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李白《蜀道难》导学案(精选7篇)
《蜀道难》诸多的画面此隐彼现,无论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其境界之阔大,确非他人可及,对于《蜀道难》的学习还需要详细的学案指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蜀道难》导学案,希望对你们的学习有帮助。
李白《蜀道难》导学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
(2)体会诗人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学习诵读诗歌的技巧、背诵的要领。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3、思想情感目标
(1)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疏通大意,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
(2)感受本诗的宏大气势和奔放的感情,品味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仔细品味诗人奔放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新奇大胆的夸张和生动活泼的语言,用心感受诗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2)认识、理解学习的意义、作用和正确态度。
2、教学难点
(1)领悟诗中想想奇特、丰富,气势宏伟、豪迈,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2)深入理解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诵读法、讨论法、启发法、点拨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用具:
幻灯机、黑板、板擦、粉笔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 时
(一)教学内容:
1、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标;
2、介绍作者、解题;
3、疏通文句
(1)学生阅读注解,理解重点文言实词、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2)教师订正并讲解重点文言实词、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4、试译难句、难段或全文
(1)、口译
(2)、笔译
(二)预习要求:
1、作者和作品的简述,整体把握文章。
2、生字词的读音字形和意义。
3、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粗通本诗,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初步感悟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
(三)具体步骤:
导入新课: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最高峰,唐诗是中华艺术园地的瑰宝,历经千年,至今仍以它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绚丽多彩的艺术风格闪耀着耀眼的光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仙李白的《蜀道难》。
(3)基础积累:
噫吁嚱(yīxūxī) 鱼凫(fú) 秦赛(sài) 石栈(zhàn) 猿猱(náo) 萦(yíng) 扪(mén)参(shēn) 抚膺(yīng)峥嵘(zhēng róng) 崔嵬(wéi) 喧豗huī) 砯(pīng)崖
转(zhuàn)石 万壑(hè) 巉(chán)岩 吮血(shǔn xuè) 咨嗟(zī jiē)
2、整体感知
(1)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认识字音,读准词语。
(2)初步酝酿朗读时的感情,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疏通大义。
3、解题:
《蜀道难》乐府旧题,李白以旧题出新意,他所说的“蜀道难”到底有多么难行呢?作者是如何表现蜀道难行的呢?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听一听这首诗歌的朗读录音(多媒体放映朗读录音,配以巴山蜀水的画面)
下面给同学们5分钟的时间,自由梳理诗歌内容,并在理解有难度的地方做上标记。(同学在梳理完之后找出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解答。)
4、课文分析、归纳以及赏析:
(1)结合课文中的注释以及要求认知词义,请学生疏通诗句的意思。
(2)学生对难以理解的诗句进行质疑,师生共同解决疑难,有助于把握诗句内容。
(3)分析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蜀道难》这首诗以惊人的艺术夸张,丰富的想象和雄伟磅礴的气势,描写了蜀道的雄奇、险峻、壮丽,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了诗人对当时军阀割据局面的深刻忧虑。
(四)小结新课:
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诵读李白的作品,体会李白诗风雄奇豪迈,语言自然奔放,诗里溢着一股涵盖天地的雄浑之气。李白的眼光可以说是凌驾于寰宇之上的,它的心胸可以容纳整个宇宙,并且以这种气魄看待社会和人生。这种博大壮阔的情怀可以说是唐代诗歌的基调。盛唐造就了诗人们昂扬的姿态,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是当时社会氛围中的主旋律。
(五)布置作业:
1、课后背诵这首《蜀道难》。
2、收集李白的一些短小经典作品并背诵、分析。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鉴赏、研讨重点语句。
2、分析《蜀道难》的雄奇险峻的具体体现。
3、分析这首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以及表现出来的感情基调。
(二)复习要求:
1、温习全诗的大意,注意重点词语的意思。
2、请学生背诵全文。
(三)具体步骤:
1、导入:
本文是李白最富浪漫主义色彩的代表作。诗中充分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情感、飞动的灵魂和广阔的胸襟。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蜀道难》的大意,这节课我们来探讨一下诗歌是通过哪些诗句来具体表情达意的呢?
2、课文教学:
(1)鉴赏、研讨重点语句。
A、文章开头用“噫吁嚱!危乎高哉!”有什么作用?
明确:“噫吁嚱”三个字都是惊叹词,是蜀地的方言。“噫吁嚱!危乎高哉!”连用了惊叹词,它包含着巨大的感情力量,所以才能感觉到蜀道的高峻、艰险,充分表现诗人吐纳山川的宽广胸怀。
B、“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这句的用典有何用?
