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的夸张艺术

时间:2024-06-08 04:46:06 春宁 蜀道难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蜀道难》的夸张艺术

  《蜀道难》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诗作。此诗袭用乐府旧题,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蜀道难》的夸张艺术,欢迎阅读!

《蜀道难》的夸张艺术

  《蜀道难》本来是乐府古题,李白之前有很多诗人以此题作诗,所咏的也是蜀地山川之险,然而他们的诗歌大都简短单薄,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随着漫卷的风沙一起湮没无迹了,只留下寥寥几篇。而李白的《蜀道难》却犹如璀璨的星辰,从古至今一直悬挂在高高的苍穹之上,仍旧放射着耀眼的光芒。一个题目,相同题材,许多人去写,难免会千人一面,落入俗套。而李白却可以另辟蹊径,独树一帜,有一点是不能不提到的,那就是夸张的运用。

  一、夸张的数字

  读李白的诗给人一种从地上倏忽之间飞入云端的感觉,这是因为李白经常会在诗里用一些夸张的数字。在《蜀道难》中,李白仍旧保持了一贯的风格。“尔来四万八千岁”说的是古蜀国开国至今所经历的年代,可谓茫然久远。扬雄说蜀国古史三万四千年,而李白嫌夸张得不够,又加上了一万四千年,夸张到了极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此处说一百步的山路要拐上九个弯,这里说九不是一个确数,言其多,可见青泥岭的蜿蜒曲折。“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此处用了两个数字作对比,可以看出剑阁的险要,易守难攻。

  二、夸张的意象

  在这首诗里面,李白选取了大量的意象来构架诗歌,有神话故事,有自然景物。如“六龙回日之高标”,说的是蜀道山峰,直插云霄,成了太阳轮回的坐标,言其高耸峻峭。“飞湍瀑流”“砯崖转石”,所发出的声音喧闹如同轰鸣的雷声,言其险。这些意象的选取,主要是为了反衬蜀道的险峻难行,突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把这些意象设定在一定的话语情境里面,运用夸张的手法,淋漓尽致地摹写了蜀道之难。

  三、夸张的意境

  李白主要选取了两个场景进行细致描摹:一个是青泥岭上,另一个是古木林间。时间都是夜晚,更加突出了蜀道的艰险。青泥岭上的道路曲折难行,行人紧张得不敢喘息。树林子里,古木参天,只是听见悲鸟在古树上号叫,杜鹃在林间悲鸣,尽显落寞、凄清之情。

  四、夸张的情感

  自古以来,《蜀道难》的主题就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但从诗的本身来看,这首诗的写作意图仅仅是为了送别友人入蜀而作。古人写过大量的送别诗,在诗中表达的意思往往是要记住以往的情意,不愿意让朋友离开,还有对朋友的祝福。李白在《蜀道难》里,也表达这些意思,如“问君西游何时还”“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这些句子,都明确地希望自己的朋友快些回来,不要在蜀地耽搁太久。不过,这种情感读起来就过于夸张。朋友要远行,送别时只要说一些保重的话就可以,而李白却不惜用夸张的手法把蜀道描写得让人难行,蜀地的兵燹如虎如蛇,让朋友畏难不行,从而达到挽留的目的。

  蜀道难字词解释

  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1)黄鹤:黄鹄(Hú),又名天鹅,善于高飞。尚:尚且。得:能。猿猱(náo):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类。

  (2)青泥:青泥岭,在今甘肃徽县南,陕西略阳县北。《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二:青泥岭,在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即今通路也。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盘盘:曲折回旋的样子。百步九折:百步之内拐九道弯。萦:盘绕。岩峦:山峰。

  (3)扪参历井:参、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叫做分野,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扪:用手摸。历:经过。胁息:屏气不敢呼吸。膺:胸。坐:徒,空。

  (4)君:入蜀的友人。畏途:可怕的路途。巉岩:险恶陡峭的山壁。

  (5)但见:只听见。号古木:在古树木中大声啼鸣。从:跟随。

  (6)子规:即杜鹃鸟,蜀地最多,鸣声悲哀,若云不如归去。《蜀记》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杜宇化为子规。子规,鸟名也。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这两句也有断为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的,但不如此文这种断法顺。

  (7)凋朱颜:红颜带忧色,如花凋谢。

  (8)去:距离。盈:满。

  (9)飞湍(tuān):飞奔而下的急流。喧豗(huī):水流轰响声。砯(pīng)崖:水撞石之声。转,转动。 壑:山谷。

  (10)嗟:感叹声。尔:你。胡为:为什么。来:指入蜀。

  总结:李白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

  《蜀道难》表现手法

  李白的诗篇是继屈原的辞赋之后,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又一座高峰。

  在《蜀道难》这首诗中,诗人从古老的历史,高峻的峰岭,崎岖的山路,悲凉的环境,险恶的政治形势等各个方面,淋漓尽致地描画了蜀道之艰险,为我们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其中,融贯全篇的则是诗人高昂的浪漫主义的激清。在这首诗中,其艺术表现手法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李白笔下的形象往往是个性化的,具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

