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屈大均《秣陵》诗歌的鉴赏

时间:2024-09-05 12:19:23 诗歌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对屈大均《秣陵》诗歌的鉴赏

  屈大均《秣陵》诗歌鉴赏

  物去人非 倍感伤痛

对屈大均《秣陵》诗歌的鉴赏

  ———屈大均《秣 陵》诗歌赏析

  叶春平

  牛首开天阙,龙冈抱帝宫。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

  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

  ——《秣 陵》

  “秣陵”,古代县名,即今南京。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改金陵邑置,治所在今江苏江宁南秣陵关。三国东吴将其治所移至金陵,改名建业;晋太康元年(280)灭吴,复改名秣陵。故后世又称南京为秣陵。

  屈大均(1630-1696),广东番禺人,是一位具有崇高民族气节的著名诗人、学者,被称为明末清初诗坛“岭南三大家”之首。他出生于明清鼎革之际,面对外族统治者的侵略和屠杀,他坚决反抗异族入侵,力图恢复故国山河,态度十分坚决。

  此诗作于顺治十六年(1659)。屈大均出家之后,以僧为掩护,积极从事反清复国活动。顺治十四年(1657),大均离家北上辽东,名为寻访祖心禅师,实是察看形势,侦探关东虚实。第二年,大均从辽东经西北返回,又抵达南京,居住了一段时间。期间,他写下这首怀古诗,抒发对明亡的感慨。

  诗歌首联写南京形胜,南京是得天独厚的帝王之都,诗歌先突出它的地势形胜。诗的意思是,牛首山双峰对峙,状如皇宫前的阙楼;龙冈却怀抱着皇帝的宫殿,形势十分险要。“牛首”,牛首山,也称牛头山。在南京市南,山虽不高,但其形怪异,两峰角立,宛如牛首,地形十分险要,古代多称之为“天阙”,将它比喻为南京的大门。“龙冈”,即钟山,它比牛首山的名气大得多。据《六朝事迹》记载,三国时诸葛亮称孙权所居之地为:“秣陵地形,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也。”南京由于“龙蟠虎踞”,诸多王朝在此建都,所以诗人称秣陵为“帝宫”。这一联写的是南京景物,但诗人以一“开”一“抱”两个动词,化静为动,将牛首和龙冈写活了。

  中间两联主要是抒写南京衰败景象,物去人非,今非昔比,为尾联抒发感慨作铺垫。

  颔联的意思是,六朝的繁华已经成为过去,现今皆淹没在萋萋春草之中;城内众多家宅有如落花似的,已经破旧不堪了,南京已是繁华不再。“六朝”,指南京。从东吴孙权开始建都,到南陈后主弃城投降,南京一直是六朝京城,繁华无比。然而,历史巨变,人事兴衰,眼前的南京是多么令人痛心啊!“万井”,即万家。古时以八家为一井,因此,“万井”也可以引申为家宅。“六朝”中的`“春草”、“万井”中之“落花”,既是抒写暮春景象,又是表现城市的残破,从而寄寓诗人内在的哀痛情感。“春草”一语,暗用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句之意,寄寓诗人对国家安危无限忧虑和哀伤;“落花”一语,暗用南唐后主李煜《浪淘沙》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句子的意思,寄寓了诗人亡国之痛。这一联是以历史与现实进行对比,有情有景,情景交融,表现出诗人对秣陵今不如昔的哀伤。

  颈联是以诗人之所见,进一步抒写京城的荒芜、人事的凋零。诗的意思是,我此时所见的是,探访乌衣巷的人少了;连听《玉树后庭花》艳曲的人也没有了。“乌衣巷”,南京地名。原为东吴石头城戍卒军营,因军士穿乌衣,故称乌衣巷。后东晋王导、谢安等贵族居于此,此地也就成为名门贵族的代词。这里是指觅明遗民。唐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一诗,使乌衣巷名声更著,游人到南京游览,多探访乌衣巷。可是,国家沦亡,游览的人自然少了。诗人这次探访乌衣巷,所见是人去楼空,昔日的繁华显赫已经不复存在了;“玉树”,指《玉树后庭花》。相传为陈后主所作。《隋书 . 五行志》:“祯明初,后主作新歌,辞甚哀怨,令后宫美人习而歌之,其辞曰: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陈后主因沉迷声色而亡国,故历代将此歌视为亡国之音。诗歌借用此典,暗指明末朝廷也是由于沉迷声色而亡国,现在国家已经灭亡了,连听亡国之音的人也完全消失了。此联以一“少”字和一“空”字,更加形象地表现出当日金陵人事之凋零。

  尾联紧扣历史,抒写诗人的感慨。诗的意思是,为什么亡国之恨,却总是发生在大江之东呢?此诗是诗人在明朝灭亡后游金陵时所作,而建都金陵的六朝都一个接一个地灭亡;而更加令诗人感到悲痛的是,明朝灭亡后,建都在南京的福王以及后来在江南的唐王、桂王小朝廷也相继败亡,这不由得诗人如此感慨万端了。诗歌以一个“尽”字,将内心无可奈何的遗恨表露出来了。

  屈诗以雄浑著称,而此诗则十分之典雅。所谓典雅,是指诗歌的风格典重而雅致,在诗歌中善于用典,语言雅训而有经典依据。用典,前人或称为“隶事”,也就是在作品中,用古人之事来比今人今事,令诗歌高尚而不庸俗,优美而不粗鄙。此诗嵌进“牛首”、“龙冈”、“六朝”、“万井”、“乌衣”、“玉树”一连串典故,将秣陵的历史与现实,繁华与荒芜表达出来了,手法十分之娴熟,似乎是信手拈来,却又恰到好处,既自然而又准确。难怪乎清人朱庭珍在《筱园诗话》中评价屈大均五律诗时认为:“翁山五律忽而高浑沉着,忽而清苍雅淡,气概流荡,笔变老成,不拘一格,时出变化。”此言真是一语中的。

【对屈大均《秣陵》诗歌的鉴赏】相关文章:

屈大均《秣陵》的阅读答案07-11

秣陵别雪的经典句子06-11

古诗歌鉴赏:屈祠 (含答案解析)09-04

诗歌屈子行吟赋09-05

诗歌的鉴赏07-18

《杜陵叟》白居易唐诗鉴赏02-24

诗歌鉴赏中的鉴赏技巧07-17

永远诗歌鉴赏08-14

诗歌鉴赏训练09-20

诗歌鉴赏方法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