明确:这里诗人把我们引向了一个悠久迷茫的历史时间领域。一方面,从时间的悠远上加强了诗的感染力量;另一方面,经过这番渲染,激起读者对蜀地情况的好奇心。人们会从时间悠久的观念中,这是一种奇险幽深、神秘莫测的地方,并产生一种探求的欲望。
C、“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这句诗该如何理解?是否有迷信色彩?
明确:秦蜀两地间本来只有鸟道而无人路,是古代的大力士用她们的双手拽倒了险恶的高山,才给我们打开了一条道路,消除了秦蜀地长久隔绝的局面。诗人对于壮士排山倒海的巨大力量及其壮烈牺牲的精神,表示了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歌颂。这个神话故事的运用没有丝毫迷信色彩,而是有力的、信服的歌颂了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
D、“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全诗2的主旨,为什么诗人要在最后写蜀地战祸一段?这样写与诗的寓意有什么关系?
明确:从诗的.内容看,此诗应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地而作的。全诗及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意在为友人此去路途的艰险而担忧,“问君西游何(几)时还”,人还未去却已问归期,诗人不忍故人离去,依依惜别之情自现。最后一段写蜀地战祸,意在告诉友人蜀地并非久留之地。而剑阁是蜀中要塞,由“蜀中之险甲于天下,而剑阁之险尤甲与蜀”可见,写剑阁之险引出蜀地战祸,既是写蜀道之难的继续,也是惜别之情的升华。去蜀难,留蜀亦难,“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这样的诗“讽人之义”便显的水到渠成,自然而完美。
(2)分析归纳:
《蜀道难》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全诗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为主线贯穿始终,是全诗叹咏基调的重要体现。统观全诗,诗人的感叹思路是:先叹蜀道之高,在叹蜀道之险,最后感叹蜀地战祸之烈。
(3)能力提升:
A、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奇峰险峻的呢?
明确: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鹂不得飞度,猿猱欲度愁攀援——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收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恐——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的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的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李白正是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的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的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副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B、说说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明确:这首诗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为主线贯穿始终,显示了它的咏叹基调,统观全诗,诗人咏叹有三: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这三叹其实蕴含了诗人的具体描写和抒情。例如:“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这是叹蜀道之高,因为黄鹤之飞至高,猿猱动作最灵,二者皆不能过,人又何能翻越。再如:“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乎来哉?”这是叹蜀道之险。又如:“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是叹蜀中战祸之烈,诗人用具体描写方式,再现了“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图景,有不忍目睹之意。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充分领略到了气势纵横、气象阔大的雄壮美、倾泻而出、率直豪爽的形象美。读其诗有一种情感摇曳的感觉,有一种不的不伴诗人情感变化而怒的感觉,有一种净化灵魂,提升境界的感觉。这就是名篇的成功之外。下面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诵这千古名篇。
(五)布置作业:
1、课后自由诵读《剑阁赋》。
2、思考并完成课后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
一叹蜀道之难
叹高 蜀道的来历 蜀道自古难行
蜀道的高峻
二叹蜀道之难
叹险 蜀道上环境凄凉 蜀道之难 蜀道难
蜀道上山水险恶
三叹蜀道之难
叹战祸之烈 剑阁险要 早还家
惨象环生
李白《蜀道难》导学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根据中心句梳理思路的方法,感受蜀道雄奇险峻的特征,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旨。
2、鉴赏诗歌描写蜀道的多种手法,品味李白诗歌雄奇瑰丽的浪漫主义风格。
3、熟读成诵,陶冶情操。
二、过程与方法
朗读含吟法、集体讨论法、赏析品味法。
二、教学重难点
1、分析蜀道难的具体体现。
2、赏析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难点)
三、教学课时: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1、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2、疏通字词,初读感知课。
3、找出全反复出现的中心句,整体感知蜀道难的原因,理清章的思路。
4、学习第一诗节。
一、导入课
唐朝诗人中有很多人有别号,例如:
诗圣
诗佛
诗豪
诗囚杜甫王维刘禹锡孟郊关注人民疾苦和国家命运,有儒家的圣人情怀笃信佛教,诗中有佛理坚强不屈,遇挫弥坚以苦吟著称,又多苦语,元问嘲笑他是“诗囚”
诗魔白居易“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写诗“口舌成疮,手肘成胝”诗鬼李贺想象新奇,意境怪诞,迷离恍惚,诡谲多姿。
诗仙
