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中《蜀道难》课后题答案
蜀道难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蜀道难》课后题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蜀道难》课后题答案 1
一、积累运用
1.与“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B.奚以知其然也
C.但见悲鸟号古木
D.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解析】选B。B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A、C、D三项为状语后置句,另C、D两项也是省略句。
2.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问君西游何时还”,这里的君是指入蜀的友人。
B.“又闻子规啼夜月”,暗含古代蜀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即子规)的典故。
C.作者描绘“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是借景抒情的写法。
D.作者大肆渲染了旅愁及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目的在烘托入蜀友人的感受。
【解析】选D。作者并未谈及友人的感受。
3.对《蜀道难》这首诗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的特点,以展示蜀道之难。
B.这首诗融贯着诗人的浪漫主义激情,主要表现在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用奇特的想像让景色带上浓郁的主观色彩,赋予诗人情感的气质。
C.这首诗以七言为主,其余是散文化的杂言,句式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了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
D.殷璠编的《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是因为李白在这首诗中创制了新乐府的诗歌形式。
【解析】选D。这首诗不是新乐府的诗歌形式。
4.名句填空。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愁空山。
(3)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猿猱欲度愁攀援
(2)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
(3)砯崖转石万壑雷
(4)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二、阅读《蜀道难》第一段,完成1~4题。
1.作者在这一段中写“尔来四万八千岁”这一时间概念,用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写时间是为了说明古蜀国历史久远,这么长时间不与秦塞相通,足见蜀道之难。这样写时空杂糅,烘托蜀道的艰险。
2.作者开篇即慨叹蜀道“危乎高哉”,对下面行文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样感叹一句,是为引出下文写太白鸟道、天梯石栈、高标回川、扪参历井。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了夸张手法、衬托手法。诗人紧扣“高”“危”,用夸张手法把崇山峻岭峭壁巉岩间的蜀道写得惊心动魄、令人望而生畏:山高得连黄鹤也飞不过,猿猴也愁于攀援。同时又借“鹤”“猿”来侧面衬托,暗写人行走之难。
4.本段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一问注意结合原诗进行分析。第二问注意神话本身的意义及作者的用意。
答案:分三层:第一层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状况,已寓高山阻隔之意,“四万八千岁”为夸张叙述;第二层描述秦蜀之间重山叠岭的地貌,“有鸟道”寓无人行之意;第三层叙述蜀道来由。
作用:表现人和自然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
三、阅读《蜀道难》中的诗句,完成5~8题。
5.李白运用丰富和奇特的想像,充分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请结合选文的诗句,分析诗人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有……攀援”四句写的是“面”,即蜀道的整体形象;“青泥……长叹”四句写的是“点”,即青泥岭的情况,这是点面结合。
6.诗人给“畏途”营造了凄清、惊险的气氛,请对此作简单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但见”四句渲染了凄清的气氛;“连峰”四句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7.结合选段,概括古老蜀道的特点。(不超过1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逶迤千里,峥嵘高峻。
8.结合所选的两段,分析《蜀道难》的语言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奔放、散文化的语句。使用设问句、感叹句和排比句式,语势参差,错落有致,又极其酣畅。
9.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另选两个人物,并化用其作品(不必完全引用),补写两个句子,做到内容连贯,句式一致。
