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读后感合集10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水调歌头》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水调歌头》读后感1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这是多么雄伟的一句诗词,你们知道是谁写的吗?没错!就是我国革命时期的领导人毛泽东!那时候,就是他带领中华儿女顽强抵抗,他们宁死不屈的精神赶走了敌人,迎来了新中国的解放,是多么伟大啊!
一九五六年五月底,毛主席从长沙来到武汉,六月一日、三日和四日先后三次畅游长江,写下了这首词: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这首词气势蓬勃,通过写游泳中的所见和所感,歌颂了祖国社会主义精神,展现了我国人民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环境奋勇向前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让我感受到身为一个中国人是多么的骄傲!
我特别喜欢这首词中的“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因为这两句词写出了毛主席在汹涌的万里长江游泳时的从容不迫。这不禁让我想起在四年级下册的语文书中那个勇敢、智慧、机敏、镇静的艄公在波浪滔天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毛主席在长江中胜似闲庭信步,真让人敬佩。更看出毛主席很喜欢在大江大海中游泳,喜欢与大自然搏斗值得我们学习。
毛主席曾经说过:“大风大浪并不可怕,因为人类社会就是从大风大浪中发展起来的。”这句话也告诉我们要与大自然搏斗,要有大无畏的精神。这让我想起一句古话:“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是啊,“彩虹总在风雨后”,只有我们勇敢顽强才能战胜一切困难。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水调歌头》读后感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我当时学这词的时候,没觉得这句话有多少含意。但是有年的中秋节,我离开了父母被接到了外婆家过中秋节时,我感到了那份对家和家人的思念。虽然有外婆外公在我的身边。我却实实在在的感到的是寂寞、是思念。难道这种血缘的关系就注定了我会这样吗?
我就和外公说出了一句很简单的话:我想爸妈了,我要回家。当时外公没能理解过来,以为我在耍性子闹脾气。就没在意我的话。但是我又重复了刚才的话时,他们就知道我不是说着玩了。就回答我说:“这孩子,我姑娘没白生啊!我们可是白带这么多年啊。亲情这个东西就是一根看不见的线,拴着一大家子,拴住了你我他的心。外面再好还是没有家里的狗窝好啊。明天就送你回家哦”。
当时我是没听懂外公的话是何意思。但是现在我懂了因为我学了这首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当时的想法不就和作者一样吗?这是我们发自内心的一种亲情的流露。是血缘、是父母绑住我的一根看不到的线,我飞的再远可是那根线还是在家人手里抓着。
我看着今年的中秋节月亮一定会念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词句。是我发自内心感触的在念和作者有着相同的那份思乡之情。
《水调歌头》读后感3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几天,因天气连续阴雨等诸多原因,心情略感低沉,闲暇之余,翻看了书柜中部分唐诗宋词藏书,研读之余,颇有感受,尤以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更引共鸣。这首词创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时年作者四十一岁,任密州太守,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自请外任,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致中秋对月之时,忧郁愁怅之感油然而生。然而作者并没有就此消沉,而是以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克服了消极悲观的情绪,并以超然的热情,直抒了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词富含人生哲学之大意境,上篇主要抒发作者的心境和思想矛盾过程。表现出“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乐观情绪。下篇主要抒发对亲人的怀念之情,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来安慰自己,并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境界结束全词,向人们展示了现实而充实的生活是快乐的,不要刻意地去追求名份。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有顺意也必然有失意之时。这是自然界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通过作者笔下的文学意境表现出来,显得尤为美好和生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丰富的想像力和细腻而真切的感受,让我们从心灵的深处去感悟这首词的精奥。但愿网络中的博友们如诗人所述,身体健康,生活洒脱,虽远隔千里,却共享一轮明月,在彼此的友情与关爱中享受无尽的快乐与温暖。
《水调歌头》读后感4
触过泛黄的纸张,清熏的墨香在指尖萦绕。千古绝唱,一拔心碎,两行淸泪,摄魂的文字,残余着幽然的哀痛。轻抚,哦!那不是如水的月,而是你心中那点破碎的慰藉……
