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唐诗鉴赏《登乐游原》

时间:2024-11-28 04:59:48 唐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李商隐唐诗鉴赏《登乐游原》

登乐游原

李商隐唐诗鉴赏《登乐游原》

作者: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解】:

  1、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2、古原:即乐游原,是长安附近的名胜,在今陕西省长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韵译】:

  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

  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

  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评析】: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首二句写驱车登古原的原因:是“向晚意不 适”。后二句写登上古原触景生情,精神上得到一种享受和满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二句,素来人们多解为“晚景虽好,可惜不能久留。”今人周汝昌认为:“只是”二句,“正是诗人的一腔热爱生活,执着人间,坚持理想而心光不灭的一种深情苦志。”这种看法,虽有新意,却不合诗人的身世,也不合诗人当时的情绪。

  【赏析】:

  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有人认为夕阳是嗟老伤穷、残光末路之感叹;也有人认为此为诗人热爱生命、执着人间而心光不灭,是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千百年来,此两种观念争论不休,莫衷一是。

  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是说:傍晚时分我心情抑郁,驾着车登上古老的郊原。“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望风景。“古原”就是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是唐代的游览胜地。这两句,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说: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这两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是十分深的,它不仅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暂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

  幼时读李商隐这首《乐游原》,便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却不知为何。现在回头想想,应当是因诗的意象使内心产生共鸣,从而由内至外心生出一种孤傲、寂寞、寥落之感,但是内心又还有所向,有所托。总而言之,是一种复杂的心理。

  这仅是我个人的看法,而一些专家品读此诗时,则是说从诗中看到了灰色的朦胧,看到了逐渐黯淡的夕阳。不知李商隐是在哀叹自己的不得意,还是在哀叹唐王朝的日暮途穷。

  由此得出的商隐诗境显然低沉了许多,既没有初唐时代陈子昂登上幽州台时那样雄浑慷慨而又意气风发,也没有杜甫“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沉郁顿挫和悲凉…

  但我仍是觉得诗中又隐隐留下了美丽的向往与希望的影子。

  难道此诗尽可使心境不同的读者读出不同的感情吗?若是如此,真可算是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了!

  无怪周汝昌先生赏析这首诗时动情地说:“你看,这无边无际、灿烂辉煌、把大地照耀得如同黄金世界的斜阳,才是真的伟大的美,而这种美,是以将近黄昏这一刻尤为令人惊叹和陶醉!我想不出哪一首诗也有此境界。”

【李商隐唐诗鉴赏《登乐游原》】相关文章:

李商隐《登乐游原》翻译赏析01-22

李商隐诗《登乐游原》赏析11-14

李商隐登乐游原原文及赏析07-13

朗读登乐游原儿童唐诗07-09

李商隐《登乐游原》翻译赏析(精选5篇)08-05

李商隐的《登乐游原》故诗作品赏析09-13

《乐游原》李商隐赏析09-24

李商隐《乐游原》赏析09-01

关于李商隐《登乐游原》的古诗配诗意图及赏析11-12

李商隐的《乐游原》教学设计范文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