“诗仙”是谁他为何被称为“诗仙”翻译下段言,了解“诗仙”称号的来历:李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
本原是赠给一个入川的朋友的,后来转送给贺知章,得到赏识和引荐,42岁时被玄宗皇帝礼聘入朝,做了三年翰林,也就是学侍从,但他不甘心充当御用人,为皇帝风花雪月的生活唱赞歌,于是上书请求辞职,这就是后来的“千金放逐”。
二、听录音,对照注释,疏通生字词。噫吁戏yī xū xī四川表示感叹的方言
鱼凫fú
猿猱náo 扪参历井mén 巉岩chán
喧豗huī 砯崖转石pīng 峥嵘zhēng róng 崔嵬cuī wéi
吮血shǔn
三、集体朗读课,边读边画出全反复出现的中心句,整体感知蜀道难的原因,理清章的思路。
1、全反复出现的'中心句是什么三次反复,字稍有不同,联系前后句,比较三个句子意思的差别。
第一次:“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第二层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第三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常咨嗟”。
差别:提一次侧重:蜀道难,难在其高而曲折,难以翻越;第二次侧重:蜀道难,难在其险,令人恐怖;第三次侧重:蜀道难,难在其乱,令人不敢居住。
四、精读第一段,讨论本段是从几个方面来写蜀道难的明确:从两个方面写蜀道难。
第一方面:写蜀道修筑难。
两个历史传说,一是蚕丛和鱼凫,开创蜀国历史悠久,但因为山高无路,对外隔绝;二是五壮士拉蛇开山,形成天梯石栈。写五力士开山的传说,是为了表现蜀道修筑难。第二个方面:写蜀道行走难。
蜀道难行,因为山高水险。“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神话传说太阳神羲和每天驾车行走于天空,遇到蜀地的高山也要绕道行走,水波到了这里也被阻挡倒流;“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善于飞翔攀援的动物都无法翻越蜀道,何况人呢“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蜀道不仅巍峨,而且“百步九折”,何等曲折
因此,行走于蜀道的人,在山巅上“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登上顶峰,手扪星辰、抚胸长叹,步履多么艰难。
李白《蜀道难》导学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
2、明确诗歌的基本内容及行文脉络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给诗歌划分节奏,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情感、
2、重点赏析诗歌的主要诗句的深刻含义,把握诗歌的主旨、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品味诗歌的特色,感知作品的感情基调,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高中阶段学生对诗歌的正式接触是必修三的第二单元,学生对古典诗歌有一定的了解,但仅停留在机械的记忆层面。学生对诗歌的文体特征、时代特点、及创作背景都比较陌生。另外学生对诗歌的赏析知之甚少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
2、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二、教学难点:
探究本课的情感主旨
【教学方法】
朗读法、点拨法、多媒体影音(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国的盛唐时期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他是谁?(明确:李白)李白在文学上取得了后人难以企及的成就!“诗圣”杜甫对他极为倾服,称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李白的代表作品《蜀道难》。
二、诵读感知风格之奇
1、朗读诗歌的技巧
(1)节奏
划分节奏,一般有两种依据:音节划分或语意。在朗读时停顿的一般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音节或语意。
例: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语速:
在表达忧郁、悲伤、痛苦的情绪时,语速应该比较缓慢;而快速的动作、紧张的场面、或表达兴奋、激动的情绪时语速应快。
例: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3)语调:
表达高昂激动的感情或疑问、命令的语气,用升调;表达低沉平缓的感情用降调;仅是叙述的话,用平调。
例:噫吁嚱,危乎高哉!
问君西游何时还?
2、下面先请大家听一遍范读,正字音。
3、生诵读,通过诵读和听读感受这首诗歌有怎样的风格?
[明确]雄浑、豪放
三、品读诗歌意境之奇
1、诗歌的三次咏叹在哪里?
[明确]噫吁嚱(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嗟
2、这三次咏叹重复吗?角度有何不同?哪些句子可以体现?
[明确]:不重复
一、叹:高
①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用了“六龙回日”的神话故事,作者还用了上下对举的方式说明蜀道难行写出了山势之高,绵延接天万仞之深,极望回旋把蜀道的危和高写得令人心惊肉跳
②“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攀缘”——按理说黄鹤飞得很高,连黄鹤都飞不过去,可见蜀道山势的高峻猿猱一般攀缘技术比较好,这种山连猿猱都攀不过去,可见山势的险峻通过黄鹤和猿猱都飞不过去或者攀不过去来侧面的烘托出蜀道之高实际上是一种以虚衬实的写法
[小结]主要用了神话,突出了蜀道的高峻,连太阳神见了它都要绕道行驶,意象可谓阔大雄奇
二、叹:险
①“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是诗人设想游者在途中所见到的景物画面是凄清的:鸟鸣,使山林显得更加幽静,像原始森林一样荒寂无人跟此前的画面相比,色调是变了,也表现了蜀道景物的多样,但气氛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②“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是一幅极其惊险的画面,与上文着重写蜀道之高不同连峰绝壁,砯崖转石,都会危及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故下文云“其险也如此”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小结]如此多的画面此隐彼现,其境界之阔大,自不待言;且无论写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确非他人之可及再从总体来看,其变化之速,愈变愈奇,又往往出人意料,使人目不暇接故沈德潜云“起雷霆于指顾之间”,绝非虚言!
