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唐诗读书笔记

时间:2024-09-14 12:53:04 唐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生唐诗读书笔记(通用23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生唐诗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生唐诗读书笔记(通用23篇)

  小学生唐诗读书笔记 篇1

  真好!今年暑假我有幸阅读了《唐诗三百首》这本书。读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书中的每一首诗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每一首诗都是那样的含义深刻。拿起《唐诗三百首》再去细细品读,我们会发现,每一首诗都是一则伊索寓言,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古诗只要细细地去品读,这便是一生中的财富,让我们一辈子受益。

  就这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字,却如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这一切,都离不开古诗告诉我们的哲理。古诗,他并不是哑巴,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遇到困难,他都像老师那样教导着我们,关心着我们,给予我们希望。

  《唐诗三百首》,寄托了中国人对文明的梦想。作为一个现代人,为了不辜负古人的希望,我们要为他而努力,为他而奋斗。不仅是为祖国,也是为我们自己,创下伟大的事业。

  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峰巅,是一代文学的标志。唐诗的作家上有帝王将相、下有渔夫樵人、僧道伶工;唐代诗坛上不仅涌现了初唐四杰、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白居易、韩愈、孟郊、柳宗元、刘禹锡、李贺、李商隐、杜牧等璀璨的群星,而且升起了“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两位光照千秋的诗坛巨星。

  在我们小学生读的唐诗中,其实有的诗句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事情相同,如李白的《静夜思》是表达诗人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人外出打工,长时间没见家人都有思念家人的情感。再比如说,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诗中有个“敲”字,显示出贾岛行为很文明、很有礼貌。在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红绿灯,大家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要是到了一户人家,就要懂得讲礼貌、懂礼仪。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唐诗与我们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我们小学生一定要好好背诵唐诗哦!

  小学生唐诗读书笔记 篇2

  孔老夫子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吟诗作对,一般都是文人墨客的表达交流的寄托所在。《唐诗三百首》,名头之高妇孺皆知,灵动拗口的唐诗,悠悠一千多年的传唱,已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变得艰涩。泰半久远,我借光阴为引线,在若隐若现的记忆中寻觅那唐代性格各异、出色出众的才人们,花香漠漠落花盈盈。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他独自漫游山中,心里非常清静,放下繁杂的思虑,让奔腾的念头停歇下来,任它随清流远去。意识得到控制,整个天地入眼清明。很多人会觉得,这是的他,应是受了现实很深的冲击,带着强烈的失落心意归隐山中。产生这种见解实则是基于先入之见形成的无意识的强加,认定一个人的归隐总包含着对现实的不满和遗憾。

  我认为,终其一生,李白都是个积极入世的人不会轻易失望失落,他有自在悠然的内心,磅礴的'才华和见识。野心催逼他,于是促使他施展其才,就像不能阻止大鹏去展翅遨游九天外,同样不能勉强李白只能看到脚下的一块地方。

  他是个精彩的人,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好,无论是楼前的流水,怀中的美酒,还是窗前的明月光,入他眼来都别有意趣,他有世人无法企及的才华,哪怕最平常景物,经由他描摹,亦会动人心弦。

  里边医生都无法进入政治的漩涡中,有太多人为他抱怨不公,可这样的结局对一个天性浪漫的伟大诗人而言,委实是的结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

  他生在晚唐,错过了最繁华荣胜的时期,又身处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钟,终身潦倒,郁郁不得志。当时唐朝式微,正逐步走向没落,可是除了咏史诗外,李商隐诗绮丽之处,丝毫不露末世悲凉之意,倒是颇有开元遗风。能不让自身遭遇霸占思想的人是可敬的。唐诗浩如烟海,李白杜甫双马横绝,其余众人峰峦叠嶂,各有拥趸。情势则是李商隐当之无愧独占鳌头。进而放眼晚唐诗人,仍似李商隐的成就为翘首。

  李商隐以爱情诗称著于世,我想这与他的情感经历是分不开的。不然,如何能隔了千年,依旧扣人心弦?他曾经有一段影响了他一生的初恋。他与宋华阳的恋情最后以悲剧收场,是李商隐的心结所在,也是他的爱情。

  小学生唐诗读书笔记 篇3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又是中国诗歌的一个高峰。在唐代优秀诗人大批涌现,超过了中国历的任何一个朝代,成为中国诗歌的全盛时期。

  唐朝二百八十九年,唐诗约为四万八千九百余首。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一连串如雷贯耳的名字,使浩如烟海的唐诗迸发出最美的光彩。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唐诗呢?

  第一,能更好地发挥想象力。诗歌的画面感很强,让诗歌飞翔的是想象。比如读到:“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乡间的小溪边,长长的柳枝垂到溪面上,溪水清澈见底,一群美丽的白鹅悠闲地游着,仰起脖子,仿佛唱起最动听的歌。

  第二,能更好地感受意境美。每读一首古诗,我的脑子感觉都在“放电影”,那美丽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铭刻在心中,让我如痴如醉。当我和爸爸妈妈登临黄鹤楼的时候,望着滚滚长江,我的脑子里只有一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第三,能更好抒发自己感情。当你看到落日那壮观景象的时候,不是:“哇,有好多鸟!”而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长天共一色”,当你看到一池荷花时,不是“哇,好美的花”,而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那么,我是如何学习唐诗的:

  第一,因为喜欢所以学习。读诗能使人心情愉悦,就像懂音乐的人聆听音乐一样,能从中获得快乐。诗歌是一块精美蛋糕,我们把它送口中,只是为了品尝它的香甜,不是为了某天向别人炫耀我吃过蛋糕,背诵是为了更好地把那些诗句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更好地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想象美。

  第二,要寻找理解的钥匙。古诗中的关键词,往往点明了诗的主要内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这就是我们理解古诗的金钥匙。比如杜甫的《春雨》,这首诗就是围绕关键词“好雨”来写作的。这场雨好像知道农民的需要,应时而来,大小合适,滋润万物,这不是好雨吗?而且,这场雨夜晚悄无声息地下,不妨碍人们的劳动和休息,多好呀。抓住了“好雨”,理解起来就非常容易了。

  第三,要联系实际学习。古诗中的很多诗句,如果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起来就非常容易。春天,你会真切感受到“吹面不寒杨柳风”;夏日,走近荷花池边,眼前的美景,就是“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注解;秋季,火红的枫叶,你会觉得“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描写是多么恰当!冬天,一场大雪过后,眼前不就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吗?结合实际发挥想象,理解古诗自然轻松自如。

  我相信,被古诗滋养的孩子,得到的不仅仅是诗情和文才,实际上也将成为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的人。

  小学生唐诗读书笔记 篇4

  我有一本口袋书,它叫《唐诗三百首》。它穿着一件红色的衣服,有一条细细的绿色小绳系在上面,搭配起来很是可爱。它就像我的一个好伙伴,我在哪里它就在哪里。别以为这本口袋书很小就没有用处,其实它可是古人生活的万花筒,它带给我们一个奇妙的世界。日月星辰,四季变化,大好河山,喜怒哀乐……都在这里找到精彩的描绘。我们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学过的诗歌都在这里可以找到,有的诗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一年四季,季季不同,这在《唐诗三百首》中都有合适的表达。我们都说春天是最美的、最有希望的,确实如此。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表达了春天、春风、春雨,静悄悄、柔绵绵的感觉,让人特别珍惜。贺知章的《咏柳》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让我们感到了春风唤绿的力量。夏天,草木葱茏,繁花似锦,更是美不胜收。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把一幅山树、人家相互环绕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秋天也是多姿多彩的。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将秋天枫林的美景呈现在我们眼前,成为现在人们旅游看枫叶的经典表达。秋天,万物萧瑟。如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尽了枯叶满天的景象。也有对秋天唱赞歌的,比如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寞,我言秋日胜春朝”,表达了对秋天的喜悦。冬天是雪的世界。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大雪纷飞人归来的景象。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把冬雪来势的急、来势的快,表达得形象生动,也写出了诗人面对满天雪花的'喜悦心情。可以说四季的美景都在这本《唐诗三百首》里了。

