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 导学案

时间:2024-08-18 18:09:44 蜀道难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蜀道难》 导学案

《蜀道难》 导学案1

  【学习目标】

《蜀道难》 导学案

  1.整体感知全诗的内容,把握其意境,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2.熟读成诵,仔细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学习重点】

  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学习难点】

  诗歌内容的鉴赏

  【自学质疑】

  1、走近作者

  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美誉。诗风雄奇豪迈,感情奔放,幻想丰富,形象鲜明,是我国诗歌史上继屈原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2、关于蜀道

  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

  3、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目的

  唐代孟棨的《本事诗》和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都记载李白初到长安会见贺知章,出示《蜀道难》,博得“谪仙”雅号的事。可见这是李白的一篇习作,大抵以驰骋文采为高,未必有什么寓意。李白年轻时多模仿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诗文,以超越古人为能事。杜甫曾论李白诗说:“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从诗意来看,这是一篇送友人入蜀的诗歌,大约作于唐天宝初年。同类题材的作品在李白集中还有五言律诗《送友人入蜀》和《剑阁赋》,可以相互印证。因为贺知章的赏识,李白名声大振,从此奠定了“诗仙“的地位,《蜀道难》可以说是他的成名作。

  4、李白《送友人入蜀》

  见说蚕从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5、李白《剑阁赋》

  咸阳之南直望五千里,见云峰之崔嵬。前有剑阁横断,倚青天而中开。上则松风萧飒瑟,有巴猿兮相哀。旁则飞湍走壑,洒石喷阁,汹涌而惊雷。

  送佳人兮此去,复何时兮归来?望夫君兮安极,我沉吟兮叹息。视沧波之东注,悲白日之西匿。鸿别燕兮秋声,云愁秦而暝色。若明月出于剑阁兮,与君两乡对酒而相忆。

  【整体感知】

  《蜀道难》原本是乐府古题,属《相和歌辞瑟调曲》。李白之前的古辞,也多咏蜀地山川之险。如南朝陈著名诗人阴铿的《蜀道难》云:“轮摧九折路,骑阻七星桥,蜀道难如此,功名讵可要。”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奇丽险峻的山川景色,诗歌充满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蜀道难》的结构回环往复。诗的开篇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击主题,为全诗定下基调。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形成了以此为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

  【我的疑问与思考】

  【合作探究】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出现了三次,对诗意的转折和抒情的变化有什么作用?

  2、诗的开篇是如何叙述蜀道的悠久历史?为何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

  3、阅读“上有六龙……坐长叹”几句诗,说说诗人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

  4、诗的第二节中,诗人给这个“畏途”营造怎样的气氛?

  5、“连峰去天……万壑雷”几句描写好在哪里?

  6、如何理解最后一节诗的内容?

  7、如何理解这首诗的主旨?

  8、如何把握本诗的艺术特点?

  【检测反馈】

  噫吁嚱()鱼凫()秦塞()

  石栈()猿猱()扪参()

  抚膺()巉()岩喧豗()

  飞湍()砯()崖崔嵬()

  吮血()咨嗟()

  二、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

  (1)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3)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4)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猿猱欲度愁攀援

  (2)雄飞雌从绕林间

  (3)使人听此凋朱颜

  (4)砯崖转石万壑雷

  (5)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危()乎高哉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3)开国何()茫然

  (4)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

  (5)黄鹤六飞尚()不得过

  (6)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7)连峰去()天不盈()尺

  (8)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9)所守或()匪亲

  参考答案

  一、

  噫吁嚱(yīxūxī)鱼凫(fú)秦塞(sài)

  石栈(zhàn)猿猱(náo)扪参(ménshēn)历井

  抚膺(yīng)巉(chán)岩喧豗(huī)

  飞湍(tuān)砯(pīng)崖崔嵬(wéi)

  吮血(shǔn)咨嗟(zījiē)

  二、

  (1)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3)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4)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三、

  (1)猿猱欲度愁攀援(为动用法,为……发愁)

  (2)雄飞雌从绕林间(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雄鸟,雌鸟)

  (3)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动用法,使……凋谢)

  (4)砯崖转石万壑雷(名词作动词,冲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滚动)

  (5)侧身西望长咨嗟(名词活用作状语,向西)

  (6)朝避猛虎,夕避长蛇(都是名词活用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危:高(2)于:比(3)何:多么(4)当:挡;绝:越过(5)尚:尚且

