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课堂实录

时间:2023-04-09 01:43:26 水调歌头 我要投稿

水调歌头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顾名思义,就是在上课时对于课堂情况进行实时录制。不同于微课需要讲求制作精致,课堂实录更加讲究真实性,旨在展现上课时的真实情况,同时录制时间较长,一般为一课时40~45分钟或者是连续两课时的内容。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水调歌头课堂实录,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调歌头课堂实录

  水调歌头课堂实录 篇1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苏轼资料和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2)学生充分预习。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首童谣吗?——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生在提示下背童谣: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月儿就是我们挂在天上的梦。望着洁白的月儿,我们都会忍不住想倾吐心事,看着美丽的中秋圆月,我们都想为远方的亲人捎去美好的祝愿。千年以前,大文豪苏轼也在中秋明月下对酒当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咏月名篇。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苏轼,走进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出示课题、作者,学习目标)

  生:齐声读学习目标

  师:要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就得知人论世,也就是要了解作者,关注写作背景。下面就请同学们谈谈你知道的苏轼,说说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生: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

  师:(出示幻灯片,总结)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他一生经历坎坷,仕途几经沉浮。他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在文学上开创了一个新局面,成为后来豪迈词派的开创者

  写作背景:

  苏轼被贬密州后,和唯一的亲人苏辙(即子由)已经七年没有团聚了。苏轼兄弟感情很深。苏辙当时在济南,相隔千里。时值中秋之夜,诗人把酒问月,浮想联翩,感慨万千,酒酣兴浓之际,挥笔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咏月词。

  生:齐读投影内容。

  师:俗话说得好“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古诗文更是如此下面就让我们苏轼带给我们的明月青辉的世界。请大家自由朗读。

  生自由朗读,师个别指点。

  师: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朗诵这首词?

  生踊跃举手,师指名朗诵。

  生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师总结朗读古诗词的注意点。(投影)

  朗读诗词速度要慢一些,一边读一边品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自己头脑中浮现出来。另外还要读出节奏,韵脚要读出延长音。师播放范读的视频。

  生:边听边学,边听边练。

  师:刚才大家都被名家的朗读吸引,除了刚才讲的注意点之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感情,

  师请男生女生朗读全诗,齐读,小组读。

  师:有人说读苏轼的诗词就像饮酒,浅尝只能闻其香,而酒那浓烈奔放的精髓,只有细细品味才能体会。今天就让我们和苏轼一起开怀畅饮,一同欣赏美丽的中秋元月。请大家放开心胸,放飞你的思绪,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品一品。

  生1:我喜欢的句子是“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一句想象丰富,给全诗增添了神话色彩。境界开阔。

  生2:我最喜欢的句子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月下起舞,清影随人,这种生活那寒冷的仙宫哪里会有呢?

  生3:我喜欢“人有悲欢理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一句。说的是人间有相聚的喜悦,也有离别的痛苦,这跟月儿有阴藏晴出一样,自古就是这样,是常理。从这里我可以感觉到苏轼把人生看得很开。很豁达。

  生4:我喜欢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句体现了作者美好的愿望,希望远方的亲人能平安幸福。借月抒情。

  ……

  师:大家的发言真是太精彩了,理解到位,思路清晰。老师还有一些疑问想请教同学们。我们常说“诗言志”,那么在这首词里,苏轼言的是什么志呢?

  生讨论

  生:苏轼是借中秋明月抒发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之情。因为每逢佳节倍思亲嘛。

  生:我认为,苏轼在这首词中还流露出一种孤独,失落的感觉。特别是上阕的“我欲乘风归去”,可以看出他想离开人间到天上去。

  师:他为什么想离开人间,离开现实呢?

  生:因为他当时政治上很不得意,屡次被贬,一腔的报国之志没有施展的机会,又和自己的弟弟相隔千里,在中秋之夜,难免会借景抒怀。

  师:没想到苏轼是这样一个不敢面对现实的人。遇到挫折就想逃避。

  生;不是那样的.,逃避只是他一时的想法。

  师:何以见得?

  生:他最终选择的还是人间生活。比如上阕的“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他还是觉得人间生活美好。

  生:还有下阕的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完全没有悲伤,面对失意,遭遇离愁,他依然乐观,还有美好的祝愿。

  师:同学们真是太棒了,对这首词的理解如此透彻,老师佩服的很。后生可畏啊!

