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诗经《螽斯》为赞美贵族的诗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对诗经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诗经《螽斯》为赞美贵族的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吾人曾在诗经《国风周南》的第四首《樛木》时,指出了,依上海博物馆保存的战国或汉初的竹简内的早期儒家,释该首诗时,指出贵族身份的君子,要能善待其下的庶人,于是可以得福报,而紧接着,诗经于下一首的《螽斯》,即编排而收录了一首赞美贵族,即,贵族受到其食邑的庶人的风的诗歌,举了一个实例给必须颂读诗经,以受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贵族子弟来诵读。
国风,即收录的是各邦国内有关的贵族的诗歌,或其食邑下的庶人的歌颂或对贵族有提醒意味的庶民歌谣的原型,但都加以整理重写定,所以有学者研究指出了,十五国风分布的地方那么广衺,但为何用韵都差不多,各地土著方言五方不一,为何诗经里看不出这种痕迹,故必经过周皇室的重写及整理。
而国风亦不能说完全和庶人无关,而此首即是贵族食邑内的庶民在歌诵这位善待他们的贵族,子孙满堂的福报的诗歌。此种赞美贵族的庶人诗歌亦为风的重要内容。而呼应了前一首的《樛木》(按,《樛木》此诗之篇名,于一九七七年安徽阜阳出土的西汉文帝年间的诗经残简的竹简内,所标的篇名是《南有朻木》)。
按,为何说此一赞美他人子孙满堂,必为庶人颂赞贵族的诗歌,不也可以臆说是奴隶们歌颂其他的奴隶是子孙满堂呢。但是,我们只要从史料里去分析,周代封建制度下,是采城邦体制,即可知,西周各贵族所分封的食邑是在野的土著的地,而所有封建的贵族,是聚集生活在城邦里,即构成了周代史书里所说的国人的重要成分,即指生活在城邦里的周族人为主,但可能也包括服役于贵族的土著及土著的工商之庶人在内。而所谓的庶人,即土著,则主要生活在城邦外大篇土著的土地上。按,经史家考证,周初的周民族向东攻灭商朝时,人口才十几万人,在一大片因战争胜利所得到的商朝天下,要如何加以统治呢。于是周民族采封建制度,把周族的大贵族分封到新附各地,因为周民族人数不及土著多,为了自保,并利于统治,所以在分封到的地方,就建立国都及集中武力在国都,以国都为中心,称为国,所有的周民族就生活在国内,即成为国人的组成的主要成份。而国以外的就是野,那些土著即称为野人,为民,亦是庶人阶层的主体。所以,社会史或经济史学家称为周代的封建是一种周代城邦或国野分治制度。所以周代史书不见明文的奴隶制史文,因为周代确比商代文明进步,商代的奴隶制的存在于甲骨等文内,较为广泛,而周代仅是战犯或一些重罪者贬为奴。而商代的奴隶制的大盛,亦见商代此一民族仍是原始国家,即一如古代各游牧民族攻略一地,将征服的部族成为奴隶,一如直到数千年后还有宋代蒙古野蛮部族发迹时杀遍漠北直到欧洲以杀光征服部族的男子,只留下工匠含医生的作为。而周代的城邦国家,采井田之制,要的只是那些食邑下的收益及庶民服役,若采奴隶制,不是其最大利益,故在制度设计上并无奴隶阶层,故周代不是奴隶制,而是明白规定周人制度下的是士、庶人、工、商,从今人研究其经济及社会结构多己有定论。如《左传》桓公二年:故天子建国,士有棣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国语齐语四》: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国语周语上》:大夫士日恪位着,以儆其官,庶人、工、商各守其业以供其上。而从今人的研究著作,如1965年杨宽《古史新探》、1966孙作云《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1978李亚农《李亚农史论集》、1979杜正胜《周代城邦》等等,即以有其成绩。吾人只有掌握了周代制度的正确史识,则谈论诗经才不会走上信口开河,以学术害天下了。
而此诗之为食邑或食田下的庶人,对其上的贵族的颂歌,是因为以城邦制在野食邑的当地土著的庶人,因着受到贵族的照顾及善待,所以发为此歌。如果是庶人甲去对庶人乙作此颂歌,有可能吗,庶人身份相同,到底庶人乙会施以庶人甲什么样的大功德,所以庶人甲会唱颂歌赞美庶人乙,而即便有这种歌,贵族还会取来献诗或采诗送交周天子去整理成诗经吗。故而可知,此必为贵族献诗或采诗时,发现此一庶人歌颂其上的贵族的善待他们,所以祝福贵族子孙满堂,正好可以作为讽喻贵族要善待庶人的教育效果,所以摘取来作为实例。
因为,以周代的封建制,所分封的层层公侯伯子男,要维持此制度安定,不被推翻,也一定要各级贵族,善待辖下的庶人,不会形成乱事,而危及统治,这才符合周民族统治中国的最大利益。而此诗歌,乃承接了上一首《樛木》的要贵族善待庶人,而接着就以此首的因善待庶人,而被庶人诵歌福祷好心的贵族子孙绵长的此首《螽斯》为例。
