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谈诗歌的“无遮蔽状态”
无遮蔽状态可能是比知识的真理性的意义上的真理更原始的东西。无遮蔽状态可能是这样一个字眼,它对存在一种未被考虑到的本质做了一个尚未经历过的暗示。
——海德格尔
在我心目中,诗歌的无遮蔽状态就是“真诚”,“沉静”和“敞开”,这三者之间,它们相互纠缠,相互影响。真诚是最为重要的。这种“敞开”并不是色情化的粗糙的,让人恶心的感官经验,而是像一切美好、善良、情感和人性敞开的大门。是深入到自己的一种纯真的走向和方式,这样就不仅仅是一种表达和叙述,而是一种能够让读者到达情感的道路。能够“真实”的“敞开”,而不是虚伪的、被动的表达诗歌要表述的情感和内容。能够把诗人真正的性情真诚的表现出来,保持着诗歌饱满的情感,这一点无疑是重要的。“沉静”是写作的前提,是诗人到达自我的康庄大道,只是在今天已经被经济大潮所淹没。“真诚”并不局限于手法上的技巧,而是真诚本身就具有价值性的品格和目的性的意义。当我们能够自由无碍的表达一个人--“生命人”的一切性情,而当这一切都真实的裸露出来的时候,语言的组织和排列才能形成。
诗人要做的是为短暂的生命和世界之间发现某种内在的一致性,某种普遍存在的联系。语言带领我们返回到存在的意义当中去,即使是忧伤的疼痛的也不要紧。这是一种“敞开”的“透明”的状态,这更是一种“真诚”的状态。本人觉得现代诗歌缺少的不是“创造”,而是“真”,是“诚”。对此,我十分固执的近乎无知的坚持自己的观点。这种观点在我众多的诗学随笔中被我不止一次强调过。无遮蔽状态,如果失去了真诚,是不可能到达的,如果可以到达,也是一种虚伪的到达。执守诗歌的真诚,重建真实的自我,这是诗人当前应该去关注的事情。面对人真实的性情世界,而不是逃避。这种面对一定是“敞开”的、“真诚”的、“沉静”的,三者构成了一种现代的觉醒意识。从语言的或者别的事物中挣脱出来,让自己成为自己情感的主人,让自己触摸到自己的真实,这一点无疑是最重要的。当我们能够真诚的表达出内心的情感,那么“无遮蔽”状态到底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商讨的问题。我们看到,当今现代诗歌面临的困境已不是什么秘密,有很多人抱怨诗歌堕落了,而我觉得这种看法是片面的。首先,诗人必须集体反省。我觉得这样的困境可能会给现代诗歌带来新的希望。诗歌表现出的这个“真诚”,到底是什么?到底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应该看到,“真诚”的状态对当今的“话语强权”无疑是一种挑战,对主流的“话语文本”无疑是一种背叛。从生存论上看,生存的意义在于衡量现代诗歌最高的内在尺度,是“真诚的自我的情感”!真实的表达自我,真实的展示人性和生活,这对于现代诗歌至关重要,这可能是突破诗歌困境的一种方法,(我的这种观点需要继续观望,探讨和发展。)作为一个现代诗人,如果连“真实的自我的情感”到底是什么都搞不清楚,那么,又如何用“敞开”的姿态来对待读者呢?确定“真诚”的信念,重新塑造“真实的自我”,是现代诗歌应该行走的方向。人--作为生命的个体,首先要明确的就是要活下去,然而到底用什么样的态度活下去,为什么活下去,这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到一个诗人的创作。
诗歌一层一层剥落外面的遮蔽,一点点的清晰的露出原本的面目和形象。这需要“想像力”,然而人们的想像力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已经集体丧失了,而这种想像力的集体丧失,对现代诗歌而言,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人们已经不知道该怎样表达自己,患上了“语言障碍症”。这个原本的面目和形象才是最真实的情感的,它应该成为现代诗歌的前提和核心。“真诚”反映了两个层面上的意义:一,真诚应该反映的是真实的本身的生存状态。这要求诗人向生命本身的境界张开了关闭很久的怀抱,直接把各种被伪装,虚假所遮蔽的生命本真显现和释放出来。直接以承受者,在场者的身份和诗歌联系并融结在一起,呈示一种关于生存的表述,直达生命的觉醒。
二,某种意义上说,“真诚”是为了使诗歌成为“人”的诗歌。因此,肯定要除去一些遮蔽,虚伪,使“自觉的我”从这俗世中抽身而出,直面生存,重新打开生命觉醒的大门,情感的源泉,让自我成为“真我本色”,使诗歌成为一种“自我的叙述”,让诗歌言说自我和一切的关系。这不仅是一种认知,更是一种让内心“觉醒的力量”。诗歌作为一种人内心的“栖息地”,诗人不应该带有一种游戏的心态去面对,诗肯定要和生命的内在的特质融结着。人的大地性应该成为诗歌的力量。没有生命就没有诗歌,通过诗歌去找寻生命中的感动以及一些美好的细节。诗歌不应该超越人!
