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诗

时间:2024-06-18 17:56:33 苏轼 我要投稿

苏轼的诗(优秀15篇)

苏轼的诗1

  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

苏轼的诗(优秀15篇)

  宋代 苏轼

  祇知楚越为天涯,不知肝胆非一家。此身如线自萦绕,左旋右转随缫车。

  误抛山林入朝市,平地咫尺千褒斜。欲从稚川隐罗浮,先与灵运开永嘉。

  首参虞舜款韶石,次谒六祖登南华。仙山一见五色羽,雪树两摘南枝花。

  赤鱼白蟹箸屡下,黄柑绿橘笾常加。糖霜不待蜀客寄,荔支莫信闽人誇。

  恣倾白蜜收五棱,细斸黄土栽三桠。朱明洞裹得灵草,翩然放杖凌苍霞。

  岂无轩车驾熟鹿,亦有鼓吹号寒蛙。山人劝酒不用勺,石上自有樽罍洼。

  径从此路朝玉阙,千里莫遣毫釐差。故人日夜望我归,相迎欲到长风沙。

  岂知乘槎天女侧,独倚云机看织纱。世间谁似老兄弟,笃爱不复相疵瑕。

  相携行到水穷处,庶几一见留子嗟。千年枸杞常夜吠,无数草棘工藏遮。

  但令凡心一洗濯,神人仙药不我遐。山中归来万想灭,岂复回顾双云鸦。

苏轼的诗2

  宋代苏轼《李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冯当世者》

  黄鹤楼前月满川,抱关老卒饥不眠。

  夜闻三人笑语言,羽衣着屐响空山。

  非鬼非人意其仙,石扉三叩声清圆。

  洞中铿鈜落门关,缥缈入石如飞烟。

  鸡鸣月落风驭还,迎拜稽首愿执鞭。

  汝非其人骨腥膻,黄金乞得重莫肩。

  持归包裹敝席毡,夜穿茅屋光射天。

  里闾来观已变迁,似石非石铅非铅。

  或取而有众愤喧,讼归有司今几年。

  无功暴得喜欲颠,神人戏汝真可怜。

  愿君为考然不然,此语可信冯公传。

苏轼的诗3

  苏轼《西江月》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永遇乐

  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中秋见月和子由

  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左风右占)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上将下虫)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琦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子由徐州中秋作)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被,紫绮裘。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

  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苏轼的诗4

  次前韵送刘景文

  宋代 苏轼

  白云在天不可呼,明月岂肯留庭隅。

  怪君西行八百里,清坐十日一事无。

  路人不识呼尚书,但见凛凛雄千夫。

  (君一马两仆率然相访,逆旅多呼尚书,意谓君都头也。)

  岂知入骨爱诗酒,醉倒正欲蛾眉扶。

  一篇向人写肝肺,四海知我霜鬓须。

  (君前有诗见寄云:四海共知霜鬓满,重阳曾插菊花无。)

  欧阳赵陈皆我有,岂谓夫子驾复迂。

  迩来又见三黜柳,共此暖热餐毡苏。

  酒肴酸薄红粉暗,只有颍水清而姝。

  一朝寂寞风雨散,对影谁念月与吾。

  (郡中日与欧阳叔弼、赵景贶、陈履常相従,而景文复至,不数日柳戒之亦见过,宾客之盛,顷所未有。然不数日,叔弼、景文、戒之皆去矣。)

  何时归帆氵斥江水,春酒一变甘棠湖。

  (景文近卜居九江,近甘棠湖。)

苏轼的诗5

  元丰五年十二月十九日东坡生日,置酒赤壁矶下,踞高峰,酒酣,笛声起于江上。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谓坡曰:“笛声有新意,非俗工也。”使人问之,则进士李委闻坡生日,作南曲目《鹤南飞》以献。呼之使前,则青巾紫裘腰笛而已。既奏新曲,又快作数弄,嘹然有穿云石之声,坐客皆引满醉倒。委袖出嘉纸一幅曰:“吾无求于公,得一绝句足矣。”坡笑而从之。

  [注释]:

  嘉纸:很好的纸张。嘉:美好的。

  13、解释文中加点的字(4分)

  (1)酣( ) (2)腰( )

  (3)既( ) (4)袖( )