三、叹:乱
[明确]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表现了蜀道易守难攻,地势的险要所守或匪亲,……杀人如麻变现了蜀地凶险
[活动]生读这几句话,感受蜀地的凶险读出紧张的语气
[小结]蜀道如此的高峻,如此的险阻,猛兽如此的凶恶
3、[讨论]这三次咏叹的感情强度一样吗?为什么?
[明确]不一样,感情越来越强烈,在最后一次咏叹达到诗歌感情的最强音
因为:第一,语气上越来越强烈、第二,内容上,从神话到现实,从自然环境的高险到社会环境的乱,最后诗歌的情感达到最强音,主题升华,表现了对家国社稷的忧思。
四、作业:
背诵本诗
李白《蜀道难》导学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
2.了解七言诗、乐府诗、歌行题等文体常识。
3.领会诗歌的艺术风格、表现手法,提高诗歌欣赏能力。
4.掌握相关的语言知识,背诵全诗。
5.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本诗的意境、风格、章法、气象和基调等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对诗歌主旨及寓意的理解、探讨、评析。
【教学方法】
合作与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起诗歌大家酒会想到唐诗,说到唐诗大家就会想到李白。请大家跟我一起回忆背诵高二学过的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通篇记述梦境中的山水。作者灵动飞扬,豪气纵横,像天上的云;神游八极,自由驰骋,像原野的马。在他的诗里,在他的梦中,李白抖去凡世的尘埃,完全恢复了他仙人的姿态,上穷碧下黄泉。他的神思在时空之中毫无拘束地畅游。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蜀道难》,领略一下作者为我们描绘的蜀道上的奇丽险峻的山水,感受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二、简介蜀道,图片、音乐欣赏
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
栈道为无路可通之处,人工凿壁插以木枋,上铺木板而成的古代悬空通道。远望仿佛悬空小阁,故称栈阁。充分反映了古蜀道之险绝艰难与古人坚韧顽强的毅力。
剑门关,是蜀道上最重要的'关隘。这里山脉东西横亘百余公里,72峰绵延起伏,形若利剑,直插霄汉。连山绝险,独路如门,素有“剑门天下雄”之说。
三、听录音朗读
听其声、悟其情
四、诗题解说:
《蜀道难》是乐府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初诗人在长安之时,从诗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而作。诗歌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诗的意图很可能是严防野心家发难。
五、字词
噫吁嚱yī xū xī,鱼凫fú,石栈zhàn,猿猱náo,扪参mén shēn
抚膺yīng,巉chán,岩号háo,古木飞湍tuān,喧豗huī
砯Pīng,崖峥嵘zhēng róng,吮shǔn,血崔巍cuī wéi,咨嗟zī jiē
六、赏析课文
(一)诵读
1.噫吁嚱,危乎高哉!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4.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5.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二)指出字的意义。
1.尚
①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且
②尚贤使能崇尚,尊重
③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还
2.危
①危乎高哉高
②危如累卵危险
③正襟危坐正,端正
④上屋骑危屋脊
3.去
①连峰去天不盈尺距,距离
②阳虎去齐走赵离开
③除残去秽除掉,去掉
④有敢去柳下季垄而采樵者,死不赦前往,到…去
(三)指出画线字的意义和用法。
1.猿猱欲度愁攀援为…发愁,为动用法
2.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凋谢,使动用法
3.砯崖转石万壑雷使…滚动,使动用法
4.侧身西望长咨嗟向西,名作状
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比
6.西当太白有鸟道面对
7.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沟通相连
8.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
9.猿猱欲度愁攀援越过
10.青泥何盘盘多么
11.但见悲鸟号古木只
12.雄飞雌从绕林间跟随
13.连峰去天不盈尺离满
14.枯松倒挂倚绝壁靠
15.飞湍瀑流争喧豗急流
16.砯崖转石万壑雷拟声词用如动词,冲击
17.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人挡
18.所守或匪亲同“非”
19.朝避猛虎,夕避长蛇互文见义
20.锦城虽云乐虽然
21.侧身西望长咨嗟深深
(四)整体把握
1.这是一首乐府诗,诗人一开篇“噫吁嚱,危乎高哉!”便奠定了全诗的咏叹基调。诗歌主要在咏叹什么?请找出诗歌的主旨句。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此句在文中反复出现三次,含义有什么不同?作用如何?