  面对美丽的大自然,他不是漠然地观看,而是极力热情地赞叹。“上有六龙回首这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洄川。黄鹤欲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这里,诗人从“六龙回首”之山写到“冲波逆折”之水,描绘出山势之“高”“险”,又用黄鹤不得过、猿猴愁攀援从反面衬托。不难看出,即使诗人具体地描绘,却也虚实相间,想象与夸张结合,既突出了蜀道之难,又为下文做了铺垫:面对如此险峻的大山,黄鹤、猿猴都无能为力,人又该如何?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诗人好似一个高明的摄像师:开始是群山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接着是一个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紧接着是一组快镜头,急流、瀑布、悬崖、转石,从眼前飞快地闪过,耳畔是瀑布冲击岩石发出的雷鸣般的声音,使人魂飞魄动、目不暇接;使人忘却了现实,跟随作者徜徉于蜀道,感受蜀道奇丽的风光,让自己的心跟着诗人的节拍一起跳动。

  二、李白诗歌中的意象往往是超越现实的

  他很少对生活过程做细致如实的描绘,而是驰骋想象于广阔的空间,穿插以历史、神话、梦境、幻境和大自然中的景物,捕捉许多表面上看来互相没有联系的意象,构成一幅幅动人心魄的图画,表现跌宕起伏的感情。在《蜀道难》中,诗人从古老的历史谈起,插入五丁开山的神话:“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兵死,然后天梯石栈钩连。”诗人根据历史传说,用夸张的笔墨写出了蜀国被阻岁月之漫长和蜀道之不可逾越。接着作者又引出了五丁开山的神话:“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不但突出了蜀道之艰难,而且为古第蜀道增添了神奇的色彩。在这几句诗中,诗人的思绪是游离的、漂缈的,他驰骋想象于广阔的空间,穿插以历史潮流和神话传说,运用独特的匠心,构成了一幅幅惊心动魄的图画,虽没有具体写蜀道,但那天梯、石栈相互钩连,曲折、逶迤于高山之中的远影已依稀可见。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在这一小节中,诗人选取中心意象杜鹃鸟,而其他意象古林、月、山似乎都只为它服务。这一组意象都极富感情色彩,使得诗人笔下的景物也带有了浓厚的主观感情色彩,表现出十分深远的意境,渲染了蜀道上空旷、苍凉、寂寥的环境氛围。再加上绝壁上倒挂的“枯松”,“冲波逆折”的回川,“扪参历井”的青泥岭,参天的古木,丛林中飞来绕去、悲鸣“不如归去”的杜鹃鸟,这一切尽管为我们描绘了蜀道的自然景象,却让我们如身临其境,意象的审美功能被充分地开发出来,在视觉上自觉地组成画面,并且这画面来自心灵层面。让我们随着满怀激情的诗人,由生活实境而转入审美情境,情绪也随之而起伏、动荡。

  三、李白的诗歌夸张大胆而又易于为人们接受,想象丰富奇特而又富有个性化

  在诗中,诗人一开始就发出惊叹:“噫吁嚱!危呼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噫”“吁”“嚱”本来是三个独立的叹词,诗人把它们连在一起使用,加强惊叹的语气和感情。惊叹之余,紧接着叠用“危乎”“高哉”两个同义词语,突出蜀道之险峻。接下来,作者用一个极为通俗也极夸张的比喻——“上天”,来说明攀援蜀道的艰难程度。“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诗人无限感慨:青泥岭上的山路是多么曲折啊!走了一百步,就跟着山峦绕了那么多弯。青泥岭是多么高啊!高得似乎一伸手就能摸到星星,人连气都喘不过来了,只有坐下来抚胸长叹,哎呀,真令人胆颤心惊哪!“连峰去天不盈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都是明显的夸张,但又不失于险怪,让人易于接受。这些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有力地突出了蜀道的艰险,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人读后仿佛进入了神话世界,又好似置身于高山之巅。

  四、回环反复、一唱三叹也是本诗的一个特点

  诗的开头以“噫吁嚱!危呼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惊叹,为这首伟大的乐曲奠定了基调;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也是这曲雄壮豪迈的进行曲的主旋律,时时回荡在听众的耳畔。中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主旋律在这里第二次显现,既回应开头,又领起下文,同时也渲染了环境气氛,诗人的感情也越来越激动!结尾,诗人又一次发出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在诗中三次出现,一唱三叹,使这首雄壮的进行曲的主旋律时时激荡在听众的心田,一曲终了,余音袅袅,缭绕不绝,产生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也使整首诗读来有一种节奏美。

【《蜀道难》的夸张艺术】相关文章:

李白诗歌的夸张艺术06-01

蜀道难艺术特色分析03-28

蜀道难的艺术效果分析05-16

《蜀道难》的思想和艺术03-26

《蜀道难》艺术手法赏析06-21

李白《蜀道难》艺术鉴赏04-16

《蜀道难》艺术风格05-12

李白诗歌中夸张手法的艺术特色05-17

浅谈李《蜀道难》艺术特色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