人做为生命的个体是真实地存在,但这种存在不会太久。这种存在给了人--做为生命的个体什么呢?或者说人在时光中的命运到底如何呢?和大地之间的关系又应该是什么呢?如果你看,你听,又能看见什么,听见什么呢?你是看到了隐藏的真相,还是浅层的表相呢?如果你要批判,但你又依据什么批判呢?当然,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你用什么在听,在看,你用什么批判,你用什么在问?
现实的生活粉碎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人应该从人的个体生存的价值论上重新审视自己。诗歌的意义在于激起我们赎回失去了的情感和生命价值,激起我们找寻新生活的希望,更激起我们内心的复苏。对生命来说,最重要的是发掘生命的深度。人生价值的确定,是人走出阴影,苦难的精神力量。事实正在迫使人们承认,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是人自己出了问题,更不能忽略自己本身存在的问题的严重性。人自身陷入自己的问题无力自拔,可能是这个时代最深的伤口,最乏力的证明。罗丹说:最难的,并不是用童稚时期的天真烂漫去思考,而是用传统,用有的力量,用一切积累下来的思想成果去思考。人类的精神要想走得很远,只能在这一个条件下:让个人的思想耐心地,默默地加入到代代相传的思想中去。
在这个被某种现实的势利的或者其他的力量所统治的人性里,人或者诗人都是无辜的,都是受害者。表达始终是对人而言的表达,表达不可能离开人而单独存在,诗人的表达必须通过读者的理解来达成沟通的桥梁。诗人应该在表达中指出那些遮蔽之物,并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审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个对象化的成果是某一个可以直观人的本质力量的作品。人可以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占领自己的全面本质。其实,诗歌和读者之间需要一种和谐,真诚的和谐。我认为,阅读一首诗歌应该是用自己敞开的心在诗人的文字中自觉地跟随,接受,并创造。这应该是一种和谐,情感或者审美的分享。我觉得如果想懂得诗歌,必须除去物欲主义的侵袭。正是这种带有浓厚的功利性的物欲主义,使当今社会缺少真诚,交流,导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己之间,人与万物之间,产生了对立和分裂。这才是让诗意流失的罪魁祸首!
正是诗歌中的“真诚”,和一个读者达成某种审美和情感上的和谐,让人们有片刻远离物欲的机会,使灵魂得到净化。诗歌,应该体现一种沟通,一种和谐,交流。而这些的前提是诗人必须“真诚”,必须“敞开”,必须和读者之间建立一种审美的和谐和情感的共享。耿占春说:诗在这个过程的每一步中,灵魂在喻词之上重建喻词,灵魂在语言中为自己筑巢。从这个据点,人渐渐扩展他的灵魂的视界,扩展他发现,表达和构成意义的一个能力。诗,哲学用这种语言的秘仪担待什么?召魂。生命永恒的回归。
【浅谈诗歌的“无遮蔽状态”】相关文章:
浅谈诗歌的起源04-07
浅谈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03-10
浅谈网络诗歌范文参考01-04
浅谈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06-01
浅谈李白与酒06-10
浅谈黄庭坚草书04-12
表达心情处于崩溃状态的句子集锦11-04
浅谈老舍小说艺术04-23
浅谈柳宗元与古文运动10-14
浅谈朱自清散文的真善美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