  答案:

  喝得痛快 腰间插着 已经 从袖子里

  14、翻译(4分)

  (1) 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坐客皆引满醉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翻译这两个句子时,注意重点词语的解释。“知音”这里是懂音乐的意思。

  答案:

  (1)客人中有姓郭、姓尤的两个人,很懂音乐。

  (2)在座的.客人都举杯痛饮而纷纷醉倒。

  15、李委仰慕苏东坡的诗名,遂借东坡生日而作新曲吹笛于江上,并以此求诗。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件事。(3分)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理解全文内容后,用相关成语概括这件事。

  答案:

  抛砖引玉或醉翁之意不在酒。

苏轼的诗6

  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

  1.惠崇:宋初僧人,擅长诗歌和绘画。这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晓景图》所做的题画诗。晓:早晨。

  2.蒌蒿:生长在河滩上的一种草本植物,可以食用。芦芽:芦笋。烹调河豚时,用蒌蒿和芦笋做佐料,味道十分鲜美。

  3.河豚:一种有毒的鱼,经过加工后可以食用。河豚欲上时:河豚春天要从海里回游到江河,初春正是河豚将要逆流而上的时候。

  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晓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字典解释: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可入药)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上:指鱼逆江而上。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一句解竹外桃花三两枝这是一派和煦的风光,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生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春江水暖鸭先知江春水中,鸭儿在嬉戏;江水回暖的讯息,它们首先感知到了。

  鸭知水暖,光凭画是体现不出来的,诗却表达出来了。其实岂是鸭子先知水暖?一切水族之物,皆知冷暖。诗人这样写是为切合画上风物,实际上也是表达他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礼赞。唐人有“花间觅路鸟先知”的诗句,与此句异曲同工。这句诗极富哲理,现在我们指某一新的.情况或消息被人预先知道时,便往往引用这一句。蒌蒿满地芦芽短万物逢春气象新。江边,生长茂盛的蒌蒿铺满了地面,芦苇也抽出了短短的嫩芽来。这七字不是泛泛地吟咏景物,而是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贴切地实写出这两种植物的情态,没有一字是闲笔。清人王士禛在《渔洋诗话》中赞赏这句诗说:“坡诗……非但风韵之妙,亦如梅圣俞之‘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无一字泛设也。”正是河豚欲上时宋诗人梅尧臣描写这种景象云:“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诗的前三句是描写惠崇画里的景物,这最后一句则是即景生情的联想。

  作者这样写就把整个画面勾勒得更为完美了,给人以严冬已尽、春到人间的喜悦。作者不仅入乎画内,而且出乎画外,把画上所无而情理中所有的事物呈现出来。如果诗的全部四句均是景物白描,则形式上未免有些呆板。最后一句的处理,不但使全诗灵动鲜活,也使诗和画的意境都被大大地丰富了。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这些可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将要回游的河豚是画家画不出的,诗人用他的想象,把江南初春特有的气氛表现得多么真切啊!

苏轼的诗7

  [宋]苏轼

  相如有家山,缥缈在眉绿。

  谁云千里远,寄此一颦足。

  平生锦绣肠,早岁藜苋腹。

  从教四壁空,未遣两峰蹙。

  吾今况衰病,义不忘樵牧。

  逝将仇池石,归泝岷山渎。

  守子不贪宝,完我无瑕玉。

  故人诗相戒,妙语予所伏。

  一篇独异论,三占从两卜。

  君家画可数,天骥纷相逐。

  风騣掠原野,电尾捎涧谷。

  君如许相易,是亦我所欲。

  今朝安西守,来听阳关曲。

  劝我留此峰,他日来不速。

苏轼的诗8

  读李白的诗,感觉那不是文学,是摄影作品。

  李白使用文字,就如同摄影师使用照相机。他有能力用文字摄影,把雄伟浪漫,美仑美幻的自然真实准确的呈现给你。

  当我读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时候,总有种感觉:李白真神人也!

  苏轼更喜欢在他的诗词里展示他的精神世界,对人生深深的思考。这是苏轼和李白最大的文学气质差异。

  同样是写庐山,李白喜欢写庐山的雄伟,于是就有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苏轼更愿意思考庐山的内涵,于是就有了:“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写精神世界,是非常难以把握分寸和尺度的。正如曹操所言:“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苦比甜多,那么我们怎么可以不写人生的苦呢!