  生很得意。

  师生小结全词。

  这首词上阕借月抒情,下阕对月怀人。

  师:我想大家已经沉醉于这首词了,让我们带着品读的醉意再读,体会一下词的内涵、精髓。

  生齐读。

  师:读词已经让我们沉醉,就让我们在词的美好意境中欣赏一下王菲空灵的歌声,领略这首词的现代风情。

  生欣赏歌曲《明月几时有》

  课堂在音乐声中结束。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古典诗词诵读、鉴赏课。我从易到难,由低至高,“垫石铺路”,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获满足感,生求知欲。而布置学生上网查寻资料,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了解作者生平事迹,培养了学生检索、筛选、判断信息的能力,把教的内容巧妙地转换为学生学的活动的功力。中间主体部分,以读为经,抓点带面,读与问,问与析的关系处理得明快、清晰。结尾宕开一笔,欣赏歌曲,产生余音绕梁的效果。总之,整个教学环节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

  本节课教学,体现新课程标准教学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教学基本上达到教学目标,重视字词句的理解的同时,启发学生思维,发展想象的创新能力,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课堂气氛活跃、由于教学内容较充实,学生由于个别分析能力局限,讨论时间在保证充足情况下,以后要注意培养学生讨论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水调歌头课堂实录 篇2

  一、导入;示标。

  师:大家觉得刚才欣赏的歌曲优美吗?

  生:优美。

  师:就让我们在这首歌曲的引领下解读宋词《水调歌头》,走近文学大师苏东坡。 (板书课题、作者)

  师:同学们在初一时学过苏东坡的《浣溪沙》,还能记得词中的一些句子吗?

  生: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师:苏东坡的词,境界开阔,想像奇特,在宋词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今天要学习的这首《水调歌头》,更是不同寻常。请看清代评论家胡仔对它的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二、配乐朗读全词。 (音乐声中,师范读全词一遍,然后生自由朗读全词一遍。)

  三、开展阅读对话。

  师:有一句话说得好: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在和文学大师进行意味深长的对话。阅读的过程,应该成为对话的过程。如何开展阅读对话呢?我们可以尝试从这三条途径入手: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环境对话。

  1、与文本对话 师:初读课文后,我们了解了词的大致内容。现在开展小组讨论,请大家将自己觉得难以理解的词句提出来,看看同学能不能帮你解决疑难。小组讨论仍不能解决的,交由全班讨论。

  生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应该怎样理解?

  生2:在清冷的月宫中起舞,赏玩自己孤单的影子,哪里比得上在人间啊!

  生3:我是这样理解的:我在清澈的月光下起舞,赏玩着自己的影子,清冷的月宫哪里比得上人间呢!

  师:两位的理解都有道理。

  生4:“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也不太好理解。

  师:这句话是在责问月亮:你对人不应该有怨恨呀,但你为什么偏偏在人们离别的时候又亮又圆呢?词人借此来表达对弟弟子由的深切思念。

  师:解决了文句的疑难,让我们整体把握一下词的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上阕:望月-思归;下阕:责月-怀人。

  师:诗词总是以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因此对其中精美的词句要会赏析品味。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一句,请说说你的理由。

  生1:我喜欢“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三个短句很有节奏地描绘了月亮的行踪,表达了作者思念弟弟难以入眠。

  生2:我欣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因为它由月亮的圆和缺推想到了人的悲欢离合,而且悟出了人生难以十全十美的道理。

  师:对。由“月”到“人”,是由自然到人事;而由今至“古”,则使得这人生感触更为深刻。

  生3:我欣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者由思念自己的弟弟推想到天下所有的离别之人,并祝愿他们幸福美满。

  师:是啊!“长久”是时间,“千里”是空间,这两句的境界是多么的开阔!

  师:让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词,整体感知词的内容,仔细品味精美的语言。

  2、与作者对话 师:语言,是情感的外壳。欣赏古代诗词,应该经过语言这条通道,走进作者的内心,领会词人的情感,这就是与作者对话。这里,老师提供两个参考话题,同学们可以据此展开想像:假如你通过时间旅行站在东坡大师面前,和他谈起这首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

  (出示话题:读你的词,其实是在读你。对你的情感,我能理解的是……对你的人格,我最欣赏的是……)

  生1:我能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一句的情感,你政治上不得意,感到非常孤独郁闷,酒醉后幻想超脱人世间,但心中又十分的矛盾。

  生2:我最欣赏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中表现出来的`人格。你和弟弟多年不见,饱受离别之苦,但你还能想到天下更多的离别之人,并祝愿他们,你有一种旷达的胸怀。

  生3:我会这样问东坡大师:既然政治生活让你感到愁苦郁闷,你为什么不像陶渊明那样辞去官职,回归田园,过着快乐的隐居生活呢?