一叹蜀道高而难行——去之难
二叹蜀道险而可畏——境之凄清险恶
三叹蜀道战祸之烈(防)——居之难
以夸张的语调点出主题,奠定雄放的基调;内容层层深入,有一唱三叹之效
(五)诗歌解读:热烈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风格
1.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蜀道的来历——长期闭塞、重山叠岭、五丁开山——历史悠久
表现人与自然间的斗争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
(1)点染神话色彩,引人入胜
(2)开辟蜀道的艰难
2.细读“上有六龙回日……坐长叹”这几句,说说诗人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1)点面结合。“上有…”四句是“面”,即蜀道的整体形象;“青泥…”四句是“点”,即青泥岭的情况,是细节描写。
(2)想象和夸张。“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缘”,以虚衬实,夸张地写出了蜀道之高危;“六龙回日”“扪参历井”是诗人的想象,说蜀道的高危难行。
3.诗人给这个蜀道“畏途”营造了怎样的气氛?(读第2段)
(1)“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渲染了悲凉凄清的气氛,写出了旅途的孤寂可怕。
(2)“连峰去日不盈尺……万壑雷“渲染了惊险的气氛,诗人用夸张的手法,由静而动,写蜀道山水险恶,让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
4.诗歌最后一段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联系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
(1)极言剑阁易守难攻的险要形势。
(2)杀人如麻的残酷现象。
(3)劝友人早还家。
意图:要严防野心家据此造反(发难),搞地方割据。
在风云变幻,险象丛生的惊险氛围中,最后写到了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30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目的在于劝人引以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双关语句,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为诗篇增加了现实的内涵、深厚的意蕴。
(六)全诗的结构总结
七、诗歌小结
1.一个主旋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两处用典:①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语出汉代杨雄的《蜀王本纪》)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语出晋代张载的《剑阁铭》)
3.三种主要情感:①表达对国事的深切忧虑和关切。②表达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③表达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
4.四种主要的写作手法:
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的不可逾越之险阻。——开辟之难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度越之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夸张渲染:“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古木荒凉、鸟声悲凄,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安居之难
八、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⑴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简要评析一下本诗的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戍边战士的赞扬和战士杀敌报国的决心。
(2)手法是反衬和用典。用典,就是指用“折柳”一典。所谓反衬,在本诗中有两处:
①用环境的荒凉来反衬战士的杀敌报国的英勇精神。
②用战士的思乡之情来反衬战士的戍边为国的情操
李白《蜀道难》导学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诗基本内容及其寓意;
2.感悟并品味诗人热烈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3.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1.诗的寓意
2.诗的风格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讨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设想:
1.由温习李白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导入。
2.由背诵李白诗歌竞赛导入。
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1.释题:
“蜀道难”,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初年,从诗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唐朝,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意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变乱的可能。诗中强调“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就是指此而言。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六说:“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途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孟《本事诗高逸》载“李白初至长安,贺知章往访,见《蜀道难》:‘称欢者数四,号为谪仙。’”《唐摭言》第七卷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另外,此诗曾收入殷璠所选《河岳英灵集》,其书据近人岑仲勉考证,编于天宝四年或十二年。由此故知,《蜀道难》是安史之乱前的作品,大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初诗人在长安之时。
2.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先世隋时因罪徙西域。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约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之青莲乡。李白自青年时,即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安史之乱发生,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牵累,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李白性格豪迈,向往于建立功业,对唐玄宗后期权贵当国,政治腐化,深为不满。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
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歌,现存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
3.范读全诗(或师范读,或指名范读)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特别注意读准节奏、语气,可轻声跟读。读出感情,读出思想,读出气势。
读前指导示例:
(1)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噫吁嚱”是复合叹词,须一气读出,中间不得停顿。“危乎高哉”亦当一气读,“乎”有延长音。“之”“于”皆当轻读。)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表示极短的停顿。“有”有余音。“之”轻读。)
(3)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后声断气不断。“∥”表较长停顿。)
(4)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轻读。)
4.读准字音。
噫吁嚱(yīxūxī)鱼凫(yúfú)秦塞(sài)喧豗(huī)
石栈(zhàn)猿猱(náo)扪(mén)参(shēn)历井
抚膺(yīng)巉(chán)岩飞湍(tuān)崔嵬(cuī wéi)
砯(pīng)崖万壑(hè)峥嵘(zhēng róng)
吮(shǔn)血咨嗟(zī jiē)
三、疏通诗意
第一段:
1.噫吁戏,危乎高哉(高)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比)
3.西当太白有鸟道(挡)
4.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沟通相连)
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使动用法,使……回转)
6.猿猱欲度愁攀援(越过)
7.青泥何盘盘(多么)
第二段:
1.但见悲鸟号古木(只)
2.雄飞雌从绕林间(跟随)
3.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动用法,使……凋谢)
4.连峰去天不盈尺(离)(满)
5.枯松倒挂倚绝壁(靠)
6.飞湍瀑流争喧豗(急流)
7.砯崖转石万壑雷(拟声词)
第三段:
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人)(挡,把守)
2.所守或匪亲(同“非”)
3.朝避猛虎,夕避长蛇(互文见义)
4.锦城虽云乐(虽然)
5.侧身西望长咨嗟(深深)
四、整体把握。
1.整体感知
(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句?