秋天的夜,静谧而安详,融掉了所有的不安。柔柔的银辉浸没了你的全身,任凉风听乱了头发,却拂不乱心中的牵挂。凭栏远眺,泛光的湖面与天边的皓月相交织,唯美的弧线、浪漫的光点,你醉了,眼睛却空洞地望着皎月,以此寄托哀思。怎奈,一泓秋水,一轮碧月,载不动,你心中的愁苦。于是你颓然地合上了双眼,一滴晶莹的泪悄悄在你眼角滑落,隽永的诗篇就此落成——《水调歌头》。苏轼,你,北宋著名文学家,傲人的才华闪越千古,可是当你执笔刻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时,该是怎样的心情……
月亮在彩云的追逐下,吃力地爬了一截距离。出于眷顾,月亮把自已装扮得很圆。地塘上,孩童们挥舞着手中的灯笼,于是,橘黄的烛光在嬉戏声中泛开,鞭炮也欢快地唱起了欢庆中秋的歌谣,响亮且畅快,在每个人嘴角漾起笑容,看着家人的微笑,突然觉得自已与苏轼产生了共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啊!家人永远是最温馨的字眼,既然作者能够在孤独中寻找遥远的寄托,那我们更应该珍惜眼前的家人……
《水调歌头》读后感5
夜下、一位诗人举杯邀月,醉意之中对影三人;月下、一位诗人仰望苍穹,朦胧之中思绪悠扬;云下、一位诗人举目不语,思念之中不知与谁共赏这一轮明月。或许,他在对越诉说,诉说自己心中的那份愁与思。
为官仕途,感到迷茫,千百度中不知自己何去何从,乘风归去?才知高处不胜寒。愁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
当我在奋斗的路上,当我赶到了迷茫的时候,我便停下来,对着天空,对着大地,对着明月,来缓解自己,因为它在我看来,它有苏轼的气息,它足以净化我心中经时间的推移,所沉淀在我心灵深处的污物。当你身心充满欣然,充满轻松的时候,你又可以上路了。
我时不时地想象这诗人写下《水调歌头》时的场景,感受着他内心深处那种悠悠伤感,有时自己也会被感染,望着明月高悬、吹着凉风阵阵,心中不知思念这谁。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对人生的感悟,在月的启发下,对世态的思考;又是对亲人的思念,孰不知,明月下又有多少人寄情于它,又有多少人传达着相思之意。
我知道,不仅诗人一人将这种相思之情寄到明月之上,再融合到月光里,撒到月光所能照到的地方。
曾几何时,我将思念寄到月上,恐怕明月也载它不下了吧?
透过云层,我看得见月亮上雕刻的《水调歌头》我能听到苏轼的吟诗、斟酒的声音,我能闻见空气中散出的酒香,我能感受到他眉皱下的愁与思。
诗依旧吟,还是那份情感;月一直明,只是圆了又残,残了又圆,反复着,轮回着。
天空、夜下、明月、枯树、微风...
《水调歌头》读后感6
触过泛黄的纸张,清熏的墨香,在指尖索绕。千古绝唱,一拔心碎,两行淸泪,摄魂的文字,残余着幽然的哀痛的温存。轻抚,哦!那不是如水的月,而是你心中那点破碎的'慰藉……
秋天的夜,静谧而安详,融掉了所有的不安。柔柔的银辉浸没了你的全身,任凉风听乱了头发,却拂不乱心中的牵挂。凭栏远眺,泛光的湖面与天边的皓月相交织,唯美的弧线、浪漫的光点,你醉了,眼睛却空洞地望着皎月,以此寄托哀思。怎奈,一泓秋水,一轮碧月,载不动,你心中的愁苦。于是你颓然地合上了双眼,一滴晶莹悄悄在你眼角滑落,隽永的诗篇就此落成——《水调歌头》。苏轼,你一代伟人,傲人的才华闪越千古,可是当你执笔刻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时,该是怎样的心碎……
月亮在彩云的追逐下,吃力地爬了一截距离。出于眷顾,月亮把自已装扮得很圆。地塘上,孩童们挥舞着手中的灯笼,于是,橘黄的烛光在嬉戏声中泛开,鞭炮也欢快地唱起了欢庆中秋的歌谣,响亮且畅快,在每个人嘴角漾起笑容,看着家人的微笑,突然觉得自已与苏轼产生了共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啊!家人永远是最温馨的字眼,既然苏大诗人能够在孤独中寻找遥远的寄托,那我们更应该珍惜眼前的家人……
在此祝大家20xx年快乐
20xx年1月21日
《水调歌头》读后感7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很能启发人的联想的,一钩新月会让人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圆满生活,月亮的皎洁简直被诗化了,苏轼是一个性格气质很浪漫的人,他在中秋之夜大醉之中,望着那团圆美好的明月,他的思想感情犹如长了翅膀一般,天上人间自由地飞翔着。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平凡的气魄,他热爱人间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月光起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中,他终于让人世的思想战胜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固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也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难有十全十美之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很有哲理意味。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既然人间离别是难免的,那么要求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这一句是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这首词仿佛与明月对话,在对话中探讨人生的意义,既有量趣,又有情趣,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至今还能给我们以健康美学的享受。
《水调歌头》读后感8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朗诵着这朗朗上口的《水调歌头》,我的心里不禁有许多感想。
《水调歌头》出自大才子苏轼之手,以表达苏轼在中秋节时对弟弟苏辙的思念。
古人评论这首词,说:“词的前半,‘自是天仙化人之笔’(先著《词洁》)”
可是,《水调歌头》这首词的全文的风调又何尝不是这样?