  师:你的提问很有深度。实际上涉及作者在政治生活中的“进”与“退”的问题。从词中来看,东坡对此是很矛盾的。但从他为官的事实看,他没有学渊明的“退”,他选择了“进”!在杭州、密州、徐州等地,他虽然只做地方官,但都是勤政爱民,多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百姓们尊称他为“苏公”。所以,东坡的可贵就在于,他孤寂过,愁苦过,矛盾过,但他最终选择的是奋发!我们都应该学习他乐观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师:让我们第三次来朗读这首词,注意领会词人情感的变化过程。 (生齐读全词。)

  3、与环境对话 师:这首词的想象与抒情都是围绕着什么来进行的? 生:明月。

  师:“月下”这一特定的自然环境,不知触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怀!你能联想一下,课文以外,还有哪些咏月抒怀的古诗文名句,你能对它们进行简要的评析吗?

  生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由海上升起的明月想到了远在天涯的亲人,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师:这句和课文中哪两句异曲同工? 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生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遥望一轮明月,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写得很平实。

  师:真实的情感往往不需要任何的粉饰。 生3:“星汉灿烂,若出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里。”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沧海的壮美,表现了曹操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写得气势宏大,气魄雄伟。

  生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以月下登楼所见表达了词人亡国的忧愁和对故国的思念。 生5:……

  师:让我们从古人笔下的优美意境中,回到自己生活的现实环境中来。当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失落与苦闷时,你是怎样面对的,或你将怎样面对?

  生1:我失败时,大多是靠老师和父母帮我从苦闷中解脱出来,我自己一般做不到。

  师:相信今天的学习以后,你自己拯救自己的成份会逐渐多起来的。

  生2:我以后遇到挫折,我会有苦闷,但不会消沉。因为人生很难一帆风顺,十全十美是不可能的。我会认真分析原因,吸取教训,从头再来,努力去争取成功。 生3:……

  师:同学们的发言让老师深受启发。读东坡的词,我总想到李白。李白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东坡则说“明有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醉以后,东坡“欲乘风归去”,李白则“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两位大诗人的浪漫何其相似!李白还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里,老师斗胆将这两句窜改为:“人生失意仍须欢,莫使年华付水流!”大家同意老师的观点吗? 生:同意!

  师:让我们集体将这首词朗诵一遍。 (生齐背全词。)

  水调歌头课堂实录 篇3

  一、导入新课

  师:首先让我们来聆听一首优美的歌曲。(播放音乐)

  同学们如果熟悉的话可以跟着哼唱。

  师:优美的音乐能唤起人的情感,带给人以美的感受,当我们沉浸在这优美的旋律中,你的头脑中首先浮现出一个什么事物呢?

  生:月亮

  师:你都知道哪些有关月的诗句?

  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生: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明蝉。

  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师:明月与诗词好像天生就结缘,明月激发诗兴,诗词随明月而发,相伴而留香千古,在众多咏明月的诗词中,苏轼的《水调歌头》历来被公认为中秋词之绝唱,这节课我们就来鉴赏这首词(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师:诗词创作往往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及思想感情的外现,因此学习古诗词首先讲究知人论世,同学们课前已经广泛地查阅了关于苏轼的资料,就让我们来资源共享一下。

  师:你了解苏轼什么呢?打开你回忆的闸门。

  生:号东坡居士,被称为文坛三苏。

  生:苏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师:你刚才在研究什么?

  生:出现了一个口误,苏轼是宋朝的。

  师:苏轼,字子瞻,北宋杰出的书画家。

  师:关于苏轼的经历和文学成就大家已经有所了解,而《水调歌头》这首词恰是词人政治失意,被贬密州,又与其弟苏辙相别七年,中秋之夜,苏轼把酒讯天问月所作,词作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水调歌头》教师范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畅读课文,边读边借助注释疏通词句,将自学中存在问题的地方指出来。

  师:同学们在阅读和理解方面有什么问题吗?]

  生1:为什么把酒问天?

  生2:怎么理解这首词?

  生3:为什么作者最终选择在人间?

  生4:为什么要月下起舞?

  生5:为什么说是归去而不说去?

  生6:不应有恨,这好像是对月亮的埋怨,为什么又转变了思想?

