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水调歌头·中秋》原文及词作鉴赏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调歌头·中秋》原文及词作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调歌头·中秋
米芾
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
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
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录,倍觉不胜幽。
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
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
可爱一天风物,遍倚栏干十二,宇宙若萍浮。
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
注释:
(1)醽醁(líng lù),古代的一种美酒。
(2)瓯(ōu),杯子。
(3)欹(qī),斜倚,斜靠。
作者简介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时人号海岳外史 ,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2] 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祖籍山西,然迁居湖北襄阳,后曾定居润州。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襄阳”、“米南宫”。
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主要作品有《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拜中岳命帖》等
词作鉴赏
此词写中秋之夜,借中秋赏月之机,表白了词人为人的高洁,也流露了他对“从仕数困”的些许幽恨。全篇用笔空灵回荡,而自有清景无限,清趣无穷,表现出米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的特有风格。
米芾写中秋赏月,却反其道而行之,故意撇开月亮,先写自己晚来的秋意感受。“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古人有秋夜捣衣,远寄征人的习俗,砧上捣衣之声表明气候转寒了。墙边蟋蟀鸣叫,亦是触发人们秋思的。李贺《秋来》诗云:“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米芾这两句着重写自己的直觉,他是先听到急促的砧声而后感到飒飒秋风之来临,因此,才觉得仿佛是砧声送来了秋风。同样,他是先听到蟋蟀悲鸣,而后才意识到时令已届高秋了。
接着米芾说:“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秋”,表现出他的旷逸豪宕的襟怀。他这句抝折刚健之笔使文气为之一振。因为砧声和蟋蟀等秋声,毕竟要给人带来一种凄凉的秋意,而倔强的词人不愿受其困扰。所以,接着他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了。
可是“凄凉兴况”偏不那么容易收拾,酒后反而心里加倍感到不胜其幽僻孤独。才说“不学宋玉解悲愁”,强作精神,是一扬,这里“倍觉不胜幽”,却是一跌,如此一来,作者闻秋声而引起的内心感情上的波澜起伏,就充分表露了出来。
“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就这个时候,一轮明月出来了。月到中秋分外明,此时,明月以它皎洁的光辉,把宇宙幻化为一个银色的世界,也把作者从低沉压抑的情绪中解救出来,于是词笔又一振。
至此,词人才托出一轮中秋月点明题意。“多情”二字是词人的感情几经折腾之后说出的,极其真切自然,使人感到明月的确多情。反复渲染中秋节令的秋意,从反面为出月铺垫,以“自有”二字转折,使一轮明月千呼万唤始出来,用笔颇为奇妙。
下片写赏月时自己月光下“横玉笛”、“倒金瓯”、“倚栏干”乃至“醉困不知醒”的情景。“怅襟怀”的“怅”字承接上下片,巧妙过渡,既照应上片“不胜幽”的“凄凉兴况”,又启下片的赏月遣怀。
“横玉笛,韵悠悠”,玉笛声本富有优美情韵的,而大放光明的中秋月下吹奏,那更是妙不可言,可是词人马上想到要借此清时良夜,痛痛快快大饮一场。
“遍倚栏干十二”,说明他赏月时间之长,赏览兴致之高,于是他不由神与物游,生发出对宇宙对人生的遐想。
“宇宙若浮萍。宇宙如此之大,作者却视之若浮萍,不只见出他心胸神思飘逸,更是物我合一之际内心的真实感受,读来令人心弛神往。境界如此之美,兴致自然更高,于是词人不觉豪饮大醉。结句”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不再写赏月饮酒之后的种种,以不结之语收束了全词,给人留下巨大的想象余地。
这首词自东坡著名的同题词之后,能独树一帜,勇于创新,确有其独特的妙处:赏月不写月华,偏道个人“对景”之感,清景之中见出清趣,颇值用心玩味。
创作背景
据《挥麈后录》记米芾为人:滑稽玩世,不能俯仰顺时,晚益豪放,不拘绳检,风神萧散。文如其人,他的词写得清新韶秀,飘逸绝尘。他与苏东坡是同时代人,多所交往。苏东坡《水调歌头》中秋词名噪一时。他继之而作,别出机杼,亦不失为佳篇。
作品简介
《水调歌头·砧声送风急》是宋代米芾的词作,写中秋赏月及内心感受,颇能见其襟抱。上片写秋声所出现的秋意,原来是有点凄凉的。但作者却不以为然,而是准备好尊中美酒,迎接明月所带来的一切。下片写赏月,谓其在月下吹笛,并且举杯邀月,陶醉于“一天风物”。似乎与茫茫宇宙合而为一。于是,作者开怀痛饮,直至进入“敬枕卧江流”的忘我境界。词作仙气缥缈,充分体现作者超尘脱俗的襟抱。
作者简介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海岳外史,叉号鹿门居士、无碍居士、襄阳漫士,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曾官礼部员外郎,知淮阳军。著名书法家,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为“苏黄米蔡”。亦善词,有《宝晋长短句》。
【《水调歌头·中秋》原文及词作鉴赏】相关文章:
水调歌头》原文解释及鉴赏04-20
苏轼词作《水调歌头》赏析06-02
苏轼水调歌头中秋鉴赏04-20
水调歌头·中秋原文及赏析10-13
《水调歌头·中秋》原文及赏析11-09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苏辙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09-19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原文及赏析03-01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原文及赏析02-09
晏殊词作鉴赏10-24
《沁园春》苏轼词作鉴赏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