  《唐诗三百首》还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把庐山瀑布的壮观描绘了出来。王维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把祖国山川河流描绘得活灵活现,让荒凉的沙漠变得十分美丽,令人神往,成为千古传唱。

  我们知道,诗歌都会表达情感。《唐诗三百首》表达了很多真挚的情感,其中最感动我的就是友情。比如,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虽然手法夸张,但李白和汪伦之间深厚的友情却深深地打动了我。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把朋友之间的不舍、留恋写得十分生动。还有的诗表达了个人情怀,如李商隐的《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达人老年衰的伤感。我们熟知的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了佳节对亲人的怀念。

  《唐诗三百首》还告诉了我们不少道理。比如《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有目标,有愿望,就要更努力,积极行动,才能实现理想。

  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古代诗歌,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经典。我这本口袋书中的诗歌不少在我们语文课本中也有,看到它们,我很亲切。我感觉唐诗三百首就是一个内容丰富,多姿多彩的世界。阅读学习这些诗歌,我们可以感受自然及祖国大好河山之美,也能体会到古人的情感,还能懂得一些诗中的道理。我想,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吧。

  小学生唐诗读书笔记 篇5

  《芳儿的梦》是叶圣陶老先生《稻草人》这本书里面的一个小故事。我很喜欢这个故事,故事里的主人公芳儿很爱自己的妈妈,我也爱自己的妈妈。

  芳儿妈妈的生日马上就要到了,芳儿的姐姐要送给妈妈一个花球做礼物。芳儿觉得她送给妈妈的礼物一定要比姐姐的好。芳儿想到了家里的一切,想到了野外的一切,想到了街上的一切,但是还是想不出要送什么给妈妈。她一定要送一份独一无二的礼物给妈妈。芳儿把心愿告诉了天上的月亮姐姐和云哥哥,月亮姐姐和云哥哥告诉芳儿,星星就是给妈妈的的礼物。月亮姐姐带着芳儿到天上去摘星星,芳儿把摘来的星星串成了美丽的.星星环。她把亲手做成的最独一无二的礼物送给妈妈,妈妈一把抱起了她,慈祥地看着芳儿,芳儿很满足。

  我的妈妈是一位工作认真负责的高中教师,她工作很辛苦,每天早早就要去上班,有时候晚上和周末也要加班。妈妈在生活上很关心我,周末总是问我想吃什么菜,然后去菜市买我最喜欢吃的菜做给我吃。妈妈很关心我的学习,经常过问我的学习,还耐心解答我不懂的题目,鼓励我要认真努力争取进步。我生病的时候,妈妈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周末的时候,妈妈总带我去骑车、打球、跳绳,她希望我有棒棒的身体。寒暑假的时候,爸爸妈妈都会带我到各地游玩,帮助我增长见识。妈妈还经常教育我在学校要做一个老师和同学欢迎的好学生;在家里要学会独立,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做懂事的好孩子。

  但是,我有很多的缺点。有时候学习上会偷懒,测验成绩不够理想。偶尔我也会撒撒娇,爱哭爱闹,不听妈妈的话,惹妈妈生气。我觉得很对不起妈妈。我希望自己能够改正缺点,做最棒的自己,让妈妈为我感到开心。

  给妈妈送上世界上最珍贵的礼物也是我的梦想,我想我的礼物就是我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妈妈能够开心、幸福。

  小学生唐诗读书笔记 篇6

  对自然的仰慕,对英雄的壮举,对友人的思念。我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所以只好借《唐诗三百首》中的诗句来代替我那无法形容的诗句。让我们一起吟诵并感悟唐诗三百首吧。

  山水之气

  轻轻地翻开《唐诗三百首》,和王摩诘一起畅游在山水之间,一轮皎洁娇美的圆月在松枝间穿拂,如水的山间软泥上缥缈着点点精巧的光斑,如碎碎的宝石镶嵌在大山的锦缎上,自然而不虚浮,淳朴而不媚俗。一沵清泉静静地流淌,柔柔地穿梭在林间,不时地撞击在石壁上,蜿蜒成圈圈涟漪,美好诗意地荡漾开来。在溪畔的静夜中氤氲成心中淡淡的思绪。

  思念之情

  缓缓翻开《唐诗三百首》,和王勃一起沉浸在友人的思念之中。“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是他的祝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他的心声,“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是他的思念,那对朋友的思念,那对朋友的不舍,在长河中聚集在一起,永远乐会消逝。

  人生之挫

  静静翻开《唐诗三百首》,和李白一起面对人生挫折。“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他的挫折,“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是他的感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他的信念。那缕坚贞的信念,是他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烙印。

  《唐诗三百首》让我欣赏如此温柔的山水之气,美哉!

  《唐诗三百首》让我感觉到朋友之间浓浓的友情,幸哉!

  《唐诗三百首》让我体味如此伟大的人生之挫,妙哉!

  沏一杯菊花茶,捧着唐诗三百首,窗外有阳光照过窗帘,蓦然回首,细细欣赏那温柔的`山水之气,感受那浓浓的思念之情,体味那伟大的人生之挫,倏然,忘记了今夕今日。

  感恩,在生活中是无限存在的,有时是你对朋友一句简单的问候,有时是你对待别人伸出手臂的过程,有时是你对陌生人的一个微笑。只有懂得感恩的含义,才能学会感恩。

  小学生唐诗读书笔记 篇7

  从古至今,岁月的河流带走了许多文化,但唐诗却经久不息,直至今日。现在这个先进的时代,依旧有无数人热爱唐诗,喜欢读唐诗。

  "唐诗宋词元曲"乃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我认为,它们可以被称得上是"国宝"。

  唐代诗人有各种不同风格派别,但无论哪一首,都充满韵味,可能是诗情画意的江南美景,也可能是粗狂豪迈的塞北风光,可能是想象,可能是感慨,可能是怀念。还可能是叙述一件事情……无论如何,唐代的诗人用简短的诗代替了现代的长篇大论,却将诗人的思想引入一个更高的境界。

  我十分喜欢一首诗《春江花月夜》、我甚至将它默写下来贴在墙上: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我最喜欢其中的一句"江天一色无纤层,皎皎空中孤月轮。我眼前立刻出现了一幅美丽的月色图,其中还带着淡淡的哀伤。而最后一句话"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使我感觉到诗人那纷乱的离别之情,慢慢随着残月的余晖,布满在江边的树上。感觉上这首诗仿佛还没有结束。

  同样,对于李白、王维、孟浩然、王之涣等许多著名诗人的诗篇我也十分喜欢。

  正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王之涣的《凉州词》也有其富有的韵味。"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句在我面前勾勒出了一幅塞北与江南完全不同的荒凉遥远的地方,而下一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更突出了诗人对边塞战士处境的深切关心。我仿佛吹走了幽怨的羌笛声,又仿佛来到了边塞的孤城,仿佛看见了那一片苍山峻岭。

