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国现代经典诗歌赏析
诗歌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以下是小编收集的中国现代经典诗歌,欢迎查看!
诗歌赏析1:
雪夜林边驻脚
我想我知道这树林的主人
尽管他的房舍坐落在山村
他不会看见我在这里歇脚
看着林中飘满了雪霏
我的小马一定觉得奇怪
为何停留在杳无人迹的野外
在树林和冰湖的原野上
最浓重的夜色到来
它晃动了一下铃儿
询问我是否走失了路
只有微风吹过,雪花飞舞
除此一片沉默
树林真可爱,黑暗幽深
但我还有生活的夙愿
再走一程才能入眠
再走一程才能入眠
从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可以看出诗人在语言上所做出的努力:力求接近生命和生活的本意,力求接近静默的本意。《雪夜林边驻脚》一诗就是诗人对这一写作理念的实践。在杳无人迹的野外,诗人的身心获得了极大的宁静感。深处在浓重的夜色中,站在树林和冰湖的原野上,诗人并不慌张,并不恐惧,黑暗虽然那么幽深,但树林依旧那么可爱,诗人清醒地意识到,他还有很多事要做,他还有一段路要走,他还有生活的夙愿未完成,他还要再走一程之后才能入眠。这其实正是禅对于人的精神生活和现实生活的积极意义:回归到生命,回归到踏踏实实的生活中去。
是的,生活的本质是实现,是一个实现的过程,是一个行走跋涉的过程,而这本身就是一种喜悦。反之,如果忽略生活的本质,只是想到占有,就会疏忽平常生活所涵藏的意义和令人喜悦的清新感。这实际上和价值观有一定的关系,如果一个人把价值观确定为“占有”,那么生活的本质就会被扭曲,心灵就会被贪欲占领,继而就会充满焦虑感。禅告诉我们工作的意义是积极地实现,享受行走的过程,去实现生命的光明面,放弃对妄念的追逐,以超然之态度获得愉悦:“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谢罗伯特弗罗斯特的《雪夜林边驻脚》让我体悟到禅意的美好。一天的劳作跋涉之后,慢下来,静下来,停下匆忙的脚步,面对宁静的自然,面对苍茫的夜空,倾听心跳,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反观自己走过的路,审视当下,审视现在,给自己鼓鼓劲儿,给自己一个展望未来的时间,对于一个真正懂得生活,懂得生命价值的人而言,这是必要的,是明智的。在此,我再次作深刻的自我检讨,自我批评,虽然也明白这些道理,禅理,但是这颗心还是很没有定力,遇到烦心事则情绪坏,不能保持一颗清净心……我,面壁思过……
诗歌赏析2:
没有鸟叫,关了窗吧
现在,关了窗吧,让原野安静下来;
如果必须,就让树木悄悄摇晃;
现在,没有鸟叫,如果有,
那一定是我错过了。
在泥泞重现之前,会有很长时间,
在第一声鸟叫之前,会有很长时间:
所以,关了窗吧,别去听风,
看风搅动的一切。
( 徐淳刚 译)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没有鸟叫,关了窗吧 》让我想到了两个智慧回答。
其一:有人问大龙智洪禅师:“什么是微妙的禅?”智洪禅师回答:“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
其二,秋风中,梧桐落叶飘零纷飞;满目萧瑟,秋花凝霜。一位秀才问赵州禅师:“此情此景,如何感悟人生?”赵州禅师淡淡地说:“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
真正禅者的智慧,不由心生赞叹!
万事万物自有其命运和生命的轨迹,即使不下雨,花该落的时候自然会落下来;即使没有风,飞絮也会飞舞。什么是禅?自然就是禅,自然万物都是禅者,同样的,顺应自然也是一个禅者所为。树木悄悄摇晃,关了窗吧,让原野安静下来,让心安静下来,时间可以带走一切,带走白昼,带走喧哗,时间也可以带来安静,带来黑夜,然后再带来新一天的第一声鸟鸣,现在的诗人,写下这首诗的诗人,就是一个大智者,他顺应着时间,顺应着自然的规律;正像自知宿命者往往是深知选择的一样,诗人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诗人知道休憩是为了更好地迎接,知道“关闭”是为了更好地“打开”,知道安静是为了迎接新热情的到来……诗人是理性而淡定的,他知道:"在泥泞重现之前,会有很长时间/在第一声鸟叫之前,会有很长时间”。
诗歌赏析3:
未选择的路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向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 顾子欣 译)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让我想到了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现在的“我”因为思考而成为“我”。而确认了“我”作为思维主体的存在。面对树林里分出的两条路,诗人的所思所想充满了哲思,其中蕴含的思辨色彩其实很有一种普适感,就像诗中所说到的那样,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着选择,而每个人的此时此刻只能选择走一条路,正如人不可能同时迈入同一条河流一样。过了此时此刻,过了这个时间节点,就不再是现在的“我”,就“我”非“我”、“路”非“路”了。