  我们应该怎样描写苦,才是文学的巅峰,才是众生的福音。

  戴复古写过一首词,有曰:“千首富,不救一生贫。”

  如果一个作家写的苦让我们的读者更愤怒了,更压抑了,更纠结了,更失去方向了,这样的文学真的是上乘之作吗!?我们应该这样刻画生活里无处不在的`苦吗!?

  苏轼的朋友因为乌台诗案被牵连,发配蛮夷之地的岭南,归来京城后与苏轼相聚畅饮。席间,苏轼和朋友歌女的一番对话让苏轼诗兴大发,挥笔写就那首著名的《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万里归来年愈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蒙冤受屈,背井离乡,艰苦卓绝的生活后,那个人回来了,那个人似乎是比从前年轻了,而且那个人是笑着回来了,笑得那么自然,美好,带着岭南梅子的香甜。

  于是观众大惊,难道痛苦让人年愈少,笑时犹带岭梅香吗!?

  于是答案呼之欲出,那答案就是,“此心安处是吾乡”。

  当痛苦被文学家转化为轻松和答案后,我还是想哭泣,但我绝对不会迷茫。

  秦观是苏轼的学生。在秦观的作品里,到处都是苏轼的影子。

  下面,我想引用能让我泪流满面地一首词,那就是秦观的《鹊桥仙》。

  让我们怀着敬仰的心,在飞奔的泪水中体味下什么叫做顿悟。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若是两情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牛郎织女的爱情,有着迢迢银河阻渡,多么悲凉。

  然而在诗人眼里,一年一度的相逢,却胜似人间厮守的无数,这是为什么呀?难道柔情似水,佳期如梦,都不忍回头看鹊桥的归路般深厚的爱情,相逢一次就足够了吗!?难道一年一度的相逢不是可悲可叹的悲剧吗!?于是我们再次需要答案。

  那答案就是,“若是两情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肉体远隔天涯海角,但是情在那里,但是心在一起,难道这不是最美的爱情吗!?难道这不是最真的答案吗!?

  当一个人有能力用文字拍摄真实,他就是诗仙。

  当一个人有能力用文字把痛苦转化为轻松和答案,他就必然是一个时代的文学领袖。

苏轼的诗9

  日月来往,斗转星移,数百年转眼已成为历史,而历史却将永远铭记。“富贵不淫贫贱乐,万年千载一东坡。”是谁?是你苏东坡。

  你也曾写过那么豪放的诗句“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你也曾写过那悠然自得田园诗句“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你也曾写过那弥漫着你强烈得要杀敌报国是诗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你仕途不顺,因奸臣的谗言无数次被贬官,先是在中年时被贬至黄州,后晚年时被贬入惠州,又接着被贬进儋州,你一次次被打倒,又一次又一次拿起了笔。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你对世人的美好祝福,“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你怀才不遇的愤懑,“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是你洁身自好的清寒……

  你让我感到你的悲怆、愤怒、失望。你无奈、迷茫、彷徨,你在这乱世之中,不知如何是好,只能用诗在掩盖住这颗不知所措的心。

  在动荡不安,风雨飘摇的时光里,诗词是你遮风挡雨的家,在平平仄仄的屋檐下,诗词是你慰藉心灵的`良药。

  品读你的诗,我仿佛与你面对面谈话,聆听你对世道不公的责备,感受你走遍天下却依然乐观的心。

  在你的诗里我读懂了很多。

苏轼的诗10

  [宋]苏轼

  浮生知几何,仅熟一釜羹。

  那于俯仰间,用此委曲情。

  自怜无他肠,偶亦得此生,悬知当去客,中有不亡存。

  但恐宿缘重,每为习气昏。

  似闻梅子真,近在吴市门。

  未能肩拍洪,但欲目击温。

  不敢叩门呼,恐作逾垣奔。

  且令绍介先,徐以方便论。

  不学刘更生,黄金铸尚方。

  不学房次律,身事问颍阳。

  王烈亦何人,叔夜未可量。

  独见神山开,遽餐石髓香。

  至道尚听莹,粗才终蹶张。

  先生喜而笑,幅巾登我堂。

  苦誓指黄壤,要言刻青琅。

  蓬莱在何许,弱水空相望。

  且当従嵇阮,聊复数山王。

  达人友四海,曲士守一疆。

  慎勿使形谍,儿童惊夜光。

苏轼的诗11

  1、《念奴娇》:

