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诗经》中的自由思想浅析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读过《诗经》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经》中的自由思想浅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诗经》中的自由思想浅析 1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入了我国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年的诗歌305篇,全景式地记述了这一上古时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先秦称为“诗”,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故称为《诗经》。
《诗经》 就思想内容分为“风”、“雅”、“颂”,就艺术手法分为“赋”、“比”、“兴”。风是不同地区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诸侯国的土风歌谣;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颂是一种宗庙祭祀的舞曲。十五“国风”有诗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雅分为“大雅”、“小雅”,有诗105篇,是周王朝为歌颂太平盛世而作的赞歌;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大都是贵族宗庙祭祀的祭歌。
《诗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作为“六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乐经》、《春秋》)之首,内容之丰富、语言之优美、文笔之娴熟、地位之显著,让孔子在编订整理时都发出了“不学诗,无以言”的感慨。其丰富的思想内容,高超的美学价值,珍贵的历史史料,对我国后来的政治、思想、历史、文化诸多方面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也是研究我国文学语言、上古音韵的第一手材料。
《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画面的真实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鬼神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但大部分反映的是人们劳动、打猎、恋爱、婚姻及社会习俗,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都囊括其中。还有劳动人民对当时社会劳逸不均受剥削的怨愤,是周代奴隶社会的一面镜子。它的思想内容涵盖了那个时代的全部,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描述了复杂的社会生活及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小到吃、穿、住、行、婚丧、嫁娶;大到征战、礼乐、祭祀。从奴隶、战俘到诸侯、大夫;从简陋的寒舍到华丽的宫庭;从畜、牧、农、桑到狩猎、建筑都有记述。
《诗经》中既有浪漫的爱情故事让人叹羡不已;又有见异思迁的弃妇悲剧让人扼腕叹息;有惆怅的思夫哀怨,有欢聚一堂的喜悦;有稼穑农桑的艰辛,有收获果实的欢庆;既有剥削阶级的残酷,又有奴隶阶级的吼声;既有为国征战的勇士,又有怀念故乡的怨恨;既有骄奢淫逸的享乐,又有创业艰难的古训;既有残忍的殉葬仪式,又有对此愤怒的诅咒;有歌功颂德的篇章,也有针砭时弊的佳作。总之,《诗经》是反映我国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文学家把它当作古代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来读,史学家把它当作宝贵的历史资料来研究。
读“颂”可以看到统治阶级敬神祭祖的壮观场面,读“雅”可以了解周王朝开国创业的艰辛及不肖子孙的荒淫无度。只有160篇“十五国风”才是《诗经》中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反映的是那个历史阶段的社会百态。
在《七月》里可知劳动人民一年四季不停的劳作,却不能得到温饱,还有妇女身不由己的生活处境。在《伐檀》中可知“不稼不穑,不狩不猎”的统治阶级坐享别人的劳动果实。读《硕鼠》、《相鼠》可知劳动人民对剥削阶级不劳而获的愤恨和蔑视。读《式微》、《击鼓》可见劳动人民因沉重的徭役、兵役所遭受的痛苦。《君子于役》、《伯兮》形象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对征人(丈夫)的怀念和对爱情的忠贞。《东山》又表达了征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无衣》体现了人民在外族入侵时“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共同御侮的战斗精神。读《氓》可知在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下,一个被负心男子抛弃后的女子的心酸。在《谷风》等篇中可以看到女子为了爱情,不顾父母逼迫,至死不渝的反抗精神。在《新台》、《南山》中可知统治阶级违背天伦的糜烂生活。而在《黄鸟》中可以看到奴隶主阶级用活人殉葬的暴行。