  (6)但:只;从:跟随(7)去:距离;盈:满、足(8)当:挡(9)或:倘若

  五、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既是作者咏叹的主题,也是诗意转折和抒情变化的标志。它在第一段出现,像晴天霹雳震撼人心,开启出一篇“奇之又奇”的文字;在第二段出现,承前启后:承前面的“畏途巉岩不可攀”,引发后面的“其险也如此”;在第三段出现,曲终奏雅,再三致意,其殷切关心之意,溢于言表。从形式上看,每次呼出这句话,都完成了一种韵律的转换,即抒情、议论和描写之间的交替。

  2、诗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击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先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引传说中蚕从、鱼凫的开国,寓高山阻隔之意,“四万八千岁”为夸张叙述;接着描述秦蜀间重山叠岭的地貌,“有鸟道”寓无人行之意;然后叙述蜀道来由。引五丁开山的传说,表现了人和自然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

  3、①神话传说:以“六龙回日”的传说极言山势高危。②衬托:以“回川”之险正面衬托山势高危。以黄鹤不得飞度和猿猱愁于攀援之情形来反衬人行走难上加难。③夸张:黄鹤不得飞度、猿猱愁于攀援、扪参历井等处运用了夸张的修辞,使蜀道的雄奇险峻得到了充分地体现。④虚实结合:黄鹤不得飞度、猿猱愁于攀援,作者先用虚写的手法来表现蜀道的难行,接着用实写的手法具体表现了青泥岭的难行,以“百步九折萦岩峦”的危险来表现人行走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

  总之,这几句诗作者运用了多种手法极写山势的高危,突出路之难行。

  4、“但见”四句渲染了凄清的气氛,“连峰”四句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5、诗人先烘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诗人一开始写山峦起伏、连峰接天、枯松倒挂绝壁等景物,给人以山势高危使人望而生畏之感;接着写飞湍、瀑流、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山川的惊险,令人惊心动魄,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6、在前两节极力渲染蜀道的高危、惊险的基础上,在这一节中诗人重点从社会的角度极力描写蜀道的凶险,继续对友人施以心理战。如果说高山可以绕过,绝壁可以躲开,那么蜀中要塞剑阁又怎么能回避?它绵延三十多里,群峰如剑,形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化用了西晋左思《蜀都赋》中“一人守隘,万夫莫向”的句子,还有西晋张载《剑阁铭》中“一人荷戟,万夫趑趄”的句子,以此增加对可能出现的恶劣社会环境的预警。“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化用了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句子,诗人借古説今,暗寓了蜀道之难自古而然的意思。“朝避猛虎”四句,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极写蜀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险恶,奉劝友人不可以久居。

  六、本诗的主题是“送友人入蜀”,是沿袭乐府古题的“即事成篇”之作。诗人担心友人旅途艰险,为友人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感到忧虑,并含蓄地寄托了惜别之情。

  七、《蜀道难》是李白的成名作。现存资料表明,李白没有由秦入蜀的经历,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沿长江东下,就再也没有去过。可见《蜀道难》纯系想象之辞。想象之丰富,比喻之奇特,笔法之夸张扬厉,韵律之流转华美,是本诗主要的艺术特色。可结合诗句具体领悟,在此基础上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蜀道难》 导学案2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的寓意。

  2.了解李白的雄放飘逸的诗风。

  3.熟悉诗歌内容,体会李白诗歌的夸张、想像的写作手法。

  学习重点:

  诵读。

  学习难点:

  诗歌内容理解。

  学习时数:

  两课时

  一、作者介绍。

  结合所学知识,或查阅有关资料,为李白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传。(要点:姓名字号,朝代身份,主要经历,代表作品及创作风格,地位评价)

  二、诗题诠释。

  《蜀道难》是古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词的瑟调曲,《乐府古题要解》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之阻。”这只歌曲的内容就是歌咏蜀道的艰难、行旅的辛苦,李白《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而作。

  三、预习要点。

  1.给加点字注音。

  鱼凫()秦塞()石栈()猿猱()扪参()黄鹄()

  巉岩()飞湍()喧豗()砯崖()转石()峥嵘()

  崔嵬()咨嗟()万壑()趑趄()吮吸()

