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蒙托夫诗歌《帆》

时间:2025-01-23 14:55:45 维泽 诗歌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莱蒙托夫诗歌《帆》

  不论是在中国的古代还是在遥远的欧洲,诗人们总是喜欢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一些情感,借诗以抒怀是他们的选择。这一首莱蒙托夫的《帆》,我所能体会的是一种孤寂又壮烈的情怀。

莱蒙托夫诗歌《帆》

  The Sail

  ——Mikhail Lermontov ——米哈依尔`莱蒙托夫

  The sail is whitening alone

  In blue obscurity of sea:

  What did it leave in country own?

  What does it want so far to see.

  The wind is strong, the mast is creaking,

  The wave is playing with the wave ...

  But not a fortune is it seeking,

  Nor from this fortune is its way.

  By it a stream is bright as azure,

  By beams of sun its warmed and blessed

  But it is seeking gales as treasure,

  As if the tempests give a rest.

  帆

  莱蒙托夫

  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

  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

  它到遥远的异地寻找什么?

  它把什么都抛在故乡?

  呼啸的海风翻卷着波浪,

  桅杆弓着腰嘎吱作响……

  唉!它不是要寻找的乐疆!

  下面涌着清澈的碧流,

  上面洒着金色的阳光……

  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

  仿佛风暴里有安静之邦!

  简介

  《帆》是俄国作家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创作的一首诗歌。该诗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帆的象征性形象,表达了诗人当时的迷惘,以及对行动的追求和对风暴的渴望。

  该诗善于运用通篇象征,巧妙地化抽象的感情、复杂的思绪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帆”的象征意义超越了个人、超越了时代,概括了一切渴望冲破平庸与空虚的宁静生活,力求有所行动、有所创造的人们的共同特征。

  创作背景

  1832年夏天,莱蒙托夫因参加驱赶反动教授的活动而被迫离开莫斯科大学,随外祖母迁居彼得堡,并考入近卫军军官学校。但他发现在彼得堡“每个人只顾满足自己/并不去关心别人的事情,/我们叫做灵魂的那种东西,/他们却没有这个名称……”,因而深感乏味和孤寂,便常常去海边观看浪涛,甚至希望自己能像咆哮的海浪一般,以轰鸣的惊人力量冲毁彼得堡那难以忍受的、苦闷的平静。一天,在奥拉宁包姆(现称罗蒙诺索夫),面对大海的景象,他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帆》,附在寄给女友洛普欣娜的信中。

  赏析

  该诗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帆的象征性形象,表达了诗人当时的迷惘,以及对行动的追求和对风暴的渴望。高尔基曾指出:“在莱蒙托夫的诗里,已经开始响亮地传出一种在普希金的诗里几乎是听不到的调子――这种调子就是事业的热望,积极参与生活的热望。事业的热望,有力量而无用武之地的人的苦闷――这是那些年头人们所共有的特征。”该诗正印证了这段话。

  第一节,描绘的是雾海孤帆。在淡蓝色的、云雾笼罩的大海上,一叶孤零零的帆儿白光闪闪。在遥远的异地,它不知该寻求什么,眼前只有神秘朦胧的淡蓝色云雾。回望家乡,似乎也没什么可以留恋。这一节既写出了诗人的迷惘,又以孤帆在茫茫雾海中的航行与寻求,暗示其在人生道路上傲世超群的一种态度。

  第二节,描绘的是怒海风帆。海风怒啸,波涛汹涌,为了战胜风浪,桅杆紧张得“弓着腰喀喀直响”。然而,这顶风斗浪的孤帆,既不是在寻找幸福,也不是在躲避幸福。这是诗人独具的一种心态。他热爱生活,但不满生活的平庸与空虚,反对人生如梦的说法,渴求行动,渴求一展才华,建功立业。因此,他通过怒海风帆暗示出,只有在生活的狂风骇浪中奋力航行,只有与无情命运全力苦斗,才能冲破生活的庸碌与空虚,激发出坚强的毅力和辉煌的创造力。这是一种重在行动、重在斗争的人生境界,它既非铤而走险、浪掷生命,也不是为个人寻找幸福或躲避幸福。

  第三节,描绘的是晴海怪帆。风平浪静,碧蓝的海水共长天一色,艳阳当空、金光万道。然而,这帆儿十分古怪,它对此毫无兴趣,反而在不安地祈求风暴。这既是帆的真实写照――帆的生命与意义就在于搏击风浪,同时又是第二节的继续与发展――既然生命的意义在于行动,创造的活力、出众的才华诞生在动荡不安的生活激流中,那么,为了不无声无息地在宁静中平庸地苟活一世,就必须抛开这丽日碧流、风平浪静的永久安宁,在生活的风暴中才有崇尚行动、渴望创造者的真正的安宁。

  作者简介

  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1814一1841),19世纪俄罗斯诗人。出生在贵族家庭,曾进莫斯科大学和圣彼得堡禁卫军军官学校学习。1834年入军队服役。早在中学时期,诗人就开始写诗,受普希金和拜伦的诗影响颇大。青年时代的诗人受十二月党人的影响,写下了很多对当时腐朽社会不满的诗歌。1837年,诗人写下《诗人之死》一诗,悼念普希金,触怒了沙皇政府,被流放到高加索地区。流放期间是诗人创作的高峰期,写下了《当代英雄》《祖国》《恶魔》等作品。1840年,诗人遭到沙皇政府的谋杀,身受重伤。1841年,诗人离开了人世。

【莱蒙托夫诗歌《帆》】相关文章:

诗歌《帆》赏析09-11

情深雨蒙的诗歌10-16

郭沫若诗歌《赠达夫》赏析09-09

诗歌《望夫石》阅读训练08-05

风儿已为帆导航的爱情诗歌11-22

将自己整理成帆 迎风起航诗歌08-16

托雪思诗歌09-04

乌蒙大地的现代诗歌05-21

恋上来自乌蒙的你,如风诗歌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