明确: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结构内容
第一节,道蜀道来历,状蜀道高峻——感叹蜀道的高峻难行。
第二节,写景物凄清,状山水险恶——感叹蜀道的艰险可畏。
第三节,摩剑阁之险要,想杀人之惨景——叹战祸之烈,有申戒之意。
2.诵读成背。
我们学习诗歌的终极目标是把诗歌融入到自己文化血脉中,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前提是必须把诗歌背下来,并不断咀嚼它,直到“使其言皆出于我之口,使其意皆出我之心”。(朱熹)
大家一定都听过“滥竽充数”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大家来做一回东郭先生,看我们的“滥竽”能不能吹奏出美妙的乐曲,把《蜀道难》给背下来。
(1)给学生2分钟自由背书。
(2)背书接力
①先叫一个同学背,当背不下去时,请其他会背的同学接着背;当全体学生都不会时,教师给以提示。
②此游戏重复3-4遍
五、重点感悟
1.奠定全诗抒情基调的诗句是什么?
明确:“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是一个感叹句,也是贯穿全诗的主旨句。它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含有丰富的咏叹意味。它在诗中先后出现三次: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诗人的思想、情感尽在“三叹”之中。
2.作者写《蜀道难》,有无深刻的寓意?
明确:关于本诗寓意,历来解释纷纭,莫衷一是。
一说:剑南节度使严武加害房琯、杜甫,这首诗系为担心房、杜安危而作。
二说:为讽刺章仇兼琼而作。按:章仇兼琼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至天宝五载(746)期间任剑南节度使,是个善于媚上取宠的人,没有反叛中央朝廷的行经。因此说缺乏根据。
三说:为讽刺唐玄宗在安史之乱中幸蜀而作。此说也属臆测。
3.讨论:明人胡震亨在《李诗通》中对以上三说曾予批驳,且自创新说云:“……愚谓《蜀道难》自是古相和歌曲,梁、陈间拟者不乏,讵必尽有为而作?白蜀人,自为蜀咏耳。言其险,更著其戒,如云‘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风人之义远矣。必求一人一时之事以实之,不几失之凿乎?”对此说,你持何态度?
点拨:不妨结合此诗具体内容,尤其是第二、第三节内容加以思考。
明确:胡震亨的说法很有道理,“言其险,更著其戒”,七字尤其下得准确。如据文直解并联系安史之乱前后蜀地动乱频仍的情形,就可以看出诗人的用意很可能正是这样。
4.诵读全诗,感悟其思想内容。
第二课时
一、诵读全诗,突破难点
1.回顾旧知,指名表情诵读(配乐)
2.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曾这样评论这首诗:“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唐诗别裁》)对此,你怎样看?(讨论,交流)
明确:这段话既形象又概括,涵盖的内容很多,但主要是就《蜀道难》的艺术特色而言的。
3.《蜀道难》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讨论,交流)
明确:章法灵活,气象宏伟。
先说章法灵活。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又称反复)。主旨句凡三见: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由此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这样的章法可称灵活巧妙,也就是沈德潜说的“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
再说气象宏伟。读这首诗,如从画廊经过一般,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接连不断地出现在你的眼前,它们那阔大的意境,那逼人的气势,使你怵目惊心,叹为观止。
二、拓展迁移,鉴赏美点
4.这首诗中有许多精美诗句,你能就你最喜欢的诗句,作一简要的赏析吗?(讨论,交流)
点拨:仁者可见仁,智者可见智,不强求一致。
明确:①“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秦蜀之间,重山叠岭,一览无余。
地貌之雄奇,世之罕见。
②“地崩山催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想钩连”——五丁开山的故事栩栩如生,神力和人工的伟大由此可见!