  我认为,唐诗是不可缺的,人们从中可以感受到古人当时所体会的一切,也会学会到更多,懂得更多,可以写出好文章,心胸也会开阔。从古至今,我们可能遗失了许多文化,更需要从头学习,并将它们牢记。

  英国的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宋代的苏轼也曾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两位在文学领域具有重大成就的.人都认为,读诗,可以提升人的智慧与情操。放眼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唐朝的诗歌发展最为昌盛,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经典之作。

  年少时,寄居在外公家,外公是诗迷,珍藏的诗书举不胜举。于是,我便轻易读到了《唐诗三百首》。我初识的古诗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醉过方知酒浓",一读之下竟欲罢不能,从此,我便沉浸于诗的世界。

  最初读诗,读的是朗朗上口的语句;再读诗,便读出了诗中词的斟酌;而后,在外公的指引下,我读出了诗中或悲或喜的故事。我最爱在清风微拂的傍晚,于柳树下,读一首唐诗,或读李白的豪情,在现实中饮酒放歌;或读杜甫的雄浑,让自己多一份忧国忧民;或读白居易的清扬畅丽,在内心添一份清雅;再或是,读读孟浩然的恬静,品品李商隐的委婉……每当此时,总是心潮澎湃,仿佛自己也是满腹经纶的儒生,稍不留神就能吐出千古绝句。

  我向来垂青富含思想的诗歌,因为它们陪我走过了许多坎坷。人生难免有失意的时候,当我考试不利时,那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鼓励我突破"行路难"的困境;当我与朋友道别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成为心中的慰藉。诗,融入了我的生活,无论失意得意,无论悲愁欢喜,诗,一直是我不离不弃的知己,是我的精神支柱。

  然而,现代社会迅速发展,许多中华文化被取代甚至被遗弃,对外来事物的狂热追求使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忘记了中国的古文化,忘记了唐诗,他们宁愿生活在虚拟的世界,追逐一些索然无味的事物。曾有一则新闻报导:近六成的人认为中国人崇洋媚外。面对这个结果,我不禁震惊,难道中国文化的内涵不及外国文化吗?并非如此,相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之所以崇尚外国文化是因为他们没有了解中国文化的精粹。试问,如果每个中国人能够多读一首唐诗,多一份对诗歌的热爱,又如何会出现如今的局面。

  如今的唐诗不再只是诗,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向往,是中华文化的缩影。细读唐诗,它能给予你智慧;品读唐诗则可以使其勉励你,鞭策你,使你前行。在纷繁的今日,不妨觅一个清静之所,心如止水地捧一本唐诗,来领略其中的感悟。

  小学生唐诗读书笔记 篇8

  谁现在还会读唐诗?想一想,心里有些吃惊,似乎只有中文系的部分学生和牙牙学语的孩童。这当然也是现实的需要,它实在不能带来什么经济效益。当下显然不是一个读诗的时代。读诗既没有时间和心情,也不能改善生存环境。

  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却需要一些诗歌的味道。比如,当有一天面对青山碧水时,我们往往兴奋起来得手舞足蹈,急切地想表达点什么,却似乎只能在“啊啊”声中悻悻地放下手臂。当我们在觥筹交错之间,想文雅一下生活时,却只能词不达意地说着各种说辞或各类段子,请对方下酒。第一个场景很静美,第二个场景很热闹,诗似乎都不能与之相融。但在唐代,诗充盈于生活的各种场景,那时的诗人面对美景可以吟诵抒发,面对美酒可以高唱豪饮。

  这么说,你会说,那是在唐代呀,现在怎么可以!唐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蒋勋说,唐朝就像汉文化一个短暂的度假期,是一次露营。但我们对那样的露营岂能无动于衷?唐朝是一次短暂的出走,唐诗里的灿烂与华美让我们感动和嫉妒。我们期望“梦回唐朝”。那么,怎么回去?

  蒋勋告诉我们,要读点唐诗。因为,唐诗是一粒珍珠,值得我们关注和珍惜。蒋勋说,魏晋南北朝的三百年,有很多文学实验,这些实验是在为一个大时代的到来做准备,准备文字,准备声音,准备诗的韵律与结构,这个过程就是琢磨“唐诗”这颗珍珠的过程。唐代是诗的盛世,经过几百年“水到渠成”的积累准备,唐诗绽放出灿烂与华美的气质,那么多诗人像彼此有约定一样同时诞生,欣然相携着来赴诗的盛会。

  蒋勋是怎么来读唐诗的呢?他先讲“大唐盛世”,有了真正的“盛、大”,唐朝才是一场精彩的戏,那么多诗人才能在这个舞台上留下自己的传奇,并共同奏响一部空前绝后的交响乐。蒋勋讲的第一首诗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这首诗里,他认为应将题目中的五个汉字分解开来,即春天不必用来形容江水,花朵、月亮不必形容夜晚,“春、江、花、月、夜”是知己,也是陌路,偶然相逢,又各自离去。在分析了每句诗的含义后,蒋勋说,这首诗从“用字、用句到哲学思想与文字的华美,都到了完美的境地”,这其实不是张若虚个人才气的表现,而是时代的水到渠成。没有魏晋时期的清谈,没有“四六骈文”的练习,就不会产生拥有这样胸怀与气度的诗人,也不会产生具有如此明显宇宙意识的“孤篇”巨制。

  宇宙意识在唐代被诗人们凸显出来,因此唐诗展现出宏大的格局。这是因为,唐代的.诗人总是在跟月亮、太阳、山川对话,他们的生命都被放大到巨大的空间中。也因此,他们才会吟诵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孤独空运,描绘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浩茫苍凉,发出“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千古之问……

  在蒋勋的唐诗讲解中,他多次提到“农业伦理”,并不断说唐代如何冲破农业伦理。什么是农业伦理?简单地说,就是日常的生活规矩,应该怎么着,不该怎么着。唐代是出走的露营,不怎么遵循这个伦理。与“农业伦理”对应的,似乎是出走与清狂。在唐代,它显现为“贵游文学”,继承着南朝王谢子弟的传统,显示出豪华、奢侈的风尚,对青春、豪气、挥霍等等进行直接的歌颂。这也构成了唐诗的主体精神。王维的《洛阳女儿行》、李白的《将进酒》都有对挥霍无度的歌颂。

  在讲到唐代最伟大的两位诗人李白、杜甫时,蒋勋谈到,“在中国的整个思想极度成熟,文学达到登峰的时刻,李白体现了老庄思想的最高完成,杜甫体现了孔孟哲学的最高完成”,两人同时分享了大唐盛世的诗歌高峰,李白是诗仙,才气横溢,不遵守人间的规则;杜甫是诗圣,在群体的生活中进行自我锤炼,承担起知识分子对家国的使命与责任。蒋勋认为,每一个生命都有两个部分:像李白一样对个体生命完成的追寻,因之放歌山林;像杜甫一样回到尘世间,对最卑微的生命充满同情与悲悯。我们一千多年来对两人优劣的讨论,是一个很大的精神浪费,因为文学的美不是生命的窄化,而是让之开阔。

  唐朝的诗人除过具有宇宙意识,反抗农业伦理外,还具有深沉的担当意识。这之间大概有一个过程,先是有宏大的气象,指天问地,高歌豪饮;但等到“渔阳鼙鼓动地来”,平静的繁华生活被打破,更多的诗人开始记录社会底层被政策体制压迫的苦难状态。杜甫在颠沛流离的逃亡流浪中,放下长安水边的丽人(《丽人行》),开始关注兵车(《兵车行》),描绘官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埋怨秋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文学带来的压力,留着整个历史当中,变成一种良心。