  2.下列词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地崩山崔天梯石栈扪参历井千沟万壑

  B.峥嵘崔嵬冲波递折横绝峨眉壁立千仞

  C.飞湍瀑流猿猱攀援匪亲弗居一夫挡关

  D.磨牙吮血抚赝长叹鹤汀凫渚协从不问

  3.下列词语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A.开国何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渺茫遥远的样子)

  B.扪参历井仰胁息(扪,触摸。参、井均为星宿名,相传为蜀、秦的分野)

  C.凋朱颜(使……凋谢,这里指憔悴)

  D.以手抚膺坐长叹(抚摸着双腿)

  4.对加点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其险也如此也:副词,表示“同样”“也是”。

  B.胡为乎来哉乎:语助词,无义。

  C.黄鹤之飞尚不得过之:主谓之间结构助词

  D.所守或匪亲或:副词,倘若。

  5.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两组是(AD)

  A.开国何茫然/青泥何盘盘B.尔来四万八千岁/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C.西当太白有鸟道/一夫当关D.猿猱欲度愁攀援/悲鸟号古木,愁空山

  6.下列诗句朗读时语气节拍停顿正确的一项是(C)

  A.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B.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C.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D.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7.对下列诗句解说有错的一项(D)

  A.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从古蜀王开国以来,历经四万八千年,不与秦国互通来往。

  B.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手可摸到参星,穿过井星,仰起头屏住呼吸。手抚胸口,坐地长叹。

  C.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飞奔而下的急流瀑布交相喧闹,水冲击山崖,碎石滚滚而下,山谷中响起雷鸣般的声音。

  D.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所守护的人不是匪徒就是亲戚,但是转眼就可能变作豺狼一样的人。

  8.下面是对《蜀道难》一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蜀地时写的,他袭用乐府古题,结合自己所见,并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绮丽惊险的山川。

  B.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了各处山水特点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C.诗人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

  D.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来写景抒情,从蚕丛开国到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9.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沿用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展示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由________入________道路上惊险绮丽的山川风光,展示了祖国壮丽河山的千姿百态,为大自然奏响了一曲________的赞美乐章。同时以山川的险要告诫世人,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某些现象的________。

  A.秦蜀气势磅礴忧虑与关切

  B.蜀秦气势磅礴忧伤与无奈

  C.秦蜀气贯长虹忧虑与关切

  D.蜀秦气贯长虹忧伤与无奈

  四、课堂讨论。

  1.请将全诗分为三层,并概括每层大意:

  第一层:叹山高开路之难。第二层:叹山险行路可畏。第三层:叹蜀地战祸之烈

  2.有人说,《蜀道难》全诗内容可用一个字概括,你觉得是哪个字?并简要评说理由。

  叹。①从诗歌内容看,以感叹山高路难,战祸之烈为主。②贯穿全文的主旨句就是感叹。其它也多以感叹句为主。(亦可提出自己见解,言之成理即可)

  3.开篇“噫吁嚱……难于上青天”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开篇以三个蜀地方言叹词领起,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文奠定了雄放的基调。

  4.作者叙蜀开国历史、说“五丁开山”故事和表现蜀道之难有何关系?

  通过想象、夸张的手法,写出蜀道自古以来就是难以逾越的险阻。

  借助神话传说,为蜀道之难点染神奇色彩。

  5.细读“上有六龙回日……坐长叹”这几句,说说诗人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神话传说、虚实结合、反衬夸张、细节描写

  6.诗中最后写剑阁险峻,战火频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从地势的显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关注,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

  7.“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它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

  ⑴诗的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定下基调。

  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形成了以此为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这就是沈德潜说的.“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

  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主旨句的每一次出现,或前或后总有一个提示内容的“副句”伴随着。主旨句出现了三次:

  ①副句在前,主旨句在后。副句写诗人仰望蜀道时发出的感叹,突出表现了蜀道的高不可测,为下文写太白鸟道、天梯石栈、高标回日、扪井历参张本。

  ②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意在说明蜀道是“畏途”,不可轻易前往。此句有钩连前后两层内容的作用。

  ③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概括了上文的剑阁形势之险和蜀中战祸之烈,跟开篇相照应。以此结束全诗,兴味无穷。

  8.本诗以七言为主,间以杂言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使语言节奏多变,体现了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

  情之所至,脱口而出,不受束缚与限制,有助于情感的抒发,体现了诗人炽烈奔放的情感。

  五、课后巩固。

  阅读《蜀道难》中的下列诗句,完成各题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1.“问君西游何时还?”中的君指的是谁?