③“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一幅神气而美妙的画面:六龙拉着太阳车被挡住,不得不绕道而行;急流被大山所阻激起无数旋涡!极言山之高大。
④“清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言登山之难,壮山之高大。如一组镜头,从眼前闪过。这是奇特的想象,这是蒙太奇的手法。
⑤“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途中所见景物,画面如此凄清,使人感到孤寂可怕。
⑥“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画面极为惊险,使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
小结:如此多的画面此隐彼现,其境界之阔大,自不待言;且无论写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确非他人可及。再从总体来看,其变化之速,愈变愈奇,又往往出人意料,使人目不暇接,故沈德潜云“起雷霆于指顾之间”,岂虚语哉!
三、研究性学习:
1.结合我们学过的李白的诗歌,再查阅相关资料,就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及其表现手法作一探讨。
2.李白是投江自尽的。这样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个性格豪放的诗人,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种归宿呢?你能从他的生平和诗歌中找到答案吗?
要求:①选做一题;
②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③可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
李白《蜀道难》导学案 篇6
教学目标:
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本诗进行赏析,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难点)教学方法:朗读法、串讲法、探讨法。
教学时数:
2
新课导入:
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他就是李白。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往访,看到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他看完了之后,大叹一声:“李白不是人,你是仙人被贬谪到人世上了啊”,所以李白被我们尊称为“诗仙”,那么这首给李白带“诗仙”美誉的《蜀道难》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
知识链接:
1、作者及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 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
2、课题简析。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乐府解题》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均为蜀山名)之阻。”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特点。
梳理探究:
一、 朗读
诵读提示
乐府诗大多具有咏叹的意味。这首诗言蜀道之险,有“风人之义”,咏叹的意味尤浓,诵读时必须把握这个基调,才能再现诗中的意境。下面试分层加以解说:
1.“噫吁……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 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这是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是惊异之辞。“危”“高”,一义重出,极言蜀道高峻。“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2.“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当用叙述调读。“蚕丛”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西当”两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应当读得轻而平缓。最后两句为正意所在,应着意加以渲染,如同亲眼见到那怵目惊心的场面,表明蜀道的开通是一件惊天 动地的大事。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
这一层紧承上文,写蜀道的.高峻,含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当用咏叹调诵读。“上有”二句从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要读得慢些,使听者产生视线移动的感觉,重音要落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二语上。“黄鹤”二句,有徒唤奈何之情,读后可稍作停顿,为下文蓄势。最后四句近似特写,专叙人在青泥岭上行走的情形,读时须有身历其境的设想,“百步九折”“扪参历井”二语可重读,速度不宜快,至“仰胁息”作一顿,再读末句并作较长停顿。
4.“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
诗题下未注明送何人入蜀,所以这里的“问君”无妨假定实有其人,可以读得亲切一些。将行而问“何时还”,已有不可行之意,重音要落在“不可攀”三字上,当用劝说的语气读。以下四句借鸟声渲染旅途中悲凉凄清的氛围,读时要放低声调,有千里孤身之感,至“愁空山”徐徐而上。然后用感喟的语调读主旨句 ,至“凋朱颜”略作一顿,以示意犹未尽。
5.“连峰去天不盈尺……胡为乎来哉!”
