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登飞来峰》诗歌鉴赏

时间:2020-11-03 11:18:50 诗歌 我要投稿

王安石《登飞来峰》诗歌鉴赏

  《登飞来峰 》,是北宋诗人王安石于公元1050年,宋仁宗皇佑二年冬登临浙江宝林山时有感而作。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登飞来峰》诗歌鉴赏,希望大家喜欢!

王安石《登飞来峰》诗歌鉴赏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字词解释:

  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县飞来,故名。

  千寻:极言塔高。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耸。

  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

  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汉陆贾《新语》;“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缘 :因为。

  最高层:最高处。又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决策层。

  作品翻译: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作品背景: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作品赏析:

  本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前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在写作手法上,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前,而峰上更有千寻之塔,足见其高。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承句写目极之辽远。承句用典,《玄中记》云:“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以此验之,则“闻说鸡鸣见日升”七字,不仅言其目极万里,亦且言其声闻遐迩,颇具气势。虽是铺垫之笔,亦不可等闲视之,实景语中的高唱。且作者用事,深具匠心。

  第三句“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浮云遮望眼”,用典。据吴小如教授考证,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

  第四句用“身在最高层”拔高诗境,有高瞻远瞩的气概。转、结二句,绝妙情语,亦千古名句;作者点睛之笔,正在结语。若就情境说,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说明诗眼的转换。这虽是作诗的常法,亦见出作者构思的精深。

  阅读练习

  一、填空

  1、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飞 来 山 上 千 寻 塔 ;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闻说鸡鸣见日升

  2、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浮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诗中的“最高层”,字面是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指 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3、这是一首哲理诗,一、二句作者用“千 寻(见日升) ”突出塔之高,为下文作铺垫。

  二、重点句、词赏析

  1、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答: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2、最后一句中的'“自”字,有的写作“只”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为什么?

  答:“自”:在诗中是自然之义,用在此处使诗句的原因解释不来得绝对;

  “只”:在诗中念起来通顺上口,更符合诗

  人的处境和心情。

  三、主旨(中心)提炼

  1、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说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所蕴涵的哲理)

  答: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3、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政治抱负呢?

  答:案本诗表达了他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以及要进入最高统治层,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4.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王安石《登飞来峰》诗歌鉴赏】相关文章:

登飞来峰王安石默写01-28

王安石登飞来峰原文05-27

王安石登飞来峰译文05-26

登飞来峰王安石教案范文08-23

王安石登飞来峰教学设计11-23

王安石《登飞来峰》译文及赏析11-08

王安石《登飞来峰》原文及赏析07-13

王安石登飞来峰带拼音版07-02

王安石《登飞来峰》注释翻译与赏析08-31

王安石春风诗歌鉴赏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