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卫风.氓》对现代恋爱、婚姻和家庭的启示

时间:2024-08-24 14:23:28 诗经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诗经.卫风.氓》对现代恋爱、婚姻和家庭的启示

  《国风·卫风·氓》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经。卫风。氓》对现代恋爱、婚姻和家庭的启示,欢迎阅览。

《诗经.卫风.氓》对现代恋爱、婚姻和家庭的启示

  氓的思想意义在于一方面它反映了那个社会里的女子不幸的遭遇,另一方面它也带给我们现代人在恋爱、婚姻和家庭方面的启示。

  《氓》选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卫风》,是春秋时期的一首卫国民歌。题目取自首句的第一个字。这首诗以一个女子之口,述说了其情变经历和深切体验,是一帧情爱画卷的鲜活写照,也为后人留下了当时风俗民情的宝贵资料。观照当今,仍有启迪。

  这里先忽略诗中述说方式,只是品味诗中所述,将诗有“不及”的地方,略增描述,来粗线条地再现这位女子和“氓”的情爱经历。

  他笑嘻嘻地抱着“布泉”(货币)来我家换蚕丝。我私下已经猜到几分。换丝只是找个因由,借机接近我,求我嫁给他。

  他热烈诚恳,应该就是我的意中人。可是,羞涩的我又怎能轻易答应。我说:“还早呢,过些时候再说吧。”

  送他回家,一程又一程。“不是我故意拖延佳期,你要找个好媒人来我家说呀。我知道你是真心喜欢我,可我又何尝不爱你呢,你就不要再生气了吧,容我做些准备,等秋天再来迎娶我。”

  送他远去返回家,登上城墙频频望。好不容易秋天来到,他驾着马车来,把我的嫁妆往上搬。吹吹打打随他去,恩恩爱爱共百年。

  年轻的姑娘啊,你要仔细思量,万不可沉湎于男人的情网。男子痴情啊,还可以解脱。女子痴情啊,只能自吞苦果。

  刚结婚的时候,生活像灌饱了蜜糖,可是好景不长,谁知你移情别恋抛弃我!

  做你的媳妇三年整,家务事没累你半分,你目的达到对我施凶暴,弃我犹如丢蔽帚。兄弟不知遭此变,见面如常启笑颜,牙齿打落肚里咽,静舔伤口,孽债还需自己还。再贤淑的女人忍耐也有极限,你如此缺德我难奉百年。你当初的海誓山盟又值几钱?分手吧,大路朝天,各走一边。阳关独木,从此无干。思前想后,实在心酸!

  读完全诗,我们不难看出,《氓》诗对女主人公的遭遇是同情的,对她的勤劳善良,温柔多情是给予肯定的。对氓二三其德,背弃前盟,抛妇虐妻的丑行是给予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的。如果说要谈到这首诗的思想价值,那么,最最重要的就在于它在恋爱、婚姻、家庭这些方面所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最起码,在那个男权至尊的社会里,总算为广大劳动妇女说了句话。下面我们就试着对以上方面略作分析。

  一、恋爱方面的启迪

  谈到“恋爱”这个词,在中国的词库中,应属新成员,因为在长时间的封建社会里,男婚女嫁基本上都是依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只是到了“五四”,才开始提倡“自由恋爱”。而“自由恋爱”真正开始大行其道,则是到了解放之后。这一点,我们的祖辈、父辈基本上都是明证。可是若是依此就断言,中国的古代是没有自由恋爱的,那你就错了。“食、色,性也”,夫妇既为人伦之大,岂能无爱!《关雎》能够占得三百篇之首,就足以说明,至少在那个时代,男女之间的自由恋情,并未像后世那样,被说得犹如洪水猛兽一般可怕。郑厉公四年(前697年),郑大夫祭仲之女雍姬问母亲,父亲与丈夫哪个更亲近些?母亲说,父亲只有一个,丈夫却个个男人都可以做。祭仲为郑大夫,是郑庄公最亲近的大臣之一,其妻作为世家命妇,竟有此语!郑国百姓就可想而知了。《诗经郑风溱洧》写道,郑国有一个上巳节,那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节日,它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的情人节了。郑卫相距极近,《史记卫康叔世家》载:周公旦平管蔡乱后,“以武庚殷馀民封康叔为卫君,居河、淇间故商墟”。《史记郑世家》载周宣王封其弟友于郑(即今陕西华县,后又迁至河南,即今河南新郑)。其地包括今河南郑州、荥阳,登州等处。郑卫之音素来同被视为靡靡之音。从郑国男女之间的自由交往,结合本诗便可以发现:春秋之时男女交往、相爱是甚为自由的。事实上,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教只是从理学大兴以后才严格起来的,南宋之前并不像我们想象的拘谨。《氓》诗中的男女主人公他们是自由恋爱的,而且他们的恋情也是甜蜜的,正如诗中所写的那样,“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那载沉载浮的小甜蜜真是随处可见。单从结果来看,《氓》诗的确是写了一个爱情悲剧,可是若然抛开结果,细审过程,即便是毅然决然之后,谁能断言那女孩就能将前尘往事都悉数掐断。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人还不至于绝种,自由恋爱就会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二、婚姻方面的启发