是中国人,就有权利向上帝要一座山。杜甫需要一座泰山,让他领略“一览众山小”的豪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主席需要一座井冈山,让他胸有“凌云志”,夺取建立新中国的胜利。
答案(示例):李白需要一座天姥山让他追求“日月照耀金银台”的光明与自由苏轼需要一座庐山让他认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
高中《蜀道难》课后题答案 2
一、这是一首乐府诗,以七言为主,却有不少杂言句,节奏多变化,与散文句法相似。试给下面的诗句划分节奏,朗读几遍,说说它们对本诗的风格起什么作用。
1.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3.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4.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解题指导
这首诗较长,且内容有一定难度所以先设计此题,目的是使你初步适应这首诗节奏的变化。在完成本题时你一定要朗读几遍,读出一点韵味来。但要注意:不要把这些句子读成散文,这对领会诗人炽烈奔放的感情和飘逸的风格极为必要。这是一首杂言体诗,但跟其他诗人的这类体裁作品和李白的另一些这类体裁作品(如《将进酒》《梁甫吟》《庐山谣寄卢待御虚舟》等)相比,都有显著的不同。这不同就在于:其中的某些句子,如练习中所列举的,如果孤立地看,确属散文句。但我们不这样称它们,因为它们毕竟是诗的整体中的一部分,只能说它们是散文化的诗句,或句法与散文近似。这当然不能随意而为,没有李白那样的气概,那样的英才,是驾驭不了的。
参考答案
这些诗句都仿佛是诗人在炽烈感情的驱动下,不能自已,脱口而出,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奔放豪迈的风格。
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它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
解题指导
这道题是为鉴赏诗的内容设计的。重点是前一问,后一问是对前一问的补充,意思是可以从形式入手鉴赏诗的内容。因此在完成本题时,你可以先思考后一问,然后分析“蜀道之难”一句的含义。此题有一定的难度,你最好先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并了解诗的大意,在此基础上完成本题。李白善于从民歌中吸取养料。这首诗中“一咏三叹”的写法,明显地是对《诗经》中复沓形式的继承,同时又有很大的发展。这一特点同你已学过的《君子于役》《无衣》等相同。
参考答案
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又称反复),主旨句凡三见: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这并非简单的`重复,因为它每出现一次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
三、回答下面的'问题,体会诗人热烈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1.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2.细读“上有六龙回日……坐长叹”这几句,说说诗人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3.诗人给这个“畏途”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4.写剑阁的那一段包含哪些内容?联系当时的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
解题指导
这道题共含四小题:前三小题用于鉴赏诗的艺术特色,是按照课文段落顺序命题的,完成本题时,你可以就诗论诗。其中第一题涉及诗人的夸张叙述和运用民间传说的写法,重点是第二问;第二题涉及点面结合的写法和夸张的运用,也表现了诗人想象的丰富和奇特;第三题涉及细节的运用和夸张写法;第四题涉及诗的寓意,应当联系全篇内容和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答案
(1.第一问:分三层:第一层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已寓高山阻隔之意,“四万八千岁”为夸张叙述;第二层描述秦蜀之间重山叠岭的地貌,“有鸟道”寓无人行之意。第三层叙述蜀道来由。第二问:表现人和自然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
(2.①“上有”四句写的是面即蜀道的整体形象;“青泥”四句写的是“点”,即青泥岭的情况,这是点面结合。②“六龙回日”“扪参历井”是诗人的想象。
(3.“但见”四句渲染了凄清的气氛;“连峰”四句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4.这一段再现剑阁的险要景象,表明其易守难攻的特点。诗人这样写的意图是告诫西游的人:剑阁既为蜀之门户,形势又如此险要,自然易生军事叛乱,决不可久居蜀地。)
四、背诵这首诗
解题指导
背诵这首诗首先要分析清楚其内容、结构。认真朗读后,你会发现:第一段作者先感叹蜀道高而难行,继而介绍蜀道开凿之艰难,最后极写其高峻。第二段再叹其险,先后从侧面的景物凄清,与正面的山水险恶描写来突出其可畏。第三段从战争的角度慨叹其险,从剑阁的险要,写到杀人的惨景。最后再现主旨句,实有申戒之意。
【高中《蜀道难》课后题答案】相关文章:
《蜀道难》课后题答案09-27
《蜀道难》阅读训练题及答案04-17
化石吟课后题答案03-25
化石吟课后题及答案03-27
《蜀道难》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08-01
《题西林壁》课后习题及答案11-03
兰亭集序的课后题答案03-22
兰亭集序课后题答案04-13
鱼我所欲也课后题答案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