  词牌名。念奴为唐玄宗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因其音调高亢,遂取为调名。又名《百字令》、《百字歌》、《百岁令》、《千秋岁》、《寿南枝》、《庆长春》、《太平欢》、《赛天香》、《杏花天》、《无俗念》、《淮甸春》、《双翠羽》、《白雪词》、《壶中天》、《古梅曲》、《湘月》、《续断令》等。有仄韵、平韵两体。宋词中最擅声誉的为苏轼题为《赤壁怀古》的仄韵体。此作为变格,双调,一百字,上下片各四仄韵,宜于抒写豪情壮志。因其词有大江东去、三国周郎赤壁、一尊还酹江月等句,又名《大江词》、《大江东去》、《赤壁词》、《酹江月》。

  2、《定风波》写作背景:

  《定风波》是个老词牌,敦煌曲子词中就有:

  攻书学剑能几何?争如沙场骋偻啰。

  手持绿沉枪似铁,明月,龙泉三尺斩新磨。

  堪羡昔时军伍,谩夸儒士徳能多。

  四塞忽闻狼烟起,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波。

  很明显,那时的《定风波》还是儒生渴望上战场平定风云的本意。也是一个教坊曲。唐朝尚武,骨子里有股血性,鼓励文人投笔从戎,建立立业。宁作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很能代表许多读书人的人生理想。边塞诗是唐诗中的仰天长啸。敦煌自古多名将,《定风波》这样的.教坊曲在晚唐仍然时时在教坊中演唱,只是它不再有初唐盛唐时候的赫赫声威。

  到了五代,被欧阳炯毫无意外地填作艳词,直到苏轼在黄州的出现,风波乍现,惊天动地。人世间的风波不由分说,而人心的风波可以风起云涌也可以风平浪静,只看你有没有那一颗有定力的心。

苏轼的诗12

  原文

  元丰五年十二月十九日东坡生日,置酒赤壁矶下,踞高峰,俯鹊巢。酒酣,笛声起于江上。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谓坡曰:“声有新意,非俗工也”。使人问之,则进士李委闻坡生日,作新曲曰《鹤南飞》以献。呼之使前,则青巾紫裘腰笛而已。既奏新曲,又快作数弄,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坐客皆引满醉倒,委袖出嘉纸一幅曰:“吾无求于公,得一绝句足矣!”坡笑而从之。“山头孤鹤向南飞,载我南游到九嶷。下界何人也吹笛,可怜时复犯龟兹”。

  (选自《玉局文》)作者:苏东坡

  阅读训练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酣___俗___腰___既___袖___从___

  二、翻译:

  1.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

  2.坐客皆引满醉倒。

  三、李委仰慕苏东坡的诗名,遂借东坡生日而作新曲吹笛于江上,并以此求诗。请用一个四字格成语概括这件事。_________。

  四、李委“得一绝句足矣”。试查阅、抄写、背诵苏轼的两首著名绝句:《饮湖上初晴后雨》、《题西林壁》。

  参考答案:

  一、酣(喝得痛快,酒兴正浓)俗(一般、普通)腰(腰间插着)既(已经,以后)。袖(从袖子里)从(听从,答应)