  前面曾经说过,中国古代的婚姻基本上都是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在那个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来规定和保护婚姻的情况下,那么男女双方的家长就成为了婚姻双方最顺理成章的监护人和执行者。不论后世怎样说法,中华民族能够历经几千年的风雨而不衰,在世界上长期保持着一个泱泱大族的历史地位,除了中华民族本身的勤劳、勇敢,拥有较为先进的生产方式之外,这种传承了几千年的婚姻方法也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如果我们能够再对这婚姻加以进一步的审查,便会发现,事实上,中国历史上男女成婚的年龄一直都是比较偏早的。当然早婚的现象,跟传宗接代的思想,以及中国古代家庭生活的家长制、大家族制也是分不开的。如果我们能够从这个角度去发现,便会进一步得出,古典婚姻中的父母之命实在是不可或缺的,因为男孩子要成婚,女孩子要出嫁,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更代表着家长的意愿。因此媒妁的应运而生也就成了一种不可取代的专职。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完成和保护中国的古代婚姻中所拥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诗中的女孩和氓恰恰是绕过了这一层。这里,我并不是反对他们的自由结合,只是关照全诗,我认为他们的婚姻危机恰恰是因为缺少了尊长的监护和居于媒妁之位的中间人的调停。当然,最好的解决方法还是从社会的层面建立一套完善的婚姻保障制。

  追求美好幸福的婚姻生活是广大女性的迫切愿望,更是每个人的权利。可是要求一帆风顺的婚姻生活,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从现实出发,我们只有尽可能地减少这种危机的预设。就像现在,男女自由恋爱早已是遍地花开了,可是征求一下父母的意见,让他们给把把关还是很有必要。至于把自己的婚姻置于法律的保护之下就更是必不可少的了。甚至多跟朋友们沟通交流,出了情况多一份关照也都是很有必要的,像诗中的女孩,自己出了这么大的状况,连自家兄弟都不知晓,就真的有些危机了。

  三、家庭方面的启示

  家庭是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分子,在生儿育女,教育后代,发展生产,繁荣文化,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职能。

  “家和万事兴”。家庭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在古代社会也一样不差,甚至尤胜。那么,怎样来维护家庭的“和”就是极为重要的事情了。

  观诗可知,诗中的女主人公是竭力来维护这个家的“和”的。“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自从我嫁到你家,就把全部感情都投到了这个家上,吃苦耐劳,全不计较。甚至在我嫁到你家之后,家务事就从来没让你伸过手。我是起五更,睡半夜,天天的为这个家操持,没有哪一天不这样。”对氓差不多是言听计从,件件依从。可是她这样的任劳任怨,辛苦操持并没有换来期望的结果,反而是助长了氓的坏脾气,甚至遭到了氓的厌弃。读到这里,我们是不是应该换一种思维方法?

  男人、女人本就是一个家庭的两极。可是在一个家里,两极的地位却时常表现出不平等,当然这里有男权的影子在。但是,这跟女孩放弃自身权利的争取也绝不是没有关系。用更现代的说法讲,婚姻家庭固然很重要,可善良的女孩啊,你可千万别因此就迷失了自己。权利需要斗争,幸福需要争取。仅仅把自己看成是男人的附庸,随时都会被男人抛弃。

  话虽如此说,读到这里,我们也绝不能把这个婚姻的结局,简单地看做是女人的失败和男人的胜利。当妻子离去,昔日的温柔贤淑不复存在时,这个氓真的就丝毫不念那昨日的温情?一个男人一辈子能得到一个女人一颗真爱的心,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家庭其实是一个矛盾统一体,酸甜苦辣,贵在珍惜,需要双方经营,才能获得美满的婚姻。

