,小口揠着酒,思念之情油然而生。“黄昏后”说的正是最寂寞的时候。可见,她独自一人在菊花前已经很久很久了。“有暗香盈袖”隐隐之间有阵阵菊花香气飘到衣袖中。闻到花香想起思念的人,真想与他一起共同欣赏。可思念的人不在身边,路途遥远,采花送去又办不到,惟有写下我的思念。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几句出人意外,又在人意之中。前面写的思念寂寞之情已不少,这里笔锋突转,不再直说相思怀念,却道菊花清瘦,帘内的人也一样清瘦。

  由此以往,长亭边,古道旁,安排酒宴夫妻二人把盏话别“阳关四叠,唱千千遍,泪湿罗衣脂粉满。”可该走的还是要走;“惜别分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从此以后,便是剪不断的相思,浇不透的浓愁。独守空闺时,酒是他暂时忘掉分别的寂寞和独处的闺怨。

  李清照45岁时,赵明诚突犯急疾,不治身亡。为了驱除心灵的苦痛,打发苦闷的岁月,缓解浓郁的乡愁,词人更加沉醉于酒。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声声慢》。

  词的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叠字,引进了无尽的悲凉,表达了词人空虚迷惘、孤寂沉痛的'心理状况。经历巨大的打击,往日欢乐已成梦寐,丈夫已经去世,生活已经破碎,一切已消失。如今,她要寻找什么,似乎自己也说不清,想找一个可以寄托情感的对象。但,找来找去四周冷冷清清,就连饮下的酒,其味也淡薄乏味了。

  这里,酒慰藉了她的心灵,填补了她空虚迷茫孤寂的生活。同时,暮年生活的凄清落寞也在酒中浸出了况味。晚年的李清照带着对往事的追忆,对岁月流逝的感叹,以及哀怨、无奈、思国的情思走完了她曲折坎坷的一生。

  我们可以看到:在“但愿人醉不复醒”的背后,隐藏着李清照借酒浇愁的内心苦衷。她的词,前期的芳馨俊逸,后期的飞扬健举,用特有的女性视角和女性笔触感知人生和书写内心的情感世界,可以说,是酒引发了她的创作灵感,焕发了她的创作热情。

《对酒》诗词鉴赏7

  古诗原文

  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秋情绪。才道莫伤神,青衫湿一痕。

  无聊成独卧,弹指韶光过。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

  译文翻译

  乍暖还寒的天气下着小雨,酒醉后残存的余香似乎也在模仿着秋天的伤感情绪。果然是在怀念远方的人啊,连眼泪都把青衫湿润了。

  相思之情不胜愁苦,我一个人孤枕而眠,更觉烦闷无聊。弹指间,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还记得当初和你分别时,桃花千树、杨柳依依的画面,这一切多么令人怀念又惆怅啊。

  注释解释

  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为双调,四十四字,属小令,以五七言组成。

  中酒:犹酒酣,非醉非醒之状态。

  青衫:古代学子或官位卑微者所穿的衣服。

  弹指:极短的时间。本为佛家语。《翻译名义集·时分》:“《僧祗》云,十二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

  韶(sháo)光:美好的时光,此处指春光。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康熙年间。纳兰在百无聊赖之时,回想起初恋的情景,感慨万分,为了表达对恋人的思念之情,故作下此词。

  诗文赏析

  这首词写思念之苦。

  词先由凄苦情绪写起。上片第一句,“新寒中酒敲窗雨”,“中酒”意思是喝醉酒,新寒是指寒冷冬季来临前时期,即深秋时节。“残香细袅秋情绪”,意思是说:悲秋的情绪,像一缕残香,细袅如丝,萦绕心头,窗外的秋雨,不断地敲打着窗门,也敲打着他的心扉,这两句表达了词人当时凄苦的心境。他在周围一片静寂中,望着香炉里的`残烟,袅袅升起,满腹愁思,只能以酒浇愁。秋风秋雨,萧飒凄凉,搅得人愁怀似醉。“才道莫伤神,青衫湿一痕”。道出了词人心情凄苦惆怅的缘由,正是因为思念心上人。诗人以“酒”、“雨”、“烟”几样景物,构成一幅凄残景象,把抒情主人公愁肠百结、泪洒衣衫的思念之苦,巧妙而又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下片“无聊成独卧,弹指韶光过”。指的是尽管孤枕而眠,弹指间,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可是思念之心却清清醒醒,他依然还清楚地回忆着春天分手时的情景。词人在这里却将笔锋一转:“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主人公的眼睛一亮突然眼前出现一派春意融融、情意缠绵的幸福画面。这桃红柳绿的妩媚景色,这如此美好的幸福回忆,与前面的“新寒”、“窗雨”、“泪痕”的惨淡孤寂的情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出人意外,令人回味。层层深入地揭示人物思想感情,又以反常的出人意外的感受表现感情的起伏变化,是词人最为熟悉,并且运用最多也最为成功的艺术手法。