原文: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注释
①螽(zhong)斯:蝗虫。羽:翅膀。
②诜诜(shen):同“莘莘”,众多的样子。
③宜:多。
④振振:繁盛的样子。
⑤薨薨(hong):很多虫飞的声音。
⑥绳绳:延绵不绝的样子。
⑦揖揖:会聚。
⑧蛰蛰(zhe):多,聚集。
译文
蝗虫拍打着翅膀,
成群飞来乱纷纷。
你的子孙多又多,
多得兴旺又繁盛。
蝗虫拍打着翅膀,
成群飞来闹哄哄。
你的子孙多又多,
多得兴旺又繁盛。
蝗虫拍打着翅膀,
成群飞来聚成团。
你的子孙多又多,
多得成片数不清。
赏析1
世界上的事情,总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此时非彼时,彼时亦非此时。我们的祖先把人生的幸福同多子多孙世世代代生生不息联系在一起,保留着浓厚的部落氏族的血缘意识,同时,也体现了他们的生存法则:人多势众,以量的优势而不是质的优势去参与生存竞争,使短暂的个体生命用遗传的方式得到无限延伸。
生殖力的强盛,体现了物种的优越,是生物层面上竞争的主要手段。就人而言,用数量取代质量,用群体淹没个体,又恰恰违背了竞争的基本法则:适者生存。
儒家思想对群体的重视而忽略个体,对血缘、等级的强调而不讲公平竞争,大概与上述观念有密切关系。不管怎么样评价,这些思想对塑造民族心理起了关键性作用。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采火焰高。人多好种田,人少好过年。人多势众。这些说法,便是老祖宗们由此给我们留下的遗产。
赏析2
该诗从三句“宜尔子孙”可以看出是一首祝福诗,但具体是在什么场合下的祝福?是泛泛而论的祝福?还是特有所指?这种祝福反应了当时社会什么风气?
诗中的作者为了引出自己的祝福,三次形象地描述了螽斯的细节特征,“诜诜、薨薨、揖揖”。这表明作者对螽斯的习性非常熟悉,所以作者应该是质朴的乡野中人,可以从《诗经.豳(音bīn)风》看出乡野平民一年的繁忙劳作,而且螽斯一般在7-9月份活跃,这个时节的劳作诗异常繁忙的,应该没有空闲来进行泛泛的祝贺的,所以这个祝福一定是在某种特定意义的场合下发出的,既然祝福的内容是多子多孙,那这个特定的场合无非就是婚礼或者生出小宝宝或者小宝宝满月以及过“百岁”之类,周人婚礼一般在秋冬,所以在这个螽斯薨薨的八、九月的祝福场合多数应是与小宝宝满月之类的性质。该诗字句简短,构思简单质朴,满是泥土气息之中还处处透露出盎然的喜气,这与当今宝宝满月之类的庆贺的气氛是相通的。如果到此确定是给宝宝的祝福,那作者又为什么仅仅用“振振、绳绳、蛰蛰”这类意思来祝福?而不用诸如健康、茁壮等方面的词来祝福?祝福宝宝健康应该更合适吧?实际在这看似平常的地方,却透露出当时社会一种“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念,因为 “宜尔子孙。绳绳兮”一句,完全可以确定:祝贺的人是生了男宝宝的,“绳绳”本身就是“绵绵不绝”的意思,联系《诗经.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々,朱芾斯皇,室家君王。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应该不难理解当时这种生育观。当然这样的祝福应该很讨主家欢心,虽然用不太雅的螽斯来比兴子孙,也进一步体现出作者和蔼、质朴的性格之中,还蕴还了深厚的生活经验与智慧,所以,作者不应该是一个没有阅历的年轻知识份子,应该是一方乡野之人中还有着深邃智慧、还有有一定威望的领导者。
高亨《诗经今注》阐释:“《螽斯》是讽刺剥削者的短歌,以吞噬庄稼纷纷飞舞的蝗虫,喻抢夺劳动人民的粮谷的众多剥削者子孙,表达了平民的仇恨、”余以为此说可以存疑,考证螽斯与蝗虫,该而虫还有所区别,螽斯兼食部分害虫,给人的印象还不是很坏。另外,该诗整体的是祝福气象,形象。用螽斯之繁比兴主家之绵延不绝,还是很容易被接受的,祝福的用心很智慧,与“刺”的感觉不太相符。不过高亨以蝗虫引申给社会造成巨大压力的多子多孙还是有积极意义的,两千年来重男轻女、子孙绵绵的观念到今天给我们了深刻的警醒,如今的生育观念是“优生优育、只生一个”,庄子说“薪不尽,火不灭”,应该是人类整体生命的发展吧?
春秋灭国五佰余,华夏荼毒数十造。
螽斯文意俱荒疏,绳绳子孙更何考?
【诗经《螽斯》为赞美贵族的诗】相关文章:
诗经螽斯翻译10-19
诗经螽斯赏析12-25
诗经·螽斯全文06-15
诗经螽斯全文翻译06-07
诗经螽斯全文及注释06-08
丧礼与《诗经》悼亡诗04-04
《诗经:还》全诗赏析10-20
分析《诗经》的婚恋诗12-05
《诗经》中的婚恋诗04-02
《诗经·关雎》当是求贤诗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