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复习古诗词赏析

时间:2025-01-23 15:10:44 晓映 诗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复习古诗词赏析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复习古诗词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复习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复习古诗词赏析 1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选出赏析错误的一项: ( )

  A.首联以“凄凉地”、“弃置身”直接抒发了作者长期被贬边荒的愤慨。

  B.三、四句连用典故,“翻似”二字,简描旧友被害情状。抒发诗人对战友的深切怀念,表达长期被贬后的人事沧桑之感。

  C.五、六句写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千帆竞发,万木争春,借景物描写表达人生哲理,耐人寻味。

  D.结联在酬答白居易的感情时,明确表示振作自持的态度,表现出坚忍不拔的豪迈情绪。

  2.诗中的乐天指的是_________,“见赠”中的“见”字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生活中还有相同解释的词语,试举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的愿意是什么?现在人们赋予它什么新意?

  二、《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选出对杜牧《赤壁》赏读有误的一项: ( )

  A、这首借古咏怀诗就前代历史中某一点生发开来,以小见大,抒写政治失意之情。

  B、“铁未销”表明在赤壁大战中,埋在泥沙中的残破武器还没有来得及销毁。C、第二句借物以怀古,意思是说我把它拣起来,洗磨之后,还能辨出是三国时代遗物。

  D、最后两句议论,告诫晚唐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语言含蓄,怀古之中又透伤今。

  三、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惶恐”和“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说说有哪两层含义?

  2.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两句用了比喻,把破碎的山河比作风中的柳絮,把浮沉的身世比作雨中的飘萍。

  B.这两句是对偶,“山河破碎”与“身世浮沉”相对,“风飘絮”和“雨打萍”相对。

  C.宋朝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的经历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D.这是文章的颈联,形象地反映了当时艰难危亡的形势。

  3.选出对文天祥《过零丁洋》赏读有误的一项: ( )

  A、首联回顾作者的出身经历,表达诗人矢志报国、至死不变的忠心。

  B、颔联运用两个贴切的比喻,把亡国之恨与身世之悲刻画得入木三分。

  C、颈联慨叹兵败被俘,害怕元军,孤身无依而惶恐不安。哀怨之情汇聚为高潮。

  D、末联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表现出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四、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云,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固难全。但愿人长久,千时共婵娟。

  1、选出赏读有误的一项: ( )

  A.“明月……青天”,首句陡然发问,这是诗人酒酣之时,对着皎洁的月亮所产生的遐思。

  B.“我欲乘风归云,又恐琼楼玉宇”,这两句设想,暗示了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寒,又透露了作者对人间终不忍弃绝的复杂心情。

  C.“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月光的移运,都是“无眠”者眼里看到的,可见“无眠”者久久不能入睡。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禅娟”此句称得上是水到渠成。若是能够健康长久地生活着,那么,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够共赏明月而得到些许安慰吧。这也正是作者的进一步处我解脱。

  2、选出对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赏读有误的'一项: ( )

  A、上片写中秋赏月,因月而引发对天上仙境的幻想,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B、下片写望月怀人,感慨人生的离合无常,表现出词人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C、上片借月抒写欢欣,下片用圆月衬托离别,人月双济,温馨而恬静。

  D、全词执着现实,怀念亲人,构成豪放而空灵,抑郁而旷达的艺术特色。

  3.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月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向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五、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选出赏读有误的一项: ( )

  A.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B.“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工,然后用“山河表里”一语收住,暗示了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

  C.“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此四句一语道破了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从历史的变革中,以兴亡的对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惨命运提示出来,既是历史的概括,也是现实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内容。

  2、选出对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赏读有误的一项: ( )

  A、前三句描绘潼关周围的景色及形势。“峰恋如聚”写众峰耸立;“波涛如怒”言黄河汹涌。

  B、“望西都,意踌蹰”引发感慨,既有对秦汉盛世的怀念;又有对王朝更迭的惋惜。

  C、曲末四句,精警遒劲,用极简洁的语言传达出了词人对历代受苦受难民众的深切同情。

  D、这首小曲借“怀古”讽今世,鞭笞了封建统治者剥削劳动人民的滔天罪行。

  3..下面的选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0xx年,厦门)

  A.这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B.“山河表里潼关路”句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曲中的“聚”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表现出汹涌澎湃的情态。

  D.曲子表达了作者的伤感悲愤之情,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六、饮酒 (陶源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关键在“__________”二字,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这首诗中表明诗人寄情山水劳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此”指__________________,“真意”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忘言“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诗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以平易的语言直接道出作者对优美宁静田园的喜爱,以及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的厌倦。

