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郑风·大叔于田

时间:2024-06-02 05:49:03 晓怡 诗经 我要投稿

诗经·国风·郑风·大叔于田

  在日常过程学习中,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经·国风·郑风·大叔于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诗经·国风·郑风·大叔于田

  大叔于田

  朝代:先秦

  原文:

  叔于田,乘乘马。执辔如组,两骖如舞。叔在薮,火烈具举。袒裼暴虎,献于公所。将叔勿狃,戒其伤女。

  叔于田,乘乘黄。两服上襄,两骖雁行。叔在薮,火烈具扬。叔善射忌,又良御忌。抑罄控忌,抑纵送忌。

  叔于田,乘乘鸨。两服齐首,两骖如手。叔在薮,火烈具阜。叔马慢忌,叔发罕忌,抑释掤忌,抑鬯弓忌。

  注释:

  1、叔:一个男子的表字。田:打猎。

  2、乘乘马:四马叫做乘(shèng)。上“乘”字是动词,就是驾。

  3、执辔如组:见《邶风·简兮》篇。

  4、两骖(参cān):四马驾车,外边的两匹马叫骖。如舞:是说行列不乱。

  5、薮(叟sǒu):低地,多草木,禽兽聚居之处。郑国有大薮名圃田。“在薮”言已到田猎的所在。

  6、烈:“迾”的借字。就是遮。猎时放火烧草,遮断群兽逃散的路叫做“火烈”。具举:齐起。火烈具举:是说几方面同时举火。

  7、袒裼(tǎn xī):脱去衣服露出肉体。暴虎:空手与虎搏斗。

  8、狃(纽niǔ):习惯以为常的意思。

  9、汝:指叔。诗人警告叔别常干这种冒险的事。

  10、乘黄:四匹黄马。

  11、服:驾车的马在中央夹辕者。上:犹“前”。襄(骧xiāng):驾。两服上襄:是说中央的两马在骖马之前并驾。

  12、两骖雁行:两骖马比服马稍后,像飞雁的行列。

  13、扬:起。

  14、忌:语助词。下同。

  15、抑:发语词。下同。罄控:双声连绵词,就是控止马不让它前进。

  16、纵送:叠韵连绵词,就是放纵马使它奔驰。以上两句承“良御”。

  17、鸨(保bǎo):黑白杂毛的马,又叫做驳。

  18、如手:言两骖在旁稍后,像人的两只手,和上章“雁行”意思相同。

  19、阜:盛。

  20、发:发箭。罕:稀。

  21、掤(冰bīng):箭筒的盖。释掤:言解开箭筒的盖,准备将箭收起。

  22、鬯:读为“韔”(畅chàng),弓囊。鬯弓:言将弓放进囊中。

  译文:

  三哥出发去打猎,驾起大车四马奔。手拉缰绳如执组,骖马真似舞翩翩。三哥冲进深草地,四面猎火齐点燃。袒身赤膊斗猛虎,从容献到主公前。三哥请勿太轻率,老虎伤人提防严。

  三哥出发去打猎,驾车四马毛色黄。服马马头高抬起,骖马整齐如雁行。三哥冲进深草地,四面猎火烧得旺。三哥射箭箭法准,驾车本领也高强。勒马止步弯下腰,纵马奔驰松马僵。

  三哥出发去打猎,驾车四马杂色毛。服马齐头又并进,骖马如手双协调。三哥冲进深草地,四面猎火熊熊烧。三哥控马渐慢行,三哥放箭渐稀少。打开箭筒箭收起,拉过弓袋弓放好。

  诗经故事:

  张三哥还是醉心于交友玩乐,自那次和方大少打架后,两人也成了好朋友,整日里领着一帮小兄弟打猎射箭、饮酒高歌,却丝毫也没意识到有一个人儿,常踟躇在街头巷里,为的就是远远的看上他在马背上说笑的风姿,也盼着他和方大少一起回到家里,好隔窗听听他饮酒后说的乡间趣事。

  秋风吹,苇花白,按习惯郑庄公秋季都要出宫行猎,这一次他行猎到了关玉伯的河湾。

  河湾里的英俊男儿自然都得随王伴驾,关大少早就挑选好了各色人等,张三哥那是少不了的。

  车辚辚,马萧萧,猎鹰旋,走狗奔,林黄草枯,鹿肥雁重,郑庄公望着一干英俊子弟,游兴勃发,豪气陡生,命人抬出了十坛清酒,十匹锦绢,作为采头,约好以猎的最重最多评定名次,一声号响,胡哨声声,众人便摧促马匹,进了草荡、林中。

