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诗篇,永恒的怀念--林徽因诗歌赏析

时间:2024-10-17 22:49:46 诗歌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不朽的诗篇,永恒的怀念--林徽因诗歌赏析

  【人物简介】林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女,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因。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不朽的诗篇,永恒的怀念--林徽因诗歌赏析

  因离开我们已经57年了,57年以来,中国文学发生了很多变化,各种作品层出不穷,但是林因先生的作品与为人就如同天上的启明星,始终照亮了我们前进的方向。她在我心中的位置一直没有改变。

  大约是在1998年,我在韶关一家书店看书籍时,我当时应该是坐在地板上的,当我到一本林因的书,顿时被林因先生的逼人才气和非凡气质所吸引,如饥似渴地读起来,并认定这是完美女子的形象,心生强烈的爱慕之情。那张和思成在加拿大的结婚照,我是看了又看,林因那灿烂笑容映衬出她积极的心态,彻底征服了我。面对这样的女子,我找不到任何理由拒绝!

  不仅仅是因为因的外形,不仅仅是因为她显赫的家世,林因的崇高气节和执着追求才真正直击我心。在得知她在李庄的坚持学术,在抗日战争中的一些表现,在建国后的保护建筑的呼喊。在大量阅读她的诗歌、小说、译作以及书信,还有他人的记事文章,我愈发相信我的眼光没有错,我愈发的崇敬这位不得多得的女子。历数中国近百年历史,层次与境界,能与之相提并论者寥寥无几。我甚至偏执地认为,“吾于近女子,独服林因。”

  从1998年到现在,这么多年来,这种想法,没有丝毫改变。

  我想把因当做我人生一个很重要的老师,以她为榜样,向她学习,鞭笞自己,反省自己。

  梁从诫编的《林因文集 文学卷》中,林因的第一首诗就是《谁爱这不息的变幻》,虽然名气并不如《你是人间四月天》大,但是我认为从意义的深度和广度而言,《谁爱这不息的变幻》才是林因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首诗。现在市面上流通的资料上,很多都是谈论林因的个人,都是在盲目地表扬她,很少有人认真分她的作品,以作品为基础有理有据地去研究她。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很多作者都在毫无理由地崇拜,没有确切依据,实际上是误读了林因。林因《谁爱这不息的变幻》被真正解读,目前我了解到的,只有《名作欣赏》1993年05期的《永恒的花瓣——林因《谁爱这不息的变幻》解读》。

  据阿刚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一九三一年初。林因因染肺疾,不得不离家到北京郊外的香山养病。由于病情特殊及当时诊疗水平所限,诗人只好与丈夫梁思成暂时分离。无奈之下,梁思成转赴东北大学任教并考察当地占建筑,林因则偕母掣子,到偏僻郊远的香山居所休养。这样一直呆了六个月,诗人的病情才见起色。在这段空闲的时间,诗人创作了一生中最具光彩的几首诗,如《笑》等,《谁爱这不息的变幻》即是诗人病居香山所作,诗写予当年四月十二日,刊载于《诗刊》第二期。”于是有人推测这首诗歌的基调是悲观的,对此笔者并不认同,以我对林因的了解,她绝不可能如此流于表面。

  诗歌的第一段就引出了“不息的变幻”,并描写了“不息的变幻”的具体表现是:催一阵急雨,抹一天云,月亮,星光,日影。并进一步指出她的不断变化,是那么的急促,那么的不容置疑:“更不容峰峦与江海偷一刻安定。”

  诗歌的第二段从自然角度加入了人类社会角度:“骄傲的,她奉着那荒唐的使命:看花放蕊树凋零,娇娃做了娘;叫河流凝成冰雪,天地变了相;都市喧哗,再寂成广漠的夜静!”。“不息的变幻”就像具体的人一样,如同上帝造人一般,有点可爱,又是有着无穷的力量,给世间万物都带来天覆地的变化!

  诗歌的第三段是收尾阶段:“虽说千万年在她掌握中操纵,她不曾遗忘一丝毫发的卑微。难怪她笑永恒是人们造的谎,来抚慰恋爱的消失,死亡的痛。但谁又能参透这幻化的轮回,谁有大胆的爱过这伟大的变幻?”。“不息的变幻”由大至小地影响着世间,以“她笑”来形容“她”的宽广,“恋爱的消失,死亡的痛”,也是变幻的一部分。人们希望的永恒在她的无限变幻之中显得那么的幼稚。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运动是绝对的,任何物体都处于运动的状态。这个深刻的哲学道理被林因生动的诗句描写得淋漓尽致!至于“但谁又能参透这幻化的轮回,谁有大胆的爱过这伟大的变幻?”。我看这更像是诗人在鼓励人们去爱!在变幻中积极进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融入自然的变幻之中,才能真正的生生不息!

  有作者谈到:”这首十四行诗是诗歌在起点上就不同凡响。那时不少抒写个人失意的女性诗人,她们的作品多缠绵而流于滥情,又过分胶着于具体生活的印痕。而这首诗虽未完全摆脱个人的失意情怀,但落笔却升华到形而上的感叹,不无些微的哲理意味。与此相符的是,作者笔下那些日月星云、峰峦江海的意象,自然给诗作平添了几分胸襟的博大,气魄的雄浑。诗歌的最后一问将无限的遐想留给了读者。”诚哉斯言!而林因在诗歌中的押韵,意象的选取,句子的转换,均是自然,非常潇洒,所以我觉得这首诗歌当属上乘之作,让人回味无穷!

  正是有了林因,我才觉得近百年中国文化不至于那么寂寞无聊,中华女子才不至于全部乏善可陈。因,谢谢你。

【不朽的诗篇,永恒的怀念--林徽因诗歌赏析】相关文章:

诗篇诗歌09-03

诗篇优美诗歌11-18

怀念诗歌赏析08-16

木兰诗篇的赏析11-23

木兰诗篇赏析10-31

韵律诗篇诗歌07-24

不朽的生命诗歌09-16

英魂不朽诗歌09-24

经典诗歌:永恒的诗歌07-29

林徽因的诗歌精选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