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宋苏轼全文、注释、赏析

时间:2024-07-01 08:02:26 苏轼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浣溪沙宋苏轼全文、注释、赏析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浣溪沙宋苏轼全文、注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浣溪沙宋苏轼全文、注释、赏析

  浣溪沙宋苏轼全文、注释、赏析 1

  [宋]苏轼

  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1】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双调四十二字,平韵。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2】西塞山:又名道士矶,今湖北省黄石市辖区之山名。

  【3】散花洲:鄂东长江一带有三个散花洲,一在黄梅县江中,早已塌没。一在浠水县江滨,今成一村。一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江上建“怡亭”之小岛,当地人称之为“吴王散花滩”。该词中所写散花洲系与西塞山相对的浠水县管辖的散花洲。

  【4】鳜(guì)鱼:又名“桂鱼”,长江中游黄州、黄石一带特产。

  【5】庇:遮盖。

  【6】箬(ruò)笠:用竹篾做的斗笠。

  【7】蓑(suō)衣:草或棕作的雨衣。

  作品赏析:

  上片写黄州、黄石一带山光水色和田园风味。三幅画面组缀成色彩斑斓的乡村长卷。“西塞山”配上“白鹭飞”,“桃花流水”配上“鳜鱼肥”,“散花洲”配上“片帆微”。这就是从船行的角度自右至左依次排列为山—水—洲的画卷。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青、蓝、绿配上白、白、白,即青山、蓝水、绿洲配上白鹭、白鱼、白帆,构成一种素雅恬淡的田园生活图,这是长江中游黄州、黄石一带特有的田园春光。

  下片写效法张志和,追求“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渔樵杂处”(《答李端叔书》)的超然自由的隐士生活。“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勾画出了一个典型的渔翁形象。“斜风细雨不须归”,描绘着“一蓑烟雨任平生”乐而忘归的田园生活情调。下片还是采用“青”(箬笠)、“绿”(蓑衣)与白(雨)的色调相配,烘托出了苏轼此时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全词虽属隐括词,但写出了新意。所表现的不是一般自然景物,而是黄州、黄石特有的自然风光。所表现的不是一般的隐士生活情调,而是属于苏轼此时此地特有的幽居生活乐趣。全词的辞句与韵律十分和谐,演唱起来,声情并茂,富有音乐感。

  浣溪沙宋苏轼全文、注释、赏析 2

  [宋]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

  【1】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

  【2】刘倩叔:名士彦,泗州人,生平不详。

  【3】南山:在泗州东南,景色清旷,宋米芾称为淮北第一山。

  【4】细雨斜风:唐韦庄《题貂黄岭官军》:“斜风细雨江亭上,尽日凭栏忆楚乡。”

  【5】媚:美好。此处是使动用法。

  【6】滩:十里滩,在南山附近。

  【7】洛:即洛涧,源出安徽定远西北,北至怀远入淮河。

  【8】漫漫:水势浩大。

  【9】“雪沫”句:谓午间喝茶。

  【10】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宋人以讲茶泡制成白色为贵,所谓“茶与墨正相反,茶欲白,墨欲黑”(宋赵德麟《侯鲭录》卷四记司马光语)。午盏,指午茶。

  【11】蓼(liǎo)茸:蓼菜嫩芽。一作“蓼芽”。

  【12】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

  注释:

  原题: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①泗州:安徽泗县。

  ②南山:在泗州附近,淮河南岸。

  ③洛:安徽洛河。

  ④蓼茸:蓼菜嫩芽。

  ⑤试春盘:旧俗立春日馈赠亲友,以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谓“春盘”。因时近立春,故此云“试”。

  评解

  这是一首记游小词。上片写山行俯瞰所见,其人在山中,自不待言。下片言午餐,

  雪沫乳花,蓼茸蒿笋,山野风味盎然。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

  全文赏析:

  这首纪游词,是神宗元丰七年(1084),苏轼赴汝州(今河南汝县)任团练使途中,路经泗州(今安徽泗县)时,与泗州刘倩叔同游南山时所作。词的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以清茶野餐的风味。作品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健胜进取的精神。

  词的上片写沿途景观。第一句写清晨,风斜雨细,瑟瑟寒侵,这在残冬腊月是很难耐的,可是东坡却只以“作晓寒”三字出之,表现了一种不大在乎的态度。

  第二句写向午的景物:雨脚渐收,烟云淡荡,河滩疏柳,尽沐晴晖。一个“媚”字,极富动感地传出作者喜悦的心声。作者从摇曳于淡云晴日中的疏柳,觉察到萌发中的春潮。于残冬岁暮之中把握住物象的新机,这正是东坡逸怀浩气的表现,是他精神境界上度越恒流之处。“入淮”句寄兴遥深,一结甚远。句中的“清洛”,即“洛涧”,发源于合肥,北流至怀远合于淮水,地距泗州(宋治在临淮)不近,非目力能及。词中提到清洛,是以虚摹的笔法,眼前的淮水联想到上游的清碧的洛涧,当它汇入浊淮以后,就变得浑浑沌沌一片浩茫了。