  关大少早就安排好众人,让大伙儿把野物驱赶着朝庄公的车子前奔来,那庄公的车是进不了密林的,只能在草荡处打圈,可各种野物直朝他的车前跑来,忙得他张弓飞箭,几条狗奔前扑后,不一会就射杀了三只鹿、五只雁和一堆野兔;庄公乏了,放下箭,擦了擦汗,手下忙送上香茶,正喝着时,几只狗全跑了回来,惊恐的缩在了车下;几匹马也扑通扑通的跪在了地上,一阵腥风扑来,树上的黄叶轻颤着纷纷坠下,一声长啸声来,庄公的跟随也多半吓得脸色发白;还是庄公胆大,急扔下茶碗,张弓抬头,只见草丛中跳出一个斑斓大虎,直朝车前的花骢马扑去。

  庄公一箭射出,中了老虎的顶额,这老虎就不扑马了,纵身朝车上跳起,庄公的车手吓得从车上一头就滚落下来,两旁的护卫也傻傻的拿着长戈,呆呆的看着老虎扑来。

  林中飞出一箭,正中老虎的耳门,入的有半尺来深,那老虎一头栽在了草丛中,翻起朝林中一看,只见一个白影飞快的朝老虎奔来,这虎也就一纵身扑向了白影,说时迟,那时快,那白影稍坠身行又是一箭,中了老虎的左眼,可那虎也扑到了白影身上,两只前爪,搭向肩膀,血盆大口张向了脑袋,那人身子一侧,挥弓抽向虎头,弓弦却套上了虎头,借虎下坠的力道,闪身一跳,骑在了老虎的背上,双腿就如铁箍一样的箍住了老虎,双手绞力,弓弦紧紧的勒住了虎脖。

  这时远处的人也围了上来,才看骑在虎背上的是张三哥呢,那老虎在他的绞勒下已跳得不欢了,才又有几个人上前,拖尾掀腿,一阵刀剌,结果了这个大虫。

  张三哥拖着死虎,献到了郑庄公的面前,郑庄公这时才好好的打量着眼前的这个汉子,一身白袍已扯的稀乱还裹满了污泥,但丝毫不影响他的英武之气,秋风吹动着一身上下,显得很是飘逸,庄公哈哈一笑,夸了声真壮士也!走上前,拉着张三哥的手,一同上了他的车。

  张三哥打虎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河湾的角角落落,人们争相连夜跑来观看和庄公同车而返的张三哥,一时间,山道里布满了火把,河湾那窄小的街道被人们挤得水泄不通了。那关雪娇小姐自然早就找好了一个临街的楼窗,默默的观看着眼前灯火通明的闹热,心里自然是为那个人兴奋着的呢。

  女儿的心事,那关玉伯倒是早有察觉,他也觉得张三哥人品不错呢,可没有个机会向那个臭小子挑明一二的,臭小子不请媒来提亲,干着急也是没有用的。

  这一下那小子打虎出了名了,还被庄公看中,邀他一同乘车而归,受到众人的欢呼,女儿还在傻高兴时,关玉伯倒是真急了,觉得这事不能在耽搁了,耽搁下去很可能有变,就在晚宴上对庄公说了此事,那庄公听明白后,叫出了关雪娇,一看倒正是天生的一对,地设的一双,那张三哥至此方明白雪娇的心事,心里也颇为感动,当庄公问他时,脸红着连连点头的应承了婚事。

  庄公倒也省了事了,就用给张三哥亲自主婚这个事,赏赐了张三哥打虎救驾的大功劳。

  叔于田,乘乘马。执辔如组,两骖如舞。叔在薮,火烈具举。襢裼暴虎,献于公所。将叔勿狃,戒其伤女。

  叔于田,乘乘黄。两服上襄,两骖雁行。叔在薮,火烈具扬。叔善射忌,又良御忌。抑磬控忌,抑纵送忌。

  叔于田,乘乘鸨。两服齐首,两骖如手。叔在薮,火烈具阜。叔马慢忌,叔发罕忌,抑释掤忌,抑鬯弓忌。

  鉴赏:

  此诗主题,《毛序》谓“刺庄公也”,认为“叔”即庄公之弟共叔段,孔颖达疏云:“叔负才恃众,必为乱阶,而公不知禁,故刺之。”刘沅《诗经恒解》以为叔段武勇善射,“庄公不能善教之以成其材,又不能善用之以全其才,而使陷于恶,诗人流连咏叹,惜叔实刺公也”。吴懋清《毛诗复古录》又云:“叔段长于射御,力能暴虎,为国人所叹赏,宣扬传颂。”今人则多认为是赞美猎手之作。