  杜甫介入现实的巨大努力,被白居易、元稹等人很好地继承起来。他们这些知识分子出于一种自觉,发起古文运动,希望文学能够走向非常浅白的道路,与社会改革结合起来。我们年轻的时候可能对“文以载道”反感,觉得里面是八股教条,但成年后,会逐渐觉得这种反省和批判的动人。白居易认为文学的格律、形式、文字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容,如果不写出“生民病”,是对不起自己的良心的。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良知与自觉,要面临巨大的压力,但他们还是希望能使自己的文字成为重要的社会批判力量。所以,写了“花非花,雾非雾”白居易不再去写《琵琶行》与《长恨歌》,而是努力关注新丰折臂翁、白头宫女等等,去记录和揭开底层弱势群体的灾难、孤独与苦寂。

  对于李商隐的诗歌,蒋勋将之置入晚唐的整个氛围中去分析。他说,到了晚唐,大唐盛世、李白的故事成了传奇,武则天、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也都成了传奇,李商隐时代只能是对唐代华丽的追忆,李商隐大量的无题诗充满了幻灭与眷恋的纠缠。蒋勋将这类文学定之为“颓废文学”,反映出繁华后的反省与沉思。而读李商隐的诗,主要是体味晚唐这种在繁华过后慢慢暗淡下去的气息,而不是通过论文去分析其中的种种折射。“画面本身只有一个内容,任何人将自己投射进去,其实都可能是错的”。

  中文系白衣飘飘的时代虽是明日黄花,牙牙学语的孩童却是生生不息。喧嚣红尘无法映出唐诗的色彩与价值,但我们的生活之中却不能没有唐诗的气息。远离唐诗,是因为我们要面对现实的无奈;亲近唐诗,是因为我们需要安静地面对内心。出入唐诗,我们的身心才可能更趋平衡、更趋健康。

  小学生唐诗读书笔记 篇9

  诗词,其实就是古代的流行歌曲,它们记录着一个个时代的变迁,是历史的旋律。

  同样是记录历史,史书是国家视角,记录的是帝王将相史,而诗歌是个人视角,记录的是个人的喜怒哀乐。比起历史的过眼云烟,诗歌这些感情是永恒的。鲁迅先生说:诗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

  诗歌是一种表达感情的高级方式。唐诗是古诗词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学好唐诗,是学好古诗词的重要一步。

  隋唐之后,随着科举制的出现,读书成为改变命运的'重要方式。而在唐代,如果你想考进士,会写诗是基本要求。

  国家命运的剧烈变化,给了这些诗人无穷的心理冲击和创作灵感。因此唐朝的诗歌,可以按照时间来区分:

  初唐:打倒南朝糟粕,吸收传统内涵,开辟一条大唐特色诗歌的新路。代表人物:初唐四杰以及陈子昂等。

  盛唐:百花齐放,走上巅峰。代表人物:李白、杜甫等。

  中晚唐:唐王朝国力衰弱,愁死个人。代表人物:白居易等。

  历史上儒、释、道三家彼此相爱相杀,互相碰撞融合,最终形成了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而在古代诗坛,也有三个人分别代表这三大流派:

  李白深受道家思想影响,诗的风格逍遥奔放,仙气外露,因此被称为诗仙。

  王维深受佛家思想影响,诗的内容充满禅意,追求内心恬静,因此被称为诗佛。

  杜甫则出身官宦世家,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诗中表达了积极入世、忧国忧民的思想,因此被称为诗圣。“圣”是儒家思想中的最高尊称,而诗圣也是对杜甫的最高赞扬。

  杜甫的诗充满了家国天下的情怀,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生活和重大事件。而与正史不同的是,杜诗从个人视角出发,更加生活化,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也被后世称为诗歌的集大成者。唐朝诗人千千万,什么类型的都有,但是想挑一个人来当课代表,那只能是杜甫。从内容上来说,杜甫的诗题材广泛,上到王公贵族,下到贩夫走卒,他都写过,其他诗人就不像他涉猎这么广泛了。

  从技术上来说,杜甫的诗体裁广泛,多数类型的诗歌格式他都能信手拈来,而且水平很高。

  小学生唐诗读书笔记 篇10

  六神磊磊,知名大号,据说主业是读金庸,然而写的文章经常刷屏一阵就不见了。业余读个唐诗,居然也能写出一本著作——《六神磊磊读唐诗》。

  只是,怎么来定义这本著作,却令六妹有点为难:说是介绍了唐诗的历史吧,又有作者自己演绎的成分;说他是唐诗的演绎吧,又有很严谨的考据与引证;说他是诗评吧,其实作者把诗歌放在了唐时代的大背景下,结合诗人的'生平在介绍;说他是用诙谐的手法给唐朝那些猛人们写小传吧,又觉得他还是想暗搓搓讽刺些啥。总之,这是一本以时间为线索,介绍唐诗的兴起、繁盛及至中唐、晚唐的读本,包含了作者对诗人和作品的理解,并不全面(事实上薄薄一本书也写不尽唐朝风流)却十分鲜活,正如作者自己所说,只要认识常用汉字,通过这本书,和唐诗的距离就只隔着一道矮墙(如果不是还有那么一丢丢引用艳史,六妹是很想买给正在读小学五年级的侄子读一读的)。

  在书中,六神磊磊做了一个有趣的假设,假如没有李白,对现代人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现代段子手会说不了“深藏功与名”,因为这出自李白的《侠客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化妆品品牌中会少一个叫“露华浓”的,因为这出自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同样,我们也说不了“两小无猜”、“天伦之乐”、“杀人如麻”、“刻骨铭心”。

  六妹觉得,什么是文化认同,就是一个中国人,当你看到月亮的时候,想到的是乡愁、嫦娥,而不是月满变狼人。而唐一代的诗人创造出的诗句和意向,已经浸润了我们的文化,刻入了本民族的血脉,因此,去读诗吧,这样当我们面对长江黄河岳阳楼,能感受古人曾有过的激荡;当我们在旅途中为美景所震慑的时候,也不会想了半天只说了一句“我去,好漂亮啊”。

  小学生唐诗读书笔记 篇11

  诗词如歌,在平平仄仄中婉转悠扬,在抑扬顿挫里低回不尽,让人忘忧,使人开颜。

  ——题记

  一幅幅淡雅的山水花鸟画,带我走进了曾冬的世界。

  一样的唐诗,不再是课本上死板空洞的文字,而是,在每一首诗里身临其境,以旁观者的身份目睹一切。

  李白,也许在世人眼里是:“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但诵《独坐敬亭山》,却不禁孤独之情涌上心头。此时的李白已岁逾花甲,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漂泊流离,经历了蒙冤被囚禁的牢狱之灾,经历了带罪流放的屈辱之后,李白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宣城时,昔日友朋如云、迎来送往的场面已是过眼云烟,再也没有北楼纵酒、敬亭论诗的潇洒了。他兀自一人步履蹒跚地爬上敬亭山,像曾冬描绘的画面:几只流浪的鸟,早已飞出视线,一朵悠闲的白云,踱着方步,也不知去了哪里,辽阔的.天空,仿佛只留下诗人与山峰。看着看着,好像山变成了少女,也想向诗人倾诉。原来世间的知己,不一定是人。诗人也痴痴的望着这座敬亭山,不禁从内心,发出感概。

  年少时的梦想,抱负,要一起吟遍天下的人,都像众鸟孤云一般离去,只留下自己独上孤山。也许少了几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狂傲,代替的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寂与自我安慰。这就是李白眼中官场之交,大概就是只为盛名而来,却因低谷而去……

