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诗:《月下独酌》赏析

时间:2024-11-28 22:31:15 敏冰 思乡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思乡诗:《月下独酌》赏析

  《月下独酌四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四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其中第一首流传最广,也最出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第一首。

思乡诗:《月下独酌》赏析

  原文

  月下独酌

  作者: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赏析一

  这首诗写诗人由政治失意而产生的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

  诗中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此诗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顿觉热闹起来。

  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全诗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因此一直为后人传诵。

  赏析二

  李白爱酒,爱得特别。李白爱月,也爱得特别。大概是酒的催化,使这位酒仙诗情喷薄;或许是月的神秘,诱这位诗仙奇思迸发。月下独酌,举杯浇愁愁更愁,本是极孤独苦闷极寂寞无聊的事,作者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又歌又舞又醉饮,煞是热闹!月、影本是无知无情之物,作者偏要它“月徘徊”、“影零乱”、“同交欢”,并发誓“永结无情游”,视为知己,引为同调,与卑鄙龌龊的尘世相比,真可谓是“无情”胜“有情”了。孙洙评曰:“题本独酌,诗偏幻出三人,月、影伴说,反复推勘,愈形其独。”(《唐诗三百首》卷一)“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其二)一种巨大的孤独感使我们的诗人“脱口而出,纯乎天籁”(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二),从而具有一股撼人心魄的力量。可能正是这种无与伦比的孤独感,成就了这位千古奇才。

  赏析三:

  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 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独的 一种复杂感情。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诗首四句为第一 段,写花、酒、人、月影。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 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 “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 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 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赏析四:

  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究竟辩析方法。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先讲一番道理,经驳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论,再驳再建,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关于这样的论证,一般总有双方,相互“破”、“立”。可是李白这首诗,就只一个人,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所以一直为后人传诵。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脚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这是“立”。

  可是,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至于那影子呢?虽则如陶潜所谓“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影答形》),但毕竟影子也不会喝酒;那么又该怎么办呢?姑且暂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春”逆挽上文“花”字),及时行乐吧!“顾影独尽,忽焉复醉。”(陶潜饮酒诗序中语)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说得虚无不可测,推翻了前案,这是“破”。

  其时诗人已经淅入醉乡了,酒兴一发,既歌且舞。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象在倾听佳音;舞时自己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转动零乱,似与自己共舞。醒时相互欢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时,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分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写得对自己一往情深。这又是“立”。

  最后二句,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然而“月”和“影”毕竟还是无情之物,把无情之物,结为交游,主要还是在于自己的有情,“永结无情游”句中的“无情”是破,“永结”和“游”是立,又破又立,构成了最后的结论。

  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诗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试看其中“一鸟”、“自倾”、“待明月”等字眼,可见诗人是怎样的孤独了。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的踽踽凉凉之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约作于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宝三载),时李白在长安,正处于官场失意之时。此诗题下,两宋本、缪本俱注“长安”二字,意谓这四首诗作于长安。当时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因有此作。

  注释

  1、将:偕,和。

  2、相期:相约。

  3、云汉:天河。

  译文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 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 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 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 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 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我们尽管作乐寻欢, 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 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思乡诗:《月下独酌》赏析】相关文章:

李白《月下独酌》全诗翻译赏析05-18

李白《月下独酌》赏析04-28

《月下独酌》唐诗赏析10-20

唐诗《月下独酌》赏析07-08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全诗赏析09-08

《月下独酌》李白全文赏析10-20

李白的古诗《月下独酌》赏析07-20

李白《月下独酌》全文赏析09-23

描写中秋节思乡的古诗:《月下独酌》08-21

李白经典诗歌《月下独酌》原文赏析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