  拓展阅读:人教版高一必修课文《诗经卫风氓》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

  2、分清《诗经》中特有的语助词和语气词,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词义与用法。

  3、把握女主感情的变化,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4、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忠贞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情操。

  5、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落实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诗歌表达的“怨情”,准确把握女主的感情变化过程。

  教法:

  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启发法、多媒体展示法。

  一、《诗经》相关常识。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诗经六义:风、雅、颂(体裁),赋、比、兴(艺术手法)。四言诗,朗读节奏:二二拍。

  二、歌曲导入

  1、课前播放歌曲《野百合也有春天》。大家喜欢这首歌吗?为什么?这首歌讲述的是一对情侣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特别是那句“爱你/想你/怨你/念你/深情永不变,难道你不曾回头想想昨日的誓言”,缠绵凄恻,令人动容。而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将要把我们带入古代一个缠绵凄恻、充满怨情的故事里去。下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一下她和他之间究竟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由于年代久远,要进入这个故事的话,需要我们先用现代汉语将这个用上古文言记录的故事破译出来。下面,进入破译关。听朗读录音,注意生僻字词的读音与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听朗读时用心体会女主情感的变化。

  3、播放录音后用多媒体显示重点字词的音、义。

  氓之蚩蚩、夙兴夜寐、垝垣、自我徂尔、汤汤、渐车帷裳、靡、口至、隰则有泮、于嗟鸠兮、犹可说也、载笑载言、体无咎言、匪我愆期、尔卜尔筮、以我贿迁、三岁食贫、将子无怒、无食桑葚。

  重点:学生找多音字,教补充:将、裳、渐、载

  通假字:匪、无、于、说

  实词:氓、夙、寐、靡、体、咎、愆、筮、贿、食贫、嗤

  4、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情感变化。

  5、这是一首叙事诗,大家注意找出叙事线索。叙事线索是什么?

  6、明确:女子的感情变化。具体来说就是女子的怨情变化。

  7、下面我们进入故事来看,怨情变化的过程。

  三、赏析课文

  1、男生齐读第一、二段,女生讲述其大意。

  2、这时女子的怨情还没有出现,她追忆当年恋爱的甜蜜,幸福感洋溢于字里行间。

  3、这时女子的性格:热情、温柔、痴情。

  4、男子的性格:看似忠厚老实:抱布贸丝——醉翁之意不在酒。

  5、女子是否答应?为什么?

  6、明确:没有,因为在古代,男女婚姻,必须有“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才能算正当的被认可的婚姻。但是,女子与氓约定“秋以为期”,并且“将子无怒”,充分体现了女子的温柔。

  7、第二章,女子开始了又喜又忧的相思。“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望穿秋水,泪雨阑珊···笑靥如花——瞬息间的喜怒哀乐,只为意中人的来去变化不定。短短十六字,十分形象地写出了恋爱期间女子相思成灾的种种心理。(简要介绍卜、筮,当时的婚俗,是一种迷信的做法。)

  8、生再齐读,注意读出第一章回忆时的渺远、缠绵之感,似低低絮语。第二章热恋要读出热情之感。

  9、女生齐读三四章。男生讲述大意。

  10、通过“比兴”手法,从“桑之未落”、“桑之落矣”转入议论,转入“婚变”怨情开始出现。“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暗示女子容颜润泽美丽,她和男子的爱情也十分滋润。“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暗示女子容颜憔悴衰老,她和男子的爱情也逐渐进入枯竭。用“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兴,劝诫女孩子不要和男子沉溺爱情。因为“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句话如何理解?请大家讨论,再请一位男生来回答。

  11、男生回答后,再请女生回答。(希望男女生不同的理解能激起大家深入全面的思考。)

  12、教总结:在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里,往往只有痴心女子负心汉。女子情感专一,而男子可以三妻四妾、朝三暮四。这是女子在婚后不幸的境遇中,痛感男女在爱情生活上的不平等,向广大的姐妹发出的呼喊,告诫她们千万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辙。(每当读到这几句话,我都会心惊不已。这是受过怎样的创伤剧痛才会发出如此令人深省的感叹啊?)