总之《诗经》不但在包罗万象的生活画面中,反映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先河,而且在艺术手法上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对后来的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影响很大。“赋”、“比”、“兴”的灵活运用是《诗经》的主要表现形式,更是一大特色,好多篇章运用直接抒情的手法,不但直抒胸臆,而且还善于景物描写、环境渲染和人物刻画。
《诗经》用“赋”写的诗歌多是较长篇幅的,如《卫风硕人》采用平铺直叙的手法,层层推进,描写了齐女姜庄出嫁卫庄公的盛况:“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其描写既细腻又形象,真切动人,一个冰清玉润、美若天仙、神态妩媚的少女呼之欲出,把人都写活了。我想,这也许是白居易在《长恨歌》中那句“温泉水滑洗凝脂”的出处。
《采微》也是《诗经》中用赋写的长篇,描写的是三千年前一位戍边士兵,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饥寒交迫,踽踽独行。在春风拂柳的春天去服役,今日回归正是寒风刺骨、大雪纷飞的季节,谁能知道我的苦衷呢?用赋的形式徐徐渐进,以景物的时令衬托内心活动,其意境高妙,引人入胜,是典型环境中刻画典型人物的最佳范例。
《诗经》中的“比”、“兴”手法更是大量使用:如以硕鼠(大老鼠)、鸱鸮(猫头鹰)比喻剥削阶级,不但形象生动,实质也极贴切,是以彼物比此物的典型例子。又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秦风蒹葭》中诗人用“苍苍”、“萋萋”、“采采”的蒹葭起兴而怀伊人,用《诗经》中常用的重章复沓的手法,反复吟咏,把要表达的感情慢慢地舒展开来;以“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这个秦地早晨时间上的微妙变化,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清寥空灵的深秋景象和朦胧迷茫的意境,从而来烘托主人公为心中的那个伊人(她),“溯回从之”、“溯游从之”而上下求索的迫切心情。尽管诗人不畏“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寻找的只是心中那个美好的一会在水中,一会在河边,一会在陆地,一会在沙滩上的虚幻的意象,然通过循环往复的描写,情景相生,意到境成,使心中的那个她既虚无缥缈,如梦如幻,又栩栩如生,达到高妙的艺术境界,给人一种扑朔迷离又真切自然的美感。
《诗经》开篇的第一首诗,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篇《关睢》同样采用“比兴”的手法,以关睢的合鸣声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一主题。在后面的章节中又以“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芼之”这种双声叠韵、重章叠词的艺术手法起兴,引出主人公对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寤寐思服”、“辗转反侧”这种求之不得的焦虑,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青年男子在追求自己心上人时急迫的心情和昼夜思念、难以入睡的情景。最后以“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神操作抱得美人归。此诗依然用重章复沓、一唱三叹的表现手法,如行云流水般前后映照,使人读来朗朗上口,亲切自然。既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又体现了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诗经》中的赋、比、兴是灵活应用的,在叙述中兴中有比、比中有兴,相互映照,相映成趣。对我国后世的诗歌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古诗十九首《青青河边草》中“青青河边草,郁郁园中柳。”首句起兴,借物兴情,引出“盈盈楼上女”怅然若失的思夫情愫。又如《行行重行行》中“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比喻人永远是眷恋故土的。就连“汉乐府”中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也是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戏剧性地描述了刘兰芝、焦仲卿这对夫妻为爱而殉情的婚姻悲剧。现代诗人贺敬之在他的《回延安》诗中多次应用比、兴手法:“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陕北民歌也多用比、兴手法,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诗经》真的很美,美得质朴自然,美到极致。
《诗经》之美在于静。大多篇幅描写的是上古时期恬淡而宁静的田园生活,其行文如涓涓细流,没有波涛汹涌,只有小小的浪花发出美妙的叮咚声,可以聆听到穿越千年的吟唱,感受那亘古不变的情长。它的世界是安静祥和的,拂去历史尘埃,可以窥见诗中那潺潺流水、暖暖斜阳、徐徐清风、袅袅炊烟的画面。通过单纯的诗句,会在你心田缓缓开出一朵朵朴素而美丽的花朵。