  生7:这首词有怎样的背景?

  生8:琼楼玉宇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生9:兼怀子由?兼有何用意?

  师:我们交流一下讨论的结果。

  生:可以看出苏轼豁达的胸怀,很好的化解了诗人的愁苦。

  生:苏轼自称是月中人,所以用归去。向往应蕴含着深意。

  生:主要是抒发诗人的苦闷。

  师:除此还有什么感情呢?

  生:名句的含义是对经受痛苦的人的美好的祝愿。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共此时”与这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生:苏轼还是热爱人间的,所以留在了人间,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生:琼楼玉宇蕴含着官场的失意。

  师:能结合背景来理解,很好。提示出诗人的矛盾之情。

  师:苏轼为什么问青天,问的是什么呢?

  生:表达自己心中的愁苦,思念自己的弟弟,还有对自己政治失意的苦闷。

  师:此事古难全,怎么去理解它?

  生:苏轼有豁达的胸襟,想明白了客观规律不是随着人的意愿所改变的。

  师:我们只有适应社会,而不能让社会适应我们。

  这是蕴含哲理千古名句。大家还记不记得小时学过《题西林壁》

  师生共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师:大家已经整体感知了词的内容,同学们不妨暂时忘掉自我,回到900多年前的宋代,设想自己就是苏轼,仕途坎坷,被贬密州,思念亲人,不能相见,中秋之夜,独饮月下,此情此景,让我们动情地朗诵《水调歌头》(生朗读诗歌)

  师:意境是情与景融合的结晶,诗歌借助联想和想象营造意境,以优美的意境感染读者,让读者在意境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形成共鸣。“言有尽而意无穷”是诗词语言的特点,请同学们插上联想与想象的翅膀,体会这首词的意境。

  师:这种情境给你怎么样的感觉?

  生:凄凉的感受,苏轼的苦闷情郁于中,发之于外。通过诵诗,舞剑发泄自己的情感。

  生:诗人非常孤独,有凄凉的感受。

  生:意境是愁苦忧愁的。

  师:思考一下苏轼在中秋之夜写下这首词的目的是什么?]

  生:发泄郁闷

  师:写作是宣泄情感的过程。这种感情借助于什么表现出来的?借月亮都寄寓了怎样的感情呢?我们总结一下这首词的'主旨。

  生:这首词寄予了对亲人的思念,对仕途坎坷的抱怨。

  生:政治上不得意,心情悲伤愁苦。

  师:绝唱在什么地方?

  生:有一种祝愿在里面。

  师:我自己的苦闷化解不开,我怎么能有心思去祝愿别人?

  生:因为他心胸很开阔。能将苦闷化解开来。

  生:能化解诗人苦闷的只有他豁达的心。

  师:诗人对无情的月亮寄寓了浓厚的感情,正如朱光潜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是我们常常提到的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希望在写作中别忘了用融情于景的写法。

  师:总结一下,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生:了解了文学大家苏轼这个人。

  生:学会了如何鉴赏古诗词,不光要会翻译。还要用心去感受诗人当时所处的处境。感受到诗人豁达的胸襟。

  生:佩服他能在简短意赅的作品中抒发作者的感受,很有文采。

  师:这首词借景抒怀,情景交融,借中秋之明月为我们营造了凄清而优美的意境,将词人对弟弟的思念淋漓地表现出来,并将深刻地人生哲理寓于形象的诗句中,又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种美好的境界结束全词,唤起所有人的普遍情感体验。让我们被苏轼不凡的才气与通达的个性所感染,也让我们更加喜欢苏轼,更加喜欢他的词,现在,就让我们饱含着对文学大家的仰慕,共同背诵这首词。

  学生齐背

  师:苏轼豁达的胸怀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一句箴言我想作为礼物送给在大家,(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当一颗星星;决定成败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而在做一个最好的你。)

  在今后漫漫人生长路上,老师希望能记住这则箴言,笑对人生,做一个最好的你!

  作业:鉴赏《宣州谢眺楼校书书云》

  板书:

  水调歌头

  苏轼

  月色明丽

  意境

  夜色清寒

  情景交融

  思念亲人

  主旨

  身处逆境的豁达乐观

【水调歌头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水调歌头》课堂实录06-16

《水调歌头》的全文06-18

苏轼的水调歌头05-13

水调歌头的原文07-22

水调歌头的意思06-21

水调歌头苏轼08-09

《水调歌头》赏析01-18

水调歌头 原文05-15

水调歌头·游泳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