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诗经:振鹭
《周颂·振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周天子设宴招待来镐京助祭的诸侯的乐歌,写客人有着美丽的风姿,在本国没有人怨恨,来到周京城也无人讨厌,希望其日夜勤勉,保留众口交誉的美名。
《诗经:振鹭》
振鹭于飞,于彼西雍。
我客戾止,亦有斯容。
在彼无恶,在此无斁。
庶几夙夜,以永终誉。
注释:
1、振:群飞之状。
2、雝:水泽。
3、戾(利):到。止:语助词。
4、恶:恶感。
5、斁:厌弃。
6、庶几:差不多,此表希望。
7、永:长。终誉:恒久的荣誉。
译文:
一群白鹭冲天起,西边泽畔任意翔。
我有嘉宾来助祭,也是洁白好衣裳。
在那宋地没人厌,在这周地受称扬。
谨慎勤勉日复夜,美名荣誉永辉煌。
赏析:
《振鹭》一,《毛诗序》所作的本篇概述是:“二王之后来助祭也。”至于二王之后又是指谁,郑笺云:“二王,夏、殷也;其后,杞、宋也。”武王伐纣灭商后,周王朝求夏禹之后,得东楼公,封于杞地,是为夏之后;又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墟,成王初年武庚反叛被诛,乃改封纣王庶兄微子于宋地(今河南商丘),是为殷之后。汉匡衡曾说:“王者存二王之后,所以尊其先王而存三统也。”(《汉书》)所谓“存三统”,即“使郊天以天子礼,祭其始祖受命之王,自行其正朔服色”(孔疏引郑《驳异义》)。也就是说,让夏、商二代先王之后立国杞、宋,能够奉祀先祖,保有尊严。这是上古时代的一种政治策略,目的在于怀远柔迩,协和万邦,确保王朝天子的统治。毛序郑笺之说久无异议,到了明代,季明德、邹肇敏、何楷等人开始反对《毛诗序》的“二王之后”说,清姚际恒《诗经通义》更提出三点理由对《序》说置疑:首先,周有三恪即虞、夏、商三王之后陈、杞、宋助祭,此不应只指二王之后;其次,诗中但言“我客”而不言“二客”,似表明助祭者并非二人,再次,商人尚白,诗中之鹭正是白羽之鸟,与商人所尚之色相合。因此他认为此诗写的是一王之后即殷商之后微子来朝助祭之事,是周人对微子的赞美之词。他的说法并没有得到公认,不过很有启发。
全诗共八句,不分章,按诗意来分有四个层次。首二句“振鹭于飞,于彼西雝”,是以飞翔在天空的白鹭起兴,引出下文“亦有斯容”的描写。商人尚白,且是鸟图腾民族,通体羽色纯白的鹭鸟当被商人视为高洁神圣之物,它飞翔时优美的动势,栖止时从容的神态,今人且不免赞赏备至,何况是刚从原始自然神崇拜时代发展过来不久的商周人,它正是外在的美好仪表与内在的高尚精神完美统一的象征。
于是,三、四两句“我客戾止,亦有斯容”,周人将朝周助祭的微子与被商人珍视的白鹭相比,对他大加赞美。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纣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昕,乃与大师、少师谋,遂去”,因此孔子称赞他是殷“三仁”之一。在他被周王朝封到宋国后,对外尊周天子为天下共主,对内广施仁德,得到殷商遗民的拥戴,他的德行堪受称扬,自属当然。至于微子的风度仪容,虽说史无明文说他怎样潇洒俊美,但肯定是十分出色的,否则“亦有斯容”之句便有落空之嫌。
下面五、六两句“在彼无恶,在此无斁”,是夸誉微子在宋国内外都有较融洽的人际关系。“在彼无恶”,是指微子在宋国之内受到殷民的拥护:“在此无斁”,是指微子朝周时受到热烈欢迎。这两句实际说明两个问题:微子作为被周所灭的殷商之后,在胜利者周天子面前,能够表现出不卑不馁的气度确实难能可贵;而作为胜利者的周王朝君臣,在微子面前,能够表现出不亢不骄的气度,对昔日的敌国之后以礼相待,善加照顾,也体现出一种恢宏博大的泱泱大国之风。
七、八两句“庶几夙夜,以永终誉”,许多解家都理解为对微子一人而言。笔者认为这两句应是对双方而言的。即作为失败者的后裔要坚持这种不卑不馁的精神,使亡国之族得到新生;而作为胜利者的周室君臣,也要永远保持这种不亢不骄的气度,团结各邦各族,消释历史积怨,彼此和睦相处,共同发展,才能“以永终誉”。这样的理解或许已脱离文本的表层语义,但“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谭献《复堂词话》),就读者的审美接受而言,正不妨作如是观,这当与此文本的深层语义相吻合。
《诗经》的知识积累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
1.王官采诗说
最早的记载出现于《左传》。《孔丛子·巡狩篇》载:古者天子命史采歌谣,以观民风。
另外在《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出牖户而知天下。周朝朝廷派出专门的使者在农闲时到全国各地采集民谣,由周朝史官汇集整理后给天子看,目的是了解民情。当时的采诗官被称为行人(见于《左传》)。
刘歆《与扬雄书》亦称:诏问三代,周、秦轩车使者、遒人使者,以岁八月巡路,求代语、童谣、歌戏。
2.公卿献诗说
当时天子为了考其俗尚之美恶,下令诸侯献诗。《国语·周语》载: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师箴,瞍赋,曚诵。
3.孔子删诗说
这种说法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据说原有古诗3000篇,孔子根据礼义的标准编选了其中300篇,整理出了《诗经》。唐代孔颖达、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对此说均持怀疑态度。《左传》中记载孔子不到10岁时就有了定型的《诗经》,公元前544年鲁乐工为吴公子季札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论语·子罕》孔子曾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见也许孔子只是为《诗》正过乐而已。
总结:现在通常认为《诗经》为各诸侯国协助周朝朝廷采集,之后由史官和乐师编纂整理而成。孔子也参与了这个整理的过程。
【诗经:振鹭】相关文章:
含有鹭字的古诗词大全04-24
关雎·诗经03-26
鲁迅与《诗经》10-09
草木诗经03-15
《诗经》:玉09-14
《诗经》的美食03-14
诗经:抑10-14
诗经:绵10-20
诗经:青蝇09-14
诗经:蟋蟀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