  但读《绝句》,却沉沦在“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的绮丽美景:你看,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好像燃烧一般。而景色宜人的背后,却是浓浓的思乡之情。

  那时风景是那么怡人,诗人却无心欣赏,感慨悲叹道什么时候才能归家。春光之美,此时却更感到诗人的归心迫切,好像也让我看出了作者的无奈和痛苦。当时国内战乱不已,杜甫不得不长期流浪他乡、颠沛流离,因此特别怀念家乡。写怀乡之念,好像也展现出诗人对和平安定生活的一种渴望。而什么时候可以归故乡,作者没有答案,可能也知道希望渺茫吧。书中把时光流逝比喻成了一本一张一张翻动的书,每一页,都有一声漂泊的叹息。

  游子对家乡的怀念,也许此刻在杜甫的《绝句》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他们是漂泊在外的游子,而记忆中的故乡,分别时间愈久却愈有分量。杜甫这位彷徨的诗人,在一个个春天过去后,仍然归期不定。却也无可奈何。

  《唐诗素描》,书如其名,像是将每一首诗生动的描绘出了一幅幅写意画,像是将每一首诗写成了散文。用绝妙的文字,勾勒出了一个洁净绝美的世界。

  小学生唐诗读书笔记 篇12

  所谓“一代有一代之文章”,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一种代表性的文体。这些文体是时代精神的凝聚与升华,以至一提起某个时代,人们便会联想起某种文体;一提起某种文体,人们便会联想起某个时代。如汉朝的赋,六朝的骈文,唐朝的诗,宋朝的词,元朝的曲,明清两朝的小说、戏曲,民国的白话文学等。这些文体在所代表的时代里,作者最多,作品最繁茂,艺术成就最高,如山岳峥嵘,百花竞艳,美不胜收。

  唐诗是中国诗歌艺术之巅峰,可谓名家辈出,精品如林,盛况空前,后难为继。词,作为比诗体更自由的韵文体裁的文体,发起于唐,历五代,至宋而大成。宋词实乃词中经典,由小令到中、长调,可谓流派纷呈,风格各异,名篇佳作,精华毕现。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好诗已被唐人做尽一样,好词也被宋人做完了。

  唐诗宋词,犹如日月同辉,珠联璧合,共同永载中华诗歌艺术史册,流芳百世。

  唐代为我国诗之盛世。唐人以种种因缘,在诗坛上留空前之伟绩。唐帝国从七世纪初建国到八世纪中叶安史叛乱之前一百多年间,经济一直是上升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文化的繁荣。即使在安史叛乱之后,由于南方的开发与南北交通保持畅通,经济和文化增长的势头也未停顿下来。安史之乱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界标,也是唐代文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乱前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乱后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双峰对峙,在诗歌创作方面,显示了盛唐之所以为盛。

  唐诗是在既继承前代传统,又大胆革新、勇于创造的基础上繁荣发展起来的。初唐诗人陈子昂提出以复古为革新的主张,冲破了齐梁以来宫廷文学的苑囿,恢复了汉魏的传统,重新使诗歌与社会政治结合起来,为唐诗开拓了一条健康的道路。盛唐诗人在初唐的基础上,批判地吸收了六朝的艺术技巧,继承了《诗经》以来的传统,努力表现他们自己时代的社会生活,出现了诗歌创作的高潮。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便是这高潮中两位伟大的诗人。中唐时期,又有白居易提倡新乐府运动,这个运动成为贯穿晚唐的现实主义的巨大潮流。

  村居苦寒

  白居易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九贫。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褐裘覆絁被,坐卧有余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唐宪宗元和六年,作者因母亲去世,退职回到故乡下邽的'渭村,居丧三年。在这段时间,他对劳动人民的生活有进一步的了解,对他们的痛苦深表同情。元和八年(八一三)冬天,他写了这首诗,记下自己的感触。

  唐代中后期,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吐蕃入侵,唐王朝中央政府控制的地域大为减少。但它却供养了大量军队,再加上官吏、地主、商人、僧侣、道士等等,不耕而食的人甚至占到人口的一半以上。农民负担之重,生活之苦,可想而知。白居易对此深有体验。他在这首诗中所写的“回观村闾间,十室九贫”,同他在另一首诗中所写的“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苦”(《夏旱诗》)一样,当系他亲眼目睹的现实生活的实录。

  这首诗分两大部分。前一部分写农民在北风如剑、大雪纷飞的寒冬,缺衣少被,夜不能眠,他们是多么痛苦呵!后一部分写自己在这样的大寒天却是深掩房门,有吃有穿,又有好被子盖,既无挨饿受冻之苦,又无下田劳动之勤。诗人把自己的生活与农民的痛苦作了对比,深深感到惭愧和内疚,以致发出“自问是何人?”的慨叹。

  古典诗歌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很多,把农民的贫困痛苦与剥削阶级的骄奢淫逸加以对比的也不算太少。但是,象此诗中把农民的穷苦与诗人自己的温饱作对比的却极少见,尤其这种出自肺腑的“自问”,在封建士大夫中更是难能可贵的。

  除对比之外,这首诗还具有这样几个特点:语言通俗,叙写流畅,不事藻绘,纯用白描,诗境平易,情真意实。这些特点都体现了白诗特有的通俗平易的艺术风格。

  宋词多绮语,往往被人看低,认为其居下品,比不上诗。在下深觉不然,宋词之华美如月中嫦蛾轻舞,宋词之壮烈如大气狂吞山河,宋词之寓意如酒香巷深待寻,我深爱宋词,虽不才,也愿留下些文字,以供自娱。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他的《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我们先来看这首晏殊的《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借物起情,已是深秋时节,连花草也哀愁了起来,天气渐冷,燕子也飞走了。连明月也不懂离别的痛苦,只是斜光照到天明。昨夜的西风将碧树都凋谢了,独自登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也不见思念的人。想要寄去诗词与书信,可是山长水阔又怎知他在何处!何等的悲凉,何等的思念。

  晏殊还有一作《浣溪沙》内中有两句十分的出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对于花的凋谢是无可奈何的,年华不也一样吗,离去的东西就不会回来了,可是那归来的燕子却似曾相识一样。无可奈何,何其无情,似曾相识何其有情,一无情,一有情,鲜明的对照,激烈的互射,可见它之出名,并不是偶然的。

  再来看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柳三变柳永的《凤栖梧》:

  独倚危楼风细细,望极离愁,黯黯生天际。草色山光残照里,无人会得凭栏意。也拟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饮还无味。衣带渐宽都不悔,况伊销得人憔悴。

  独自倚靠在高楼栏杆边,风轻轻的吹着,远望天边,仿佛离愁从那黯黯生出。残阳照着草色山光,没有人理解我的心事。不如狂放的大醉一场,对酒当歌,原来这样喝酒是无味的。衣带渐渐的宽松也不后悔,他本来就是值得我为之憔悴的啊!最后的两句堪称一字千金,衣带渐宽终不悔,况伊销得人憔悴这种执着和激烈,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柳永的另一作《雨霖铃》也很是著名,“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认为是千古名句,多情总是在伤痛离别,更碰上如此孤独的清秋,今夜酒醒在何处?风一吹,才清醒的看到两岸的杨柳,残月在天,清光如水。似有一种惊梦的感觉。

  辛弃疾是我很喜欢的一个爱国词人,他出身于农民武装队伍,带有豪侠气质,南归后又是征战沙场,又是出任大吏,又是啸咏山林的词人,称得上是文武双全。辛弃疾一生都想着收复北方的失地,但朝中的投降派把持了大权,使其郁郁不得志,又深忧国家的兴亡以及对投降派的怨愤也感叹自己的年华老去,所以他才会咏出“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样的词来。