  下片转写作者游览时的清茶野餐及欢快心情。一起两句,作者抓住了两件有特征性的事物来描写:乳白色的香茶一盏和翡翠般的春蔬一盘。两相映托,便有浓郁的.节物气氛和诱人的力量。“雪沫”乳花,状煎茶时上浮的白泡。以雪、乳形容茶色之白,既是比喻,又是夸张,形象鲜明。午盏,指午茶。此句可说是对宋人茶道的形象描绘。“蓼茸蒿笋”,即蓼芽与蒿茎,这是立春的应时节物。旧俗立春时馈送亲友以鲜嫩春菜和水果、饼铒等,称“春盘”。

  此二句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地写出了茶叶和鲜菜的鲜美色泽,使读者从中体味到词人品茗尝鲜时的喜悦和畅适。这种将生活形象铸成艺术形象的手法,显示出词人高雅的审美意趣和旷达的人生态度。“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是一个具有哲理性的命题,用在词的结尾,却自然浑成,有照彻全篇之妙趣,为全篇增添了欢乐情调和诗味、理趣。

  这首词,色彩清丽而境界开阔的生动画面中,寄寓着作者清旷、闲雅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态度,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思。

  浣溪沙宋苏轼全文、注释、赏析 3

  [宋]苏轼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蒨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注释】

  ①旋:匆忙,迅速。抹红妆:抹脂粉。使君:州郡长官的敬称,这里是作者自称。

  ②棘篱门:柴门。

  ③排:推挤。蒨:同“茜”,红色。

  ④收麦社:指收麦子祭土地神。

  ⑤赛神村:指为感谢上天降雨而祭神的村子。

  ⑥叟:老头儿。

  【赏析】

  这组词以朴素生动的笔触,描绘出农村的夏日风光,对受灾的农民表示同情和关怀。太守下乡,对当地的村民百姓来说也是非常新鲜的事,于是便有了“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的场面。在这个场面里,可以显示出农村民风的淳朴可爱,农村少女的欢快活跃、自然真率。这对整日局促于官场的词人而言也是格外清新动人的。这就隐约地与尔虞我诈的官场形成对比。“老幼扶携收麦社,鸟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是词人所见的农村风光,画面上洋溢着丰收之后的`欢快,一幅百姓安居乐业、熙熙攘攘的快乐景象。今年的丰收,当然有词人求雨得雨的一份功劳。词人是在赏识自己努力的结果,是在赏识自我的政绩。所表现出来的还是政治上的一份自信。以这样的心境和眼光去观赏农村的风光人情,一切就被诗情画意化了。

  浣溪沙宋苏轼全文、注释、赏析 4

  [宋]苏轼

  道字娇讹苦未成。未应春阁梦多情。朝来何事绿鬟倾。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困人天气近清明。

  注释:

  ①“道字”句:吐字不清,苦于言不成句。

  ②绿鬟:古代少女发式。绿:黑色。

  ③彩索:彩色的秋千绳索。

  ④趁燕:追赶空中的飞燕。这里形容秋千上的少女身轻似燕。

  【评解】

  此词描写春闺少女的“慵困”情态。作者围绕“春困”这一侧面,着意描写少女娇

  慵的神情意态。构思新颖,不落陈套。全词轻柔细腻,情致缠绵,清丽谐婉,多彩多姿,

  为苏轼婉约词的佳作之一。

  【集评】

  贺裳《皱水轩词筌》:“彩索”两句,“如此风调,令十七八女郎歌之,岂在‘晓风残月’之下”。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

  赏析:

  这首词体现了作者对婉约词的一个极好的开拓与创新。词中以含蓄蕴藉、轻松幽默的.语言,描写一位富裕家庭怀春少女的天真活泼形象。整首词新颖工巧,清绮细致,雅丽自然,表现人物形象不仅能曲尽其形,且能曲尽其神,曲尽其理,显示出非凡的艺术功力。

  上片写少女朝慵初起的娇态。首句写少女梦呓中吐字不清,言不成句,意在表现少女怀春时特有的羞涩心理。接下来二句语含谐趣,故设疑云:如此娇小憨稚的姑娘是不会被那些儿女情事牵扯的吧,那为什么早晨迟迟不起云鬟半偏呢?以上几句将少女的春情写得若有若无,巧妙地表现了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心理特点。

  词的下片通过少女荡秋千和昼眠这两个生活侧面的描写,写她贪玩好睡的憨态。姑娘白天在秋千上飞来荡去,轻捷灵巧的身子有如春燕。可是,晚上躺下来以后,她就一觉睡到红日当窗,莺啼户外,仍是深眠不醒。少女白昼酣眠,是为排遣烦忧,作者却说是因为快要到清明了,正是困人的季节。

  这首词传神地描写了少女春天的慵困意态,写出了少女怀春时玫瑰色的梦境。在写作上,它撮笔生新,不落陈套,始终围绕少女春日贪睡这一侧面,用饶有情致的笔调加以渲染,使一位怀春少女的神思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词以上下问答的形式写出,这种结构造成了一种意深笔曲的效果,而无一眼见底的单调浅薄之感。

【浣溪沙宋苏轼全文、注释、赏析】相关文章:

浣溪沙宋苏轼全文及赏析(精选5篇)08-09

浣溪沙宋·晏几道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09-15

浣溪沙宋晏几道全文、赏析08-21

苏轼《蝶恋花》全文赏析及注释翻译09-27

苏轼《蝶恋花》全文赏析注释翻译08-09

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宋代04-20

苏轼浣溪沙赏析10-24

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宋代04-18

苏轼花影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宋代04-22

苏轼蝶恋花·春景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