  13、怨情产生后,女主怨的是什么呢?请大家一起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14、“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她勤劳善良,不畏贫苦,与氓结婚后,真诚地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可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她一片痴情,品行也没有什么不对,而男子却变心了、薄情了。“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男子朝三暮四,放纵无度。女主的感情是愤怒、怨恨。

  15、那么女子的性格,通过这两章她的自述,可总结为:痴情(三岁食贫),勤劳、忠贞。男子的性格,对比可知:薄情、贪婪(不知珍惜)。女生再齐读,读出回忆深入、深重痛惜、强烈愤慨之感。

  16、生齐读五六章,读出第五章的历历数来的切责之声,第六章的如泣如诉的哀叹,齐读幻灯片上的翻译。这两章画面感很强,请大家想象一下,在脑海里构筑一下这两幅画面。一幅女子“静言思之,躬自悼矣”的画面,一幅“反是不思,亦矣焉哉。”的图。然后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

  17、教总结:第一幅——是夜,她坐在床上,眼泪婆娑,嘴角抽动着,只因忍着不让泪掉落。修长而干瘦的双手不停地摆弄着衣角。心里想着:初为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这是怎样的辗转辛劳?为只为曾经对幸福的憧憬,为了维护自己划定的这个地牢——爱情的地牢。可是多年的辛劳,换来的却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言既遂矣,至于暴矣。’没有人能理解自己的伤,自己的痛。‘兄弟不知,口至其笑矣。’亲如兄弟者,不责怪男子的薄情寡幸,却只讥笑自己。这世道是多么不公平啊!

  18、第二幅——一个憔悴女子伫立在淇水河畔,江风吹动她的裙角翻飞,发丝有几许散乱。此刻无数往事涌上心头:这里曾经是自己翘首盼望男子来接自己的地方,也是小时无忧无虑地玩耍,男子发下旦旦誓言的地方,而这誓言如今,亦如那滔滔江水和猎猎江风一般逝去了。只有自己还傻傻地记着。算了吧,既然他如此不懂珍惜,我这样付出又有什么值得呢?忘了那些誓言吧!唉!(一身长叹,转身翩然而去)

  19、此时女子的性格发生了什么变化?又可间接地看出男子的性格较之婚前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大家讨论后回答。

  20、明确:女子——清醒、坚强、刚烈,男子——暴虐、卑鄙、无情无义。

  四、至此,我们已经完整地解读完了这个故事

  那现在我们来回顾下这个故事的线索,女子的情感变化,在诗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提示,注意课文所用到的表现手法:赋、比、兴,表现方式:记叙、议论、抒情的作用。)

  五、生讨论回答后教总结:

  一、灵活多样地运用了比兴手法。

  二、成功地运用了边叙事边抒情的手法,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充分表现了女子又怨又恨、想要完全忘却,又无法彻底摆脱的矛盾心理。三、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

  六、小结:

  《氓》叙述了一个古老的、至今还在无数次重演的生活事件,通过女子自述中欢喜——悲伤——哀怨的感情变化,塑造了一个温柔、痴情、善良然而却深受不忠爱情的伤痛,之后变得清醒、坚强的女性形象。今天我们读着两千多年前的诗章,却决不因为时代的遥远、题材的常见而厌倦。这正是因为它并没有刻意去雕琢,只是循着女主人公感情的变化发展,自然而然生成诗歌跌宕回旋的布局。其实,文学的真谛正在于此——描述最本真的生活,表达最朴素的感情。由此我们也可以获得启迪,在我们写作中,也应该抛去那些浮华的外表,用我们手中的笔,去展现真实的生活,表达内心最真挚的感情。

  七、作业:

  1、课后背诵并默写全诗。

  2、将本诗改写成现代诗歌或小小说。

  3、推荐阅读《诗经》《人生若只如初见——古典诗词的美丽与哀愁》,注意比较《诗经》以后的诗歌对其有何继承和发展。

【《诗经.卫风.氓》对现代恋爱、婚姻和家庭的启示】相关文章:

诗经·国风·卫风·氓10-22

诗经卫风氓介绍09-26

《诗经·卫风·氓》翻译鉴赏11-02

《诗经·国风·卫风·氓》原文赏析07-01

诗经《国风·卫风·氓》原文注释鉴赏08-20

分析《诗经·卫风·氓》里的人物形象10-26

《诗经·卫风·木瓜》10-19

诗经·国风·卫风·木瓜09-28

诗经 氓08-29

诗经氓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