  辛弃疾的这首《青玉案》堪称词界第一意境: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上篇写元宵佳节都市的繁华景象,尽管已经偏安江左,过了长江便可以看到敌人戎马驰骋,但统治者的豪华奢侈却还是惊人的,下篇作者突然笔锋急转,特意塑造了一个异于那群醉生梦死之徒的少女形象,这姑娘是美丽的,又是高洁的,突然她消失在视线中,在人群中寻找千百遍也没有看见,不想猛然回头,才发现她悄然站在零落,游人稀疏的所在。这里,我以为辛弃疾是把自己本人寄托在那姑娘身上,“笑语盈盈暗香去”,自己的灵魂是美丽的,“却在,灯火阑珊处”是不愿同那些醉生梦死之徒胡混着日子。

  宋词却有些绮语,但都颇耐人寻味,意境深远,流传至今。比如范仲淹的《苏幕遮》中“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比如欧阳修的《玉楼春》中“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比如秦观的《鹊桥仙》中“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词也不乏忠君爱国之作,如岳飞那首气吞山河的《满江红》,“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读来令人热血澎湃,意气风发。又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如陆游那首《咏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两句表明了陆游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后两句写梅花不堪风雨摧残纷纷凋落,又与泥水混杂,已经分辨不出花的样子来了,这是何等的悲惨,但“只有香如故”不管如何摧残,梅花那特有的香味却永远如故,是怎样也改变不了的。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苏轼的《水调歌头》和《念奴娇赤壁怀古》无可否认应为宋词发展为豪放之作的代表,在此之前宋词多为“婉约派”,直到苏轼的出现,此翁以其淋漓巨笔,书万丈豪情,以其豪放思想,翻万丈波澜。“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读后仿佛画面就在眼前,真可谓高视阔步,气势雄浑啊。

  最后,我们来看看有史以来最卓越的女词人李清照,她不仅以惊人的才华,高步词坛,而且是最早的一个词评家。她熟通音律,掌握高度的艺术技巧,目无余子,简直不把欧、晏、苏、黄等人放在眼下,也因此得罪了很多人。李清照的词,以曲折细腻见长,能把一些非常纤细的事物或感情,通过绝妙的艺术手法加以再现,不但以豪放见长的词人望尘莫及,便是一般婉约为宗的高手,也相形见绌。有人称赞她的“宠柳娇花”“绿肥红瘦”,也有人赏识她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我却独爱“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怎一个愁字了得啊。不知该是怎样的女人才能吟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诗句啊。

  小学生唐诗读书笔记 篇13

  我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歌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典诗歌犹如灿烂群星,以其独具的魅力一直传承下来。而唐诗无疑是这浩瀚星空中一颗璀璨夺目、闪射异彩的超级明星。

  我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接触唐诗,有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写的《咏鹅》生动的描写鹅的情态,给人一种高洁傲岸的感受。还有李白写的《静夜思》一个人孤独的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的月色,相思之情油然而生。并且携有秋的意味,尤其是那一地的疑霜更让人感受那种孤独意象在诗人心中与情景融合的碰撞。就是这些短小的唐诗给我的心灵一种独特的震撼。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一本书《唐诗三百首》。

  让我感觉唐诗犹如浩瀚无涯的大海,若想畅游其中,自非一般人所能及,若能选其精华,汇为一编,使一般人能据一斑而窥全豹,此书当之无愧。

  对于怎样去学习唐诗,我的感触是只作欣赏,而不作具体评价,因为唐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诗歌,它所扎根的历史时代,社会关系,人物心里都与现代有着本质性的区别,我们在现在的环境中很难体会到唐诗的韵味,而我们自身发展的条件也很难对唐诗做出很好的解释,只能从表层去揭露,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不用去学习唐诗,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唐诗的'时候能够注意到意境的开拓,自己去寻找创作一种意境,倘若你没有见过鹅,别人让你去体会诗中鹅的神态,这是不切实际的,我们作为小学老师,就更应该用事实说话,比如通过多媒体与图片等等,让同学们有一个宏观的概念,这就是一种形象思维的立体感觉,有的人总会说:我们学习唐诗,又很少用,还不如不去学习,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唐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我们学习唐诗的目的首先在于学习,然后就是学以致用,变成融入现代生活的实践精神。我们要提倡从各个角度去研究唐诗,而不是单一的在学术方面,我们从唐诗中提炼有用的东西,例如你可以在笔记本封页上做一个有关于唐诗的图片,然后去销售,用唐诗文化可以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我们的思想要更广阔,这就是所谓的回忆一落地,变成生产力。

  小学生唐诗读书笔记 篇14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唐诗对中华文明的独特影响。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唐诗三百首是唐诗中的精华。唐诗的作家上有帝王将相、下有渔夫樵人、僧道伶工;唐代诗坛上不仅涌现了初唐四杰、王维、孟浩然、白居易、柳宗元、李贺、李商隐、杜牧等璀灿的群星,而且升起了“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两位光照千秋的诗坛巨星。许多诗人对近体诗体制的掌握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唐代诗歌流派众多,风格多样。著名诗派有山水田园派、边塞派、韩孟派、元白派等,风格上呈现出雄浑、典雅、洗炼、自然、含蓄、豪放、飘逸等多姿多态的景象,唐诗意象的选择、摄取极为广泛,凡社会生活、人物内心世界无不涉及,真实记录了有唐代的社会史实,表达了不同阶层人物的情感和愿望。唐诗以其意象的组合、意境的开拓,创造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审美境界,取得了后人难以逾越的艺术成就。

  书,寄托着人类热切的希望;书,蕴含着人类丰富的感悟。

  在书的世界里,我可以自由地驰骋,纵情快乐。在是书的海洋里,我可以随意的徜徉,尽情的.陶醉。书给了我快乐,给了我充实,给了我满足。

  上学后,书的世界好比一个大花园,我被里面的“花花草草”,字字句句所吸引,那时一个 懂的女孩就这样被书领进了一个别样的世界。在书的世界里,我读懂了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我体会到了苏轼“难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书籍是思想的航船,在时代的波涛中破浪前进!

  在书中,我是一只如饥似渴的小鸟,吮吸着点点滴滴的精神食粮,然后,满载着这些知识飞翔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有清风为我祝福,有夕阳为我做伴。书,让我变得成熟,变得理性。

  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采,足以长才”。在书中,我是一片晶莹剔透的洁白无暇的雪花,没有心灵上的尘,没有思想上的俗,有的只是书中源源不断的高尚品质,当我将这些品质都酿成自己的果实时,我就可以如同雪花一样,纷纷扬扬地洒满大地,为枝头点缀,为屋顶披彩……书,给我无限的纯洁,陶冶了我的性情,丰富了我的人生。她是促我成熟的阳光,让我学会为人,学会处事。

  书,让我走进了广阔的世界。童话故事让我领悟了生活的美丑与善恶;科普书让我领悟了神奇宇宙的奥妙;历史书让我纵观历史,放眼未来;小说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诗歌唤起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知识,良好的品德,书籍给予我如此之多,书难道不是我最真诚的伴侣吗?