  二、1.客人中有姓郭、姓尤的两个人,很懂音乐。

  2.在座的客人都举杯痛饮而纷纷醉倒。

  三、抛砖引玉

  四、《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翻译∶

  宋神宗元丰五年十二月十九日是苏东坡的生日。苏东坡在黄州赤壁矶摆酒庆贺。大家盘坐在江边高峰上,俯视着鹊巢,酒兴正浓时,忽然听到江面上传来了悠扬的笛声。来客的还有姓郭和尤的两位宾客,他们十分通晓音律,就对东坡说:“这笛声有新意,可不是普通的乐工吹奏的。”于是苏东坡派人去询问吹笛的是什么人。原来是位进士,名叫李委,他听说今天是苏东坡的生日,特意谱写并吹奏了新的笛曲《鹤南飞》以示庆贺。东坡把他请到跟前一看,原来是位头戴青巾,身着紫裘,腰里插着横笛的普通书生罢了。他已经吹奏新曲,就再请他吹几首曲子,那笛声,高入云霄,震石欲裂,宾客们边饮酒边聆听动人的笛声,一个个都痴醉了,于是李委从袖子里掏出一幅绝好的纸,说:“我对您别无所求,但愿得到您亲手题的一首绝句就十分满足了。”东坡笑着答应了他,诗曰:“山头孤鹤向南飞去,载我去遨游九嶷山。人间是什么人在吹着笛子?可喜的还变换着龟兹的乐调。”

  释义∶

  1.酣:喝得痛快,酒兴正浓。

  2.俗:一般的,普通的。

  3.腰:腰间插着。

  4.既:已经,以后。

  5.袖:从袖子里。

  6.使:让

  7.作:创作

  8.元丰:北宋神宗赵琐年号

  9.东坡: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下文中的'“坡”,是作者自称

  10.嘉纸:很好的纸张。嘉,美好的

  启示:

  一个人能得到大师的真迹是幸运的,但难在如何巧求“千金一字”,《献曲求诗》不失为一个“金点子”。

  这个故事可用“抛砖引玉”或“醉翁之意不在酒”来概括。

苏轼的诗13

  就是这么一个人,让我翻来翻去

  从仁宗翻到神宗,再翻到哲宗、徽宗

  中间,还有曹太后、高太后的彩色插图

  这并不影响我,用双手搀扶一下

  一个带着脚镣、枷锁

  被押解着走南闯北的老人

  走进大宋的黄州,没有看到东坡雪堂

  却吃了一顿东坡肉,感叹

  一蓑烟雨任平生

  如果有可能,大小官员都要走走苏堤

  脚下踏过的`何止浪漫

  还有潜藏了一千多年的亲政、爱民

  再到惠州、儋州走上一遭吧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古来今往,有人焦虑,有人在疯狂

  唯有一人,旷达自我,悠然不拘

  手中的书已被打湿,夜空泛着星光

  读着读着,书又没有了

  书中的我,祭起一杯浊酒

  朝向一颗恒星,希望摘下来

  时刻悬挂在我的书房,我的天空

  20xx年10月25日

苏轼的诗14

  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

  宋代 苏轼

  我本糜鹿性,谅非伏辕姿。

  君如汗血马,作驹已权奇。

  齐驱大道中,并带銮镳驰。

  闻声自决骤,那复受絷维。

  谓君朝发燕,秣楚日未欹。

  云何中道止,连蹇驴骡随。

  金鞍冒翠锦,玉勒垂青丝。

  旁观信美矣,自揣良厌之。

  均为人所势,何必陋盐辎。

  君看立仗马,不敢鸣且窥。

  调习困鞭箠,仅存骨与皮。

  人生各有志,此论我久持。

  他人闻定笑,聊与吾子期。

  空斋卧积雨,病骨烦撑支。

  秋草上垣墙,霜叶鸣阶墀。

  门前自无客,敢作扬雄麾。

  候吏报君来,弭节江之湄。

  一对高人谈,稍忘俗吏卑。

  今朝枉诗句,粲如凤来仪。

  上山绝梯磴,坠海迷津涯。

  怜我枯槁质,借润生华滋。

  肯效世俗人,洗刮求瘢痍。

  贤明日登用,清庙歌缉熙。

  胡不学长卿,预作封禅词。

苏轼的诗15

  一、诗言其志

  《尚书舜典》中说:诗言志,歌咏言。孔子说: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此志与意皆指人的情感,诗表达作者的感受,揭示作者的内心世界。分析书法作品不能脱离它的内容,文字是作者内心世界最直接的体现。《黄州寒食诗帖》分为上下两首: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这是两首遣兴诗,表达诗人在人生困顿中无奈、忧愁、悲伤、烦闷的心情,在人生的颠沛流离中心如死灰、不复燃烧。黄庭坚在《黄州寒食诗跋》中感叹说: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对此诗的艺术成就给予极高的赞扬。