作者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厌弃险恶的宦海风涛,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运用优美的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在月的阴晴圆缺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这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这篇词无句不在咏月,却处处关合人事。上篇借明月自喻孤高,下篇用圆月衬托别情。开篇“明月几时有?”一问,排空直入,笔力奇崛。
“苏轼一生并未隐退”,“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门漠的感觉,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隐退’、‘归田’、‘遁世’要跟深刻更沉重”(《美的历程》)。这些论断,对理解《水调歌头》这首词的本身,是很有启示作用的。
“苏轼诗文中的很多貌似‘出世’的思想,实质上都是‘入世’思想的一种反拨形式,本篇就是这样。”
最后,让我们再次吟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读后感9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惟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起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深深的写着他的怀念,想着家人、皇帝的忧愁,通通映衬在这首诗上,最后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更是显得凄凉啊!回忆着以前家人一起团聚的日子,现在在这里孤零零的一人,也只能在中秋,跟家人同时看着那颗又圆又皎洁的月亮。但虽然同时看着月亮,却相隔两岸,不免感到惆怅。
中秋节,农历十五日。中秋节就像过年一样,家人团结在一起,一起在那又圆又大的月亮下,一起烤肉、吃柚子,还一起欣赏月亮。而看到那皎洁得月亮,不禁让我们想起了月亮种种的传说,嫦娥奔月、吴刚砍树、玉兔捣药等传说,我们不妨停下脚步,仰望月亮,说不定可以看到吴刚努力的砍伐着树木,玉兔“咚咚咚”的捣着药呢!
如今中秋节又到来了,家家户户都高兴得买柚子、准备烤肉用具,又在那又圆又大的月亮下,一起吃烤肉、吃柚子,高高兴兴的团聚一起赏月;全家团聚,宛如过年除夕一起吃团圆饭一样,团聚一堂,大家有说有笑的,这样的日子并不多,但只要好好珍惜,会得到很多快乐。比起苏轼来,我们的中秋不是比他好多了吗?
《水调歌头》读后感10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青天便是苏轼的朋友,夜幕已深,月儿却迟迟不肯出现,只剩我一人孤身独立,手中的酒也不知该敬给谁,九百多年前词人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寄托在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而现在的我也和他一样,思念远方的亲人。
中秋佳节,爸爸依然在远方。
正该是团聚的时刻,一家人却分隔两地,这样的日子怎么能被称为节日呢?算了,只把它当做一个普通的夜晚,普通的,只是格外思念爸爸的夜晚吧。
是啊,这样的夜晚适合怀人,适合思乡。
背井离乡的爸爸在这样的夜晚可会安寝?还是望着窗外千种风情痴痴流泪?
爸爸,今晚我的天空无月,不能和您共享此时了。
爸爸,不如让我来安抚您吧。
我欲乘风去您在的地方,有爸爸的地方就是家。
也许沿途迢迢,长途我来得会有些迟,但纵使沿途崇山峻岭阻隔,纵使高处不胜寒冷,我也总会抵达。
在这样的夜晚,我们会在您的出租小屋里共进一顿团聚热闹的晚饭,共赏此时此刻的那轮明月;我会缠着闹着要买月饼吃,您拗不过我,买了一块,自己却不舍得吃一口……同父过佳节,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
月儿终于升起,照着无眠的我。
窗外万家灯火,只有这月,一夜一夜伴我;世上千百万人,只有爸爸一生一世陪我。
我无爸爸,无以至今日;爸爸无我,无以终余年。
但愿爸爸平平安安,早日归来,一家人能够团团圆圆,长长久久。
但在爸爸还没回家的这些日子里,我仍会夜夜思念爸爸似今夜。
即便我与爸爸相隔千里万里,依然能共享这美好月色。
【《水调歌头》读后感合集10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