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弹琴》刘长卿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时间:2024-10-07 07:57:57 唐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听弹琴》刘长卿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简介

《听弹琴》刘长卿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听弹琴》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写诗人静听弹琴,表现弹琴人技艺高超,并借古调受冷遇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稀有知音的遗憾。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的慨叹,流露出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的情操。

  作品原文

  听弹琴

  泠泠七弦上⑴,静听松风寒⑵。

  古调虽自爱⑶,今人多不弹。

  词句注释

  ⑴泠(líng)泠:形容清凉、清淡,也形容声音清越。丝:一作“弦”。

  ⑵松风: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凄凉。琴曲中有《风入松》的调名。

  ⑶古调:古时的曲调。

  白话译文

  七弦琴奏出清凉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

  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在今天人们大多已不去弹奏了。

  作品鉴赏

  此诗题一作“弹琴”,《刘随州集》与《全唐诗》均为“听弹琴”。从诗中“静听”二字细味,题目以有“听”字为妥。

  琴是中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由七条弦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可见琴声的超妙。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幽清肃穆之感。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

  如果说前两句是描写音乐的境界,后两句则是议论性抒情,牵涉到当时音乐变革的背景。汉魏六朝南方清乐尚用琴瑟。而到唐代,音乐发生变革,“燕乐”成为一代新声,乐器则以西域传入的琵琶为主。“琵琶起舞换新声”的同时,公众的欣赏趣味也变了。受人欢迎的是能表达世俗欢快心声的新乐。穆如松风的琴声虽美,毕竟成了“古调”,已经没有几个人能怀着高雅情致来欣赏,言下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独感。“虽”字转折,从对琴声的赞美进入对时尚的感慨。“今人多不弹”的“多”字,更反衬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有人以此二句谓今人好趋时尚不弹古调,意在表现作者的不合时宜,是很对的。刘长卿清才冠世,一生两遭迁斥,有一肚皮不合时宜和一种与流俗落落寡合的情调。他的集中有《幽琴》(《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之一)诗曰:“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飗飗青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其中四句就是这首听琴绝句。“所贵知音难”也正是诗的题旨之所在。“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咏听琴,只不过借此寄托一种孤芳自赏的情操罢了。

  英汉对照

  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 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 今人多不弹。

  ON HEARING A LUTE-PLAYER

  Liu Changqing

  Your seven strings are like the voice

  Of a cold wind in the pines,

  Singing old beloved songs

  Which no one cares for any more.

  作品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十四寒;可"十三元(半)十四寒十五删一先"通押。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

  作者简介

  刘长卿,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进士,曾任长州县尉,因事下狱,两遭贬谪,量移睦州司马,官终随州刺史。。诗多写政治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长于五言,称为“五言长城”。有《刘随州诗集》。

【《听弹琴》刘长卿唐诗注释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听弹琴》刘长卿唐诗赏析09-07

刘长卿听弹琴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唐代04-19

刘长卿《听弹琴》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04-16

刘长卿《听弹琴》赏析09-13

刘长卿 听弹琴 赏析10-20

刘长卿《弹琴》翻译赏析09-13

刘长卿《听弹琴》08-19

刘长卿之《听弹琴》06-03

刘长卿《听弹琴》原文06-08

韩愈听颖师弹琴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唐代04-19