  全词情思翻转跳宕,屈曲有致,相思之苦表现得哀婉曲折。非有切身的体会,不会写得如此神采飘摇,真实细腻,令人感到一丝怅然。

《对酒》诗词鉴赏8

  古诗原文

  去岁左迁夜郎道,琉璃砚水长枯槁。

  今年敕放巫山阳,蛟龙笔翰生辉光。

  圣主还听子虚赋,相如却与论文章。

  愿扫鹦鹉洲,与君醉百场。

  啸起白云飞七泽,歌吟渌水动三湘。

  莫惜连船沽美酒,千金一掷买春芳。

  译文翻译

  我在流放去夜郎的道路上,基本没有写什么诗歌,琉璃砚中的墨水很长时间都是干枯的。

  现如今在巫山阳获大赦归还,我的生花之笔又恢复了青春,宛如蛟龙一样生气勃勃。

  圣主一定还想听听《子虚赋》,司马相如却想与圣上论论文章的`要诣。

  我愿扫荡鹦鹉洲,与你大醉一百场。

  啸声激起白云,飘飞在云梦七大湖泊,歌吟声震撼三湘的渌水。

  别可惜船只,拿它沽来美酒,咱们一船一船地喝,为买春芳,咱们千金一掷不为多。

  注释解释

  王明府:即汉阳县令王某。

  去岁:即乾元元年(758)。

  巫山:在今四川巫山东。李白流放夜郎途经巫山时遇朝廷发布的赦免令而得释。

  鹦鹉洲:原在湖北汉阳西南长江中,后沦于长江。东汉末年,祢衡作《鹦鹉赋》,是以得名。

  七泽:今湖北境内。

  三湘:指洞庭湖南北、湘江流域一带。

《对酒》诗词鉴赏9

  对酒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翻译

  不吝惜花费千金去买一把好刀,用貂皮大衣去换美酒也算得上豪迈。

  应该多珍惜这一腔革命的热血,将来献出它时,定能化成碧绿的波涛。

  注释

  宝刀:吴芝瑛《记秋女侠遗事》提到,秋瑾在日本留学时曾购一宝刀。

  貂裘换酒:以貂皮制成的衣裘换酒喝。多用来形容名士或富贵者的风流放诞和豪爽。

  勤:常常,多。

  珍重:珍惜重视。

  碧涛:血的波涛。

  涛:在此处意即掀起革命的风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于1905年。诗人从日本回国后,曾在上海她的挚友吴芝瑛女士家中,拿出新购的一把倭刀给朋友看,几人喝完酒后,诗人便拨刀起舞唱歌,吴女士命女儿用风琴伴奏,声音悲壮动人。这首诗便是缘此而作。

  赏析

  秋瑾的小诗“对酒”作于1905年,即光绪三十一年。庚子事变,八国联军入侵,国事板荡,中华民族濒临灭绝的危险,而满清王朝腐败不堪,鉴湖女侠愤然而起,她本出身书香门第,却不愿做娇花弱柳,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途径于1904年变卖掉自己的全部首饰衣物东去日本留学。她说:“人生处世,当匡济艰危,以吐报负,宁能米盐琐屑终其身乎?”在日本她以高价购得一柄宝刀,并学习剑击和射击技术。秋女侠是近代史上一位奇女子,击剑,舞刀,豪饮,赋诗,俱能来得,尽显巾帼豪气。1905年从日本回国,走访好友吴芝瑛,以所购宝刀相示,纵情豪饮,酒酣耳热,拔刀起舞。

  第一句以不吝惜千两黄金去购买锋利的宝刀起兴,“千金”本是珍贵的`钱财器物,而诗人却毫不可惜地用来换取别人看来价值根本不足相当的东西。表现了诗人意欲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甚至不惜流血牺牲,表现出诗人的性格的豪爽。

  第二句与首句呼应,诗人愿意用名贵的貂裘去换酒喝,这些贵重的东西都毫不犹豫地舍弃,诗人以一女子而作如此语,显示出诗人仗义疏财,不计较个人得失的豪爽性格。

  第吴芝瑛久知秋瑾有光复志,虑其事泄贾祸,屡示珍重。面对好友的提醒,这就有了本诗的第三,第四句,秋女侠的回答。借用周朝的忠臣苌弘鲜血化碧的典故阐明:人的生命是非常宝贵的,蛮强的热血也不能白白的流淌,应当为了崇高的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只有这样这辈子算是没有白活。同时抒发诗人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豪迈情感。

  全诗句句铿锵有力,字字掷地有声,借对酒所感抒发革命豪情,表达了诗人决心为革命奉献一切的豪情壮志,充分表现了诗人的英雄气概。

【《对酒》诗词鉴赏】相关文章:

诗词的鉴赏06-29

诗词鉴赏07-06

春晓诗词鉴赏09-04

《独酌》诗词鉴赏05-21

李世民诗词鉴赏09-05

《小至》诗词鉴赏07-30

《春日》诗词鉴赏07-29

辛弃疾诗词鉴赏06-02

温庭筠的诗词鉴赏05-06

诗词鉴赏教案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