  诗的抒情主人公可能是一个女子。她赞美的大约是自己的恋人,一位青年猎手。古人以伯、仲、叔、季作排行,叔本指老三。《郑风·萚兮》有“叔兮伯兮,倡(唱)予和女”之句,《郑风·将仲子》中提到“仲子”,则当时郑国女子对恋人也可称“伯”、“仲”、“叔”,大约相当于今日民歌中的“大哥”、“二哥”、“三哥”之类。诗中说这位青年打死虎之后“献于公所”,可知他是随从郑伯去打猎的,然指实为共叔段,似乎并没有什么理由。

  第一章“叔于田”直截了当点出要写叔的什么事。“乘乘马”表现出其随公畋猎时的气势。三、四句则描绘他驾车的姿态。驾车之马有四匹,四匹马的缰绳总收一起拿在手中,如绶带或织带时的经线,两面的骖马同服马谐调一致,像在舞蹈一样整齐。其得心应手的情况,就像马完全在按驾车人的意识行动。把叔驾车的动作写得同图画、音乐、舞蹈一样,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正像《淮南子·览冥》说的王良造父驾车的情形,“上车摄辔,马为整齐而敛谐,投足调均,劳逸若一,心怡气和,体便轻毕,安劳若进,驰骛若灭,左右若鞭,周旋若环”。然而在此诗中只用了八个字。下面“叔在薮,火烈具举”,将叔放在一个十分壮观的背景之中。周围大火熊熊燃烧,猛虎被堵在深草之地,唯叔在其中与虎较量。叔脱去了上衣,火光照亮了他的脸和身,也照亮了将要拼死的困兽。其紧张的情况,同斗兽场中惊心动魂的搏斗一样。结果是“襢裼暴虎,献于公所”。叔不但打死了猛虎,而且扛起来献到了君王面前,像没有事一样。一个英雄勇士的形象活生生显示了出来。这十五个字的描写,可与《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那一段精彩的叙述相媲美。诗人夸赞叔,为他而自豪,又替他担心,希望他不要掉以轻心,这个感情,是复杂的。

  第二章写叔继续打猎的情形,说叔“善射”、“良御”,特别用了“磬控”一词,刻画最为传神。“控”即在马行进中骑手忽然将它勒住不使前进,这时马便会头朝后,前腿抬起;人则弯曲腰身如上古时的石磬。第三章写打猎结束时从容收了弓箭,以其在空手打虎和追射之后的悠闲之态,显示了他的英雄风度。全诗有张有弛,如一首乐曲,在高潮之后又是一段舒缓的抒情,成抑扬之势,最有情致。清姚际恒《诗经通论》评曰:“描摹工艳,铺张亦复淋漓尽致,便为《长杨》、《羽猎》之祖。”认为此诗实为汉扬雄《长杨赋》、《羽猎赋》等专写畋猎的辞赋的滥觞。

  拓展:叔于田原文翻译及赏析

  叔于田原文

  叔于田,巷无居人。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叔于狩,巷无饮酒。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

  叔适野,巷无服马。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

  翻译:

  译文

  三哥打猎在野地,里巷空旷不见人。哪是真的不见人?没人能与三哥比,确实俊美又谦仁。三哥打猎在冬季,里巷再没人喝酒。哪是真没人喝酒?没人能与三哥比,那么有为又聪秀。三哥打猎在郊外,里巷再没人骑马。哪是真没人骑马?没人能与三哥比,英俊勇武本领大。

  注释

  ①叔:古代兄弟次序为伯、仲、叔、季,年岁较小者统称为叔,此处指年轻的猎人。于:去,往。田:同“畋”,打猎。②洵(xún询):真正的,的确。③狩:冬猎为“狩”,此处为田猎的统称。④野:郊外。⑤服马:骑马之人。一说用马驾车。

  赏析:

  此诗的主旨,古今因对“叔”一词特指与否的不同理解,而明显地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叔”是特指郑庄公之弟太叔段。《毛诗序》云:“《叔于田》,刺庄公也。叔处于京,缮甲治兵,以出于田,国人说而归之。””欧阳修《诗本义》云:“诗人言大叔得众,国人爱之。”虽两者有“刺郑庄公说”与“赞美叔段说”的不同,但对此诗“悦”、“爱”叔段的内容并无歧解。另一派认为“叔”非特指。今人陈子展《诗经直解》说:“《叔于田》,赞美猎人之歌。”程俊英《诗经译注》说“这是一首赞美猎人的歌”,以为“叔”指青年猎手;袁梅《诗经译注》则承朱熹《诗集传》“或疑此亦民间男女相说之词也”之说绪余,说:“这支歌,表现了女子对爱人真纯的爱慕。”以为“叔”指男性情人。