  苏轼仕途坎坷,一生宦海浮沉,先后被贬杭州、密州、徐州、湖州,又到黄州,在黄州名义上是黄州团练副使,实际上处于地方官的监管之下,言论行为受到束缚,政治抱负难以施展,儒家入世的思想难以实现,此时诗人心中矛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写下《黄州寒食诗》二首聊以排遣精神上的寂寞。此时苏轼感觉自己的人生就像被寒食节的清冷之境所笼罩:夜晚风雨中被摧残凋落的海棠花,正像自己郁郁不得志的命运,蒙蒙细雨中破旧的居身之所也是岌岌可危,厨房里空空荡荡,引火的柴草也已被雨淋湿,心中的儒家价值观也难以实现,此时想效仿阮籍穷途当哭,却发现自己心如死灰、不能复燃。在这样的心境下,苏轼提笔着墨写下心中所感,心中之境流注笔端,字是心情的外化,情义的酝酿无意中流传千古。

  二、结体奇特

  结体即字的间架结构,积其点画,乃成其字,《黄州寒食诗帖》结体奇特,大小疏密、轻重宽窄随心情而变,通篇参差错落,变化万千。总体上来看,字势偏扁,纵向密横向疏,从左下方到右上方呈斜向的平行四边形。经历人生悲苦的苏轼,自我解嘲地称自己的书法为丑书石压蛤蟆体。

  黄字,横向笔画较多,第一个横稍平,第二个横向上倾斜,第三个横再极力向上,打破平行。

  州字,避免雷同,三个竖画走向不同,长短不同,粗细也有变化。

  三字,打破常规的三个横画,用三个点来概括三个横画。

  两字,横画的下半部分改变向右伸展的思维惯势,极力向左伸展。

  秋字,纵向笔画写得很短,横向又拉长,造成石压蛤蟆的效果。

  卧字,纵向笔画短,左边结构结束后右边笔画向右上方伸展,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避免字过于方正。

  寒字,第一笔点画不在宝盖中间而是靠右侧。

  这些结字因素构成苏字的字形特点。苏轼认为,作字的规矩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从大处着眼,正所谓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这一结字命题也是对前人结字理论的超越,体现了他不与人同的创新精神。

  三、无意创作

  宋人书法尚意,此意为重哲理性,重书卷气,重风格化,重意境表现。在这种书风的影响下,书家尤其注重创作中的个性化和独创性,书法更能表现个人意趣、情怀和审美取向。宋人尚意书风打破了唐人尚法书风的严谨法度对书家个性的束缚。

  字是情感的外露,苏轼在书写《黄州寒食诗帖》过程中思绪跌宕起伏,通篇也彰显动势,苍茫惆怅。苏轼将心境的起伏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或中锋,或侧锋,达到心手双畅的.境界。

  苏轼从自我来黄州开始书写到两月秋时,字形较小,书写上也比较平稳从容,秋字之后,诗人的情感有了一个起伏,字形变大,笔墨浓重,到夜半真有力至第一首诗的结尾,心情逐渐平静。第二首诗开始诗人重新提笔蘸墨,内心悲苦无法抑制,用笔尺度更大,着墨更多,似乎要将心中的压抑一鼓作气全部发泄出来,当写到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时,又有内心悲愤却又无语凝噎之感。诗人落款处只写了右黄州寒食二首,未录姓名和写作时间,让我们看到一个在困顿中萧然离去的身影。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因诗人灌注的情感,增加了更多的魅力,我们临习此帖时,似乎能看到千百年前苏轼在风雨漂泊的小屋中记录此诗的情景,与苏轼直接对话,让不会说话的汉字更加鲜活。

  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为我们的书法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启示。书法的魅力在于借助汉字这个载体书写心中之情。纵览流传后世的书法名作,其书写内容皆是身边事,皆是有感而发,今人的创作亦不必只抄录古人诗词、古代书论,用毛笔书写自己有感而发的事才能为今人的书法创作增添活力,否则书法只是抄书的工具。

【苏轼的诗】相关文章:

苏轼的诗05-25

苏轼的经典诗02-02

秦观给苏轼的诗08-23

(优)苏轼的诗06-05

苏轼的诗【精华】06-11

苏轼写的诗05-25

苏轼写的诗12-08

苏轼写的送别诗07-20

苏轼写西湖的诗01-07

苏轼的诗有哪些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