二、诗歌整体感知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汪洋捭阖,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
诗的开首4句是全篇的总纲,以后按蜀道的由来、历史,蜀道沿途各处高峻、阴森、险恶和动荡不定的社会情况等内容次第写来,镜头一组比一组惊心动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反复叠现吟唱,作者以酣畅淋漓的笔墨,创造出了一个神奇惊险、雄健开阔的高远境界,使全诗的情感始终处于高昂、澎湃之中,回旋激荡,余韵悠长。
四、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
提问背诵而导入新课。
朗读课文在学生朗读时,提请注意诗歌的章法、气象、基调。请朗读好的学生进行朗读。
二、鉴赏诗歌章法
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又称反复),主旨句凡三见: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这并非简单的重复,因为它每出现一次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
三、鉴赏诗歌气象
读这首诗,如从画廊经过一般,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接连不断地出现在你的眼前,它们那阔大的意境,那逼人的气势,使你怵目惊心,叹为观止。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在诗人的想像中,他仿佛将秦蜀之间重山叠岭千里不绝的图景一望无余。如此雄奇的地貌,真是罕有其匹啊!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16个字就将民间传说中关于五丁开山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出来,使我们仿佛听到了五丁拽蛇时的大声呼喊以及随后一声使山河改观的巨响,也仿佛看到无数勇敢的人在高山上开辟道路、架设栈道的情形,不禁要赞叹神力和人工的伟大!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这是诗人想像自己在蜀道中的所见:当仰望眼前的最高峰时,他看见六条龙拉着的太阳车被挡住,不得不绕道而行;再俯视下面,只见波涛汹涌的急流为大山所阻而激起无数的漩涡——这幅画又是多么神奇而美妙!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是诗人设想自己沿着盘山道攀登青泥岭的情形。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是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这很像一组摇镜头,而有趣的是后一幅:诗人从星星中间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它们,看看是个什么样子。这是何等奇特的想像!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是诗人设想游者在途中所见到的景物。画面是凄清的:鸟鸣,使山林显得更加幽静,像原始森林一样荒寂无人。跟此前的画面相比,色调是变了,也表现了蜀道景物的多样,但气氛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是一幅极其惊险的画面,与上文着重写蜀道之高不同。连峰绝壁,砯崖转石,都会危及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故下文云“其险也如此”。
如此多的画面此隐彼现,其境界之阔大,自不待言;且无论写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确非他人之可及。再从总体来看,其变化之速,愈变愈奇,又往往出人意料,使人目不暇接。
鉴赏诗歌基调
四、小结
这首诗以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贯穿始终,已经显示了它的咏叹基调。统观全诗,诗人之叹有三: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这三叹其实也蕴含在诗人的具体描写和抒情直白中。例如“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这是叹蜀道之高,因为黄鹤之飞至高,猿猱动作最灵,二者皆不得过,人又何能翻越?再如“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这是叹蜀道之险,用劝游者的口吻写出,意味尤为深长。又如“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是叹蜀中战祸之烈,诗人用具体描写方式,再现了“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的图景,有不忍目睹之意。
李白《蜀道难》导学案 篇7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扫除字词障碍,初步品位词语的妙用
过程与方法:理清课文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重点难点
重点:扫除文字障碍
难点:理清课文思路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蜀道难
李白,浪漫主义诗人,读李白诗,我们惊诧于他才思的绮丽,字里行间,带有一股飘忽飞逸的神仙气息。在他的诗里,李白抖去了一切凡世的尘土,完全恢复了他仙人的姿态:上穷碧落下黄泉,他的`神思在世界的每一度时空中毫无拘束地游行。今天,让我们再次追随诗仙,一起神游《蜀道难》
活动2【活动】检查预习
鱼凫fú 石栈zhàn 猿猱náo 萦岩峦yíng 扪参mén
抚膺yīng 飞湍tuān 喧豗huī 凋朱颜diāo 砯崖pīng
活动3【讲授】讲授
(三)文学知识
1、作者:李白
李白(701-762),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官至供奉翰林,性格豪放,感情奔放。形成了他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艺术风格。
诗仙李白从二十四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离开四川之后,便浪迹天涯,四海为家了。直到他六十二时仙逝。一生在中华大地留下了不少足迹。所到之处,留下了不胜枚举的动人华章。
李白是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报负。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扬奋发的典型音调。
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著特征是:
满腔的热情倾注于描写的对象中
意象常常超于现实
大胆的夸张
2、后人评价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杜甫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寻李白》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饮中八仙酒》
(四)整体感知
1.字词正音
2.听朗读带
3.诵读课文
4.蜀道方位图
长安——阳平关(洛阳)——剑阁——程度(锦都)
古蜀道: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起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
(五)鉴赏第一自然段
重点字:开国何茫然:……的样子
尔来四万八千岁:那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回旋、倒流
青泥何盘盘:形容山路曲折盘旋
百步九折萦岩峦:围绕
扪参历井仰胁息:摸
以手抚膺坐长叹:胸口
词类活用: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转/调头
猿猱欲度愁攀援: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为……发愁
古今异义:可以横绝峨眉巅:古义:渡、越;今义:断绝、穷尽、走不通
特殊句式: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状语后置句)
【李白《蜀道难》导学案】相关文章:
《蜀道难》导学案04-20
《蜀道难》 导学案11-10
《蜀道难》的导学案03-29
李白《蜀道难》学案04-17
《蜀道难》的导学案及赏析04-17
《蜀道难》 导学案3篇11-11
文言文《蜀道难》导学案04-17
《蜀道难》导学案及练习题04-19
《蜀道难》高中语文 导学案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