  据《左传·隐公元年》记载,太叔段勇而有才干,并深得其母武姜的宠爱,被封于京地后,整顿武备,举兵进攻郑庄公,最终失败外逃。若诗中之“叔”为太叔段,则此诗当为其拥护者所作,但按验文本,并无明证。至于说诗中含“刺”,更属无稽之谈。因此今人多不取《毛诗序》之说,实为顺理成章之事。笔者以为,从文本本身看,“赞美猎人说”应是最站得住脚的,虽然本事不可考,但惟其不受具体人事限制,兴发感动力才不需激发便具有超越时空的动量。

  在《诗经》三百篇中,《叔于田》并不是很引人注目的篇章,但若论其艺术成就,此诗当可与那些最优秀之作相颉颃。诗分三章,纯用赋法,但流畅谐美中有起伏转折,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则与假比兴曲笔描写者异曲同工,难分轩轾。它的成功之处,除了运用《诗经》中常见的章段复沓的布局外,还在于运用设问自答、对比、夸张的艺术手法。

  章段复沓,是《诗经》中最重要的结构特点,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口传文化社会中祭仪表演时的应和歌唱。复沓的作用可类比于押韵,是潜在的心理和声,它反覆地再现主旋律,唤起听众或读者的认知和体会。《叔于田》三章句式结构全同,与其他类似结构的《诗经》篇章一样,有一种回环往复的音响效果,同时也因为复沓而加深了听众或读者对主人公“叔”的印象。而这种复沓是有变化的复沓,各章各句替换几个字,既保持韵律感,又深化了主题。实际上,拿现代音乐术语来解说,此诗正是一首分节歌,而“不如叔也”一句则是唯一的一句副歌歌词。

  章句复沓,自然算不上是《叔于田》一诗的专利,但设问自答、对比夸张则是其独具个性的特色。各章第二句“巷无居人”、“巷无饮酒”、“巷无服马”,第三句“岂无居人”、“岂无饮酒”、“岂无服马”,第四句“不如叔也”,第五句“洵美且仁”、“洵美且好”、“洵美且武”,相互间有这样的逻辑关系:第二句否定,第三句反诘,第四句作答,第五句述因,通过自问自答,将“洵美……”、“不如……”、“巷无……”(真的既英俊又……,人们都不如他,因此巷里没有人……)这样的正常顺序作一转换,顿觉奇峰突起,余味曲包。陈震《读诗识小录》评道:“平说安能警策,突翻突折,簸弄尽致,文笔最奇。”吴闿生《诗义会通》也说:“案,故撰奇句而自解释之,文章家之逸致也。”对此妙笔都青眼有加。这一设问自答的手法,实际上源出周人对商人占卜贞问的甲骨刻辞的着意摹仿。在甲骨卜辞中,因求问神灵需将正反两种结果都记刻于龟甲上,请决于神判,便产生了此类句法的滥觞。此诗中,一正一反,直陈与疑问并举,主要就在于以“突奇峭快”(陈震语)的笔墨引出下文“不如叔也”,这一结论。而“巷无居人”、“巷无饮酒”、“巷无服马”的夸张描写,则将众人“不如叔也”的平庸与“叔”“洵美且仁”(“且好”、“且武”)的超卓两者间的反差强调到极致。而通过居里、喝酒、骑马这样的生活细节来表现“叔”的美好形象,也很有人情味,有较强的煽情作用。诗的末句在“不如叔也”一句已将主要内容交代完毕之后逸出一笔,不仅使主题更为充实,也使对“叔”的夸张描写显得有据可信。

  总之,此诗虽非《诗经》中名篇,但其审美价值自不容轻视。钱钟书《管锥编》指出:唐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数句,句法正出自此诗,其对后世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诗经·国风·郑风·大叔于田】相关文章:

诗经《国风·郑风·大叔于田》鉴赏03-29

诗经·国风·郑风·叔于田04-18

诗经·国风·郑风·羔裘04-18

诗经·国风·郑风·清人04-18

诗经·国风·郑风·缁衣04-16

诗经·国风·郑风·溱洧05-12

诗经·国风·郑风·遵大路11-16

诗经《国风·郑风·清人》原文鉴赏09-24

诗经·国风·郑风·将仲子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