世上难有鱼与熊掌兼得的美事,面对选择,积极地把握好当下,跟随自己的内心,做出自己想做的选择就好。无论我们做出怎样的选择,哪怕崎岖坎坷,只要内心安然淡定,无怨无悔,就能带来妙悦动人的体验,怎样的路怎样的行程都具有令人欢喜的光明面和价值。也就是说当下的一切都是可爱的,都是有意义的,只要我们能一步一个脚印地投入其中,投入到自己的选择中,就能生发并流泻出生命、生活的妙悦之泉,流露在自己的情感和行动上,享受生命中的分分秒秒。正像弗罗斯特诗中所透露出的对于选择的无悔和喜悦:“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在这里,我更想说的是,从另一个层面上讲,弗罗斯特的这首诗也也印证着法国心理学家拉康改写笛卡尔的箴言:“我思我不在,我在我不思。”这样讲自然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我想这其中蕴含着不可言传的潇洒和超脱,私以为此也是一种禅境。佛家认为,非我,无我,“我”从来不是“我”,这一刻的“我”与下一刻的“我”已然不是同一个“我”。这一刻的“我”的灵思依然不是下一刻的“我”的灵思,罗伯特弗罗斯特说:"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这俨然是一个看穿世事的智者。
从诗歌写作而言,是否也可以从这个角度上思考一下我们的写作:写作,很多时候可能并不是寻找完整自己的过程,不是一个追求完美的过程,而是探究自己分裂,触摸更为多重的自己的过程,禅诗写作也是。正如诗人所感慨的那样:“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诗歌赏析4:
《角色》
作者:大地的行走者
我是主角也是配角
是父亲也是儿子
是倾听者也是倾诉者
父母,妻子,儿子
我要将三方和生活调制成粥
常常非甜即咸
父母是水
妻子是火
儿子是顽石
我是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个
保持水与火的融洽
保证顽石炼成玉石
他们中间有人不小心挑起事端时
我是当局者也是旁观者
我参与他们的谦让
制止他们的争执
我一边听着父母的教诲,一边教诲儿子
一边安慰夸赞妻子,一边宽慰孝敬父母
我是导演也是演员
但不需要剧本
我是对的也是错的
但不用证据
我是谁,取决于生活的需要
像一块铁
锻打成什么取决于缺少什么工具
赏析:
《角色》这首看来多遍,我觉得应该属于散文诗的范畴吧。当然我自己的看法。
这是一首抒情、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作品。诗歌写得生动活泼,兴趣盎然。我想把它分成三层意思来读。
第一层,介绍背景,引出角色。诗一开篇扣题,给读者以交代“我”的角色,在家庭里是什么背景:“我是主角也是配角,是父亲也是儿子。”。同时也告诉读者“我”的职能:“是倾听者也是倾诉者。” 。
诗人的三句话,一箭双雕,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说明了“我”在整个家庭的中的所处的角色。
第二层,诗人更进一步,将整个家庭内外的生活展现了出来,并深入的将“我”的职能形象的进行勾描。如:“我要将三方和生活调制成粥” 、“保持水与火的融洽”、“制止他们的争执”等等。在第二节,诗人用了许多的比喻,而且比喻的很恰当,诗人用“水、火、顽石”来喻父母、妻子、孩子。从而增加了诗的趣味性和阅读性。同时根据自己的职能特点去化解家庭里避免不了小矛盾,在用词用语方面,灵活多变,使得“清官都难断的家务事”在读者眼里显得轻松自如。这哪里是在写家庭里的“战争”,这分明是在写一家的其乐融融,给读者一道风景,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第三层,水到渠成,深深的把“我”狠狠的夸了一下!看来诗人的《厚黑学》掌握的真不错,当然这是玩笑话。其实,对于家庭来说,磕磕碰碰总是免不了的,就看怎样去解决。虽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但是我们要有合理的办法和途径一定会解决的。
《角色》写得精彩。诗人抓住生活中最敏感,最热门的话题,林林总总,心平气和,叙事说理。
诗人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方法,使得全诗形象生动,表现了家庭里的琐碎又表现了家庭里的幸福。平凡家庭也精彩,不是吗?婚姻是什么,婚姻是以家为圆心;以责任为半径画一个同心圆,不论半径长短,只要没有离开圆心,就不会偏离生活的轨迹,永远相约在圆心才能圆圆满满。
不记得是谁说过这样的话:诗歌是语言的最高成就,是作为一种胸怀和情怀的独特书写,我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散落在大地的各个角落,努力工作,认真生活,光影之间,追求着诗化人生、真实的性情,为自己、时代无法表达自己的那些人和事发出声音,我们向往诗意的生活,向往人与自然的和谐。
也许这就是诗人所期待的。
【中国现代经典诗歌赏析】相关文章:
中国现代爱国诗歌09-30
现代诗歌赏析07-28
现代短诗歌加赏析10-16
现代著名诗歌赏析09-21
中国现代诗歌01-22
中国现代诗歌精选09-20
现代诗歌精选简短赏析10-15
怎样赏析现代诗歌08-26
中国现代诗歌的分类07-05
(合集)中国现代诗歌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