《诗经》之美在于情。爱情诗就像撒在《诗经》中的颗颗珍珠,让人炫目:“窈窕淑女,君君子好逑”是少年惊鸿一瞥后道出的青涩爱恋,是历史长河里始终飘浮的瑰丽诗篇。“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在最好的时光里遇到最爱的人的坚贞,是携手一生的契约。“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是看到心爱之人身披嫁衣的欣喜若狂。《诗经》中的爱情令多少人羡慕不已,只有《诗经》才能描绘出这般柔情似水的蜜意。
《诗经》之美在于随。纵观全书,只有少部分是贵族文人的刻意之作,而大部分是劳动人民率性而为的咏唱,是随意洒脱的华夏文明和怡然自得的生活,就像传说中的世外桃源宁静而悠远。
《诗经》之美在于韵。它的用韵是灵活多样的,三百零五篇中二百九十八篇用韵。有句中韵,有句尾韵,有一韵到底的,有中途换韵的,有句句押韵的,有二四句押韵的,有奇句押韵的,也有偶句押韵的。
《诗经》是华夏文化所沉淀的精华,无论何时都带着惊心动魄的美,惊艳世人三千年,让人不得不感叹华夏文明的魅力。它以海纳百川之势,吸纳了几乎所有能映入眼帘的自然景物,可以说是描绘生活的百科全书。它最为人称道的是在于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气息,描写了当时淳朴的社会风貌,咏唱了人性的自然美。在创作技巧上,遣词用句精练生动,句法变化无穷,状物写人形象逼真,叙事抒情优美感人。它的艺术魅力说不尽道不完。难怪古人把《诗经》列入“四书五经”之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让我们以从容淡定的心态对待《诗经》,去欣赏它脍炙人口的风情歌语所散发出的悠悠之情和馥郁芳香的韵味。
《诗经》中的自由思想浅析 2
《诗经》中的作品,内容十分广泛,反映了西周到春秋中期的很多社会现实,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等方面,对后世研究起了很大的作用。
①《诗经》中最多的就是关于恋爱和婚姻的诗,如《关雎》《蒹葭》就是,也是大家喜见乐闻的作品。其中的情诗,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快乐和挫折痛苦,充满坦诚、真挚的情感。(也有《氓》一样的作品)在《诗经》时代,男女爱情虽然相对自由,没有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但也是“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了。如《柏舟》就是写一个女子婚姻遭到父母反对的。可见,恋爱婚姻,古之有也,绝对自由,未曾有也。
②我国古代特别重视祭祀,所以一些祭祀诗展现了周民族的发展史和重大的历史事件。它们歌颂祖先的功德,或叙述部族的发展史,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学价值。如《生民》《公刘》等五篇作品就赞颂了后稷、公刘等人的功德,反映了西周开国的历史。从《生民》到《大明》,周人由产生到逐步强大,最后灭商,建立统一王朝的历史过程,得到了完整体现。同时反映了周人征服大自然的伟大业绩,社会制度由原始公社向奴隶制国家的转化。
③《诗经》也有许多描写农业生产的农事诗。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古代时也及其重视农业生产,周统治者莫不如是。其实在《诗经》中农事诗也掺杂了相关政治和宗教活动,如《臣工》《良耜》等篇。说到农事诗,就得说到《七月》,《七月》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从艺术上说,都是《诗经》农事诗中最优秀的作品。该诗诗风诗中最长的一篇,叙述了农夫年间的艰苦劳动过程和他们的生活情况。同时还抒发了对王朝的哀怨和不满
④燕飨诗: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的作品。燕飨诗更多地反映了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我们熟悉的《小雅》就是天子宴群臣嘉宾的诗。这样的欢聚宴饮,热闹祥和,群臣赞美周王,并进谏有益的治国方策。周代上层社会,很多场合都有宴饮,燕飨诗正是这种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也反映了当时的浓厚的宗法观念和亲族之间的脉脉温情。
⑤但到了西周中叶以后,周王朝渐入衰微,针砭时弊的怨刺诗出现了。怨刺诗主要保存在雅诗和风诗之中。或讽刺不劳而获、贪得无厌者,或揭露统治者的无耻与丑恶,辛辣的讽刺中寓于强烈的怨愤和不平,这些被后人成为“变风”“变雅”的作品。
⑥战争是不可少的,《诗经》中还有反映徭役、战争的诗。有正面描写天子、诸侯的武功的作品,表现了强烈的自豪感和乐观主义精神。但也有厌战思乡的作品,如《采薇》《东山》等篇,还有完全是对繁重徭役的愤慨厌倦,无论是大夫为天子、诸侯服役,还是下层人民为国君服役,都表现了服役者的强烈不满。
需要说明的是,《诗经》中诗篇的内容并不是单一的,比如农事诗中掺杂了怨刺成分,战争徭役诗中有很多思妇主题,燕飨诗也是有政治目的的。
【《诗经》中的自由思想浅析】相关文章:
浅析《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07-29
浅析《诗经·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形象08-09
诗经中名句11-18
《诗经》中的名句04-13
《诗经》中的爱情08-05
诗经中的诗句03-18
浅析《诗经》宴饮诗的思想内涵及作用12-29
诗经中的关雎的意思07-28
《诗经》中的农事诗10-14
《诗经》中的多彩女子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