  书,让我跨越时间的鸿沟,体味人生精神史上的一次次辉煌。与书成长,我们在清幽的墨香中古人的智慧之音;与书相约,使我们在白纸黑字是世界感悟人生的伟大。

  当读书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生活才刚刚开始。

  小学生唐诗读书笔记 篇15

  读了唐诗三百首后,我感到书里的诗个个都非常的好。比如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去泉,去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诗意是:天平山白去泉边是那样清幽静谧,天上的白去随风飘荡,舒卷自如;山上的'泉水淙淙潺潺流,从容自得。我问泉水,你既然在这里如此闲适,何必要奔向山下,给原本纷扰多事的人间推波助澜?还有一首诗也很好,是这样写的:秋词二首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去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意是:自古以来,人们一到秋天只觉得万木萧条,不免感到悲伤。我说秋天比欣欣向荣的春天更好。在秋日晴空中那排腾云直上的白鹤多么矫健凌厉,把我们的诗情也带到蓝天上。这首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之气,令人精神振奋。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小学生唐诗读书笔记 篇16

  我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接触唐诗,有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写的《咏鹅》生动的描写鹅的情态,给人一种高洁傲岸的感受。还有李白写的《静夜思》一个人孤独的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的月色,相思之情油然而生。并且携有秋的.意味,尤其是那一地的疑霜更让人感受那种孤独意象在诗人心中与情景融合的碰撞。就是这些短小的唐诗给我的心灵一种独特的震撼。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一本书《唐诗三百首》

  让我感觉唐诗犹如浩瀚无涯的汪洋大海,若想畅游其中,自非一般人所能及,若能选其精华,汇为一编,使一般人能据一斑而窥全豹,此书当之无愧。

  对于怎样去学习唐诗,我的感触是只作欣赏,而不作具体评价,因为唐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诗歌,它所扎根的历史时代,社会关系,人物心里都与现代有着本质性的区别,我们在现在的环境中很难体会到唐诗的韵味,而我们自身发展的条件也很难对唐诗做出很好的解释,只能从表层去揭露,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不用去学习唐诗,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唐诗的时候能够注意到意境的开拓,自己去寻找创作一种意境,倘若你没有见过鹅,别人让你去体会诗中鹅的神态,这是不切实际的,我们作为小学老师,就更应该用事实说话,比如通过多媒体与图片等等,让同学们有一个宏观的概念,这就是一种形象思维的立体感觉。

  有的人总会说:我们学习唐诗,又很少用,还不如不去学习,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唐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我们学习唐诗的目的首先在于学习,然后就是学以致用,变成融入现代生活的实践精神。我们要提倡从各个角度去研究唐诗,而不是单一的在学术方面,我们从唐诗中提炼有用的东西,例如你可以在笔记本封页上做一个有关于唐诗的图片,然后去销售,用唐诗文化可以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我们的思想要更广阔,这就是所谓的回忆一落地,变成生产力。

  以有涯之身,学而无涯。

  小学生唐诗读书笔记 篇17

  读了唐诗三百首后,我感到书里的诗个个都非常的好。比如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诗意是:终南山的北坡,山色格外秀美;远远望去,高峻的岭顶上,那些未化的厚厚积雪,似乎是流动着的白云,飘浮在天边。雪后初晴的阳光,微微地洒在积雪上,银白色的雪光映照得树林表面一片明亮;暮色降临,晚冬的阵阵寒气,向城中袭来,城里的`人也觉得傍晚确实有一些寒意了。

  还有一首诗也很好,是这样写的:秋词二首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去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意是:自古以来,人们一到秋天只觉得万木萧条,不免感到悲伤。我说秋天比欣欣向荣的春天更好。在秋日晴空中那排腾云直上的白鹤多么矫健凌厉,把我们的诗情也带到蓝天上。这首 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之气,令人精神振奋。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小学生唐诗读书笔记 篇18

  你,是孕育生命的摇篮,是奋起直追的源泉,是魂牵梦萦的情怀,你用一叶方舟,承载者千年文化,坚强的意志,辉煌灿烂,驶向光明的远方……

  一壶酒,一把剑,一轮弯月,一路征舞,一路豪饮,舞出一颗大唐的剑胆,饮出一位唐代诗坛的谪仙,醉卧长安,天子难寻,不是粉饰,不为功名,沧海一声笑,散发弄扁舟,从此你踏遍祖国山水,纵情于天地间。李白爱酒,所以他的诗中融入了那道酒魂,一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倾倒了多少纵酒狂人。在大唐的诗卷上,留下辉煌的一笔。读李白的诗,就像饮下一坛烈酒,荡气回肠,满纸的豪放在腔中久久不散。我翻遍了整整三百首唐诗,再也没能找到一个诗人能与李白匹敌,他的直率,他的狂傲,他的激扬,绝无仅有,令人击节称赞,却有自愧不如。

  浩荡的秋风,纷飞的茅草,破旧的草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杜甫啊,在饥寒交迫的生死关头心中挂念的依然是天下,那苍老悲壮的声音永远在天地间回荡。少年的你也有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壮,故土的沦陷,生活的窘迫,岁月的沧桑终于将它一点一点地消磨掉,“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你的一字一琢千锤百炼,终于造就了一幅沉郁雄浑的诗卷。“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你爱的是天下,看到万里中华,哀鸿遍野,身无分文的你毅然拿起毛笔,用精炼的文字唤醒人类最后一点良知。读你的诗绝对没有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激越,一个个平实的文字,却句句催人泪下,让人心酸,相比起来更像是嚼一枚青橄榄,需要细细咀嚼品味,方能真正地融入其中。

  唐朝的田园诗人为数不少,但能如此清新飘逸,恬淡自然的',只有孟浩然一人。他的诗像新阳照耀下的禾苗泥土,始终散发着生动自在的田园气息。记得李白写过这样一句诗“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孟浩然也写过“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一对比,大家不难看出,李白学到了孟浩然诗的精髓,但仔细品味一下,就会觉得孟浩然的诗更有韵味,让人回味无穷。李白的田园诗就显得平淡无奇了。狂傲的李白难得有他佩服的人,就连孔子他也看不上眼“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就是对皇上他也不屑一顾“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可对于孟浩然他却发出“高山安可仰,徒此辑清芬”的感慨。由此可见孟浩然的非同寻常。

  我轻轻地合上书本,端起一杯香茗,苦涩的茶水顺着喉咙滑入心中,正如历史的滋味……

  小学生唐诗读书笔记 篇19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自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己,儿女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赠卫八处士》杜甫

  最初读到这首诗时,正是个不知愁滋味的年纪。那个年华里,最喜欢的是太白的诗,柳永的词。老杜的诗沉郁苍凉,说不出的沉重。所以心中杜甫的形象总是个留着花白胡子的消瘦老头,穿着半新不旧的衣衫,在大唐激烈动荡的岁月中,低头深思着这个时代,这个国家。他似乎从没有年轻过。

  也不知是不是年岁渐长,当再次读到这首诗时,忽然多了许多无法表达的情愫。原来老杜不是没有年轻过,他只是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拥有深不见底的灵魂罢了。他就那样站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那种不可磨灭的风采让他仿佛星子般闪耀。某些你想说却不知如何表达的话,就在他的笔尖,轻而易举的点破。杜甫比李白小了11岁,开元盛世与他而言只是短暂的繁华,他人生的大多数时光都葬送在了安史之乱后的繁华废墟中。多少离愁别绪,多少物是人非,多少时移世易,他抱着饿死的儿子的尸体,明白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寒凉,辗转漂泊,偶遇故人也不过是一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明明是江南暮春最动人的'景致,在两个经历战乱流离之人的眼中,也隔着片片落花,只有相顾无言。“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如此伤人,却如此侥幸!

  再看这首《赠卫八处士》,才觉得其中藏着多少慨叹!

