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赞上人》唐诗原文及注释

时间:2024-09-03 08:47:16 唐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寄赞上人》唐诗原文及注释

  【作品介绍】

《寄赞上人》唐诗原文及注释

  《寄赞上人》的作者是杜甫,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8卷第8首。

  【原文】

  寄赞上人

  作者:唐·杜甫

  一昨陪锡杖,卜邻南山幽。

  年侵腰脚衰,未便阴崖秋。

  重冈北面起,竟日阳光留。

  茅屋买兼土,斯焉心所求。

  近闻西枝西,有谷杉黍稠。

  亭午颇和暖,石田又足收。

  当期塞雨干,宿昔齿疾瘳。

  裴回虎穴上,面势龙泓头。

  柴荆具茶茗,径路通林丘。

  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

  【注释】

  ①这首诗是杜甫乾元二年(759)秋在秦州所作。上人:佛教称具备德智善行的人。后作为对僧人的敬称。赞上人:即赞公。

  ②一昨:昨天,过去。一为发语词。锡杖:僧人所持之杖,亦称禅杖。代指赞公。

  ③卜邻:选择邻居。《左传·昭公三年》:“惟邻是卜。”

  ④年侵:为岁月所侵,指年老。

  ⑤未便:不便。

  ⑥竟日:终日,整天。

  ⑦买:全诗校:“一作置。”

  ⑧杉:指树。黍:指庄稼。全诗校:“一作漆,即黍。”稠:多。

  ⑨亭午:中午。

  ⑩石:全诗校:“一作沙。”

  11、塞:全诗校:“一作寒。”

  12、宿昔:早晚。表示时间之短。齿疾:才病。廖:病愈。

  13、裴回:同“徘徊”。虎穴:山名。

  14、面势:对面。龙泓:水名。

  15、柴荆:用柴荆做的简陋的门。指村舍。

  16、径:全诗校:“一作遥。”

  17、二老:指自己与赞公。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是因为在杜甫所作的诗多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著作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绝句》、《望岳》等等。

【《寄赞上人》唐诗原文及注释】相关文章:

杜甫《寄赞上人》原文及译文鉴赏11-05

韩愈《寄皇甫湜》唐诗原文及注释09-29

《假日》唐诗原文及注释06-04

《乱石》唐诗原文及注释09-16

《梓州罢吟寄同舍》唐诗原文及注释06-12

《槿花》唐诗原文与注释08-17

《淮阳路》唐诗原文及注释09-03

李商隐《览古》唐诗原文及注释10-22

《天津西望》李商隐唐诗原文及注释06-05

李商隐《旧将军》唐诗原文及注释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