  B.第三、四句自问自答,表现作者对超尘脱俗境界的追求。

  C.第五至八句描写田园的美好景色,用菊花、南山、山中晚景、飞鸟归林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表现作者陶醉于其中的悠闲自得心境。

  D.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指出在大自然中含有人生的“真谛”,它既能体会也能言传。

  4.对诗句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车马喧”在诗中不仅是实在的事物,也是象征,它代表整个为权位、名利翻腾不休的官僚社会。

  B.“悠然见南山”中一“见”字写出了诗人在采菊时在有意之间看见南山的情态,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

  C.“飞鸟相与还”有双重含义,既指鸟儿飞向天空经受风雨的折磨,终于返回山林,又喻指作者以往的做官和现在的归隐。

  D.这首诗歌颂了田园生活的恬静安闲,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境,是陶诗中的名篇。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七、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八年级语文下册复习古诗词赏析 2

  1.《望岳》

  名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赏析:“钟”字用拟人手法将大自然写的有情,“割”字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用字“奇险”,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名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赏析:整齐的对偶句写出山中云气的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表现作者胸襟宽广,视野开阔。

  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具有一定的生活哲理。这两句诗至今还被人们广泛用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2.《春望》

  名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赏析:用对比的写法,明写景,实抒感,以京城的荒凉、破败、草林丛生来正衬诗人的无限悲哀。一个“破”字一个“深”字,突出国都残破,满目凄凉。为全诗创造氛围。

  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赏析:运用对偶、拟人、反衬的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用这种移情于花鸟的手法,烘托自己“感时”“恨别”之悲。

  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赏析:对偶句结构工整,感情浓郁,表现了诗人在消息隔绝又盼家书不至时的忧国之情和迫切心情。

  名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以诗人“春望”后情态作结,用一“搔”字,显示了诗人的愁苦之心。含蓄、生动地描写出诗人忧愁万虑、憔悴不堪的情状。

  3.《归园田居(其三)》

  名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赏析:运用对偶修辞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诗人早出晚归、辛勤劳作的.形象,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月下归耕图”,体现作者不以为苦,享受劳作乐趣的归隐之乐。

  名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赏析:点明主旨。“愿”字是全诗的中心,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不愿与世俗官场同流合污思想。

  4.《使至塞上》

  名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赏析:既是写景,也是叙事,运用比喻,以飘蓬、归雁自比,一“征”一“归”,一“出”一“入”,对偶句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抒发了作者被排挤的苦闷和远离家乡异地飘泊的愁绪。

  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赏析:描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一个“大”字,形象描绘出边疆沙漠的荒凉与浩瀚,“直”字则表现出了浓烟的劲拔和坚毅之“圆”写出了苍茫单调。诗人不仅实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还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到广阔的自然环境中去,正如王国维所评价的那样,这是“千古壮观”的名句。

  王维诗“诗中有画”的特点:

  1.它有画一样的构图:点是落日,线是烽烟、河流,面是大漠,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2.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无际的大漠,纵的烟,横的河,圆的落日,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

  3.色彩丰富:黄沙,橘红色夕阳,闪着白光的河水,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天空。

  5.《渡荆门送别》

  名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赏析:“随”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字仿佛江水流碧空,流入荒漠辽阔的原野,流入大海之外,短短十字,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画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名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赏析:运用雄奇的想像和对偶、比喻、夸张修辞,描写出长江夜晚及白天的奇美。先以水中明月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再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诗人以移步换景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出长江的近景和远景,奇妙多姿,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名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赏析: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故乡山水来送自己的万里行舟的殷勤,言简意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之情。

  6.《登岳阳楼》

  名句: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赏析:“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说明了诗人逃难时遥远的路途以及具体的时间,写出了背井离乡,漂泊不定的生涯和国破家亡的沧桑,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名句: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赏析:“风霜”:明指自然事物,实喻社会现实,语意双关,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诗人直写自己一个白发老者凭吊古事,内心沧桑沉重。“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景中有情,情中含景。整句诗含蓄地写出了时事变迁带来的悲恨愁苦,感情沉郁。

  7、《石壕吏》

  名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赏析:呼——啼,怒——苦,形成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讲说制造悲愤的气氛。

【八年级语文下册复习古诗词赏析】相关文章: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10-08

高考语文古诗词复习技巧07-24

浅谈语文古诗词复习技巧11-16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资料08-13

中考语文考试古诗词赏析11-14

2024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期末复习05-07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与病句复习09-30

有关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精选42首)06-27

初二(八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词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