  前些日子,接到很多朋友结婚生子的消息,脑海中不觉得就想起了这句“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昔年,何止未婚,大家不过还是青春洋溢的少年模样。“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依然记得当时的日子,初见的秋,分别的夏,图书馆的皓首穷经,课堂上的指点江山,曾因为不同的观点争得面红耳赤,亦会因为一次支教而志趣相投。一生中最好的年华,很庆幸和一群值得的人一起度过。

  转眼这么多年过去了,就这样四散各方,果真应了那句“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参商二星,一居东方卯位,一居西方酉位,此出彼沉,遥望无期。很多次,看着毕业照发怔,也会在梦里出现大学的样子,我没有变,但是那个地方,那些人早已面目全非了。醒来时,茫然若失,才发现就算自己站在原地,仍然怀揣着坦荡的赤子心肠,但是岁月却在悄悄的偷换了流年。彼时有多么的风华无限,如今就有多么的萧索寂寥,在日复一日的平淡无奇中,少年的意气渐渐消磨殆尽,只有残存的记忆里,还有自己最想成为的样子。虽然还未到“鬓发各已苍”,却俨然“访旧半为鬼”。

  有一天讲课时,突然有一句话就将自己再次拉入回忆中,不记得这句话是谁说过了,只是想起了自己坐在课堂上的某个春日的午后,阳光斜斜的洒落在身上,十二分的慵懒,在半梦半醒的恍惚间,岁月躺过眼角眉梢,留下了浅浅的痕迹。

  在很多年前,杜甫捧着友人递来的酒,是不是也是同样的感慨万千,否则为什么会觉得“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呢?

  心,在经过了许多事实后,蒙上了许多灰尘,是否我们也应该偶然打开尘封的记忆,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

  小学生唐诗读书笔记 篇20

  从古至今,岁月的河流带走了许多文化,但唐诗却经久不息,直至今日。此刻这个先进的时代,依旧有无数人热爱唐诗,喜欢读唐诗。

  “唐诗宋词元曲”乃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我认为,它们能够被称得上是“国宝”。

  唐代诗人有各种不一样风格派别,但无论哪一首,都充满韵味,可能是诗情画意的江南美景,也可能是粗狂豪迈的塞北风光,可能是想象,可能是感慨,可能是怀念。还可能是叙述一件事情……无论如何,唐代的`诗人用简短的诗代替了现代的长篇大论,却将诗人的思想引入一个更高的境界。

  我十分喜欢一首诗《春江花月夜》、我甚至将它默写下来贴在墙上: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我最喜欢其中的一句“江天一色无纤层,皎皎空中孤月轮。我眼前立刻出现了一幅美丽的月色图,其中还带着淡淡的哀伤。而最终一句话”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使我感觉到诗人那纷乱的离别之情,慢慢随着残月的余晖,布满在江边的树上。感觉上这首诗仿佛还没有结束。

  同样,对于李白、王维、孟浩然、王之涣等许多著名诗人的诗篇我也十分喜欢。

  正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王之涣的《凉州词》也有其富有的韵味。“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句在我面前勾勒出了一幅塞北与江南完全不一样的荒凉遥远的地方,而下一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更突出了诗人对边塞战士处境的深切关心。我仿佛吹走了幽怨的羌笛声,又仿佛来到了边塞的孤城,仿佛看见了那一片苍山峻岭。

  我认为,唐诗是不可缺的,人们从中能够感受到古人当时所体会的一切,也会学会到更多,懂得更多,能够写出好文章,心胸也会开阔。从古至今,我们可能遗失了许多文化,更需要从头学习,并将它们牢记。

  小学生唐诗读书笔记 篇21

  在这个假期里,我读了很多本书,最喜欢的当然是《唐诗三百首》了。他虽然没有童话书读起来饶有兴趣;没有科幻书读起来那样惊险刺激;没有历史书那样精彩;却蕴含着中国古代诗人的心血和思想感情。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又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高峰。有唐一代,优秀诗人大批涌现,超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成为中国诗歌的全盛时期。

  唐代的诗人们,如果悲哀失意了,会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然后哂然一笑,便情绪好起来了。如果以前大受挫折,之后又东山再起,会说:“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今又来!”潇洒豪迈之情溢于言表。如果压力太大,被人排挤,会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如果看不惯有些人眼高手低,妄自尊大,会说:“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而这些诗句,对于我们这天的人来说,又是多么适用!正是这古今相通的人性,使得唐诗虽然和我们相隔了一千余年的距离,却仍然深深植根于我们心中。让我们自他们的诗中找到一种寄托,一种鼓励。

  然而,毕竟是相隔了千年的时空距离,是我读起来,由于语言与时代背景带来的障碍,总还是会觉得有些语言佶屈聱牙。

  唐朝二百八十九年,辉煌的帝国渐行渐远,在它背后却留下了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一连串如雷贯耳的名字。这些巨匠大师使唐诗迸发出最壮美的光彩,而盛唐气象,也渐渐成为隐在人们心底的梦想。我所以而相信,即使这个世界在历经千年的沧海桑田,依然会有像你我一样为他沉醉,被他启发。那么,就让我们从此刻开始,读唐诗吧!

  小学生唐诗读书笔记 篇22

  唐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诗歌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中一共有三百首古诗,每一首古诗都蕴含着深刻的含义。对于四年级的我,读完了一首古诗,我会明白这首诗的意思,但其中深刻的历史意义还需我去慢慢体会,许多知识还需要我继续去探讨。唐诗,被誉为“中国诗歌颠峰”,读了《唐诗三百首》一书,我从中感受到唐诗的绚丽多彩,堪称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是最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的.珠宝。唐代是诗人辈出的时代,令人骄傲的是盛唐出现了李白、杜甫二位最伟大的诗人。唐诗所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代,十分丰富。

  当我读到“诗仙”李白《望庐山瀑布》那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时,我体会到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有着远大的抱负和梦想。

  在读到“诗圣”杜甫的那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时,我为杜甫一心为国、为民的伟大情操而感动。从王昌龄《出塞》那句“但使龙城习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唱出了战士们多少惊心动魄的军旅生活,体现了唐代诗人慷慨激昂的男儿风度和建功边塞的英雄气慨。

  从我所读的唐诗中,我明白了中国传统诗词的博大精深,有我们的民族特色,同时让我认识了一个道理:我们小学生从小要有远大的抱负,做事情要脚踏实地,长大才能为祖国做出自我应有的贡献。

  小学生唐诗读书笔记 篇23

  唐诗,发出它无限的光芒,见证着中国礼貌。每一首诗都很简朴,仅有短短几行字,可是却很优美,富有一种让人用多优美的语言都表达不出来的完美情感。

  唐诗,字字句句都温暖人心,总会给予我们神奇的力量,让我们懂得生活中的大道理,让我们懂得珍惜。每一首诗跟诗人一样,有自我的光彩、风格。虽然诗人不在了,可是唐诗却永远存在!

  唐诗似乎有着让人起死回生的力量,只要细细去品读,这便是人生中最大的一笔财富,让我们一生受益。

  《唐诗三百首》寄托了人们对中国礼貌的梦想,我们做为一个现代人,必须不能辜负古人的'愿望,所以我们应当努力学习,不单是为了祖国,还为了自我。

  最终,推荐大家看《唐诗三百首》,也要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探索吧!

【小学生唐诗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小学生必读唐诗08-21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10-26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01-30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15篇)11-01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18篇06-11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精选16篇)10-20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精选23篇)10-26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15篇07-22

唐诗春夜喜雨拼音小学生08-28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集锦15篇)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