  指送别的友人。也可能是虚拟的人物。

  2.第二段中哪一句话起到了勾连前后两层内容的作用?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承上“畏途”,接下“其险也如此”。

  3.第二段话描写了哪些景物?在写景上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

  畏途巉岩,悲鸟古木,夜月空山,接天连峰,绝壁枯松,飞湍瀑流,砯崖转石,如雷壑鸣。

  “但见”四句运用衬托,渲染了苍凉凄清的气氛。

  “连峰”四句运用夸张,渲染了一种惊心动魄的惊险气氛。

  4.结合选段,概括古老蜀道的特点。(不超过10个字)

  逶迤千里,峥嵘高峻。

  5.结合选录的诗段,分析《蜀道难》的语言特点。

  奔放、散文化语句。使用设问,感叹句和排比句式,语势参差错落有致,又极其酣畅。

  六、拓展阅读。

  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送友人入蜀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释】①蚕丛路:蚕丛,传说中蜀国的开国君主。蚕丛路,代称入蜀的道路。②春流:泛指春天水涨,江水奔流。一说指流经成都的郫江、流江。蜀城:指成都。一说泛指蜀中城市。

  ⑴简要分析首联与《蜀道难》首句表达方式上的不同。

  本诗首联只是平静叙述,宛如好友娓娓而谈,感情诚挚恳切。“见说”一词显得委婉。

  《蜀道难》首句是饱含强烈激情的感叹句,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雄奇豪放的基调。

  ⑵具体描绘蜀道“崎岖不易行”的是哪几句?简要分析其中一句。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悬崖峭壁迎面而来,就在人的脸侧重叠而起。云气依傍马头蒸腾升起,人似腾云驾雾。生动表现了山岭的迂回险峻,栈道的狭窄高危。

  ⑶颈联中的“笼”字是评家所称道的“诗眼”,写得生动传神,含义丰满,表现了多方面的内容。你能概括出几点内容?

  ①春林茂盛繁密。②峭崖高耸险峻。③栈道曲折幽深,时隐时现。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七、课外欣赏。

  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蜀道难》 导学案3

  【预习指导】

  独立研读文本《蜀道难》,依据导学案要求,做好标记和勾画。

  【学习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深入了解李白其人,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如章法、意境、声韵等。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诵读品评赏鉴,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3.情感培养目标:让学生走近激情、浪漫、诗性和放达。

  【重点难点】

  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

  2、借助于“剥皮抽筋”法,探究本诗情感主旨。

  3、本诗语言及艺术手法鉴赏,体会李白豪迈飘逸浪漫诗风的形成。

  【情景导学】李白,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他的浪漫主义情怀在他五彩缤纷的山水诗中始终闪烁着奇异的灵光。他眼里的黄河,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他眼里的长江,是“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算不得多么高峻的天姥山,在他的笔下却是“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他以吞吐宇宙的豪气让神思在时空之中毫无拘束地遨游。今天,让我们再次追随诗仙,一起神游《蜀道难》。

  一、作品相关内容简介

  作者生平: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时,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时,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

  作品介绍

  1、《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据《乐府解题》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均为蜀山名)之阻。”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特点。

  2、背景介绍:

  此诗一般认为作于唐天宝初年,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

  二、诵读诗歌,疏通文意并掌握重要的词语意义。

  1、第一段知识点及内容概括:

  2、第二段知识点及内容概括:

  3、第三段知识点及内容概括:

  探究案

  【学习目标】

  1、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

  2、借助于“剥皮抽筋”法,探究本诗情感主旨。

  3、本诗语言及艺术手法鉴赏,体会李白豪迈飘逸浪漫诗风的形成。

  【重点难点】

  完成思维导图。

  【情景导学】

  《蜀道难》想象奇特,笔意纵横,境界阔大,集中体现了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创作特点。这节课我们深入感受本诗的参差错落之美以及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

  【学习活动】

  问题探讨

  1、诗人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

  2、“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好在哪里?

  3、“蜀道难”这样一个难以表述的事物,李白为什么描绘得如此动人?主要用了哪些手法?

  4、全诗最后一段写剑阁,对天宝初年的唐朝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训练案

  【学习目标】

  《蜀道难》是李白奏出的“奇之又奇”的千古绝唱。相信大家通过这次学习,对李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请为他写一段颁奖词,要求有文采,含赞美崇敬之意。

  【学习活动】

  1、完成一段颁奖词(不少于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